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工作队长的扶贫手记-种什么养什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楠竹开发是桂东县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

    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是,当我们把成片开发种植楠竹的设想提出来时,村民都摇头。

    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村民们谈起种茶。桂东的玲珑茶是湖南优质名茶,人选《中国茶经》。正宗的玲珑茶就产在大地乡。因山峦叠嶂,林木茂盛,冬暖夏凉,日晴夜雨,终年云雾缭绕,故此茶生长极快,茶质特佳。上等的玲珑茶,状如环钩,色泽绿润,银毫披露,芳香持久,茶色清亮,味则浓醇,饮之终日不渴,甘爽甜美,余味无穷。由于大坪村离大地乡才10公里,自然条件相似,1990年政府便号召村民种茶。但由于气候的细微差异,加之村民过去没种过,不懂技术,又缺乏指导和管理,几年后茶园都变了荒山。

    村民一提起魔芋就心有余悸。本来魔芋这东西好种。它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畜禽不吃,鼠蚁不侵,病虫少,易管理。一般种植0.4斤一个的芋种,当年可长到3—3.5斤一个,每亩按种植3.5千蔸计算,即亩产可达1万斤,除去种子、肥料、人工费用,每亩可获纯利5000元以上。这确实是条致富的好门路。政府一号召,全村购买芋种12000斤,37000元。但天公不作美,由于连续阴雨,魔芋几乎全部腐烂。

    村民很有牢骚,说:“今天种这个,明天种那个,都听不得,谁听谁倒霉。”

    这话虽然有点刺耳,但也不无道理,事实明摆着。但应该讲句公道话,政府号召大家种什么作物,体现着政府组织社会生产的职能,初衷都是好的。而且也不是想当然,心血来潮,或者想折腾谁。有的也作过市场调查,有的还从农技服务、肥料农药供应、土壤气候多方作过论证,有的领导还亲自蹲点指导。比如种魔芋,县里一是组织专家调查论证过,魔芋就喜欢四季温暖,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而且属半阴性植物,又喜湿,这正合乎大坪村的气候条件。二是销路不成问题,县里已与日本外商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三是对一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由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编写的《魔芋栽培技术》印发到每家每户。

    问题出在哪里呢?应该怎样正确地引导农民发展种养业?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其一,在一个地方,发动农民种什么、养什么,要慎之又慎。一,要了解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二,要了解农民对这一种农作物、动物的特性的熟悉程度和种养的技术水平;三,号召种养什么之前要经过试验,先搞试点,取得经验,然后逐步推广,全面铺开,这样做比较稳当,可以避免失误,容易收到好的效果。一开始就“全民齐上阵”,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四,在“试点”阶段和“推广”阶段,由于规模的不同,因此在情况的复杂程度和问题的多寡方面,都会有所不同。上丘田与下丘田可能土质不一样,这家的猪栏与那家的猪栏可能“风水”就不一样。因此,对“试点”中取得的经验,也不能机械地简单地搬用,在推广时也要研究每家每户、每块田地的特点,切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加强分类指导。

    其二,办一件事尽量办成,少挫伤农民的积极性。点子不要太多,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号召,每件事都是虎头蛇尾,搞多了,农民就不信你那一套。有些种养项目,的确是可行的,问题就出在缺乏指导和管理。现在的农村工作比过去烦琐得多,要挨家挨户做工作。我们讲取信于民,不单是政策,具体的工作上也要取信于民,这关系到基层政府、基层干部的形象问题,威信问题。

    其三,对农民还是多引导、少指令好。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内外市场的开通,买方市场的形成,商品市场上的买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现在一切是市场说了算,而不是市长说了算,政府说了算。有些同志只站在一县一乡看市场,只从生产角度,不从流通、消费角度看市场,或者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农业在抗御自然风险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风险,这种“双重风险”对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组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产品确实有规模效益,但如何辩证地来看这个问题?大坪村有个农民想养白玉蜗牛,我当时给他分析,不说这东西能否养好,是否有长期销路,单说你单家独户养一点,3个月要出一次货,人家不可能专门开个车装你那一点。这没有一定规模不行。但也不能只讲规模。前几年许多地方大面积种柑桔,结果柑桔丰收了却卖不出,卖出的钱还不够付运输费。还有种奈李、种烤烟也差不多一个样。一个地区,一个县,一号召种什么,大家跟着种什么。物以稀为贵,大家都种,东西就不稀了,不稀就不贵了,就卖不出,卖不起价,结果血本无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