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死魂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死魂灵》

    一部“含泪的微笑”讽刺小说。

    作者: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文体:长篇小说。

    成书年代:1842年。

    一作者介绍。

    果戈理。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831~1832年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问世,从此开始步入文坛,年仅22岁。1834年秋,果戈理曾在圣彼得堡大学任教职,一年多以后即弃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在此期间,他又相继出版了《密尔格拉德》和《小品集》(后来又称为《彼得堡故事》)两部小说集。1835年,中篇小说集《米尔戈罗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的出版给他带来声誉。《米尔戈罗德》收入四篇小说,其中《塔拉斯·布尔巴》是历史题材,塑造了哥萨克英雄布尔巴的形象,歌颂了民族解放斗争和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彼得堡的故事》取材当时现实生活,展示了生活在专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剧,尤以《狂人日记》、《鼻子》和《外套》最为突出。

    二作品档案。

    《死魂灵》

    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对旧俄国的批判引起了各个方面的攻击。上演之后,攻击更猛烈了,使得果戈理不得不离开祖国。他先后在西欧几个国家寄居,这期间他完成了长篇小说《死魂灵》。

    《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5月,主人公是一个善于投机钻营、招摇撞骗、逢迎谄媚的新兴资产者乞乞可夫,他为了发财,想出了收购死农奴来换取抵押贷款的“窍门”。故事情节随着乞乞可夫的走访展开,逐个呈现着画廊里的地主肖像。他们中有相貌不凡、谈吐文雅,但惰性十足、精神空虚的马尼罗夫;有闭塞、迟钝、顽固、迷信、处处精打细算、深怕吃亏的科罗帕尼加;有贪婪、笨拙、从外貌到内心都充斥着动物本能的索巴开维支;有守着诺大家财却过着乞丐不如的生活的守财奴泼留希金。小说中的官吏也同样“一个比一个卑鄙”。作品中的地方官吏,把俄国社会中“各种缺陷、败行、罪恶的情景”暴露无余。

    三内容概要。

    乞乞可夫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除了几件破旧衣服和不足道的一点钱,父亲没有给他留下什么有价值的遗产,但他对乞乞可夫“智慧的点拨”对后者来说可以算作“终生受用。”

    “只要和你的上司搞好关系,那么即使你天生愚笨,缺乏才能也没什么。你会比所有的同学都有出息。不要多交朋友,他们不会给你多大好处的;如果要交,那就多留几个心眼儿,只有那些有钱有势的朋友才能帮你的忙。但这些都不是最紧要的。你的护身符是钱,朋友会欺骗你,但钱永远不会背叛你。只要有钱,你想怎样就怎样,什么都能办成。”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乞乞可夫从小就坚定不移地实践这个教诲。还在学生时代,乞乞可夫就显示出骗取同学钱财和老师信任的惊人智慧。例如,他可以把蜡烛雕成一个惟妙惟肖的云雀,然后高价卖给有钱的同学;他在屋子里不断地训练着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老鼠,终于让小老鼠学会了用后脚站立、躺倒、打滚等技巧,引起了同学们的羡慕,他又巧舌如簧地大肆吹嘘,终于有人出了一笔可观的价钱买下了这只无所不能的小家伙。乞乞可夫牛刀小试就获得了不错的收入。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他把父亲的教诲发挥到了极至:尽管他学习成绩很一般,但在老师面前表现了最完美的品德、非常的关心和殷勤,结果毕业时获得了优等的文凭和最好的分数。这样,学生时代的乞乞可夫就学会了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获取最大利益的法术。

    进入社会以后,乞乞可夫对财富的渴望占据了他的整个身心。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在用自己的力量开辟生活道路时,乞乞可夫表现出稀有的顽强、最大的精力和层出不穷的机智。如果说乞乞可夫在学生时代还能用自己的手工作品和智慧赚钱的话,进入社会后则选择了欺骗与狡黠作为发财的武器。

    开始工作时,乞乞可夫只得到一个小职员的位子,但他勤于公务,左右逢迎,寻找着一切可能的机会。为了讨好上司,他采取了一个迂回战术:百般讨好地追求上司那个满脸麻子的女儿,而他的机灵劲儿深深打动了父女二人。但当他把科长职位弄到手后,马上就翻脸不认人了。有了科长职位这个捞钱的本钱,他开始行动了:在参加建筑官厅的项目时,他得到了不少的实惠,然后给自己买了豪华的马车,订做了贵重的服饰,甚至用上了质地最好的肥皂,按他的说法,他”终于过上了贵族的生活”。不过,被耍弄了的上司咽不下这口窝囊气,揭发了他的舞弊行为,他的”贵族生活”如梦幻一般破灭了。不过,他没有丧气,又凭着勤奋钻营,在税务机关谋到了一份差事,并用”火一般的热心”和”异常的正直和廉洁’’取得了检查指挥长要职。这次,他的权力和胃口更大了:他和奸商勾结在一起合伙走私,发了大笔横财,乞乞可夫望着成捆的钞票,很有一种想在上面撒欢儿的冲动。不过,他高兴得太早了。事情终于败露了,乞乞可夫被撤职抄家,弄到手的财富又成了泡影。

    乞乞可夫并没有在打击面前消沉。为了达到早已经确定的发财的人生目标,他经过一番钻营又在法院找到代书人的职务,负责承办农奴抵押业务。在工作中他了解到俄国有这样一个政策:在农奴制度下,地主可以把农奴当作私人财产进行自由买卖,可以将农奴作为抵押从政府部门获得删卢布的贷款。政府对农奴设置了专门的户口,每隔10年或者20年调查一次,在此期间死亡的农奴地主仍要为他们向政府交纳人头税。因此这些”死魂灵”(已死的农奴)就成了地主的一种负担。这样,一个人所能想到的最天才的思想就闪现在乞乞可夫的头脑中:”哎,我这个老实人,我在找我的手套,它却塞在我的腰带上。趁新的人口调查还没开始之前,我买下那些死掉的农奴,然后到救济局去抵押,哪怕只有l000个死魂灵,我也能轻松地获得20万卢布呀。”但是,如何弄到这些”死魂灵”呢?善于投机取巧的乞乞可夫决定利用地主爱钱如命的弱点,以帮助地主摆脱人头税为名廉价购买”死魂灵’’的所有权。于是,在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发财的捷径之后,这个”精明老练的恶棍”便出发到各地去收购死魂灵了。

    在长期的磨练中,乞乞可夫练成了一种适应环境的高超本领。不论在任何新环境或人群中出现,他都能马上把自己变成“自己人”。他来到某省城,第一件事情就是讨好大小官员:市长、民政厅长、警察局长,甚至对卫生监督、建筑师都表达了敬意。和人谈话时,他显出谦虚、恭敬的样子,说话的声调把握得恰到好处。由于他周到的应酬、优雅动人的举止和谦逊,他到省城没两天就博得所有官吏、地主的好感。市长说他是“精明人”,宪兵队长夸他“有学问”,警察局长太太说他“很可爱”……而这些为他的主要目的创造了绝好的条件。在做好了这些铺垫之后,乞乞可夫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乞乞可夫善于观察人、分析人,在下乡拜访地主、购买死魂灵的过程中,他根据不同的对象随时调整着自己的形象。

    在和多愁善感的梦想家马尼罗夫的谈话中,他投其所好,表现得比后者还要殷勤、客气和温柔。说到动情处,乞乞可夫流着眼泪说:“什么迫害我没有经过呢?什么苦头我没有吃过呢?为什么?就因为我对真理太忠实了,我无法忍受自己受到良心的谴责。”结果前者感动得泪光闪闪,把死魂灵无偿地送给了乞乞可夫。

    在胆小怕事而愚钝多疑的女地主科罗帕尼加面前,乞乞可夫又换了一张面孔:他先以一个博学多才、经验丰富的“聪明人”的身份对女地主耐心地开导,在没有奏效之后就忿忿然地抓起一把椅子狠狠地往地上一墩,开口诅咒到:“你这个愚蠢的婆娘,恶鬼怎么就没有找上你呢?”活脱脱地表现出一副流氓无赖的嘴脸,结果对方乖乖地把死魂灵的名单交给了他。

    在同精明的生意人索巴开维支打交道时,乞乞可夫知道自己无论用恐吓还是感情都难打动他,就小心翼翼地先迂回试探,在对方表现出了可以谈判的意图后,就直截了当地和生意人谈起了价钱。在这一过程中,乞乞可夫施展了讨价还价的所有才能,后者经不起他的软磨硬泡,最后乞乞可夫用两个半卢布一个死魂灵的价钱买下了对方的“货物”,比对方的要价整整降低了40倍!

    而对付吝啬鬼泼留希金,对于乞乞可夫来说则显得轻而易举了。他针对后者吝啬成性的特点,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十足的书呆子,说他情愿自己负担死魂灵的人头税,为了“您的利益我不怕吃亏”,结果他占了大便宜,而泼留希金则对他万分感激。

    在购买死魂灵的过程中,乞乞可夫同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过交往,但除了能保证自己发财的机会外,他对什么都不关心。他的感情时刻都同金钱联系着:当他听说哪儿的农奴死得最多的时候,他的心跳了,他的感情激动了。他像山羊一样跳起来,而且忍不住欢呼了,因为又有了廉价收买死魂灵而发财的机会;当他看到一个年轻美貌的金发女郎时,他的第一个念头是:她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能不能带来20万卢布的嫁妆?

    在收购了大量的死魂灵后,乞乞可夫就到省城办完了抵押手续,结果被省城的官吏们当成了拥有大量农奴的地主和百万富翁,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官员地主们向他套近乎,太太小姐们也围在他的身边。这时,一个被乞乞可夫得罪的泼皮无赖地主突然披露了他收买死魂灵乃至制造假币、诱拐官员女儿的秘密,这样一来在省城掀起了轩然大波,那些在事实上成为乞乞可夫阴谋帮凶的大小官吏和地主乱作一团。而乞乞可夫眼看阴谋败露,就偷偷地离开省城,溜之大吉了。

    四主要人物形象。

    乞乞可夫。

    一个小农奴主兼商人的形象。

    泼留希金。

    这是一个腐朽没落的农奴主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守财奴最特出的特征:贪婪、吝啬、保守、没落和腐败。他穿戴不男不女,破破烂烂;他剥削成性,贪得无厌;家中粮食布匹腐烂变质,不仅自己生活得象囚犯一样,还不择手段积聚财产,到处拾破烂,顺手牵羊地偷窃他人财物;他是五个地主中的首富,其庄园中死农奴之多也是首屈一指,死农奴的名单“密得象苍蝇矢”一般。当乞乞科夫来购买他的死魂灵时,他只知道感激,根本不去思考这种行为的原因何在。这是一个完全失去了人性的吝啬鬼、守财奴。

    玛尼罗夫。

    是一个好好先生式的地主,内心空洞,终日沉侵在幻想中,对活人、死人一样的漠不关心。

    柯罗博奇卡。

    一个智力不足、唠唠叨叨、爱斤斤计较的女地主。诺兹德辽夫:恶霸地主式的形象。撒谎、耍赖、吹牛、打架、造谣、骂人,什么坏事都干,不讲信义,不知廉耻,是一个为所欲为的恶人。

    索巴凯维奇。

    一个性格粗暴,很有俄罗斯气质的地主。

    五精彩篇章推荐。

    一辆漂亮的轻便马车赶进省会N市一家旅馆的院里,马车车身不大,却装有弹簧底盘。坐这种车的一般是单身汉:退役的中校啦,上尉啦,家有一百来个农奴的地主啦,等等,总之,全是些被称为中等绅士的人。马车里坐着一位先生,虽不是美男子,可也还算英俊;不太瘦可也不很胖,不能说他太年轻,可也不能说他老。此人的来临在市里并没有引起什么异常变化,也没有带来任何轰动,仅有两个俄国乡下人站在旅馆对面的酒店门口发了几句议论,可是他们议论的与其说是车里的乘客,倒不如说是那辆马车。他们一位对另一位说:“伙计,瞧那轱辘!如果上莫斯科,这车轱辘能不能拉到?”那另一位伙计答道:“能拉到。”

    “如果上喀山呢,我看,够拉到的吧?”“上喀山可拉不到”,另一位答道。议论到此为止。再有就是马车驶近客店的时候,对面遇到过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穿着一条白条纹又细又短的布裤子,一件苦心模仿时新式样的燕尾服,里面露出一件罩胸,用图拉产的一只小手枪式样的青铜别针别在衬衫上。年轻人转身看了看马车,便用手捂着险些被风吹掉的帽子,迳直走过去了。马车一进院,一位伙计的欢迎,是注定的这种伙计……

    节选自第一章。

    六文学成就。

    《死魂灵》的艺术特点之一是含泪的讽刺。鲁迅先生称之为“含泪的微笑”。他是“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作者自己明确指出他写作的美学原则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历览一切壮大活动的人生。”“分明的笑”,带有尖锐和辛辣的讽刺特色,紧扣人物表里不一的矛盾,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但在讽刺性描写的同时,也表示出同情和哀婉,对于人物的丑恶的存在,饱含着“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

    特点之二是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作者从环境、肖像、语言、动作来突出人物的典型性。普希金称赞他“寥寥数笔就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形神毕肖。”如对梭巴开维支的描写,突出了一样粗笨的家具;在泼留希金的性格塑造上,突出他乞丐般的外表,不男不女的打扮。生动地说明了农奴制,寄生生活对人性的扭曲。

    特点之三广泛运用了抒情手法。关于祖国、人民前途的关心、有关人物出场的评价。如把祖国比喻成飞奔的三驾马车,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正义热情,表示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总之,《死魂灵》这部长篇小说,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形式完美,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巨大的影响。

    七名家点评。

    他的小说,当你读的时候,是可笑的,当你读完之后,是悲哀的。他不是漫画式地、而是真实地表现着事物。

    别林斯基。

    集中注意他们的两个最可诅咒的敌人:官僚和地主。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把俄国官僚的病理过程解剖得这样完整。他一面嘲笑,一面穿进这种卑鄙、可恶的灵魂的最隐秘的角落。

    赫尔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