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在前面的自序里讲了我为何要写老屋,这里再叙述一下与之相关的一些事情。

    应该说,《老屋》是我比较满意的一部散文集,自我感觉还算不错。

    一是有真情实感。老屋是我的居所,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老屋里的人是我的亲人,他们爱我,疼我,呵护我,在我的身上,倾注了满腔的心血与情感。我写他们,常常是噙着泪写的。我把我的情融在字里行间,向他们捧上我一颗滚烫的心。这些年我在外行走,如一棵行走的树,但我的根在故乡,在老屋。对老屋的情义,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对根的回报,就是用心用情反复吟唱对根的歌。

    二是还有点读头。实事求是地说,《老屋》的耐看性是有的。我于文中突出了小说的作法,使散文具有故事性,在故事的陈述中表情达义。我以为文学作品引入故事是一种极好的的叙述方法,它吸引人,引人入胜,渗透、教化、导向诸般功能也在耐读中得以完成。

    当然,讲故事就必须展开矛盾冲突,无矛盾冲突便不成其为故事。这种冲突我以为包含三个层面,即:内心、人与人、人与社会及自然。从实际出发,写好这三个层面的冲突,好故事便诞生了,人性的开掘与展示也完成了。表现与揭示人性是文学追求的终极目标和中心任务,是评判作品好坏的一把尺子,即便是抒发乡愁的散文,也不能脱离这种文学的价值取向。《老屋》,正是我这种创作观的践行。

    引入故事,便扩大了篇幅,使其成为了“大散文”。《老屋》的22篇散文中,大部分篇幅都比较长,长也好,短也好,我以为,关键在于是否有美感,只要好看,便是好散文。至于我的这些“大散文”是否好看,读者说了算。

    还需要说一下的是,《老屋》能顺利出版,是和大家的帮助分不开的。如果把《老屋》比作一朵花,若没有绿叶的帮衬,这朵花的魅力会减弱。如果把《老屋》比作一轮月亮,她皎洁的光华是太阳给予的。2014年7月,本书纳入了恩施州作协首届签约作品项目,并获得了部分创作资金,中国作协会员、州作协副主席彭存中对本书的创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指导,中国文史出版社的编辑老师、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传奇书局谢云女士等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诸多帮助,在此一并予以致谢。

    (白公)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