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巴黎圣母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巴黎圣母院》

    浪漫主义代表作。

    作者:维克多·雨果。

    体裁:小说。

    成书年代:1831年。

    一作品介绍。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生于军官家庭。其母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保皇主义者。在学生时代就爱好文学,十三岁开始写作,十五岁时以长诗《读书之益》应征,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褒奖而初露头角。一生著有大量的诗歌、小说、戏剧和文学理论作品。青年时期,受其母思想影响,政治上同情保皇党,因赞成群主立宪制曾被封为”法兰西世卿”。1827年发表著名文艺论文《克伦威尔·序》,主张扩大艺术表现的范围,提出美丑结合的对照原则,采用普通语言写作等,成为向古典主义宣战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纲领。三年后,创作并演出了五幕十六场长剧《欧那尼》,以其反封建的主题和打破古典主义创作法则的艺术手法,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的全面胜利。主要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凶年集》、《惩罚集》、《历代传说集》和其他许多戏剧作品。对后世作家发生了巨大影响。

    二作品档案。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完成于1831年1月初,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封建复辟王朝,革命的胜利激发了雨果的创作热情,他仅用六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小说。

    1794年雅各宾政权被推翻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随之建立;人民群众的处境日益恶化。拿破仑以平息国内叛乱和击退国外封建联军而震动全欧洲,但随后就是波旁王朝的复辟。1824年,路易十八逝世,查理十世执政,是波旁王朝统治最黑暗的时期,极端保皇分子入内阁,天主教会势力更为为猖獗,这样就促成了人民群众反对波旁王朝斗争的高涨。1830年七月革命后,掠夺革命果实的银行家统治着法国,金融资产阶级进入全面胜利和巩固时期,但同时,无产阶级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时期法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折之中,各种斗争十分激烈,尖锐。

    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雨果少年时期一直在崇信君主政体和天主教的家庭教师和母亲影响下,他的政治立场和文艺观都是保守的。政治上由于把拿破仑视为”蹂躏世界的暴君”,得到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赏识;文学上仿效古典主义,为复辟王朝和天主教唱颂歌。

    1826年,随着国内反查理十世的斗争和国际上争取独立解放的革命浪潮对神圣同盟的冲击,雨果的政治和文艺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年,他和维尼、缪塞、大仲马、诺缔埃等组成了浪漫主义第二文社。用理论文章和创作实践向古典主义进行斗争。1827年发表的《〈克伦威尔〉序言》实际上是新的浪漫主义文学纲领的宣言,是一篇声讨古典主义的檄文。1830年2月25日在法兰西剧院《爱尔那尼》的演出,是雨果在创作实践上的一个大胆尝试,是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一场决战。这场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从此,古典主义戏剧结束了200多年居于霸主地位的历史,浪漫主义开始雄踞巴黎舞台,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彻底胜利,成为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

    1831年《巴黎圣母院》的出版,是雨果对自己曾是保王主义作了一次清算,表达了对波旁王朝和天主教会的憎恶,因而,小说鲜明地体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赞颂。这部小说把浪漫主义文艺观扩大到长篇小说领域,被誉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受到法国人民的珍爱,也赢得了世界读者的赞赏。

    三内容概要。

    1482年1月6日,巴黎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市民们沉浸在既是”主显节”又是”愚人节”的欢乐之中。

    宗教剧《圣母玛利亚的裁判》正式上演,然而对此并不感兴趣,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的怪笑迎来观众的阵阵喝彩,他成为了愚人之王。

    敲钟人伽西莫多被绑在格雷沃广场示众。他是个独眼、驼背、跛足、丑陋无比的人,他是副主教克洛德收养的孤儿,因而对克洛德无限崇散,惟命是从。这一天在烈日下他遭到了鞭打,口渴难忍,高声叫喊着要水喝,回答他的却是一片嘲笑、责骂和扔过来的石块、破烂。就在这时,爱斯梅拉达拨开人群,走上刑台,取山一只葫芦,温柔地把水送到伽西莫多干裂的嘴边。这一举动使伽西莫多的干枯眼睛里流出了大颗的眼泪,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流出了眼泪。

    《巴黎圣母院》剧照。

    巴黎圣母院前的格雷沃广场上,篝火熊熊地燃烧,美丽的波希米亚姑娘爱斯梅拉达正在围观的人群当中翩翩起舞。她姣好的面容、曼妙的舞姿令人们深深陶醉。诗人甘果瓦不禁产生了疑问:她究竟是人?是仙?还是天使?然而副主教孚罗洛却阴沉着脸对少女发出了恶毒的诅咒,称爱斯梅拉达是在施邪法,亵渎神灵。而另一端的女修士居第尔因为15年前被埃及人偷去了女儿,也憎恨地谩骂她是”埃及的蟋蟀”。

    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出身于高等市民家庭,从小被父母定为牧师职业,在弥撒书和辞典中成长起来。他怀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攻读宗教课程,又致力于研究法典,同时学习医学和文学,并懂得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在他18岁的时候,因父母死于一场瘟疫,于是他承担起了抚养弟弟的责任。出于怜悯,他又收养了畸形儿伽西莫多。

    他一心钻研,刻意回避一切世俗的享受,过着清苦的禁欲生活。但是美丽的爱斯梅拉达却令他的欲念无法控制地苏醒与爆发。他意识到这样的欲念会将他带向万劫不复的地狱,于是把天真的姑娘视为女巫和妖魔,一心想把她驱逐出圣母院广场,又努力用工作、书籍来安抚自己狂躁的心,但这只会让他更加强烈地爱上爱斯梅拉达,于是他决定,为了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安宁,他要么占有那姑娘,要么毁灭她。

    愚人节的夜晚,孚罗洛和受到他指示的伽西莫多在黑暗的小巷里抢劫了爱斯梅拉达,这时尾随而至的诗人甘果瓦大声呼喊,引来了巡逻的皇家卫队长弗比斯和他的卫兵,他们解救了爱斯梅拉达,捉住了伽西莫多,却让孚罗洛逃跑了。而诗人甘果瓦却在混乱中误入黑话王国(乞丐王国),这里居住着乞丐、流浪者和卖艺人,爱斯梅拉达就是他们明珠一般的宠儿。按照这里的法律,如果没有一个黑话王国的女人愿意嫁给甘果瓦的话,他就会被绞死。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不愿意见到无辜的人罹难,于是愿意同他做四年名义上的夫妻。

    第二天,敲钟人伽西莫多被绑在格雷沃广场示众。他是个独眼、驼背、跛足、丑陋无比的人,他是副主教克洛德收养的孤儿,因而对克洛德无限崇敬,惟命是从。烈日中伽西莫多被打得鲜血直流,围观的人们对他没有同情,只有嘲笑和咒骂。收养他的副主教从旁经过,对露出温和笑容的伽西莫多却急忙避走。因为疼痛和焦渴,伽西莫多不停地呼号,围观的人群却对他抱以冷漠的嘲笑,甚至投来石子和瓦片,在这时,只有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把水送到了他的唇边。姑娘的善良感动了人群,也让伽西莫多留下了”生平第一次”的眼泪。

    爱斯梅达自从被弓箭队队长弗比斯搭救后,一直念念不忘这位年轻莫俊的军官。当她的心上人在自己未婚姨家的阳台上约她相会的时候,姑娘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轻佻放荡的花花公子。然而弗比斯酒后失言被副主教孚罗洛听到了他们幽会的秘密,于是在姑娘和卫队长约会的时候,妒火中烧的孚罗洛用匕首刺进了弗比斯的胸膛,昏倒的爱斯梅拉达反而被指控没谋杀卫队长的凶手和女巫。

    宗教法庭审判爱斯梅拉达,一口咬定是女巫爱斯梅拉达驱使黑衣魔鬼刺希军官,爱斯梅拉达被屈打招认,法庭判处她绞刑,第二天执行。无辜的姑娘被关进了阴森的死囚监狱。当天晚上,孚罗洛潜入牢房,跪在少女的面前痛哭流涕,他承认了自己对她所做的一切,也讲述了因为爱她而带来的巨大痛苦。他恳求少女接受他狂热的爱,还想带着她一同逃跑。然而姑娘在悲愤中拒绝了他。

    第二天,广场上人山人海。爱斯梅达拉在行刑前接收着祈祷仪式。这时,被畸形的爱扭曲了灵魂的副主教竟再一次逼迫姑娘接受他的求爱,可是爱斯梅拉达在他的面前选择了绞刑架。她在一刹那间看到了朝思幕想的弗比斯,用可怕的、欢乐的声音朝他呼喊,可她的爱人却同贵族小姐一同躲进了丝绒帷幔。

    行刑的时候,人群寂静无声。然而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的伽西莫多却从天而降,像捧一件稀世珍宝那样把姑娘举在肩上,高喊着”圣地!圣地!”将她带入了司法的避难地巴黎圣母院。

    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的钟楼上,白天给她送食物,夜里就蜷在门口守护着她。他对她怀着深挚的感激、同情和崇敬的爱,因为自惭形秽,所以更加爱得无私。他为了让爱斯梅拉达感到快乐,便去请求弗比斯来见可怜的姑娘,然而轻浮的卫队长却扬长而去。为了保护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甚至开始违抗他曾经那样顶礼膜拜的副主教。孚罗洛最终发现了爱斯梅拉达的藏身之处,他那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痛苦的心灵又开始充满了嫉妒和仇恨。他甚至半夜闯进少妇女居住的小屋,企图占有她,幸好伽西莫多赶来制止了他。

    教会和皇家对爱斯梅拉达在圣母院避难十分恼心,不久教会掀起宗教狂热,扬言爱斯梅拉达是女巫,亵渎教堂圣地法庭也不顾圣地的避难权,要逮捕姑娘·巴黎的流浪人、乞丐闻讯后,在克洛潘率领下纷纷起来攻打圣母院,准备把爱斯梅拉达救出。不明真相的伽西莫多以为他们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便拼死抵抗。善良的人们为了同样的目的在互相攻击,而无情的国王却下令镇压:把平民杀尽,把女巫绞死。大批的平民百姓死在了皇家卫队的炮弹之下,而伽西莫多日夜守护的爱斯梅拉达也被孚罗洛骗走了。当坚贞的波希米亚姑娘再一次拒绝了他之后,副主教狠毒地将她交给了妇女修士居第尔,自己跑去通知官兵。

    对波希米亚人怀着仇恨的居第尔厮打着爱斯梅拉达,却在扭打中发现了从姑娘怀中掉出的小绣花鞋,与自己珍藏的一只正是一对。母女俩人在危难中相认。然而追兵已至,无论怎样拼命恳求和抵抗,母亲只能看着自己的女儿被绞绳吊在半空中旋转,而她自己也在悔恨中跌死。

    此时疯狂的孚罗洛在钟楼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这个杀死无辜少女的凶手,令悲痛的伽西莫多怒不可遏,后者将他推下了钟楼。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孩裹在白裙中无望地挣扎,看着自己的恩人在钟楼下摔得不成人样,伽西莫多痛苦地呐喊:”啊!都是我爱过的人呀!”

    第二天,伽西莫多失踪了。两年以后,人们在隼山的墓窖里发现一男一妇女两具尸骨,奇怪的是他们拥抱在一起,当人们将他们分开时,尸骨立即化成了灰尘。

    四主要人物形象。

    爱斯梅拉达。

    爱斯梅拉达是位美丽单纯的少女,她原是一个妓女的私生女,从小被波希米亚人偷去,饱尝了人间的苦难和辛酸,长大以后靠在街头卖艺为生。在巴黎街头流浪者心目中,她是明珠一样的宠儿。她出现在哪里,都会引来无数的注目与赞叹。尤其是她婀娜的舞姿,率真的性格,让人们不禁为她喝彩。

    她生性天真善良,总是对别人充满了同情心,而且乐于也勇于救助别人。诗人甘果瓦不小心误入了”黑话王国”,面临着被处死的命运,除非能和一个”黑话王国”的女人结婚,否则他必死无疑,眼看着无辜的人要遭受悲惨的命运,爱斯梅拉达毅然接受了他作为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性命。钟楼怪人伽西莫多因为替收养他的副主教·孚罗洛抢走爱斯梅拉达而受罚,在烈日下忍受酷刑,又是善良的爱斯梅拉达把水送到了他焦渴的唇边。

    爱斯梅拉达认为爱情是”两个人合而为一。那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成一个天使,那就是天堂”。在她受尽孚罗洛的威逼和陷害以致屡次赴死的境况中,她的恋人弗比斯却在未婚妻的家中对她冷眼旁观,在小说的结尾,也正是这位卫队长带兵搜捕她,把她押赴刑场。然而姑娘对他的爱至死都没有改变过。

    这位波希米亚姑娘品格坚贞、洁身自好,副主教为了占有她,不择手段地向她求爱,甚至以死来逼迫她屈从,但是爱斯梅拉达不止一次地选择了绞刑架。在她看来,孚罗洛比绞刑架更加可怕,自己与他完全没有结合的可能,即使是到了地狱那样黑暗恐怖的地方也不行。

    伽西莫多。

    伽西莫多是一位丑陋外表下蕴藏着美好心灵的敲钟人。由于残疾,他从小被父母抛弃,幸亏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所收养,才得以保存性命。因此,他对副主教充满了感激,对他惟命是从、俯首帖耳。伽西莫多的生活平淡而枯燥,在这样一成不变的日子中,只有敲钟才是他惟一的乐趣,因为只有这样的时刻,他才能暂时摆脱被人们讥笑和歧视的遭遇而获得欢乐。其余的时间,他没有自己的灵魂,只有单纯服从克洛德的意志。直到爱斯梅拉达的出现,才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美好而高尚的心灵。

    爱斯梅拉达纯真善良的人格带给伽西莫多强大的震撼与感动,使他决意为她赴汤蹈火。当爱斯梅拉达即将受刑的时候,伽西莫多从刽子手手下救出了无辜的姑娘,把她藏在圣母院中避难;为了保护她不受到玷污,他日夜蜷缩在姑娘的住屋外面守护着她;为了使她不被冲进圣母院的人群抢走,他赤手空拳抗击愤怒的人山人海。当爱斯梅拉达最终被绞死以后,伽西莫多毫不迟疑地把杀害姑娘的元凶副主教克洛德从教堂顶上推下去,而他自己也追寻爱斯梅拉达而去。伽西莫多用最真诚、最无私、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爱奉献着自己,他的爱不求回报,也无需占有;他的爱是奉献与保护,是过人的勇敢、忠诚和柔情。

    克洛德·孚罗洛。

    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是一个在人格上充满了矛盾的人,这一矛盾最终导致了他的极端行为。他一方面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一方面又由于自身弱点而成为利用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势力行凶的刽子手。作为神职人员,他博学多才,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仿佛已经成为了上帝的使者、神的化身,散发着圣灵的光泽。然而,背离人性的宗教的禁忌和戒律,使他试图摒弃一切世俗的享乐,竭力束缚人的自然欲望。他远离人群,并不是因为他身上那神圣的光环使他们不得靠近,而是他企图用宗教的禁欲主义去抑制人类本能的诱惑。无论年老年少已婚或是未婚的女性,哪怕是公主前来探访,他都会拒绝,只在斗室之中钻研圣典法规和炼金术。

    然而,像每一个需要爱和被爱的人一样,他也需要感情的滋养。爱斯梅拉达的出现,使他身上压抑已久的欲念如同沉睡的野兽一样瞬间苏醒,他试图用神坛、工作和书籍来消除想要占有爱斯梅拉达的念头,他以为通过禁止少女到圣母院来就能忘掉她的身影,然而教规和禁忌终于还是没能抵挡住他的强烈欲望,于是他指使伽西莫多去抢劫爱斯梅拉达。失败之后他又亲眼目睹了姑娘同皇家卫队长弗比斯幽会的情景,难以克制的嫉妒心和占有欲令他刺伤了弗比斯,并诬陷爱斯梅拉达用巫术和匕首谋杀卫队长。

    在爱斯梅拉达被抓起来之后,他或哀求,或者威逼,请求少妇女接受他的求爱,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于是决定毁灭他所得不到的爱人。

    五精彩篇章推荐。

    一月,夜幕很早就降临了。格兰古瓦从司法宫出来,街上已是一片昏暗。这降临的夜幕,倒使他感到高兴;他巴不得即刻钻进哪条阴暗寂寥的小巷,好无拘无束地进行思考,让他这哲人先包扎一下他这诗人的创伤。况且,他不知何处安身,只有哲理是他唯一的栖身之所。初次涉足戏剧就惨遭夭折,他不敢回到草料港对面的水上谷仓的寓所去;本来指望府尹大人会给他的祝婚诗一点赏钱,好还清巴黎屠宰税承包人吉约姆·杜克斯-西尔六个月的房租,一共十二巴黎索尔,相当于他所有东西价值的十二倍,包括他的短裤、衬衫和铁面盔都估计在内。他暂时躲在圣小教堂司库那间监牢般房子的小门洞里,盘算片刻,既然巴黎所有马路随他挑,得选一个过夜的窝。他想起上星期曾在旧鞋铺街发现吏部某咨议的家门口有块供骑驴用的脚踏石,并曾暗自想过,这块石头需要时倒可以给乞丐或诗人充当枕头,那是再妙不过了。感谢上苍赐给他这样一个好主意!他便准备动身穿越司法宫广场到老城去,那里一条条宛如姐妹的古老街道,诸如桶坊街,老呢布坊街,旧鞋铺街,犹太街等等,七拐八弯,纵横交错,真是曲曲折折的一座迷宫,至今那些十层楼房还屹立在那里哩。然而正在这时候,他突然看见狂人教皇的游行队伍也从司法宫出来,大喊大叫,火把通明,还由他格兰古瓦的乐队奏着乐曲,浩浩荡荡蜂拥而来,挡住他的去路。这一见呀,他自尊心所受的创伤又剧痛起来,遂拔腿躲开了。他惨遭不幸的遭遇,苦不堪言,凡是能使他回想起这天有关节日的一切,都感到痛苦难当,伤口在淌血。他打定主意,取道圣米歇尔桥,不料那儿有成群的孩子拿着花筒和冲天炮到处奔跑。

    “该死的烟花炮仗!”格兰古瓦说道,赶忙折回,奔到兑换所桥。桥头的一些房屋上悬挂三面旗帜,分别画着王上、王太子和弗朗德勒的玛格丽特公主的肖像,还有六面小旌旗,上面的画像分别是奥地利大公、波旁红衣主教、博博热殿下、法兰西雅娜公主、波旁的私生子亲王,以及另一位什么人。这一切被火把照得通亮。群众赞赏不已。

    节选自第一卷。

    六文学成就。

    《巴黎圣母院》作为雨果倡导的浪漫主义的旗舰之作,除了表现出浪漫主义小说的特点之外,还十分鲜明地表现出了作家对自我美学观点的实践。

    小说离奇的情节和环境的描写颇具特色。比如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特异场合下的两次相遇。乞丐王国的奇异的风俗;爱斯梅拉达和妇女修士的生死离别。小说环境描写浸透着作者对建筑艺术的独特偏好。圣母院的外部形状,内部结构,巴黎城的变迁等等。

    对照原则在小说中也被广泛运用。作品通过社会、场面、人物的鲜明对照,实出了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在小说中,封建王朝同黑话王国相对照;宗教法庭同司法法庭相对照;虚伪的上流社会同善良的平民百姓相对照;真诚如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这样却命运悲惨的人,同阴险如副主教、弗比斯这样的人相对照。在这些鲜明的对照之中,作者对人物的塑造、对现实的批判都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对单个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中,不同阶层、场景、人物之间的对照仍是表层的,而更加深层的对照却体现在单个人物的刻画上。例如伽西莫多这个人物,雨果在塑造这一形象的时候,充分突出了伽西莫多丑陋外表之下纯美的心灵,外在的丑与内在的美形成对照,同时也张扬了至真至纯的爱的力量,说明真爱能够让一个受到蒙蔽的灵魂散发出高尚的动人的光芒。

    七名家点评。

    这是一部巨人般的著作,一件诺亚时代大洪水以前的文件。我们看不到在我们的时代有任何东西可以和《巴黎圣母院》相比拟。这是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式的作品,这是中世纪的史诗。我也说不上它是什么了,反正像被您(雨果)变成了象征的那座建筑一样伟大、有力、深刻、宏伟,而又阴郁。

    拉马丁。

    作为一个讲坛和诗人,他(雨果)像暴风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唤醒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教导一切人爱生活、美、真理和法兰西。

    高尔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