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茶花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茶花女》

    写实主义问题小说。

    作者:小仲马。

    文体:长篇小说。

    成书年代:1848年。

    一作者介绍。

    小仲马。

    1824年7月27日,小仲马出生在法国。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是其父亲。”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这是大仲马对他的儿子小仲马说的一句笑话。小仲马也是一位声蜚世界的作家。他是他父亲同一个女裁缝的私生子。可是大仲马很多年后才认儿子,而且始终不承认小仲马的母亲是他的妻子。这种切身遭受的精神上的创伤影响了他的创作,他一生都把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问题作为自己创作的中心主题。

    1848年发表的《茶花女》是他的最成功的小说。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异常漂亮;她来巴黎谋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阿芒赤诚地爱她,引起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芒的父亲反对这门婚事,迫使她离开了阿芒。阿芒不明真相,寻机羞辱她,终于使她在贫病交加之中含恨死去。这个恋爱悲剧是对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愤怒抗议。1852年,小仲马将小说《茶花女》改编成话剧,引起了更大的反响。从此,他就致力于戏剧创作,一生(1895年逝世)写过20多个剧本,比较有名的如《金钱问题》、《私生子》、《放荡的父亲》等,大都以妇女、婚姻、家庭问题为题材,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作品真切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抒情气息浓郁。

    二作品档案。

    法国文学名著《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原型人物是阿尔丰西娜·普莱西。这个动人的、催人泪下的茶花女的爱情故事,就是根据她的经历演化、创作出来的。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出身微贱,这位诺曼底姑娘家里祖祖辈辈都是贫苦的农民,她的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克勤克俭的农妇;父亲是一位不务正业的农村巫师。也许是由于生活的艰难,她的父亲性格古怪,脾气暴躁,在家里终日打骂妻子。阿尔丰西娜大约在十五岁的时候离开故乡来到巴黎。她虽然一贫如洗,却拥有一笔非常可观的、得天独厚的“资本”,那就是她的美貌。这位具有稀世姿容的少女开始涉足巴黎各大跳舞场,并立即成为那些公子哥儿、阔老阔少们竞相追逐的目标。跨进了巴黎的上流社会后就很快地成为巴黎社交场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以她的容貌和肉体为代价,换来了无比奢华的生活。她不仅彻底摆脱了穷困,而且似乎也同贫贱的往昔一刀两断了,她改换了名字,昔日的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变成了如今的玛丽·杜普莱西。小仲马创作的《茶花女》就是根据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玛丽·杜普莱西)的经历演化、创作出来的。

    三内容概要。

    《茶花女》电影剧照。

    年轻貌美的玛格丽特是巴黎最著名的妓女,因酷爱茶花,人称“茶花女”。她与并不富有的阿尔芒相爱,并拒绝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也就意味着她拒绝了钱财来源。玛格丽特身患肺结核,阿尔芒带她到乡下疗养,享受甜蜜生活,也因此耽误了探望父亲的时间。于是,阿尔芒的父亲来巴黎找他,获知了儿子现在的状况。他让阿尔芒去巴黎等他,自己却来到乡下以身份地位财力为由要求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玛格丽特伤心欲绝,但还是同意了。阿尔芒回到乡下,发现玛格丽特已经回到了巴黎,又开始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比以前更甚。不明就里的阿尔芒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找了一个漂亮的妓女作情妇,随时刺激玛格丽特。玛格丽特忍受不了,离开巴黎又病重住院,很快处于弥留状态。她把事情的真相写在了日记里,交给了自己的朋友,求她转交给阿尔芒。直到死去,阿尔芒也没能来看她。直到听说玛格丽特死去,来到她的遗物拍卖会现场,即作品开头的部分。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在偶然发现玛格丽特很像他女儿,便收她做了干女儿。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应只要她能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费用。但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钱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到现在已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10多钟,玛格丽特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邻居勃吕当司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是税务局长杜瓦先生的儿子阿芒·杜瓦,他风狂地爱着茶花女。

    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勃吕当司向玛格丽特讲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玛格丽特和朋友们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并向玛格丽特表白自己的爱情。他告诉茶花女,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已淡薄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阿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和阿芒到乡下住一段时间。她准备独自一人筹划一笔钱,就请阿芒离开她一晚上。阿芒出去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生嫉妒。他给玛格丽特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

    但他并没有走,玛格丽特是他整个希望和生命,他跪着请玛格丽特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芒倾述“你是我在烦乱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唤的一个人”。

    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芒在巴黎效外租把一间房子。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背着阿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车马来支付生活费用。阿芒了解后,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经纪人要他去签字,他离开玛格丽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来是阿芒的父亲杜瓦先生写的,他想骗阿芒离开,然后去找玛格丽特。告诉玛格丽特他的女儿,爱上一个体面的少年,那家打听到阿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芒不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是要退婚。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如果要让她与阿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让。为阿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牺牲,发誓与阿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阿芒写了封绝交信,然后回到巴黎,又开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他帮助她还清了一切债务,又赎回了首饰和马车。阿芒也怀着痛苦的心情和父亲回到家乡。

    阿芒禁仍深深地怀念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来到巴黎。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骂她是没有良心、无情无义的娼妇,把爱情作为商品出卖。玛格丽面对阿芒的误会,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远不要再见面。阿芒却要她与自己一同逃离巴黎,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玛格丽特说她不能那样,因为她已经起过誓,阿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有过海誓山盟,便气愤地把玛格丽特推倒,把一叠钞票扔在她身上,转身离去。玛格丽特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玛格丽特受了这场刺激,一病不起。男爵与阿芒决斗受了伤,阿芒出国了。新年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更严重了,脸色苍白,没有一个人来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杜瓦先生来信告诉她,他感谢玛格丽特信守诺言,已写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诉了阿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见到阿芒。

    临死前,债主们都来了,带着借据,逼她还债。执行官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弥留之际,她不断地呼喊着阿芒的名字,“从她的眼里流出了无声的眼泪”。她始终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

    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为她入殓。当阿芒重回到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她。从日记中,阿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

    四主要人物形象。

    茶花女。

    茶花女。

    迷失。

    从小说的一开始,玛格丽特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形象就是一个容貌倾国倾城、性情轻佻豪放的混杂在上流社会的“名妓”。书中对于她的容貌是这样描写的:玛格丽特天生丽质,妩媚超群,要想找到比她更加美貌的人,简直不可能。虽然她的身材稍嫌高挑,但她有非凡的才能,衣饰稍加调整就恰到好处。无论你眼光多么挑剔,都无懈可击。正因为如此,她拥有了可以放纵自己的资本。出身贫寒的她,无奈地成为了最下贱的妓女,却又因为她的姿色,而成为了上流社会人士垂涎欲滴的尤物。在这种生活的差异中,她迷失了自我,开始惯于挥霍、出入舞会、狂喝滥饮,性情也变得轻浮而近乎放荡。她自我解嘲地说:“如果我自我保重,我就得死,支撑我活下来的就是我现在这种狂热的生活,一旦不能满足情人的虚荣心,不能供他们寻欢作乐,就会被他们抛弃。”但她在放荡之中有无奈,任性之中有空虚。日日夜夜的奢华淫荡生活,使她的精神极度疲劳、烦闷和空虚。生活里到处是虚情假意,充满着肉欲和金钱的钱色交易,使她感情容易冲动、反复无常、狂热任性。她狂欢纵乐,没有积蓄,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她的谈笑粗鲁得就像一个脚夫,别人讲的话越下流,她就笑得越起劲”。一个原本纯真的女孩迷失在人欲物欲的洪流,作者满怀同情地说:“可怜的姑娘在放荡、酗酒和失眠中逃避生活的现实。”这种掩藏于所谓的幸福与豪放之下的痛苦,更让人感觉到悲哀的深刻与震撼!玛格丽特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惨剧,最主要是由她的生活际遇造成的,社会的现实使得她本性尽失,迷失了自我。她曾经生活得那般贫苦,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出卖自己,但是荣华富贵却又因为她的这一举动而突然在她面前不值一钱。在她的内心里,已经看不到纯真的善良和人间的真情,她空虚寂寞,没有真正关心她的朋友,除了追求肉欲和尊严满足的贵族,还有那些从她身上谋取金钱利益的商人,几乎没有人和她打交道。世界上似乎已经没有再值得珍惜的事物和情感,眼前的这些不过是浮光掠影,如果不抓紧享受,一切都会转瞬即逝。所以,她周旋于不同的男子之间,伯爵、公爵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男性名流,赢取可供挥霍的资本;她花钱如流水,总是有最时髦的装扮和最铺张的生活;她毫不爱惜自己,夜夜笙歌,即使吐血住院也依然通宵醉酒。总之,她用一切最下贱的方式来糟踏自己,让自己变得麻木,也就感受不到痛苦和悲哀。

    执着。

    如果没有与阿尔芒的相遇,我们也可以想象到,这样的一个女子,在享受了人间一切繁华,油尽灯枯之后,最终在人们的鄙弃中黯然逝去。可是,从她和阿尔芒的这一场热恋之中所体现出来的她对于爱情的完美追求,才使得她的生命历程变得一波三折,也使得三个世纪以来,无数的人为她感动落泪。在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在阿尔芒刚出现的时候,玛格丽特并没有太在意,她虽然感动于这个男子为她落泪的真情和在她生病时的默默守候,可她还是不能放弃眼前的那种奢华。所以当她最初同意成为阿尔芒的情人后,为了应付每年十万法郎的巨额花费,她仍然继续接待其他情人。因为在她心底依然认为,阿尔芒的情感不过是一时的,等他玩够了,总会有离去的一天。她把与阿尔芒之间的感情依然看作是一场交易,她要求阿尔芒“必须信任她、服从她、行事谨慎”。可是阿尔芒对她的爱情太过热切,因而当得知玛格丽特欺骗她而与伯爵过夜的时候,他差点就愤然离去,幸而最后还是因为割舍不下而相互谅解。但也正是因为阿尔芒的这一切执着和强烈的表现,使得玛格丽特渐渐认识到阿尔芒对她的真情,她的想法也开始有了变化。

    隐忍。

    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的追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之文化价值观念的主导倾向。这种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宗教人本意识,是后世西方文学之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这种宗教人本意识在茶花女的爱情态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果没有阿尔芒父亲的介入,她们会不会就如当初一般继续幸福下去,没有人知道。可是现实总是太过残酷,原本美好的幸福霎那之间演变成了一场悲剧。但是透过这场悲剧,也让我们看到了玛格丽特身上的另外一面,就是她的宗教人本意识下善良伟大的隐忍精神。当阿尔芒的父亲-当时社会普遍道德观念的代言者,以她心爱的人的前途为砝码,以善良正义的名义,迫使她让步的时候,这个善良柔弱的女子选择了隐忍和退让。虽然她是那么执着于自己完美的爱情,是那么渴望摆脱以前的生活重新像个普通人一样存在,可是她的仁爱却让她甘愿牺牲自己而成全别人。

    五精彩篇章推荐。

    我去看阿尔芒的时候,他正躺在床上。

    他一看见我,就向我伸出滚烫的手。

    “您在发烧,”我对他说。

    “没事,只是路上赶得太急,感到疲劳罢了。”

    “您从玛格丽特姐姐家里回来吗?”

    “是啊,谁告诉您的?”

    “我已经知道了,您想办的事谈成了吗?”

    “谈成了,但是,谁告诉您我出门了?谁告诉您我出门去干什么的?”

    “公墓的园丁。”

    “您看到那座坟墓了吗?”

    我简直不敢回答,因为他讲这句话的声调说明他的心情还是非常痛苦,就像我上次看到他的时候一样。每当他自己的思想或者别人的谈话触及这个使他伤心的话题时,他那激动的心情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自持。

    因此我只是点点头,表示我已去过。

    “坟墓照管得很好吧?”阿尔芒接着说。

    两大滴泪珠顺着病人的脸颊滚落下来,他转过头去避开我,我装着没有看见,试着把话岔开,换一件别的事情谈谈。

    “您出门已经有三个星期了吧,”我对他说。

    阿尔芒用手擦擦眼睛,回答我说:“整整三个星期。”

    “您的旅程很长哪。”

    “啊,我并不是一直在路上,我病了两个星期,否则我早就回来了,可是我一到那里就发起烧来,只好呆在房间里。”

    “您病还没有完全好就回来啦。”

    “如果再在那儿多待上一个星期,没准我就要死在那儿了。”

    “不过现在您已经回来了,那就应该好好保重身体,您的朋友们会来看望您的。如果您同意的话,我就算是第一个来看您的朋友吧。”

    “再过两小时,我就要起床。”

    “那您太冒失啦!”

    “我一定得起来。”

    “您有什么急事要办?”

    “我必须到警长那儿去一次。”

    “为什么您不委托别人去办这件事呢?您亲自去办会加重您的病的。”

    “只有办了这件事才能治好我的病,我非要见她一面不可。从我知道她死了以后,尤其是看到她的坟墓以后,我再也睡不着了。我不能想象在我们分离的时候还那么年轻、那么漂亮的姑娘竟然已经不在人世。我一定要亲眼看见才能相信。我一定要看看天主把我这么心爱的人弄成了什么样子,也许这个使人恐惧的景象会治愈我那悲痛的思念之情。您陪我一起去,好不好?……如果您不太讨厌这类事的话。”

    “她姐姐对您说了些什么?”

    “什么也没有说,她听到有一个陌生人要买一块地替玛格丽特造一座坟墓,感到非常惊奇,她马上就同意了我的要求,在授权书上签了名。”

    “听我的话,等您病完全好了以后再去办这件迁葬的事吧。”

    “唉,请放心吧,我会好起来的。再说,如果我不趁现在有决心的时候,赶紧把这件事情办了,我可能会发疯的,办了这件事才能治愈我的痛苦。我向您发誓,只有在看一眼玛格丽特以后,我才会平静下来。这可能是发高烧时的渴念,不眠之夜的幻梦,谵妄发作时的反应;至于在看到她之后,我是不是会像朗塞①先生那样成为一个苦修士,那要等到以后再说了。”

    “这我懂得,”我对阿尔芒说,”愿为您效劳;您看到朱利·迪普拉没有?”

    “看见了。啊!就在我上次回来的那一天看见她的。”

    “她把玛格丽特留在她那儿的日记交给您了吗?”

    “这就是。”

    阿尔芒从枕头下面取出一卷纸,但立刻又把它放了回去。“这些日记里写的东西我都能背下来了,”他对我说,“三个星期以来,我每天都要把这些日记念上十来遍。您以后也可以看看,但要再过几天,等我稍微平静一些,等我能够把这些日记里面写的有关爱情和内心的表白都解释给您听时,您再看吧。

    “现在,我要请您办一件事。”

    “什么事?”

    “您有一辆车子停在下面吧?”

    “是啊。”

    “那么,能不能请您拿了我的护照到邮局去一次,问问有没有寄给我的留局待领的信件?我的父亲和妹妹给我的信一定都寄到巴黎来了,上次我离开巴黎的时候那么仓促,抽不出空在动身之前去打听一下。等您去邮局回来以后,我们再一起去把明天迁葬的事通知警长。”

    阿尔芒把护照交给我,我就到让雅克卢梭大街去了。

    那里有两封给迪瓦尔先生的信,我拿了就回来了。

    我回到他家里的时候,阿尔芒已经穿着整齐,准备出门了。

    “谢谢,”他接过信对我说,”是啊,“他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又接着说,”是啊,这是我父亲和我妹妹寄给我的。他们一定弄不懂我为什么没有回信。”

    他打开了信,几乎没有看,只是匆匆扫了一眼,每封信都有四页,一会儿他就把信折了起来。

    “我们走吧,”他对我说,“我明天再写回信。”

    我们到了警长那儿,阿尔芒把玛格丽特姐姐的委托书交给了他。

    警长收下委托书,换了一张给公墓看守人的通知书交给他;约定次日上午十点迁葬。我在事前一个小时去找阿尔芒,然后一起去公墓。

    我对参加这样一次迁葬也很感兴趣,老实说,我一夜都没睡好。

    连我的脑子里都是乱糟糟的,可想而知这一夜对阿尔芒来说是多么漫长啊!

    第二天早晨九点钟,我到了他的家里,他脸色苍白得吓人,但神态还算安详。

    他对我笑了笑,伸过手来。

    几支蜡烛都点完了,在出门之前,阿尔芒拿了一封写给他父亲的厚厚的信,他一定在信里倾诉了他夜里的感想。

    半个小时以后,我们到达蒙马特公墓。

    警长已经在等我们了。

    大家慢慢地向玛格丽特的坟墓走去,警长走在前面,阿尔芒和我在后面几步远的地方跟着。

    我觉得我同伴的胳膊在不停地抽搐,像是有一股寒流突然穿过他的全身。因此,我瞧瞧他,他也懂得了我目光的含义,对我微笑了一下。可是从他家里出来后,我们连一句话也不曾交谈过。

    快要走到坟前时,阿尔芒停了下来,抹了抹脸上豆大的汗珠。

    我也利用这个机会舒了一口气,因为我自己的心也好像给虎钳紧紧地钳住了似的。

    在这样痛苦的场合,难道还会有什么乐趣可言!我们来到坟前的时候,园丁已经把所有的花盆移开了,铁栅栏也搬开了,有两个人正在挖土。

    阿尔芒靠在一棵树上望着。

    仿佛他全部的生命都集中在他那两只眼睛里了。

    突然,一把鹤嘴锄触到了石头,发出了刺耳的声音。

    一听到这个声音,阿尔芒像遭到电击似的往后一缩,并使劲握住我的手,握得我手也痛了。

    一个掘墓人拿起一把巨大的铁铲,一点一点地清除墓穴里的积土;后来,墓穴里只剩下盖在棺材上面的石块,他就一块一块地往外扔。

    我一直在观察阿尔芒,时刻担心他那明显克制着的感情会把他压垮;但是他一直在望着,两眼发直,瞪得大大的,像疯子一样,只有从他微微颤抖的脸颊和双唇上才看得出他的神经正处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之中。

    至于我呢,我能说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很后悔到这里来。

    棺材全部露出来以后,警长对掘墓的工人们说:

    “打开!”

    这些人就照办了,仿佛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一件事。

    棺材是橡木制的,他们开始旋取棺材盖上的螺钉,这些螺钉受了地下的潮气都锈住了。好不容易才把棺材打了开来,一股恶臭迎面扑来,尽管棺材四周都是芳香扑鼻的花草。

    “啊,天哪!天哪!”阿尔芒喃喃地说,脸色雪白。

    连掘墓人也向后退了。

    一块巨大的白色裹尸布裹着尸体,从外面可以看出尸体的轮廓。尸布的一端几乎完全烂掉了,露出了死者的一只脚。

    我差不多要晕过去了,就在我现在写到这几行的时候,这一幕景象似乎仍在眼前。

    “我们快一点吧。”警长说。

    两个工人中的一个动手拆开尸布,他抓住一头把尸布掀开,一下子露出了玛格丽特的脸庞。

    那模样看着实在怕人,说起来也使人不寒而栗。

    一对眼睛只剩下了两个窟窿,嘴唇烂掉了,雪白的牙齿咬得紧紧的,干枯而黑乎乎的长发贴在太阳穴上,稀稀拉拉地掩盖着深深凹陷下去的青灰色的面颊。不过,我还是能从这一张脸庞上认出我以前经常见到的那张白里透红、喜气洋洋的脸蛋。

    阿尔芒死死地盯着这张脸,嘴里咬着他掏出来的手帕。

    我仿佛有一只铁环紧箍在头上,眼前一片模糊,耳朵里嗡嗡作响,我只能把我带在身边以防万一的一只嗅盐瓶打开,拼命地嗅着。

    正在我头晕目眩的时候,听到警长在跟迪瓦尔先生说:

    “认出来了吗?”

    “认出来了。”年轻人声音喑哑地回答说。

    “那就把棺材盖上搬走。”警长说。

    掘墓工人把裹尸布扔在死人的脸上,盖上棺盖,一人一头把棺材抬起,向指定的那个方向走去。

    阿尔芒木然不动,两眼凝视着这个已出空的墓穴;脸色就像刚才我们看见的死尸那样惨白……他似乎变成一块石头了。

    我知道在这个场面过去,支持着他的那种痛苦缓解以后,将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我走近警长。

    “这位先生,”我指着阿尔芒对他说,”是不是还有必要留在这儿?”

    “不用了,”他对我说,”而且我还劝您把他带走,他好像不太舒服。”

    “走吧!”于是我挽着阿尔芒的胳膊,对他说。

    “什么?”他瞧着我说,好像不认识我似的。

    “事情办完了,”我接着又说,“您现在该走了,我的朋友,您脸色发白,浑身冰凉,您这样激动是会送命的。”

    “您说得对,我们走吧,”他下意识地回答,但是一步也没有挪动。

    我只好抓住他的胳膊拉着他走。

    他像个孩子似的跟着走,嘴里不时地咕噜着:

    “您看到那双眼睛吗?”

    说着,他回过头去,好像那个幻觉在召唤他。

    他步履蹒跚,踉踉跄跄地向前移动着。他的牙齿格格作响,双手冰凉,全身的神经都在剧烈地颤动。

    我跟他讲话,他一句也没有回答。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我带着走。

    我们在门口找到了车子,正是时候。

    他刚在车子里坐下,便抽搐得更厉害了,这是一次真正的全身痉挛。他怕我被吓着,就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喃喃地说:

    “没什么,没什么,我只是想哭。”

    我听到他在喘粗气,他的眼睛充血,眼泪却流不出来。

    我让他闻了闻我刚才用过的嗅盐瓶。我们回到他家里时,看得出他还在哆嗦。

    仆人帮助我把他扶到床上躺下,我把房里的炉火生得旺旺的,又连忙去找我的医生,把刚才的经过告诉了他。

    他立刻就来了。

    阿尔芒脸色绯红,神志昏迷,结结巴巴地说着一些胡话,这些话里只有玛格丽特的名字才叫人听得清楚。

    医生检查过病人以后,我问医生说:“怎么样?”“是这样,算他运气,他得的是脑膜炎,不是什么别的病,天主饶恕我,我还以为他疯了呢!幸而他肉体上的病将压倒他精神上的病。一个月以后,兴许他两种病都能治好。”

    节选自第六节。

    六文学成就。

    小仲马的处女作《茶花女》所取得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虽然小仲马后来发表的无数优秀问题剧如今已被人淡忘,但这一部作品就足以使他取得如大仲马一样的名声。《茶花女》也许在社会道德方面未必替小仲马争得好的评价,但却实实在在令这位作者在死后名垂千古。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小仲马”构成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父子双璧”的奇观。

    《茶花女》后来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不久,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很快就跨越国界,流传到欧洲各国。它率先把一个混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妓女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了法国文学“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而它那关注情爱堕落的社会问题的题材,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写实主义问题小说的产生、写实性风俗剧的潮起,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茶花女》也是最早被介绍到我国的西方文学名著之一。1897年,著名翻译家林纾将它介绍进来,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产生了“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魂”的巨大反响,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1907年,我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在日本东京首次公开上演,这次演出还标志着我国话剧的开端。

    七名家点评。

    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魂。

    林纾。

    我的死比我的生更重要。因为生只是时间的一部分,而死亡却属于永恒。

    小仲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