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契诃夫小说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契诃夫小说选》

    一部幽默讽刺的短篇小说。

    作者:契诃夫。

    文体:短篇小说。

    成书年代:1883~1885年。

    一作者介绍。

    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1888年出版小说集《黄昏》一举成名后,他的创作进入高峰。契诃夫晚期创作转向戏剧,他的剧作《海鸥》等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使本来就患有肺结核的契诃夫身体状况极度恶化,并于1904年7月15日辞世。

    二作品档案。

    契诃夫出生在亚速海沿岸塔干罗格城的千千小商人家庭。童年生活困苦,中学时代不得不一面求学,一面当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1880年他以安托沙·契洪特的笔名发表了最早的两篇作品,从此开始他的文学创作活动。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他一面行医,一面创作。在80年代曾先后汇集出版过三本短篇小说集。

    当时,为了赚钱养家和供自己上大学,他的创作不得不求速成。在1888年以前,他创作的数量之大,确实惊人。在1883年至1885年,他每年都要写小说100篇以上,1885年最高达129篇。他一生创作了470多篇小说,其中约400篇写于这个时期,而且多是短篇。

    1861年,沙皇被迫自上而下地废除了农奴制,但封建势力仍很强大,解放运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又受西方自然主义等潮流的影响而逐步衰退,到了90年代末,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展,终于被无产阶级文学所取代。契诃夫这个时期的创作也转向戏剧,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这些作品曲折反映了俄国大革命前夕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剧本故事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但却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转入平民知识分子革命时期。沙皇政府加强了对进步力量的镇压,刚刚形成不久。

    三内容概要。

    契诃夫一生创作了470多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占了绝大多数。这些作品的题材丰富多样,涉及到了俄罗斯生活中的各种礼俗,触及了俄国各个阶级和阶层。

    契诃夫的一些作品写出了农村的贫穷落后、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人物”的不幸。《苦恼》所反映的是城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契诃夫在这篇小说里刻画了一个孤苦无依的老马车夫约纳的形象。他惟一的儿子死去一个星期了,他很想找一个人说一说自己的孤独和悲痛。可是他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最后,他只能对他的老马诉一诉自己的悲哀。《万卡》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从乡下来到城里当店伙计的少年的悲惨生活。店老板和老板娘像对待牲畜一样地对待他,这种生活使他怀念起了自己的家,怀念起了自己的爷爷,于是在圣诞节的前夜,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了一封信,希望爷爷能够把他接回乡下去。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只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成年人过着凄惨的生活,连小孩子也难逃厄运。在《农民》里面,契诃夫更是以细腻的笔触向读者描绘了俄国农村的贫困、落后和愚昧。

    契诃夫的小说淋漓尽致地讽刺和抨击了沙俄的黑暗统治,揭示了生活在下层的人们的那种极具自卑的奴性心理。如《变色龙》、《一个文官的死》及《胖子和瘦子》等。《变色龙》是契诃夫脍炙人口的名篇。小说向我们揭示了沙俄警察制度的黑暗、腐败及统治者爪牙那种见风使舵、奴颜婢膝的本质。故事围绕着一条狗展开,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巡逻时看到一条小狗把赫留金的手指头给咬了,起初他想直接把这条狗给收拾了,但有人说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他的态度马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后来又经过了几次反复,奥楚蔑洛夫每次都是随机应变,充分展示了他的”变色”的本领。

    契诃夫的一些小说还直接指向了政府的暴政和社会上的一些错误思潮。如《第六病室》、《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套中人》等等。《第六病室》写了一个发生在一所小城医院的”第六病室”的故事。这是一间专门住”精神病患者”的病房,但这些”精神病患者”不是真正的病人,而是具有民主思想的人土。《套中人》向我们讲述了沙俄的残酷专制不仅表现在武装层次上,还表现在对人的思想压迫和毒害上。正是这种思想的压制使人变得守旧而又顽固不化。

    四主要人物形象。

    别里科夫。

    《套中人》的主人公。他是一所中学的希腊文教师,习惯把自己装在各式各样的”套子’’中。他时常念叨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他想通过套子把自己同外世隔绝开来,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怕”。他害怕会出事,这种思想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然而,别里科夫并不是个消极遁世的人。胆小,只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同时,他顽固、凶狠。他死心塌地地维护着反动的沙皇专制制度。一切显示出自由和新鲜的事物,他都反对。结果是,不仅教师们怕他,就连校长也十白他。这个长着一张”活像黄鼠狼的脸一样”的小脸儿的别里科夫”把整个中学辖制了15年”。

    切尔维亚科夫。

    《一个文官的死》里面的主人公,他是政府里面的一个小小的庶务官。有一次他看戏时,不小心把喷嚏打在了一个文职将军的秃头上面,他顿时慌了,他赶快赔礼道歉,将军表示没关系。但他内心老是不安稳,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重申他不是故意的,最后终于惹怒了将军,叫他”滚出去”。在这句骂声的威力之下,他感觉到了自己的末日,回到家里就死掉了。这是一个极其自卑的人物形象。

    奥楚蔑洛夫。

    《变色龙》中的主人公。他是沙皇俄国的一个低级警官,而且善于见风使舵、随机应变,他还不知道狗是将军家的时候,主张将狗给弄死了事,当他听说是将军家的狗时,马上就沉下脸来,训斥赫留金是自作自受。当有人说那条狗是野狗时,他便又改变了颜色。真是反反复复,喜怒无常。通过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作者讽刺了沙皇警官制度的黑暗以及这些小官员奴颜婢膝的心理。

    五精彩篇章推荐。

    尼基塔迅速打开门,用双手和膝盖粗鲁地把安德烈·叶菲梅奇推开,然后抡起胳膊,一拳头打在他的脸上。安德烈.叶菲梅奇感到一股带着咸味的巨浪把他连头吞没,向床那边冲去,他的嘴里当真有股咸味:多半他的牙齿出血了。他像要游出水面,挥舞着胳膊,抓住了不知谁的床,这时他感到尼基塔在他背上又打了两拳。

    伊凡·德米特里一声尖叫。想必他也挨打了。

    随后一切都静下来。淡淡的月光照进铁窗,地板上落着网子一样的阴影。真可怕。安德烈.叶菲梅奇躺下,屏住呼吸,惶恐不安地等待着再一次挨打。就像有人拿一把尖刀,扎进他的肉体,在胸腔内和腹腔内转动几圈。他疼得直咬枕头,磨牙。忽然间,在他一片混沌的脑子里,清晰地闪出一个可怕的难堪的念头:此刻在月光下像鬼影般的这几个人,几十年来一定天天都忍受着这样的疼痛。20多年来他对此一无所知,而且也不想知道怎么能这样呢?他没有受过苦,甚至不知道什么叫疼痛,因此他也许情有可原。可是,良心的谴责却像尼基塔那样固执无情,弄得从头到脚浑身冰冷。他一跃而起,想大喊一声,飞快跑去杀了尼基塔,杀了霍博托夫、总务长和医士,然后自杀,然而从他的胸腔里发不出一丝声音,两条腿也不听使唤。他上气不接下气,一把抓住胸前的长袍和衬衫,猛地撕开了。他倒在床上,失去了知觉。

    第二天早晨,他头疼耳鸣,感到周身瘫软。想起昨天自己的软弱他不觉得有愧。昨天他胆怯,甚至怕见月亮,真诚地说出了以前意料不到的思想感情,如小人物感到不满难免爱发议论的想法。可是现在他觉得一切都无所谓了。

    他不吃不喝,躺着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我无所谓了,”别人问他话时他想,“我不想回答……我无所谓了。”

    午饭后,米哈伊尔.阿韦良内奇来了,带来了四分之一俄磅茶叶和一俄磅水果软糖。达留什卡来过几次,呆板的脸上露出几分悲伤,在床头一站就是一个钟头。霍博托夫也来看望他,带来一瓶溴化钾,吩咐尼基塔烧点什么熏一熏病室。

    傍晚,安德烈·叶菲梅奇因脑溢血死去。起初他感到一阵剧烈的寒颤和恶心,那股难受劲像是渗透他的全身,直至手指,从胃里涌到头部,灌进了眼睛和耳朵。眼前的东西发绿。安德烈·叶菲梅金明白他死到临头了,他忽然想到伊凡·德米特里、米哈伊尔·阿韦内奇以及千千万万的人是相信永生的。万一真能这样呢?然而他不想永生,他的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他昨天在书里读到的一群体态优雅、美丽异常的鹿正从他身前跑过,随后一个农妇向他伸出一只拿着挂号信的手……米哈伊尔,阿韦良内奇说了一句什么。随后一切都消失了,安德烈·叶菲梅奇永远失去了知觉。

    节选自《第六病室》

    六文学成就。

    契诃夫高度淡化情节,只是截取极其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然后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的描绘和刻画,深刻透视社会现象。如《万卡》:契诃夫从一个到城里来做学徒的乡下小孩子身上,挖掘出了深远的社会意义。作品将万卡写信的环境以及信件的内容用细腻的笔调加以描述,使人们看到了身受多重压迫的下层人民恶劣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契诃夫描写人物的心理时,不注重对人物心理世界作直接描写和刻画,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的描述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读者自然而然地就能感觉到人物的心理在变化、在发展。如《挂在脖子上的安娜》中有这样一段:

    “算了吧,”老头儿劝道,“算了吧……她是挺老实的娘儿们……这是罪过……”“玛丽亚!”基里亚克嚷道。

    “算了吧……罪过……她是个很不错的娘们儿。”

    两个人在堆房旁边站了一分钟,就走了。

    “我啊,爱野地里的花!”老头子忽然用又高又尖的中音唱起来。

    “我啊,爱到草场上去摘它!”

    在这段描写中,不用去寻找专门的描写人物内心的语句,你就能感受到人们内心深处的活动。

    在结构方面,简括精练。作品人物不多,情节简单,但能集中地表达出小说的思想内容。读契诃夫的小说,你不必为烦冗拖沓的层次段落所累,随着简单情节的自然推出和人物情绪的起伏波动,小说的框架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如《万卡》就是这样。

    七名家点评。

    我愿意拿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

    卡特琳·曼斯菲尔德。

    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欧洲文学中属于最有力、最优秀的一类。

    托马斯·曼。

    契诃夫比较宝贵的是他遇弱则弱、遇强则强的禀性。弱者从他仁慈的目光中得到安慰,强者被他刚性的思想吸引。他是一股无形的力,这种力量用一个名词来表示就是“无力”……他的文章是那样的灰暗,散发着精心提炼的香气。

    刘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