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武器-海战武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水下战舰

    潜艇的样子并不威武,甚至可以说不怎么像普通的舰艇,它那钝圆形的头部,棒槌形的身子,尖尖的尾巴,好似一条在水中游动的大海豚。这种形状也称做“水滴型”或“纺锤形”,能减少水的阻力,使潜艇在水下游得又快又远。

    潜艇的外壳里面还有一个内壳,也叫固壳。它是一个圆柱形的大筒子,主要用来承受海水压力的,由于海水压力随着海水的深度增加而增大,而潜艇主要是在深海活动的,所以就要求潜艇的内壳特别坚固,能承受住巨大的海水压力。为了使内壳受压时变形均匀,而且其容积更大一些,潜艇的内壳都做成圆柱形。这样,还可节省材料,制造也较方便。

    内壳里面用隔板分开,分成为指挥舱、导弹舱、鱼雷舱、士兵舱等许多舱室。内壳的两头是封闭的,形成了一个密闭的长圆桶状。

    潜艇内外壳之间的容积,叫做水柜。它的用途可大啦,潜艇之所以能潜善浮,主要就靠水柜起作用。

    潜艇的艇首和艇尾都装有升降舵,它们和鱼的鳍一样,只要改变舵与水面的角度,就能使在水中航行的潜艇改变深度,向上或向下航行,操作很方便。

    另外,艇尾还装有方向舵。因为它是垂直安装的,所以也叫垂直舵。它和鱼尾巴的作用一样,能使潜艇左、右转弯或保持航行方向。

    目前,大多数潜艇所用的动力是柴油机和蓄电池。潜艇上装备的武器主要是鱼雷、水雷和导弹。现代潜艇的首要任务是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也可用来完成侦察、布雷和巡逻等任务。

    潜艇在水下怎样发现水面和水下的目标呢?在潜艇上装有用于侦察目标的“耳目”,这就是潜望镜、雷达和声呐。

    潜望镜是一个长达8~15米的镜筒,里面安装有不同角度的许多镜片。如果把潜望镜的镜头由潜艇伸出水面。在艇内将眼睛对准镜筒下面的目镜,就能看到由镜片反射回来的水面上的情况,加上其他装置,还能测出目标的距离,甚至能将目标拍摄下来。

    雷达是通过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来发现目标并测出目标的方位和距离的。它和潜望镜的缺点一样,容易暴露潜艇位置,而且使用的范围有限。

    声呐能使潜艇在较深的水下发现水面和水下目标。它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来探测目标的,使用比较广泛。探测出目标后,潜艇就可发射鱼雷或导弹对目标进行攻击。

    在水下发射鱼雷比水上复杂多了。现代潜艇上装有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鱼雷射击指挥系统,以保证鱼雷准确地击中目标。

    现代潜艇还经常用导弹来攻击目标。在水下发射导弹也是比较困难的。潜艇发射导弹是用导弹发射筒来发射的。平时,导弹就装在发射筒内,筒的上端有密封盖,防止海水灌入。发射前,先使筒内的气压与海水的压力相等,然后打开筒盖,再用压缩空气或高压蒸气将导弹推出发射筒。导弹借助这个推力冲出水面,这时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点火,导弹便按照预定的程序飞向目标。

    核潜艇水下显威风

    潜艇通常以柴油机和蓄电池作动力。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实际上使用的是蓄电池,柴油机只是用来给蓄电池充电的。蓄电池储存的电能总是有限的。潜艇上蓄电池的电能用完时,就需要用柴油带动发电机为蓄电池充电。

    由于柴油机在工作时需要大量的空气,而且还要排出废气,这样潜艇就不得不浮到水面来充电。然而潜艇一浮到水面,就会暴露自己,遭到敌人的袭击。

    另外,用蓄电池作动力,潜艇的水下航行速度慢,约为10余节;航程也短,最远可航行几百海里。在这种情况下,潜艇就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不能长期隐蔽在水下作战。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很早就想把核反应堆搬到潜艇上,以提高潜艇的作战能力。

    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即美国的“鹦鹉螺”号核潜艇下水了。它一投入使用,就显露出超群的本领。在4年多的航行中,航程共达15万海里,其中有11万海里是在水下航行的。然而在这样长的时间内,一共才装过两次燃料。

    核潜艇在水下能长时间航行,隐蔽性好,对目标可突然进行攻击,加之航行的速度快,因而能及时跟踪追击敌方潜艇。在核潜艇上装备弹道导弹和鱼雷后,使它的攻击能力大大增强,不仅能在水下大显威风,进行反潜作战,而且能用来攻击敌方陆地上的战略目标,如交通枢纽。机场和工业中心等。

    潜艇的核动力装置由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循环泵和透平机等组成。核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循环管路中的水经过反应堆时,吸收了由核燃料裂变所产生的高温,水被加热而处于高温状态。在循环泵的作用下,高温水在蒸汽发生器中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再用蒸汽推动透平机转动,进而带动潜艇上的螺旋桨旋转,使潜艇在水中前进。

    核动力潜艇的功率很大,有的可达二三万匹马力。它的航行距离比一般潜艇远多啦,可达一二十万海里,航行速度达到25节~30节以上。

    核潜艇上的反应堆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可能给潜艇乘员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在核潜艇设有严密的防护装置。在反应堆外面包有用特殊钢板或铁板等制成的防护层,通向反应堆的管道外面也装有防护装置。潜艇上还设有防放射性辐射的监视报警系统。为了保证乘员安全和健康,艇上的空气、食品和淡水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消毒。

    核潜艇和普通潜艇一样,今后也将向高速度、大深度和低噪音,以及提高探测能力、自动化控制能力等方面发展。

    活动的海上机场

    在二次世界大战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中,航空母舰出奇制胜,以赫赫战果赢得了军事家们的注意。直到这时,人们才认识到航空母舰和陆地上的坦克一样,已成为海上的活动碉堡和大武器库,有着令人惊奇的威力。

    航空母舰虽然身胖体重,可跑起来还是挺快的,速度达到56~93千米/小时,与一般千吨以上的驱逐舰跑得一样快。

    现代航空母舰,一般按排水量大小分为3类,即排水量6万吨以上的为大型;而小于2万吨的为小型;居于2万至6万吨之间的为中型。若以航空母舰担负的战斗任务不同,又可分为攻击型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和泛用航空母舰3类。

    攻击型航空母舰的排水量最大,它的甲板上停放有大批的攻击机和战斗机,可进行大规模的海、空战。它既能攻击敌方的舰船,又能轰炸敌方的重要目标,攻击力强,活动范围大。反潜航空母舰的主要任务是同敌方潜艇作战,但也可用来支援登陆部队作战,因为这种航空母舰上载有反潜飞机和垂直起落飞机。泛用航空母舰兼有以上两种航空母舰的特点,因为它是在攻击型航空母舰上同时带有一批反潜直升机和一些反潜设备。这种航空母舰的独立作战能力强。

    通常,航空母舰上可停放具有各种作战能力的飞机上百架,它们有的专门进行投弹轰炸,有的施放鱼雷或发射导弹,有的进行侦察,还有预警飞机、垂直起落飞机等。舰上还装有一些火炮和导弹发射架,专门与来袭的敌机、导弹和舰艇作战。另外,航空母舰上还可以携带核武器。因此,航空母舰的攻击威力之大是其他任何舰艇都难以匹敌的。

    航空母舰由于庞大笨重,抗风浪能力强。在12级台风中照样能安全航行,航空母舰携带的燃料多、续航能力强,可以远离港口独立作战,连续航行1万多海里。如果采用核动力,则它航行的时间更长,航程也更远。

    航空母舰的主要缺点是目标大,容易爆炸起火、作战行动受到限制。航空母舰今后将向着小型化方向发展。设计家们已考虑把气垫技术应用于航空母舰上,使它的航行速度提高到一百节,这样就能大大缩短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时的滑行距离,取消弹射器和拦阻索。另外,有人还大胆设想将航空母舰与潜艇结合起来,提高它的隐蔽能力。如果上面这些方案得以实现,航空母舰的威力将大得惊人。

    21世纪的潜艇

    现代潜艇既能潜入水下,也能在水面航行。它主要用来攻击敌方的水面舰艇和潜艇,破坏和摧毁敌方基地、港口和岸上目标。载有核导弹的潜艇,还可以袭击敌方的内地目标。核潜艇能长时间地进行水下高速航行,更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海战舰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海战不断增长的需要,军事家们正在绘制着未来潜艇的蓝图,它们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向高速度迈进。潜艇航行速度快,既能预先占领有利的阵位,给对手以突然打击,又能迅速躲避敌方的攻击,保证自身的安全。未来的潜艇将大都采用核发动机。

    要提高航行速度,就得减小潜艇在水下航行的阻力。为此应尽量避免在艇体上开孔,尽可能提高艇体表面的光滑程度。试验证明,在潜艇表面包上一层弹性物质,可减小阻力60%。在潜艇艇体上喷涂一层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也可降低阻力。人们预计,若这些措施全部采用,就可使未来潜艇的水下航行速度达到50~6O节。还有人提出建造一种“皮动潜艇”,使潜艇像蛇一样可以弯曲前进,以增大航行速度。

    二是增大下潜深度。下潜深度增加后,可使潜艇的活动范围更宽阔,以便更好地、隐蔽地进行战斗,同时躲避敌人反潜兵力的攻击。目前,潜艇下潜深度最大为500米。超过这个深度,潜艇壳体就会被海水压力压坏,用钛合金制作潜艇壳体,可下潜1400米;而采用增强塑料壳体下潜可达4000米以上。未来的潜艇很可能由增强塑料来制造。

    三是大力减小噪音,潜艇的发动机和螺旋桨在工作时都会发出噪音。噪音小,就能保证潜艇更隐蔽地活动,而且使敌人的声呐不易发现自己。现在法国已制成无噪音潜艇。

    四是延长潜伏时间。一种由特殊药物制成的箱装生氧设备,仅使用一个箱就可以向潜艇提供潜伏一年时间所需的氧气,而且还能吸收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气等,保持舱室内空气洁净。

    五是采用中微子通信,加强与岸上联系;利用超声波对艇外进行全息摄影使潜艇内的人员能清楚地看到艇外的立体图像。

    六是使用先进武器。包括采用粒子束一类的先进武器。

    七是实现自动操纵。采用电脑和先进的控制装置,使潜艇的操纵、指挥全部实现自动化。

    水中伏兵布迷阵

    人们将水雷称做“水中伏兵”。它在历次海战中都得到大量的使用。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伊战争以及199年爆的海湾战争中,水雷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雷不仅能长期埋伏在水下,而且还能像导弹一样,主动追踪水下潜艇并将其击毁。

    最早的水雷是触发水雷,其头上伸出几个触角,是一种“刺猬”式的能漂浮的球形炸弹,无论舰船触碰到它的任何一个触角,都会发生爆炸。这种水雷的触角为什么碰不得呢?因为舰船碰弯水雷的触角后,装在里面的电池与电雷管之间的电路立即接通,使电雷管发火,引起爆炸。

    随后问世的是磁性水雷,它不是悬浮在某一深度的水中,而是沉在海底,因而扫雷器扫不到它。当敌舰船经过磁性水雷的上方时,雷上的磁接收器接收到舰船磁场,就通过控制仪器接通装在水雷上的电池与电雷管之间的电路,使水雷爆炸。这种靠磁场来激发的水雷,无需通过舰船的直接碰撞来引爆。这种水雷虽然是在海底爆炸,但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因此爆炸时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能传到较远的地方,将那里的敌舰炸毁。

    问世较晚的是音响水雷,它的尾部装了一个“耳朵”——音波接收器,所以有人称它为“长耳朵水雷”。它的这只“耳朵”能将舰船发动机和螺旋桨发出的声波接收后变成电信号,用以操纵水雷上的仪器,接通电路,使水雷爆炸。

    还有一种叫做“蚝雷”的水雷,它是利用水的压力变化来引爆的。水有个怪脾气,在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力就越小,而在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力就越大。船在航行时,船底下的水流得快,压力低。在蚝雷上部有一个压力传感器,当舰船通过它的上方时,它就会感受到水压降低的信号,并随即接通爆炸电路,引爆水雷。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自动上浮水雷”的水雷,其外形像火箭,里面装有计算机和超声波发生器,当舰船经过它的上方时,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的超声波被反射回来。计算机根据反射回波算出目标的距离后,水雷上的发动机被启动,水雷上浮,将敌方舰船击毁。

    直升机扫雷器

    布雷容易扫雷难。

    通常,直升机扫水雷是用专用扫雷器进行扫雷作业的。扫雷器由直升机拖引在水面上。直升机具有足够的力量拖引扫雷器。在直升机上安装有导航雷达、自动驾驶仪、后望镜、后望电视机和能自动松开拖缆的装置,以及自卫武器等。用直升机扫雷比用扫雷艇安全得多。

    直升机拖引的扫雷器有3种。

    接触扫雷器专门用来扫除触发水雷——锚雷。它有两根拖缆,上面系着许多爆破筒,用浮子使其漂浮在水中,并以定深器保持一定深度。当扫雷器遇到水雷时,爆破筒便爆炸,炸断使锚雷在水中漂浮的雷索,水雷浮出水面后用直升机上的机枪等武器将其击毁。

    音响扫雷器它是以模仿舰船的声响来引爆音响水雷的。

    磁性扫雷器它能产生磁场将磁性水雷引爆。

    用直升机扫雷有两种方式,一是单机扫雷,适用于狭窄水道,需要一段段分别扫除;二是多机编队扫雷,多用于开阔的海面,编队机数为3~6架。

    直升机扫雷时其飞行高度通常为40~100米,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5~25千米。在收放扫雷器或在空中换拖时,直升机应悬停在高度为20~40米的空中。

    会飞的鱼雷

    鱼雷的模样有点像鱼,而且能像鱼那样在水里自行前进,自动调整深度和方向,自动追踪目标。

    和鱼一样,鱼雷有一个尖圆形脑袋,叫做雷头,甲面装着炸药。鱼雷的身子是两头细,中间圆鼓鼓的,叫做雷身,鱼雷的发动机和压缩空气就装在雷身里面。而那外形类似鱼尾巴的雷尾上,装着舵和螺旋桨。

    鱼雷问世后发展很快,先后出现了蒸气瓦斯鱼雷、电动鱼雷、有“耳朵”的自导鱼雷等。

    于是,人们将速度高、飞得远的火箭与灵巧的自导鱼雷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从而诞生了一种能在空中飞行的火箭助飞鱼雷。

    火箭助飞鱼雷主要装备在驱逐舰和护卫舰上,也有的装在潜艇上,用来对付敌方潜艇。

    当从水面舰艇上发射火箭助飞鱼雷时,先点燃助飞火箭,鱼雷便在空中高速飞行。当飞行到一定距离时,火箭助推器便和鱼雷分开,这时鱼雷靠贯性继续前进。鱼雷到达目标上空一定高度时,降落伞张开,以减慢鱼雷入水速度。鱼雷入水时,降落伞在水的冲击下与鱼雷脱离,这时鱼雷在本身发动机的推动下向前航行,并自动搜索和追踪目标——敌方的舰艇。

    当从潜艇上发射火箭助飞鱼雷时,多半是由鱼雷发射器在不同的海水深度上进行发射。当火箭助飞鱼雷发射出管后,先保持水平航行,航行一段距离后,火箭发动机点火。这时,鱼雷便按一定的角度上升,穿出海面而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然后火箭助推器自行脱落。当鱼雷到达目标上空时,降落伞自动打开,入水时降落伞自行脱落,此后鱼雷便开始搜索和跟踪目标。

    舰艇

    海洋占了地球面积的70.8%,是兵家厮杀的另一个大战场。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有激烈壮观的大海战。着名的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两国进行的日德兰大海战,英国投入的兵舰有战列舰28艘,加上巡洋舰、驱逐舰等共150余艘,德国出动包括战列舰22艘在内,也有近100艘之多。

    1944年秋,美国和日本在莱特湾的大海战,双方参战的舰艇达282艘,日方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19艘,日本海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美国也损失了轻型航空母舰5艘、护航航空母舰2艘、驱逐舰3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里,有数百次局部战争,其中海战规模没有超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但是使用的舰艇和其他兵器的先进程度,远远超出了过去。

    恩格斯在描述科技进步和武器装备时,曾经说过:“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一个浮在水上的工厂。”现代的海军,可以说是现代高技术在军事应用上的缩影、所有用到战争、用到军事上的高新技术,海军中几乎都用上了。空军、陆军没有海军的航空母舰和潜水艇,海军却有空军、陆军的几乎所有的兵种,可能只有骑兵除外。海军可以进行空中、海上、临海陆地和岛屿、水下和海底的各种战争。

    海军的主要部分是它的舰艇。通常分为战斗舰艇、登陆作战舰艇和勤务舰船几类。

    战斗舰艇是装备有专用武器、直接进行海战的舰艇,包括水面战斗舰艇和潜艇。如果细分,那么接执行的基本任务不同,区分为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鱼雷艇、导弹艇、猎潜艇、水雷舰、巨水雷舰和登陆艇等;接排水量、武器装备不同,分为不同的舰级;在同一舰级中按外型、构造和战术技术性能不同,又分为不同的舰型。一般排水量在500吨以上称为舰,小于500吨的称为艇。不过潜水艇不论排水量大小,习惯上都称艇。舰艇的动力装置现在除了常规动力外,不少已改为核动力型的了。

    世界上有国家近200个,多数国家都有靠海的一面,也有四面全是海的,像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日本这样的国家。这些国家大都建设有海军,规模、人数有大有小。最大的海军国家是美国和俄罗斯,它们的水面舰艇主要是航空母舰,水下的核潜艇和常规潜艇占了全世界这两类舰艇的一半以上。有一些国家的陆军、国民警卫队也装备有舰艇,吨位不大,主要作内河和近海的巡逻、运输用的。

    海军的舰艇和民用船只的区别不在吨位大小,主要是船体的坚固结构、航速、抗沉、耐波程度不同。再就是侦察、通信和导航系统一般船只没有海军舰艇那样齐全、先进。民用船只也不装备武器。

    但是一战时,民用船只被证调用于打仗,过去和现在的例子都不少。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海南岛之战,就使用了大量民用船只,还创造了木船打兵舰的战例。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曾调动170艘商船,租用外籍船只78艘,用来运输各类物资。民用船只一般作勤务船只用,以弥补海军这类船只的不足。

    航空母舰

    海军舰艇中,外形和吨位最大的是航空母舰。它被称为海上军事基地或活动岛屿。它的主要武器系统是舰载飞机,载的大多是直升机,短距离或垂直起降的战斗机,有的航空母舰,也装备舰对舰、舰对潜导弹和舰载防空导弹、鱼雷和舰炮等。

    按吨位分成大中小3种:排水量在6万~9万吨是大型航空母舰,约载有飞机70~100架;中型的排水量在3~6万吨,载有飞机50~70架;小型的排水量在3万吨以下,载飞机在80架以下。航空母舰有常规动力和核动力两种,根据战斗任务不同,分为攻击型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

    全世界现有航空母舰总数约为30艘。美国有一半,其次是俄罗斯,他们两家加起来,占有2/3。自己制造拥有航空母舰的,还有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印度、巴西、阿根廷、西班牙等国的海军航空母舰是从别国购买的。

    美国是最早把舰艇和飞机结合在一起的国家。1910年,美国在巡洋舰上成功地进行了飞机起飞的试验。

    第艘航空母舰出现在海洋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它是英国用战列巡洋舰改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广泛用于海战,替代战列舰成为海战的主战兵舰。1961年,美国建造了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

    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是美国在1968年6月建造的第二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舰名叫“尼米兹”。

    以后还造有几艘巳米兹一级的,舰名则叫“艾森豪威尔”号、“卡尔·文森”号、“罗斯福”号、“林肯”号和“华盛顿”号、“尼米兹”号和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是多用途舰,载有飞机约100架,包括20架舰载攻击机、20架战斗攻击机、20架战斗机、10架反潜飞机、5架无线电电子对抗机、5架远程雷达警戒飞机和6架“海王式”反潜直升机等。

    “尼米兹”号总长332.9米,宽40.8米,满载排水量96626吨,吃水深11.3米,航速30节,也就是每小时行驶55.56公里。它的飞行甲板相当于3个足球场面积。有两座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一共26万马力,续航力约80万海里,可以连续航行13年而不需要进港补充燃料。装载的飞机燃油有1万吨,足够舰载飞机16天的需要。

    舰上不但有对空导弹、近防炮,先进的对空、对海和导航雷达等武器装备,而且有淡化海水装置,够5万人的用水需要。还有体育厅、篮球场、电视厅和图书馆等等。舰员有6300人,也是世界上所有航空母舰中编制人员最多的。

    世界上最轻量级的航空母舰是意大利“朱塞甫·加里巴尔迪”号,1981年建造,1987年服役,舰长180.2米,宽23.4米,飞行甲板宽度是30.4米,吃水深6.7米,满载排水量是1.337万吨,主机功率只有8万马力,航速30节。舰上装有防空导弹发射架2座,反舰导弹发射架4座,40毫米双联机关炮3门,三联短鱼雷发射管2座,机载直升机16架,放在机库内的有12架,4架露天停放。意大利这艘航空母舰是一艘轻型舰,主要用作大规模反潜战。

    航空母舰现在还威风一世。美国炫耀武力,每次都要出动几艘航空母舰。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出动了以6个航空母舰编队为核心的舰艇250多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局部战争中,出动航空母舰等舰艇数最多的一次。

    航空母舰的优势是大,舰载飞机和其他武器装备的数量也大,远距离作战和续航能力也大,等等,但是它的不足之处也在于大。因为大,造价就昂贵。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在80年代的造价是18亿多美元。大,也就目标明显,容易成为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目标。

    国外正在研究制造一种叫做“战争之岛”的新的舰船。它由数十只似船非船的方舟并接起来,可以随时拆装,随处移动,可分可合。组合在一起时,甲板长有1000米,宽有100米,可以起降战斗机、大型轰炸机、运输机等各种飞机。

    “战争之岛”同时又是库房,不仅能装载百架飞机,还能容纳几百辆坦克和其他武器系统。真是名副其实的活动岛屿!它建造周期短,造价低,管理费用少。造一只航空母舰的费用可以造4只这样的“战争之岛”。

    据报道,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可潜入水下的航空母舰。平常巡逻,可潜入水下,作为弹道导弹潜艇一样使用。

    战斗时,能升出水面,飞机能迅速起飞投入战斗。这种水下航空母舰,有两条飞机跑道,舰内装载23架短距起降战斗机。两条跑道之间有指挥塔,战斗机升空时,它会升出甲板,潜航时,指挥塔便收回舰腹。舰尾还设有30个垂直发射管,可以发射中程弹道导弹、潜射防空导弹和反潜导弹。

    垂直起降垂直发射

    海军不但航空母舰载有飞机,其他水面舰艇,如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两栖舰和一些辅助舰船都载有飞机,甚至最近建造的小型舰艇也有设计装载飞机的。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军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不是一二个海军大国的情形。许多有海军的国家都在这样做。

    水面舰艇装载的飞机,除航空母舰有战斗机、轰炸机等较多机种外,其他舰艇装载的都是直升机,主要是反潜直升机和多用途直升机。

    直升机帮助水面舰艇扩大了搜索和攻击潜艇的范围,装上大功率的雷达和电子设备可以作侦察、警戒用,还可以支援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执行垂直补给、布雷、扫雷等任务。所以,海军舰艇用的直升机的研制,大都在向着大型和多用途的方向发展。

    看好直升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海军舰艇不可能拥有足够长的跑道。即使是大型航空母舰,飞行甲板的斜角部分也才有将近240米的长度。直升机可以垂直起飞,不需要很大的面积,更不需要长长的跑道。

    海军的其他飞机,也都在向短距和垂直起降的方面发展。世界上第一种垂直/短距起降的战斗机,是英国研制的鹞式战斗机。

    这是一种音速、单座战斗机,集中了直升机和战斗机的优点,有灵活的中低空机动和作战能力。它的实用升限15240米,最大外挂弹药量,垂直起降时可以达到2270公斤,短距起降为3630公斤。有2门30毫米航炮,5个武器外挂架,可挂普通炸弹,也可挂2枚空对空导弹。

    它靠一台旋转喷口推力转向发动机,提供起降时需要的升力、过渡飞行和正常飞行时需要的推力。不足的地方是航程短,载弹量小。英国在鹞式战斗机的基础上发展了海鹞式舰载机,已经装备英国海军。

    世界上真正具有超音速飞行能力的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要算是俄罗斯的雅克-141战斗机。它的最大速度可以达到M1.7,实用升限1.5万米以上,最大航程2100公里。

    除了飞机,海军舰艇的导弹,也在朝着垂直发射的方向发展。

    过去,许多舰艇的导弹发射方式是这样的:露天甲板上设置导弹发射架,导弹则存放在甲板下的弹库里,发射时要经过许多程序,才能把导弹提到甲板上,再按指挥系统指令进行瞄准,这一连串过程至少要用20秒时间。下一枚导弹的发射又得如此重复一遍,再花20秒钟,显然不适合海战要求。

    垂直发射技术,是把导弹垂直装在一个特制的单元容器里,容器垂直装在舰艇的导弹库里,导弹库的顶部就是舰艇的上甲板。导弹发射,只要打开甲板上每枚导弹的发射口盖,接通发射电路就可以。这就省去了许多机械动作,发射时间大大缩短。

    80年代中期,苏联首先采用这种发射系统。美国人急起直追,也很快研制成功。美国海军的这种垂直发射系统,取模块设计,把包装筒和发射筒合二为一,以8个为一个单元,8个单元为一个发射装置,发射一枚导弹只需1秒钟的时间。

    这种装置重量轻、体积小,可以充分利用舰艇上的空间灵活布置,自动发射,而且即使有一枚导弹因故发不出去,也不会影响其他导弹的发射。美国海军自己吹嘘说这是它的三大法宝之一,“将使未来海战发生根本变化”。

    美国海军吹嘘的其他两大法宝,一个是宙斯盾系统,就是由指挥、武器控制、导弹火控、导弹发射、相控阵雷达、战备检查等6个部分组成的全自动作战指挥与武器控制系统。另一个是舰载巡航导弹,其中最着名的是战斧式巡航导弹,被称作“会思考”、“有眼睛”的导弹。

    这种导弹还有个称号叫“掠地飞”。它能超低空飞行,在海上贴着海面7~15米高度飞行,在崎岖山地能在150米高度以下飞行,能钻山沟,拐急弯,也能突然升高。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用了不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