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评说聊斋之官场-做仙人还是求功名——《贾奉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贾奉雄才气出众却名落孙山,当他压低自己,将锦绣文章变成狗屁不通的烂文时,却高中榜首。他弃尘世求仙,却忘不了夫妇情缘,再度入世的他不得不检起狗尿文章,借此飞黄腾达,又体会到宦海险恶,终于大彻大悟。

    甘肃平凉贾奉难是有名的才子,科举考试却总名落孙山。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风度潇洒的郎秀才,说话一句两句点到要害。贾奉锥邀请郎秀才跟自己回家,拿出应试文章请他看。郎秀才不怎么赞赏,说:“靠这类文章考举人,连最后一名也取不上。”

    贾奉堆说:“那怎么办呢?”

    郎秀才说:“天下事,你仰着头踞着脚,往上靠很难;你低头弯腰俯就,很容易。这点儿道理还用我跟你说吗?”

    郎秀才的意思是:你考不上,不是因为文章写得不好,而是因为文章写得太好,你得向低劣者学习。

    郎秀才指了一两个人的文章做标准,都是贾奉锥根本瞧不起的人。他说:做学问写文章,最可贵的是写了好文章流传求得不朽。做高官享厚禄,吃山珍海味,别人也不认为过分。用您说的这类文章猎取功名,就是做上宰相,我看也很卑贱。,郎秀才说:“不然。你文章写得再好,身份不高,就没法传扬。您如果打定主意秀才终老,那就算了。不然,考官都是用这种文章取功名,恐怕不会因为看你的文章而另换一副眼睛和肚肠。”

    贾奉锥听了,沉默不语。

    郎秀才起身笑道:“少年气盛!”说完就走了。

    贾奉锥乡试再次落榜。他想到郎秀才的话,拿出上次郎秀才指定让他做榜样的文章,捺住性子读,没读完一篇,昏昏欲睡,很惶惑。

    又过三年,马上要乡试,郎秀才来了,拿出拟定的七个考题,让贾奉难写文章。贾奉雄写好,郎秀才认为用这样的文章考不上举人,让贾奉难再写。贾奉雄写完,郎秀才又说不行。贾奉难开玩笑地在落榜试卷中,找出最不成样子、最不满意的段落,把芜杂冗长、混淆不清、不可见人的句子,连缀成文章,郎秀才来时交给他。郎秀才看了,高兴地说:“成功了!”让贾奉雄把这些文章记熟。

    贾奉雄说:“实话对你说,这类玩意儿,挨鞭打我也不会记住。”

    郎秀才坐到桌子边,强迫贾奉难把那些文章朗诵一遍,让他脱掉上衣,露出脊梁,用笔在他背上画个符,那符深人肌肉里,怎么洗也洗不掉。

    贾奉锥进了考场,发下考题,正是郎秀才出的那七道。回想自己写的好文章,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有那几篇糟烂文章,记得清清楚楚。他拿起笔写,总觉得丢人,但想稍微改几个字,颠来倒去一个字也改不了。天色已晚,只好将那些文章写上,交卷出场。

    郎秀才已等他很长时间,问:“你怎么出来这么晚?”

    贾奉锥对他实话实说,要求郎秀才把背上的符擦掉。看了看,符已消失。再想想考场里写的文章,像隔世一般。

    他问郎秀才:“你为什么不替自己谋取功名?”

    郎秀才笑了,说:“我正因为不想功名,所以能不读这类文章。”

    贾奉难约定第二天到郎秀才的寓所。郎秀才离去后,贾奉锥取考场上的文章看,很难受,不再去找郎秀才,垂头丧气地回家。

    乡试发榜,贾奉难高中第一名举人。他再读自己的文章,羞愧得出一身汗,七篇文章读完,几层衣服都湿透了。他自言自语:“这样的狗屁文章传出去,怎么见天下人哪?”

    正在贾奉堆羞愧得无地自容时,郎秀才来了,说:“你想中举人,既然已中了举人,还烦闷什么呢?”

    贾奉难说:“这样的文章根本就是用金盆玉碗盛的狗屎。写出这样的文章,我实在没脸见人,打算逃进深山,与世隔绝。”

    郎秀才说:“这也很高明,但只怕你做不到。果然能做到的话,我给你弓!见一个人,你可以获得长生不老术。千古传名都没什么可留恋的,何况过眼烟云般的富贵?”

    贾奉雄连妻子也不告诉,随郎秀才飘然而去。他们进人深山,到了一个洞府。有个老头坐在堂上。郎秀才让贾奉难参拜老头,让他喊“师父”。

    老头说:“他怎么来得这样早?”

    郎秀才说:“这人修道志向很坚定。请您收留他。”

    老头说:“你既然到这里来,就得把人生的一切愿望置之度外,才能修道。”

    贾奉雄连连答应。郎秀才把他送到一个院子,给他安排住的,给他吃的,然后离去。

    房间精致清洁,但门上没门板,窗上没窗权,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贾奉雄脱掉鞋子上床,月光照进房内,他有点儿饿了,拿出郎秀才留下的东西吃。那食物甜美易饱。他坐了很长时间,觉得整个屋子充满清香,自己的五脏六腑像透明的,似乎身体的条条脉络可以数得出来……

    忽然,他听到有尖厉的声响,像猫抓东西。他从窗户看了看,原来是只老虎蹲在屋檐下边。他刚看见时,非常吃惊,因为想到师父所说的话,就收起害怕的心思,凝神坐着。老虎似乎知道房间里有人,迈进房内,嗅贾奉堆的腿和脚。一会儿,老虎跑出去了。

    又坐一小会儿,有个女子进来,身上有扑鼻的香气,悄悄爬到贾奉难的床上,附到耳朵边说:“我来啦。”

    贾奉锥闭着眼睛,一动不动。

    女子低声说:“你睡着了吗?”

    贾奉锥听声音像妻子,心里微微一动,马上念叨:“这是师父考察我的信念呢!”仍然闭着眼睛不动。

    女子笑吟吟地说:“小老鼠活动了!”

    当初在家里,贾奉难夫妇的卧室里有丫鬓侍候,夜里夫妻想亲热,怕给丫鬓听到,就私下约定一个秘语:“小老鼠活动,就互相欢好。”

    贾奉雄听到这句夫妇间的秘语,睁开眼一看,果然是他的妻子,就问:“你怎么能来?”

    “郎生怕你在这儿寂寞,派老妈子引我来的。”妻子回答,埋怨贾奉锥不告而别,依偎在贾奉雄怀里撒娇。贾奉堆安慰妻子好久,尽情男欢女爱,直到天亮。

    老仙人的斥责声远远传来,渐渐接近贾奉锥的院子。贾妻急忙起来,从窗户爬出去,越过短墙逃走了。一会儿,郎秀才跟老仙人进来了。老仙人对着贾奉锥拿拐杖打郎秀才,让他马上把客人赶出去。郎秀才领着贾奉雄从短墙出来,对他说:“我对你的期望殷切,不免急躁冒进。不料你俗间情缘没尽,让我受到师父杖责。你先离开这里,今后还有见面的日子。”给贾奉堆指示回家路径,拱手告别。

    贾奉难看自己家的村庄就在眼前,他猜想妻子脚小走得慢,必然停留在半路,急忙跑了一里多路,看到自己家门,却发现房塌了,院子豁了,零落凋残,不是自己离家时的样子。更让他奇怪的是:村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竟没有一个是他认识的!他心里害怕、诧异起来,忽然想到: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遇到仙女后返回家乡,家乡已经历几代,眼前情景跟他们的经历相似。他不敢进自己家门,就到家对面坐下休息。有个老人拄着拐杖出来,贾奉难向他作揖,问:“贾奉锥的家是在这里吗?”

    老人指着贾奉难的房子,说:“这就是他家。你是不是也是来问那件怪事?相传贾老先生考中举人就逃走了。他逃走时,儿子才七八岁。儿子十四五岁时,他的妈妈大睡不醒。儿子活着时,冷天热天还给妈妈换衣服。等到儿子死了,两个孙子穷困潦倒,房子拆了、毁了,只用个木架子撑着,用草垫子盖一盖。一个月前,贾夫人忽然醒过来,已经睡了一百多年。远近的人听说这稀罕事,都跑来看。这几天看怪事的人稍稍少了点儿。”

    贾奉锥豁然开朗,对老人说:“老人家知道不?贾奉难就是我呀。”

    老头大惊,跑去告诉贾家的人。这时贾奉锥的长孙已死了,第二个孙子贾祥已五十几岁,因为贾奉雄模样年轻,怀疑有诈。等贾奉难夫人出来,才认出确实是贾奉锥。贾夫人眼含泪水,喊贾奉锥跟自己回家。夫妻暂时住在孙子的房子里。贾家大大小小、男男女女一齐跑来看,都是贾奉堆的曾孙、玄孙,一概是不读书、没知识的粗笨人物。长孙媳吴氏打了酒,端些粗劣饭菜来,又让小儿子把房间腾出来让太公太婆住。

    贾奉难进了曾孙的房间,烧柴草的烟火气、孩子的屎尿味,臭气熏人。住了几天,又懊丧又惋惜,没法忍耐。两个孙子轮流给他们供给饮食,做的饭口味极差。村人因为贾奉难是隔了百年从神仙洞府回来,天天有人请他喝酒。不能参加宴会的贾夫人经常吃不饱。

    贾祥对贾奉雄的供应渐渐减少,对他们也很不客气。贾奉锥带着妻子离开,在东边村子教书。他对妻子说:“我后悔这次返回家乡,但没法挽回了。不得已,我还是再捡起八股举业吧,只要我不讲廉耻,富贵其实不难得到。”

    这一年,贾奉难考进县学读书。县令欣赏他写的文章,送给他许多银子,从此贾家日子渐渐宽裕。贾祥也来跟祖父套近乎。贾奉难把贾祥叫到家里,算了算他回来后在贾祥家的花费,拿出银子补偿贾祥,然后把他轰走,告诉他再也不要来。

    贾奉维自打从神仙洞府回来,心思愈加明明明白,世事越发看得清清楚楚。功名富贵,不就是那么回事?只要放低身段,还能拿不到手?没多久,他先中举人,后中进士。又过几年,以御史头衔巡察浙东和浙西,声名赫赫。家里歌舞楼台耸立,盛极一时。贾奉锥为人耿直,不买权贵的账,达官贵人想中伤他,贾奉锥几次给皇帝上表恳求退休,没得到皇帝恩准。不久,就出祸事了。

    贾祥的六个儿子都是无赖之辈,贾奉难瞧不上,也从来不跟他们来往。但这几个人都借着贾奉锥的势力在家乡作威作福,霸占百姓的田地、房屋,家乡的人都把贾家子弟看成祸害。某乙刚娶个新媳妇,贾祥的二儿子强抢来做妾。某乙本是狡诈之徒,乡里人又一起凑钱帮他打官司,他告到京城。朝廷大臣纷纷向皇帝奏本弹勃贾奉锥,贾奉推没办法洗清自己,给抓到监狱里关了几年。贾祥和他二儿子都死到监狱里,贾奉锥被皇帝下令充军辽阳。

    贾奉雄说:“十几年富贵,还不如一个梦长久。现在才知道,富贵荣华,都无异于地狱的境界,我真后悔比起刘晨、阮肇多造了一重冤孽。”

    贾奉难夫妻被衙役押解,在路上走了几天,到达海岸,远远看到有只巨船过来,船上鼓乐大作,随从像天神。船靠近,有个人出来,笑着请御史过船休息。贾奉难一看来人,又惊又喜,纵身跳到那条船上,押解他的衙役不敢制止。贾夫人急忙跑来想跟他一起走,船已开远了。夫人气愤地跳到海里,船上有人放下条白练,把她引到船上。押解贾奉难的衙役让自己船上的船夫赶紧追赶,一边追一边叫。只听到那条船上鼓乐声响如雷,跟大海的波涛相依相伴,瞬息之间,无影无踪。

    跟随贾奉锥的仆人认出来,那条船上的人,就是郎秀才。

    《贾奉雄》是蒲松龄科举题材巅峰之作。

    求仕还是出世?求仙慕道还是留恋红尘?这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面临的人生选择。《贾奉雄》描绘了在出、处、仙、凡间排徊挣扎的读书人,写出在科举取士制度下正直知识分子无路可走的痛苦,为封建知识分子提供一个完整“案例”。贾奉雄是理想主义者,他不可能降低人格,迎合不喜欢的文体,如何让他写出烂污文章?只能神仙操纵。人们常注意贾奉雄因为写狗屁文章披发入山,忽略贾奉雄回归再求功名。其实这才是蒲松龄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更深入思考,对科举这一现实秩序荒谬性的更耐人寻味的描写。仙界半日,世间百年。贾奉维亲眼看到贾家败落,微贱是理想的敌人,穷困是意志的魔床。心高气傲的贾奉雄不得不重新检起金盆玉碗贮狗屎的举业。因为封建时代读书人必须金榜题名,否则就没有出路。他进入仕途,做到御史,才知道原来官场比社会底层更黑暗,才二度归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