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故事-戏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农历的六月初六,民间称之为晒书节。

    江南悠长的梅雨季节早已过去,眼下是太阳高悬,照得到处明明晃晃的盛夏。到了晒书节这一天,读书人该晒书了,去霉祛湿,书香也就变得干燥而清纯。晒书节晒的当然不仅是书,还有被褥、衣服及其他该晒的什物。在古城湘潭,家家都遵循古俗,格外珍惜这一天的阳光。

    江南京剧团团长高声,突然接到寇晓丹的电话,当时他正孤零零地坐在办公室里发呆发愁。按理说今天是星期日,本不该上班的,妻子安排他在院子里晒霉,他很不客气地一甩手走了,身后丢下一句话:“我得上班哩!”

    京剧团弄到这个可怜模样,人心都散架了,总是那几出让人看厌了的戏,老一辈的名角大腕都陆续退隐,新角还没有排山倒海的号召力,演演停停,停停演演,经济效益能好到哪里去?高声最初是一个不错的小生,后来又到北京戏剧学院的导演系进修,确实精明能干。当上团长后,天天想的就是怎么让京剧团红火起来。几个月前,他请团里的编剧,将老本子《西厢记》,重新改写成青春版的《红娘》,人物不变,有名的唱段不变,但在场次、音乐、布景、服装、道具上,力图符合青年观众的审美情趣,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戏排好了,还请北京和省城的专家前来观摩,没想到都赞不绝口。但专家对戏衣特意交代,要重新设计、重新制作,既要古典,又要时新,要让人眼睛发亮。弄好了,可以参加中秋前后在北京举办的戏剧调演,争取一炮走红。

    高声手一摊,心想:“话好说,钱呢?光戏衣就要十几万,还有其他的开支哩。文化局说没有多余的钱,想找人赞助更是难上加难。愁死我了!”

    就在他连连叹气的时候,电话铃响了,是寇晓丹打来的。

    “喂,是高团长吗?我是老寇哩。”

    “我是小高,您有什么吩咐?请讲。”

    “我五十五岁了,该退休了。我想请你、演红娘的文雯,还有操琴司鼓的几个乐手,都带上乐器吧,十点钟,到我家来一趟好吗?”

    “好……吧。”

    高声不能不重视这件事,谁都有退休的这一天啊。可为什么还要演员、乐手去呢?他蓦地明白了,寇晓丹是想最后过把戏瘾吧。

    寇晓丹是团里的检箱人,一干就干了三十年。而且一辈子没结过婚,孑然一身,不容易啊。什么是检箱人呢?一般来说,后台设有大衣、二衣、三衣(靴包)、套帽、旗把五个“箱口”,演员需要什么东西,由检箱人拿给他们并帮助束装;演出完毕,再由检箱人将归还的东西分类清点入箱。寇晓丹和两个助手,把这些烦琐的事,做得认真细致,从不出乱。她满脸都是平和的笑,话语轻柔,再傲气的名角也对她尊重三分。她是戏校毕业的,攻的是花旦,眼看着就要大红大紫时,一场大病让她倒了嗓,后来虽有所恢复,但上台已难以应付了,于是当了检箱人。此生名伶之梦未圆,这应该是她最大的遗憾。岁月倥偬,不经意间,她就要退休了。

    高声看看表,快九点了。于是,掏出手机给文雯和乐手们打电话,相约准十点到达寇家。他走出办公室时,热辣辣的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不由得叫了一声板:“唉呀呀,愁杀老夫也——”

    伶人的时间观念是最强的,准十点,这一群人都站在小巷中这个庭院的门外了。

    高声正要叩响门环,院门忽地开了。

    寇晓丹笑吟吟地拱了拱手,说:“惊动各位的大驾了,请进!”

    院门关上了。

    放眼一看,所有的人都惊得敛声屏气,眼都直了。

    庭院里立着好几个高高的木架,木架上横搁着长长的竹竿,竹竿上晾晒着五彩斑斓的戏衣,蟒、靠(甲)、帔、褶,竟有两三百件之多。蟒即蟒袍,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袖根下有摆,满身纹绣。还有官衣、软靠、硬靠、大铠、帔风、腰裙、水裙、战裙、箭衣、八卦衣、茶衣、云肩、斗篷等等。戏衣“上五色”的黄、红、绿、白、黑,“下五色”的紫、蓝、粉红、湖色、古铜色(或茶色),交相辉映,炫人眼目。

    文雯惊叫起来:“寇老师,你居然收藏这么多戏衣,今天晒霉,让我们来开开眼?”

    寇晓丹矜持地一笑,说:“请坐,刚沏的龙井茶哩!午饭我早打电话去订好了,到时饭店会用食盒送到家里来。”

    高声说:“你要退休了,按常例,公家是要招待一桌送行酒席的,还要你破费?”

    “团里困难哩,由我做东吧。新排的戏多好,可惜没钱置办戏衣。这些戏衣,大部分是我那铁杆戏迷的爹收藏然后又传给我的,其余的则是自个儿购买,或是请人专门缝制的。可惜式样老套,青春版的《红娘》用不上,要不,我会捐献出来的。”

    院子正中的一棵树下,摆着一张八仙桌,上面放着茶壶、茶杯和几碟子水果。大家谦让着围桌而坐,默然无语。

    文雯的眼圈忽地红了。

    寇晓丹问:“小文,你的功底扎实,我俩师法的都是荀派,但你比我年轻时唱得好多了。”

    高声说:“原指望《红娘》把她捧起来,也让剧团走出困境,没想到天不助人。”

    文雯低声说:“我都想改行了。有模特队找我加盟,可我只是不甘心……不甘心啊。”

    高声头一昂,说:“这个戏一定要演下去,我铁心了。家里还有几万块钱存款,再把住房证抵押给银行,货款十万。老婆也被我说动了,没有异议。”

    寇晓丹连连摇头,说:“你的爹妈在农村,负担不轻,孩子刚上大学,费用也不少。团里的人都靠着工资过日子,也拿不出多少钱来,还是我来想办法吧。”

    大家都直瞪瞪地看着她。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晒这些戏衣了。我爹收藏戏衣,是因为他太爱京戏了,爱屋及乌。我呢,是为了圆那没唱成名角的梦,看着戏衣算是得到最大的安慰,也常会一个人对镜着戏衣、化妆,彩唱解馋。京戏是我的命根子啊!”

    说着说着,她眼泪也出来了,连忙揩去。

    “小文这班年轻人,眼看着就要成‘角儿’了,高兴哟。团里缺钱,我不能袖手旁观。这些戏衣,我卖给外地的一个收藏家了,二十万,全捐给团里。约定明日在这里钱、货两清。”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

    高声说:“这怎么行?就算团里借你的吧。”

    “不!若是借给团里,上上下下都有压力了,戏还怎么能演好?是捐给团里!我一个老婆子,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文雯突然嘤嘤地哭了起来。

    寇晓丹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柔声说:“小文,别哭,我还有件事要求你哩。我就要退休了,这么多年来,就没当着人唱过戏,你陪我彩唱《红娘》中的几段,好吗?当然还得劳驾高团长唱小生哩。”

    “好。”文雯带泪回答。

    “好!好!”高声和乐手们都大声喊道。

    “那我们化妆、穿戏衣去!小文,你唱红娘,我唱崔莺莺,高团长的张君瑞。”

    ……

    锣鼓声、京胡声响了起来。

    整个庭院和晾晒的戏衣成了舞台和布景。

    光彩照人的红娘、崔莺莺、张君瑞,在乐声中,翩跹起舞,仪态优美。年过五十的寇晓丹,此刻成了风情万种的崔莺莺,高声不由得在心底叫了一声“好”。

    红娘唱“反四平调”的“佳期颂”:

    小姐呀,小姐你多丰采。

    君瑞呀,君瑞你大雅才。

    风流不用千金买,

    月移花影玉人来。

    今宵勾却了相思债,

    一双情侣称心怀。

    老夫人把婚姻赖,

    好姻缘无情被拆开。

    你看小姐终日愁眉黛,

    那张生病得骨瘦如柴。

    不管老夫人家法厉害,

    我红娘成就他们鱼水和谐。

    光彩照人的红娘、崔莺莺、张君瑞,在乐声中,翩跹起舞,仪态优美。年过五十的寇晓丹,此刻成了风情万种的崔莺莺,高声不由得在心底叫了一声『好』。

    院门外,传来一片叫“好”声,准是巷里的老少爷们,被锣鼓的声响引来,挤在门外听戏。

    高声向一个乐手使了个眼色,让他去打开院门,好让寇晓丹,正正经经地面对众人唱一回戏……

    青春版的《红娘》,如期轰轰烈烈地上演了,誉声四播。然后赴省城、到北京,红了大半边天。

    退休了的寇晓丹,早就搬出了那个世居的庭院,悄悄地住在城郊的一个偏僻处。是两小间简陋的平房。

    经常去走访寇晓丹的文雯,有一天告诉高声:“高团长,寇老师没卖戏衣,卖的是那个庭院。她现在的住房是租的。”

    “你怎么知道?”

    “我千方百计打听到的。她不说卖房子,是怕我们坚辞不允;她不卖戏衣,是因为还舍不得京戏!”

    高声大喊一声:“我们都像她一样,这京戏不兴旺才怪!”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