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工作队长的扶贫手记-教育农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朋友从省城到桂东做生意,特意到村里来看我。他原是下放到桂东的知青,熟悉桂东,对桂东有感情。他看了我们的“根据地”,笑着说:“今非昔比罗。我们那时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你们如今是教育贫下中农。”

    这种说法当然是不对的。现在的工作队同样也有一个“受教育”的问题。工作队员的任务是双重的,在改造客观世界,帮助驻点村改变落后面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一,可以转变工作作风。机关干部,长期住城里,容易滋长害怕艰苦、贪图享受的思想,不到艰苦的地方磨炼磨炼,官老爷作风就改不掉。

    二,可以增进与农民的感情。

    三,可以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如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发展路子、农村经营体制和管理制度等等,都需要机关干部到农村去总结,去摸索经验,从而提高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远离农村,不了解农民,坐在办公室里苦琢磨,想当然,瞎指挥,那只能遭致失败。实践出真知,逆境出人才,基层工作具体、生动,上好“贫下中农”这一课,对于磨炼意志,了解国情,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很有好处,而且终身受益。

    不过朋友的话又使我想到了另外的一层。那就是对农民的教育。

    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对于我国这样一个80%的人口在农村的大国来说,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9亿农民与党同心同德,没有他们的拥护和参加,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不能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的广大阵地,也就不能说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现在的农村,的确发生了巨变,其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变化之广,变化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只要随意到哪个乡村走走,都已今非昔比。包括暂时还属于贫困的乡村,那与过去的贫困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可以说,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路子。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农村的政治思想领域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一些农民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困惑和疑虑,特别是对现阶段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社会主义性质认识模糊。有的农民说:

    “过去搞土改,分田地,接着就搞合作化,搞人民公社,眼看就要实现共产主义了,现在又说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把田又分了,这不是往回退吗?”有的农民说:“社会主义是共同富裕,可现在有的地方富得流油,我们这里还穷得叮当响。”

    二,一些农民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淡薄。比如上交国家的农业税、村提留乡统筹和承担义务工,这本是农民应尽的义务,但有些农民就是不交。有的农民说:“我自己吃的用的都不够,哪有交国家的,我又冒欠国家的。”去年底,一位乡干部到村里来催上交,说还有20多户村民未交。我一看名单,没有一个是村里认定的特困户。

    三,一些农民缺乏起码的道德观念。据说有一年下大雪,寒口乡有一个村的一个组地处山顶,公路上雪很厚,汽车行走艰难,到他那里有一段雪更厚,过不去。便叫几位村民把雪掀到路边,并付了工钱。几位村民发现了生财之道,又把路边的雪还原,等待下一辆车的到来。

    四,一些农民打牌赌博,小偷小摸。他们懒惰成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饿急了就去偷。

    五,一些农民情绪低沉,丧失了生活的勇气。灾害、贫穷迫使他们悲观绝望,认定自己是苦命,把“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来莫强求”挂在嘴边,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有的因此就去信神弄鬼,“无依无靠寻佛去,为求平安报真主,致富无门奔佛门,心灰意冷入道门”。

    这些现实,使我想到我们工作队,不仅要扶物质上的贫,也要扶思想上的贫。

    这些问题的存在,看似只涉及思想政治领域,但已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造成了障碍。更重要的是,它将妨碍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十分必要。要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理直气壮地向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增强农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大力培养造就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