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变形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变形记》

    一部荒谬怪诞的小说。

    作者:弗兰茨·卡夫卡。

    文体:短篇小说。

    成书年代:1915年。

    一作者介绍。

    弗兰茨·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与乔伊斯、普鲁斯特鼎足而三被视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开山祖之,对现代西方文学影响巨大。

    弗兰茨·卡夫卡从小爱好文学,中学时开始读斯宾诺莎、达尔文、尼采的著作和易卜生的喜剧,大学时开始创作。1909至1912年,他去巴黎、米兰等地游历,此时,德国作家赫贝尔和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作品对他很有吸引力。后来,他对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著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研究中国的老庄哲学。这一切对卡夫卡的人生观和创作思想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卡夫卡主要的文学成就是小说。有代表性的三部长篇《美国》(1912-1914)、《审判》(1914-1918)、《城堡》(1922)均未写完。短篇小说有《乡村婚事》(1907)、《判决》(1912)、《变形记》(1912)、《乡村医生》(1917)、《地洞》(1923-1924)等,其中尤以《变形记》最为人称道。

    二作品档案。

    《变形记》

    弗兰茨·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的形象有如阴影般笼罩着他的生活,并且弥漫在他以后的文学作品中。1901年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修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在劳工工伤保险公司任职。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病逝于维也纳近郊。作为犹太人,他被孤立在布拉格德国人的社团之外;作为现代知识分子,他又和自己的犹太传统疏远;他同情捷克人在政治和文化上的追求,但对德国文化的认同感也使这种同情一直受压抑。这种在社会上孤立无根的状态造成他个人终生的不幸。

    曾有朋友向卡夫卡指出,有一本名为《孤女》的英文小说明显地模仿了他的《变形记》,他听后微笑着摇头:“不,他没有模仿我。这是时代的问题所在。动物比人类更接近我们那就是我们囚笼的所在。我们发现,亲近动物比人类更容易些。”

    三内容概要。

    格里高尔躲在墙上。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甲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朝天躺着,他那坚硬得仿佛穿了铠甲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起了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简直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他那无数只腿与身躯一比,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动着。

    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他的房间,一个普普通通、只是太小了些的卧室,他还是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

    格里高尔的眼睛接着又向窗子望去,天空很阴暗可以听到雨点敲打在窗槛上的声音他的心情也因此变得忧郁了。

    啊,天哪,他想,我怎么单单挑上这样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苦多了。

    他看了看柜子上滴滴嗒嗒响着的闹钟。天哪!他想道。马上就要七点差一刻了,即使赶上这班车,还是逃不过上司的一顿申斥。他努力想起床,但是非常费力。正在这时,前门的门铃响了起来,是秘书主任亲自出马了。格里高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打开了门。

    秘书主任大声嚷道:”哦!”他站得靠近门,一只手遮在张大的口上,慢慢地往后退去,仿佛有什么无形的压力在驱逐他似的。格里高尔的母亲,先是把双手紧握在一起,瞧瞧他父亲,接着向格里高尔走了两步,随即倒在地上,裙子摊了开来,头完全耷拉在胸前。而他的父亲握紧拳头,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仿佛要把格里高尔打回到房间里去,接着他又犹豫不定地向起居室扫了一眼,然后把双手遮住眼睛,哭泣起来,连他那宽阔的胸膛都在起伏不定。

    秘书主任终于仓皇而逃,格里高尔的父亲狂怒不已。父亲从后面使劲推了他一把,使他一直跌进了房间中心,汩汩地流着血。在他后面,门呼地一声用手杖关上了,屋子里终于出现了寂静。

    直到将暮时分,格里高尔才从昏厥中苏醒过来。只坏了一条腿,这真是奇迹。

    拂晓时分,其实还在夜里,心地善良的妹妹给他带来许多食物,格里高尔就这样由他的妹妹喂养着。

    虽然格里高尔无法直接得到任何消息,他却从隔壁房间里偷听到不少。整整两天,一到吃饭时候,全家人就商量该怎么办。就是不在吃饭的时候;也老是谈这个题目。

    在头几天夜里,格里高尔的父亲向母亲和妹妹解释了家庭经济状况的前景。他的家庭虽然已经破产,却有一笔投资保存了下来款子当然很小。另外,格里高尔每个月给的家用,到如今也积成了一笔小数目。

    不过,如果光是靠利息维持家用,这笔钱还远远不够。这项款子可以使他们生活一年,至多两年,但是也顶多如此了。日常的生活费用得另想办法。他父亲身体虽然还算健壮,但已经老了,他已有5年没做事,很难期望他能有什么作为了。而格里高尔的老母亲患有气喘病,又怎能叫她去挣钱养家呢?妹妹还只是个17岁的孩子,她的生活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片欢乐,又怎能叫她去给自己挣面包呢?最初只要一提到挣钱养家,格里高尔就羞愧与焦虑得心中如焚。

    如果他能开口说话,感激妹妹为他所做的一切,他或许还能多少忍受她的怜悯,可现在他却受不住了。她工作中不大愉快的那些方面,她显然想尽力少做。格里高尔也渐渐地越来越明白了。

    有一天,格里高尔的母亲与妹妹开始大肆搬动他房间中的家具,与他发生了冲突。”格里高尔!”她妹妹喊道,对他又是挥拳又是瞪眼。自从变形以来这还是她第一次直接对他说话。一块玻璃划破了格里高尔的脸,不知叫什么的腐蚀性药水溅到了他身上。他妹妹才愣住一会儿,就用脚呼地把门关上了。

    过了一会,他父亲回来了,大概以为格里高尔做了什么凶狠的事呢,板着脸严峻地向他冲来。从他开始新生活那一天起,父亲就是主张对他采用严厉措施的,他们绕着房间转了好几圈,他父亲决心轰炸他了。一只苹果飞来正好打中了他的背,并且还陷了进去,格里高尔六神无主地瘫倒在地上。

    格里高尔所受的重伤使他有一个月不能行动,也许永久地损害了他行动的能力。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缺少了先前那种活跃的气氛。

    在这个操劳过度的疲倦不堪的家庭里,除了必需的事情以外,谁还有时间替格里高尔操心呢?不管是夜晚还是白天,格里高尔都几乎不睡觉。有一个想法老是折磨着他:下一次门再打开时,他就要像过去那样重新挑起一家的担子了。

    妹妹已经懒得像先前那样去照顾格里高尔了。母亲也没有自己去管的必要。格里高尔根本也不会给忽视,现在雇了一个老奶妈照看他。而他现在简直不吃什么东西了。

    一天晚上,格里高尔的妹妹开始拉琴了,家里人完全沉浸在小提琴的音乐声中,房客们却十分不耐烦。格里高尔被吸引得爬了出来,突然,”萨姆沙先生,”一个房客向格里高尔的父亲喊道,一面指着正在慢慢往前爬的格里高尔。小提琴声停住了,他父亲努力将房客赶回了房间里去。

    妹妹说话了:”事情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对着这个东西,我没法开口叫它哥哥。咱们一定得把它弄走。我们照顾过它,对它也算仁至义尽了。”“她说得对极了。”格里高尔的父亲自言自语道。母亲眼睛里也露出狂野的神色。

    格里高尔绝望地爬回房间,门就给仓促地推上了,闩了起来,妹妹对父母亲喊道:”总算锁上了。”

    “现在又该怎么办呢?”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地说,向周围的黑暗扫了一眼,他很快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能动弹了。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他陷在这样渺茫、宁静的沉思中,一直到3点。从窗外的世界透进来的第一道光线又一次进入他的知觉。接着他的头就自己重重倒在地板上,鼻孔里呼出了最后一丝摇曳不定的气息。

    第二天,他们发现格里高尔已死了。”让我感谢上帝吧。”萨姆沙先生说,他在身上划了个十字,其他人也照样做了。

    他们决定这一天完全用来休息和闲逛,乘电车出城到野外去。车厢里充满温暖的阳光,他们都舒服地靠在椅背上谈起了将来的前途。仔细一研究,前途也并不太坏。正当他们这样聊着,萨姆沙先生和太太在逐渐注意到女儿的心情越来越快活以后,老两口几乎同时发现,女儿已经长成为一个身材丰满的美丽少女了。他们打定了主意,快该给他们找个好女婿了。仿佛要证实他们的梦想和美好的打算似的,在旅途终结时,他们的女儿第一个跳起来,舒展了几下她那充满青春活力的身体。

    四主要人物形象。

    格里高尔。

    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亲人抛弃。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应该说,《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五精彩篇章推荐。

    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他的背成了钢甲式的硬壳;他略一抬头,看见了他的拱形的棕色的肚皮。肚皮僵硬,呈弓形,并被分割成许多连在一起的小块。肚皮的高阜之处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下滑趋势,被子几乎不能将它盖得严实。和他身体的其他部位相比,他的许多腿显得可怜的单薄、细小,这些细小的腿在他跟前,在他眼皮下无依无靠地发出闪烁的微光。

    “我怎么啦!”格里高心里想道,那不是一个梦。他的房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凡夫俗子的房间,只是略为小些罢了。房间里静静的,四周是熟悉的墙壁,桌上摊开着收集得来的织物样品,往上看挂着一幅画,那是他不久前从画报上剪下来的。镶嵌在一个美丽的镀金的相框里,这是一幅夫人的画像。画上的夫人头带毛帽,颈脖套着狭长的毛围巾,一幅端坐的姿态。胳膊的下部隐藏在毛暖筒里。这幅画高高在上,对来访者显示出一种俯临人世的气派。

    格里高望着窗外,那是一种灰暗的天气可以听到雨点打在窗棂上这使他心情抑郁。“如果我现在睡一会,忘记所有的傻事,那会怎么样呢?”他心里想。但是这根本实行了,因为他习惯于朝右侧睡,而现在却是仰天睡的,翻不到右边,尽管用了很大的力量,仍然无济于事。他试了上百次,闭着眼睛,免得看见那些活蹦乱跳的小腿。当他开始感到一侧有些从未有过的轻微的钝痛时,才停止了翻身的努力……

    节选自第一章。

    六文学成就。

    《变形记》是卡夫卡早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其形象之怪异、意义之深刻堪称20世纪文学史上一大典范。他的小说因其寓意深邃、内涵丰富而被称为“寓言式小说”,这也引起了评论界对其小说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争论不定。

    《变形记》作为其代表性作品也具有多重思想内涵。卡夫卡被称为“异化诗人”,他的许多作品表现的主题就是“异化”。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沉重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压迫,个体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属性,异化为非人。而个体与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之间以及与其他生存于这个社会上的个体之间也是“非正常”的异化关系。然而,在作家笔下,这种异化关系或者异化世界反而是更为接近真实的东西。

    七名家点评。

    卡夫卡的《变形记》把我们带往不熟悉的另一世界,而事实,那另一世界原本属于我们的人性之邦,只是卡夫卡试图用另一套叙述方式与技巧来展示我们人性内部的黑暗王国。因为我们平时不朝它看上一眼,初见之下,才会感到它是如此的陌生、怪异和难以理解。

    郗晓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