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浪漫爱情小说。
作者:简·奥斯汀。
文体:长篇小说。
成书年代:1813年。
一作者介绍。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出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父亲乔治·奥斯汀是当地一名牧师,母亲叫卡桑德拉。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简·奥斯汀一生未嫁。1796年,她与后来成为爱尔兰最高法官的汤姆·勒弗罗伊有过短暂的罗曼史,据传他就是《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的原型。1816年,奥斯汀的健康状况恶化,她于1817年搬到温彻斯特疗养,并于同年7月病逝。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
二作品档案。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作品中最受大家欢迎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本人最喜爱的作品。它描写中产阶级男女的爱情与婚姻。在奥斯汀之前,18世纪后期的英国小说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充满伤感情调和忧郁嗜好,奥斯汀则在此书中运用喜剧手法表达对生活的严肃批评,探索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心理历程。她提出了新的婚姻观,即为财产打算的婚姻是不幸福的,结婚只考虑财产是愚蠢的,讲究门第的包办婚姻不堪忍受,把婚姻当儿戏毫不足取,理想的婚姻要以感情为基础。正因此书反映的新型婚姻观更接近现代生活,使得《傲慢与偏见》一书的思想成就卓然,超越了同时代的爱情小说。
三内容概要。
《傲慢与偏见》电影海报。
班奈特太太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为她的五个女儿找到合适的丈夫。为此她整日东跑西窜,忙个不停。但因为地处乡下,一时很难有合适的人选,恰在此时,从英格兰北部来了一位绅士。他富有而且英俊,名叫宾利。班奈特太太对他非常满意,但班奈特先生叫她死了这份心,因为一个绅士不会长期留住本地。
宾利先生首次露面是在当地的一个舞会上。跟他一起的还有他的两个姐姐、大姐夫和他的朋友达西先生。宾利很快以其仪容风度赢得当地人的好感,并且和班奈特家的长女简一见钟情。可是他的朋友达西却冷漠而且极为傲慢,给人留下不愉快的印象,尤其是他轻慢了富有个性、聪明、伶俐、最受父亲宠爱的伊丽莎白·班奈特,因为当她坐着没有舞伴时,他拒绝跟她跳舞,而且她还听到他说什么他没有情绪抬举被其他男人冷落的年轻女士。但后来他却不由得爱慕起伊丽莎白来。在另一次舞会上,伊丽莎白以拒绝与他共舞报复了他。
在家庭互访、膳食、舞会的推动下,简和宾利的恋爱平静地发展着,宾利的妹妹一心想追求达西,看到达西对伊丽莎白有好感,便千方百计从中破坏。这引起达西的反感。这时伊丽莎白有了另一个追求者,此人是柯林斯先生,一个可笑的牧师。他是班奈特姐妹的远房表兄,而且班奈特先生的遗产将属于他,因为按法律这位绅士没有儿子来继承他的财产。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却被严词拒绝。这使班奈特太太大为不满。柯林斯碰壁之后,转而向伊丽莎白最要好的朋友夏洛特进攻,并且两个人很快结了婚。
附近小镇驻扎了一支军队。新来的军官叫韦翰,是一个翩翩的美男子,很能获取妇女的欢心。伊丽莎白也不由被他迷住了。在交往中韦翰谈到他的父亲是达西家的总管,达西的父亲很宠爱他,留给他一份财产,但被达西无理剥夺了。这一点更加深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反感。
宾利和简眼看就要订婚了,不料宾利突然不辞而别去了伦敦。伊丽莎白误以为是宾利小姐和达西从中作梗,想拆散这门婚事。但简仍痴心等待着宾利回来。
柯林斯夫妇邀请伊丽莎白去他们家作客,伊丽莎白在那里见到了柯林斯的保护人凯瑟林夫人。她因有财有势而使人们对她非常敬畏,但伊丽莎白则泰然处之。她认为凯瑟林夫人只是个傲慢而举止粗鲁的妇人。达西是凯瑟林夫人的侄儿。伊丽莎白到那儿不久,达西便借着看姨妈的机会经常来到柯林斯家中,并和伊丽莎白重新开始了他们的舌辩。达西极不自然的殷勤在他向伊丽莎白求婚时达到顶点。伊丽莎白愤怒地拒绝了他如此自信和带着优越感的求婚。她指责他在宾利和简的婚姻中充当不光彩的角色,同时还提及他对韦翰的不公平。达西拂袖而去,但第二天又送来一封信答复她的责难。他不否认他在拆散简和宾利,但理由是班奈特太太和她的小女儿们那不得体的举止,还有他也真的认为简不爱宾利。另外他还揭露了韦翰一系列恶行败德。韦翰挥霍掉全部遗产,还想引诱达西的妹妹私奔。伊丽莎白读完信后,十分后悔,她觉得自己对达西有偏见。她没再见他就返回家了。
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受舅父之邀一起外出游览。舅母提议到达西的庄园彭伯里去看看,因为那儿的景色很美。伊丽莎白犹豫再三还是去了。
在彭伯里,达西与伊丽莎白不期而遇,而且彼此非常困窘。伊丽莎白从未见到过他如此彬彬有礼。他还请求允许他妹妹去拜访伊丽莎白。事后,伊丽莎白也回访了她。但达西家与伊丽莎白一行人之间愉快的交往突然被打断了。因为简来了一封信,告诉伊丽莎白说,小妹丽迪亚与韦翰私奔了。伊丽莎白把此事告诉达西后便匆忙赶回家中,几天后,这对私奔的恋人被找到了。他们已经结了婚。在丽迪亚一次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不小心说漏了嘴,透露了韦翰与她结婚的真象,原来是达西设法找到他们,替韦翰还清了赌账,并给了他一笔巨款,他才答应与丽迪亚结婚。伊丽莎白从舅母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象,心里百感交集。她一想起自己以前那样厌恶达西,对他那样出言不逊,就万分伤心,不胜惭愧。同时,更激起了对达西的爱。
不久,简和宾利从伦敦回来,并很快就订了婚。班奈特太太对此非常满意。过了不久,凯瑟林夫人出人意外地造访了班奈特家。她听到了达西与伊丽莎白订婚的传闻,而她却一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达西。她以她那特有的无理方式告诫并责令伊丽莎白不要接受达西的求婚。这位勇敢的姑娘不受盛气凌人的凯瑟林夫人的恫吓,冷冷地拒绝做出不与达西结婚的保证;她不能肯定自己是否还有机会,但她决定不再掩藏自己的感情。
这一次不同寻常的来访扰乱了伊丽莎白的心绪。但不久她就认识到,她与达西之间的相互谅解正应该归功于他姨妈的来访。可悲的凯瑟林夫人弄巧成拙,向达西复述了伊丽莎白的谈话,使达西了解了伊丽莎白的真实心情。于是在他们再次见面时,达西不失时机地又一次表白了他的爱意。伊丽莎白由于这段时期情感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也愉快地接受了他的这番盛情美意。
当班奈特先生得知达西的求婚时颇感意外,因为他一直认为伊丽莎白非常讨厌达西。这时伊丽莎白才真正觉得遗憾,她感到要是以前她能人情人理地评价一个人的话,现在就可以省去许多令人非常尴尬的解释。但她最终消除了父亲的疑虑。
终于有一天,简和宾利、达西和伊丽莎白两对新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经过许多波折之后,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班奈特太太送嫁了她最得意的两个女儿,这是她作为母亲感到最幸福的日子。
四主要人物形象。
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聪明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这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主见,并因之而获得幸福。面对情感她不像妹妹丽迪雅凭一时的冲动作决定,保持了做人的尊严体现了思想和理性的力量;面对现实,她不像夏洛蒂那样完全放弃感情的追求。伊丽莎白敢于面对阻挠她的一切力量勇敢地捍卫了自己高尚纯洁的爱情。尤其值得敬佩的是她坚持男女双方的真挚感情是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反对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这在当时妇女处于无权地位把婚姻当作自己唯一出路的社会是极具进步意义的。
达西。
达西的隐忍、大度、宽容,对爱情的始终如一,给人以成熟,稳重之感。达西不像白瑞得(《飘中》的主人公)浑身上下流露着流氓气息,玩世不恭,也不像希思可厉夫(《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那样心灵扭曲,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报复,明明爱凯瑟琳,却是伤害她“我一句安慰你的话也不说给你,这也是你活该,你自己害死了你自己。”这是人在自己喜欢的人马上就要死的时候说的话吗?这样在人还是人吗?回过头来再看达西就舒服多了,他对伊丽莎白的爱始终如一,这样虽说少了份浪漫,但同样可以打动人心。
五精彩篇章推荐。
由于男宾少,伊丽莎白·班纳特有两场舞都不得不空坐。达西先生当时曾一度站在她的身旁,彬格莱先生特地歇了几分钟没有跳舞,走到他这位朋友跟前,硬要他去跳,两个人谈话给她听到了。
“来吧,达西,”彬格莱说,“我一定要你跳。我不愿看到你独个儿这么傻里傻气地站在这儿。还是去跳舞吧。”
“我绝对不跳。你知道我一向多么讨厌跳舞,除非跟特别熟的人跳。在这样的舞会上跳舞,简直叫人受不了。你的姐妹们都在跟别人跳,要是叫舞场里别的女人跟我跳,没有一个不叫我活受罪的。”
“我可不愿意象你那样挑肥拣瘦,”彬格莱嚷道,“随便怎么我也不愿意;不瞒你说,我生平没有见过今天晚上这么许多可爱的姑娘;你瞧,其中几位真是美貌绝伦。”
“你当然罗,舞场上唯一的一位漂亮姑娘在跟你跳舞!”达西先生说,一面望着班府上年纪最大的一位小姐。
“噢!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一个尤物!可是她的一个妹妹就坐在你后面,她也很漂亮,而且我敢说,她也很讨人爱。让我来请我的舞伴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你说的是哪一位?”他转过身来,朝着伊丽莎白望了一会儿,等她也看见了他,他才收回自己的目光,冷冷的说:“她还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到打动我的心,眼前我可没有兴趣去抬举那些受到别人冷眼看待的小姐。你还是回到你的舞伴身边去欣赏她的笑脸吧,犯不着把时间浪费在我的身上。”
彬格莱先生依了达西先生的话走开以后,达西自己也走开了。伊丽莎白依旧坐在那里,对达西先生委实没有甚好感。不过她却满有兴致地把这段偷听到的话去讲给她的朋友听,因为她的个性活泼调皮,遇到任何可笑的事情都会感到兴趣。
班府上全家上这一个晚上大致都过得很高兴。大小姐蒙彬格莱先生邀她跳了两次舞,而且这位贵人的姐妹们都对她另眼相看。班太太看到尼日斐花园的一家人都这么喜爱她的大女儿,觉得非常得意。吉英跟她母亲一样得意,只不过没有象她母亲那样声张。伊丽莎白也为吉英快活。曼丽曾听到人们在彬格莱小姐面前提到她自己,说她是邻近一带最有才干的姑娘;咖苔琳和丽迪雅运气最好,没有那一场舞缺少舞伴,这是她们每逢开舞会时唯一关心的一件事。母女们高高兴兴地回到她们所住的浪搏恩村(她们算是这个村子里的旺族),看见班纳特先生还没有睡觉。且说这位先生平常只要捧上一本书,就忘了时间,可是这次他没有睡觉,却是因为他极想知道大家朝思暮想的这一盛会,经过情形究竟如何。他满以为他太太对那位贵客一定很失望,但是,他立刻就发觉事实并非如此。“噢!我的好老爷,”她一走进房间就这么说,“我们这一个晚上过得太快活了,舞会太好了。你没有去真可惜。吉英那么吃香,简直是无法形容。什么人都说她长得好;彬格莱先生认为她很美,跟她跳了两场舞!你光想想这一点看吧,亲爱的;他确实跟她跳了两场!全场那么多女宾,就只有她一个人蒙受了他两次邀请。他头一场舞是邀请卢卡斯小姐跳的。我看到他站到她身边去,不禁有些气恼!不过,他对她根本没意思,其实,什么人也不会对她有意思;当吉英走下舞池的时候,他可就显得非常着迷了。他立刻打听她的姓名,请人介绍,然后邀她跳下一场舞。他第三场舞是跟金小姐跳的,第四场跟玛丽雅·卢卡斯跳,第五场又跟吉英跳,第六场是跟丽萃跳,还有‘布朗谢’。”
“要是他稍许体谅我一点,”她的丈夫不耐烦地叫起来了,“他就不会跳这么多,一半也不会!天哪,不要提他那些舞伴了吧。噢!但愿他头一场舞就跳得脚踝扭了筋!”
“噢!亲爱的,”班纳特太太接下去说,“我非常喜欢他。他真太漂亮啦!他的姐妹们也都很讨人喜欢。我生平没有看见过任何东西比她们的衣饰更讲究。我敢说,赫斯脱太太衣服上的花边……”说到这里又给岔断了。
班纳特先生不愿意听人谈到衣饰。她因此不得不另找话题,于是就谈到达西先生那不可一世的傲慢无礼的态度,她的措辞辛辣刻薄,而又带几分夸张。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她补充道,“丽萃不中他的意,这对丽萃并没有什么可惜,因为他是个最讨厌、最可恶的人不值得去奉承他。那么高傲,那么自大,叫人不可容忍!他一会儿走到这里,一会儿走到那里,把自己看得那么了不起!还要嫌人家不够漂亮,配不上跟他跳舞呢!要是你在场的话,你就可以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我厌恶透了那个人。”
节选自第三章。
六文学成就。
奥斯汀是一位不动声色的讽刺大家。她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作为嘲讽对象,而从不关注时代巨变或是社会纷争。这一点曾引起很多评论家的非议,但正因为她将她所熟悉的生活用精雕细琢式的写作技巧表达出来,才显示了她独特的创作风格。
奥斯汀还善于挖掘人物特别是女性的内心世界,用委婉而优美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的喜剧成分:奥斯汀用她那高超的智慧和绝妙的讽刺对各种丑恶现象进行无情的讽刺。措词的幽默、构思的精巧都使这本书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深度,作品还成功塑造了伊丽莎白这一可爱的女主人公形象,此外,作品结构匀称,其情节安排跌宕起伏。展示了奥斯汀的写作天赋。
七名家点评。
可能她太富于浪漫幻想了,总是在等待一个完美的男人。
Kate·Henry。
小说情节是永恒的,关于人类交互作用的,使我们感到很熟悉。
Richard·Jenkyns。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