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追踪-自然之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奇异的时空隧道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句古时形容得道成仙的谚语,听来虽然荒谬,但生活中却也存在着。这是一种超自然的现象,是现在欧美科学界所称的“时空隧道”。这种现象表明,中国古代时很有可能就出现过“时空隧道”。

    真的有“时空隧道”吗

    近年来,有关时空隧道的事件越来越多,也因此而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1934年,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戈达德正在执行飞行任务,当经过苏格兰上空时,风暴忽袭。戈达德慌乱中迷失了方向,因此需要一个陆标做指引。戈达德降低了飞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以期能够已经废弃的德兰姆机场,以便于降落。德兰姆机场很快就出现在视域中。然而,戈达德忽然感到震惊。因为机场居然变作了一座空军学校,之前戈达德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明亮的校区里一片繁忙,机械人员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忙着修理飞机。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谁也没有听见就在学校上空的飞机发出的巨大声响,也没有人抬头看一眼天空。戈达德带着疑问回到了云层中。事实证明,在戈达德完成这次飞行任务的几年后,德兰姆机场由于战争的原因再度以空军学校的身份开放,空军所驾飞机也由当时他所驾的银色改成了黄色。戈达德居然看到了4年后的事情!

    1970年,一架波音727喷气客机突然在旅途中不明原因地“失踪”了。之后,客机又出现在了原地,中间相差10分钟,最后顺利地抵达了美国迈阿密国际机场。客机上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有过什么样的经历,但是从每人的手表来看,都走慢了10分钟,这是唯一可以证明他们曾经“失踪”的证据。

    1971年8月,前苏联一名飞行员在进行的例行飞行中,居然回到了古埃及时期,他看到了古埃及的人们正在建造金字塔。同时,这座刚刚动工的金字塔旁已经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金字塔。

    1982年,一名北约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居然到达了史前的非洲大陆,数百只恐龙活动在他的眼前!

    1986年,一名美国飞行员驾驶着侦察机忽然飞到了中世纪的欧洲上空,他看到“黑死病”造成的恐怖情景,这种病是由鼠疫引起的,在历史上很是著名。而飞行员明明记得,自己飞越的不过是佛罗里达州的中心城区。

    1994年初,机场地面控制室的屏幕上突然不见了联系中的一架意大利客机。地面工作人员非常焦急,但是客机过了一阵子忽然又出现在了原地,雷达也得以继续跟踪。客机最终安全到达机场。然而,机上所有人员都不知道“失踪”之事。仍然是手表说明了问题,消失时间长20分钟。

    ……

    “泰坦尼克”的时空隧道现象

    更令人惊奇的是,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游轮的遇难者居然也再现了!

    1912年4 月15日,“泰但尼克”号作为当时最大、最先进的游轮在她的首次航行中撞到了冰山,沉入大海。死亡人数超过1500人。

    1991年8 月9 日,一艘欧洲科考船航行到距离冰岛387千米的西南方,船上的人看见一位60多岁的老人坐在冰山的一个角落。这位老人远远地看着大海,并非常安静地吸着烟,身上却穿着20世纪初的船长制服。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会想到,他就是“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史密斯。因为“泰坦尼克”号早在80年前就已经遇难了。船员们将老人搭救上船,并将他带到奥斯陆。经过细心检查,医生认为史密斯船长的生理和心理一切都正常。1991年8 月18日,英国海事机构提供了当年的航海记录与照片验证,确认了史密斯船长的身份。这时算来,船长已经生存了140余年。据搭救船长的科考船员称,史密斯船长曾拒绝救援,他决心与“泰坦尼克”号共存亡。对史密斯船长来说,“泰坦尼克”的沉没仅仅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要怎么解释这件事情呢?欧美海事机构称,史密斯船长是“穿越时光再现”的人。

    1993年3月8日,美国的《太阳报》刊登了“泰坦尼克”号船长史密斯再现的消息,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超自然的现象。船长的再现马上成为“时空隧道”的焦点新闻,各大英美报纸争相报道。

    对“时空隧道”的争论

    专家对于这些奇怪的现象,只给了一种解释:有一条“时空隧道”存在于空间之中,虽然我们用肉眼看不到,但是它却是真实存在的。人、船或者飞机之所以会神秘失踪,就是在一瞬间的时间进入了“时空隧道”,也可以说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出现了时空倒流的情况。

    但是,真的会出现时光倒流的情形吗?有专家认为,从现在回到从前,从理论上讲是有可能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某物体的运行速度一旦比光速快,就可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但是,这也只是理论说法,从目前来看,人类的科学技术还无法找到真正的证据。再说,那些忽然消失的机船虽然也保持着极快的前进速度,但却仍比不上光速。既然没有超过光速,又怎么会到达“时光隧道”中实现时光倒流呢?

    也有专家认为,“黑洞”也与“时空隧道”有一定联系。虽然人们看不见“黑洞”,它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时空隧道”。人如果不幸被吸进“黑洞”就会失去知觉。当再次回到光明世界中,却会全然忘记被吸入“黑洞”的经历,也不可能想起在其中待了多长时间。

    同时也有学者对这种假设持反对意见。比如,“泰坦尼克”号沉入海中后,船长等人得以进入“时空隧道”再次回到世界,那为什么游轮没有一起随着时光倒流?否则该怎么解释只有船长再现的情况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目前都难以解释,因此只能有待科学家们继续探索,来解开这自然之谜了。

    点击谜团——怪石球现象

    人们曾经在很多地方都发现过神秘的石球,比如新西兰的墨埃拉·鲍尔达海滩、原联邦德国的瓦尔夫格堡、埃及卡尔加、墨西哥西部的哈利斯哥省、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还有我国河南省信阳的上天梯珍珠岩矿区。这些石球虽然有大有小,但都很接近正圆,有着几乎一致的曲率。哪来了这些奇快的石球呢?它们又是经过怎样的过程才形成的呢?

    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非常自然地观点,他们认为有人出于某种目的将这些石球放在了此处。或者,每一个石球都是一个星球的象征,它们之间的距离也代表着某些星球之间的位置。如果这种假设可以成立的话,这些石球有可能就是外星人送给地球的礼物。有的考古人员认为,在石器时代,人们制造了这些石球,将它们作为某祭祀仪式的用品,也或者是用来防御和狩猎。

    然而,大部分的科学家还是坚持石球是自然形成的。分布在火山附近的石球,是在熔岩的热力作用下形成的。但是,人们却觉得这种解释难以接受。总体来说,全球发现的石球都是很少的,尤其是火山区基本没有找到过石球。但是,这些已经发现的石球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到底是怎样的条件致使了它们的形成呢?一切还都是未解之谜。

    厄尔尼诺的秘密

    在西班牙语种,“厄尔尼诺”有“圣婴”之意。在19世纪初时,生活在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海边的人们发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会出现在当年10月至第二年3月,并且每隔几年会出现一次,这股暖流会导致表层海水水温的提升。

    随之带来的变化,秘鲁渔场性喜冷水的鱼类会因不适应高水温而大量死亡,给渔民们造成极大的损失。由于暖流出现时多在圣诞节前后,因此渔民们就用“圣婴”来称呼它。

    厄尔尼诺的危害

    人们在刚发现出现于东太平洋的暖流时,还非常高兴,还很兴奋地称它为“圣婴”。因为它出现时多是圣诞节期间,并且与当地的年景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1925年,人们目睹了出现在秘鲁附近的暖洋流,暖洋流带来的结果是,仅3月这一个月份,沙漠地区就到达了400毫米的降水量,这是之前5年的降水总和的200倍。受降水量的影响,沙漠成了绿洲。几乎整个秘鲁都长满了丰茂的牧草,羊群大增,以前的荒地也成了庄稼地……即使有的鸟类和海洋生物因为无法适应而死亡,但人们仍然感谢“圣婴”使他们获得了好收成。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厄尔尼诺现象逐渐有了科学的认识,了解了它对环境、气候、生态乃至全球经济的作用。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能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害,尤其是强厄尔尼诺。根据美国《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提供的资料,秘鲁是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期间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厄尔尼诺发生前,秘鲁可以供应全球38%的鱼粉,而在这期间捕鱼量却顿减了850吨。对鱼粉需求量最大的美国不得不以黄豆代替,结果黄豆的价格暴涨了3倍,这又带动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鸡蛋的价格又因饲料价格的提高而暴涨。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菲律宾异常干旱,结果椰子涨价,同时带动了肥皂、清洁剂制作成本的提高……世界气象组织对发生于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做过统计,高达130亿美元,这其中还不包括间接和潜在的损失。

    在1871到1997年期间,曾经发生过30余次厄尔尼诺事件,科学家认为这些事件的负面影响明显多于积极影响。尤其是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4次厄尔尼诺事件,使得澳大利亚遭遇了10未见的异常干旱,严重破坏了经济作物的生长规律,减产严重;引起了印尼、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导致了美国东部的寒冬气候,能源和交通运输全都受损,经济损失数百亿美元;东亚诸多国家也遭遇了冷夏,导致了水稻的减产。总之,太平洋沿岸的诸多国家基本都遭受了负面影响。

    我国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对我国造成的复杂影响包括5个方面:第一,发生厄尔尼诺时,我国夏季的主要降雨带会比较偏南,北风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少儿干旱;第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雨季会推迟时间;第三,秋季时,我国东部地区的降雨量南部多北部少,会导致北方夏季和秋季的连续干旱;第四,致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第五,减少在我国登陆的台风影响。

    厄尔尼诺的发生原因

    科学家在寻找厄尔尼诺的成因时,找到了一些很巧合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是厄尔尼诺少发时期,且强度也比较弱;50年代以后,厄尔尼诺发生的次数变多、强度变强,而这时,世界各地的火山也开始有了频繁的活动。近百年的资料显示,强火山爆发后的1.5~2年间一般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这种情况能够占到75%。科学家及时关注到这种现象,并且认为海底的火山爆发是导致厄尔尼诺的原因。

    近年来的研究,对地球的自转速度与厄尔尼诺之间的关系有所关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地球的自转速度呈现出了4~5年的波动变化,这与之前以10年为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相比,可谓是改变了常态。在地球的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特别是变慢的年份里,恰好会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并且,地转速率短期的变化还与东太平洋水温的变化有关,还呈反相关关系。如果地转速率短期呈加速状态时,东太平洋的水温就会下降,反之,地转速率短期呈减速状态时,东太平洋的海水就会升温。这暗示着,厄尔尼诺的发生很可能是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而导致的。

    此外,有的专家认为,近些年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可能加剧了厄尔尼诺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厄尔尼诺的发生周期越来越短了,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很可能与此有关。比较形象地说,就是人们帮助“圣婴”作了恶。然而,要想弄清楚这两者之间是否真的有关系,则需要科学方面的确凿证据。如果厄尔尼诺发生得过于频繁,则可能使得全球变得更为温暖。

    “圣婴”之后的“女婴”

    科学家在研究厄尔尼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时,又注意到了拉尼娜现象,并且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的“性格”完全相反,所以人们称拉尼娜为“女婴”——“圣婴”的邪恶妹妹。

    拉尼娜现象的威力要小于厄尔尼诺,但是同样给人类带来很大的损失。拉尼娜是在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出现一股异常的低温气流,也是每几年的时间出现一次,会导致气候的异常。拉尼娜的发生频率小于厄尔尼诺,1988~1989年间是最近一次发生的威力比较强的拉尼娜现象。1988年的夏季,北美的气候异常干旱,从加里福尼亚到佐治亚的大片土地都被烤焦,导致了谷物的严重减产,损失1/3。美国西部出现严重的森林火灾,黄石国家公园也被烧毁。紧接着,加勒比海面产生大飓风,大多数中美洲国家都受到影响,比如尼加拉瓜死亡人数超过500,成千上万的人痛失家园,经济损失达到上百万美元。

    1998年5月,拉尼娜紧跟着厄尔尼诺而发生,这时地球还没有恢复“元气”。拉尼娜一发生,带来了严寒、风雪、暴雨和干旱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从拉尼娜在全球的影响来看,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拉尼娜会导致干旱;在南部非洲、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拉尼娜会带来暴风雨从而引起洪灾;在南美洲的南部,拉尼娜也会造成干燥少雨的干旱天气。而这一切,都恰好与厄尔尼诺的影响相反。

    那么,拉尼娜的形成原因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其实,赤道中东太平洋变冷的水温和不断增强的信风与拉尼娜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像这里变暖的水温与减弱的海风与厄尔尼诺有关一样。所以热带海洋和大气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拉尼娜现象的产生。

    大海表面的风对海洋表层的运动有着重要的牵制作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暖水在信风的带动下到了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之后海面下的冷水就要补充被吹走的暖水,所以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就会低于西太平洋。一旦信风威力加强,赤道东太平洋的深层海水就会上翻,海表温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非常低,气流在这里也呈下沉状态。而在西部,气流呈上升状态且会加强,信风在此作用下也会加强。这就使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更为冰冷,拉尼娜由此产生。

    可见,拉尼娜的“性格”与厄尔尼诺完全相反。拉尼娜紧接着厄尔尼诺而来,使全球很多地区的天气和气候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拉尼娜的性情也很恶劣,虽然它的强度和影响力比厄尔尼诺要小,但是仍然给人类造成了很多损害和灾难。

    但是,我们人类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为什么20世纪以来会出现这么多频繁的自然灾害呢?

    点击谜团——海底喷泉现象

    在海洋学家巴勒的带领下,一队美国科学家于1979年3月对北纬21度、墨西哥西面的太平洋进行了水下考察。当接近海底时,科学家们从深水潜艇“阿尔文”号的舷窗望出去,看见了一个奇怪的场景。许多根大约六七米又高又粗的石柱显现在浓重的雾气之下,好像烟囱一样在释放着“浓烟”。潜艇慢慢地接近这些“浓烟”,并把温度探测器伸了进去。测量结果震惊了潜艇上的每一个人,“浓烟”中的温度居然有上千摄氏度。

    科学家们对“浓烟”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发现石柱所喷出的“浓烟”是一种很热的金属液体。如果高热量的金属液体遇到冰冷的海水,铜、铁、锌等硫化物就会从液体中凝结出来,并在石柱的附近沉淀,成为小丘状。同时,在这些“浓烟”附近,聚集了大量的蠕虫类、贝类以及其他的动物,因为这附近的生存环境因为“浓烟”的存在比较特别,好比沙漠中的绿洲,很适宜它们的生存。

    科学界很快关注起巴勒等人的发现,有科学家提出,地球气候的变化有可能是这种海底喷泉的效应之一。

    经过对东太平洋海底的沉积物和岩样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在这些沉积物中,有2000~5000万年的历史的有这比现在沉积物多4~9倍的含铁量、多2倍的含钙量。为什么会有这样高的含铁量和含钙量呢?科学家认为,海底的喷泉活动应该与这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此假设的基础上科学家继续延伸,他们认为,海水的硫酸氢钙会与海底喷泉释放的物质发生反应,得到二氧化碳。如果析出的含钙量比现在多2倍,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随着剧增,从而影响到大气中的含量。温室效应会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而加剧,全球气温因此会不断增高,甚至于极地也可能温暖。

    然而,这不过是一种猜测。其真正的原因,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

    奇妙的马特利现象

    牧羊人拉西德·马特利生活在沙特阿拉伯腹地的哈迪岩村。1986年,开斋节刚过不久,马特利的小毡房遭遇了一场莫名的小火灾,夫妻二人协力将火扑灭。次日,他的小毡房居然再次起火,马特利深感奇怪,马上向村长反应了此事。

    村长闻讯赶来,马特利已经损失了三间房屋。马特利深感不安,又当村长赶到时,来势凶猛的火一下子烧掉了三间房屋,这件事令马特利惊恐不安,继续向法赫德国王、内政大臣纳伊夫亲王和政府有关部门反应了自己的遭遇。政府派专家来到马特利家调查,却没能查出什么成果。事隔不久,马特利一家远迁至30千米以外的哈斯渥,重新支起了帐篷。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妻子和女儿居住的那座帐篷再次遇火,汽车里的衣服居然也莫名地发生自燃。

    来自于伊斯兰联盟调查组和其他国家、地区的科学家又经过了一番调查,他们总结了一下失火的情况:火灾从未发生在晚上,多为白天,特别是中午和下午。多次失火的原因,科学家们没有定论。人们将这种无缘无故就起火的现象叫做“马特利现象”。

    世界各地的“马特利现象”

    除了中东,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出现过“马特利现象”。比如美国伊利诺斯州属于一家四口的一座豪宅。自从1989年3月,就一直出现莫名的起火现象。墙上的电源插座会冒火;被褥、家具、器皿等会不明起火。保险公司将整个宅内的线路进行了彻底的整改,可是在这之后,房子仍然经常出现怪火。

    更奇怪的是,每次发生奇怪的失火事件时,还伴以浓重的黑烟,滚滚的浓烟可以淹没整座豪宅。这一家非常的惊恐,最后只能是保险公司将豪宅买下、铲平。

    一个名叫萨沙的男孩被送进乌克兰的一家医院,原因是他导致了100多场火灾的发生,亲戚朋友们都因此而举家搬迁。原来,每当萨沙进入房间的一瞬,地毯、电器和家具就会莫名起火。这样的“起火人”也不光萨沙一个。数年前,人们在意大利的旅游胜地发尔米雅,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少年,他的眼睛可以喷出热火而不被人们发觉。曾经有一次,这个少年在牙医诊所就诊时,阅览一本杂志,结果杂志突然起火。晚上他刚在床上躺下,又点燃了被单。

    探寻怪火的奥秘

    有的专家认为,一些自身可以起火的人“放火”的行为引起了“马特利现象”。之所以这么神秘,是因为“起火人”对自身的这种“起火”能力没有意识到,所以“放火”也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结果就是“马特利现象”到处发生。

    美国纽约布鲁克村理工学院的毕奇教授对“马特利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人体释放了携带的高强静电而导致了“马特利现象”。他说,人体在干燥的冬天可以携带几千伏特的静电。每10万人中,会有一个人因为自身皮肤的异常干燥而携带异常多的静电量。这样的人是很危险的,一旦他身上的静电释放出来,遇到存在于空气中的过量的可燃气体,就能够引起火灾。

    俄亥俄州的一家电机厂,也曾经历了一段火灾频发的时间,有甚者一天内起过8次火。毕奇教授来到电机厂,做了一个实验。他请员工们手持一块电板站在金属板上,然后仔细观察静电电压表。结果有一名女工,携带了3万伏特的静电量。毕奇给予电机厂的建议是将她调到没有易燃品德车间。之后,此电机厂没再传出莫名起火的消息。

    除了与人体有联系的解释,也有其他关于“马特利现象”的说法,比如法兰西大学路易教授提出的著名“燃粒子”说。他认为,地球中的一切物质都还有这种比原子还小很多的“燃粒子”。如果这些粒子不知什么原因过多地聚集,就有可能导致莫名之火。

    当然,不论这些火灾的原因是人体自燃,还是“燃粒子”,现在看来还都属于人们的假说,仍然没有为科学证实。

    新知博览——璀璨的玛瑙湖

    玛瑙虽不是很稀少之物,但如果看到玛瑙布满了几十平方千米甚至更大面积的地域,仍然是很令人震惊的事情。然而,就有一个璀璨的“玛瑙湖”藏在内蒙古西部的戈壁中。湖中的玛瑙石布满了整个湖底,有大有小,晶莹璀璨,散发着浅黄或浅红的光芒。

    玛瑙湖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这些光芒四射、大大小小的玛瑙石子铺满了湖的底部和四周,形成了壮观的景象。其中更震撼人心的是,夕阳西下、晚霞初降之时,玛瑙湖中的玛瑙将晚霞染得更红,并且光线射向天空,几十千米以外的人都可以看见。当有白云从这片天空经过,白云也会染上色彩,非常漂亮。

    科学分析显示,玛瑙湖周边多是1亿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火山气体的高速运动,将岩石穿出很多气孔和空洞。流淌的火山热液就填补了这些由火山气体造成的气体和空洞。漫长的时间过去了,火山热液变为玛瑙和碧玉。大自然的风化作用,使得玛瑙和碧玉与玄武岩相分离,并暴露在沙漠中。在狂风暴雨的带动下,它们最终到了湖中,在干旱的环境中,湖水逐渐干涸,玛瑙从湖底显露出来,也就形成了奇异的玛瑙湖。

    大漠中的绿色魅影

    撒哈拉给我们留下的普遍印象,一般是漫天黄沙。阿拉伯语中的“撒哈拉”本身也有“大荒漠”之意,所以其名称对它本身的地貌特征也有所反应。

    撒哈拉大沙漠总面积有800万平方千米,西部的源头自大西洋开始,往东一直延伸到红海的海边,虽位于非洲北部,却占据了大西洋沿岸到尼罗河河畔的广大非洲地区。这里的平均海拔为200~300米,起伏着大大小小的沙漠,中部有高原和山地。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最高温可达58℃,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高温状态一直持续着。

    那么,漫天黄沙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不是由古以来都这样的荒凉呢?

    科学家的探索证明,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远古时期,这里其实是一片绿地。土地肥沃、树木葱茏,非常适宜人类生活。并且,在这里生活过的早期居民也曾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在非洲最为古老。

    撒哈拉的“前世”

    19世纪中叶,德国探险家巴尔斯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在19世纪中叶,探得撒哈拉的前期情况。

    曾经,巴尔斯独自行走在撒哈拉荒漠中的恩阿哲尔高原地区,他忽然看见一道高大的岩壁,并且画有许多图案。巴尔斯接近岩壁,仔细看了上面的图画,人、马、水牛等形象皆有,并且可以看得很清楚。一个疑问产生了,干燥缺水的荒漠中,岩画上怎么会画有水牛呢?

    事隔不久,巴尔斯又在撒哈拉沙漠的其他地方也看到了画有水牛的岩画。因此他开始联想:这样的岩画,应该说明在撒哈拉荒漠里曾经有水牛这种动物。以此类推,应该会有一个需要水牛的游牧民族。所以,远古时期,撒哈拉这里很有可能是类似大草原的有水有草之地。

    法国科学家亨利·诺特于1956年组织了一支考察队撒哈拉沙漠考察。他们在阿哈加山脉和恩阿哲尔高原地区发现了一条隧道,幽深而狭长;同时找到了一些山洞,应该属于古代的遗留。大约1万件壁画呈现在他们眼前。上面画有狮子、河马、羚羊、大象等诸多种类的动物,并且还画有人们狩猎的场景,画上人们正在协力围剿一些动物。

    诺特还注意到,这些被重叠在一起的壁画有着不同的风格,应该不是出于同一个年代。人们有可能在这里生活了很长时间,度过了人畜兴旺的年代,那时的撒哈拉一定是一个有水有草的绿地。如果这些壁画的创作年代得以确认,撒哈拉的绿洲年代也随之可以确定了。

    另外,考古人员在撒哈拉地区发现的墓葬中,有很多人和动物的骨骼化石,动物化石包括大型鱼类和鳄鱼。这些数量繁多的化石又给撒哈拉的“绿色时期”提供了证据,只有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才会有大鱼和鳄鱼,人们和动物才得以生存。在这些葬墓的附近,曾经有古湖泊。

    但是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出土的人类骨骼、器物等包含了2个不同时期的人类化石,中间相隔大概1000年。早的人类文化大约是8000~10000年前,晚的则是4500~7000年前。

    并且,在较早的文化时期中,人们狩猎来维持生存。他们擅长捕鱼,还发明了长木鱼叉,或者进行一些其他的捕猎活动,那时的撒哈拉应该是最湿润的时期。在较晚的文化时期中,人们不再单纯依赖狩猎,放牧的证据也已为科学家找到,这就是“绿色撒哈拉”后期人们的生活。

    那么,撒哈拉的绿洲和文明具体的转衰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是怎样的原因导致撒哈拉由绿洲变为现在的荒漠了呢?

    撒哈拉的“今生”

    据科学家的发现,公元前3000年左右,水牛、河马和犀牛形象开始从撒哈拉壁画里淡出。这很可能意味着撒哈拉的自然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到公元前100年时,再也找不到壁画了,所以撒哈拉的史前文明很有可能就在此时完全走向了衰落。

    至于原因,科学家估测,可能是水资源出现了干涸,气候开始变干,或者人群中产生了瘟疫和饥荒灾难,总之是很不利于人们继续生存的。

    气候应该是最先改变的因素。降水量顿减,少量的雨水因为强烈的阳光照射而难以保存。或许有雨水进入了内陆盆地,但由于水量太小而滞留。盆地一旦增高,滞留的雨水就会四溢,沼泽由此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沼泽中的水蒸发,又成为了沙丘。这样一来,撒哈拉地区的气候就会越加恶劣,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风沙。加之人类砍伐树木和过度放牧对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撒哈拉终于成为沙漠区。

    经测定,壁画中的骆驼形象出现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年。这意味着,撒哈拉在公元前200年时,很可能已经没有了一丝绿洲景象,完全成为了沙漠。

    新知博览——“指南树”

    印度扁桃树在东南亚各国很常见。它有着奇特的外形——树枝与树干以直角的形态生长,而且只会指示南北方向。于是,印度扁桃树有了“指南树”的称号,因为人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点很快的识别出方向。

    另外,生长于马达加斯加岛的“指南树”也很有意思,在高8米左右的树上,人们发现上面的细小针叶总会指向南极,并不以生长环境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树怎么会有这种指示方向的本领呢?人们感到非常不解。

    神秘的“死丘事件”

    曾经在印度河的中央岛屿上有一座古城。3600年前的一天,灾难突然降临到古城的居民身上。几乎只是一刹那的时间,全城所有的居民死于同一个时刻,偌大的古城灭亡了。

    1922年,这座古城的废墟为印度考古学家巴纳尔仁才首次发现。古城之中,布满了人体的骨骼,此城于是有了“死丘”之名。“死丘事件”也成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中的一个。

    发掘出的人体骨架说明,灾难发生时有人正惬意地散着步,有人正处于熟睡中。四五万人就这样不明原因地死掉了,一座繁华的城市顷刻间变作废墟。

    “死亡之丘”往昔何样

    印度河流域最大的文明古城是摩亨佐·达罗,它位于今天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拉尔卡纳县境内。在当地语言中,“摩亨佐·达罗”就有“死亡之丘”的意思。印度的考古学家1922年时第一次发现了这座古城。利用碳14测定,科学家认为摩亨佐·达罗存在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时间上要晚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但是却有着比它们大很多的影响。而且,人们还在摩亨佐·达罗北方几百千米的地方,发现了建房用的砖块和城市,这些城市的布局十分相似。

    从古城遗址看,摩亨佐·达罗有上下城之分,上城在西面,下城在东面。上下城有等级之分。上城住着首领和宗教祭司,由城墙和壕沟相围,城墙上设有便于观察形势的瞭望楼。上城的庭院很高,有走廊、带有石柱的大厅以及大浴池。浴池很大,有1063平方米,举世闻名。在用砖块堆砌的基础上,间隙和石缝皆用石膏相填,并铺以沥青,非常密实而坚固。在浴池附近,还有一个个单独的洗澡间,拥有巧妙的排水设计。与上城相比,下城简陋,布局也不够整齐,应该是市民、手工业者、商人及其他劳动群众的居住地。

    摩亨佐·达罗古城的建设规划应该很明确,有着科学合理的布局,很大程度上已经跟现代城市很像。长方形的城市中,纵横街道将上下城隔成棋盘格状,并且穿插有宽阔大道,东西和南北方向都有。两层楼的居民住宅,为了防尘和防噪,当街的一面窗户紧闭。浴室、厕所、排水系统几乎家家都具备。而且,住宅大多设有庭院,居室以庭院为中心分布在四周。整座古城让人感觉清洁美丽,居民得以舒适地生活。在遗址中,考古学家还找到一些陶器、青铜像、印章、铜板等物,以及含500个符号的2000多件有文字的遗物。可见,古城的文明已经非常发达。

    古城何以毁灭

    几乎顷刻之间,古城就灰飞烟灭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古城的毁灭?科学家们一直想要找到答案,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仍没有定论,但关于古城的毁灭还是有很多猜测的。

    从地质学和生态学的角度考虑,科学家提出,远古印度河床的改道、河水的泛滥、地震及随之而来的水灾都可能是“死丘事件”的成因。洪水不仅摧毁了河中央岛上的古城,还淹死了居民们

    然而,其他学者很快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特大洪水会将人们的尸体冲走,这与发掘的骷髅是矛盾的。更何况,考古学家并没有找到能证明发过洪水的证据。

    于是又有学者认为,某种急性传染疾病的扩散使古城成为“死丘”。然而也漏洞百出,传染病还不至于能够令全城的居民死在同一时刻。而且,骷髅显示,人们当时正在进行自己的活动,没有生病。于是这种说法也被古生物学家和医学家所否定。

    不久又有人提出,有没有可能城里的人遭到了入侵外族的屠杀呢?如果可能,入侵的外族是谁呢?有人认为是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但实际上,他们入侵之时,这座古城早就已经毁灭了,其间相差几个世纪的时间,根本不可能。

    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城中似乎发生过爆炸,中心建筑物全被毁掉,只有最边远的建筑物未见受损,从中心向四周,这种破坏程度是逐渐减弱的。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废墟中有由黏土和其他矿物烧结而成的碎片,这种碎片是在高温1400~1500℃的情况下炼成的,而这种高温则只会出现在熔炉或森林大火的火源中。既然古城附近没有森林,那只能是大爆炸甚至是核爆炸造成的。可是,第一颗原子弹的发明和使用是在二战后期,古城所处的年代绝对不会存在原子弹。

    基于此点,有人认为,一种化学性能非常活泼的微粒会由于宇宙射线和电场的作用在大气层中形成。由于磁场的吸引,微粒会发生聚集现象。它们越聚越大,形成大大小小的“物理化学构成物”,并呈球形。另外,其他的有毒物质在大气中不断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大爆炸。爆炸一开始,引爆其他的黑色闪电迅,形成与核爆炸相似的链状反应,过程中甚至可以产生1.5万℃的高温,石头也可以熔化。摩亨佐·达罗遗址中的发掘物就有这样的高温。所以,科学家推测,毒气首先影响到古城,之后又发生了惨烈的爆炸。3000团半径达30厘米的黑色闪电和1000多个球状闪电促成了这次大爆炸,爆炸的威力可想而知。

    除了爆炸说外,还有人认为是外星人驾驶的飞船导致了摩亨佐·达罗城的毁灭。他们推测,外星人乘坐着核动力飞船在经过印度上空时不幸因为故障而爆炸,结果造成了古城的消亡,事发于在3500年前。然而外星人是否存在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因此这种说法的证据显然也不够充足。

    点击谜团——石头谋杀案

    谁也没有听说石头能够杀人。然而,在非洲马里境内耶名山的一块鸡蛋状的石头却害死了很多人,具体原因仍然不知。

    1968年8月,一支7人组成的地质勘探队耶名山进行勘探,队员们发现了一块鸡蛋状的石头。这块石头非常大,有5吨左右,上半部为金黄色。队员们意欲将它搬回研究,却在搬运过程中出现了问题——6名队员突感身体不适,像被麻痹了一样,手脚无法再灵活活动,并且眼睛开始看不清楚。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诊断6人全沾上了放射性物质,并且剂量很大。一个月后,6人不治而亡。

    人体在遭遇放射性物质时会受到损害,但却不会有这种急发症状,也不会很快就死去,因为放射性物质的作用比较缓慢。地质勘探队员的死亡确实很让人疑惑。

    会发声的沙子——鸣沙

    鸣沙,也叫“响沙”、“消沙”或“音乐沙”,是指沙子会发出声音,属于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世界上发现的鸣沙已有100多种,比如英国的诺森伯兰海岸、波兰的科尔堡、沙特阿拉伯、美国的长岛、马萨诸塞湾、威尔斯两岸等地,都曾发现过这种鸣沙。

    鸣沙多被发现在海滩或沙漠;发声时或者天气晴好、或者大风呼啸,人在沙子边滑动时也有可能发声。发声的沙粒一般是石英沙,比较洁净、半径为0.15~0.25毫米、干燥时更容易发声。

    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有鸣沙,鸣沙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比如在苏格兰爱格岛上,沙子发出的声音非常响亮和尖锐;中国的鸣沙山上,沙子能够发出打雷一样的巨响;在美国夏威夷群岛,鸣沙有“犬吠沙”之称,因为声音很像狗叫。

    中国三处鸣沙胜地

    中国有三个地方有鸣沙,第一处是“鸣沙山”,距离甘肃省敦煌县城南6000米。鸣沙山东西长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几十米,北临月牙泉,是一座陡峭的山。在《太平御览》和《大正藏》这两部古籍中,鸣沙山被称为“神沙山”、“沙角山”。

    在鸣沙山顶俯瞰,会看见一个连一个的沙丘。当有人从山顶借着沙子滑下来,就能够听到沙子发出的声响。在史书上,“沙岭晴鸣”是鸣沙山的一个独特景观,说的是,在天气晴好之时,山上会像演奏音乐一样传出优美的声音。

    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在古代,一个率军作战的将军曾在鸣沙山这里驻营。晚上,狂风忽然袭来,掀起了漫天飞舞的黄沙,大作了很长时间。之后,沙子埋葬了将军和所有的士兵,没有一人幸免于难。从此以后,这里的沙子总会发出类似作战时的鼓角的声音,“鸣沙山”也因此得名。

    第二处鸣沙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的沙坡头黄河岸边。竺可桢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中是这样描述它的:“沙高约100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会听到这块沙地发出的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库布尔漠罕台川两岸的响沙湾则是第三处鸣沙地。这里的鸣沙又称“银肯响沙”,沙山高60米,宽100米,距离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南25千米。如果有人走进响沙湾,立即会听到沙子发出的不同声音,有的低沉,有的婉转,非常奇妙。

    沙为何鸣?

    沙子怎么能够发出不同声响呢?早些时期,人们没有科学的帮助来做出解释,将这种现象神化。到了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又能否解释得清这其中的原因呢?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集中观点提了出来。

    有人认为,沙粒在运动过程中,彼此间的空隙中的空气摩擦会形成“音箱”。沙丘的崩塌引起空隙中空气的震动。一旦空气的震动频率于“音箱”相一致,沙子就会发声。还有人认为沙粒在风的持续作用中,变得干净并且大小基本一致,同时沙粒本身也被吹出了细小的孔洞。沙在粒之间摩擦共振作用下,这种多孔的表面特别有利于声音的产生。

    在对前苏联卡尔岗上的鸣沙进行了考察后,前苏联的一位科学家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沙丘内部存在一个沙土层,非常潮湿并且密集,并且随着雨水的多少,深度上会发生改变。比如降雨量大的夏季,潮湿层会很深,潮湿层上面会有比较干燥的沙土层,下面还会有沙土层,于是一个天然的共鸣箱得以形成。一旦出现沙丘崩塌,沙粒顺着斜坡下滑。潮湿层会接收到沙土层干燥沙粒的震动,引发共鸣,这样震动产生的声音就会被扩大并发出。

    另外一个前苏联学者对我国宁夏的鸣沙山和内蒙的响沙湾进行了考察。他发现,这两个地方有相似之处——这两处的沙子都非常细,石英沙的成分最多。石英沙中的石英晶体带有的特殊性质,在这种晶体的作用下,石英沙粒对压力非常敏感。如果受到挤压,石英沙粒本身就会带电,并发生振动。电压与振动呈正相关关系。声响就在这种相互作用下产生。

    然而,即使石英沙占了大部分,响沙的现象却不是很常见。而且,如果更换了地域,鸣沙就不再发声。当地的地理环境应该对沙鸣的形成有多影响。

    我国学者在1979年对此提出了新见解。他们认为,那个隐形的“共鸣箱”其实在地面上的空气中。鸣沙要发声是需要条件的,比如要有高大陡峭的沙丘;要有月牙状且背风向阳的沙面;要有大的干河槽,或者泉和潭。另外,影响响沙的声音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沙风速或者空气温度、湿度的变化,沙子本身频率和策动力的变化等等。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国外有些响沙地并没有月牙状的高陡山丘,而且有时发声时会在雨后不久。日本京都府北侧的丹后半岛上的两处鸣沙地就有很大差异。不仅发声时的季节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声音还会因处在不同的季节而不同。所以日本的学者则更看重沙子的洁净程度。认为,如果沙子不再发声了,是因为海水将它弄脏了。

    由此可见,关于鸣沙的秘密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希望科学家通过不断探索,能在不久的将来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结果。

    点击谜团——石棺涌清泉之谜

    阿里休尔特什村是位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西麓的小村,村中有一个奇特的石棺。石棺上写有一行文字:此棺造于1500年前,质地是整块的大理石。公元960年,人们在棺盖和棺体间凿了一个孔,放上一根钢弯管,以用来存放将波斯公爵桑特兄弟阿卜顿和圣南的尸首。

    数年后,人们突然发现石棺内流出一股清泉,而且从不停歇,每天流出的水可达400千克。就是在气候比较干旱时仍然没有停止过。这个石棺长193厘米,封闭得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棺盖与棺体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人们也不知道两具尸体是否还在里面。经过检测,人们发现泉水非常甘甜可口,是很好的饮用水。

    1942年10月,闯入阿里休尔特什村的希特勒纳粹士兵们将石棺污染的很严重,他们甚至在上面随便大小。于是,清泉枯竭了。几年后,村民们清洗了石棺的棺体,又见到了流出的泉水,而且到现在仍然没有停过。

    1961年7月,法国两名研究人员提出,渗透石棺的雨水与地下水加之空气中的湿气汇成了流淌出的清泉。在这种看法下,他们将石棺高高架起,用塑料薄膜将石棺包了个密实,并且亲自在石棺旁守卫。事实证明,他们的假设是错误的,泉水仍然不断地涌出,40天后2人放弃。

    为了揭示石棺的秘密,英国《泰晤日报》曾在1970年拿出了10万美金的奖励。结果来自19个国家的科学家们都投入到研究当中,只是他们仍然失败了。迄今为止,石棺的清泉还在不住地流淌,石棺清泉仍是不解之谜。

    美国西部的“神秘地带”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圣塔柯斯小镇的西部,有一个“神秘地带”。在这个被森林包围的地方,曾经发生了诸多奇异神秘的现象。

    人体伸缩

    穿过茂密的森林,人们会来到一块空地。这里有一个木栅门,上面高高地挂着一个写有“神秘地带入口处”的牌子。进门后,人们会看到两块相隔0.4米的、大约0.25平米的石板。这2块石板是“神秘地带”的奇景之一。

    曾经有两位日本的科考人员来到门内,他们各依一块石板站立,之后再互换位置。这时奇景出现了,1.64米的考察人员看上去居然比1.80米的考察人员要高大很多。二人不敢相信,又互换了位置。结果身材高大的考察人员瞬间变得更高,矮一些的队员则更矮。二人不断地互换位置,二人的身高也跟着忽高忽矮。经测量,两块石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二人的疑问于是加深了。他们身高的不断变化,到底是眼睛的欺骗还是测量工具出了问题呢?没有人可以作答。

    人体斜立

    有一条坡度极大的人行通道可以从这两块石板到达“神秘地带”的中心区域。如果走上人行通道上,又可以看见另一番奇景:通道旁边的树木会向着同一个方向倾斜,好像刚刚经历了强台风一样。更有甚,走在通道上的人也会出现大幅度的倾斜,倾斜程度几乎与通道平行,却又不会摔倒,只是会看不见自己的双脚,而旁边的人可以看到。

    在“神秘地带”的中心地带,另有一间小木屋,虽然很简陋,却也很奇异。只要处于这个木屋的天井中,会出现与通道上一样的情形,不管是物体还是人都会倾斜到同一个方向。即使用尽力气想要将身子调正,也是徒劳无功。而且,应该注意到,木板房子其实也是倾斜的。更加奇妙之处在于,如果走进了这间小木屋中,人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自由的在板壁上行走,不用担心会摔下来。

    钟摆游动

    在这个神奇的小木屋旁边还有一间小木屋,里面的房梁上挂着一条铁链,上面吊着一个圆盘状的物体,半径12.5厘米左右,厚5厘米左右。只要用手轻轻地触动一下,这个悬挂物就会像钟摆一样摇晃起来。但是它只认可一个方向,向前摇,如果想要将它推向相反的方向,一般是很难动得了的。

    如果说重力指向一侧的原因导致了悬挂物的这种情形,那么,这种原因却不适于用另一种现象。一般情况下,钟摆会左右摆动,并且是左右循环摆动,摆幅会越来越小直到停止。但是,这个悬挂物却不是这样的。当它受力并规则地摇摆短时间后,它可以自己改变运动的方向,并且每5、6秒钟改变一次。左右摇摆会变为右转,再变为前后摇摆,再变为左转,再变为左右摇摆……这样一直不断地变化,还不会停止。

    小球上滚

    小木屋的一侧竖着一块伸出来的木板,向上倾斜着。一个高尔夫球放到木板的最高端时,球却静止在了顶端。如果给它一个推力,高尔夫球会往下方滚动几步,之后却又返回往上端滚去。再次到达了木板顶端,高尔夫球重新往下滚动,但是到达木板的末端时,它会继续顺着木板的方向往下走,直至落地,如果以与木板末端垂直的方向接球的话,一定会扑空。将这个地方称为“神秘地带”,一点也不过分。然而,这千奇百怪的神秘现象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目前还没人能解释。

    点击谜团——能令人起死回生的怪泉

    劳狄斯小镇处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脉中,镇上有一个“圣泉”,从岩洞里流淌而出,从来不会间断。

    而且,人们用“圣泉”中的泉水治愈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病症。因为这个原因,每年前往劳狄斯小镇的430万人中,很多人都得了某病或是已经病入膏肓。在过去的124年中,医学界曾经承认了64例由“圣泉”治愈的病例,劳狄斯的国际医学委员会曾给予严格的审定,不能不说是医疗奇迹。

    那么,圣泉何以拥有这种神奇的能力呢?没有人可以做出解释。但是,在现代医学和科学的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对破解圣泉充满信心,总有一天,人们一定可以揭示出圣泉的本质。

    神奇的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的现象一般出现在夏季。如果在平静的海面上,可以看到船舶、岛屿、山峰或城廓楼台隐隐约约出现在远处;或者,行走在沙漠中时,模糊的看到遥远的前方出现了湖水,湖畔长满了葱茏的树木,令人神往。可是大风的到来,会吹散海上和沙漠中这些美好的景象。这些景象之所以被称为“海市蜃楼”,是由于古人不知其所以然,把它当成“蜃”吐出的气形成的。

    海市蜃楼屡屡出现

    除了在海上和沙漠中,“海市蜃楼”的现象也可能出现在柏油马路上。它有很多种类,如果根据出现的位置,则有上蜃、下蜃及侧蜃之分;如果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则有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之分;如果根据颜色,则有彩色和非彩色之分。

    1818年,从英国出发的苏格兰冒险家约翰·罗斯,踏上了前往北极寻找“西北航道”的路途。进入到加拿大巴芬岛以北的陌生水域后的一个早上,站在甲板上观望的罗斯忽然看见一座大山出现在前方不远处,罗斯确信自己到了死海,立即返航,以为西北航道不存在。事隔100多年后,美国北极探险家皮里也有与罗斯相近的经历,他认为地图上少标注了北极地区的一条山脉,称亲眼看见,并给这山脉起了一个名称——克拉寇兰山。

    很多科学家和探险家在听说了这条山脉后都充满探索兴趣,但是,他们前往北极时却扑空而回。后来,由美国纽约博物馆派出的考察团进到北极地区时,终于得以见到这条山脉。然而,当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慢慢地靠近山脉时,却发生了奇怪的事情。他们往前,大山就往后走;如果他们停止往前,大山也会跟着停下;一旦他们再次向前逼近,大山会再次往后走。后来,他们到达了一个低谷,这里三面环山。令他们震惊的是,太阳一落山,原本矗立在眼前的大山却神秘的消失了。每个人都吓了一跳,他们发现自己的四周除了冰还是冰,根本没有什么山脉。后来人们才幡然醒悟,所谓的山脉只是“海市蜃楼”这种自然现象。

    其实,拿破仑的军队在1798年入侵埃及时就曾见到过海市蜃楼。士兵们看着湖泊在自己眼前忽然消失,看到景物倒挂的样子,以为世界就要灭亡,于是马上跪下祈祷。一战时,英军在海上作战时突然看到眼前出现很多虚幻的景象,英军难以看清敌军的状况,难以组织进攻。

    海市蜃楼也曾出现在中国青岛王朝酒店对面的海面上。远方的海面上好像呈现了一片现代化的海港,灯火隐约,难辨真假,很多市民都用相机做了记录。

    神秘蜃景的形成

    如此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首先要提到光的折射问题。

    科学告诉我们,以直线前进的光速在统一密度的均匀介质中传递时是恒定不变的。但是,如果光线从一种介质倾斜着进入另一种相异的介质时,传递的方向会改变,光速同时也会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插入水中的铅笔,从外面看时会感觉水下部分与水上的部分发生了脱节,好像被折断了一样,这种错觉就是光线的折射造成的。曾经有人做过光线折射的实验,在水中放置一面镜子,使光线得以从水中射在水和空气的交界面上,这样就可以在交界面上看到,光线有的反射到了水里,有的却折射到了空气中。如果通过转动镜子来倾斜光线的角度,在空气中的那部分折射光线会更加明显。

    其实,空气本身的密度也不是很固定的,它受到高度的影响,并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所以,空气中的光线在穿越空气层时,由于空气层的高度不同,光线会发生一系列的折射现象。而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这样的现象习以为常。

    海市蜃楼的现象与光线的折射有密切关系,因为空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出现反常,会引起异常的全反射和折射。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会因空气密度反常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在夏季,海水湿度小,若有冷水流经过,则水温会更低,这时靠近海面的空气要比远离海面的上空空气更低温,下冷上暖的反常情形出现。下层的气压要高于上层,空气密度本来就比上层空气密度大,在这样的反常情形下,下层空气的密度就更大,所以空气层下面密上面稀的对比很明显。

    正常情况下,如果有一艘轮船在东方地平线之下,我们不可能看到。但是在下冷上暖的反常时节,轮船折射的光线会由下层穿到上层,在上层稀气层全反射的作用下又返回到下层密气层中。经过一番折射,光线最后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了这艘船。加之我们总会认为看到的物象顺直线方向而来,实际这艘轮船的影像比实物要高很多,这是上现蜃景。

    沙漠中的沙石由于太阳的照射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所以沙层附近升温很快。在没有风的情况下,空气上下层之间很少进行热量交换。此时空气层中的垂直差异就很明显,下热上冷,且上密下稀,这也是一种反常的状态。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前方有一棵树,树梢投下的光线就会由上层空气层进入下层空气层,由密入稀,发生折射。折射光线接近地面时发生全反射,又返回到上层密度大的空气层中。经过光线的一番变化,树影最后进入人的眼睛,成为倒着的影像。这是下现蜃景。

    海市蜃楼对天气条件有一定要求,只出现在微风或无风之时。倘若忽来大风,上下层的空气就会产生混合。在上下的空气层没有较大差异时,光线的走向也不会有什么异常,海市蜃楼也就不可能出现了。

    延伸阅读——如何沙漠中的蜃楼和实景

    作为一种光学现象,海市蜃楼也可以出现这沙漠中,只要发生光的折射。

    海市蜃楼发生的沙漠地区一般离海岸线有9.6千米左右,1.6千米或者更远的物体看来也很像移动,这就造成了陆上导航的困难。海市蜃楼出现时,很多天然的特征看起来都隐隐约约,人们将很难看清远处的物体,产生被水包围的错觉。而能够大体看出的突出的物体就是海上的“高楼”。不过,如果人们站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比如在沙漠中时站到比地面高3米的地方,就可以不受地面热空气层的影响,摆脱幻境,看到真实的景象。

    比利牛斯山圣泉

    法国比利牛斯山脉中有个名叫劳狄斯的小镇,镇上有个岩洞,洞内有一眼清泉长年累月不停地流淌。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泉水以其神奇的治病功能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试用,因此这里有“圣泉”之称。

    圣泉的传说

    传说在1858年,一位名叫玛丽·伯纳·索毕拉斯的女孩在岩洞内玩耍,忽然,圣母玛利亚在她面前显圣,告诉她洞后有一眼清泉,指引她前去洗手洗脸,并告诉她这里的泉水能治百病。说罢,圣母马上就不见了。

    100多年过去了,神奇的泉水经年不息,前来圣泉求医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它的吸引力,要远远超过穆斯林圣地麦加、天主教中心罗马和伊斯兰教、犹太教及基督教的发祥地耶路撒冷。据统计,每年来劳狄斯的人可达430万,其中不少人是身患重病,甚至是病入膏肓,已被现代医学宣判了死刑的患者。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仅在圣泉水中泡一下,据说病情就能减轻,有的甚至不药而愈!

    令人称奇的圣泉

    有个意大利青年,身患一种罕见的癌症,癌细胞已经破坏了他左髋骨部位的骨头和肌肉。经过X光的透视发现,他的左腿仅由一些软组织束与骨盆相连,根本看不到一点骨头的成分的。辗转了多家医院后,他的左侧从腰部至脚趾都被打上了石膏,但却还是被宣告无药可医了,而且很多医生都预言他最多能再活一年。

    1963年5月,这个青年在母亲的陪同下,经过16小时的艰难跋涉,来到了劳狄斯,第二天便去圣泉沐浴。青年在护理员的照顾下,光着身子被浸入到冰冷的泉水中,并用泉水淋浴。这以后,奇迹出现了,青年开始有了饥饿感,而且胃口好的是数月都不曾有过的。

    从在圣泉沐浴归来后,青年突然产生了从病榻上起身行走的欲望,而且果真能拖着那条打着石膏的左腿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了。此后的几个星期,他一直都在房间内走动,就连体重都开始增加了。年底后,癌症带来的疼痛感居然全部消失了。

    1964年2月,青年再次到医院检查,医生为他除去了左腿的石膏,并进行了X光透视,结果发现,片子上清晰地显示出了那完全损害的骨盆组织和骨头居然再生了。2个月后,青年便行动自如了,并参加了工作。

    而青年的重病为何痊愈,现代医学竟然无法给出解释。

    类似的病例很多。据报道,在100多年里,为医学界所承认的这样的医疗奇迹就达60多例,而这60多例均经过设在劳狄斯过季医学委员会的严格审定。这个机构由来自于世界10多个国家的30多名医学界组成,专家们均为某个专科的权威人士。

    圣泉能起死回生的奥秘究竟何在呢?至今也没有答案。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谜团会有一天被解开的。

    石棺内的“圣泉”之谜

    在法国的比利牛斯山区,有个名叫阿尔勒的小镇。在这个小镇的一所教堂里,有一口1500多年前的石棺,石棺长约1.93米,用白色的大理石雕刻而成。而令人费解的是,在这口石棺中常年都盛满了清泉般的水,但却没人能解释石棺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据镇上的居民称,这件怪事从公元960年以后就开始了。当时,有一个修道士从罗马带来了两位皈依基督教的波斯亲王圣阿东河圣塞南的圣物,并将圣物放入石棺中。此后,石棺内的“圣水”便源源不绝,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诸多好处。因为这些的“圣水”也具有神奇的医病疗疾的作用。

    据有关专家考察,这口石棺的总容量不到300升,而每年从这口石棺中流出来的水却可达500~600升。即便是在旱灾之年,石棺仍能流出这些清泉。据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某一天,石棺还溢出了水来。

    1961年,石棺水源之谜吸引来了两位水利专家,试图前来解开石棺内的水源之谜。

    开始时,水利专家认为这是渗水或者凝聚现象,于是想方设法把石棺垫高,让石棺与地面隔开。为了找到谜底,他们还用塑料布将石棺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以防外界雨水进入石棺当中;为了防止有人向石棺中灌水,在石棺旁还特意设岗,日夜找人值班。然而,所有的办法都没有让石棺内的水源断绝。

    后来,专家们又用科学的方法对石棺内的水进行鉴定,发现里面的水即便不流动,水质也是纯净的,似乎里面的水可以自动更换一样。

    此后,也陆续有科学家前来试图解开这一谜底,但都没有找到。

    点击谜团——唐山“圣泉”之谜

    在唐山燕山深处腰带山脚下的丰润区火石营镇黄昏峪聚仙谷风景区内,有一对备受游客神往的龙眼“圣泉”,它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所谓“圣泉”中的两眼泉水,相距数尺,却一眼甘冽,一眼苦涩,令人称奇。据推测,可能是由于水质奇特,两眼怪泉被当地百姓修成了两眼井,从上面又建了一个仿古小亭。在亭子低矮的花墙上,南面一眼井的旁边写着“甘溢、甜”,北面写着“涩甘、苦”字样。从井口望去,水均不深,约二尺左右,清澈见底,水面如镜,人影可鉴。

    据住在附近的年长村民们说,很早的时候,这两眼泉水就一直是现在这个样子,冬不枯,夏不溢。他们请教过有关专家,但专家们也不知所以,只是估计由于石房山上药材特多,泉水附近某处生长的药材使得泉水味道迥异。

    世界上最怪异的洞穴

    国外某个媒体曾经报道了一个大地洞,这个地洞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地洞,让人感到惊叹甚至害怕。那么,这个传说中的地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达瓦札天然气燃烧坑

    被人们称为“地狱之门”的地洞位于土库曼斯坦中部偏西北方的达瓦兹小镇,是一个燃烧了30余年的神秘洞穴。

    关于这个地下洞穴,人们在30多年前就已经听说过。并且当时前苏联也派出一支同时拥有地理学家的钻探队前去考察,以期能够探明当地的天然气资源状况。当钻探队员们忙着挖掘时,一个巨大的地洞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几乎在人们意识到的同一时间,队员们用的工具与临时扎起的营地都陷进了这个地洞之中。没有一个人敢于对这个地洞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因为里面充满着天然气和其他一些毒性气体,这里随时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有毒气体也可能对队员们造成伤害。

    钻探队员出于防止毒气扩散的考虑,大胆点燃了洞口的气体。从此以后,这里的火焰一直就没有熄灭过,持续了30多年,仍在继续。人们无法估计被燃烧掉了多少天然气,从不断地火焰来看,地洞中似乎有着用之不尽的天然气。

    金伯利钻石矿井

    人们于1870在南非的金伯利镇发现了金伯利岩,这种岩石是孕育钻石的母岩,又镇名而得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发现钻石,钻石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还是沉睡地底数亿年的神秘岩矿。从这以后,“金伯利”成为钻石的象征。南非的金伯利钻石井,据说成为世界上人工所挖掘出的最大的地洞。1866~1914年,从金伯利钻石矿井中问世的钻石有2722千克,动用的工人超过5万名。被挖出的钻石有的已拥有45亿年的历史,很可能形成于地球刚刚诞生的时期。

    蒙蒂塞洛水坝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纳帕县的蒙蒂塞洛水坝是美国最著名的堤坝,有着巨大的环形。蒙蒂塞洛水坝的功用很大,每秒即可泄洪4.84万立方英尺水。有传闻说,如果有人从堤坝上跳下,可能一刹那的时间就会从谁把底部被急速的喷出。

    宾厄姆峡谷矿井

    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宾厄姆峡谷矿井,位于犹他州西南部的西约旦。整个矿山长4000米、宽2500米,深1200米,堪称气球上最大的挖掘矿井。这个矿井出产最多的金、铜、锌和铅以及斑岩矿。

    伯利兹蓝洞

    伯利兹蓝洞是一个水下的石灰石坑洞,位于洪都拉斯伯利兹市东60英里的海面处,其半径为500英尺,有400英尺深,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有的近海洋面非常平静,这种水下的坑洞从高空看的话,就像是大海的深蓝色的深邃眼睛,人们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蓝洞。

    目前,伯利兹蓝洞是世界上所有发现的蓝洞中最著名的一个。它深大约137米,里面聚集了不同种类的鲨鱼,多钟乳石群。也正是因为这样,蓝洞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潜水爱好者们的兴趣,这里也得以成为举世闻名的潜水圣地。有人曾用一句富有诗意的话来形容这里的吸引力——“平生不潜此蓝洞,即称高手也枉然”。

    经过大量的探索分析,科学家们认为,1.3亿年前形成的巴哈马群岛可以看作石灰质平台,对于伯利兹蓝洞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冰河时代时期,海平面因为气候过于寒冷、大量的水被冻结而出现了大幅的下降。此处的石灰质地带由于承受海水和淡水两方面的侵蚀,形成了很多岩溶空洞。伯利兹蓝洞的所在地,也曾是一个巨大的岩洞。在重力和地震的作用下,石灰质下陷时成为一个圆形的坍塌口。伴随着冰雪的融化和海平面的升高,海水会进入坍塌口中,于是形成了蓝洞景观。

    米尔钻石矿井

    米尔钻石矿井坐落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口半径600米,有525米深,它是俄罗斯第一个被发现的钻石矿井,同时也是俄罗斯最大的世界级矿井。如果运矿的卡车从底部开到顶部,需要历时两小时。在矿井的上空,凝聚了一团旋涡状的气流,小型飞机和直升机都有可能被吸进去。今天,这个矿井已经被俄罗斯政府关闭。

    危地马拉污水坑

    2007年2月23日凌晨,一场突然的大地陷发生在中美洲危地马拉的首都危地马拉城,具体位置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圣安东尼奥贫民区。瞬间,一个深100米、半径35米的大坑出现了。这次地陷导致了超过20间的房屋下陷,一个三口之家当场毁灭无一幸存,政府组织疏散近千人。

    据说事发时,人们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从这个拥挤的居住区传来,并伴以强烈的震动。地陷大坑出现后,坑里还发出污水流动的声音。随后,那20多间房屋和一辆大卡车也跟着陷了进去。

    根据科学探测,大量污水和暴雨的渗入是造成地面塌陷、形成危地马拉污水坑的主要原因。长时间的连续阴雨、水下管道又出现了爆裂,最终导致了这个大悲剧的发生,官方也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延伸阅读——洞穴之谜

    世界上有很多神奇的洞穴,而下面几种洞穴更是令人称奇不已。

    (1)变形的洞穴

    丘科米尔镇位于尼加拉瓜圭纳附近,这个镇上有一个洞穴,半径为1.725米。这个洞穴很奇怪,可以变形。上午,洞口是椭圆形;到了下午,洞口就变成不规则的长方形;再到晚上,洞口又成正方形;第二天凌晨时,再回到椭圆形,如此周而复始,从不停止。当地的老人称,这个洞穴变化了不知多少年,可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治病的洞穴

    印度尼西亚的西比路岛上,有个洞穴有治病的能力,尤其对神经衰弱和关节炎有着神奇的功效。患这两种疾病的人只要在此洞中住上一阵子就可以神奇的康复。岛上的居民们利用洞穴的神奇功效,将洞穴改造成医院,摆放了40余张床。到今天这个洞穴已经治愈了7000多名患病者。

    (3)弹唱的洞穴

    秘鲁普诺省的贝列斯塔村中的一个洞穴,可以奏乐歌唱。在一天中,这个洞穴会在清晨传出风琴的声音,优美动听;到了中午,发出的声音非常热闹,好像敲锣打鼓般;再到傍晚时,音乐又变为悠扬的笛声,节奏有快有缓。并且,洞穴还受到天气情况的影响。阴雨天时节,洞穴就像在进行女声独唱,声音婉转动人。慕名而来的人很多,都为一睹音乐洞穴的风采。至于原因,人们目前所知只是洞中有大量的磁矿。

    (4)喷雾的洞穴

    有一个可以喷雾的洞穴坐落在委内瑞拉古艾纳的郊外。据人们观察,洞穴喷雾非常规律,上午一到11时,它就会喷吐出烟雾,并且历时2个小时,每天都如此,一直持续了很多年。并且,这些喷出的烟雾没有气味也没有毒性,每年都吸引了8万人来观看。

    (5)测天洞

    “测天洞”位于我国的湖南省辰溪县仙人湾扎头山村,处在山腰处,高700多米的地方。这个狭长的小石洞会定点流出清泉水。早上的8时会流一次、正午时会流出一次,到下午6时还会流出一次。在泉水流出的这几个时间段,泉水涌动的声音在洞口就可以听的很清楚。更奇怪的是,如果哪次流出的是比较浑浊的泉水,周围的地区在48小时内必然会迎来一场大雨,这正是“测天洞”得名的原因。

    (6)风洞

    “风洞”也位于我国的湖南省,具体在石门县的九渡河乡。这个石洞有着1平方米大小的洞口,洞口常年缭绕着白色的雾气,并且可以蔓延到远方,很可能是洞中的气流与洞外气流相遇发生的反应造成的。奇怪的是,洞口上下两方能带给人不同的感觉,如果有人在酷夏时站在洞口,会发觉上身挥汗如雨,高温难耐;下身却凉爽舒适,非常宜人。如果是寒冬时节站在了洞口,就会发觉上身冰冷异常,下身温暖舒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