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忘了,小说之所以是虚构,正是因为它的本质就是空穴来风和无中生有。我们忘了,其实生活的复杂、龌龊与美好的深度,都要比我们所看到、想到的复杂得多,龌龊得多,也美好得多。就是你是最具天才的想象的作家,事实上你也想象不到生活到底有多么复杂,多么美好或肮脏。这也正如我们无法目测大海的深度一样。因此,当我们以为我们所写的和生活一模一样时,就像我们看见了一滴水,就误以为我们看见了大海,描绘了生活的真实;拥有了一滴水,就误以为我们占有了大海,掌控了生活的真实。与此同理,当我们有了一些想象时,我们也会以为我们穿越了生活,超越了生活,走入了生活的底部,得到了生活真实的根本。仔细想想,这和一个潜水员从海水中捞起了一把沙子,就说自己到了大海的最深处有什么区别?
真实是存在的,但我们永远无法掌控它。
我们只能接近真实,而永远无法占有真实。因为每个有头脑的作家都有自己的真实标准和寻求真实的途径,而不是只有别人的真实标准和别人探求真实的途径。要知道,我们相信科学,批判迷信,可一个真正的巫师却坚信他(她)所看到的鬼蜮世界是一种绝对的真实存在;要知道一个孩子看见一只燕子在天上飞着时,它就已经相信了神灵住在天上的真实,而我们再去劝告他世上无神,只有人时,那就已经是个谎言,而不是真实。巫师和孩子的悲哀,在于他们无法像作家一样把他们看到真实记录下来,描绘出来。而作家的悲哀,却在于自己不相信巫师和孩子看到的事与物同样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所以,我们可以说,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生活无所谓真实。生活本无真实的存在。只有作家自己的眼与心灵是真的,其余的都是假的。
或者说,来自内心的,都是“真”的,来自生活的,都是“假”的。因为任何事物,当流过作家的笔端之后,都已经经了作者的选择和过滤,都已经失掉了它原有与事物的联系,都已经不再是它原有真实,已经不再拥有它原来的本质。这一点包括照相机拍摄下来的照片亦是如此。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死死地抱着“生活真实”这棵枯树,宁可吊死也不去换一棵新生的树木靠一靠,乘一乘凉?我以为,生活是没有什么真实可谈的,只有一些经验可供你回忆,而今天真实的,也许明天就是假的了;今天我们误以为是假的,一段沉静的对白之后,也许我们就会看清它是真的了。一个作家,应该有自己的真实标准。应该创造自己的真实标准。应该坚信自己的真实标准。可以不相信生活的真实,但不能不相信自己内心的真实。
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内心。
2004年4月20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