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飞机是以太阳辐射作为推进能源的飞机。这种飞机翼展较大,以便在机翼上安装大面积太阳能电池,获取足够的太阳能,用以驱动螺旋桨。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研制出“太阳挑战者”号单座太阳能飞机,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太阳能飞机。这架飞机翼展14.3米,机翼和水平尾翼表面共装16128片硅太阳能电池,在理想的阳光照射下能输出3千瓦以上的功率。1981年7月,“太阳挑战者”号成功地由巴黎飞到英国,平均时速54千米,航程290千米,引起世人瞩目。
像探查地球资源、探测空气污染情况、观测气象和完成军事侦察等任务,固然可以由人造地球卫星来承担,但它的巨额造价和灵活机动性不够的缺点,使工程师们一直在考虑替代的解决办法。
目前,最有希望的选择就是无人驾驶太阳能飞机。由于它使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做能源,可以连续数月在高空进行侦察监视,不需中间回到地面补充能源,本身造价又比较低廉,所以有些国家正在研制这种飞机。
由于这种飞机要长时间地持续飞行,需要大量的太阳能,因此需要大面积的机翼,以便安放更多的太阳能电池。同时机翼的翼展要大,螺旋桨直径也要大,以便在空气稀薄的高空飞行。
在高空飞行有许多有利条件:首先,飞机不需要克服强风、大雨等气象条件;其次,由于没有云的遮挡,稀薄些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得也少,所以太阳能电池能吸收到更多、更强的阳光;最后,由于太阳能电池在低温下性能更好,所以在低寒的高空,电池的效率也会比较高。
美国研制的无人驾驶太阳能飞机“探险者”号的第一架样机,于1993年10月在加利福尼亚基地试飞,飞行持续41分钟。这架飞机有8个由电动机驱动的螺旋桨,翼展约30米。机上装有天文望远镜、摄像机、小型雷达等设备。由于电力不足,没能达到预期的飞行性能。在更换了太阳能电池及扩展了电池的贴片面积之后,太阳能电池组达到了输出功率6.5千瓦的指标。这样,“探险者”号新样机在1995年9月11日的一次试飞中,飞行高度达到了15.4千米,创下了太阳能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以后又飞出了22千米的高度。飞机大梁也由原来的木质改为用石墨/芳纶/环氧树脂材料制造,不仅增加了强度,也减轻了不少重量。
“探险者”号的成功使美国航空航天局又确定了新的目标,打算对“探险者”号进一步改进,使其成为能在30千米高空持续飞行数月的新型无人驾驶太阳能飞机,并将把这种飞机命名为“百人队长”号。
1998年,“百人队长”号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是在“探险者”号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阶段的改进主要是将翼展加长到37米,位于中央翼的太阳能电池换成了光电转换效率达18.5%的高性能电池,在中央翼处增加了两台直流电动机,并采用了新型螺旋桨。这种改进的机型称为“探险者”,它于1998年6月18日在夏威夷进行了首次试飞,飞行高度达15.2千米。同年8月6日,又飞出了24千米的高度。
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计划,在1999年用“探险者”在15.8千米以上的高空投放气象观测气球。在2000年把“探险者”的翼展增加到63米,太阳能电池提供的能量将使飞机达到在30千米高度以上的飞行能力。届时,该机将正式启用“百人队长”的名号。计划最终将把“百人队长”号的翼展加长到76.2米,使该机在2004年能具有在高空连续几个月的滞空飞行能力。围绕地球连续飞行,可方便地对某一地区进行长期观察。
除美国外、德国、英国等也都在对无人驾驶太阳能飞机进行研制。
军用飞机
我们从太空领域,回到地球大气层以内,看看传统的航空领域里的情形。
地球大气层的厚度足有二三千公里。大气密度因为受地心引力的作用,离地球越近越稠密,越远越稀薄。卫星为什么一定要发射到离地面120公里以上的高空,就是因为在这个高度大气相对稀薄一些了,空气阻力小,卫星容易保持飞行速度,能够克服地球引力不掉下来。距地面100公里高空的空气密度,只有海平面的一百万分之一,如果高到200公里,那就只有五亿分之一。
世界通行的分法是,把在大气稠密区以外的飞行活动称为航天,把在大气稠密区以内的飞行活动称为航空。我们常说的陆海空作战中的空战,指的就是在航空领域里的作战活动。
飞机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第一架用发动机驱动的载人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在1903年研制成功的。1914年,飞机正式用来打仗。而它被频繁地、大规模地用于作战,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事情。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袭击苏联.出动的飞机多达5000架。英国为了反击德国空袭.五年间出动轰炸机36.5万架次,向德国投下96.5万吨炸弹。
近三四十年,航空兵器更加发展了。现在全世界有多少军用飞机?有一个统计材料说,军用飞机有108516架,其中美国占了3/10。
当今世界上的军用飞机有如下特点:
①飞得快,最快的飞行速度已经是音速的3倍,一分钟60公里左右;
②飞得远,借助空中加油的办法,飞机可以不停地飞到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
③飞得高,最高的可以飞到3.5万米的高空;
④也能飞得低,低到离地面只有30~50米,贴着树梢呼啸而过;
⑤转弯抹角,机动性能好,低空慢速盘旋最小半径约450米,转弯角速度最大已经达到30度/秒。
当然不是同一架飞机既能飞得最快又能飞得最远,还能飞得最高最低。飞机的设计、装备和使用,是根据执行什么任务来定的。
此外,飞机的维护、更换机件,现在也变得简便了。重要部件采用单元体结构,发生故障可以按单元调换。就像搭积木一样,哪一块不要,就把哪一块搬掉,换上另一块。有的军用飞机更换一台发动机,3个人一小时就可以完成。作战准备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这些都是由于当代科学技术应用到航空领域引起的变化。随着微电子、人工智能、光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航空兵器还将有新的发展。传统的空中作战概念,包括空战的样式都在发生变化。
一对一、飞机同飞机面对面那样的空战场面,在今日高技术战争中将很少看到了。因为飞机的飞行速度实在太快,使用的武器也已经不是一般的枪炮,而是导弹,所以不等照面早已一决胜负了。
传统的飞机种类的区分已经模糊不清。比如歼击机、强击机、歼击轰炸机之间的差别就很小。它们都可以携带航空炸弹,都装备有航炮、导弹,都既能空战又能对地面目标攻击、轰炸。直接用来打仗的飞机大多在向着多种用途方向发展。
一些保障己方作战安全的飞机发展起来了,它在空军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像电子对抗机等,现在就干脆把它归人作战飞机范畴了。
直升飞机
人们的印象中,常常以为有飞机的部队都是空军,好像只有空军才在空中打仗。其实,陆海空三军都有飞机,都有航空兵。不过陆军的航空兵出现得最晚,是在军用直升机发展起来以后的事情。
寻根究底,直升机的发展竟然起源于中国的竹蜻蜓。英国的一本《世界航空史话》的书里说,乔治的第一架直升机模型是以1785年法国人的设计方案为基础制造的。“那是一种简单的垂直上升装置,而且是以早期中国的一种设计思想为基础研制的。”
中国很早就有一种叫竹蜻蜓的玩具:两片削成厚薄不匀的竹片装在一根木棍上,双手一搓,竹片利用惯性和气压作动力便可飞上天空去。我们是把竹蜻蜓当玩具,并没有再往前跨一步。欧洲却在“竹蜻蜓原理”上摸索,造出了直升机。这就像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只是用于做鞭炮、礼花,逢年过节喜庆日子里放一放,凑凑热闹一样。而欧洲人拿去造枪造炮,使武器从冷兵器发展到热兵器,连打仗的样式也一起跟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德国人在1936年造出了用发动机驱动的直升机,可以持续航行1小时20分钟,高度可达三四百米,还能作悬停、360度转弯、前飞、后飞、侧飞等复杂动作。
1936年,美籍俄罗斯人研制成功了第一架军用直升机。3年后,成批在美国陆军中服役。
还是德国人首先在直升机上安装机枪,在1944年用于战斗。这就有了武装直升机。
现在军用直升机已经自成一个家族。它们有反坦克直升机、火力支援直升机、歼击直升机、反舰直升机、反潜直升机、海陆两用直升机等等,这是专用类型的。还有多用类型的,除去攻击,还可以作运输、空降、救护等用途。
军用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已经接近1万公斤,载弹量4吨,最大时速370公里左右,最远能飞3500公里,作战半径在100~300公里,续航时间3个小时。
由于直升机机动性、掠地飞行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抗弹和耐坠毁能力,可以装备航炮、导弹、炸弹等多种武器和火控系统,而且可以垂直起飞、垂直降落、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飞行,长时间在空中悬停,无需专用机场,在高山平地、狭谷地带甚至河滩都可以起落,称得上是一种全天候、全方向、多功能的陆军“空中坦克”,所以各国都在发展它,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型号。
直升机早期都是用在战场上调兵遣将、机动灵活运送兵力的。70年代起大量运用直升机作战,产生出“蛙跳战术”等新的作战方法。美国在侵越战争中就采取了这种蛙跳战术。1971年发起的“兰山719行动”战役中,美国军队出动了武装直升机和侦察直升机600多架次,搭载3个旅的突击队人员,降落到10个高地战略要点,战斗目的达到以后,又在下一个作战要点,组织第二次垂直空降。这种直升机作战,给越南人民军造成很大麻烦。1979年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也采取过这种方法,使得阿富汗游击队无法阻挡他们长驱而入。
直接用直升机进行攻击的最近的一次战斗,是美军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用1个直升机营,攻击伊拉克的1个坦克师。24架AH-64、别名“阿帕奇”的攻击直升机,用了不到1个小时.击毁伊军坦克和装甲车84辆、火炮8门、汽车39辆。也是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出动300多架直升机,从沙特阿拉伯北部的13个集结地起飞,把2000名士兵和大量装甲车、大炮、弹药等直接空降到伊拉克境内80多公里的地方,切断了伊军退路。一次动用这么多直升机降落在一个地方,这是规模空前的,创造了战争史上的新纪录。
无人驾驶飞机
有人操纵的飞机在不断改进,一种无人驾驶的飞机也在发展。
一切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需要作前提,无人驾驶飞机的出现、完善和发展,也是出于打仗的需要,已具有其他飞机种类比不上的优点和长处。
第一,它的建造材料可以使用玻璃纤维等,整体重量轻。没有人,省去为驾驶员设置的一系列保障系统,整个飞机就可以缩小。
第二,轻便小巧,不容易被敌方雷达发现,生存率相对就高。
第三,可以远离指挥中心而深入到对方纵深地区,不分昼夜连续24小时活动。
第四,可以在任何地方发射,用降落伞或回收网回收。
美国在1964~1975年的越南战争期间,共派出3435架次无人机,其中2873架次返回。同一时间,有人驾驶的飞机损失2500架,死伤飞行员5000名。
最小的无人飞机只有6英寸长,不过人的手掌那么大,航程16公里,可以在建筑物之间进行飞行侦察,收集情报,甚至可以附在某一建筑物或设备上,起窃听器作用。
制造一架高性能的远程无人飞机,只需花30万~80万美元,微型的更便宜,在5万美元以内,同相似的有人操作的飞机比,造价只有大约千分之一二,成本低,又可以作侦察、监视、识别和指示目标等多种用途,所以当今各国都在发展它。
无人机最早是作为靶机训;练飞行员和高射炮手用的。现在它用途广泛,主要是用来侦察。
侦察用的无人驾驶飞机,装有先进电子设备的能够进行电子侦察,装有照相机的就是照相侦察机,装有微光电视摄影机和红外传感器的可以作光电侦察,装有毫米波雷达或旁视雷达的能够进行雷达侦察,如果装有大气取样装置、核辐射计量装置等专用仪器,可以进到核爆炸区作核和化学侦察。
无人飞机安装放大器链和收、发天线,可以作为中继通信平台,扩大通信的覆盖范围。
无人飞机一样可以作攻击武器用,挂载着导弹和制导炸弹的直升机可以袭击敌方雷达、导弹阵地和坦克等军事目标。
1982年,以色列在贝卡谷地战斗中,把无人机编入有人驾驶的机群,加上地对地反辐射导弹,成功地摧毁了叙利亚的导弹基地。叙利亚的雷达阵地就是被以色列无人飞机携带的自动寻的导弹摧毁的。
无人飞机还在不断改进中。运用超高集成电路技术,可使它进一步轻便小型化。预先把无人机的任务载荷组合成模块,在发射现场根据需要快速更换。到80年代,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各类无人机97种。到20世纪末,各种无人机将在2万架以上。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动向是,人们正在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假飞机。从雷达屏幕上看去,完全像真的歼击机、轰炸机、侦察机,其实是没有人驾驶的无人飞机。有真有假,以假乱真,骗敌人上当。
空中加油机
飞机家族中有一种飞机叫空中加油机。这种飞机的出现和加油技术的发展,使得作战飞机的航程增大,活动范围扩大。现在,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的长短,航程的远近,燃料已经不是问题,主要看飞行员的体力能不能承受长时间、远距离的飞行。
1986年4月15日,美国袭击利比亚,动用飞机200多架,其中24架F-Ⅲ,歼击轰炸机是从英国基地起飞的。由于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不同意借路过境,美国的轰炸机只能绕道,总共约飞行10380公里,中间没有着陆的地方。这次袭击完成后,飞机不停留地又飞回了基地,全靠了空中能够加油。美国出动了30架空中加油机,在空中加了4次油。
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空中加油机加起来,现在已经有1000多架。许多是用运输机和轰炸机改装的,有一些是专门设计研制的。最先进的一种增程加油机,最大的载油量是160吨,最大加油速度是每分钟4.5吨。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解决了空中加油的自动对接、自动流油和自动断油。但是,使得加油机和被加油的飞机保持相对高度,同一航向,同一速度,协调角度位置等,仍然要依靠飞行员的飞行技术。自动化,高技术,都要求使用的人具备相应的高素质。
航天航空两用飞行器
目前,世界上还有人在研究航空航天飞机。就是说,它既可以在大气层内航空飞行,也可以在外层空间航天飞行。这种超高音速飞行器,把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结合在一起,在担负地球上远距离运输的时候,能够在1小时内把乘客从欧洲送到美洲,2小时内从华盛顿飞到日本。如果作航天运输,可以把几吨重的东西送上近地轨道。有人叫它“东方快车”。
英国人在1982年开始设计,想在2000年时投入空间运行。德国人也在研究。他们的设计,实际上是由一架大型超音速喷气机载着一架小型航天飞机,到一定高度后,小型航天机的火箭发动机点火,与航空机分离,一个进入地球轨道,一个或继续飞行或自行返回机场。除英、德外,美国、俄罗斯、日本也都在研制航空航天飞机。
可以肯定,航空航天飞机的研究制造,不仅仅是为了进行空间运输。空间军事化的进程也在加快。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
JSF是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英国空军和海军通用的新型隐身、超音速、轻型多用途战斗攻击机。
它有3种型别,即空军常现起落型,海军舰载型、海军陆战队、英国空军及海军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它们将采用通用的机体结构和主动力装置。
俄罗斯S-37
“金鹰”前掠翼隐身战斗机
1997年9月25日,一架白机头黑机身的新型飞机呼啸着从茹可夫斯基试飞中心的跑道上腾空而起,转眼间消失在莫斯科郊外上空。这架被命名为S-37“金鹰”的战斗机比美国F-22“猛禽”首飞时间晚18天,它的首飞成功,意味着俄罗斯新一代战斗机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到1998年1月,S-37已进行了10次试飞,第一阶段的试飞工作计划延续到1998年7月才进行改进;S-37最初称S-32,是用于验证苏霍伊设计局未来战斗机。可能采用的先进技术验证机,是苏霍伊设计局按照俄空军第五代喷气式战斗机的要求设计的多用途战斗机。
虽然目前只是一种技术验证机,但它应用了俄罗斯航空工业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使该机具有鲜明的特点与独到之处。
由于目前试飞的S-37只是技术验证机,没有挂装任何武器与航空电子设备,如果将来发展成原型机或生产型战斗机,S-37肯定会使用更加光进的机载电子设备,比如苏-37飞机上使用的NOllM多功能无源相控阵大控雷达或改进型,数字式多通道自动控制设备,一体化自动指挥和导航系统等。
而武器配备方面可根据任务需要选择安装以适应多用途需要,从苏-35和苏-37使用的武器判断,S-37空战时很可能使用AAM-L高超音速大型远程空空导弹,R-77中程空空导弹,R-73E/R-37近程空空导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可装备各种高精度导弹和集束炸弹,以摧毁地面(或海上)敌雷达站、交通枢纽、武器阵地等目标。
“2025攻击星”无人机
1996年8月,美国空军大学在《空军2025》研究报告中提出了美国空军发展高超音速、隐身、用于对地攻击的“2025攻击星”无人机的设想。
“2025攻击星”无人机翼展32米,最大飞行高度大于25.9千米,续航时间大于40小时,作战半径6850千米,巡航速度和在目标区上空巡逻速度为741千米/小时,能在目标区上空巡逻24小时或者不进行巡逻飞行而直接飞至距起飞基地13600千米的目标处实施攻击,起飞总重10886千克并可携带1814千克的有效载荷。该机将采用两台喷气发动机为动力,使用代用燃料和稀有燃料,如:煤油基燃料、氢基燃料、甲烷基燃料、丙烷基燃料、甲醇基燃料、硼燃料等等。
如果这些燃料的研究工作继续进行并能在将来大范围生产,2025年它们将被广泛用于无人机。“攻击星”无人机能携带1814千克有效载荷,它将采用具有全天候和精确瞄准的各种弹药,包括致命性的武器,其中有GPS制导的重250磅,但杀伤效果可与当今908千克炸弹相比的常规武器;新型非致命武器,如能产生强烈噪音的“聋耳炸弹”和使敌军人员精神错乱的光效应;一次出击可打击数百个目标的全天候定向能武器;空空导弹、战术导弹等精确制导弹药,使得“攻击星”无人机有能力在各种级别的战斗中实施打击。
该机航空电子设备的核心是虚拟飞行员,它由人工智能器件组成,其计算能力远远超过现有机载中央计算器的处理能力,并能在飞行操作全过程中执行自我诊断和维护检查,对装有敌我识别应答机的飞机进行询问和识别,能确认潜在空中威胁。该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是一个由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惯导系统、自动驾驶仪以及各种遥感和控制器件组成的混合集成系统;其外挂物管理系统可提供所需武器控制和投放功能;此外还有通讯系统,任务控制设备和发射回收设备。
电子对抗飞机
电子对抗飞机是专门用于对敌方雷达、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子制导系统等实施侦察、干扰和袭击的飞机的总称。包括电子侦察飞机、电子干扰飞机、反雷达飞机。
电子侦察飞机,装备有宽频带的电子侦察系统,能侦收、识别和录取电磁信号,为指挥中心或作战部队提供情报。电子干扰飞机,装备有大功率杂波干扰机、无源干扰投放器和侦察、引导接收机,专门用以对敌地面防空体系内的雷达、陆空指挥通信设备和电子制导系统实施有源或无源电子干扰,掩护航空兵突防。反雷达飞机,装备有告警引导接收系统、反雷达导弹和其他制导武器,主要用于袭击敌地面雷达站和防空系统中的火控雷达。现代电子对抗飞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EF-11lA电子干扰飞机和F-G反雷达飞机。
“隐身”飞机
“隐身”飞机是不易被雷达和红外探测系统发现的飞机。“隐身”仅是一种借喻,并不是指飞机在肉眼视距内不能看到。飞机的特征信息包括雷达反射波、红外辐射和声波、可见光。军用飞机采用“隐身”技术,是专门对付敌方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的,可使它们对飞机的探测距离减小一半左右。
其减小雷达有效探测距离的主要措施是:机体尽可能采用非金属材料和宜于使雷达波各向散射的外形;机体涂以吸波涂层;减少机体外露物体等。其减弱红外辐射的主要措施是:对发动机喷口和高温部件加外层空气冷却、隔热层或红外挡板;在燃料中加人特种添加剂等。比较典型的“隐身”飞机有美国的F-117战斗机、B-2轰炸机。
航天飞机
天空除了有民用和军用卫星以外,还有其他的航天器,其中载人的航天系统,主要是载人的空间站和载人的航天飞机,对今日的空间战争有重大的影响。苏联是先发展载人空间站,后研制载人航天飞机。美国则相反,先发展载人航天飞机,再发展空间站和空间巡航机。
空间站可以供多名宇航员长期居住和工作。在军事上,可以作空间指挥所,可以作其他航天器的停靠码头,可以装载大型侦察仪器长期对地面侦察监视,还可以作为战略武器的空间发射台。苏联从1971年开始发展“礼炮”号载人空间站,十多年时间发射了7个,其中两个是纯粹作军事用的。
航天飞机是一种有人驾驶的空间飞行器,既能像火箭一样垂直起飞,像飞船一样沿轨道运行,也能像飞机一样水平着落。在军事上,它可以用来对敌方卫星进行检查、捕获和破坏;可以对自己方面的侦察卫星进行维修、补充电源、更换胶卷、收取记录,必要时还可以直接执行侦察任务;如果装上炸弹,可以飞到很远的地方对地面目标实行战略轰炸。美国利用载人航天飞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实验。这种飞行器,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载人的航天兵器。
空间争夺还会不断有新的花样。据报道,到20世纪末,很可能有“航天母舰”出现。这实际上是一个流动发射场。它带着运载火箭,到海上最适宜的地方发射卫星。因为机动、隐蔽,所以不像陆上固定发射场容易受到攻击。
从前的战争概念,一直只包括陆、海、空3种领域。相应的军队建设,也大都是陆军、海军和空军。现代战争除了陆、海、空外,还应该加上航天、电子领域。人称这种战争是多维战争。借用三维空间的维字意思作比方,说明战争已经超出传统的范围,在更多的领域中进行了。
隐形飞机
研究隐形技术最早开始于60年代的美国,首先是研制隐形飞机。70年代中期,美国造出了第1架原型机“海弗兰”,后来在原型机基础上改进、放大,造出了隐形的战斗轰炸机,定名为F-117A。
1981年前飞成功,1983年正式编入美国空军序列。1989年2月,美军入侵巴拿马行动中,第一次使用了6架这种飞机,获得成功——1年多以后,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再次使用了这种飞机。据统计,美国共动用F-117A隐形飞机42架,出动1296架次,占总出动飞机架次的6.2%,却完成了攻击伊拉克战略目标的40%。为了打掉伊拉克的核设施,美国曾经出动60架战斗机、电子战飞机和15架加油机,还没有到达目标上空,就被伊拉克雷达发现,猛烈的防守炮火迫使机群返航。
两天后,美国派118架隐形飞机和2架加油机去攻击,这一次,直到飞机把3座反应堆炸毁安全返航,伊拉克方面才发现。F-117A隐形飞机被人称为“黑飞魔”,引起许多国家军方的注目。
F-117A隐形飞机,形状奇特怪异,像一只机器蝙蝠,基本上是黑色,个别地方有点灰色,自重90吨,载重23.8吨,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实用升高1.5万米,作战半径在900~1200公里,夜间也可以在空中加油。它在雷达上的反射截面积只有0.001到0.01平方米,比飞行员头盔在雷达上的反射截面积还小,所以一般雷达几乎发现不了它。它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隐形:
①外形结构隐形。机身设计全呈多棱角、多平面的锥体形状,目的是全部切断雷达的反射波,把它折向四面八方。
②材料组合隐形。使用了大量轻质吸收波的复合材料,全机的金属材料不超过结构重量的5%,还要尽可能涂上隐形涂料。
③利用光电隐形。机身漆黑,可以最大限度吸热,最小限度散热。机内没有安装任何有源的传感器。发动机噪声低,对红外辐射有屏蔽措施,排出的高温气体在机内先行冷却。热、声、光、烟反应都尽量被减弱。
美国还同时研制了轰炸机、直升机的隐形飞机。一种叫B-2的隐形轰炸机,1988年试飞成功,1993年编入空军。
这种飞机外形看不出机身,没有前翼和平尾,很像一只儿童玩的纸折飞镖,又像一只超级大蝙蝠。它的航程大于1.1万公里,经过两次空中加油,可以飞往世界任何一处。B-2隐形飞机,据介绍能在1.5万米高空飞行,也能在低空持久稳定地飞行。在平坦或起伏不大的地形上空飞行,最低高度是122米,多山地区飞行离地高度在213米。这种隐形飞机,美国是准备用来实施核攻击的,也有常规攻击能力。
美国的隐形直升机,取名为“科曼奇”,正式编号RAH-66,预计在2001年交付使用。它除了同一般隐形飞机一样,采取了新的设计,使用了新的材料等以外,有一样不同的是增加了雷达干扰机,可以对探测雷达发射出假回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