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比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前面我们论述了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辞格运用情况,涉及包括比喻在内的各种辞格。这里我们专门就莫言小说中比喻的运用做专题研究,主要研究莫言小说中比喻分布、联接方式、比喻类型;莫言小说语言中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影响莫言小说中比喻喻体选择的主要因素等问题。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主要考察莫言短篇小说中的比喻。

    比喻分布、联结方式和比喻类型

    本节讨论莫言小说语言中比喻的分布、联结方式和比喻的类型。

    一、比喻的分布

    (一)比喻分布的统计情况

    根据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白狗秋千架》和《与大师约会》文章编排的先后,我们用数字“01-75”将其短篇小说进行编号,然后对文章的字数、每篇文章的比喻数量和比喻密度(比喻密度=比喻数量/字数)分别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莫言短篇小说比喻分布情况一览表

    文章名    字数    比喻数量比喻密度

    01春夜雨霏霏    8120    600.007389

    02丑兵    7375    170.002305

    03放鸭    1951    130.006663

    04白鸥前导在春船    9695    360.003713

    05因为孩子    2625    110.00419

    06黑沙滩    16408    500.003047

    07岛上的风    15725    570.003625

    08售棉大路    10614    350.003298

    09民间音乐    12353    330.002671

    10三匹马    12352    750.006072

    11大风    4797    230.004795

    12石磨    6157    150.002436

    13五个饽饽    3311    40.001208

    14枯河    8397    830.009884

    15秋水    9181    420.004575

    16白狗秋千架    12506    270.002159

    17老枪    7943    370.004658

    18断手    9078    220.002423

    19草鞋窨子    9931    160.001611

    20苍蝇·门牙    13068    580.004438

    21罪过    14580    680.004664

    22弃婴    14967    790.005278

    23飞艇    9087    470.005172

    24凌乱战争印象    4245    170.004005

    25革命浪漫主义    10018    370.003693

    26猫事荟萃    16749    200.001194

    27养猫专业户    7286    280.003843

    28遥远的亲人    8649    140.001619

    29人与兽    9894    550.005559

    30爱情故事    5712    100.001751

    31初恋    5489    220.004008

    32奇遇    1488    00.000000

    33辫子    6843    160.002338

    34金鲤    2014    110.005462

    35夜渔    4622    160.003462

    36鱼市    5764    340.005899

    37地道    5004    210.004197

    38地震    5024    70.001393

    39天才    5628    260.00462

    40良医    3804    20.000526

    41神嫖    5329    180.003378

    42飞鸟    6433    140.002176

    43粮食    5546    180.003246

    44灵药    5346    210.003928

    45铁孩    6212    90.001449

    46翱翔    5492    190.00346

    47姑妈的宝刀    7452    180.002415

    48屠户的女儿    7989    390.004882

    49麻风的儿子    7777    220.002829

    50马语    1602    80.004994

    51拇指铐    12904    1010.007827

    52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    9307    340.003653

    53白杨林里的战斗    9589    510.005319

    54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    14627    340.002324

    55蝗虫奇谈    7396    440.005949

    56祖母的门牙    6766    310.004582

    57儿子的敌人    13523    820.006064

    58天花乱坠    6596    400.006064

    59沈园    6192    160.002584

    60学习蒲松林    948    30.003165

    61与大师约会    10366    290.002798

    62茂腔与戏迷    2099    30.001429

    63枣木凳子摩托车    8206    340.004143

    64冰雪美人    13831    480.00347

    65倒立    10799    320.002963

    66嗅味族    7259    170.002342

    67木匠和狗    12140    110.000906

    68火烧花篮阁    5347    60.001122

    69普通话    18933    280.001479

    70月光斩    7523    430.005716

    71大嘴    7360    220.002989

    72挂像    12210    150.001229

    73养兔手册    6760    140.002071

    74小说九段    7338    150.002044

    75麻风女的情人    10163    240.002362

    总计615814    22070.003584

    (二)比喻分布小结

    1、莫言这75篇短篇小说,总字数约616000,共有2207个比喻,比喻密度为0.003584,也就是说,平均每1000字会出现大约4个比喻。

    2、莫言这75篇短篇小说,比喻数量和比喻密度各不相同,在时间上也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其中,比喻密度最大的三篇小说是《枯河》《拇指铐》《春夜雨霏霏》,比喻密度大于千分之七;比喻密度最小的三篇小说是《奇遇》《良医》《木匠和狗》,比喻密度小于千分之一。

    二、比喻的联结方式

    (一)比喻联结方式的统计情况

    1、零联结方式

    零联结方式是指比喻的表现形式上,本体和喻体之间不使用任何表现形式来联结的联结方式。零联结方式在比喻中的分布见下表2。

    表2    零联结方式的分布

    联结方式    数量

    明喻    零联结方式    0

    暗喻    零联结方式    121

    借喻    零联结方式    98

    总计    219

    2、单式联结方式

    单式联结方式是指用来联结本体和喻体的单个的词或单个的标点符号。单式联结方式的统计见表3.

    表3    单式联结方式一览表

    联结方式    数量

    明喻    像    474

    好像    118

    仿佛    46

    似(似、似乎)    34

    “如”类    如    171

    如同    41

    犹如    32

    宛如    27

    仿如    1

    小计    272

    “若”类    宛若    25

    若    6

    小计    31

    一样(样)    65

    一般(般)    172

    似的    19

    小计    1232

    暗喻    是(是,就是,叫)    70

    成(V成,成了,成)    39

    比较类    等同    1

    比    2

    不如    1

    赛过(赛)    3

    胜过    2

    小计    9

    破折号(——)    1

    小计    119

    借喻    -    0

    总计    1350

    3、复式联结方式

    复式联结方式是指用来联结本体和喻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结构。复式联结方式的统计情况见表4。

    表4    复式联结方式一览表

    联结方式    数量

    明喻    像……一样(一般、似的)    像……一样(样、那样)    432

    像……似的    54

    像……一般(般、那般)    25

    小计    511

    好像……一样(一般、似的    好像……一样    19

    好像……似的    5

    好像……般    1

    小计    25

    仿佛……一样(似的)    仿佛……一样    4

    仿佛……似的    1

    小计    5

    “如……一样”    如……一般(般)    15

    如……一样(那样)    10

    如同……一样(那样)    4

    如……似的    2

    如同……一般    1

    犹如……一样    1

    小计    33

    “像”+“是”    仿佛是    10

    像是    3

    似乎是    1

    好像是    1

    俨然是    1

    小计    16

    “好像”+“成”    好像变成    1

    “像”+“有”    仿佛有    9

    像有    8

    好像有    2

    似乎有    1

    小计    20

    好像……是    3

    仿佛……是    1

    好像是……一样    2

    与……相似    2

    小计    619

    暗喻    比……还    13

    比得上    1

    跟……差不多(差不了多少)    3

    连……都不如    1

    没……那么    1

    小计    19

    借喻    -    0

    总计    638

    (二)比喻联结方式小结

    莫言短篇小说中,使用零联结方式的比喻有219个,使用单式联结方式的有1350个,使用复式联结方式的有638个;使用单式联结方式的比喻最多。

    从表层结构上看,明喻不存在零联结方式,借喻只有零联结方式。暗喻也有零连接方式。本文的259个暗喻,使用零联结方式的有121个,也就是说,莫言小说中的暗喻,使用零联结方式的占了近一半。明喻采用的单式联结方式有1234个,暗喻采用的单式联结方式有119个。明喻采用的复式联结方式有616个,暗喻采用的复式联结方式有19个。

    在单式联结方式中,明喻使用最多的联结方式是“像”(包括“像”“就像”“活像”“正像”“像煞”),共有474个,占所有单用联结方式的35.11%;其次是“一般”(包括“般”和“一般”),共有172个,占所有单用联结方式的12.74%;第三是“如”,共有171个,占12.67%。暗喻使用最多的联结方式是“是”(包括“是”“就是”“叫”),共有70个,占所有单用联结方式的5.19%,其次是“成”(包括“成”“变成”“成了”),共39个,占所有单用联结方式的2.89%。

    在复式联结方式中,明喻使用最多的联结方式是“像……一样”(包括“像……一样”“像……样”“像……那样”),共有432个,占所有复式联结方式的67.71%;其次是“像……似的”,共54个,占8.46%;第三是“像……一般”(包括“像……一般”“像……般”“像……那般”),共25个,占3.92%。暗喻使用最多的联结方式是“比……还”,有13个,占所有复式联结方式的2.04%。

    总的来看,无论是单式联结方式还是复式联结方式,莫言小说的比喻当中,使用最多的联结方式是“像”,其次是“像……一样”,再次是“一般”。

    三、比喻的类型

    (一)事物性比喻和事件性比喻

    从思维和认知的角度来说,比喻是利用同甲对象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乙对象来认知甲对象的一种思维模式、认知方式。[    聂焱:《比喻新论》,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0页。]甲对象即我们常说的本体,乙对象为我们常说的喻体。一个比喻的思维对象有本体和喻体两个,可以同时是事物,可以同时是事件,也可以一个为事物一个为事件。刘大为(2002)提出了将比喻分为“事物性比喻”和“事件性比喻”的概念,他指出,事物是一定时间段中能够保持自我同一性的实体,事件是事物在某种状态中的有序配置。对于事物性比喻和事件性比喻的区分,我们采用刘的观点,将喻体为事物的比喻归为事物性比喻,喻体为事件的比喻归为事件性比喻。莫言短篇小说中的“事物性比喻”和“事件性比喻”统计结果见表5。

    表5“事物性比喻”和“事件性比喻”的统计结果

    比喻类型    数量    所占比例

    事物性比喻    1831    82.96%

    事件性比喻    376    17.04%

    总计    2207    100%

    1、事物性比喻

    事物性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通常都是事物,用体词性成分表示。也有时候,事物性比喻本体是事件,喻体是事物,前者用谓词性成分表示,后者用体词性成分表示。例如:

    (1)你说,家乡美极了,美得像一幅艳丽的水粉画;你说,要画一幅《细雨桃花》送给我。

    (《春夜雨霏霏》)

    (2)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

    (《放鸭》)

    (3)从敞开的大门洞里,她看到被炮火照亮的大街上空无一人,十几只黄鼠狼拖着火炬般的肥大尾巴在街上蹦蹦跳跳,宛如梦中景物。

    (《儿子的敌人》)

    (4)燕燕冲进麦浪里,麦梢齐着她的腰,衬托着她的红胸衣和白臂膊,像一幅美丽的画。

    (《翱翔》)

    例(1)本体“家乡”和喻体“水粉画”都是事物,都用名词表示。将“家乡”比作“水粉画”,是为了体现家乡景色之美,这样才会引出后文的画作《细雨桃花》。例(2)本体是“湖水”,喻体是“翡翠”,都是事物,如此作比,突出湖水绿得透亮的特点。例(3)本体是“被炮火照亮的大街上空无一人,十几只黄鼠狼拖着火炬般的肥大尾巴在街上蹦蹦跳跳”,是事件,用主谓短语表示;喻体是“梦中景物”,用名词性短语表示。一群黄鼠狼在夜晚空旷的大街上蹦蹦跳跳的景象给人一种不真实感,带有一种神秘的气氛,梦中景物正是具备这种不真实的、神秘的特点,恰当的描写出了“她”当时的所见所感。例(4)本体是“麦梢齐着她的腰,衬托着她的红胸衣和白臂膊”,喻体是“一幅美丽的画”,这种示现式的比喻,使文字充满了画面感,给读者以丰富的感受。

    2、事件性比喻

    事件性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通常都是事件,往往用谓词性成分表示。也有时候,事件性比喻的本体是事物,喻体是事件。例如:

    (5)这么神圣的字眼从他的嘴里冒出来,像狗头上生角一样使我吃惊。

    (《苍蝇·门牙》)

    (6)山猫用带刺的舌舔着大响的白骨,舔着那笑容,像用橡皮擦纸上的字迹一样…

    (《养猫专业户》)

    (7)张小三的谣言,简直就像犯了烟瘾的大烟鬼点了一个大烟泡。

    (《枣木凳子摩托车》)

    例(5)本体是“这么神圣的字眼从他的嘴里冒出来”,喻体是“狗头上生角”,本体和喻体都是主谓短语。我们的常识是,狗头上是没有角的,如此比喻,足见“我”吃惊的程度。例(6)本体是“山猫用带刺的舌舔着大响的白骨,舔着那笑容”,喻体是“用橡皮擦纸上的字迹”,本体是主谓短语,谓语是连谓短语。“山猫舔着大响的笑容”本身就是一种超常的表达,比喻为“用橡皮擦纸上的字迹”,除了声音上“刷刷刷”的相似之外,我们也可以有着“超常”的理解——大响的笑的神秘感已经从“我”的心里消失了,正像纸上的字迹一样被轻易抹除了。例(7)本体是“张小三的谣言”,喻体是“犯了烟瘾的大烟鬼点了一个大烟泡”,本体是名词性短语,喻体是主谓短语。它们的相似点是,能给人暂时的愉悦,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比直白地说张小三的谣言造成的后果要形象、值得玩味得多。

    (二)比喻的基本类型

    比喻的基本类型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莫言短篇小说中比喻的基本类型统计结果见表6。

    表6    比喻基本类型的统计结果

    比喻基本类型    数量    所占比例

    明喻    1850    83.82%

    暗喻    259    11.74%

    借喻    98    4.44%

    总数    2207    100%

    1、明喻

    明喻即明显的比喻,一般用“像”“似”“若”“仿佛”“一样”等词语来联结本体和喻体。例如:

    (8)你说,在一场突来的台风中,报房上的水泥瓦不翼而飞,沉重的钢骨房架竟像纸扎的风筝一样坍瘪了。

    (《春夜雨霏霏》)

    (9)所以,当我在剧场里聆听这支歌时,心潮如滚水般翻腾就不是不可思议的了。

    (《黑沙滩》)

    (10)他横眉竖目的脸,像被水淋湿的纸糊灯笼一样坍塌了。

    (《普通话》)

    例(8)使用常用来表示比喻的“像……一样”来联结本体“钢骨房架”和喻体“纸扎的风筝”。纸扎的风筝是容易遭到破坏的,用其来比喻“钢骨房架”的坍瘪,说明了台风破坏性的强大。例(9)使用常用来表示比喻的“如……般”来联结本体“心潮”和喻体“滚水”。“心潮”就是指心情,是个抽象、无形的概念,滚水翻腾的状态则是有形的、具体的,用具体比喻抽象,用有形比喻无形,形象表现了“我”激动的心情。例(10)使用“像……一样”来联结本体“他横眉竖目的脸”和喻体“被水淋湿的纸糊灯笼”,用淋湿后灯笼的坍塌来比喻人受到刺激后脸部的放松神情的沮丧,十分形象。

    2、暗喻

    暗喻即不太明显的比喻,一般用“是”“成了”等词语或破折号来联结本体和喻体。例如:

    (11)整个海面成了一片奇峰突兀,怪石崚嶒的山峦。

    (《岛上的风》)

    (12)书记的儿子四肢扒住一棵光滑的树干,简直就是一只壁虎,噌噌地上了树。

    (《白杨林里的战斗》)

    (13)日头从黄水中初冒出来时,血红的一个大柿子,似乎戳一下就会流瘪。

    (《秋水》)

    例(11)用词语“成了”来联结本体“海面”和喻体“奇峰突兀,怪石崚嶒的山峦”。“奇峰突兀,怪石崚嶒的山峦”具有危险性,固态的事物也比液态的事物更能体现出力量感,用山来比喻海,形象地表现出了风暴中的大海的危险性和压迫感。例(12)本体是“书记的儿子”,喻体是“壁虎”,用词语“就是”来联结。用动物“壁虎”来比喻人,体现出了“书记的儿子”爬树的快速和敏捷。例(13)本体是“日头”,喻体是“血红的一个大柿子”,之间不使用联结方式,“太阳”是自然景物,比喻为“戳一下就会流瘪”“柿子”,变得美味诱人,是因为此时文中人物正处于饥饿的状态,这样的比喻应情应景,形象生动,十分恰当。

    3、借喻

    借喻直接用喻体来作为本体的代表,用零联结方式联结本体和喻体。例如:

    (14)你就是要从这些瞬息万变的线点里,捕捉那些心怀恶念的“鲨鱼”。

    (《春夜雨霏霏》)

    (15)“听到个屁,狗改不了吃屎,猫改不了上树。”哥气犹未消地说,“咱们家,很快就要大祸临头了!”

    (《大嘴》)

    (16)她万没想到,三个老滑头竟想把熟透的果子摘走。

    (《民间音乐》)

    例(14)“心怀恶念的‘鲨鱼’”是指小岛上要防御的敌方,这里直接用喻体“鲨鱼”来作为本体“敌人”的代表,不使用联结方式。这种借喻的好处是,不仅使语言简洁生动,而且用词委婉。例(15)用两个事件性喻体“狗改不了吃屎”“猫改不了上树”来借喻本体“人改不了他的习惯性行为”,用动物的本能来比喻人的习惯,表示人的这一习惯是根本改不了的。例(16)用“熟透的果子”来借喻“小瞎子”,显得委婉含蓄。

    (三)比喻的特殊类型

    比喻的一般类型为“本体+联结方式+喻体”(借喻可以看作是“零本体+零联结方式+喻体”),本体、联结方式和喻体各有且仅有一个单位。比喻的特殊类型不同于一般类型,分为内变式和组合式两种。内变式比喻是指一个比喻在一般类型的明喻、暗喻和借喻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从而表现出某种特殊性,组合式比喻是指多个具有相关性的比喻之间的组合。文学语言的比喻是活的比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呈现。对文学作品中比喻的特殊类型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作家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特别之处。莫言短篇小说中的内变式比喻包括修饰喻、倒喻、引喻、补喻、较喻和反喻,组合式比喻包括博喻、组合喻、派生喻、包孕喻、顶真喻和正反喻。具体情况见表7和表8。

    表7    内变式比喻的统计结果

    内变式比喻    数量    所占比例

    修饰喻    228    78.62%

    较喻    28    9.66%

    引喻    10    3.45%

    反喻    10    3.45%

    倒喻    7    2.41%

    补喻    7    2.41%

    总数    290    100%

    表8    组合式比喻的统计结果

    组合式比喻    数量    所占比例

    博喻    88    83.81%

    组合喻    10    9.52%

    派生喻    3    2.86%

    包孕喻    2    1.90%

    顶真喻    1    0.95%

    正反喻    1    0.95%

    总数    105    100%

    1、修饰喻

    修饰喻只存在于明喻和暗喻之中,是将喻体放置在本体前面表示修饰的比喻,有时是喻体直接作修饰语,有时是喻体加上联结方式一起作修饰语。例如:

    (17)……你不停地调整着机器的旋钮,用电的锐眼搜索着苍茫高远的海空……

    (《春夜雨霏霏》)

    (18)一会儿,东间房里传来爹打雷一样的鼾声。

    (《白鸥前导在春船》)

    (19)黄宝一瘸一拐地跑出来,满身都是金子一样的阳光……

    (《麻风女的情人》)

    例(17)本体是“锐眼”,喻体是“电”,喻体直接修饰本体,中间使用助词“的”。例(18)本体是“鼾声”,喻体是“打雷(的声音)”,用“一样”来联结。用打雷来比喻人的鼾声,是为了形容人鼾声之大。例(19)用“金子”来比喻“阳光”,形容出阳光闪闪发亮的特点。

    2、倒喻

    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与修饰喻相反,是将本体放在喻体前面的比喻。例如:

    (20)爷爷记不清楚,也无法记清楚看到过多少次水淋淋的太阳从海中跃起来的情景,那一团血红,烫得他浑身战颤,希望之火在心里熊熊燃烧……

    (《人与兽》)

    (21)正义的铁拳打到祖母的嘴巴上,打得她发出了怪叫,打得她连连倒退,那两只从小就裹残了的地瓜脚缺少根基,倒退连连是正常的,如果她不倒退才是不正常的。

    (《祖母的门牙》)

    例(20)本体是“希望”,喻体是“火”,这种表达具体形象,而且简洁精炼。例(21)本体是“正义”,喻体是“铁拳”,赋无形以有形,给抽象的“正义”安上具体的“铁拳”,给母亲打祖母的这一拳赋予了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示打得理直气壮、理所当然。

    3、引喻

    引喻是指采用结构平行的句式,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由喻体引出本体的比喻。例如:

    (22)金桂正在院子里喂鸡,听到莲叶的话,把手中的高粱往地上一撒,两条眉毛刀一样竖起来,说:“莲叶,看在姊妹的分上,看在邻墙隔家的面儿上,我没好意思去找你,你倒找上我来了。真是马善有人骑,人善有人欺!”

    (《因为孩子》)

    (23)多年的水沟流成了河,多年的媳妇才能熬成个婆!

    (《祖母的门牙》)

    例(22)本体是“人善有人欺”,喻体是“马善有人骑”,用跟动物相关的事情引出跟人相关的事情。例(23)本体是“多年的媳妇才能熬成个婆”,喻体是“多年的水沟流成了河”,由水沟要经过多年积累才能流成河,引出媳妇要经过多年积累才能熬成婆。

    4、补喻

    补喻是指采用结构平行的句式,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喻体对本体进行补充说明的比喻。例如:

    (24)靠这个也能干活?兔子能驾辕,骡马还值钱?屁能吹着火,硫磺还值钱?

    (《白鸥前导在春船》)

    (25)那时候,谁也想不到他能成为这样一个大人物,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倒立》)

    例(24)本体是“靠这个不能干活”,然后用“兔子能驾辕,骡马就不会值钱”“屁能吹着火,硫磺就不会值钱”来补充说明本体。例(25)本体是“人不可貌相”,喻体是“海水不可斗量”,用海水的性质来补充说明人的特点。

    5、较喻

    较喻就是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比喻。例如:

    (26)“放屁!”花茉莉柳眉倒竖,骂了一声,“想起那天晚上,你们三个人支支吾吾,一个个滑得赛过泥鳅,生怕他腌躜了你们那臭店,连个宿都不留。

    (《民间音乐》)

    (27)我们跟一群对月亮狂叫的狗差不多。

    (《飞艇》)

    (28)我更加明白了,人性脆弱得连薄纸都不如。

    (《弃婴》)

    例(26)是强喻。本体是人,喻体是泥鳅,强喻是一种带了鲜明的主观态度的比喻,强调说明了人的狡猾。例(27)是等喻。本体是人,喻体是狗,把人比喻为狗,带有贬低的意思。例(28)是弱喻。本体是“人性”,喻体是“薄纸”,强调人性的脆弱。

    6、反喻

    反喻是指否定句式构成的比喻。如:

    (29)要塞区党委好像也不是铁板一块,指导员请示过几次也没得到个明确的答复。

    (《黑沙滩》)

    (30)真是到了认真读马列主义的时候了,不但青年作家要读,老年作家恐怕也要读,因为马列主义并不是如“长效磺胺”类的药品,吞一丸可保几百年不犯病——我“死读”鲁迅了。

    (《猫事荟萃》)

    反喻是否定句式的比喻,属于比喻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例本体是党委,喻体是铁板,但是是从非相似的角度来说明,表示党委并不那么冷酷无情。本体是马列主义,喻体是药品,从反面说马列主义并不是药品,意思是说不是一朝读了马列主义就能真的领会其精神,而是要长期读,深入读。

    7、博喻

    博喻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描写说明同一个本体。例如:

    (31)盼望你,反复咀嚼那些逝去温馨的旧梦和不断憧憬日益更新生长着的植根于远大理想之上的情爱,正是一种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幸福,它就像一杯带点苦味儿的香茶,一个带点涩味儿的苹果,一瓶带点酸味儿的橘子汁……(《春夜雨霏霏》)

    (32)起先我想这人也未必就是大响,他的眼神时而涣散,时而凝结,涣散时如两池星光闪烁,凝结时则如两坨青水冷气,仿佛直透观者肺腑;我才觉得他必定是大响。(《养猫专业户》)

    例(31)本体是“情爱”,喻体有三个,“一杯带点苦味儿的香茶”“一个带点涩味儿的苹果”“一瓶带点酸味儿的橘子汁”,用具体的可以品味的酸甜苦辣来形容抽象的“情爱”的百般滋味,表达得丰满形象,令人回味无穷。例(32)本体是“眼神”,喻体有两个,“两池星光闪烁”“两坨青水冷气”,眼神是瞬时微妙的抽象事物,用“两池星光”“两坨青水冷气”将之具体化,显得形象生动。

    8、组合喻

    组合喻就是多个比喻的组合,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其中单个的比喻所能表现的。例如:

    (33)小岛变成一个井底,井壁是海水,恶浪如张牙舞爪的怪云。

    (《岛上的风》)

    (34)吃吧,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麻风的儿子》)

    例(33)这个句子有两个比喻,本体分别是小岛和海水,喻体分别是井底和井壁。这两个比喻组合起来,我们才能领会到当时小岛被海水包围并且处于完全地势的位置,显示了海水之高和给人带来的威压。例(34)这个句子的两个比喻,本体分别是人和饭,喻体分别是铁和钢。钢可以增强铁的强度和硬度,这正如饭可以为人提供能量和精神,两个比喻组合,我们才能领会其中的意思。

    9、派生喻

    派生喻就是在一个比喻的基础上派生出另一个比喻,后一个比喻以前一个比喻的存在为前提。如:

    (35)校进修,是提拔重用的前奏,就像斑斑点点的山楂,放到化开的糖稀里一蘸,挂上一层琥珀色的亮甲,就可以卖大价钱了。

    (《黑沙滩》)

    (36)他感到自己的心像只水耗子一样在身体内哧溜哧溜地跑着,有时在喉咙里,有时在肚子里,有时又跑到四肢上去,体内仿佛有四通八达的鼠洞,像耗子一样的心脏,可以随便又轻松地滑动。

    (《枯河》)

    例(35)先将黑沙滩农场比喻为院校,然后才派生出去农场就像去院校进修,后一个比喻是在前一个比喻的基础上的展开。例(36)先将心比喻为水耗子,主观感觉心在滑动,然后引出滑动的通道,将这通道比喻为四通八达的鼠洞。不将心比喻为耗子,体内也就不会有鼠洞,后一个比喻以前一个比喻为基础。

    10、包孕喻

    包孕喻是指一个大的比喻里面包含了若干个小的比喻,即小比喻的本体的是大比喻的本体的一部分,小比喻的喻体是大比喻的喻体的一部分。如:

    (37)如果一场巨大的台风是一台戏剧,那么,如田埂般平滑的浪头在海上奔涌追逐就是序幕;第一个风浪冲击波是不同凡响的初潮;令人心灵压抑张皇失措的“台风眼”是惊心动魄的过渡;而“台风眼”之后的风暴就是真正的高潮!

    (《岛上的风》)

    (38)没有一点点风,葵花地里沉闷得像个蒸笼,我酷似蒸笼里的一只肉味鲜美的鸭子。(《弃婴》)

    例(37)大比喻是“如果一场巨大的台风是一台戏剧”,后面接四个小比喻。四个小比喻的本体“如田埂般平滑的浪头在海上奔涌追逐”“第一个风浪冲击波”“令人心灵压抑张皇失措的‘台风眼’”“台风眼’之后的风暴”是大比喻的本体“台风”的一部分,四个小比喻的喻体“序幕”“初潮”“过渡”“高潮”是大比喻的喻体“戏剧”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包孕的关系,因此是包孕喻。例(38)大比喻是“葵花地里沉闷得像个蒸笼”,小比喻是“我酷似蒸笼里的一只肉味鲜美的鸭子”。小比喻的本体“我”在大比喻的本体“葵花地”里,喻体“鸭子”在大比喻的喻体“蒸笼”里。

    11、顶真喻

    顶真喻是指后一个比喻的本体是前一个比喻的喻体的比喻。莫言短篇小说中的顶真喻就一个。如:

    (39)那最初吹出的几声像是一个少妇深沉而轻软的叹息,接着,叹息声变成了委婉曲折的呜咽,呜咽声像八隆河水与天上的流云一样舒展从容,这声音逐渐低落,仿佛沉入了悲哀的无边大海……

    (《民间音乐》)

    先是将箫声比喻为女人的叹息,然后又比喻为呜咽,然后将喻体呜咽声比喻为“八隆河水与天上的流云”,“呜咽”是前一个比喻的喻体,也是后一个比喻的本体,这是顶真和比喻的结合,我们将这样的比喻叫做顶真喻。顶真喻层层深入,给读者创造无限的遐想空间。

    12、正反喻

    正反喻是指连续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比喻同一个本体的比喻。莫言短篇小说中的正反喻也就一个。如:

    (40)太阳照着我们,它一会儿工夫就有了火性,不像个妞妞,像个发威的大黄

    狗了。

    (《屠户的女儿》)

    这是一个反喻和一个正常比喻的组合,先从反面说太阳“不像个妞妞”,然后从正面说“像个发威的大黄狗”,因为“妞妞”是没有火性的,“发威的大黄狗”却是火性很重的,这样正反结合的比喻,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四)比喻类型的特色

    莫言短篇小说中的特殊类型之中,最多的就是修饰喻和博喻。修饰喻在内变式比喻中占78.62%,博喻在组合式比喻中占83.81%,是莫言比喻中最有特色的类型,给语言表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1、简明高效的修饰喻

    修饰喻将本体后移,突出喻体,使形象化的对象先跟读者接触,这种变异给人以新鲜感,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先看喻体作本体的定语的例子。如:

    (41)这雨来得正是时候,明天早晨,不,今天早晨,红日初升的时候,一定有一幅美丽的图画在院子里呈现:乳白色的像蝉翼像轻纱一样的晨雾里,翠绿的桃叶上挂满亮晶晶的水珠,枝头花重,鲜润丰泽。

    (《春夜雨霏霏》)

    (42)这个像冰块一样冷的小伙子,眼里的泪水在亮晶晶地闪烁。

    (《黑沙滩》)

    (43)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

    (《大风》)

    (44)花茉莉在吃喝上从不亏待自己,她给小瞎子准备的夜餐也是丰富无比,有香嫩的小烧鸡和焦黄的炸河虾,还有一碟子麻酱拌黄瓜条,饭是那种细如银丝的精粉挂面。

    (《民间音乐》)

    (45)他摔倒在沙窝里时,月亮颤抖不止,把血水一样的微光淋在他赤裸的背上。

    (《枯河》)

    (46)你咋咋呼呼,刷子眉毛仄楞着。

    (《三匹马》)

    (47)湛蓝的天空,破絮般的残云,水银般的光线。

    (《罪过》)

    (48)这种毒汁般的欲念,毒害着家里人的情绪;每个人都用秤钩般的眼睛撕扯着我的灵魂。

    (《弃婴》)

    例(41)将“像蝉翼像轻纱一样”放到本体“晨雾”的前面,强调了晨雾轻、薄、飘渺的特点,使表达更具有画面感。例(42)“像冰块一样冷”作“小伙子”的定语,强调了小伙子的“冷”,与后文流泪这种表示内心火热的行为进行对比,形象的写出了小伙子外冷内热的性格特点。例(43)用“丝线流苏”修饰“玉米缨儿”,用“刀剑”修饰“玉米叶儿”,突出了“玉米缨儿”又长又细、“玉米叶儿”坚挺锋利的特点,形象而且具体。例(44)用“细如银丝”修饰“挂面”,显示出花茉莉对小瞎子饮食上的悉心照顾。例(45)“血水一样”作月光的定语,是照顾上下文语境,描述“他”赤裸的后背在月光下的情况。例(46)用“刷子”形容“眉毛”的粗和硬。例(47)用“破絮”形容“残云”,“水银”形容“光线”,两个定中结构作句子的谓语,句子短小,但表意丰满。例(48)用“毒汁”修饰“欲念”,给“欲念”赋予“毒”的特性,表达出“我”的主观态度,也与后文的叙述前后照应。

    还有本体作喻体的状语的情况。喻体经常与联结方式一起作状语,修饰事件类本体。例如:

    (49)他在这儿不受欢迎,花茉莉根本不睬他,经常像轰狗一样叱他,他也死皮赖脸地不肯离去。

    (《民间音乐》)

    (50)他一步蹿到金哥面前,铁钳一般的手指卡住他细细的后脖颈,老鹰抓小鸡般地提拎起来,一下子摔出几步远。

    (《三匹马》)

    (51)白狗从树丛中钻出来,在秋千架下醉酒般地转着圈,秋千把它晃晕了……

    (《白狗秋千架》)

    (52)刘筛糠般地哆嗦着,任由他抚摸。

    (《鱼市》)

    (53)梅生随即就看到了地上的宝贝,大呼着:“豌豆!”扑跪下去,鸡啄米般把豆粒捡起来。

    (《粮食》)

    (54)男人们脸色也古怪,看一眼,触电般低下头,不再去看。

    (《麻风的儿子》)

    (55)大P用力一劈,阿义杀猪似的嚎叫起来。

    (《拇指铐》)

    例(49)“像轰狗一样”作“叱他”的状语,表示对他像对待狗一样毫不客气。例(50)“老鹰抓小鸡般”作“提拎起来”的状语,描写出“提拎起来”这个动作的轻松随意。例(51)“醉酒般”作“转着圈”的状语,形象地写出白狗转圈时晕晕乎乎、步伐混乱的样子。例(52)用“筛糠般”形容动作“哆嗦”。例(53)用“鸡啄米”来比喻“梅生”捡豆粒,形容“梅生”动作的迅速和密集。例(54)用“触电”来形容“低下头”的动作之快。例(55)用“杀猪”时的惨叫来形容“阿义”的“嚎叫”。

    修饰喻将喻体放在本体的前面作修饰成分,一方面,可以突出本体的特点,例如(41)用“轻纱”来突出“薄雾”的轻和朦胧,用(42)“冰块”来突出“小伙子”的冷,(43)用“丝线流苏”来突出“玉米缨儿”的细和长,(44)用“银丝”来突出“挂面”的精细,(46)用“刷子”来突出“眉毛”的粗硬,(51)用“醉酒”来突出“转圈”时的步伐混乱,(54)用“触电”来突出“低下头”这个动作的迅速……用喻体来修饰,可以使描写对象丰满而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可以使句子简洁。以例(43)为例,“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这是一个单句,主语为四个并列的定中结构,谓语是“都在雾中时隐时现”,倘若换成比喻的常规句式“玉米缨儿像丝线流苏一样,玉米叶儿像刀剑一样,高粱穗儿刚秀出,谷子尾巴很结实,都在雾中时隐时现”,这就变成了复句,没有修饰喻的结构来的简洁,节奏上也没有前者和谐。在看例(47),“湛蓝的天空,破絮般的残云,水银般的光线”,换成比喻的常规句式为“天空湛蓝,残云像破絮一样,光线像水银一样”,前者是名词性非主谓句组成的复句,后者是主谓句组成的复句,后者句式更加复杂,示现效果不如前者,节奏感也不如前者。

    2、丰富多彩的博喻

    博喻,特点是喻体之博,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表现本体,往往能加强形象性和抒情性,给人以丰富而不单调、多彩而不平板的多样统一的美感。

    用博喻来表现一个本体的某个方面,可以使本体丰富而具体,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例如:

    (56)海浪轰鸣的间隙里,传来一种若有若无的时断时续之声,像蛇在草丛中爬,像钢丝在风里颤抖,像精灵在黑暗中喁喁低语,冯琦琦不觉有些害怕起来,便翻身下床,又重新点起蜡烛。

    (《岛上的风》)

    (57)就这样不知待了多长时间,突然,一种窸窸窣窣、呼呼噜噜、轰轰隆隆的声音从东北方向滚滚而来,一时间天地之间仿佛有无数只春蚕在野咬桑叶,无数只家猫在打着鼾,无数匹野马掠过原野。

    (《售棉大路》)

    (58)小瞎子独坐梧桐树下,推拉吟揉,划拨扣扫,奏出了银瓶乍裂,铁骑突出,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般的乐章。

    (《民间音乐》)

    (59)他好像被扣在一个穹隆般的玻璃罩里,一群群的人隔着玻璃跑动着,急匆匆,乱哄哄,一窝蜂,如救火,如冲锋,张着嘴喊叫却听不到声。

    (《枯河》)

    (60)奶奶顾不上吃饭,爷爷草草吃了几口,满肚里如塞了烂草,熬了半锅燕麦鱼片粥,终于冷成了团。

    (《秋水》)

    (56)(57)(58)都是用博喻的方式来描写声音。(56)将“海浪轰鸣的间隙”中那种“若有若无”的声音,比喻为蛇在草丛中爬,钢丝在颤抖,精灵在低语,描写出那种窸窸窣窣似有似无声音,营造出让人不想去听却又因为听不清而忍不住去听的微妙、惊悚的气氛,以此来突出冯琦琦的害怕心理。(57)将暴雨来临之前的闷雷声比喻为“无数只春蚕在野咬桑叶,无数只家猫在打着鼾,无数匹野马掠过原野”,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58)将“乐章”比喻为“银瓶乍裂,铁骑突出,珠落玉盘,间关莺语”,描写出音乐或清脆或铿锵的动听音色及其多般变化、引人入胜的节奏。(59)将人们的跑动比喻为“救火”“冲锋”,体现了现场的混乱和紧张。(60)将肚子里的情况比喻为“塞了烂草”“熬了半锅燕麦鱼片粥”,形容那种乱糟糟的不舒服的感受。

    博喻还常常用来表现一个本体的不同方面。如:

    (61)他的手指黑如铁,弯曲如鹰爪,手背上层生着发亮的鳞片,指甲残缺不全。

    (《人与兽》)

    (62)其实,我长大了才知道,人们爱护自己身上的毒疮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我从坐在草垛边上那时候就朦朦胧胧地感觉到:世界上最可怕最残酷的东西是人的良心,这个形状如红薯,味道如臭鱼,颜色如蜂蜜的玩意儿委实是破坏世界秩序的罪魁祸首。

    (《罪过》)

    (63)这几天镇上在市电视台做广告,说白马镇像瑞典一样浪漫,像巴黎一样多情,配合着广告词儿还出现了几个搔首弄姿的女妖精。

    (《冰雪美人》)

    (64)起先我想这人也未必就是大响,他的眼神时而涣散,时而凝结,涣散时如两池星光闪烁,凝结时则如两坨青水冷气,仿佛直透观者肺腑;我才觉得他必定是大响。

    (《养猫专业户》)

    例(61)将本体“手指”比喻为“铁”来突出其“黑”的特点,比喻为“鹰爪”来突出其“弯曲”的特点。例(62)将“人心”比喻为“红薯”“臭鱼”“蜂蜜”,分别是从形状、味道和颜色三个方面来进行比喻。例(63)将“白马镇”比喻为“瑞典”突出其“浪漫”,比喻为“巴黎”体现其“多情”。例(64)将大响涣散时的眼神比喻为“两池星光”,凝结时的眼神比喻为“两坨青水冷气”。

    博喻有时用来对本体进行强调,一个比喻说明不够,再加一个比喻,起到补充、强调的效果。例如:

    (65)只有这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站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巴土豆。

    (《丑兵》)

    (66)靠这个也能干活?兔子能驾辕,骡马还值钱?屁能吹着火,硫磺还值钱?

    (《白鸥前导在春船》)

    (67)身材矮小的“小茅房”弓着腰站在她的面前,就像大树旁边的一棵小树,就像大蚂蚱身边的一只小蚂蚱。

    (《倒立》)

    (68)如果一个人真的有来生,我一定要去苦苦地追求你,就像资本家追求利润一样,就像政治家追求权力一样,就像那个先被财主的女儿追求后来又转过来追求财主的女儿的黑麻子皮匠一样。

    (《天花乱坠》)

    例(65)为了强调“王三社”如何“丑得扎眼眶子”,说他“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这还不够,再加一个比喻,又如“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巴土豆”,强调他丑得突兀、丑得人们无法忽视。例(66)为了强调说明“靠这个不能干活”,连用了两个反问句式的比喻来说明,意思是兔子不能用来驾辕,屁不能用来点火,“这个”(指拖拉机)不能用来干活,这种粗俗的比喻,显示出说话人明显的轻视态度。例(67)为了突出“小茅房”身材的矮小,将之比喻为“大树旁边的一棵小树”,这么形容还不足以显现其小,又说成是“大蚂蚱身边的一只小蚂蚱”。例(68)连续用了三个比喻来强调“我一定要去苦苦地追求你”,“资本家追求利润”,“政治家追求权力”,“那个先被财主的女儿追求后来又转过来追求财主的女儿的黑麻子皮匠”,强调目标虽难但仍然执着、坚持。

    莫言短篇小说之中,博喻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比喻方式。用多个喻体形容一个本体,可以将本体表现地丰满形象,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用多个喻体形容一个本体的多个方面,有利于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本体、感受本体,使本体表现更加完整、真实;用多个喻体去说明一个道理或强调本体的某种特点,可以使说理更加让人信服,使所要表达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博喻之博,可以博出丰满,博出变化,博出气势,给文章增添无穷的魅力。

    莫言短篇小说中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一、比喻本体和喻体的概况

    前面我们根据比喻的思维对象将比喻分为事物性比喻和事件性比喻,其实就是把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进行了事物和事件的分类。在本文的研究中,为了全面考察莫言比喻的特点,我们对本体和喻体进行了细致的分类。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各个类别的统计数据分析出莫言小说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本体和喻体,从而分析其比喻的特点。

    本体和喻体的详细统计结果见表9和表10。

    表9 本体类型一览表

    本体一级分类    本体二级分类本体三级分类    数量    占总数的比例

    事物性本体    与人相关    人    421    19.08%

    人的身体部位    372    16.86%

    小计    793    35.93%

    与动物相关    动物    110    4.98%

    动物的身体部位    52    2.36%

    小计    162    7.34%

    自然事物    自然现象类    116    5.26%

    金体类    5    0.23%

    木体类    83    3.76%

    水体类    44    1.99%

    火体类    7    0.32%

    土体类    33    1.50%

    星体类    34    1.54%

    小计    322    14.59%

    人文事物    生活用品类    68    3.08%

    交通工具类    25    1.13%

    食物类    27    1.22%

    武器类    24    1.09%

    建筑类    19    0.86%

    语言文字类    17    0.77%

    工具类    7    0.32%

    贵重物品    1    0.05%

    小计    188    8.52%

    声音类    167    7.57%

    抽象概念类    70    3.17%

    情绪类    15    0.68%

    地点类    17    0.77%

    时间类    13    0.59%

    表情类    27    1.22%

    气味类    12    0.54%

    排泄物、分泌物    16    0.72%

    血液、脂肪等    6    0.27%

    环境温度    3    0.14%

    神魔鬼怪等    1    0.05%

    其它    13    0.59%

    共计    1825    82.69%

    事件性本体    与人相关    256    11.60%

    与动物相关    13    0.59%

    与感觉相关    56    2.54%

    其它    57    2.58%

    共计    382    17.31%

    总计    2207    100.00%

    表10 喻体类型一览表

    喻体一级分类    喻体二级分类    喻体三级分类    数量    占总数的比例

    事物性喻体    与人相关    人    87    3.94%

    人的身体部位    24    1.09%

    小计    111    5.03%

    与动物相关    动物    285    12.91%

    动物的身体部位    78    3.53%

    小计    363    16.45%

    自然事物    自然现象类    103    4.67%

    金体类    47    2.13%

    木体类    97    4.40%

    水体类    82    3.72%

    火体类    33    1.50%

    土体类    60    2.72%

    星体类    26    1.18%

    小计    448    20.30%

    人文事物    生活用品类    230    10.42%

    交通工具类    11    0.50%

    食物类    139    6.30%

    武器类    47    2.13%

    建筑类    41    1.86%

    语言文字类    2    0.09%

    工具类    41    1.86%

    贵重物品    60    2.72%

    艺术品    17    0.77%

    小计    588    26.64%

    声音类    122    5.53%

    抽象概念类    30    1.36%

    情绪类    1    0.05%

    地点类    15    0.68%

    时间类    5    0.23%

    表情类    2    0.09%

    气味类    4    0.18%

    排泄物、分泌物    11    0.50%

    血液、脂肪等    16    0.72%

    无生命体    46    2.08%

    无生命体的部位    2    0.09%

    神魔鬼怪等    43    1.95%

    神魔鬼怪的身体部位    4    0.18%

    其它    20    0.91%

    共计    1831    82.96%

    事件性喻体    与人相关    114    30.32%

    与动物相关    69    18.35%

    与自然事物相关    41    10.90%

    虚幻相关    18    4.79%

    伤害、疾病或死亡    47    12.50%

    与吃相关    24    6.38%

    其他    63    16.76%

    共计    376    17.04%

    总计    2207    100.00%

    根据表9,我们可以看出,事物性本体有1825个,占本体的82.69%,远远多于事件性本体。我们分析本体特点的时候,以事物类为主,事件类为辅。在事物性本体当中,人、人的身体部位、声音、自然现象、动物和木体类排前六位。在事件性本体当中,与人相关的最多。

    根据表10,我们可以看出,事物性喻体有1831个,占所有喻体的82.96%;远远超出事件性喻体。我们分析喻体特点的时候,以事物类为主,事件类为辅。在事物性喻体当中,动物、生活用品、食物、声音类、自然现象和木体类排前六位。在事件性喻体当中,与人相关的最多。

    二、本体的特点

    (一)对人的极大关注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也可以是具体描写。比喻是莫言用来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段。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莫言在进行比喻的时候,描写人物本身的就有421个,描写人的身体部位的有372个,在所有的本体当中,排名最靠前。在事件性本体当中,绝大部分也是与人相关的。

    莫言小说中的人物本体有时用人称代词指称,有时用人物姓名指称,有时用人物的身份来指称。例如:

    (69)烈火烤得他焦躁不安,仿佛一只心烦意乱的猿猴。

    (《挂像》)

    (70)我们将身体紧紧地贴在洞壁上,好像两只壁虎。

    (《嗅味族》)

    (71)老梁越想越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白鸥前导在春船》)

    (72)一上午,秋生和大胖都没有出门,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焦躁不安。

    (《因为孩子》)

    (73)叔叔似乎一动也不动,婶婶像个僵硬的木偶。

    (《冰雪美人》)

    (74)皮匠被火热的爱情燃烧着,不吃不喝,如同交尾期的鸟儿歌唱不休,终于口吐鲜血,倒在地上死了。

    (《天花乱坠》)

    例(69)和例(70)分别用人称代词“他”和“我们”来指称本体;例(71)和例(72)分别用人物姓名“老梁”“秋生和大胖”来指称;例(73)例(74)的本体分别是“婶婶”和“皮匠”,前者是家族身份,后者是职业身份。

    人物本体有时是个体,有时是群体;有时是男人,有时是女人;有时是老人,有时是小孩。

    (75)父亲扔掉烧火棍,眼里含着泪,嘴一咧一咧的,活像个鬼。

    (《祖母的门牙》)

    (76)刚开过动员大会,连队就像一锅开水般沸腾起来。

    (《丑兵》)

    (77)车轴般的汉子,黑乎乎的像半截黑铁塔,腰里扎根蓝包袱皮,敞着半个怀,露出当胸两块疙瘩肉……

    (《三匹马》)

    (78)女人像糖一样黏在我们班长身上。

    (《苍蝇·门牙》)

    (79)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大风》)

    (80)我小时长得干巴,珠子却圆滚滚的像只小豹子一样,打起架来我不是她的对手。

    (《石磨》)

    例(75)的本体是“父亲”,是个体;例(76)的本体是“连队”,是群体。例(77)本体是“汉子”,描写的是男性;例(78)的本体是“女人”,描写的是女性。例(79)的本体是“爷爷”,是老人;例(80)的本体是“珠子”,是小孩儿。

    莫言对人进行比喻的时候,有时关注的是人物的情绪,例如句子(69)(71)(72),(69)将人比喻为“一只心烦意乱的猿猴”,(71)将“老梁”比喻为“热锅上的蚂蚁”,(72)将“秋生和大胖”比喻为“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喻体都是动物,本体都是情绪焦躁的人。比喻有时关注的是人的样貌和外形,例如句子(73)(75)(77)(79)(80),(73)将“婶婶”僵硬的样子比喻为“木偶”,(75)将“父亲”嘴一咧一咧的样子比喻为“鬼”,(77)将“汉子”比喻为“车轴”和“半截黑铁塔”来显示男人的高大强壮,(79)将保持有力姿势的“爷爷”比喻为“一尊青铜塑像”,(80)将圆滚滚的“珠子”比喻为“小豹子”。有时关注的是人的动作、行为或状态,例如句子(70)(74)(76)(78),(70)关注的是“秋生和大胖”趴在墙上的动作,(74)关注的是“皮匠”歌唱不休的行为,(76)关注的是“连队”吵吵嚷嚷的状态,(78)关注的是“女人”黏在班长身上的状态。

    莫言描写人物,除了描写人物整体之外,还非常喜欢用比喻来描写人的各个身体部位,从而塑造出具体的充满细节的人物形象。他用比喻描写的人的身体部位包括头发、额头、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牙、舌头、下巴、脸、头、脖子、身体、背、胸脯、乳房、肚子、腰、屁股、手、手臂、腿、脚、性器官、心、胆囊、肠子、脑浆、血管、皮肉、骨头、皱纹、痣等等。其中脸最多,有86个;眼睛其次,有39个;然后是身体,有32个;然后是头,有29个;嘴、腿、心、手、头发各有10多个,其它则少于10个,不一一列举。

    描写人物肖像,我们往往从脸开始,就像画画的时候,首先勾勒的一般就是人的脸型。莫言用比喻来描写脸的例子非常多。如:

    (81)刘甲台告诉我,那一刻郝青林小脸煞白煞白,像一块萝卜皮。

    (《黑沙滩》)

    (82)马上骑着一个人,身体前倾着,黑色的脸就像一块生硬的铁,闪烁着刺目的蓝光。

    (《儿子的敌人》)

    (83)她脑后垂着一条粗辫子,脸盘如满月,眉毛很黑,睫毛很长,牙齿很白,神情很悒郁。

    (《罪过》)

    (84)她的脸正对着西天的无边彩霞,像盛开的月季花一样动人。

    (《翱翔》)

    (85)一群百姓面如荒凉的沙漠,看着他的比身体其他部位的颜色略微浅一些的屁股。(《枯河》)

    以上三个例子的本体都是脸,但各有侧重。例(81)侧重于描写脸的颜色,(81)将脸比喻为“萝卜皮”,突出其白;(82)侧重于描写脸的硬度,将脸比喻为“生硬的铁”;例(83)侧重于描写脸的形状,比喻为“满月”;例(84)侧重于描写脸上的色彩,将脸比喻为“月季花”;例(85)侧重于描写脸上的神情,比喻为“荒凉的沙漠”。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气质如何,精神状态如何,往往从眼睛就能看出来。我们看一个人的相貌,往往先记住的也是他(她)的眼睛。莫言很善于用比喻来描写人的眼睛。例如:

    (86)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两只孩子的眼睛,像一泓被乌云遮盖着的忧伤而纯洁的湖水。

    (《黑沙滩》)

    (87)十几年前,她婷婷如一枝花,双目皎皎如星。

    (《白狗秋千架》)

    (88)弯着腰走进来一个人,两只小眼像黑豆似的,下巴上稀稀拉拉地生着十几根黄胡子。

    (《草鞋窨子》)

    例(86)将孩子的眼睛比作“一泓被乌云遮盖着的忧伤而纯洁的湖水”,清澈,纯洁,忧伤,惹人怜爱。(87)将眼睛比喻为星星,明亮,有神。(88)将眼睛比喻为“黑豆”,突出其又小又黑的特点。

    (二)对自然环境描写的重视

    环境也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在小说当中,自然环境描写也可以叫做景物描写。首先它在文中可以给人物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点明故事发生的场所,增加故事的真实性。第二,自然环境的描写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第三,环境描写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莫言经常用比喻的手法对自然环境进行描写。莫言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本体包括风雪雨霜、江河湖海、山峰大地、花草树木、太阳月亮地球等等。在本体的统计中,自然事物和植物这两大类大部分都是自然环境。其中,自然现象类本体有116个,包括风、雪、雨、霜、雾、冰雹、雷电、云彩、天空、阳光、月光等。例如:

    (89)那风也是漫无方向地乱撞乱碰,像一条被网住了的鲨鱼,恨不得把天地间的一切撕咬得七零八落。

    (《岛上的风》)

    (90)随后,两根黄黄的手电筒光芒照出了一片世界,雪花在光里飞舞着,犹如翩翩飞蛾。持手电的是盼儿和熬儿,八婶已经走进屋里来了。

    (《遥远的亲人》)

    (91)雾沉甸甸的,好像流动的液体,好像盐水口子村刘小二摇出来的棉花糖,伸手就可掬起一捧,举手就可撕下一块。花官吃棉花糖,棉花糖沾在她的嘴上,好像白胡子,她被日本鬼子挑了……

    (《人与兽》)

    (92)庄稼人习惯早起,干活趁凉快,两个青年人来到这里,太阳还没出来。东边天际上有几条长长的云,像几条紫红色的绸纱巾。……另一大半天空则像刚从茫茫夜色中苏醒过来,海洋般地展现着一片暗蓝。河里涌起白色的雾霭,像一条白色的长龙缓缓向前滚动,缓缓地向空间膨胀。

    (《白鸥前导在春船》)

    例(89)将风比喻为“被网住了的鲨鱼”,形象地表现出了大风迅猛有力的气势和极大的破坏力。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好了准备,并且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气氛。例(90)将“雪花”比作“翩翩飞蛾”,表示雪已经下得很大。而在雪下得这么大的情况下,“八婶”还冒雪赶来,反映了“八婶”对“八叔”深厚的感情。例(91)把雾比喻为“流动的液体”和“棉花糖”,从“棉花糖”联想到吃棉花糖的花官,然后想到发生在花官身上发生的事情。从环境到人,无缝转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例(92)中“天空”像蓝色的“海洋”,“云”像“紫红色的绸纱巾”,“雾霭”像“白色的长龙”,这样美丽的清晨,烘托出一种美好的气氛,为故事中男女主角爱情的升温提供了良好的催化剂。

    在莫言44个本体为水体的比喻中,描写环境的比喻有40个,尤其喜欢描写海水,以海水为本体的比喻有19个。例如:

    (93)整个海面成了一片奇峰突兀,怪石棱磳的山峦。

    (《岛上的风》)

    (94)五六米高的浪头,像排炮一样从四面八方向小岛上倾泻,又像无数只要把这小岛撕碎揉烂的魔兽的巨爪在狠命地抓扯着……

    (《春夜雨霏霏》)

    (95)雪白浪像长长的田埂,一排排涌过来。

    (《黑沙滩》)

    (96)海水汹涌而来,浪花翻卷,犹如马的鬃毛。

    (《人与兽》)

    分别把海水比喻为“山峦”“排炮”“田埂”“马的鬃毛”,形象地表现出了海水的各种状态。

    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中,莫言对植物的关注也不少,他的木体类本体有83个。其中,他最喜欢描写的是花。有桃花、石榴花、马缨花、梨花、槐花、葵花、荷花、杜鹃花、梅花等等。如:

    (97)热风吹拂着院里这棵娉婷多姿的马缨树,马缨树枝叶婆娑,迎风抖动,羽状的淡绿色叶片窸窣作响,粉红色的马缨花灿若云霞,闪闪烁烁。

    (《三匹马》)

    (98)槐花像一簇簇粉蝶在月光下抖翅。

    (《断手》)

    (99)土墙下大约有二指厚的积雪,白得刺目,雪上插着一支梅,枝上缀着十几朵花,红得宛如鲜血。

    (《儿子的敌人》)

    把马缨花比喻为“云霞”,槐花比喻为“粉蝶”,都是一种美的感受。而将梅花比喻为“鲜血”,则是象征着死亡,文中的母亲时刻在等待去参军的儿子的归来,而战争带来的便是死亡,她眼里看到的花,只会是血的颜色,这样的比喻,正是这位母亲当时真实的心情写照。

    莫言用比喻手法来描写自然环境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对太阳和月亮进行比喻来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对岛屿、田野进行比喻来表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对鬼火进行比喻来渲染一种恐怖的气氛,等等。

    (三)对声音的敏感

    莫言的小说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无形的抽象的,莫言喜欢用比喻来将各种声音形象化、具体化,给读者营造一个声音的世界。莫言比喻中的声音本体,有风声、雨声、雷声,哭声、喊声、笑声,歌声、笛声、音乐声,有人的声音有动物的声音,有大海的声音有田野的声音,还有枪声和钟表走动的声音。如:

    (100)飞艇一出村庄就低下了头,尖锐的风声像疯狼的嚎叫,卷扬起地上轻浮的黄土。(《飞艇》)

    (101)孩子哭得更凶,高音处如同鸽哨。

    (《拇指铐》)

    (102)像突然摇响了一串银铃,梨花唱起来。

    (《白鸥前导在春船》)

    (103)狐狸在摇动尾巴的同时,还发出嘤嘤的呜叫,好像一个妇人在哭泣。

    (《人与兽》)

    (104)零星的枪响如同秋后的寒蝉声凄凉悲切,拖着长长的尾巴滑过天际,然后便如丝如缕地消失在黄昏的寂静中。

    (《儿子的敌人》)

    (105)歌声如同河水,如同麦子,如同棉衣。

    (《拇指铐》)

    例(100)将飞艇激起的风声比喻为“疯狼的嚎叫”,凄厉瘆人。(101)将孩子的哭声比喻为鸽哨,尖锐响亮。(102)将梨花唱歌的声音比喻为银铃的响声,清脆动听。(103)将狐狸的呜叫声比喻为妇人的哭泣声,引人怜悯。(104)将枪声比喻为“秋后的寒蝉声”,凄凉悲切。(105)将声音比喻为“河水”“麦子”“棉衣”多种事物,都是人生存必须依赖的东西,这些东西激发了受困于拇指铐的主人翁的求生欲望。这般丰富多彩的声音,或形象或具体,或烘托气氛或寄托情感或推动情节,起到不同的作用。

    莫言描写声音喜欢采用博喻的方式。例如:

    (106)小瞎子独坐梧桐树下,推拉吟揉,划拨扣扫,奏出了银瓶乍裂,铁骑突出,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般的乐章。

    (《民间音乐》)

    (107)海洋深处,像有成千上万匹烈马在奔腾,像有几万只铜号在吹响,像有几万门大炮在轰鸣。

    (《春夜雨霏霏》)

    (108)就这样不知待了多长时间,突然,一种窸窸窣窣、呼呼噜噜、轰轰隆隆的声音从东北方向滚滚而来,一时间天地之间仿佛有无数只春蚕在野咬桑叶,无数只家猫在打着鼾,无数匹野马掠过原野。

    (《售棉大路》)

    (109)四处水声喧哗,像疯马群,如野狗帮,似马非马,似水非水,远了,近了,稀了,密了,变化无穷。

    (《秋水》)

    例(106)用了“银瓶乍裂”“铁骑突出”“珠落玉盘”“间关莺语”四个喻体来比喻本体“乐章”,描写音乐的突然变化之处,铿锵有力之势,清脆动听之声,温柔婉转之态,多转折,多变化,丰富多彩,扣人心弦,引发人无限美好的联想。例(107)描写海洋深处的动静,用“成千上万匹烈马在奔腾”“几万只铜号在吹响”“几万门大炮在轰鸣”三个喻体来进行连续的比喻,构成了一幅壮观的战争场面。例(108)将暴风雨前夕的闷雷比喻为“无数只春蚕在野咬桑叶”“无数只家猫在打着鼾”“无数匹野马掠过原野”,将那种窸窸窣窣、呼呼噜噜、轰轰隆隆描写地细致入微,使人联想到多幅画面,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109)是描写田野里夜里涨水的声音,先将之比喻为“疯马群”“野狗帮”,形容其密集的程度和增大的趋势,然后又说“似马非马”“似水非水”,远了,稀了,变化无穷,给人以丰富的心理体验。

    声音最容易传达感情。莫言丰富的比喻来形容声音,创造出可听可视的场景,使文章有声有色,往往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充分地调动读者的情感。尤其是用博喻的方式来描写或紧张密集或变化多端的声音,有着极大的表现张力。

    三、喻体的特点

    (一)以动物作喻

    莫言小说中比喻的喻体,最多的就是动物。从数据上看,动物喻体有285个,占所有喻体的12.91%。莫言笔下的动物喻体包括猪马牛羊、鸟蛇虫鱼、猫狗鼠兔、狼熊虎豹、蜂蝶蚁蛾、鸡鸭鹅、猴、鹿、蚕、鳖、蜘蛛、跳蚤、蝎子、蝗虫、青蛙、蛤蟆、蝌蚪、鳝鱼、泥鳅、蚯蚓、壁虎、蜥蜴、刺猬、蝙蝠、骆驼、袋鼠、狸猫、海参、海豹、大虾、娃娃鱼等等。其中最多的是鸟,有32个;其次是蛇,有23个;再次是鱼,有22个;其它的均少于20个。

    我们看鸟作喻体的例子。

    (110)大学生冯琦琦从牙缝里咝咝地向里吸着凉气,心脏像被攥住了的小鸟一样扑棱乱跳。

    (《岛上的风》)

    (111)秋天发了大水,数万亩涝洼地如海洋,高粱在水中擎着暗红色的头,一队队老鼠在高粱头上蹿跳着,如同灵活的飞鸟。

    (《老枪》)

    (112)人在树下晃动着,好似笨拙的大鸟。

    (《断手》)

    (113)我的这颗手榴弹根本违背了物体运动规律,它笔直地飞行着,突然垂直地下落,像中了枪弹的鸟儿一样掉在沙地上。

    (《苍蝇·门牙》)

    (114)河堤猛地升高一段,黑色的泥土像一群老鸹飞溅起来。

    (《飞艇》)

    (115)后来他曾想到,所谓的“幸福”,就像燕子一样,数量是有限的,它在这家檐下筑了巢,就不会再到别家去垒窝。

    (《辫子》)

    例(110)将心脏比喻为“小鸟”,(111)将老鼠比喻为“飞鸟”,(112)将人比喻为“笨拙的大鸟”,(113)将手榴弹比喻为“中了枪弹的鸟儿”,(114)将黑色的泥土比喻为“老鸹”,例(115)将“幸福”比喻为“燕子”。

    蛇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危险的,因此常被用来比喻具有危险性的事物。例如:

    (116)郝青林同志说得对,当前阶级斗争十分复杂,阶级敌人会用各种手段向我们进攻,我们要警惕那些冻僵了的蛇和变成美女的蛇,不能丧失警惕,千万不能忘记啊……”指导员语重心长地说。

    (《黑沙滩》)

    (117)它弯弯曲曲地躺着,如同一条冬眠的青蛇,他觉得它随时都会醒过来,飞起来,用钢铁的尾巴抽打得高粱秸秆噼噼地响。

    (《老枪》)

    (118)她感到心里空空荡荡,后来又有一丝不祥之感像小蛇一样在那空空荡荡里游动。

    (《鱼市》)

    例(116)将假装无害的敌人比喻为“冻僵了的蛇”,将具有诱惑力的敌人比喻为“变为美女的蛇”;(117)将老枪比喻为“一条冬眠的青蛇”,(118)将“一丝不祥之感”比喻为“小蛇”。

    蛇因为其身体长、细、弯曲的特点,长被用来比喻相似形体的事物。例如:

    (119)到了十二点光景,车马大队再一次像死蛇一样僵在路上。

    (《售棉大路》)

    (120)此时车已轻了,此时马已惊了,此时的刘起被一捆扫帚横扫到路沟里,那支威风凛凛的大鞭死蛇般躺在泥坑里。

    (《三匹马》)

    (121)大堤弯弯曲曲,像条大蛇躺在地上。

    (《大风》)

    例(119)将“车马大队”比喻为“死蛇”,(120)将躺在泥坑里的“大鞭”比喻为“死蛇”,(121)将弯弯曲曲的“大堤”比喻为“大蛇”。

    还有很多喻体为鱼的句子。如:

    (122)奶奶已经精疲力竭,躺着,如一条出水的大鱼,时时做痉挛地一跳。

    (《秋水》)

    (123)金芝一身好水性,像一条雪白的大鱼在水面上撒欢。

    (《金鲤》)

    (124)那小孩身体光滑,动作灵活,宛如一条在月光中游泳的小黑鱼。

    (《拇指铐》)

    (125)她大张开口,像出水的鱼一样贪婪地呼吸着。

    (《冰雪美人》)

    (126)她冷冷地看着他,随意他那鳗鱼般粘稠的手指在自己胸脯上游走。

    (《鱼市》)

    (127)那块钢安静地躺在白布上,仿佛一条远古时代的鱼。

    (《月光斩》)

    前面四个例子都是将人比喻为“鱼”,(126)将手指比喻为“鳗鱼”,(127)将钢比喻为“远古时代的鱼”。

    莫言还将人比喻为豹子、壁虎、蝙蝠、鳖、蚕、苍蝇、蝉、蟾蜍、虫子、大虾、鹅、狗、猴子、蝴蝶、公鸡、母鸡、狼、老虎、老鼠、狸猫、驴、马、蚂蚁、蜜蜂、泥鳅、兔子、鸭子、蜘蛛,等等等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在莫言的眼里,人与动物非常多的相似点,有时强调人的力量,有时突出人的渺小,有时描写人的美丽,有时突出人的兽性,莫言信手拈来,将人的世界与动物的世界紧紧联系。也有把车比喻为驴或马的,有把太阳比喻为鸡的,有把花比喻为蝴蝶的,有把星星比喻为狗的,有把沙发比喻为蛤蟆的,各式各样的比喻,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精彩的动物世界。

    (二)以熟悉的生活用品作喻

    比喻的认知功能就是化未知为已知,化陌生为熟悉。人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生活场景是我们最熟悉的事物,我们在进行比喻的时候,拿最熟悉的东西作比,这再自然不过了。莫言使用第二多的喻体是生活用品,包括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例如沙发、被子、绸缎、挂钟、镜子、盘子、酒杯、炉子、扇子、扫帚、针线、玩具、运动器材、纸墨笔砚等等等等。

    莫言喜欢用镜子作比。如:

    (128)月亮升起来了,青草湖变成了一面银光闪闪的大镜子。

    (《金鲤》)

    (129)八隆公路从马桑镇后一直向东延伸着,新铺敷的路面像镜子一样泛着光。

    (《民间音乐》)

    (130)头和颈上有着明丽的绿羽,脖子上围着白环,翅膀像两面蓝镜子,它们是公鸭子吧?

    (《老枪》)

    (131)一上大道,正逢着太阳初升,田野宽大无边,遍野的麦苗上沾着一层冰霜,太阳血红,麦苗金黄,人口马嘴里喷出一股股五彩的热气,马身上涂满了金红色,所有的马腚都像镜子一样闪烁光芒。

    (《凌乱战争印象》)

    (132)那天晚上,不是十五就是十六,月亮像个明晃晃的大银盘,挂在半天空,照着地上的雪,亮堂堂耀眼明,就像大镜子似的,连雪上的老鼠脚印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

    (133)除了新军装、新衬衣、亮得如同镜面的牛皮鞋之外,我还戴了一块钟山牌手表。

    (《养兔手册》)

    以上几个例子中,作者将“青草湖”“路面”“鸭子的翅膀”“马腚”“地上的雪”“牛皮鞋”等事物都比作镜子,利用镜子光滑、平整、可以反射光线的特点来突出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

    莫言喜欢用绸缎、布匹作比。如:

    (134)但很快就起了变化,男孩伴着树枝慢悠悠地落下来,她看到他的身体拉得很长,似一匹抖开了的棕绸缎,从树梢上直挂下来,那根她选中的树杈抽打着绸缎,索然有声。

    (《枯河》)

    (135)猫的身体都拉得很长很细,八猫首尾连接,宛若一条油滑的绸缎。

    (《养猫专业户》)

    (136)他撕一片月光——如绸如缎,声若裂帛——把中药包裹起来。

    (《拇指铐》)

    (137)原本如蓝缎子似的河水此时变得千疮百孔。

    (《蝗虫奇谈》)

    (138)他抬头看到,温柔的南风像丝绸一样拂拂扬扬;低头听到,辉煌的天空里回旋着野鸟的叫声。

    (《拇指铐》)

    (139)只有用“月光斩”砍人首级,才能滴血不出,才能茬口如熨过的“的确良”布料一样平滑。

    (《月光斩》)

    作者将人的身体比作绸缎,将首尾连接的猫比作绸缎,将月光比作绸缎,将河水比作蓝缎子,将南风比作丝绸,将“月光斩”的茬口比作“的确良”布料,人、动物、自然物,有形的无形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可以跟绸缎作比。

    将“眼睛”比作秤星、玻璃球、瓷器、棋子、炭、针,将“脸”比作绸缎、灯笼、门帘、气球、门帘、白纸,将“人”比作电线杆、挂钟、风筝、酒桶、乐器、链条、皮球、松香、炉子、棉絮、纸人,将手比作扇子,将腿比作蜡烛,将云比作纱巾,将树比作笔,将马比作墨……用各式各样我们熟悉的日常事物来进行比喻,使文章通俗晓畅,充满生活气息。

    (三)以食物作喻

    莫言短篇小说中的食物类喻体非常多,在所有喻体中排第三。食物类喻体中,主食有米饭、馒头、面条、水饺、大饼、油条等,调味品有糖、醋、油、葱、蒜等,水果有苹果、樱桃、梨、葡萄、西瓜、香瓜等,菜品有红烧肉、煮熟的鸭子、鱼、虾、鸡蛋、鸭蛋、蘑菇、豆腐、胡萝卜、丝瓜、红薯、土豆等等,可以喝的有酒水、汤汁、橘子汁、茶水等,另外还有核桃、杏核、杏子、芝麻等。

    食物是人们最熟悉的事物之一,用食物作比,时常有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例如:

    (140)那晚上的演奏也极不成功,拉出的曲子像掺了沙子的米饭难以入口一样难以入耳。

    (《民间音乐》)

    (141)她的嘴唇哆嗦着,从鼻里哼出柔软绵长像煮熟的面条像拉丝的蜂蜜像飞翔的柳絮一样的曲调。

    (《拇指铐》)

    (142)她已经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了,海天连成一气,融为一体,变成一锅沸腾的滚水。

    (《岛上的风》)

    例(140)中将抽象的“曲子”比喻为具体的“掺了沙子的米饭”,相似点是都让人感觉不顺畅,不愉快,难以接受。例(141)将“曲调”比喻为“煮熟的面条”,利用面条柔软绵长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例(142)将融为一体的天和海比喻为“一锅沸腾的滚水”,用熟悉常见的事物来比喻不常见的景象,十分形象。

    然而,更多的时候,莫言用食物作比是为了适应文章的背景,传达小说中人物的所思所想。如:

    (143)他趴下,用手扒开腐叶,在水声最响的地方腐叶层层,像饼一样,水初盈出来时有些混浊,他稍等一下,水清了,低头便喝,清凉的泉水透彻胸腹,到后来才尝到了腐味。

    (《人与兽》)

    (144)大地升腾着缕缕白气,日头很大,不圆,像腌鸭蛋的黄儿般红润,似乎在淌鸭蛋油儿。

    (《麻风的儿子》)

    (145)太阳像根油条一样横躺在地平线上,颜色也如油条的焦黄。

    (《老枪》)

    例(143)中的“他”是一个困在山洞中过了很久半人半兽生活的人,他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而此时的他由于被狐狸围困太久,已经处于极其饥渴的状态,急需补充食物和水分,这里将层层的腐叶比喻为“饼”,是为了衬托“他”此时的饥饿,人在极其饥饿的时候,看什么都会像是吃的。例(144)中把太阳比喻为“腌鸭蛋的黄儿”,而且还“似乎在淌鸭蛋油儿”,实在是让人垂涎欲滴。这里这样比喻,是因为此时看到这太阳的,是一群天不亮就起来劳作的饥肠辘辘的劳力,他们看到太阳,自然会联想到食物了。这个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极好地适应了上下文语境。例(145)将太阳比喻为一根油条,颜色也如油条一样焦黄。这个太阳,也是一个饥饿的人眼中的太阳。文中的“他”为了打野鸭,在芦苇地里埋伏了很长时间,此时“肚子里热辣辣地难受,无数流油的熟鸭在他眼前飞动”,将太阳比喻为油条,反映了“他”此时想要吃东西的强烈欲望。

    主客观因素对莫言小说喻体选择的影响

    喻体选择,是指根据已经确定的对本体的认知角度,来寻找与之具有相似点的喻体,将二者联系起来实现比喻审美意象的过程。喻体来自于主体潜意识里积淀下来的、由经历过的事物和运动所遗留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在受到主体需要通过相似性来认知和表达一个事物时受到激发,包含在这些知识和经验中的喻体从潜意识进入显意识与主体需要认知和表达的事物发生关系,从而形成比喻。可以说,当我们要进行比喻时,对于喻体可以有无数个潜在的选择,但是由于某些因素,我们选择了这个喻体而没有选择另一个。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都会对比喻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莫言小说的喻体选择中,客观因素包括作者的成长环境和上下文语境,主观因素包括作者的情感态度、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作者的主观认定。

    一、客观因素对喻体选择的影响

    (一)作者的成长经历

    喻体来自于人的知识和经验,人的知识和经验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1、农村经历

    莫言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县的大栏乡三份子村。他在自述文章中写道:“我刚出生时落在一堆干燥的沙土上,因为我们那里的人信奉‘万物土中生’,所以,孩子一出母体就落在从大街上草来的肥沃尘土中,指望他像种子落在沃土中一样前途美好。但这也可能是我一直土气的原因,也很可能是我成为一个‘乡土作家’而没成为一个城市作家的原因。”[莫言:《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2期,第55页。

    ]当然,这是莫言自己开的一个玩笑,他之所以成为乡土作家,与其出生在土中可以说没有必然联系,而是与他出生之后的成长经历有关。

    莫言出生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农村的大家庭生活压力是巨大的,莫言小时候不可能像如今城市的孩子一样被父母捧在手心呵护备至,他在没有获得多少关注的情况下悄悄地长大了。他说他小时候能在一窝蚂蚁旁边蹲整整一天,看那些小东西出出进进。

    六岁那年他进入村中的小学校接受启蒙教育,上到五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让他失去了上中学的机会,他开始过上了农民的生活。他每天放牛羊,割青草,有时也捉鱼捉虾。在放牛的时候,他会跟牛说话,跟鸟儿交流。从辍学到一九七三年进入县棉花厂做临时工的这几年时间里,莫言过的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生活,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虽然艰辛,但也使莫言对大自然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听风,听雨,听牛羊的叫声,听鸟儿的歌唱;看太阳,看星星,看河流,看蚂蚁,看飞鸟,看蝗虫;捉鱼,捉虾,穿越高粱地……莫言谈到,在他开始文学创作时,涌入到脑海中的,全是故乡的情景。故乡的土,故乡的河流,故乡的植物,故乡的高粱和大豆。

    这些在农村的丰富经历,使得莫言的小说有着浓厚的乡土特色。莫言比喻中的喻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莫言与牛羊、鸟儿、蚂蚁、蝗虫、鱼虾等动物的亲密接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他最熟知的动物,便成为莫言比喻喻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莫言笔下的动物喻体有猪马牛羊、鸟蛇虫鱼、猫狗鼠兔、狼熊虎豹、蜂蝶蚁蛾、鸡鸭鹅、猴、鹿、蚕、鳖、蜘蛛、跳蚤、蝎子、蝗虫、青蛙、蛤蟆、蝌蚪、鳝鱼、泥鳅、蚯蚓、壁虎、蜥蜴、刺猬、蝙蝠、骆驼、袋鼠、狸猫、海参、海豹、大虾、娃娃鱼等等,其中最多的是鸟、蛇和鱼,可以说,这些动物,绝大部分有莫言的农村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2、饥饿年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古怪而狂热的时代,一方面物质极度匮乏,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在生死线上挣扎;另一方面,人民的政治热情高涨,在极为狂热地进行共产主义的崇高实践。这导致那个年代的小孩,尤其是像莫言那样才五六岁刚刚懂事又可以自由行动的小孩,到处寻找可以充饥果腹的东西。那时候,他们每天想的就是食物和如何弄到食物。饥饿给莫言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体验和记忆。这些食物和寻找食物的经验,进入莫言的潜意识,也成为莫言比喻喻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莫言的食物类喻体非常多,主食有米饭、馒头、面条、水饺、大饼、油条等;调味品有糖、醋、油、葱、蒜等;水果有苹果、樱桃、梨、葡萄、西瓜、香瓜等;菜品有红烧肉、煮熟的鸭子、鱼、虾、鸡蛋、鸭蛋、蘑菇、豆腐、胡萝卜、丝瓜、红薯、土豆等等;可以喝的有酒水、汤汁、橘子汁、茶水等;另外还有核桃、杏核、杏子、芝麻等。在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可以将太阳比喻为吃的,将草木比喻为吃的,可以将声音比喻吃的,把爱情比喻为吃的,不管是看得到的,摸得到的,还是听得到的,全都可以比喻为吃的。

    3、故乡的传说和故事

    莫言在其童年时期,听了大量的故乡的传说和故事。越是贫穷的地方,妖魔鬼怪的故事越多。

    莫言小时候听说的鬼怪故事,在他的许多小说中都有反映。这些神秘的故事激起了他丰富的联想,加强了他对神秘气氛的感知。在莫言的短篇小说中,《夜渔》《金鲤》《夜渔》《铁孩》《翱翔》《马语》《拇指铐》《白杨林里的战斗》《嗅味族》《月光斩》《挂像》这十一篇小说有着浓重的玄幻色彩,莫言从故事的聆听者,转换为故事的讲述者。一些神魔鬼怪的事,积淀在他的知识经验系统中,变成了他运用自如的语言素材,也成为比喻喻体选择的对象。

    莫言的神魔鬼怪类喻体,不算事件类中的,就有43个。他的这一类喻体有魔兽、鲤鱼精、独角兽、恶魔、凤凰、怪物、鬼、精灵、龙、魔鬼、神仙、巨人、外星人、仙女、小妖、妖精、幽灵等等。

    (二)上下文语境

    语境同话语实体的交叉可以形成通常所说的“上下文语境”,因为话语的这种上下文(前言后语),是互相联系、能影响结构和意义的,与其他语用环境的功能相当。[ 王建华,周明强,盛爱萍:《现代汉语语境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期,第56页。]修辞,就是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 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42页。]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必定会受到上下文语境的影响。作者选择喻体时,往往要根据文章的上下文语境,就近取材,选择最适合的事物,使前后内容相互照应,逻辑严密,强化主题。

    例如:

    (146)你就是要从这些瞬息万变的线点里,捕捉那些心怀恶念的“鲨鱼”。

    (《春夜雨霏霏》)

    (147)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放鸭》)

    (148)飞驰的卡车把一辆辆手推车、马车、毛驴车和突突突喷着黑烟的拖拉机甩在后面。我感到,往昔平淡困顿的生活就像这些落伍的车辆一样被甩在身后了。

    (《黑沙滩》)

    例(146)喻体“鲨鱼”对应的本体是敌方。在这里,选择海洋生物“鲨鱼”而不是陆地生物作喻体,是由上下文决定的。海洋中出现的敌人,比喻为老虎狮子就不合适了。(147)将姑娘比喻为“鲤鱼精”,而不是狐狸精或什么别的妖精,是因为故事发生的场所是鱼虾蕃多的青草湖,老汉和姑娘都在湖上活动,比喻为鲤鱼精就更加合情合理了。(148)将“往昔平淡困顿的生活”比喻为“这些落伍的车辆”,正是承接前一句而来。

    上一章中,我们分析过这样几个例子:

    (149)他趴下,用手扒开腐叶,在水声最响的地方腐叶层层,像饼一样,水初盈出来时有些混浊,他稍等一下,水清了,低头便喝,清凉的泉水透彻胸腹,到后来才尝到了腐味。

    (《人与兽》)

    (150)大地升腾着缕缕白气,日头很大,不圆,像腌鸭蛋的黄儿般红润,似乎在淌鸭蛋油儿。

    (《麻风的儿子》)

    (151)太阳像根油条一样横躺在地平线上,颜色也如油条的焦黄。

    (《老枪》)

    这三个食物类喻体正是紧密联系上下文而选择的,恰当地描写了当事人饥饿的状态。

    二、主观因素对喻体选择的影响

    (一)作者的情感

    对于要比喻的事物,是爱是憎,是欣赏还是厌恶,会对喻体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喜爱或欣赏的事物,我们往往选择美丽的、让人愉悦的喻体。有一些喻体,本身就有着美丽、耀眼、引人向往的特性,比如“花”,它总是与美好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星星,无论是个体的星星还是群体的星河,都是闪耀美丽的。太阳,给人的感觉总是温暖的。母亲,温柔与爱的代表。这些代表了美好情感的事物,往往用来比喻作者喜爱的、欣赏的事物。例如:

    (152)这个小媳妇真好看,活着像花,死去更像花。

    (《枯河》)

    (153)十几年前,她婷婷如一枝花,双目皎皎如星。

    (《白狗秋千架》)

    (154)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放鸭》)

    (155)梨花的脸刷地红成了鸡冠花。

    (《白鸥前导在春船》)

    (156)你说,家乡美极了,美得像一幅艳丽的水粉画;你说,要画一幅《细雨桃花》送给我。

    (《春夜雨霏霏》)

    例(152)将“小媳妇”比喻为“花”,说她“活着像花,死去更像花”,这是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小媳妇”。(153)将年轻时候的“她”比喻为“一枝花”,眼睛比喻为星星,表达了故事主人翁年轻时候对她的喜爱之情。同样,例(154)(155)都是将女人的脸比喻为花,要突出的是女人的美丽。(156)将家乡比喻为“一幅艳丽的水粉画”。这些,都是用了美丽的事物进行比喻,表达了一种喜爱、欣赏的情感。

    把人比喻为动物也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有时候,把人比喻为动物有贬低的意思。例如:

    (157)他在这儿不受欢迎,花茉莉根本不睬他,经常像轰狗一样叱他,他也死皮赖脸地不肯离去。

    (《民间音乐》)

    (158)告你说吧,结过婚的娘们,就像闹栏的马,一拍屁股就翘尾巴呢。

    (《三匹马》)

    (159)一胎生了三个,吐噜吐噜,像下狗一样。

    (《白狗秋千架》)

    例(157)花茉莉“叱他”像“轰狗”一样,意思是花茉莉对待他像对待畜生一样毫不客气,这里,对“他”有着贬低的意思。例(158)把女人比喻为“闹栏的马”,有着贬低的意思。例(159)把生孩子比喻为“下狗”,这是“暖”自嘲的说法。

    (二)作者的审美倾向

    任何作家都有着自己创作的美学原则和美学追求。一个作家选择什么样的喻体来进行比喻,与他的审美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

    (160)吐出来的凝块摆在嘴边,像他曾经见过的猫屎。

    (《枯河》)

    (161)伊揭了锅盖,见那些用奇异原料制成的团子明晃晃的,宛若骡马的粪便。

    (《粮食》)

    (162)队里割麦的人,被老猴子和张大力拖得像羊拉的屎,满地都是。

    (《麻风的儿子》)

    (163)他挥起锄头,对准那团蚂蚱砸下去。只听到啪唧一声响,像稀牛屎一样溅出去。

    (《蝗虫奇谈》)

    (164)浑浊的酒液,沿着桃木橛的脸,像尿液沿着公共厕所的小便池的墙壁往下流淌一样,往下流淌,往下流淌……

    (《与大师约会》)

    例(160)将吐出来的血凝块比喻为“猫屎”,(161)将观音土和野菜混合成的团子比喻为“骡马的粪便”,(162)将队里割麦的人比喻为“羊拉的屎”,(163)将飞溅的蚂蚱比喻为“稀牛屎”,(164)将“浑浊的酒液,沿着桃木橛的脸往下流淌”比喻为“尿液沿着公共厕所的小便池的墙壁往下流淌”,这种以屎、尿等排泄物作为喻体的比喻,一般人是不常用的,但在莫言的小说里,却并不少见。固然,“猫屎”“骡马的粪便”“羊拉的屎”“稀牛屎”“尿液”都是我们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但是用来进行比喻,则说明作者倾向于将这些事物从潜意识引到显意识,认为这些事物进入文学创作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种陌生化的比喻反映了作者的一种审丑倾向。这种倾向,影响着他文中喻体的选择。

    (三)作者的主观认定

    作者的主观认定对比喻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影响。有一些比喻,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体的对象,它们在外在特征如形状、颜色、声音、大小、动作、状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这是形似。还有一些比喻,两个对象之间相似点不是很明显,或者说很难说它们之间是否具有相似性,而作者主观上认为二者之间具有相似性。这是比喻的创造者从自己的主观体察、主观愿望、主观情感出发,硬性地主观地认定这种相似性。例如:

    (165)大路两旁是绿油油的玉米,玉米长得像树林一样密不透风。

    (《三匹马》)

    (166)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

    (《大风》)

    (167)男孩已经爬进稀疏的白杨树冠里去了,树枝间有鸦鹊穿梭飞动,像一群硕大的蜜蜂,像一群阴郁的蝴蝶。

    (《枯河》)

    (168)走着与槐林相傍的土路,见无边的麦浪从路南涌上来,到了路边却陡然消失,像马失了前蹄,像潮撞着堤岸。

    (《断手》)

    例(165)中说“玉米长得像树林一样密不透风”,作者将“玉米林”比作“树林”,认为它们的相似点是密不透风,但对于读者来说,树林的密不透风这种特点并不明显,从我们的一般常识来看,树林甚至可以是很稀疏的,在这里,用来比喻玉米,就是因为作者主观认定树林是密不透风的。(166)将傍晚的河水比喻为“冷冷的铁水”,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为铁水如果变冷就会是固态了,不可能流动。而在这里,因为作者主观赋予冷铁水流动的性质,确实恰当地描绘出了河水通红、冰冷的特点。(167)“鸦鹊”可比蜜蜂、蝴蝶要大得多,作者将鸦鹊比喻为“硕大的蜜蜂”“阴郁的蝴蝶”,给“蜜蜂”加上了“硕大”的特性,给“蝴蝶”加上了“阴郁”的特性,这都是不符合常态的,这种比喻,也是因为作者的主观认定。(168)将“无边的麦浪从路南涌上来,到了路边却陡然消失”比喻为“马失了前蹄”“潮撞着堤岸”,麦浪涌到路边却忽然消失,是因为麦子倒伏的压力渐渐因为麦秸的支撑力抵消了,而“马失了前蹄”就会前倾摔倒,“潮撞着堤岸”会因为反作用力而产生回波,相似点让读者很难理解。这样的比喻的产生,完全是因为作者的主观认定。

    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都会喻体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莫言小说中的喻体选择,与莫言本人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他在成长中的所见所感,都进入了其知识经验,成为喻体备选的大仓库。喻体的选择,与具体的上下文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的题材,故事的地点、时间,情节推动中的出现的种种事物,比喻的上一个句子和下一个句子,都是影响喻体选择的因素。比喻是带了强烈的主观色彩的修辞,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作者的审美态度和主观认定,都会喻体的选择产生影响。

    本章以莫言短篇小说中的比喻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统计和比喻的实例分析,系统地探讨了莫言短篇小说比喻的分布、比喻的联结方式、比喻的类型、本体的特点、喻体的特点以及喻体选择的影响因素。

    首先,对莫言短篇小说中比喻的分布、比喻的联结方式、比喻的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莫言的75篇短篇小说每篇文章比喻的数量,还了解到每篇文章的比喻密度。其中,比喻密度最大是《枯河》,比喻密度最小的《奇遇》。通过对联结方式的统计,我们得出,莫言短篇小说的比喻联结方式,使用最多的是“像”和“像……一样”这两种。通过对比喻类型进行统计,我们可以看出,莫言短篇小说的比喻,事物性比喻远远多于事件性比喻;基本类型最多的是明喻;特殊类型最多的是修饰喻和博喻,修饰喻和博喻是莫言小说中最具特色的比喻类型。

    接下来对莫言短篇小说中的本体和喻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本体和喻体的特点。莫言短篇小说中的本体,人、人的身体部位、声音、自然现象、动物和木体类排前六位,反映出作者对人的极大关注、对自然环境描写的重视、对声音十分敏感的特点。莫言短篇小说中的喻体,动物、生活用品、食物、声音类、自然现象和木体类排前六位,反映了作者好以动物作喻、以熟悉的生活用品作喻、以食物作喻的三大特点。

    最后,对莫言小说喻体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莫言小说喻体选择的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作者的成长经历和比喻的上下文语境。主观因素包括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作者的主观认定。

    本文尝试对莫言短篇小说中的比喻进行一个完整、系统的研究,文中用到了大量的数据和例证来说明文章的观点,但是由于能力水平有限,在理论高度和分析过程中还有很多欠缺。莫言短篇小说中的比喻只是莫言比喻中的一部分,不能囊括全部。希望以后能够对莫言所有作品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也希望本文的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对其他作品的比喻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