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故事-盛记裁缝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条巷子叫裁衣巷,据说好多年前,巷口有一个闻名遐迩的裁缝店,专给一些有身份的人物订做衣服。后来,裁缝店没有了,但这个巷名却依旧保留下来。

    巷口重新有了一家盛记裁缝店,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店主叫盛一清,五十来岁,从公家的服装厂辞了职,租赁了这家小铺面,做中式服装也做西式服装,剪裁就他一个人,缝纫呢,则由他妻子和儿媳担当。他的家,就在裁衣巷中部的一个小院子里。

    盛一清在服装厂时,是个技术很好的裁剪师,专做那些有特殊要求的服饰。一旦自己开店,生意自然是不错的。他待人很和气,整天脸上笑眯眯的。

    何忠祥第一次走进盛记裁缝店时,正好二十五岁,刚刚被任命为文化局群文科的副科长。他个子很高,一米七八,但是太瘦,有如一根芦柴棍。在任何服装店他都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合了长度,又嫌过于肥大,瘦瘦的身子骨撑不起那个架势。何况十天后,有一个全市性的群众文艺演出活动,他要抛头露面,却为没有合适的衣服而烦恼,急需找家裁缝店订做一套西服。

    他拿着一段咖啡色的毛料,昂首挺胸走进了盛记裁缝店。

    盛裁缝(人们都这样叫他)脸向大街,正在一个大案上裁剪一段布料,听见脚步声,笑着抬起了头。

    “喂,老师傅,做套西服,要快,我得穿着它去开会。”

    盛裁缝把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年轻人,你准是个国家干部,还是个头儿,刚提拔不久?”

    何忠祥说:“好眼力!”

    盛裁缝拿过皮尺,在何忠祥身上量了几下,说:“行了。七天后来取吧。”

    何忠祥说:“就行了?老师傅,这料子可是几十块钱一米的。”

    “不合身,我赔!”盛裁缝说话很硬气。

    何忠祥忙说:“我不是这个意思……”

    七天后,何忠祥来取衣。他把上衣放在案子上比了又比,觉得前摆比后摆长。一试,左看右看却十分合身。他喜滋滋放下工钱,道一声“谢谢”,风风火火地走了。

    以后,何忠祥的衣服都在这里做。他对盛裁缝佩服极了,小技真的不可小看。

    三十五岁时,何忠祥解决了“副科病”,总算是当上了群文科的正科长。他说话、办事显得比年轻时稳重,连走路都是一步走稳了再走下一步。他的衣服仍请已是花甲之年的盛裁缝来做,取衣服时,他在案子上把前摆和后摆比一比,一般齐,再穿到身上,没一个地方不合尺度!

    盛裁缝拿过皮尺,在何忠祥身上量了几下,说:『行了。七天后来取吧。』

    他们是老熟人了,趁这机会正好聊一聊天。

    盛裁缝说:“小何,你如今办事一定考虑得很周到,既有主见又能关照各个方面,还得往上升。”

    何忠祥说:“您老真是一双法眼,谢您吉言。”

    五年后,何忠祥当上了文化局副局长;又熬了五年,坐上了文化局“一把手”的宝座。

    岁月的重负使何忠祥的腰弯了一些,也显得有点老相了,走路很慢,说话的节奏也很慢。

    何忠祥取衣时,盛裁缝总要递过一个凳子,让他坐下来歇一歇,喝杯茶。茶喝完后,何忠祥把衣服的前摆和后摆比一比,怪,后摆比前摆长,但一试,却是前后一般齐,这手艺了不得!

    盛裁缝说:“我七十多了,该休息了。我的儿子也提前退了休,以后就是他坐店了。”

    果然不久,小盛裁缝走马上任。

    何忠祥在试穿一套西服时,横看竖看,就是觉得不合身。他说:“请把你父亲叫来,这衣服你是怎么做的?”

    小盛裁缝只好去把父亲请来。

    老盛裁缝看了看衣服,说:“我来改一下。还差点火候哩。”

    何忠祥忙问:“这是家传的活,怎会差点火候?”

    “技艺上没差,差的是眼光。像你们当干部的,少年得志,挺胸昂首,衣服的前摆自然要比后摆长一点;到了中年,锋芒稍敛,立身平稳,前后摆就必须一样齐了;再往后,人就有点暮气了,凡事谦抑,低眉顺眼,腰也弯,背也驼,后摆当然要比前摆长。”

    何忠祥听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