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教授-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口香糖创始人托马斯·亚当斯于1870年推出的一种以甘草精调味的口香糖。

    [2]Cugat(1900—1990),美国拉丁流行音乐界重要人物。

    [3]Krupa(1909—1973),美国著名爵士乐歌手、乐队鼓手兼曲作家。

    [4]Danny Kaye(1911—1987),美国喜剧演员,活跃于百老汇、电影及电视,擅长模仿、舞蹈和歪唱打油诗。

    [5]Tony Martin(1913—2012),美国犹太裔演员兼歌手。

    [6]用来把帽子固定在头发上,通常带有装饰性的长而直的针。

    [7]犹太人名很多都以“欧维茨”(owitz)结尾。此处“甲欧维茨”及后文“乙欧维茨”“丙欧维茨”“丁欧维茨”都是泛指参与讨论的犹太客人。

    [8]纽约著名影剧院,于1927年开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常上演百老汇剧目。

    [9]金拉米纸牌的一方玩家除一张手牌,其余牌都可组成牌组,此时这个玩家可以说“金”,原文为Gin。

    [10]纸牌中,介于十和王后之间的牌,也就是通常出现在牌面上的J。

    [11]Billy Rose(1899—1966),美国词作家和剧场经理人,曾为许多著名歌曲作词,如《我和我的影子》、《不过是个纸月亮》等。

    [12]由比利·罗斯负责编排的水中歌舞表演,首演于1937年的美国大湖博览会。

    [13]世界顶级歌剧院之一,大都会歌剧院协会的基地,在纽约市,于1883年建成。

    [14]犹太男人晨祷时的披巾。

    [15]凯普什的昵称。

    [16]美国喜剧歌舞电影《出水芙蓉》中的人物,是片中的爵士乐队成员之一。他说话带有浓重的西班牙口音。

    [17]一种用公羊的角制成的号角。古时候犹太人通过吹羊角号发出警告或号召;如今通常在犹太教堂举行宗教仪式时,尤其是在犹太新年的祈祷仪式上以及赎罪日宣告斋戒结束时吹响。

    [18]德国城市,位于巴伐利亚州东南部,阿尔卑斯山脚下,以希特勒在萨尔茨堡山上的别墅“鹰巢”而闻名。

    [19]指希特勒。是纳粹时期人们对希特勒的称呼。

    [20]又称“敬畏之日”、“可畏之日”,是犹太教中人们祈祷和自省的一段时间,始于提斯利月初一日的犹太新年,到初十赎罪日止。犹太祭司吹响羊角号宣告犹太新年的到来,提醒人们赎罪日临近,这段时间里信众自我反省,悔改过错,向神祈求饶恕。

    [21]《圣经》故事中古代犹太人的领袖。

    [22]国家迎宾仪式中鸣放礼炮的最高规格,一般在迎接国家元首、皇室成员以及重要庆典时鸣放。

    [23]德国文学及音乐领域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一次改革。该运动提出要摆脱传统的束缚,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让人的情感得以自由发挥,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

    [24]美国漫画家、探险家、收藏家和记者罗伯特·李普利于1918年在《纽约环球报》上开设的漫画系列专栏。该专栏以漫画形式记录了李普利周游一百九十八个国家所搜集的各地的奇闻趣事。

    [25]犹太人的圣日,犹太历法新年的第十天,在阳历的9月下旬和10月上旬之间。

    [26]纽约州威斯特彻斯特县的一个城市,位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以北。

    [27]又译昆斯区,纽约市面积最大的行政区。

    [28]新泽西州博根县的县治,距纽约市曼哈顿中心区约十九公里。

    [29]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公元前六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现已不复存在。

    [30]指赫比·布若塔斯基。

    [31]历史上中欧和东欧的犹太人所用的语言,是多种语言的混合,主要来自中世纪日耳曼方言,其次来自希伯来语、阿拉姆语和各种斯拉夫语、古法语及古意大利语。

    [32]Giraudoux(1882—1944),法国剧作家,主要剧本有《特洛伊之战不会爆发》、《埃勒克特拉》、《昂丁娜》等。

    [33]Sophocles(公元前496—公元前406),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其作品主题多表现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代表作有剧本《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等。

    [34]Congreve(1670—1729),英国王政复辟时期的风俗喜剧作家,擅长用戏剧对话讽刺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

    [35]一种穿插着歌舞场面的喜剧。

    [36]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先知,因看智慧女神洗澡而致双目失明。他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名作《俄狄浦斯王》中的人物,预言俄狄浦斯将弑父娶母。

    [37]犹太教中负责执行教规、律法、主持宗教仪式的人,是犹太教堂中的主要神职人员。

    [38]纽约州东南部城市,临哈得孙河,在纽约市北面。

    [39]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宗教哲学家、宗教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马丁·布伯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在该书中,布伯阐明了他的“关系”哲学,指出人的存在有两种关系——“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揭示了“人类生活意义的归宿在于关系”这一主题。人的一切关系最终要走向同“永恒之你”,即上帝的关系。

    [40]十八世纪中叶东欧犹太人中出现的神秘主义派别。他们反对犹太教的正统律法,贬低理性和知识,强调人的情感,认为人可以通过虔诚的祈祷与上帝交流。

    [41]百老汇音乐剧,首演于1947年。该剧围绕主人公爱尔兰移民费妮安展开,是一部集奇思妙语、爱情故事和政治讽刺于一体的作品。

    [42]文中“顽皮小鬼”指小精灵欧格。

    [43]Duke of Windsor(1894—1972),即英国温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爱德华八世。他与辛普森夫人一见钟情。辛普森夫人出身于普通家庭,离过两次婚,嫁入英国王室有悖惯例。他为迎娶辛普森夫人而选择放弃王位。

    [44]在纽约市昆斯区西北部,是纽约市少数族裔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45]纽约州威斯特彻斯特县县治,距纽约市约五十千米。

    [46]美国动画片《大力水手》的主人公。波佩是一个体格瘦弱、外形古怪的水手。他与女友奥利弗在一起生活后,总受到坏人布鲁托的欺负,布鲁托试图抢走奥利弗。每当碰到困难时,波佩总能得到一罐神奇的菠菜,吃了之后,他变得肌肉发达、力大无穷,最终战胜布鲁托。这句话指他的肌肉就像波佩吃过菠菜后一样发达。

    [47]西班牙歌曲,发行于1924年,最初只是一首纯音乐作品,后来才配上西班牙语歌词,也有英语歌词。

    [48]美国著名的打印机生产厂商,原为生产枪支的企业,后于1873年开始生产雷明顿牌打印机。

    [49]纽约州的一处高原地区,靠近纽约市,位于奥尔巴尼西南、哈得孙河以西。

    [50]Macaulay(1800—1859),英国历史学家、诗人、辉格党成员。他文学造诣高深,文笔明快,逻辑严谨,主要作品包括散文随笔、评论和英国历史。《自詹姆斯二世即位以来的英国史》是其代表作。

    [51]Addison(1672—1719),英国散文家、诗人、剧作家及政治家。英国期刊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与好友理查德·斯梯尔共同创办的两份杂志《闲话者》和《旁观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52]Steele(1672—1729),爱尔兰散文家、剧作家、记者和政治家。在伦敦读书期间与约瑟夫·艾迪生结为好友,合作办刊。

    [53]出自麦考利1843年撰写的《评艾肯的〈艾迪生的一生〉》一文。

    [54]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家、神学家,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和存在哲学的思想先驱之一。

    [55]又译为《或此或彼》。克尔恺郭尔的重要专著,初版于1843年。全书分为上下两卷,由十一篇论文组成,围绕存在的审美和道德的“阶段”展开探讨。上卷中八篇论文讨论审美的人生态度,构成了“此”;下卷里的三篇论文讨论道德的人生态度,提出人生选择的问题,构成了“彼”。全书每篇论文虽在主题上各自独立,但却相互联系,意在表明存在的本质即选择,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不同选择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比另一个更优越。

    [56]犹太人的成人礼,一般在男孩十三岁时举行,象征该男孩从此要开始承担责任和义务。

    [57]纽约州首府。

    [58]美国著名长途客运公司,其班车可到达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数千个城市站点。该公司的巴士上都绘着一只奔跑的灰狗。

    [59]大卫的昵称。

    [60]Casanova(1725—1798),意大利冒险家、作家。其风流韵事在其自传体法语小说《我的一生》中有所描写。他被称为“追寻女色的风流才子”。他的名字如今被引申为“花花公子”、“风流才子”的意思。

    [61]英裔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弗朗西斯·伯内特的小说《小少爷方特罗伊》的主人公。他来自美国,起初叫塞德里克,一夜间成为英国贵族勋爵的继承人,得到了英国最美丽的庄园。文中指胆小的戴维为免受牵连而出卖朋友,这种自私行为与塞德里克为继承英国爵位而放弃美国国籍的做法有相似之处。

    [62]美国女性时尚杂志。

    [63]出自《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二场。罗密欧来到凯普莱特家的花园,见朱丽叶在窗前,便说出这段独白。

    [64]Strindberg(1849—1912),瑞典剧作家和小说家,推动现代戏剧发展的剧作家之一,被誉为瑞典“现代文学之父”。其创作先后带有自然主义和表现主义特征。

    [65]O'Neill(1888—1953),美国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多反映美国社会中人们在外界压力下性格的扭曲等现实问题。

    [66]纽约州东北部克林顿县的县治,位于尚普兰湖西岸。

    [67]斯尔凯的英文是Silky,有如丝般柔滑的意思。

    [68]法国诗人和作家夏尔·佩罗的童话《蓝胡子》中残暴的贵族主人公。他娶过许多妻子,却接连将这些妻子杀死。后来蓝胡子多用来指乱娶妻妾的男子。

    [69]莫扎特谱曲、意大利诗人蓬特撰写脚本的二幕喜歌剧《乔万尼先生》(又名《唐璜》)的主人公。取材于西欧的《唐璜》传说。乔万尼风流倜傥,他曾诱惑一位来自贵族家庭的少女,并杀害了她的父亲冈萨罗。后与少女父亲的幽灵共进晚餐,当乔万尼伸手与冈萨罗握手时,他被拖下地狱。后来乔万尼在文学和音乐作品中成为“情圣”的代名词。

    [70]存在主义先驱、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恺郭尔所作《非此即彼》一书上卷中《好色之徒的日记》的叙述者。日记记述了约翰尼斯谋划勾引一位年轻女子的过程,阐明了唯美主义者“兴趣至上”的观念,揭示了这种人为满足自己窥探他人私生活的兴趣而不择手段的做法。

    [71]英国普郡的重要港口城市。

    [72]伦敦南部旺兹沃思自治市的一个区。

    [73]由英国国王乔冶四世于1829年创办,是伦敦大学创始学院之一。

    [74]英国伦敦卡姆登自治市南部一个区。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早期,作家伍尔夫、福斯特,经济学家凯恩斯,哲学家罗素等知识分子在此组成“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对英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

    [75]写于1120年和1400年之间冰岛的一种叙事散文,主要描写最先在冰岛定居的家族及其后代的故事、挪威国王的历史和早期日耳曼神和英雄的神话传说。

    [76]由美国国务院资助并管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大规模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项目。

    [77]伦敦中心梅费尔住宅区的一个小广场。由建筑师爱德华·谢泼德于1735年至1746年设计规划。一战后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此处以泛滥的街头卖淫而臭名昭著。

    [78]伦敦市内一娱乐区,二十世纪后期以丰富的夜生活和发达的电影制造业而闻名,也是当时著名的红灯区。

    [79]Baugh(1891—1981),英国学者,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语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英语语言史和诗人乔叟等,著有《英语史》、《英格兰文学史》等。

    [80]Trevelyan(1876—1962),英国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文中的三卷平装本是指《安娜女王统治下的英国》。

    [81]英国顶级百货商场。

    [82]包括挪威、瑞典、丹麦、冰岛四国。

    [83]瑞典最大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拥有七个学院、多个研究中心和专门机构。

    [84]北欧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成立于1477年,坐落在瑞典第四大城市乌普萨拉市,被称为“瑞典的剑桥”。

    [85]伦敦的皇家公园之一,位于皮卡迪利大街以南,海德公园与圣詹姆斯公园之间。

    [86]伦敦肯辛顿—切尔西区一条南北向主干道,是英国最大的室内展馆伯爵宫展览中心的所在地。

    [87]瑞典最大的群岛,位于波罗的海。

    [88]伦敦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园,位于伦敦汉普斯特德希斯街区附近,以其广阔的绿地闻名于世。

    [89]棒球比赛中,防守队员对在两个垒位之间跑动的跑垒员进行传杀,迫使跑垒员出局的防守行为。

    [90]一项类似垒球和跑柱式棒球的业余体育运动。该运动在瑞典、挪威和丹麦非常流行。

    [91]也叫“高飞球”。棒球比赛中,击球手将球击向空中,在尚未落地之前,接球手起身将球接住。

    [92]儿童在街巷内玩的一种类似棒球的游戏。

    [93]一种两人玩的纸牌游戏。每个玩家获得十张手牌,需舍弃不搭配的手牌,留下可以形成牌组的手牌,通过计分决定胜负,得分高者获胜。

    [94]Gustav V(1858—1950),自1907年开始任瑞典贝尔纳多特王朝第五任国王,共统治四十三年,是瑞典历史上统治时间第二长的国王,也是瑞典最长寿的国王。在其统治期间,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未受战争影响。

    [95]受瑞典口音的影响,伊丽莎白将百搭牌这个英文单词(joker)首字母的塞擦音/dʒ/误发为滑音/j/。

    [96]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工人。1920年,二人因参加工人运动被美国警方指控为波士顿地区一抢劫杀人案的主犯。在多轮审判中,虽然二人提出充分证据证明自己无罪,但最终仍被处以死刑。该审判遭到国际社会的抗议,在半个世纪之后,美国对该案进行复审,于1977年7月17日宣布二人无罪。

    [97]波姬塔的昵称。

    [98]伊丽莎白的昵称。

    [99]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他性格孤僻,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100]马克·吐温小说《傻瓜威尔逊》中的人物戴维·威尔逊。他是个受过高等教育、雄心勃勃的青年,从纽约来到密苏里州一个小镇开始律师生涯,希望改造黑暗的社会。然而镇上的人无法理解他,将他视为外乡来的傻瓜,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傻瓜威尔逊”。

    [101]伦敦著名大街,是繁华的商业中心。

    [102]意大利制造商,制造计算机、打字机等办公室设备,成立于1908年,是意大利的第一家生产打字机的厂商。

    [103]伊斯兰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特指前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104]Browning(1806—1861),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诗人。她作品的主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抒发生活感情;二是争取妇女解放、反对奴隶制、暴露社会弊端。她的诗作以丰富的想象力著称。

    [105]1663至1813年间英国发行的金币,相当于一点〇五英镑。

    [106]美国研究中世纪文学及亚瑟王传奇的权威学者罗杰·谢尔曼·卢米斯(Roger Sherman Loomis)的代表作之一,初版于1949年,曾获美国中世纪学会哈斯金斯奖章。该书通过详细分析十二世纪末期法国传奇诗人克雷蒂安·德·特鲁瓦四首关于亚瑟王的传奇诗歌(《艾莱克与艾尼德》、《伊万,狮子骑士》、《朗斯罗,大车骑士》和《伯斯华,圣杯的故事》),认为亚瑟王传奇大多取材于凯尔特人的生活经历。

    [107]两本古冰岛有关神话传说的文学集的统称,包括诗体《老埃达》和散文体《新埃达》两种,后者是对前者的解释,记述了从公元八世纪到公元十一世纪“北欧海盗时代”的海盗故事与传说。

    [108]固定接送城市和港口之间旅客的火车。

    [109]斯德哥尔摩群岛上的一个小岛。

    [110]瑞士一船运公司,主要经营斯德哥尔摩群岛和斯德哥尔摩港之间的航线。

    [111]巴黎监狱。原本是十二世纪百年战争时为防御英国人进攻而建的军事堡垒。自十六世纪起,开始成为关押反对封建制度的政治犯的监狱。

    [112]指萨德侯爵,1784年被关入巴士底狱。他是法国贵族、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朱莉埃特》、《美德的厄运》等。他曾因变态的性虐待行为多次被囚禁。

    [113]法国西北部上诺曼底地区鲁昂附近的一处景点。塞纳河流至该地区后,经由维尔农流过鲁昂,再延伸至勒哈弗尔,最后流入英吉利海峡。

    [114]法国西北部港口城市,位于塞纳河下游。

    [115]James Dean(1931—1955),美国著名电影演员。1999年美国电影学院“百年百大明星”男演员第十八位。他闯荡好莱坞的反叛经历和塑造的颓废沉沦青年的形象使其成为所处时代叛逆精神的代表。他一生仅主演过三部影片——《伊甸园之东》、《无因的反叛》和《巨人》。

    [116]法国西北部厄尔省的一个镇,位于塞纳河畔。

    [117]鲁昂著名历史古迹,是一个于1389年制造的天文钟,安装在鲁昂市中心大时钟街的拱门上。

    [118]指鲁昂主教座堂,是天主教鲁昂总教区主教座堂。

    [119]位于意大利与瑞士交界处的奔宁阿尔卑斯山脉,海拔四千四百八十一点一米。

    [120]太平洋西部沿亚洲东海岸延伸、在日本南部与马来半岛之间的海域。

    [121]原指北欧的叙事传奇,亦可指讲述事迹或家世的较长的传奇或故事。

    [122]缅甸首都。

    [123]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省省会,伊洛瓦底江东岸。

    [124]俄亥俄州凯霍加县一城市。与克利夫兰相邻,位于其东边。

    [125]柬埔寨吴哥王朝时期高棉王国的都城,大约始建于公元九世纪,位于现今柬埔寨的西北部,以其一千多座庙宇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作“世界最大庙宇”的吴哥窟。

    [126]泰国北部第一大城市,清迈府首府。

    [127]又称“缅甸老铜权”,始铸于约十七世纪初,有大象、麒麟、公鸡等形状。最初用于中国西南及缅甸边境地区的鸦片交易,后也用于称量其他物品。如今一些古董玩家将其作为一种吉祥玩物进行收藏。

    [128]美国一家地图、地图集、地球仪的出版商。

    [129]Conrad(1857—1924),波兰裔英国小说家,被誉为“用英语写作的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多以航海冒险为主题,探寻人类的心灵和生活的哲理。他在作品中采用印象主义创作手法,通过视觉形象激发读者的想象,表达象征意义。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黑暗的心》、长篇小说《吉姆爷》、《诺斯托罗莫》等。

    [130]居住在比利时北部佛兰德斯地区的一个以荷兰语为母语的族群。

    [131]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一位吉卜赛女郎。在歌剧表演中,卡门的腰间系着一条丝巾。

    [132]洛杉矶东北郊的卫星城,以在玫瑰球场举办的美国大学年度“玫瑰碗”橄榄球比赛和玫瑰花车游行而闻名。

    [133]《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安娜的情人。他是一名军官,与安娜在莫斯科的舞会上相恋。共同生活后,二人之间的不信任与日俱增。他对安娜态度越来越冷淡,安娜为惩罚他而跳下火车站台自杀。安娜死后,他因愧疚而参加了塞尔维亚战争,希望在战争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134]《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安娜的丈夫,是政府高官。

    [135]英国作家亨利·詹姆斯于190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主人公兰博特·斯特莱塞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美国单身汉,他被派去巴黎调查查德和一位法国女子关系不清不白的传闻。到法国后,他听信了查德的话,坚持站在他们这一边。但在一次巧遇中,他却发现两人的确存在情人关系,这使他感到万分痛苦和羞辱。

    [136]海明威的第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女主人公勃莱特在一战中失去了丈夫。战后她侨居巴黎,虽然已有未婚夫,但依然整天在酒吧、斗牛场等场所寻欢作乐。美国青年巴恩斯爱上了她,她却无法接受他丧失性能力的事实。她拒绝了犹太青年科恩的追求,爱上了十九岁的斗牛士罗梅罗。双方年龄悬殊,勃莱特考虑到罗梅罗的前途,最终选择了离开,并回到巴恩斯的身边。小说描写了一战后流落巴黎的英美青年空虚放纵的生活,表达出他们内心的苦闷与迷惘。此处将海伦与勃莱特相联系,是为了表明她生活放纵。

    [137]原文为crate,为“破飞机”的俚语表达,略带贬义。

    [138]出自约瑟夫·吉卜林的诗《曼德勒》。

    [139]一种用来抛光打磨的轻质多孔火山岩。

    [140]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一城市,在圣盖博山的山脚下。

    [141]出自契诃夫短篇小说《关于爱情》。

    [142]指格瑞提皇宫酒店。位于威尼斯大运河畔,始建于1525年。

    [143]威尼斯的主要水道,被誉为威尼斯的水上“香榭丽舍”大道。

    [144]拜伦自1816年年底至1823年在意大利生活。他曾获得了英国上议院世袭议员的席位,但其政见引起了当局的不满,他被迫永久离开英国,移居海外。在意大利,他进入了创作高峰期,完成了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等重要诗作。

    [145]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与《套中人》、《醋栗》并称为契诃夫的“小三部曲”,是“小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通过叙述者阿列兴讲述的爱情故事,表明爱情并不局限于夫妻之间,爱情是纯洁高尚的,所谓的幸福、不幸、道德、罪恶、美德、阶级、地位等都与爱情无关。

    [146]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关于爱情》的叙述者。他大学毕业后为还债而留在索菲诺村,从知识分子变成一个地主。他爱上了朋友卢加诺维奇的妻子安娜,但出于道德方面的考虑,克制了自己对安娜的爱。他在安娜离开时表白了自己的真爱,但已经无法得到这份爱情。

    [147]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在雅尔塔度假的一个俄国银行职员与一位年轻女士之间发生的外遇。

    [148]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西部。该市拥有全美知名的高级住宅区,许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好莱坞名流、富豪都居住于此。

    [149]特拉华州最大的城市,位于该州的北部,是纽卡斯尔县的县治。

    [150]一种不透明的、白色或浅色的纹理细密的石膏。

    [151]现名为“泰国湾”,位于中国南海的西南部,毗邻柬埔寨、泰国及越南,以生长在其海域的珊瑚礁闻名。

    [152]著名芭蕾舞剧,取自俄罗斯神话,描述年轻王子伊凡抓住火鸟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153]一种仿俄罗斯哥萨克士兵制服的扣襟不对称的立领束腰外衣。

    [154]僧侣在自惩或苦修时所穿的一种带有刺毛的衣服,通常喻指刑具或苦难的根源。

    [155]Onassis(1904—1975),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商船队,被称为“希腊船王”。

    [156]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生于当时属于德国的阿尔萨斯,神学家、音乐家、哲学家和内科医生,人道主义者,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将尊重生命作为最高原则,三十多岁到非洲致力于慈善事业,为非洲奉献精力、智慧和爱心。

    [157]Mauriac(1885—1970),法国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政论等各种体裁,尤以小说著称。其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手合十》,小说《给麻风病人的吻》、《爱的沙漠》、《苔蕾丝·德斯盖鲁》等。

    [158]Browning(1812—1889),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诗人,以心理抒情诗尤其是戏剧独白诗著称。他的三部戏剧独白诗集《男男女女》、《剧中人物》、《指环与书》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波菲利雅的情人》是他最早的戏剧独白诗之一。独白者是一个心理偏执狂,情人波菲利雅向他表白,他也深爱着波菲利雅。他用她的头发将她勒死,希望永远停留在她说爱他的那一刻。

    [159]中太平洋的群岛。

    [160]位于俄亥俄州西南部,在俄亥俄河畔,是该州重要工业城市和河港。

    [161]即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约公元前69年—公元前30年)。她与恺撒、安东尼、屋大维三人关系密切。历代诗人和作家多将她描述成一个不专情的肉感妖妇,如但丁的《地狱》、莎士比亚的《恺撒大帝》等。

    [162]一种有暗钮和天鹅绒领子的单排或双排扣长大衣。

    [163]一个家具品牌,由二十世纪著名设计师查尔斯·伊姆斯和妻子雷·伊姆斯共同设计。

    [164]斯巴达王后,主神宙斯化身为天鹅与之亲近,生下海伦和波吕克斯。

    [165]又称“佩花嬉皮士”,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聚集在旧金山的反对战争、主张和平与友爱的嬉皮士。他们身着奇装异服,以佩戴鲜花、珠子、铃铛等装饰品为标志。

    [166]希腊神话中的爱神。

    [167]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南亚人裹在腰或胸以下的长条布。

    [168]契诃夫的中篇小说。年轻的政府文官拉耶甫斯基对情人娜杰日达·费多罗芙娜已无爱意,想要逃避她。动物学家冯·柯连认为拉耶甫斯基道德低下,严厉批评了他的行为,责备他自私自利,要求他审视自己的心灵,由此展开了关于真理与道德的争论,而后升级成决斗。一向软弱的拉耶甫斯基在决斗中鼓起勇气,不畏惧冯·柯连朝他开枪。冯·柯连受到助祭的干扰,未能击中拉耶甫斯基,决斗无果而终。

    [169]契诃夫的一段名言,全句是:“上帝保佑我们免受他人对我们做出片面的评判。这个世上有许许多多的言论,其中多半是那些未经历过困境的人所作的妄言。”

    [170]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法律系贫穷的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所经历的精神折磨与道德窘境。

    [171]Benvenuto Cellini(约1500—1571),意大利雕塑家、金银工艺师,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中的风格主义的代表人物。

    [172]成立于1925年,是美国最著名的舞团之一。

    [173]在纽约州拿骚县亨普斯特德镇,位于长岛南岸。

    [174]原文为reach,有多个意思。凯普什说“you can reach him out there”,其中reach意为“找到”。沃利为调戏凯普什,故意将“reach”曲解为“伸手摸到”。

    [175]原文为take off,有多个意思。凯普什说“take off”,意为“快走开吧”。沃利故意将“take off”曲解为“脱掉”。

    [176]位于纽约曼哈顿,建于1736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公立医院。

    [177]犹太人在逾越节期间吃的一种薄面饼。

    [178]用面条或马铃薯、鸡蛋和调料烤制成的布丁,犹太人通常在安息日食用。

    [179]纽约市曼哈顿下城西部的一个聚居区,“垮掉的一代”的诞生地,美国反主流文化的大本营,各种激进思想和文艺潮流的发生地。自十九世纪末开始,许多作家、诗人、艺术家、学生等知识分子为追求自由而汇聚于此。这儿对“垮掉的一代”作家如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伯格等有重要影响。

    [180]坐落在中央公园边上,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巴黎的卢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

    [181]纽约州艾塞克斯县的一个小镇,因其附近的普莱西德湖而得名,是纽约州的旅游胜地之一。1932年和1980年冬奥会在此举办。

    [182]在美国纽约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交界处的群岛,共有一千七百九十三个小岛。

    [183]一段由七个音符组成的两小节旋律,常用于音乐表演的结尾。

    [184]Norman Thomas(1884—1968),美国社会主义运动领袖,反战主义者。1924年参选纽约州州长,并曾作为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参加过六次竞选,但均以失败告终。他反对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早期崇尚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而后期逐渐转向强烈的反共产主义政见。

    [185]Henry Wallace(1888—1965),美国第三十三任副总统。曾作为1948年美国进步党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在竞选纲领中提倡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

    [186]纽约州阿尔斯特县的县治。

    [187]黛博拉的昵称。

    [188]“受韦兹控制的”原文为vizzied,是鲍姆加藤创造的单词vizzy的衍生词。

    [189]“受控于韦兹的”原文为vizzified。

    [190]“韦兹”原文为vizzy,是鲍姆加藤创造的单词。

    [191]“嘶嘶”原文为fizzy,“慌慌张张”原文为tizzy,与vizzy押尾韵。

    [192]“毛茸茸”原文为fuzzy,“嗡嗡”原文为buzz,与vizzy在词形上有相似之处。

    [193]James(1843—1916),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出生于美国,后加入英国国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贵妇画像》、《金碗》、中篇小说《黛茜·密勒》、《丛林猛兽》等。

    [194]1877年,亨利·詹姆斯在记录一位朋友讲的故事时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意为真实、生动地再现故事发生的场景。这一故事启发了詹姆斯对《黛茜·密勒》的构思。

    [195]东日耳曼哥特人的两大分支之一,兴起于公元四世纪,于公元410年征服罗马,并在法国和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国,统治至公元八世纪初。

    [196]纽约市主要城际铁路和通勤铁路的车站,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中城。

    [197]位于纽约市皇后区西部,是纽约市少数族裔人口较为集中的一个地区。

    [198]先蒸后烤的环状面包圈。

    [199]新泽西州东北部博根县的一个镇。

    [200]Donne(1572—1631),十七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作品包括艳情诗、讽刺诗、宗教诗及布道文等,以艳情诗和宗教诗最为出名。他的诗歌作品主要有:宗教诗歌《死亡,不要骄傲》、《病中赞歌》等,艳情诗歌集《哀歌》、《歌与十四行诗》等。

    [201]约翰·多恩的艳情诗歌集《哀歌》第十九首《致上床去的情妇》中的诗句。诗歌把男人对性欲的渴求同十七世纪的殖民侵略联系在一起,渴求肉体之爱的男人狂热地呼唤道,“放开我不安分的手,让它们去吧/后面,前面,上面,中间,下面/哦,我的美洲,我新发现的大陆/我的王国,当有人占有的时候最安全。”多恩在诗中将女性比作美洲,从属于男人,她们是男人“新发现的大陆”,是男人的战利品,由男人来享用。

    [202]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作品描述了一个表演忍耐饥饿能力的艺术家追求艺术的完美,对观众诚实无欺,却始终遭到他们的怀疑,他深深苦恼,郁郁而终。

    [203]Joyce(1882—1941),爱尔兰小说家、诗人,推动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重要作家之一。其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其他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芬尼根守灵夜》等。

    [204]Yeats(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5]Synge(1871—1909),爱尔兰剧作家、诗人、散文家,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代表,阿贝剧院的创办者之一。

    [206]对美国南方朴实随和的白人的别称。

    [207]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没落的南方贵族艾米莉小姐沉浸于过去,性格孤僻。她爱上了一个北方男子,为了不让他离开自己而将他毒死,并与尸体同眠。

    [208]即契诃夫。

    [209]Céline(1894—1961),法国作家,是推动法国及世界文学走向现代化的作家之一,对萨缪尔·贝克特、萨特、热内等人有重大影响。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茫茫黑夜漫游》、《缓期死亡》等。

    [210]Genet(1910—198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其作品大多涉及被社会所抛弃的亚文化群体,如同性恋者、卖淫者和罪犯等。

    [211]契诃夫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农奴。

    [212]又称“西墙”,位于耶路撒冷旧城的圣殿山脚下,是古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是犹太教最重要的圣地。

    [213]《音乐知识竞猜》是一档广播竞猜节目,二战期间十分流行。该节目的参与者必须回答有关音乐知识的判断题。该类节目中较有影响力的是1937至1949年间的《凯·凯瑟音乐知识竞猜》。此处《布兰迪斯音乐知识竞猜》可能为作者虚构。

    [214]Meyer Lansky(1902—1983),美国犹太裔犯罪团伙头目之一,“现代有组织犯罪之父”查理·卢西安诺的智囊,并掌管该团伙的财务,被称为“黑手党的会计”。

    [215]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女主人公苔丝在新婚之夜向丈夫克莱尔倾诉了她曾被富人亚雷奸污的遭遇,克莱尔因此抛弃了她。苔丝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与亚雷同居,而克莱尔又回来请求与苔丝重归于好。苔丝认为亚雷毁了她的幸福,便将亚雷杀死,她因此被处以绞刑。

    [216]纽约州东南部的一个县。

    [217]美国最著名的火车站之一,同时也是大都会北方铁路、纽约地铁七号线、莱辛顿大道线(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及S线交会的车站。在曼哈顿四十二大街与公园大道交界处。

    [218]纽约市的一条河,北接长岛海湾,南至上纽约湾。

    [219]美国最大的青少年组织之一,成立于1910年。该组织通过教会男孩户外生存技巧,达到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格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的目的。

    [220]Jesse James(1847—1882),十九世纪美国密苏里州猖獗的犯罪团伙“詹氏杨格团伙”的核心成员,曾策划和参与多起银行抢劫、火车抢劫、谋杀等犯罪活动,包括轰动一时的诺斯菲尔德国家第一银行抢劫案。

    [221]美国的通俗小报,创办于1919年。创办之初大多刊登色情题材报道,现在侧重有关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新闻。

    [222]纽约曼哈顿岛上第五大道以东的部分。

    [223]俄罗斯总统官邸所在地,是政府的代名词和权力的象征。此处T将学校行政部门比喻为克里姆林宫。

    [224]指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一生只写过一部小说《呼啸山庄》。

    [225]指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其代表作长篇小说《简·爱》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她完成的小说仅有四部,另外三部是《谢利》、《维莱特》和《教师》。其中《维莱特》以作者在布鲁塞尔学习法语的经历为素材,具有很强的自传性。

    [226]美国最著名的冰激凌品牌之一。

    [227]马萨诸塞州东南部一个伸入大西洋的钩状半岛,位于巴恩斯特布尔县。

    [228]马萨诸塞州巴恩斯特布尔县的一个小镇。

    [229]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海岛。位于科德角以南,岛上有六个风格各异的小镇。因其舒适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自然人文风光而成为旅游胜地。

    [230]于1900年设计的一种使用胶卷的低成本相机。

    [231]摩洛哥西南部城市,位于阿特拉斯山脚下,是摩洛哥南部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被誉为摩洛哥的“南方珍珠”。

    [232]美国卡兹凯尔斯山区犹太人的避暑胜地的别称,位于纽约市西南沙利文县和阿尔斯特县卡兹凯尔斯山脉的山脚。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纽约的犹太人常来此度假。

    [233]克莱尔的昵称。

    [234]契诃夫“小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借兽医伊凡·伊凡内奇之口讲述了弟弟尼古拉·伊凡内奇实现梦想的经历。尼古拉·伊凡内奇小时候温和善良,梦想过上地主的生活,盼望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庄园,在里面种醋栗。为了达到目的,他不得不聚敛钱财,吝啬至极,一步步走向堕落,终于沦为自私、空虚、吝啬的大地主。

    [235]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一位律师历经五年痛苦挣扎,终于挣脱道德的束缚,向一位有夫之妇表白。尽管后者意识到对律师的情感,却依然躲进社会伦理的保护伞下,和不爱自己的丈夫生活。契诃夫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只有野蛮人和动物才诚恳。一旦文明给生活带来了对舒适安乐的需要,例如对女性贞节的需要,诚恳就成为不合时宜的东西了。”

    [236]契诃夫的中篇小说。地主沙莫兴忏悔地讲述了自己与阿里阿德娜失败的恋爱故事。他曾与美丽聪颖的阿里阿德娜相爱,为了她背弃原有的质朴生活,却逐渐发现她虚荣冷漠,不断背叛和玩弄他。屡遭打击的沙莫兴无比失望,对女人憎恨不已,最终倾家荡产。

    [237]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赫索格》中的主人公。他是一名犹太教授,为人正派、善良,在生活中却屡遭打击,遭遇过两次失败的婚姻,被社会摈弃,精神濒临崩溃,成了一个“落难的英雄”。

    [238]契诃夫的中篇小说。六十多岁的教授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患上医不好的面部痉挛症,时刻心想自己“被命运判处了死刑”,生活在“控制不住的动物性的恐怖”之中,厌恶一切,等待死亡。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身上有契诃夫的影子。

    [239]指小说中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已故同事的女儿、年轻女演员卡嘉。

    [240]卡嘉自七岁起住在尼古拉家中,尼古拉成了她的监护人。她从小痴迷戏剧,梦想成为演员。她在莫斯科的一个剧团当过演员、谈过一场恋爱后,这一梦想破灭了,她回到家中,无所事事。当尼古拉鼓励她回到莫斯科继续做演员时,她给出以上回答,承认自己没有本事。

    [241]《决斗》的主要人物之一。年轻的政府文官,曾在大学文学系学习,颇有学识,却生性软弱。他曾爱上有夫之妇娜杰日达·费多罗芙娜,相处长久后发现自己不再爱她,在她丈夫去世后,并不想与她结婚。冯·柯连认为拉耶甫斯基是一个放荡、缺乏教养、卑鄙龌龊的好色之徒,坚持认为应当除掉他。

    [242]威尼斯的一个美术馆,位于大运河南岸,建于1750年,展出十九世纪以前的美术作品。

    [243]特指威尼斯水道上的一种狭长的轻型平底船,中部通常有小船舱,船尾用单桨划水前进。

    [244]Mann(1875—1955),德国作家,主要作品包括中篇小说《威尼斯之死》和长篇小说《魔山》等,于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45]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威尼斯之死》中的一句话。主人公古斯塔夫·阿申巴赫来到威尼斯,第一次登上刚朵拉,坐在扶手椅上激动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246]加利福尼亚州一城市。

    [247]原文为瑞典语。

    [248]威尼斯多尔索杜罗区大运河南岸的一个码头,建于1519年,最初是装卸木材的浮动码头,如今是供人们散步的休闲区域。

    [249]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城市,是中世纪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以乔托、曼特纳以及多纳泰洛的艺术和建筑作品而闻名。

    [250]Giotto(约1267—1337),意大利画家、建筑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批重要画家之一。他曾在意大利帕多瓦的斯克罗维尼教堂的墙面上创作了三十八幅连环宗教故事画。这组壁画被誉为“十四世纪意大利艺术的重要纪念碑”,其中以《犹大之吻》和《哀悼基督》最为著名。

    [251]纽约州东部城市,斯克内克塔迪县县治。

    [252]纽约州中部城市,汤普金斯县县治,位于五指湖区卡尤加湖南岸。该市是一个大学城,康奈尔大学和伊萨卡学院等高校坐落于此。

    [253]意大利北部城市。

    [254]意大利东北部城市。

    [255]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脉北部的山群,位于意大利东北部贝卢诺、波尔扎诺和特仑托三个省内。

    [256]十七世纪晚期从门诺教派脱离出来的一个再洗礼派正统教派,现在主要存在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

    [257]1774年传入美国的基督教新教一派别,前身是英格兰贵格会一个激进的支派。

    [258]比利时西佛兰德省的首府,位于比利时西北部。

    [259]Max Brod(1884—1968),捷克—犹太作家、作曲家和记者,出生在布拉格。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但是更为人所知的是他与卡夫卡的深厚友谊。他违背卡夫卡的遗愿,编辑出版了卡夫卡的全部作品,并写过卡夫卡的传记。

    [260]Milena(1896—1944),曾是卡夫卡的女友,她将卡夫卡的很多德语作品翻译成捷克文。

    [261]卡夫卡于1919年11月写给父亲的一封长信,信中暗指其父在情感上对他的虐待和虚伪的行为。卡夫卡曾托母亲转交此信,但母亲阅后唯恐得罪他父亲,将信退还给了卡夫卡。

    [262]位于布拉格老城中心的一个古老的广场。

    [263]卡夫卡的父亲。

    [264]又译《诉讼》,卡夫卡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讲述了为人正直的银行助理约瑟夫·K.在三十岁生日那天无故被捕、接受一系列审判、最后被处死的故事。小说书写了普通人生存中无处逃避的荒诞与恐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司法机构的腐败。小说第九章提到K.在一个空空荡荡的大教堂遇到一位牧师的经历,牧师给他讲述的一个寓言暗示了他最后的结局。

    [265]欧洲历史上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家族之一,其家族成员的统治势力曾遍及罗马帝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西班牙、葡萄牙等王国和公国。

    [266]以前为一中欧国家,现为波兰一部分。

    [267]卡夫卡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自称是某村庄城堡聘请的土地测量员的主人公K.在城堡外受到阻拦,于是同城堡当局为进入城堡展开了拉锯战,但最终没能进入,未能见到城堡中的当权者。马克斯·布洛德将该小说称作“卡夫卡的《浮士德》”。

    [26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自由化改革,开始于1968年1月5日。新上任的共产党领导人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在国内政治改革中提出“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要求给予公民言论、艺术、旅行等自由,并放松新闻监管审查等。此改革未得到曾助其解放的苏联的支持,同年8月21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军事干涉,改革运动至此结束。

    [269]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长篇小说。“佩科特”号捕鲸船船长亚哈从事捕鲸业四十年,他曾被一条名叫莫比·迪克的凶猛的白鲸咬断一条腿,他决心带领船员捕杀这条白鲸,但最终却走向船毁人亡的结局。

    [270]《白鲸》的主人公,“佩科特”号捕鲸船的船长。

    [271]捷克克朗,是捷克所通用的货币。

    [272]是德国纳粹二战期间在布拉格建立的一处集中营,1942年至1944年,此处曾关押了二十万犹太人,在此被屠杀的犹太人约有八万人。

    [273]是德国纳粹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的集中营,建于1940年4月,是距华沙三百多公里的奥斯威辛市附近大小四十多个集中营的总称,数百万人曾被监禁于此,被屠杀的一百一十多万人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该集中营。

    [274]位于德国北部汉诺威附近,建于1940年,德国纳粹在此共杀害了约七万人,1945年4月15日英军解放了该集中营。

    [275]位于慕尼黑西北,1933年建成,是德国纳粹二战期间建造的第一座集中营,曾被作为培训德国党卫军集中营军官的教学基地。这儿先后关押过二十一万人,包括犹太平民和苏军战俘,1945年4月29日美军解放了该集中营。

    [276]Franz Werfel(1890—1945),波希米亚—犹太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出生在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布拉格。德国文学表现主义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他与弗朗兹·卡夫卡、马克斯·布洛德和马丁·布伯等二十世纪早期一些著名犹太知识分子是好友。主要作品有小说《伯纳黛特之歌》、《未来之星》、剧本《羊之歌》等。

    [277]Oskar Baum(1883—1941),捷克—犹太作家和音乐教育家。曾是以马克斯·布洛德和弗朗兹·卡夫卡为代表的“布拉格团体”的成员。他十一岁时双目失明,他的作品都是他口述、他人记录而成的。

    [278]高加索白色人种,最早居住在现俄罗斯乌拉尔山脉附近,该人种身材较高大、皮肤浅白、鼻骨高、瞳孔颜色浅,被认为是印欧语系民族的共同祖先。

    [279]Mishima(1925—1970),日本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其作品多描写男女青年的性苦闷和浪漫的爱情故事。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假面自白》、《潮骚》、《金阁寺》、《春雪》等。

    [280]Gombrowicz(1904—1969),波兰小说家和剧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心理分析见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费尔迪杜凯》、《宇宙》、《情欲印象》、剧本《婚礼》等。

    [281]Jan Hus(1369—1415),捷克宗教思想家,宗教改革运动先驱。他反对罗马教会,为百姓寻求平等权利。在《布道录》和《论教会》等作品中,他抨击了罗马教皇和教会的权威,被罗马天主教视为异教徒,并被处以火刑。捷克人民将他奉为英雄,在他逝世五百周年时在布拉格老城广场中央为他立了一座塑像。

    [282]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叙述者曾是西非丛林中的猿猴,五年前被人类抓获,关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为逃离笼子的禁锢,它在人的逼迫下学会了人的行为和语言。变成人的它向某科学院的会议提交这份报告,讲述了自己从猿转变成人的过程。

    [283]棒球比赛中的一种投球方式,球的运动轨迹开始为直线,之后开始向右下旋转。此处引申为出人意料之意。

    [284]即克莱尔。

    [285]捷克最长的河流。该河纵贯捷克国土南北,流经首都布拉格,被称作捷克的“母亲河”。

    [286]赫比的昵称。

    [287]MacArthur(1880—1964),美国将军,二战期间统率盟军在南太平洋作战,1945年接受日本投降。

    [288]纽约州南部的一个县,位于卡兹凯尔斯山区。该县取名为沙利文县是为了纪念美国独立战争英雄约翰·沙利文少将。

    [289]马克·吐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常穿蓝色工装裤。

    [290]十六世纪起源于荷兰的基督教新派,反对婴儿洗礼、服兵役等,主张生活俭朴。

    [291]Colette(1873—1954),法国女作家,作品以描绘人物的心境和感觉见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动物的对话》、《流浪的女人》、中篇小说《吉吉》等。

    [292]出自科莱特的长篇小说《青苗》第十五章。

    [293]Musil(1880—1942),二十世纪奥地利现代派小说大师,其小说以细致的心理分析著称。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三个女人》、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没有个性的人》等。其中,《没有个性的人》是未能终稿的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之一,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托马斯·曼的《魔山》齐名。

    [294]罗伯特·穆西尔的处女作,发表于1906年。作品中,在一所培养精英的寄宿学校就读的学生特尔莱斯与两名男生联合起来对同学比亚斯尼进行精神虐待和肉体折磨,并以此为乐。特尔莱斯因此受到学校处理,最终离开了学校。作品详细分析了青少年成长的问题,探究了人性的黑暗和非理性行为,被誉为第一部带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特色的小说,被哈罗德·布鲁姆列入《西方正典》中的“经典书目”,并于1966年被著名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拍成电影《青年特尔莱斯》。

    [295]Henry Miller(1891—1980),美国小说家,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反传统文化运动的参与者奉为“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其作品带有独特的社会批判特点。他的作品有许多露骨的性描写。他的主要长篇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北回归线》、《黑色的春天》、《南回归线》,“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春梦之结》等。

    [296]Hawthorne(1804—1864),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字》、《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福谷传奇》等。

    [297]美国东北部一地区,由现在的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佛蒙特州、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和罗得岛组成。

    [298]一种刘海很高的齐耳内卷发型。瓦利安特王子是漫画家哈尔·福斯特的连环画代表作《瓦利安特王子传奇》中图勒部落的王子,他英勇忠诚,受到亚瑟王赏识,成为一名圆桌骑士。他标志性的齐耳内卷发型被称作“瓦利安特王子发型”。

    [299]由美国自然博物馆发行的杂志。

    [300]美国国内影响甚大的群众性环保组织奥杜邦协会发行的杂志。

    [301]一所私立女子文科学院,位于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市,创办于1871年,是美国知名女子贵族学校“七姐妹联盟”中最大的学院。

    [302]出自英国诗人伊迪斯·西特韦尔(Edith Sitwell,1887—1964)的同名诗。

    [303]每年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304]原文出自天主教慈善工作者特蕾莎修女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演讲辞,译文根据上下文的需要进行了调整。

    [305]犹太慈善组织,成立于1949年,主要职责是募集基金,为在欧洲、美国和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提供资金援助,后于1999年并入犹太联合会。

    [306]出自《旧约·诗篇》第二十三章:“在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307]英国作家理查德·梅森的小说《苏丝·黄的世界》中的人物。她自称是出身上流社会的继承人,实际上是个妓女。她身穿旗袍,长发披肩。她的名字已成为一个性感的东方符号。

    [308]Goering(1893—1946),德国纳粹党的二号人物,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曾在纳粹党确立统治地位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在1946年纽伦堡审判中,他因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被处以绞刑。

    [309]Goebbels(1897—1945),纳粹德国宣传部部长,被称为“宣传的天才”。他以铁腕捍卫希特勒的政权,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

    [310]Streicher(1885—1946),纳粹德国时期反犹刊物《前锋报》的主编,是纳粹党屠杀犹太人的主谋之一。他主编的报刊每期头版上都会写上“犹太人是我们的不幸”的标语。

    [311]新泽西州东北部城市,帕塞伊克县的县治,十九世纪末以生产丝绸闻名,被称为“丝绸之城”。

    [312]一种纸牌游戏,通常由三个或四个玩家参与,使用两副牌中九点以上的各花色纸牌共四十八张进行游戏。游戏开始时先叫分,叫分高者称为叫牌者,在游戏中,其余玩家设法将叫牌者打败。

    [313]这是一则牛奶广告。农用货车很可能来自牛奶场,广告旨在说明他们生产的牛奶无与伦比,只有爱才能与之媲美。

    [314]此处原文为“Dirt roads are down to earth”,克莱尔利用earth一词的语义双关,在这句话中玩文字游戏。Dirt和earth都指泥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为“泥土路就在脚下的土地上”;同时,“down to earth”这一短语在英语中意为“回到现实”、“不作幻想”。克莱尔响应生态学家的号召,支持自然的泥土路,反对人工铺路。

    [315]George Wallace(1919—1998),政治家,曾任亚拉巴马州州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期间,他坚决反对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曾站在亚拉巴马大学校门前阻止两名黑人学生入学。他四次参选美国总统,但均以失败告终。

    [316]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是生态学和地理学中分隔植物在不同环境下能否生长的界线。在林木线以内,植物可以正常生长;越过林木线,一些植物(如直立乔木)无法生长。

    [317]莎士比亚的早期喜剧,讲述了友谊深厚的两个绅士爱上同一个女人、在爱情上经历波折的故事。

    [318]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书写了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统治英国的约翰王一生的主要经历。

    [319]《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二场中朱丽叶的独白。她感叹名字毫无意义,她爱上的只是罗密欧这个人,而不是他的名字,也不是他的家族。

    [320]乌克兰西部城市。

    [321]1929年至1933年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是二十世纪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经济衰退。

    [322]纽约州东部城市,斯克内克塔迪县县治,位于莫霍克河与哈得孙河的交汇处。该市以电气机械、电子机械等工业闻名,是通用电气公司所在地。

    [323]美国连锁超市。是创办于1850年的大西洋太平洋茶叶公司下属的连锁超市。

    [324]Walter Cribkite(1916—2009),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新闻主播,曾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主播长达十九年,被誉为“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被观众称为“沃尔特叔叔”。他镇定的播报方式、长辈般亲切的声音以及经典的结束语“事实就是这样”已成为一种符号。

    [325]Lyndon Baines Johnson(1908—1973),美国第三十六任总统。1963年,肯尼迪遇刺后,时任副总统的约翰逊继任,并在1964年总统大选中胜出。任总统期间,他提出了“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并提出“向贫穷开战”的口号。他继续奉行肯尼迪的政策,导致越南战争升级,美军在战场失利,因而在国内掀起反战浪潮,使其支持率不断下降。他于1969年离任。

    [326]《圣经·旧约》中上帝制造的大洪水灾难。耶和华看到世间充满恶行,决定用洪水消灭恶人。他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带上家人,将各种生物都在方舟中留下一对。方舟建造完毕时,大洪水开始涌来,只有在诺亚方舟里的生物得以幸存。

    [327]此处指的是华氏温度,相当于摄氏三十二度左右。

    [328]《花花公子》杂志的创办人。

    [329]希腊寓言中一只每天能产一枚金蛋的鹅。其主人欲一次得到全部金蛋,便将其杀死,结果一无所获。后用来指能带来财富但必须小心对待以防失去的事物。

    [330]纽约州拿骚县的一个镇,位于该县西南部。

    [331]此处原文为意第绪语paskudnyak,是一个侮辱性极强的词,指十分恐怖的人。这儿指布若塔斯基瘦得十分恐怖。

    [332]美国职业棒球纽约扬基队的主场,位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建于1923年,是职业棒球大联盟球场中历史最悠久的球场之一。

    [333]指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人,这儿指克莱尔。

    [334]创立于1873年的一所私立大学,位于得克萨斯州福特沃斯市。

    [335]出自契诃夫中篇小说《匿名氏故事》第十八章。故事的叙述者曾为彼得堡文官奥尔洛夫当差,二人久别重逢,奥尔洛夫从叙述者口中得知他以前勾引过的齐娜伊达·费多罗芙娜已经去世,他出于礼貌叹了口气,然后沉默了下来,当时“仿佛安静的天使飞过我们的头顶”。

    [336]Elgar(1857—1934),英国作曲家、指挥家,自幼随父亲学习钢琴与小提琴。他的音乐真实自然,《新颖主题(谜)变奏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他被誉为英国的贝多芬。

    [337]此处指凯普什。

    [33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为镇压异己和推行种族主义,在国内和被占领国建立了众多集中营。在德国境内的有达豪集中营、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拉文斯布吕克妇女集中营、贝尔根—贝尔森纳粹集中营等。这些集中营后被苏军、美军或英军解放。文中所指的很可能是萨克森豪森集中营。该集中营于1936年建成,曾关押过二十多万欧洲共产党人、社民党人、抵抗运动战士、犹太人、吉卜赛人以及苏军战俘,其中半数死于苦役、疾病,或被枪杀和焚烧。1945年4月22日,苏军解放了该集中营。

    [339]疾病影响了巴拜特尼克的妻子的语言能力,她将英文单词dish(盘子)误发为ditch这一单词的音,两个词的发音比较接近,为使译文接近原文的表达效果,选择与汉语“盘子”发音接近的“耙子”来译ditch。

    [340]指果戈理的讽刺短篇小说《鼻子》中的柯瓦廖夫。他是彼得堡的八等文官。一天早晨起床后他发现自己的鼻子不见了,他四处寻找,被弄得精神混乱。他想出一个办法,去报社申请刊登广告寻找从他脸上逃走的鼻子,但遭到了拒绝。

    [34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用语,意指外在环境的要求通常改变快乐原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