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这一组文章——
体会认识自我的涵义;
学习文章的构思立意;
突破思维定势,打开思路。
活出自我选自《时文花雨》第3辑,朝华出版社,2006年版。
邓艾凌
高考成绩公布时,我整个人都傻了,没想到一次感冒可以导致这么大的后果——我竟以2分之差没考上本科。
但看着家里人为了我,已经折腾得够厉害了。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如果我要再去复读的话,家里就要多付出很多……最终我提着个编织袋去了200公里外的专科学校。
因为调剂[调剂]把有和无、多和少、忙和闲等作适当的调节。学文科的我被编入经济学系,学经济,听起来似乎很自豪,但如果你知道这是一所专科学校的第一届学生时,就一定能够想象其实力到底如何了。
人进去了,但我的心却没有静下来,在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专科学校,在这样一个刚刚创立的系里,我们将要面对的会是什么?我心里已经很明白——现在是自主择业,我们这样的条件下出去的是什么,我想并不会如学校所说的那样我们都是社会的精英,在这儿混完3年后将如何和其他高中毕业的同学一样过完春节南下广东打工。
所有的同学都人心惶惶:有些人选择换专业,有些人选择了换学校,有的干脆自动退学回去复读,希望来年再考。而我,心里乱乱的,是走还是留,只在一念之间。
开学后一个星期,整个系两个班的人就走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家里条件不好,既不能转学,又没钱回去复读的人。
第一次班会就在这种情况下召开了,参加的人都心不在焉,尽管辅导员在上面手忙脚乱。看到他这个样子,竟觉得他其实比我们还可怜。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开的第一个会,我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听完,如果大家在听完以后,坚持想转学校的,我们会尊重你的选择,如果有想自动退学的,我们也不反对,想换专业的话,到时候随便,因为说老实话,我们今年是尝试办这个专业,实在不行,学校会考虑撤销这个专业,那么大家就会被调剂到有关院系……”
辅导员说出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都舒了口气,原来学校也不是蛮不讲理。
我们开始认真地听他讲话,让大家颇为吃惊的是,原来他的经济学知识居然这么丰富,全然不像一个搞行政的人说出来的。那次会议才让我们真正明白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才知道学校为了提升办学水平,决定朝综合性方向发展,而我们这一届经济学专业的人将会成为影响以后学校发展部署的关键一步,只要我们这一届试办成功,学校将会马上扩招学生,把经济学系办出特色来……
“你们也知道,不管在哪个大学,学生总会出现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实践证明,名牌大学的学生眼光总是看得很高,而现在几乎所有用人单位都非常看重求职者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将会非常重视……”
“当然任何的成功都将靠自己,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我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比例。”说完,他在黑板上写下了“1∶6000000000。”
“这里的‘1’代表你们一个人,而‘6000000000’,代表现在这个世界的总人口,也就是说你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唯一一个,你不同于其他60亿人,按人类历史来算,你将是几万万亿人中的一个,你是从今往后整个宇宙的唯一,总之,你就是这个世界,你与众不同!”说到这里,辅导员的大手像一个燃烧的火把划过我们的眼前,大家被他的话深深感动了,过了许久才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因了那个比率,因了“与众不同”这句话,我们才开始真正地审视[审视]仔细看。自己和评估自己,才觉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外部的环境只能起到很小的作用。
3年很快就过去了,毕业时,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活出了精彩的自我,或考上研究生,或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我们找到了一句足以影响一辈子的话,我就是我,就是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唯一的存在,我将因此而与众不同……
朋友,你是否在别人光芒的逼照下,觉得自己黯淡无光?你是否在挫折与失意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实,“你就是这个世界,你与众不同!”辅导员轻轻的一句话,竟改变了作者的一生,原来正确的审视自己和评估自己,竟如此重要。
文章的立意,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深思……
1.开始时为什么作者觉得辅导员“比我们还可怜”?你认为辅导员可怜吗?为什么?
2.辅导员的一席话让痛苦、彷徨、失意、茫然的“我”张扬出生命的活力,这一席话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震撼力?
3.文章开头五段和结尾一段,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4.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能否删去?
5.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影响你的一句话?如果有,请写出来,并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是指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和主要的写作意图,是处理情、志、理的主宰。好的立意具有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有时代感、格调高等特点。
捷径选自《智慧背囊》第2辑,南方出版社,2005年出版。
张进忠
阿青是我高中的同学,我毕业的那年夏天,当许多同学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时,阿青却处于落榜的境地。到母校与老师辞行时,我凑巧遇到了阿青,便鼓励他:兄弟,再拼一年,一定能成。
孰料,阿青接连复读了4年,直到我大学毕业时,他仍然处于落榜境地。老师提起阿青就摇头:“这小子头一年挺刻苦,但学习起来太任性,总是读自己喜爱的化学,英语成绩愣是没有提高,结果落了榜。第二年和第三年,他又想考体校,别人都在上课,他却在操场上练跑步,结果体育成绩根本过不了关,功课也耽误了。最后一年,按说他已经输不起了,但他热衷上了篆刻,想自学成才做篆刻家,唉,真是浪费了4年时光。”
记得1998年,一位高考状元在谈学习方法时,说了一句:不磨刀背即捷径。此时,我不禁想起阿青来,他失败的教训就在于:他意识不到自己的弱点,总想寻找一条一步登天的捷径,他确实渴望成功,但他在“磨刀”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磨的不是“刀锋”,而是“刀背。”
单就磨刀而言,没有人会蠢到磨刀背的地步。可实际生活中,有的人放弃了自己的科研特长,看别人经商发了财,就辞职做起了买卖;有的人看到闯荡特区有前途,便南下谋职,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有的人本来本事平平,没有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的素质上,却想凭拉关系谋得好职位;更有甚者,不是劳动致富,而是靠骗取他人钱财,到头来身陷囹圄[囹圄]监狱。凡此种种,都是抛弃了自己的本分,试图寻到捷径,而实际上,却是枉费心机,得不偿失地“磨刀背”。
许多的悲哀在于:我们不是放弃了拼搏和进取,而是没有把精力放在适合自己的事业上,我们无形中也在得不偿失地“磨刀背”。要知道,通往成功的路并不远,有时只是一个方向的问题。
世上有三种人:天才、凡人、庸人。天才磨刀,磨的是刀锋且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凡人磨刀,磨的是刀锋,但没有发现合适的方法。而庸才,他拼命地磨刀,流了汗出了力,但很遗憾,他磨的是刀背,而他的刀锋一辈子都不会锐利。
人人都渴望寻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那么有没有捷径呢?作者通过别人的人生经历,引领我们回到自我,发现自我。作者运用“磨刀”的比喻,别开生面地告诉我们“不磨刀背即捷径”的哲理,启示我们:了解自己,否则只能是得不偿失地“磨刀背”,离成功越来越远。
小小的文章,深刻的道理,值得回味深思。
1.阿青的人生经历带给作者什么感悟?
2.阿青与作者列举的生活中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3.本文各层次之间具有什么逻辑联系?
4.结尾一段放在开头是否合适?为什么?
立意的深刻性是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地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具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心态可以改变
任华强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感到不如意。但一次外出活动却改变了我的心态。
那是在某外企供职时,曾接受一次别开生面[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出新的风格、形式。的强化训练。训练在青岛的海滨度假村举行。我和同伴们静坐在一种飘忽又有些幽婉的轻音乐里,指导老师发给每人一张16开的白纸和一支圆珠笔。这时,主训师已在一面书写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心形图案,并在图案里面写上三个字:我无法……
然后,他要求每个成员在自己画出的心形图案里至少写出三句“我无法做到的……我无法实现的……我无法完成的……”再反复大声地读给自己、读给周围的伙伴们听。我很快写出三条:我无法孝敬年迈的父母、我无法实现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我无法兑现诸多美好愿望。
接着就大声地读了起来,越读越无奈、越读越悲哀、越读越迷茫……在已变得有些苍凉的音乐里,我竟备感压抑,委屈得泪眼蒙眬起来。
就在这时,主训师却把写字板上的“我无法”改成了“我不要”,并要求每位成员把自己原来所有的“我无法”三个字划掉,全部改成“我不要”,继续读。于是,我又接着反复地读下去:我不要孝敬年迈的父母、我不要实现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我不要兑现诸多美好愿望……
结果,越读越别扭,越读越不对劲儿,越读越感到自责和警醒……在轰然响起的《命运交响曲》里,我终于清醒地觉悟到:我原来所谓的许多“我无法……”其实是自己“不要”啊!
而此时,主训师又把“我不要”改成了“我一定要”,同样要求每位成员把各自的所有“我不要”三个字划掉,全改成“我一定要”,继续读。
我似乎已领会了主训师的用意所在,大声反复地读着:
我一定要孝敬年迈的父母!
我一定要实现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
我一定要兑现所有的美好愿望!
越读越起劲儿,越读越振奋,越读越有一种顿悟后的紧迫感……在悠然响起的激荡人心的歌曲里,我思绪漫卷、豪情满怀……
走出度假村,我忽然有一种天高路远、跃跃欲试的感觉和欲望——原来心情和心态也是可以改变的啊。
许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认识是模糊甚至错误的,偶然的一些契机却能使我们猛然觉悟。这篇文章所反映的是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达成某种醒悟,促使自己改变。
它告诉我们的,远不止于心情和心态是可以改变的。
1.“我无法”、“我不要”、“我一定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当“我”大声朗读“我无法……”、“我不要……”、“我一定要……”时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心理感受?这三种不同的感受有何联系?
3.文章第四段、第六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后文起什么作用?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具有什么特点?
人在认识现实、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常常不是无动于衷的。人对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诸如事物、事件、行为,常常抱有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对这些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丑人自白选自《中学生必读名篇美文》,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韩静霆
我天生与俊雅漂亮绝缘。小时候减一分则只剩一把筋,到了中年增一分则如唐老鸭般臃容。肚子渐渐圆满是贪吃的缺点所致,眼睛下边的眼袋大起来实在毫无理由。脸色自然不敢同“奶油”沾边儿,却渐渐有变成青白萝卜的倾向。人又矮,别人远远地瞧见咱们,会惊叫:啤酒桶怎么跑出来了?
我也拿我这份儿尊容无奈。
不回避一个丑字。于是也就做些“丑星”之梦,丑而挤入演艺界不易,挤进去,可就物以稀为贵了。可叹至今未被中国的导演相中。若不是因为丑的级别不够,就是因为中国的导演十之八九都是小眼睛,而且近视。
美丽漂亮是概率极低的巧合,五官搭配得无可挑剔,的确是奇迹。丑也是巧合,总是因为哪个零件儿安装得不合适。单个儿拿出来,鼻子还是鼻子,嘴还是嘴,这是上帝犯下的严重“罪行”,创造生灵的时候走了神儿。
因为丑,打一小儿就没有拥戴、夸奖和糖果,没有人惯着、宠着。从小便习惯了嘲笑、冷落、寂寞、独处,反而容易在角落里静下心来,直面人生和自己,并且有更多的时间看云、做梦、幻想——这也许便是日后我能干点儿艺术领域的活儿的原因。丑是不幸,再穷,便是双重不幸。不幸之中蕴藏着幸运,所谓幸运就是早早儿地明白了须自我证实,自我实现。祸兮福所伏,真让古人说对了。丑而穷,就奋斗。丑是顽石,要费些心力打磨,铁杵磨成针,天知道唐代诗人如何轻易地说出了真理?
美是丰厚的资财,在一定时限内才一本万利;美是天赐的令人读不厌的言情小说,可得小心,书也有古旧特价。丑从来什么资本也没有,总得向内自我开掘,增加素养并以此作为保值储蓄。总得让自己有些用处,安在坑儿里是萝卜,挂在墙上要古拙,是不是?
综上所述,本人动作得很早,摸着石头过河。儿时立志于绘画,少年迷恋于胡琴,青年时代闯入专区艺校、省艺专、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混些助学金,学胡琴。学琴的时候带着手儿写诗,又误入了文学这条胡同儿。在文学领域里,心仍如猿,意仍作马,小说散文诗歌影视童话歌词报告文学,每个碟子都舔了一番。各种“饲料”吃下去,进入肾里造精气,渗入肝脏成血浆。全国全军的大奖台竟也混了一些边角的位置站站,实在是始料不及。我干了这许多活计,回头来又捡起儿时的梦,得暇便涂抹,一路下来,却也不无收获。小说写累了,画张画儿歇乏;画得烦了,来首歌解郁;报告文学太沉重,弄篇童话轻松轻松,天真天真。这些手段互补互利,相辅相成。这些形式有时温补,有时舒肝,有时解闷,有时泻火,让人其乐陶陶,乐此不疲哟!
是的,我丑。
丑而不陋,您没看见我的肚子很圆吗?其中藏着好些文章吗?
丑而不恶,您没看见我的眼睛里流淌着许多许多的善良和情感吗?
丑也别嫌弃我,您没看见我有多么温柔吗?
因为丑,作者反而容易在角落里静下心来,直面人生和自己;因为丑,作者早早儿地明白了须自我证实,自我实现;因为丑,作者不断向内自我开掘,使自己在绘画、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里小有成就。
丑,祸兮?福兮!
1.丑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幸运?请根据全文内容进行概括。
2.开头一段,作者在进行肖像描写时运用了什么手法?具有什么效果?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不回避一个丑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4.“美是天赐的令人读不厌的言情小说,可得小心,书也有古旧特价。”美与言情小说有哪些相似之处?“古旧特价”指什么?
5.如果作者天生俊雅漂亮,是否还会取得如此成就?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章的立意是衡量一篇文章的重要标准。要做到立意高远,基础是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切感悟,只有注重自我人生体验,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描述自己的人生阅历,捕捉自己的周围生活的闪光点、动情点、矛盾点,才能写出立意高远的文章来。
你怎么看你自己选自《课堂内外》,2003年第6期。
张力
她站在台上,不时不规律地挥舞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条直线;她的嘴张着,眼睛眯成一条线,诡谲地看着台下的学生;偶尔她口中也会咿咿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中或说出她想说的话,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伸出右手,用两个指头指着你,或者拍着手,歪歪斜斜地向你走来,送给你一张用她的画制作的明信片。
她叫黄美廉,一位自小就患脑性麻痹的病人。脑性麻痹夺去了她肢体的平衡感,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从小她就活在诸多肢体不便及众多异样的眼光中,她的成长充满了血泪。然而她没有让这些外在的痛苦,击败她内在的奋斗的精神,她昂然面对,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终于获得了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她的画笔,以色彩告诉人“寰宇之力与美”,并且灿烂地“活出生命的色彩”。全场的学生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体动作震慑住了。这是一场倾倒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演讲会。
“请问黄博士,”一个学生小声地问,“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没有怨恨吗?”我的心头一紧,真是太不成熟了,怎么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问这个问题,太刺人了。很担心黄美廉会受不了。
“我怎么看自己?”黄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这几个字,她写字时用力极猛,有力透纸背的气势。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着头,回头看着发问的同学,然后嫣然一笑,再回到黑板前,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
教室内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讲话。她回过头来定定地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掌声从学生群中响起,看着黄美廉倾斜着身子站在台上,满足的笑容从她的嘴角荡漾开来,眼睛眯得更小了,有一种永远也不被击败的傲然,写在她脸上。
一个脑性瘫痪的病人却用色彩“展示了寰宇之力与美”,并且灿烂地“活出了生命的色彩”,感人的故事诠释了生命的真谛:你怎样看你自己,就会走出怎样的人生。
诗一样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描写,画龙点睛的对话,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1.分析黄美廉的形象,并用精练的语言概括。
2.“她的成长充满了血泪”。请你设想一下,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会充满怎样的“血泪”,她会怎样面对。
3.开头一段肖像描写非常精彩,请仔细品味,认真观察你周围的人,写一段肖像描写。
概叙,是用概括性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出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全貌的叙述方法。概叙时空跨度较大,推进节奏快,它着眼于总体印象,多用于介绍说明和交代。
做一个创造名牌的人
曹飞
我家住的楼房北面,与一所中学隔街相望,紧挨着我家的南面也有一所中学,两所中学相隔不到100米。北面的中学是区重点,南面的中学不但不是什么重点,连一所好的中学也算不上。
放学的时候,两所中学的学生经常汇集在附近的车站和马路边上,尽管中学生的穿戴都差不多,但谁是哪个学校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北中”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佩戴着校徽,而“南中”的学生却几乎没有人佩戴校徽。
有一次,两所中学的高中比赛排球,双方的领导都很重视,特意给运动员印制了新背心,南中背心上的图案是美术老师设计的。他也是出于好心,南中的“中”字没有用通常的美术字,而是用了篆字,这中字不是笔直地立在地上,却像个猴尾巴一样地向上弯曲了一下再垂下来,乍一看,很像个虫字。
比赛的时候,许多人一眼就抓住了这个“破绽”,指着背心乱叫乱喊:南虫!南虫!
从此以后,南中得了个“虫中”的外号,而“北中”却在“南中”的陪衬下被附近的居民也戏称为“龙中”。
龙中的学生以自己的学校感到自豪和骄傲,而虫中的学生却为上这样的学校而抬不起头来,甚至有自惭形秽之感。两所学校的学生抬头不见低头见,近在咫尺,却有一龙一虫之分,好不残忍!
去年高考过后,爆出一个新闻:虫中理科第一名的分数比龙中理科第一名的分数居然高出两分。尽管龙中的升学率是百分之九十二,虫中则百分之五,但第一名就是第一名,是人家的,就好像龙中得了团体总分第一,而虫中却得了个单项冠军。这条新闻在我所住的小区不胫而走[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消息等迅速流传开来。街道的大妈大婶们逢人便说,有孩子在虫中读书的家长更是喜形于色。
新的学期开始不几天,我接到南中的一份邀请,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一个校会,由考上大学的那个“状元”回母校讲一讲心得体会,请我们这些嘉宾去助威,和学生们讲点鼓励的话。
主席台上站起一个中等个子的男生,不知道是由于紧张还是因为激动,他的声音有些发抖,但他的面前是没有预备好的讲稿。他说:“三年前,我是南中的初中毕业生,以我当时的成绩,我是可以考上马路对面的北中的。在填写中考报名表的时候,我突然想,如果我继续留在南中,难道我就考不上大学吗?我不相信!我想证明,南中也有很棒的学生……所有的名牌都是人创造的,我想做一个创造名牌的人,不想做一个享受名牌的人……我想感谢我的父亲,当时,他鼓励我说,我有这样的想法比他看见我考上大学还要高兴。
在这三年里,可能没有任何人注意,我始终戴着南中的校徽,再热的天气里,我也把它别在背心上,它是一个标志,我用这个标志向一切看不起这个标志的人挑战,也向我自己挑战,在挑战中我获得了力量,在挑战中,我得到了快乐!
我不愿意站在太阳的光环下对人说:你们看,我有多亮!我要做一盏灯,用自己的热,发自己的光,我要让南中因为有我这样的学生而有光彩……”
会场很安静,我心中感到一阵激动。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听到这样的话了。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话。
这也是一个男子汉应该说的话。
“做一个创造名牌的人”,多么铿锵有力的声音!只有认识自己,挑战自己的人才能发出这样的誓言。作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以独特的视角,独到的立意,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告诉我们“自我”的底蕴,留下对“自我”的思考。
1.请根据本文主旨,体会本文立意的特点。
2.文章在描写北中和南中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这些描写对下文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人们称北中为“龙中”,称南中为“虫中”?
4.文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讲的都是他人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立意的新颖性,是衡量文章是否优秀的关键。写作文不能重弹前人的老调,重走前人的老路,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努力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己的新见解,给人以新启示。这样,作文的立意才能具有新颖性。
军队需将帅统率,文章需立意引领。“千古文章意为高”,文章的立意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
立意不是空穴来风。它依赖于丰富的社会、人生的积累和深切的感悟,来源于对生活的提炼与洞察。因此,要关注自我人生体验、人生阅历和人生态度,善于捕捉自己及周围生活的闪光点、动情点和矛盾点,并能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写出视角独到、立意高远的文章来。《丑人自白》的作者正是在自己“丑人”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中,发现了“丑”之美,展示了自己正视缺陷、直面人生,挖掘个人潜能,增加多方素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使文章的立意独到、厚重而深刻。
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文章视角独特,鹤立鸡群,那是因为我们缺少发现。我们不应昂首望天,而应关注生活中的一滴水、一粒沙、一杯茶、一句话、一次活动、一个感受,挖掘出平凡中的不平凡,按住时代的脉搏,文章自然会与众不同,突现个性。如《活出自我》的作者找到了足以影响一辈子的一句话,提炼出一篇美文;《心态可以改变》的作者对一次强化训练的深深感悟,成就了一篇独具魅力的文章。
要写出新奇的立意,从而跟大多数人的见解说“不”。《丑人自白》、《做一个创造名牌的人》、《你怎么看你自己》都运用了逆向思维,使立意新美。
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章避免肤浅和平庸,那就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让题旨深化与发展,占据思想上的制高点,这样文章的立意自然深刻、高远。如《捷径》即是如此。
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的撞击,精神上的鼓舞,望同学们多下功夫。
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自我”的潜能无限,“自我”的魅力无穷。只有认识自我的人才会珍视自己,拥有自信;只有认识自我的人才能充分挖掘“自我”的潜能,才能充分展示“自我”的风采。
如果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优势,弥补自己的弱点不足,不断打磨自己,挑战自我,甚至可以让劣势转化为优势,创造出人生的奇迹。
如果把弱点当成优点,那就会进入“越磨越钝”的怪圈,徒然耗损生命,走不出失败人生;如果沉溺于自我优势之中不思进取,那么优势也可以变为劣势。
正确认识自己,还要了解形势,认清对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1.请以《我本平凡》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立意新巧,视角独特,层次清晰。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年,一群俄罗斯专家来华传播绘画艺术。我们负责接待的同志热情地用“勤劳、智慧”等词语称赞俄罗斯民族,但俄罗斯专家却摇着头笑了,并毫不掩饰地说:“俄罗斯民族是智慧的,但它却有些懒惰。”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或是一个民族,都无法回避认识自己的问题。请以“认识自己”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