有关人类祖先是谁的问题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就一直存在很大争议。直到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才算有了科学的答案。达尔文认为:古猿进化成了人类。
但是,人类是如何进化的,具体的进化过程是什么样的,却难以知晓。几十年来,这个人类进化之谜一直吸引着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不断研究和探索。
4种化石的发现
对于达尔文提出的观点,大部分人类学家还是认同的,最初的古猿进化为人类,然后顺着能人、直立人、智人这一线索进化为现代人。发现于我国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尽管至今人类进化的问题还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但现在最受人类学家关注的问题是:谁是人类的直接祖先?
人类的祖先生活在距今相当遥远的年代,人类学家只能用来世界各地发掘出来的化石作为研究人类祖先与古猿亲缘关系的主要依据。研究的重要线索就在于化石产地的地质史、化石的地质年代以及解剖学特征。
多年来,古人类的颅骨化石、肢骨化石等在世界各地被陆续地发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要属东非和南非的发掘成果。人类学家认为,非洲南猿、粗壮南猿、鲍氏南猿和阿法尔南猿这4种古人类化石跟人类直接祖先的研究有关。
1925年,南非解剖学家雷蒙德·达特发现并命名了非洲南猿。这具化石的脑容量约500毫升,年6岁左右,既像猿又像人。达特认为,这具古猿化石代表的猿类已经灭绝,但曾经存活于现存类人猿和人之间。而且他推测,非洲南猿已经学会直立行走,而且行走时已经摆脱对双手的束缚,从而可以发展手部的操作能力。几十年后,苏格兰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布鲁姆又在南非斯特克方丹的石灰岩山洞中找到了非洲南猿化石,是一个成年个体头骨,非洲南猿直立行走的推测得以证实。
1938年,罗伯特·布鲁姆也在南非斯特克方丹的石灰岩山洞找到了另一具头骨,但是所找到的头骨已经破碎。布鲁姆将头骨复原以后,却发现它的形态不同于非洲南猿,比非洲南猿更为粗大,所以布鲁姆将它命名为粗壮南猿。根据地质测定,粗壮南猿存活于距今200万至150万年前,甚至更晚,而非洲南猿存活于300万至200万年前。
1957年7月17日,英国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夫妇在坦桑尼亚的奥尔杜韦峡谷发现了 鲍氏南猿化石。经修复粘合后,发现这是一具颅骨,虽然缺少下颌。这具颅骨与粗壮南猿的形态基本相似,但比粗壮南猿显得更为粗大一些,其中牙齿特别粗壮。鲍氏南猿于是由利基命名。据推算,鲍氏南猿生活的年代距今有175万年。
1974年11月,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地区,距今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多纳尔德·约翰森等研究人员发掘到。研究人员根据这具保存完好的化石的骨盆形态进行了判断,认为这是一个身高1米以上的女性个体,并且是一个年仅20岁的青年。约翰森叫她“露西”。尽管露西的只有残缺不全的骨架,但十分珍贵,它使我们得以第一次了解远古人类的身体结构。露西已经可以独立行走,她的腿和骨盆可以证明。直到1977年,哈达地区先后出土了65个个体人骨化石,它们的生活年代皆距今约300万年。约翰森称它们为阿法尔南猿,成为一种新的古猿种类。
这4种化石,究竟哪一种能够代表人类的直接祖先呢?
究竟谁是人类的直接祖先
当时有些人类学家认为非洲南猿是人类的直接祖先,因为从解剖特征上看,非洲南猿既有属于古猿的特征,同时又有早期人类的特征。而粗壮南猿和鲍氏南猿都由非洲南猿进化得来,属于能够形成与能人并列的一类的同种类型。但这种观点从发现阿法尔南猿后开始受到怀疑,一些人开始主张人类的直接祖先是阿法尔南猿,甚至非洲南猿的祖先也是它们;而非洲南猿又是粗壮南猿和鲍氏南猿的祖先。
不过,肯尼亚国立博物馆馆长理查德·利基认为,非洲南猿和阿法尔南猿都不是人类的直接祖先,人类的直接祖先是一种至今也没能发现的未定种,应该与阿法尔南猿类似。
1986年,美国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斯凯尔顿和麦克亨利又提出:非洲南猿是人类的直接祖先,而且它们演化自阿法尔南猿。
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假设中有一点很一致,那就是粗壮南猿和鲍氏南猿作为人类直接祖先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人类的直接祖先或是非洲南猿,或是阿法尔南猿,或是某种未定种,这是这些观点的区别所在。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争论呢?这是因为,人们主要依据化石的解剖学特征来确定它们之间关系。但是每种化石都有数百个甚至上千个解剖学特征,所以人类学家依据不同的解剖学特征,得出的假设就可能大相径庭。至于在选取解剖学特征时为什么要选取这个而不选取那个征,人类学家都各持一理。
当然,这些假设究竟谁是对的,谁是错的,目前还很难判断,也有待于发掘更多的化石来进行研究,人类的直接祖先这个科学之谜,相信科学家最终可以解开。
相关链接——人类的发源地在哪里
1891 年,《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由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此书提出动物才是人类的起源,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但是,究竟哪里才是人类的发祥地呢?
对这个问题人们100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争论。达尔文在《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中提出非洲可能是人类的起源地。虽然欧、亚、非3个大洲都曾发现过森林古猿,但只有在非洲的肯尼亚发现的头骨化石真正完整,而且非洲发现的森林古猿化石的年代最早。
不过,达尔文的观点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关于人类发源地还有两种不同于达尔文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发源地在欧洲,根据是人们在欧洲首先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同时,1856年森林猿化石被发现于欧洲,因此不少人认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而腊玛古猿化石也发现于欧洲的匈牙利、希腊等地,腊玛古猿被公认为是“正在形成中的人”。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类的发源地是亚洲,这个观点最早于1857年由美国古生物学家赖第提出。近几十年,大量古人类化石尤其是腊玛古猿化石的发现,使得亚洲起源说逐渐成为主流。
由此可见,人类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也在努力寻找祖先的发祥地,而且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看法。而究竟哪一种才是更为符合历史事实的观点呢?可以做出评判的新发现只能期待。
人类进化的空白之处
古人类学家告诉我们,人类的远祖森林古猿的生活年代距今约1400万到800万年;而南方古猿作为人类的直系祖先,他们的生活年代距今400万到190万年;人类的近祖猿人的生活年代则距今170到20万年。
那么,这期间有两个空白期:从森林古猿到南方古猿间空缺400万年,从南方古猿到猿人又空缺了20万年。在这两个时间段内,我们的祖先又是什么模样呢?他们生活在哪里呢?多年来,由于这段时间的化石资料极少,所以古人类研究中就出现了“化石空白的年代”,也就是人类进化的空白之处。
空白进化段的不同观点
关于人类在这两段时间的进化情况,大概有以下几种观点。
海猿说:英国人类学家阿利斯特·哈代于1960年提出认为,人类的祖先处于化石空白期时在海洋中生活,而不是在陆地上生活。这意味着,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有几百万年的时间处在水生海猿阶段。哈代提出:通过对地质的勘测表明,非洲的东部和北部的大片地区曾在800万到400万年前遭受过海水淹没,使得这里的古猿不得不下海生活,从而进化为海猿。历经几百万年的时间后海水退却,海猿虽适应了水下生活的却又重返陆地,成为人类的祖先。
海陆双祖先复合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类很可能是有两个祖先的,即古猿和海洋生物。而在中间长达400万年的化石空白期间,古猿与海洋生物的基因发生了重组,并在化石空白前产生了南方古猿,这也是比较合理的解释。新种通过组合产生只需要很短的时间,相对于地质时间的话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说不存在过渡阶段的化石。这样就既能解释得通化石空白,也可以解释人类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的特性的原因了。
外星人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科学家不久前又提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学说:一些具有高度知识和智慧的外星人曾在大约65万年前到访过地球,他们发现地球环境很适宜居住。但是他们却承受不了地心引力,所以最终不得不放弃地球,临走时决定创作一种新的人种来利用地球的资源环境,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不断地在地球上延续。于是,精力旺盛、智力较高的雌性猿人成为他们选定的对象,他们想办法使雌性猿人实现受孕,产生了地球人类的祖先。
人类空白进化史的新发现
2005年,美国研究人员在非洲发现了远古人类化石,称人类早期进化史的一个空白将被填补。这些距今420万年的远古人类化石发现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人类是如何从兽类飞跃到人类,这个科学家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可以通过它们来解释。
这些化石发现于埃塞俄比亚的中阿瓦什地区,属南方古猿湖畔种化石。在那里,早先还曾发现过7块类似人类的化石,并把这些化石命名为“拉密达猿人”。在此之后,这种化石一直没有被发现。研究人员称,这些化石是重要参考资料,有利于人类解剖和行为演变的相关研究。拉密达猿人从外貌来看与黑猩猩十分接近,虽然它们已拥有直立行走的能力了。
距今43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在这次非洲发现的化石中比较少。研究人员称:“如果我们能回到距今450年甚至更早的时候,会发现原始人类在非洲大陆分布的并不多。”并称,这些发现的猿化石也并不是最新的,但它的位置可以帮助人类解释从一个时期转变到另一个时期的人类发展。
仅仅是100多年来,人们才对人类来源问题做出真正答案。古代生物遗留下来的活动痕迹及部分遗体也就是化石为我们提供了事实依据。人类祖先出现在第四纪时代,那时候,古猿在温暖湿润的亚非大陆发生了演变,成为人类,并且能进行劳动和制造工具。按体质和文化发展的顺序,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猿人”阶段、“古人”阶段和“新人”阶段。近数十年来,人类科学家通过人类化石得以了解到人类的体质特征和文化发展。可是疑问并没有完全消除,例如猿人是如何变成古人的?古人又是如何变成新人的?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来得出完满的解释,因而也需要更多的发现来不断补充。
点击谜团——人类会是由恐龙进化而来吗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最早的人类在地球上活跃的时代距今也不过是几百万年,而两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却有统治地球的生物——恐龙。在这些恐龙中,如果能推出人类的远祖是那些体形娇小、与人类相似的恐龙的话,那么等于把人类的发展历程往前推进了一亿年。德国科学家就发现了一批身高一米以下的小恐龙化石,据推测它们行走时只用后肢,因而它们也被一些科学家冠以“恐龙人”的昵称。
科学家认为,地球上最早具有智慧的生物是爬虫类动物,恐龙在地球生物进化早期应算最聪明的动物了。拥有智慧的“恐龙人”,身上的许多特性都与类人猿很像。与高大魁梧、四肢发达的恐龙不同,它们在站立和奔跑时只需后肢站立和奔跑,而不需要四肢的共同作用,这样前肢就可进行食物的采摘。随着长期的积累和变化,“恐龙人”无用的尾巴逐渐退化,而前肢功能愈加突出。再到后来就手脚顺利完成分工,并最终实现真正的直立行走。按此思路继续推理,全身的构造在手脚分化的带动下都发生改变,头部垂直而不再前倾,脊柱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到后来,日渐发达的大脑也成为球形,人类的特征日益明显。
“恐龙人”进化为人类的全部推理过程即是如此。这种推理同时能阐释存在“野人”、“大脚怪”等类人动物的原因——进化过程中出现部分变种。作为一种假设,这个推测显然比较大胆,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将其否定它。
两亿年前的神秘脚印
据称,一位退休于新疆乌鲁木齐中学的地理教师,花了30多年时间收藏了上百件化石,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展出的五件引起了轰动:一件为2亿年前形成的脚印化石,而且脚印上还带着鞋子!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根据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观点,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距今有几百万年,而十几万年前才有了现代的智人,人类文明的历史也只有1万年左右。如果神秘脚印化石是真实可信的,那难道在2亿年前岂不是已经有了人类以及高度的文明?
“脚印”不只一处发现
其实,早在1930 年就有3双明显可以看出左右脚的脚印发现于肯塔基州一处古生代的沙石海岸上,一位地质学家是这三双脚印的发现者。没有任何属于前肢的脚印被发现于这些脚印化石所在的巨大岩石上,所以只能认为这脚印是人类留下的,而不是其他的生物。而且还是穿了鞋子的人类!地质学家对此的研究表明,有人类在2.5 亿年前留下了这些脚印,化石上没有留下任何切割和雕琢的痕迹,因此不可能是后人伪造而来;从沙粒的密度来看,脚印内的远大于脚印之外的,这些足以说明脚印是有人踩上去的。
一个三叶虫化石的收藏家于1968 年在美国犹他州旅行的途中,发现了三叶虫化石,这令他惊喜万分。三叶虫这种小生物存活于5亿年前。收藏家经过仔细观察,结果竟在上面发现了人类的脚印!脚印刚好踩在三叶虫上,并且可推知此人穿着凉鞋。
可能有人会想,这会不会是人为的恶作剧呢?但是,如果要在不留痕迹的前提下将这些脚印制作出来并在石头上刻下,之后还要深埋在土中,似乎很难。
在这以后,又先后有人在同一地区发现了类似的多处脚印。试想,要伪造这么多脚印,还要做到人不知鬼不觉,几乎是没有任何可能的。可惜的是,至今人们都无法弄清这些鞋印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脚印的设想
对于这些神秘的脚印,很多人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还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在地球上,会不会有另外一个人类文明活跃在现有人类之前呢?毕竟地球的发展史已有45 亿年,而人类的历史仅有短短的300万年而已。在过去几十亿年的时间里,有没有可能还有另一类人曾在地球上生存呢?他们会不会因遭受了某场全球化的大劫难而导致灭绝,但依然留下了少许的痕迹,鲜为人知,比如那几双神奇的脚印和鞋印?如果这种假设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困扰人们的很多未解之谜和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只是,要证实这么大的一个设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我们的研究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了。
相关链接——3万年前的手印之谜
石器时代的人类祖先是否会在举行某种宗教仪式时切掉某只手指?这个有趣的问题是研究法国西南部加加斯山洞壁画的专家提出的。在这个山洞里,史前壁画引起了大量的关注。位于卢德附近的加加斯山洞位于欧洲比利牛斯山脉,号称“手掌山洞”。一些掌印遗留在加加斯山洞中黑色的洞壁上,虽然历时3.5万年,仍没有丝毫褪色,依然光彩夺目;除了一些红色的,还有印在红色框里的,呈黑色。而掌印中的大多数都有手指缺截现象,有的是两只手指,有的则是多只。
加加斯洞穴的手印大约形成于冰河期后期,距今3.5万年,这种洞穴艺术形式也许是现存最古老的,由克罗马农人——今天欧洲人的直系祖先绘成,克罗马农人的骨骼首先在法国的克罗马农出土。他们作为穴居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后期,然而却不是他们最先在加加斯山洞壁上留下痕迹。先于他们在洞内留下痕迹的是巨熊,这些巨熊曾经游荡出没在西欧各地。它们为了磨尖前后肢的爪,借洞壁打磨,于是抓痕就留在了洞壁上。在这些爪痕之间,一些连绵的曲线凹入土中,这可能是人类模仿巨熊所得,这些曲线的历史也许要久与手印。
千年冰尸之谜
1991年9月19日,一对徒步攀登阿尔卑斯山的德国夫妇,惊奇地发现一具黑色尸体藏在冰层下面。他们以为是一具现代爬山者的尸体,于是通知了警方。可惜,警察并没有将尸体与考古相联系,他们借助手提钻将尸体臀部穿透整个拉了出来,这举动非常粗暴。
后来,尸体转移到因斯布鲁克大学以研究死者身份及死因。结果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这具保存良好的冰尸,生前存活于新石器时代,算来已有5000多岁。他就是科学家口中的“奥兹”。
奥兹是谁?
“奥兹”之名,源于一条山谷。这条名为Otztal的狭长山谷靠近阿尔卑斯山主山脊,靠近意大利的南蒂罗尔,海拔3210米,与奥地利国界只有90多公尺之遥。
据科学家称,奥兹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冰尸。他在阿尔卑斯山的冰川中已长眠了5000年。科学家们经过仔细的研究,甚至将他最后一餐所吃的食物也弄清楚了。并且,奥兹的死因也为科学家所揭示。借助于现代科技,科学家们最终知晓,这个新石器时代的古人,是由于中箭导致的流血过多而致死。
死亡时的奥兹30岁左右,身高大约1.66米。死亡后,尸体很快掩埋于厚厚的冰层,所以尸体保存的基本完好。除了这些,科学家还想知道奥兹度过童年的地方。为此,得益于刑事案件侦破的现代技术的运用,奥兹身上的灰尘粒和花粉被仔细地收集,牙齿上的同位素经过科学的测定,并且就连他遇难地周边的土壤、岩石、水等化学元素也拿来做了仔细的对比。研究揭示,从奥兹牙齿中氧的同位素18O的含量来看,他应该更有可能属于意大利,因为他牙齿中氧的同位素18O的含量比较多,这说明当地的降雨量也较多,正如意大利的情形,而奥地利的降雨却少很多。另外,他们进一步研究了铅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奥兹的出生地很有可能就是博扎诺北部的小镇Velturno。
但是,奥兹可能在成年后去了更靠北的地方,因为人体的骨骼与牙釉质不同,矿物质的更新周期是10~20年。分析奥兹骨骼的结果表明,他成年后活动的地域,海拔应高于出生所在地,纬度要更北。这诸多的分析猜测显示,奥兹死时可能处于秋季,死因是遭到早冬暴风雪的突袭。对他肠子进行的分析时发现,他在死前喝的水可能含有初夏才有的鹅耳枥花粉粒。因此科学家判断,奥兹是死于初夏。
因斯布鲁克大学的植物学家对奥兹肠子的分析还认为奥兹临死时可能处于饥饿状态。奥兹曾在死前8小时享用了“最后的晚餐”,并且地点就在山谷的南侧。那么他吃的是什么呢?未发酵的面包,由单粒的小麦做成;少量“细粮”,仅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一些植物,可能是香草;还有就是狩猎所得鹿肉,总之,这一餐非常简单。
奥兹是怎么死的?
通过X射线,在奥兹的左肩膀上,一处箭伤被科学家于2001年发现了。并且他的外套上也有破裂与之相对应,不过奥兹很快就拔出了射中自己的箭。再者,科学家还在他的手上、手腕处以及胸部发现了刀伤和瘀伤。DNA分析显示,奥兹的武器留下的血迹还有其他4个人的,分别分布在刀、箭头和外衣上。
这些信息表明,奥兹当时可能参与了因两邻邦冲突引起的一场打斗。奥兹和同伴们远离故土,同伴虽帮他拔箭但也可能已受伤,因为奥兹肩膀上的包扎很简单也很粗陋。而且,奥兹手边的铜斧也说明,必须要几个人合作一起打制精炼才能制出这样复杂的工艺,这暗示着这次打斗对他们非常重要。
不过,关于他死因的推论也只是猜测。其实,当时奥兹的相关传闻非常多,有人认为,奥兹是个牧羊人,遭遇暴风雪时正在找回羊群的路上;还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僧人,上山是出于信仰,为了与神对话;甚至还有人认为,他是酋长,在某个宗教仪式中成为贡品。
那么,奥兹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在X射线的帮助下,一个意大利瑞士联合研究小组拍摄了奥兹的箭伤。从图像中可以看到,在最先发现箭头的奥兹的左肩膀那里,同时伤到了一条锁骨的背部动脉,而且有大量的血肿充斥于伤口周边的软组织。科学家经过与很多记载此类严重伤口的文献作对比后,认为奥兹死于受伤后不久。至于奥兹为何会到冰山上去?又为何会中箭?这恐怕只有生活在5000多年前的奥兹自己知晓了。
延伸阅读——历史上的自然冰尸事件
1644年,一名作家记录了自己在阿尔卑斯山附近发现的一具冰尸,他写到:“这具被送往教皇的男尸身上的肉及所有东西都已经石化,并且已经像大理石一样坚硬。躺在黑丝绒棺材里,他身上的肉可以看得很清楚,并且断裂了一条胳膊。”这可能是首个有记录的冰尸。
1972年,8个冰木乃伊被发现在因纽特人居住地——格陵兰岛的一个山洞里,并且都保存完好,这8个冰木乃伊中还有一个婴儿,只有6个月大;也有一个男孩,大约四岁4岁;另外有几个妇女,年龄不详。他们的生活年代皆距今有500年之遥。
1999年,科学家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北部发现了冰冻在冰层中的古老人类,死亡时间距今550年左右,在众多发现于北美的冰尸中,年代最为久远。
2004年,人们在意大利的圣·玛特奥山区发现3个士兵的冰尸,应该是奥匈帝国士兵,死于一战期间。博物馆曾接收过其中一具,为了从侧面更好地推知冰尸奥兹的保存环境。
雪人谜踪
在尼泊尔、阿富汗及前苏联等地,都流传着有关“雪人”的见闻。据称,那是一种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雪山上的动物,也被称作“夜帝”,意思是居住在岩石上的动物。它们的身高多在1.5米到4.6米之间,有尖耸的头颅,头发很长并呈红色,满身的毛则为灰黄色,走起路来非常快。
“雪人”究竟是怎么回事,世界上真有此等奇异的生物生存吗?
关于雪人的传说
有关雪人有很多的传说,并且从公元前326年起就开始流传。人类印象中的雪人有着两重脾气,有时很仁慈,有时又很凶猛。
1848年,中国西藏墨脱县西宫村桑达的死因是遭遇了雪人的攻击,并且留在他身上的雪人的味道非常难闻。
1938年,加尔各答维多利亚纪念馆的馆长奥维古上尉正在进行自己单独到喜马拉雅山的旅行,不想途中忽遇暴风雪,他的眼睛因为高强度雪光的刺射而难以睁开,于是他担心患了雪盲。无奈之下,奥维古只能在雪地中等待死亡的降临。而就在他认为自己已经离死亡很近时,忽然感觉一个高大的动物护住了自己的身体——这动物身高接近3米,上尉得以保住性命。等他意识清醒后,那个高大的动物已经不知踪影了,只是留下的气味却恶臭难闻。
1975年,上山砍柴的尼泊尔夏尔巴族姑娘,途中被雪豹跟踪并袭击,一个满身白毛、红头发的动物与雪豹进行了惊险的搏斗,最终帮姑娘逃走,解救她于危难之中。
1977年,一名正在回家途中的舍尔巴人路遇两个“雪人”,其中一个向他发起攻击,舍尔巴人因此受伤。村民们得知消息马上赶去,草地上留有痕迹可以证明经过了打斗,同时有少许属于雪人的白色长毛。在舍尔巴人中,正面接触过雪人的有很多,他们称雪人这种大家伙个字很高,双臂很长可以过膝,行走时可以完全直立,浑身长满长毛。它们一般生活在洞穴中,食物是小动物,如果经受惊吓,他们时会发出尖叫,声音非常刺耳。
据说,前苏联还有人抓到过雪人。高加索的居民就在1941 年的冬季抓到过一个怪人,这个怪人身高有1.8米,浑身长满褐色的毛发,又粗又乱,行走时可以完全直立。由于室内温度比较高,它出了很多汗并且气味难闻。经当地军医判断,这个怪人是个“雪人”,当地人最后将他放生。
对雪人的探究
由于人们登陆喜马拉雅山的成功,诸如此类的目睹、亲历“雪人”的传闻也日益增多,有的还是多个人同时发现了“雪人”,听上去并不像是凭空捏造。那么雪人究竟是动物还是人类的旁支呢?
有人认为,“雪人”的祖先有可能是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与智人展开搏斗,但是不幸失败后便逃入了高山或者雪峰之中,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雪人”;也有人认为,“雪人”的祖先是巨猿。因为“雪人”行走时能完全直立,还会匍匐前进,这些特点都与古猿有相似之处。唯一的是他们没有言语能力,所以还在人类的大门之外徘徊。
为了弄清雪人的秘密,很多人也都到喜马拉雅山去寻找。赖因霍尔德-梅斯纳是一位超级登山爱好者,他经过了12年卓绝的努力,终于在1997年下半年,获得了一张喜马拉雅山 “雪人”的相片。具体时间是1997年7月,地点是克什米尔西北部附近,在-40℃的环境中,“雪人”与梅斯纳之间的距离只有20 步左右,非常近,所以相片很清晰。
除了相片,梅斯纳还对“雪人”的毛、粪便等东西做了细致的采集。可是梅斯纳觉得,自己看到的也许只是棕熊,而不是真正的“雪人”。
在专著中,梅斯纳写道:“雪人”身高2.4米左右,毛色随年龄增大从棕褐色变为黑色。他们的生活地域仅限于“世界屋脊”和喀喇昆仑山地一带。据估计,1000~2000个在西藏的东部。
先于梅斯纳,1951年,此动物也被登山探险家埃里克·希普顿发现过,并且有脚印记录。但是他的拍摄地却是梅伦冰川旁,对比照片看,两者应属同种动物。
2001年,英国动物学家罗波·麦克卡尔声称,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一些证据可以证明喜马拉雅山“雪人”的。在一个当地的“雪人”追踪者的带领下,麦克卡尔所在的探险队在不丹喜马拉雅山区的一棵树上发现了一团毛发,并进行了去氧核糖核酸分析,分析结果就是证据。
相关链接——身上带电的怪人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身上可以带有电压很高的电,可以击倒与跟他们接触的人,甚至可以将小动物电死,还可能引致火灾。
有一个美国小女孩身上就带电,接触金属门把手,她自己会被电击倒,她会无心地电伤自己心爱的小猫,也会无心地电晕为自己看病的医生。
英国也有一个身上带电的妇女。全家电线及超市里的电器都曾被她放出的电烧毁;银行的电脑系统也会因她的进入而崩溃。所以她只能在家里活动,并且不住地洗澡。
其实,这两个人并非先天带电,只是偶然变成这样。科学家推想,他们身上有着过多的静电,这些静电可能由自身的异常情绪所致,所以才会这样,但仍没有人能够提供给他们很好的“除电”办法。
美人鱼的传奇
19世纪,丹麦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将小人鱼带进了无数读者的视域。20世纪初,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内格宁海滨公园的海堤旁,有了一座小人鱼的美丽铜像,是著名雕塑家爱德华·艾里克森为她精心所塑。
在威尼斯,也有一个关于美人鱼的传说:一艘从东方归来的古威尼斯商船,满载着珍贵的货物,途中海上起了大风浪,水手们情绪低沉,沮丧的等死。夜里,忽然,明亮的月光下,一个风姿绰约的漂亮女子从平静的海面钻了出来,女子怀抱婴儿并给孩子喂奶,非常恬静。水手们很受感染,思念起家乡和亲人,大家归心似箭,最终齐心协力,历经艰难险阻,回到了故乡。
波兰的首都华沙维斯杜拉河畔,也有一座端庄、英俊的美人鱼雕像,她用盾牌和利剑,精心地守护着华沙。传说华沙在很久以前只是个小渔村,打猎的马佐维茨国王迷了路,来到了维斯杜拉河畔,他被美人鱼动听的歌声深深地吸引,美人鱼的指引他到达河边的浅滩。在河边的浅滩,国王遇到了一个渔夫,名叫华沙,华沙召集村民们建造了一座城献给了国王,国王很高兴,于是以“华沙”给新城命名。波罗海王赐予美人鱼琥珀盾和利剑,美人鱼从此作为守护神一直守护着华沙。
除了这些,关于美人鱼的传说还很多,那么美人鱼到底只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还是真的存在呢?
发现美人鱼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少民族都对美人鱼做了相关记载,美人鱼多被视为“鬼怪”或“神明”的化身。苏格兰的一位教师曾在1974年亲眼见过美人鱼。在上交的报告中,他称在海滩散步时忽然看见一个“美女”从海中现身。并且她从水面跃出时,下身的鱼尾非常明显。历时4~5分钟后,美人鱼从大海中消失。
1960年,一位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称,美人鱼可能属于类人猿变种。母亲子宫的羊水是婴儿的生活环境,因此他们本身就有游泳的能力。所以他推测,也许有的类人猿能够生活在水中。
1962年,一艘探测船在古巴外海捕获了一个会讲人语的小人鱼,船上的科学家和军事专家发现这个小孩的皮肤呈鳞状,有鳃,头像人,尾像鱼。小人鱼称亚特兰蒂斯市是他的故乡,亚特兰蒂斯大陆在几百万年前横跨非洲和南美,后来却沉入了海底,遗留下来的同类都生活在海底,已达到300多岁。后来,黑海一处秘密研究机构接收了小人鱼,科学家们对他进行深入的研究。
1963年,美国海军潜艇在波多黎各东南的海底演习,他们一条时速280千米的怪船,其速度人类根本无法跟上。1968年,美国摄影师穆尼也在海底附近发现了怪物:脸形跟猴子很像,脖子的长度却是人类的5倍,眼睛大于人但跟人很像,腿上有“推进器”,所以才能够那么快。
1980年,美人鱼也被发现在红海海岸。她的上半身跟鱼很像,但是下半身与女人相似都有2条腿、10个脚趾。只可惜,人们发现的只是一具尸体。
1991年,首具完整的美人鱼化石出土,证实了它们的真实存在。这具保存完整的化石发现于南斯拉夫海岸,它所拥有的锋利牙齿和强壮双颚足以撕肉碎骨,杀死猎物。研究人员称,这是只雌性动物,出现在附近海岸的时间距今约1.2万年。不幸的是,它在一次水底山泥倾泻时被活埋,周围的石灰石保护了它的躯体,躯体得以慢慢成为化石。美人鱼化石身高1.6米,腰以上的部分与人类相似,有发达的头部,大脑的体积也很大,手上的爪子很锋利,眼睛没有眼帘,这点跟其他鱼类一致。
1991年8月,加勒比海域的两名美国渔民捕到了11条鲨鱼,当渔民对其中长达18.3米的虎鲨进行解剖时,渔民发现一副骸骨骨架在它的胃里。这具骸骨非常奇怪,上身有1/3都与成人的骨骼很像,骨盆一下的部分却又像一条大鱼的骨骼。这种生物半人半鱼。专家根据检验结果和骨骼形状,绘出的形状极像美人鱼。美国参与其中的埃毁斯度博士说,从检验结果看,美人鱼可能真实存在过,而不单单是传说或虚构。
美人鱼真的存在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也都像埃毁斯度博士一样,向美人鱼存在之说靠拢。有人认为,美人鱼这种生物是从远古遗留下来的;也有人认为,美人鱼是一种有文明因素的物种,来自深海。
不过,也有很多科学家强烈反对这种见解。他们认为,美人鱼根本不存在,人们所见只是儒艮。儒艮属于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海牛目,它们用肺呼吸,雌性也像人类一样长有一对乳房。雌性儒艮每年生一仔,哺乳时,儒艮的上身会浮出海面,半躺着将幼仔抱于胸前喂奶。在月光下望去,就像怀抱婴儿的美丽女子,这样人们就产生错觉,认为见到了美人鱼。
可是,目击者中的大部分人都不同意这种说法,长年漂泊于深海的水手们也认为,常见的儒艮跟美女有很大的差距,不可能将儒艮和美女混淆。
然而不知为何,地理大发现后,发现美人鱼的机会到现在基本为零了。这种古老的生命已经从世上消失,还是目击者再也不愿透露自己的经历?也或者美人鱼已经躲藏到大海深处,与人类断绝了一切联系?所有这些,仍然难以解释,好像深海世界一样神秘,这有待我们逐渐解开。
点击谜团——“大脚怪”之谜
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经常有人说发现一种叫“大脚怪”的动物。它们有着敏捷迅速的的行动能力,一经人们发现,立即迅速逃跑,只留下一些巨大的脚印,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用“大脚怪”称呼他们。
1924 年,两只巨大的人形动物被美国一群谈矿工发现,他们立即开枪。怪物受了伤,马上撤离,其中一只在慌乱中跌下山崖。当日晚,众多怪物前来报复,他们用石头使劲敲打矿工的房屋以期闯入,矿工开枪都没能把它们击退。还好矿工的小屋很坚固,怪物最终难以报仇,遗憾地离开。
有很多人都与“大脚怪”有过正面的接触,并且多有这样可怕的经历,有人顺利地将“大脚怪”的叫声录了下来。经过科学的分析,“大脚怪”的声波与人类叫声和机械声音不同,应属于某种灵长类动物的声波。还有人收集到它们的血液和毛发,科学鉴定的结论也是一种灵长类动物,很像大猩猩。此外,还有很多关于“大脚怪”的照片和纪录片,虽然很多人都怀疑这些照片、影片是认为捏造,但又有部分的真实性不容置疑。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可靠地证据——活的“大脚怪”来证明它们的真实存在。同时也因为缺少实物,也无法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
神农架野人传说
“野人”是神秘的,它与“飞碟”、“水怪”和“百慕大三角”并称为“四大自然之谜”。
有关野人的传说流传在世界的各个地方:中国有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山有“耶提”、蒙古有阿尔玛斯人、西伯利亚有丘丘纳、非洲有切莫斯特、日本有赫巴贡、澳洲有约韦,美洲有“沙斯夸之”……不胜枚举,野人也就是众说纷纭的大脚怪。他们的踪迹曾出现在所有人类居住的大陆上。
有关野人的记载
诸多的中国古代典籍都曾有过多关于神秘“野人”的记载。如《山海经》:“枭阳,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
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湖北勋阳府地方志中的《房志稿》篇:“房山高险幽远,石洞如房,多毛人,修丈余,遍体生毛,时出山啮人鸡犬,拒者必遭攫搏,以炮枪击之,铅子落地,不能伤。”而房山,也就是今天的房县,位于神农架的北部山区。
1976年,房县出土了汉墓群,铜铸九子灯残片就包含在出土文物中,九子灯上所绘图案是一只坐在树上的动物,看起来既像猿又像人。联系古书中的记载,灯上的动物有没有可能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野人呢?
神秘的神农架,神秘的野人
神农架有着“物种基因库”和“动植物王国”之称,在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的示范基地,同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的保护网。传闻说这里有神秘的“野人”,这令人深感扑朔迷离。作为世界“四大之谜”之一的神农架野人之谜,也令许多科考工作者向往不已。
在我国,3000年前就已有“野人”的记载。西周时期,“野人”曾被作为献给周王的贡品,因而少数民族会捉捕“野人”。中科院近年来进行的多次考察,搜集到毛发、粪便、脚印等与野人有关的稀有资料。科学界认为,野人很可能是巨猿的支系,科学家将他们定为“未知的高等灵长目”。
据统计,在神农架为人们所见的野人已达360多人次,他们的活动形迹也为多数人所知。他们有突出的前额,非常高大,浑身长满毛发,行走时是半直立状态,总体形态与人类相似,大多为红色、棕色和褐色。
毛发、粪便、脚印、竹窝等与野人相关之物都曾多次被发现在板壁岩上。据目击者称,野人的脚印24.5厘米长,一步跨度有2.68米;从毛发的表皮及髓质形态的细胞结构看,要比高等灵长目动物高很多。他们最大的一堆粪便重达1.6千克,掺有果皮、昆虫蛹等物。箭竹经扭曲造成竹窝,可躺卧,可窥视远方。经各领域检验,竹窝的制造者不是人,也不是熊、猴等动物,而是厅异类人动物,他们要比高等灵长目动物进步。
但是,由于大部分人并没能见到真正的野人活体或影像,甚至连一张实拍的照片也没有,因此这也为这个迷增加了一份神秘。
野人具有哪些特征
神农架野人究竟什么样子呢?它们有哪些基本特征?科考人家通过观察研究,认为神农架野人的样子大体如下:
用两腿直立行走,受惊吓后逃跑或上陡坡时还会用四肢行走;
身高有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的身高2米左右,小型的身高约1.6米;
浑身长满厚厚的毛,毛色有红色、棕色、黑色、黄色、麻色、灰色、白色或鲜红、棕红、紫红、黑红与红黄、棕黄、棕黑、灰红、白麻等,而神农架的野人以红色居多;
体型上,有的野人很胖、腰很粗,有的则很瘦长,胸和背都是扁平的;
野人的腿比人类的长,且长于自己的手臂;大腿比较粗,小腿比较细,有小腿肚。手心和脚心无毛,脚掌前宽后窄,大型的长30~50厘米,小型的长20多厘米,脚印上看不出足弓。脚趾粗,比人类的长,尤其大趾特别粗,与四趾分开,似乎也有抓握能力。手很大,手和手指与人类相比,都又长又粗,指甲又尖又长,粗厚结实。
头部略大略长于人类,头发又多又长。脸型比较瘦长,上部宽下部窄,短毛或无毛。鼻骨很长但比较低。嘴突出,门齿比人类的更为粗大,有很粗的犬齿,但仍不像虎牙又尖又长。耳大于人耳,耳轮比较靠前,稀毛或无毛。眼睛大于人眼,有的跟人眼很相似,有的很圆,眼窝陷得很深,夜间不会反光。
雌性的乳房与雄性的生殖器都自然下垂,但无尾。
野人的生活习性
根据科学家的不断探索,目前对神农架野人的生活习性做出了简单的概括:
两腿直立行走,手像人类一样巧:用两条腿走路已经是野人的习惯,他们不再需要双手的支撑作用,在深林中,它们可以脚步迅速,即使很远的路途也没关系。直立行走的实现,解放了双手,所以他们双手有了很大的抓握力量。然而,即使野人可以双腿直立行走很长时间,但有过渡性,因为它既能够两腿行走,也可以用四肢行走。在一般情况下用两脚,某些特殊情况下则会用四肢。
主要食用植物,多数是独自活动:野人主食植物,有时会吃些小动物。有人见到过野人吃野生的鲜果或者嫩枝嫩叶,比如核桃、竹笋、野栗、橡子、人种的洋芋、苞谷、嫩高粱及野葡萄、野桑椹、马桑果;也有人目击它像狗熊一样偷吃蜂蜜,还有人看到它从猪圈里偷走小猪。鉴于它们的大食量,它们通常会单个活动,寻找食物。因为团体一起活动,很有可能都吃不饱,就会有个体被饿死。
经常在高山中出没,比较耐严寒气候:野人为了躲开人类的视线,而选择高山地带为活动地域,适应严寒气候是它们必须面对的,人类发现它们脚印之地一般也在冬季积雪的山地上。
随处建造住处,有时会直接选择山洞:据发现,野人通常都住在山洞里,这样有利于御寒,而且能抚养幼子。不过,神农架林区的野人多次被发现用竹枝、竹叶、树枝、树叶等来制造睡窝。
比较擅长夜行,敢于靠近火:在神农架地区,对野人的目击者多是夜晚见到野人的。不过野人为何经常在夜间活动?是为个躲避人类,还是为捕捉动物?至今还没有答案。野人虽然还没有进入到猿人阶段,但却远比一般的古猿进步,比如虽然它们学会用火,只能生食,但有迹象表明,它已敢于接近火了。
种族中没有语言,用彼此的声音来会意:关于野人发出声音,收集了很多,比如“呷呷呷呷”、“哇哇”、“唧啦”、“嘿嘿嘿”、“呵呵呵”、“轰轰轰轰”、“呜呼”、“哦哦”、“吱哇吱哇”、“啧啧”、“吱啦啦”、“咕喽咕喽”等。这些叫声中,或表示高兴、惊慌、愤怒,或者笑,或者表相互示意,或是受伤后的惨叫。很多声音的具体含义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遇见人类时会笑,比较倾向于与人类亲近:也许人类认为野人应该是会吃人的,但绝大多数目击者反映,见到野人时,即使与它的距离只有几丈远或几十米、近百米远,野人并不会追赶,或者跟几步就会停下。迄今,野人吃人之事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野人应该不会像虎豹那样充满猎性。已有资料反映,野人拥有比较温和的性格,它们乐于接近人,一般情况下不会攻击伤害人,见到人时,有的还会报以和善的笑。这可能是因为野人作为高级灵长类动物,已经很接近人类,它们与人类有很多地方可以共通,因此才会做出对人类好感的表情吧。
相关链接——奇异的猿女
1989 年夏季,一名少女在缅甸中部的原始森林中被发现,她可能已经失踪了十多年。
当时,为了捕获灵长类动物交给欧洲动物园,猎人们用网围住了一些熟睡中的野生猿,这个女孩就在猿群中。女孩与野生猿在一起生活,很有可能这些猿养大了她。这个白人少女,年龄大概17 岁,五官很端正,却不会笑,并且行走时很自然地用四肢。她的动作行为与黑猩猩相差无几,而且坚决地拒绝穿戴衣帽。医院接收了女孩,尽力地将她与其他人一样来对待。但人性仍然没能在她身上复苏。一位护士称,她发疯似地将给她的衣服撕掉,情绪非常激动,而且力气相当大,护士们都拿她没有办法。
有人认为,这个猿女可能是萨拉·朱金桑,据知,1976年时,新西兰的萨拉·朱金桑随父母去缅甸旅行,路上发生车祸,父母双亡。人们在车祸现场并没有找到萨拉·朱金桑的尸体,不知去向。那时她大约5岁,恰好与这个猿女年龄相近。然而,猿女已经无法告诉人们她自己的真实身份。她除了长得像人,却找不到一点的人性,受猿猴的养育,她成了猿女,这是莫大的遗憾。
神奇的心灵感应
人人都有“第六感觉”,即心灵感应。做母亲的“第六感觉”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无法了解和解释的。尤其是,当她的子女发生危险时,她的这种感觉最强烈,而且有时竟能把心中的呼唤用一种神秘的人体波发射到子女的身边,为他们指出求生之路。
关于心电感应的记录
有这样一个故事:世界上著名的逃脱专家侯蒂尼被关在一个上了几道锁的铁箱里,放在冰窟窿之中,然而他却能神奇般地逃脱出来,而且无人知道其中的奥秘。但是有一条,当他在水中的箱子里时,如果在几分钟内不能出来,那么就会发生危险。
在一次表演中,侯蒂尼被关入一个放入水中的铁箱内。然而几分钟过去了,观众们都认为侯蒂尼的这次表演注定失败了时,他的一位好友却坚信他一定能从冰窟窿中爬上来,他绝不会死去。
果然,被冻得半死的侯蒂尼艰难地爬了上来。他一苏醒过来便告诉好友:铁箱子入水后,没想到顺水而下了。等他从铁箱子中出来时,却怎么找不到原来出来的冰窟窿了。而就在这危难之中,他突然听见了母亲在呼唤他,于是他就顺着母亲的声音游到了原来的冰窟窿处,从而胜利脱险。
令人不解的是,侯蒂尼的母亲当时正住在另外一个城市里,对侯蒂尼的举动是根本不可能看到的。可是,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侯蒂尼脱险后向母亲打电话报喜时,有人告诉他说,他母亲已在几小时之前去世了!而那时,侯蒂尼的表演还没开始呢!是什么原因使其母在逝世前预测到儿子将要大难临头呢?又是什么原因能使一个母亲在死后为儿子引导求生之路呢?但有一点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否定的事实:那就是母爱是最伟大、最有力的!
这个事例应该算是母子之间的心灵感应吧。
对“心灵感应”现象的研究
在100多年之前,人类之间所蕴涵的心灵感应现象就已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
188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学家洛斯冒天下之大不韪,创办了一个“神灵学研究会”,专门从事一些难以捉摸的“荒诞”事的研究。他的研究在当时甚至被一些学者认为是蛊惑人心的巫术,并受到了猛烈攻击。
然而,洛斯还是将他的研究坚持下来了,并精心收集的一些事例,记录在《神灵学会会志》一书之中。
有一次,洛斯把两名具有心灵感应的妇女迈尔丝和兰希琼分别安排在相隔百千米之遥的两个城镇,切断她们之间的任何联系,然后让她们进行传感接收。迈尔丝在尉尔特市拍下一张纺织厂的外景照片并默记下来,然后用她的“心灵感应”把纺织厂的形象传给在苏格兰的兰希琼。
兰希琼从未到过尉尔特,但在她接收了迈尔丝的“传感”之后说:“那边有一瀑布,似人工所造,广而平,高约二三米;但也可能是工厂排出的污水。还有栋房屋,旁边有棵白杨树。”她随手就画出了一张草图,而这张图与纺织厂外景相片相差不远,她所说的景色也与照片中几乎完全一样。
还有一件事也可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现象。一位有传感能力的人在自己脑海中想到一本小说的一段情节:灯塔内有个男人倒在地上,一个妇人正俯视他时,发现他已死亡。而另外一位心灵感应者则在一间密室中,两个人互不相识,他接收到了前者的传感,然后说:“我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是个恐怖的场面。在一个圆塔内,有一男一女,女的已看见男的死了。这是书中的情节,我曾经看过这本书。”
当时在场的10多位学者都感到惊讶不已,他们要再进行一次试验,以证明这个测验的准确性。于是就让传感者默想:“两个儿童在火车站台上奔跑着,欲登上将开动的火车。”不久,密室中的接收者便对学者们说:“这与火车站有关,两个孩子在人群中奔跑,我想这与巴锡尔车站有关。”
完全正确!传感者正在巴锡尔,他想象中的车站确是巴锡尔车站。
双胞胎之间的心电感应
人的心灵感应就如古诗中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而这种现象在双胞胎之间显得更强烈一些。
如今,世界上每诞生96个婴儿,就有一对是双胞胎;每诞生400个婴儿,就有一对是同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儿是指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成的,因此他们有着完全相同的基因。也就是说,他们是按照同样的基因图纸发育而成,因此绝大部分也是同一性别,面容酷似;爱好、成就、行为方式也十分相似。
同卵双胞胎儿之间的信息感应现象至今无人难解。美国有对叫吉娜和吉尼的同卵双生女,姐姐吉娜有一次患了阑尾炎,吉尼陪着姐姐去医院动手术。姐姐被抬进了手术室,妹妹在门口等候,约过了半个小时,吉尼就感到肚子仿佛被刀割了一样疼痛难忍。与此同时,医生们正在给吉娜动手术,她在麻醉手术台上痛得大叫。在同一个时间里,在同一个部位,手术室内外的姐妹俩竟然有着相同的反应。
研究人员指出:同卵双生子还常常在相似的时刻和相似的部位生相同的病。有一对从小就分离的双生子,哥哥在城市里长大,弟弟在乡下长大。17岁的时候,哥哥的肺直尖患了结核,而乡下的弟弟也同样生了此病。
那么,同卵双胞胎为什么会有感应现象呢?信息是怎样在两个大脑之间传递的呢?双胞胎的同步生病现象又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些都是正在探索的难题。
相关链接——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在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时所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暗示也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来说,心理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因为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所以心理上也就竭力趋向于这种说法。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也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当人在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就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到环境中的蛛丝马迹,从而迅速做出判断。这种捕捉过程也是受暗示的过程。因此,人的受暗示性的高低不能以好坏来判断,它只是人的一种本能。
世上真有蓝色人种吗
迄今为止,很多人都发现了皮肤呈蓝色的人。在整个19世纪60年代,一个庞大的“蓝人”家族就居住在肯德基州的山上,紧挨着克里克联盟的印第安人,他们因布鲁斯而出名。尽管他们都有蓝色的皮肤,但是他们很少生病,而且大多数人寿命超过80岁。
那么,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蓝色人种呢?
发现蓝色肌肤的人
一支考察队到非洲西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区考察,研究山区的自然植被及野生动物。一天,当队伍从一片茂密的树丛穿行时,忽然发现几个人影从树间的缝隙闪过。出于好奇,于他们是便对这些人影进行了秘密的跟踪。不远处,他们看见几个人,用兽皮树叶遮体,好似原始人的打扮,令队员们吃惊的是,这些人的居然有着淡蓝色的皮肤。当这些蓝皮肤的人意识到陌生人的存在时,他们马上撤离,转瞬间从密林中消失了。
世上难道真的有蓝色的人种吗?队员们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怀疑,这些人的身体是不是因为涂抹了东西才变成了蓝色。于是,他们决定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努力了几天后,他们获知,这里竟有一个庞大的蓝色人家族,他们以洞穴为住处,以狩猎为生,像原始人一般。而且,除了皮肤,这些人还有着蓝色的血液。
在智利欧坎基尔查山海拔6000 多米的高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著名运动生理专家也曾发现过蓝色皮肤的人,他们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专家称,在海拔6000米的高峰环境中,空气过于稀薄,即使是身强力壮的登山运动员也不可能非常自如的行动。而这些蓝色皮肤的人,却能有机灵、敏捷的行动,令人难以想象。
还有人称,少许的蓝色人还生活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另外,一位美国生物学家在对喜马拉雅山进行考察时,也意外地发现一些蓝色皮肤的僧侣在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上。最让人震撼的是,虽然高山环境下氧气稀少,这些蓝色的僧侣竟还能谈笑风生,甚至还能进行笨重的劳动。
蓝色人种的发现,向传统的黄色、白色、黑色和棕色人种划分提出了挑战。究竟他们呈现蓝色的皮肤是如何形成的呢?
缘何成了蓝色肌肤
科学家们对蓝色皮肤做了长期的研究,最终有这样几种不同的见解。
一种解释为,鉴于皮肤颜色和血液成分的密切关系。血液呈红色是由于血红蛋白这种红色的蛋白质的存在。至于蓝色人的血液,虽也有“超高血型蛋白”,却没有能对这种蛋白的增长加以控制的酶,因而血液就会呈现了蓝色,导致皮肤也呈现蓝色。
另一种解释认为,在蓝色人的血液中,某种“特殊病态基因”导致血液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因而蓝色的血液属于一种病理状态。
在美国科学家看来,血红蛋白在人体的血细胞内负责输送氧气。如果氧气充足,血红蛋白就会呈红色;如果氧气比较缺乏,血红蛋白就会因缺氧而呈蓝色。高山环境下的缺氧状态很可能就是蓝色人全身呈蓝色的原因。他们还检测到,血红素在蓝色人血液中的含量远远多于正常人,所以他们能够适应高海拔的缺氧状态。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具有蓝色血液的动物也给了科学家们以启发。他们看到,大王乌贼和马蹄蟹有蓝色的的血液,而海蛸和墨鱼有绿色的血液。可见,血色蛋白含有的元素决定着血液的颜色。如果血液中含铜元素,就叫做血蓝蛋白,就会使血液呈现蓝色;如果血液中含钡元素,就叫做血绿蛋白,就能让血液呈现绿色;如果血液中含铁元素,就叫做血红蛋白,血液就会呈现红色。由此延伸,他们认为,血液中含过多的铜元素、过少的铁元素形成了蓝色的皮肤和血液。
由此可见,对于蓝色皮肤和血液的人,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缺酶、缺氧、缺铁、基因变异等都是他们考虑的因素。而究竟蓝色人种的皮肤和血液为何呈现蓝色,目前还难定谜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关链接——绿色孩子的来历
在11世纪,英国人发现了两个奇怪的小孩子,他们有着像树叶一样翠绿的皮肤。人们无法与他们交流,因为他们不会说当地话,衣服是用人们说不上来的布料做成的。开始小孩子对人们充满戒备,但很快就接受人们所给的食物并吃起来。他们到底是哪里的什么人呢?这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
两个绿色孩子很难习惯地球人类的生活环境,其中一个在很短时间内就去世了,另一个也只是存活了两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学说了一些当地话,告诉人们不知道他如何来到这里,他们所生活的地方终年都没有光明。可见,他们不是外星人,没有宇航服和UFO。可他们又绝对不像地球人,人类学理论告诉我们,地球上只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绿种人的存在是不曾听说的。
对此,科学家提出种种设想,他们会不会是作为外星人的实验品发送到地球上来的呢?我们的科学家不也曾将一些动物作为实验品送去太空吗?也有科学家坚信他们是外星人。不过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也不知道地球外的生命到底是什么样子,或许真有绿孩子类的外星人,可他们的居住地在哪里呢?要距离太阳多大的距离才能不见阳光呢?这些问题,都在等待科学家给出我们满意的解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