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普希金诗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普希金诗选》

    俄语文化的巅峰之作。

    作者:普希金。

    文体:诗歌。

    成书年代:1811~1820年。

    一作者介绍。

    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1799年6月6日生于莫斯科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崇尚法国文化,伯父是一位诗人,幼年时期即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他八岁时即能用法文写诗。1811年至1817年他被送到当时俄国,沙皇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彼得堡皇村学校读书,这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诗歌之旅。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和后来俄军反侵略的胜利,大大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感,1814年写的《皇村回忆》,因为得到大诗人杰尔查文的赏识,使他一跃跻身诗坛。1817年他从皇村学校毕业,以十品文官衔去外交部供职。

    普希金在学校时即深受一些具有自由思想的教授、校内外知识分子的影口向,思想上、精神上很快就和当时这种进步运动合流。1817年写成的气势磅礴的《自由颂》一诗,在全国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传,引起自由思想者的极大重视。但是,以《自由颂》为代表的自由诗篇却触怒了沙皇。1820年至1824年诗人被流放到俄国南方,1824年7月,又被流放到他父亲的领地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北方的普斯科夫城来哈伊夫斯科耶村。而流放时期诗人的声名及社会影响却与日俱增。

    1825年末,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病逝,新登基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欺骗舆论,于1826年9月“赦免”了诗人,把他召回莫斯科。但他却一直处在宪兵和沙皇宫廷的监视之下。1831年2月,普希金和当时莫斯科第一美人冈察洛娃结婚。5月他迁居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供职。

    1834年在俄国近卫军骑兵团供职的法国波旁王朝的亡命徒乔治·丹特士开始追求普希金的夫人,几年不断,最终酿成1837年2月8日与普希金决斗,普希金在决斗中不幸身受重伤,10日去世。

    二作品档案。

    普希金生活在俄罗斯社会暴风骤雨般变革的时代。在普希金以前,俄国文学是薄弱的,基本上是仿照西欧文学,没有自己特有的民族特色。只有到普希金以后,俄罗斯的民族文学才发展兴盛起来二所以,普希金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对俄罗斯文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内容概要。

    普希金一生所创作的诗歌,可以看做是一部俄国的社会发展史,是一幅包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生动画卷。1814年的《皇村回忆》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1817年的《自由颂》就像是对专制农奴制度宣战的号角,使当时社会上沉滞郁闷的空气顿时变得活跃起来;在诗中,诗人表现出了一种勇敢而高傲的斗志。

    在一些革命知识分子的鼓舞下,年少气盛的普希金,对前途充满了信心。一接触底层的实际生活,诗人也会有所收敛。1819年在米哈伊洛克斯克写的《乡村》一诗中,田园的美是那么使人陶醉,而农民却遭受着那样的压迫和苦难,诗人不禁万分感慨。对自由的信念,对祖国的责任感,使诗人不断向前进。他继续写诗抨击暴政,讽刺沙皇,鞭挞恶官,讴歌希腊的民族解放斗争和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英雄人物。但是,突然降临的革命的低潮,不能不进一步引起诗人的思考。他压低了自由的声音,为此引起不少朋友的非议。

    在十二月党人活动上升时期完成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面世,一下子把普希金推向俄国诗坛的首位。在这之前,著名诗人茹科夫斯基出版了一部浪漫主义的、具有宗教色彩的长诗《十二睡女》,普希金则反其道而行,他在自己的长诗中,运用民间诗歌的手法、童话的意境,展开与《十二睡女》相似酌情节,其中不乏惊险的场面,并为全诗笼上一层戏谑的、调皮的情欲的色彩,描绘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胜利了:失败的老师赠给胜利的学生一张自己的肖像并题了词:“失败的老师赠给胜利的学生,在他完成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那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从这以后,普希金的一部部长诗皆以其深刻而严肃的内容,一系列现代的问题(19世纪20年代俄罗斯青年的特征、国家命运问题、民族问题、国家和个人的关系问题等)和诗的形式上的不断的创新,特别是贯穿全部长诗的自由和爱情的主题,把诗人的创作一步步推向高峰。

    四精彩诗选推荐。

    征象。

    我来看你,一群活跃的梦。

    跟在我后面嬉笑,飞旋,

    而月亮在我右边移动,

    也健步如飞,和我相伴。

    我走开了,另外一些梦……

    我钟情的心充满了,比郁,而月亮在我的左上空缓缓地伴着我踱回家去。

    我们诗人在孤独中。

    永远沉湎于一些幻想,

    因此,就把迷信的征象。

    也织入了我们的感情。

    乌云。

    暴风雨后残留的一片乌云!

    只有你飞驰在明亮的蓝天,

    只有你投下忧郁的阴影,

    只有你使欢乐的日子不幸。

    你不久前还把苍穹整个遮掩,

    而闪电可怕地把你缠绕;

    你发出了神秘的雷鸣。

    并用雨水给干渴的土地喝饱。

    够了,躲开!你的时候已经过去,

    大地焕然一新,雷雨消逝无踪,

    风儿抚弄着树上的枝叶,

    五文学成就。

    普希金的诗承载着真挚强烈的感情。艺术中的情感很容易滑向刻意与做作,因此,艺术中的真诚,看似简单,其实往往很难。

    普希金的爱情诗,有时像他在《我曾经爱过你》里表达的那样,温存而深情,但有时也会像《在自己祖国的蓝天下……》,显得平和而淡漠。

    无论淡漠或深情,他都十分坦诚,不夸大粉饰,不耍弄效果。

    普希·金的真诚并不仅仅表现在他的爱情诗中。普希金的诗作散发着一股贵族气息,这在他的早期诗作中更为鲜明。如<我的墓志铭》中,他描绘着种种华宴饮乐,狂歌热舞,放荡不羁的结伴同游,美丽的女人,澎湃的酒等等青春的动荡与不宁,这为他的诗构成了一种浮华欢娱的背景。他的种种欢娱与他对生的真挚与善感融为一体,他执著于生命与享乐,却又显现着优雅的气度,这使他笔下种种的喧闹与欢娱融入了真诚的生的喜悦与庄重。

    普希金诗歌的另一特点是语言的淳朴简洁和独特的音韵美。普希金不用拗口的、生僻的语言幻感读者,而是用人人都能听懂的,并且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句来写诗,严实、朴素,成为普希金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果戈理谈到普希金的诗歌语言时说:“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这里只有诗;没有任何虚有其表的炫耀。一切都简朴,一切都雍容大方,一切都充满含而不露的绝不会突然宣泄而出的光彩,一切都符合纯正的诗所永远具有的言简意赅。词语不多,但是它们却能够如此准确地将所要表达的一切都表达出来。”这种简洁与适度也体现在他诗歌的节奏和结构上。如他那首著名的《一朵小花儿》。整首诗由一朵偶遇的小花而引发,联想舒展流畅,一贯到底。从小花的开放到采摘,再联想到它主人的命运,情感自然淳朴,结构均匀平衡而适度。

    六名家点评。

    一切开端的开端。

    高尔基。

    《奥尼金》可以说是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高度人民性的作品……它几乎是向前迈出的第一步,但却是伟大的一步……这一步具有巨人似的规模,从此以后,要停留在一个地方就不可能了……俄国社会永远会热爱这部长诗,用充满爱情牙,感激的眼光凝视它。

    别林斯基。

    这种(从民间文学中寻找诗歌的源泉)尝试从俄罗斯人民的信仰中借来了活力……其实,普希金是在寻求如何跳出因循守旧的框子。他生活在贵族阶级,却想了解农民的私生活。

    梅里美。

    普希金是一个标志,是蛮荒的俄罗斯和文化的俄罗斯的分水岭。

    余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