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激励员工的基本方法
有几个方法可以让员工的需求获得满足,同时又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干劲,提高工作效率。
(1)让员工了解工作目标
领导者要让员工了解工作计划的全貌,看到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果。员工越了解公司目标,对公司的向心力越高,也会更愿意充实自己,以配合公司的发展需要。
员工非常希望你和他们所服务的公司都是开放、诚实的,能不断提供给他们与工作有关的公司重大信息。
若未充分告知,员工就会对公司没有归属感,能混就混,不然就老是想换个新的工作环境。
如果能获得充分告知,员工就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打听小道消息,也能专心投入工作。
(2)授予他们权力
授权不仅仅是封官任命,领导者在向员工分派工作时,也要授予他们权力,要帮被授权者清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独挑大梁”,肩负着一项完整的职责。
方法之一是让所有的相关人士知道被授权者的权责;另一个要点是,一旦授权之后,就不再干涉。
(3)给他们好的评价
有些员工总是抱怨说,领导只有在员工出错的时候,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身为领导人的你,最好尽量给予员工正面的回馈,即公开赞美你的员工,而负面批评可以私下再提出。
(4)听他们诉苦
不要打断员工的汇报,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随便诊断,除非对方要求,否则不要随便提供建议,以免流于“瞎指挥”。
即使员工真的来找你商量工作,你的职责应该是协助员工发掘他的问题所在,你只要提供信息和情绪上的支持,并避免说出类似像“你一向都做得不错,不要搞砸了”之类的话。
(5)奖励他们的成就
认可员工的努力和成就,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士气,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其信心和忠诚度,并激励员工接受更大的挑战。
(6)提供必要的训练
支持员工参加职业培训,如参加学习班,或公司付费的各种研讨会等,这不但可提升员工的士气,也可提供其必要的训练。培训有助于减轻员工的无聊情绪,降低工作压力,提高创造力。
167.充分利用升迁的魅力
怎样满足下属新的追求?这一点微软做得很有特色。
微软在技术部门建立了正规的升迁制度,以满足优秀人才的升迁需要。
微软既想让人们在部门内部升迁以产生激励作用,还想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它通过在每个专业里设立技术级别来达到这个目的。起始时通常是大学生刚毕业时的9级或10级,一直到13、14、15级。这些级别既反映了人们在公司的表现和基本技能,也反映了经验和阅历。升迁要通过高级领导的层层审批,并且与报酬直接挂钩。1983~1984年微软还建立起晋级制度和与之相匹配的工资方案。
在微软实行这种制度之后,刚从大学毕业的新员工(10级)的年工资大约为3.5万美元左右,拥有硕士学位的新员工的年工资大约在4.5万美元上下。对于资深或者非常出众的开发员或研究员,盖茨将给予两倍于这个数目或更多的工资,这还不包括奖金在内。程序经理和产品经理与开发员的工资几乎一样多;测试员的年工资开始的时候要少一些,刚开始时为3万美元左右;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其年工资也可达到8万美元左右。由于拥有股票,微软的17800名员工中大约7000人是百万富翁——大概是类似规模的公司之中百万富翁比例最高的。
通过以上微软的事例,我们看到,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考虑下属的利益追求,并努力通过一些制度把下属的利益纳入到公司的整体利益中来,这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有效的升迁机制,从而带动下属的利益激励,发挥出下属的能力,这是领导者在统御下属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168.摸透下属的秉性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人。
领导者要想说服下属和激励下属,让他们依照自己的意思行事,就必须摸清下属的性格,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摸透下属的秉性,必须对下属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对下属的情况知道得越多,就越能理解他们的观点和存在的问题。作为领导,你应该尽一切力量去认识和理解一个人的全部情况。
下属们的工作态度、习惯不只影响自身的工作效率,如果将个人情绪发泄,则容易影响到其他下属的士气和工作效率。身为领导不能忽视下属的性格问题,只有了解了他们的性格,才能采取正确的对策,以理服人。
对于不同的下属,你一定要先把握他们的性格,才能够据此采取不同的对策,逐个让他们信服。
对于那些事事悲观,对新观念不抱希望的下属,他们的这种性格使他们不想面对现实,阻碍了整体的前进。对于有这种性格的下属,在他们面前一定要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的态度,让他们有所放松,并多多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对于那些脾气暴躁的下属,他们的性格或许会令单位永无宁日。
对待这些下属,应当在他们心平气和时告诉他们乱发脾气是不恰当的。同时,应强调单位是个整体,不容许个别人破坏纪律,也不会姑息乱发脾气的行为。当他们情绪激动的时候,管理者最好先不要发言,听他们诉说心中的不平。一个愤怒的人,通常会有很复杂的情绪,细心地聆听可以令他感觉到你在注意他,并会对你慢慢地有好感。
对于一些个性极强的下属,则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地制止他的行为,让他明白不能无视单位的纪律,以直接劝告来达到说服他的目的。
作为领导,面对有着不同秉性的下属,要懂得去了解他们的性格,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来管理和激励他们。
169.请将不如激将
有一种激励方法很有效果:用激将法去用人,只要用得适时,就可以做到才尽其用。如果教我们赤手空拳地去和凶狠的狮子搏斗,这种激将法别人肯定是不会接受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确凿无疑地知道,我们绝不是狮子的对手。
凡是能够确定别人肯定不能做或者他肯定不愿做的事,即使用激将法也是徒然。反过来说,别人认为轻而易举就能做的事,他也就不必非得受人激将才去干了。
然而,如果和大多数人一样,他心存己不如人的恐惧,并且对自己能否成功没有多大把握,在这种情形之下,就可以用激将法去鼓励他尝试了。
比如,罗斯福一生中就至少有一次中了别人的激将法。
这位“圣胡安山的英雄”刚从古巴回来,就被普拉特委任为纽约州州长。
这位政治巨头的意思,是要把大胆的骑士罗斯福培养起来,以后在美国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
可是,很快普拉特和罗斯福就遇到了麻烦。罗斯福的对手打听到他在做海军秘书助手的时候,曾发誓不纳税。根据这一事实,他的对手指责他不是合法的公民。
在这关键时刻,罗斯福把普拉特拉到一旁,说道:“我不能再留在这里苦斗了,我不得不退出这场竞争了。”罗斯福希望就此放弃,屋里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普拉特要罗斯福相信他一定能够挺过这一难关,他使出了自己的绝招来激励罗斯福。
普拉特问道:“原来圣胡安山的英雄是个懦夫不成?”
罗斯福听了这句话,情绪激昂地回答道:“不!我决不是一个懦夫!”
就这么简单,普拉特的激励就成功了。罗斯福接受了那些著名律师的救援,最终成了纽约州州长。
普拉特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地驾驭罗斯福,是因为他了解他的性情。
小时候的罗斯福是一个孱弱多病的小孩,但他勇敢地战胜了自己的体弱与胆怯。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该如何战胜恐惧,因此,他决不能容忍对自己的勇敢有丝毫的怀疑。正因为如此,别人的激将法就会在他身上产生效果。
170.在下属的心中树起目标
远见固然重要,但这只是你领导行动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要大家明白你的远见和目标。你必须通过沟通使下属目标一致。
假若你有远大的目标,又能和别人沟通,虽然其他条件不佳,你仍然会成功。
1944年12月18日晚,美军第51空降步兵团团长朱利安·艾威尔上校率领他的部队抵达比利时的巴斯顿。两天以前,德军就已开始他们的亚耳丁作战计划。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所做的最后一次大攻势。历史告诉我们,这次战役乃是战争结束前的反弹。艾威尔只带了不到1000人抵达战场,而上级司令部无法告诉他敌情、友军状况……什么情报都没有。
但艾威尔有他的主见,并且和下属作了良好的沟通。他告诉他们:“我们要攻击德国人。”他们也就如此做了。他们阻止了德军第27装甲军团三万多人的进攻,迫使希特勒不得不改变亚耳丁作战计划。
马丁·路德·金就曾这样说过:“我有我的远见。”假若你要别人跟随你,你也必须有远大的目标,而且要把这个目标立在下属的心里。
171.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
很多人从小就知道,自己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抱负。从小到大,我们好像每天都在为之忙碌,但实际上,过于遥远的目标却使我们无处下手,目标总是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火箭飞向月球需要一定的速度和质量。科学家们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结论:火箭的自重至少要达到100万吨,而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无论如何也是无法飞上天空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都一致认定: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直到有人提出“分级火箭”的思想,问题才豁然开朗起来。将火箭分成若干级,当第一级将其他级送出大气层时便自行脱落以减轻质量,接着是第二、第三级火箭脱落,这样火箭的其他部分就能轻松地逼近月球了。“分级火箭”的设计思想启示我们:学会把目标分解开来,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将其各个击破。这不失为一个实现终极目标的有效方法。
172.将计就计,激将用兵
这种手段的运用常常是用反语激发人的潜在能力,使之产生不服输的心理,从而达到把工作做好的目的。
当曹军将领张率重兵攻打葭萌关时,守将抵挡不住,连忙向成都告急。孔明聚众将于堂上说葭萌关紧急,必须让张飞回来。有人说,张飞屯兵瓦口,也是紧要之地,还是从帐中诸将中选一人去吧。
孔明笑着说,张是魏国的名将,除非冀德,无人可当。忽一人厉声而出说:“军师何轻视众人耶!吾虽不才,愿斩张首级,献于麾下。”众人一看,原来是老将黄忠。孔明说:“汉升将军虽然勇敢,只怕年纪大了,恐怕不是张对手。”张忠听了白发都竖了起来说:
“我虽然老了,两臂还能开三石之弓,浑身还有上千斤的力气,怎么不是张的对手?”孔明说:“将军年龄接近70岁了,怎么不老?”
接下去是黄忠为显示不老,走下帐去拉弓抡刀,最后向诸葛亮保证:
但有疏虞,先纳下这白头。
果然,黄忠被诸葛亮一激,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一举而破曹兵。
173.激发员工的好强心
好强心人皆有之。管理者在工作中若能及时抓住人的这种好强心,给予激励,往往能产生意外的效果。
某厂徒工小刘提前定级出徒,进厂较早的徒工小齐自以为学技术快,干活麻利,心里不服气,就冲着厂长发起了牢骚和不满。厂长看到小齐虽有思想疙瘩,但有争胜好强心理,于是就决定将计就计。厂长道:“你的技术不在小刘之下,可在全年的生产竞赛中,人家先后六次夺魁,三次当亚军,两次居第三,一年干了一年半的活。翻翻你的工票,是多少?”小齐不吱声了。“小刘总是脏活累活抢着干,你却拨一拨,动一动,缺乏主动。不服气,就干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看看。”“好!冲你这句话,我非干出个样子来不可!”小齐坚定地表示。这一招果然灵,从此小齐判若两人,一年后他不仅跃入厂级先进行列,而且还被评为全公司的先进工作者。
174.知耻而后勇
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下属整日漫不经心,工作没有积极性,当你愤怒地一再批评他之后,他没有丝毫的改变;当你心平气和,陈述利害,婉言相劝之后,他照样没有丝毫的改变。
对于这种人,你必须激发他内心深处潜藏着的廉耻之心,让他知耻而后勇。
小时候的爱默生,非常顽皮,他不服任何人的管教。父母批评他,他就逃学不回家;老师批评他,他就干脆一连几天不上课。看着这个调皮鬼,父母和老师都一筹莫展。
这一年,学校来了位新老师,她虽然年纪不大,但是非常有耐心和爱心,再调皮的孩子到她手中,都会变得服服帖帖。当然,爱默生自然是新老师要上的第一课。
通过观察,新老师发现爱默生并不调皮,他只是比较活跃,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些都说明,他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她觉得有必要激发小爱默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以前老师和同学都认为爱默生不是个好学生,所以大家对他都不是很友好,而他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敌意,没有丝毫的兴趣。这让新老师大伤脑筋。
在一次数学课上,新老师终于抓住了一次机会。她给所有的同学出了道数学题,然后问哪位同学会做。结果没有人回答。于是,她叫起了爱默生,同学们非常惊讶,乃至于哄堂大笑。
“老师,你太有眼光了,你怎么知道他不会做呀?”一位同学讥刺爱默生。
“对呀,他是我们班上最笨的学生。他要是能做出来,不见鬼才怪呢!”其他人也在起哄。
爱默生静静地听着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渐渐地,他终于愤怒了,冲出了教室。
第二天上课时,他把那道题解出来交给了新老师,新老师大喜过望,趁机在班上表扬了他。于是,爱默生一生的命运就此改变。
不过,知耻而后勇并非适用所有的人。对那些自尊心太强、太爱面子的人,就不能使用这种办法。因此,当你想激励下属时,一定要看清他属于哪种类型的人,而且言语不可过于苛刻,不然会适得其反。
175.与下属分享成果
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设法让你的下属分享你现有的成果,别忘了,分享是对下属的最大激励。谁都喜欢晋级,谁都喜欢加薪。管理者是这样,下属也如此。当管理者晋级加薪之时,别忘了为你打下江山的下属们,设法让他们也有所晋升,或得到一些奖励。保荐他们得到更好的职位,这才是对下属最大的关心。此可谓,己所欲,施于人。
“一人升天,仙及鸡犬”,当你加官晋级时,也要把你的成果与下属分享。这样,部门必然会上下一心,齐心合力,动力十足,也就必然充满活力,效益不断上升。
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尽量做到:
(1)当上司表扬时,不忘举荐下属之中的有功之臣,在上司面前赞扬他们。
一句忠心的赞扬,不仅使上司感觉到本公司英才比比皆是,也会认为你不居功自傲,懂得体贴下属,无形中,对你的印象又加了十分,以后对你会更加关注。同时也使你的属下想到此人待我恩重如山,必当不遗余力相报。
(2)在下属面前,一定要谨慎谦虚,不可张扬。
一旦有成绩便居功自傲,必然会被下属讨厌,不愿再为你拼命效力。分享是对下属的最大激励。管理者一定要牢记此训,把成果与下属共享,争取更好的业绩。
其实,不要独享荣耀,说穿了就是不要威胁到别人的生存空间,因为你的荣耀会让别人变得暗淡,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而你的感谢、与下属分享、谦卑正好让旁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人性就这么奇妙,没什么话好说。
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习惯独享荣耀,那么,有一天你就会独享苦果。
176.多商量少命令
下属员工不仅是管理者的下属,还是管理者事业上不可或缺的伙伴。为此,在交待下属所负责的工作时,应尽量采用建议的口吻,而不是命令的口气。
无论交待的内容是什么,命令的口吻都会让人觉得粗暴和缺乏应有的尊重。
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曾与美国最著名的传记作家伊达·塔贝尔小姐一起吃饭,他告诉她正在写有关“对待下属”这本重要的书。她告诉卡耐基,在她为欧文·杨罗写传记的时候,访问了与杨罗先生在同一办公室工作了三年的助手,这个人宣称,他从未听到过杨罗先生向下属下过一次命令。
例如,欧文·杨罗从来不说“你做这个或做那个”,或“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他总是说“你可以考虑这个”,或“你认为,这样做可以吗?”
他在口授一封信之后,经常说:“你认为这封信如何?”在检查某位助手所写的信时,他总是说:“也许我们把这句话改成这样,可能会比较好一点。”
他总是给人自己动手的机会,他从不告诉他的助手如何做事,他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成功的经验。
多用“商量”,而不用“命令”,你不但能使下属员工维持他们的人格尊严,而且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激发人的自尊心而不是伤害它,会使对方的自信和潜在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和表现。因此,如果你想让下属员工做你想要他做的事,那就避免使用“命令”的口吻,不妨试试“建议”和“商量”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企业经营者已不再是那种可以任意支使别人的领导者了。对于员工,过去的老板可以说:“喂,你去做件事。”可是现在却应改为:“麻烦你去做这件事。”如果不用这种和善、恳求的口吻,就很难达成激励的愿望。
177.不用失败衡量下属的能力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愿意失败,是因为他们总是把失败看成是一种最终的结果,认为失败就意味着自己的方法有问题,或者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或者自己的初衷就是错误的等等,并因此而悔恨、懊恼、裹足不前。可事实上,大部分的成功人士都是从失败中取得成功的,而且他们也从来不会把失败看成一种行为的最终结果,而只是把它当成一个过程,一次矫正自己行为的机会。
成功的管理者永远不会用下属员工失败的次数来判定他的能力高低,也不会因为员工失败了一次而让他停止继续尝试。他们的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鼓励,一种强有力的激励。
激励失败的员工,除了帮助他建立自信外,还可以根据他失败的原因,给予帮助。比如,提供研究经费,分析失败原因,提供更为可行的办法,等等。
失败是成功之母,世界上在失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鼓励那些方向正确,工作上暂时失败的员工努力尝试吧!
让他们在探索的路上努力进取,直至成功。事实上,他们的成功,本来就是管理者的成功,鼓励他们,就是鼓励管理者自己。
178.建立温暖的大家庭
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中的一分子。
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者能否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还在于能否给予员工稳定的归属感。很多时候,员工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
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在企业中,雇主与雇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该成为历史的概念,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应该在一个分享民主和参与管理的氛围中建立起温暖的企业大家庭。在这样的氛围下,潜藏在员工内心深处的主人翁责任感与精神便会无止境地迸发出来。
在一家大型企业任职的王经理就建议每隔六周搞一次“会餐”,准备一些普通的自助餐或份饭,请全体员工和家庭自由参加。
会餐在职工食堂内举行。在那里,大家无拘无束地品尝着自己喜欢的食物,畅所欲言,管理者与员工及其家属们一起举杯,为他们所创造的业绩相互祝贺。
这种会餐达到了极佳的激励效果,王经理一脸惊喜地说:“真令人惊叹,有的人在厂里工作多年,家属们却是第一次跨进工厂。”
这些家属在享受美餐的同时,还会得到公司发送的纪念品。这些纪念品是为了感谢他们对公司的支持。
当无数个小家庭融入了企业这个大家庭后,员工们从他们小家庭成员的笑脸上得到了身为企业一员的荣耀,同时也意识到,只有企业这个大家庭的发展才有他们小家庭的美满幸福。这似乎比起那种所谓的“座谈会”所具有的效力要强得多!
179.利用压力推动员工前进
在很多企业,有些员工与管理者经常“打游击战”。当管理者在的时候,员工就装模作样,表现卖力,似乎是再称职不过的员工了;而等管理者前脚刚走,下面的人就在办公室里大闹天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就在于缺少一点压力!所谓“马为策己者驰”就是这个意思。
压力是一种驱动力。适度的压力会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并能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如果压力很好地保持在一定的可控制的水平,它将激励人在较长的时间里作出高质量的工作。当人感到紧迫感的时候,压力就随之而来。企业管理者可以从外部给员工施加一点压力,一点提醒,一点动力,就能促使员工不懈努力,激励他们不断进取。
肯德基的连锁店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达9900多个。它是怎么管理的呢?
一次,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收到了三份由总公司寄来的评分表,对公司外滩快餐厅的工作质量分三次鉴定评分,分别为83、85、88分。公司中、外方经理都为之瞠目,这三个分数是怎么评定的?原来,肯德基国际公司雇佣、培训了一批人,让他们佯装顾客潜入店内进行检查评分。
这些特殊顾客来无影去无踪,这就使得快餐厅经理、雇员时时感到某种压力,丝毫不敢疏忽。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很大的,只是在通常的环境和条件下难以发挥出来,因为人的惰性很大。只有周围环境比较恶劣,或感到某种外在的激发,人们才会冲开自己的惰性层而表现出非常的智慧来。
180.有时斥责也有效
在人际交往中,斥责被称为伤害别人的一根尖刺。然而,对于那些有严重坏毛病的员工,合理的斥责能有效地激励他们。美国CH公司的总裁吉诺·鲍洛奇脾气暴躁,在发脾气时,毫无顾忌,直截了当。他自信自负,精力充沛,有过人的智慧,对别人的工作十分挑剔。他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评价别人。一旦有不如他意的,他就会对别人横加指责;一旦别人没有把事情办好,他就会野蛮地斥骂。因此,在员工的眼中,鲍洛奇是个喜怒无常的“暴君”,但是,他们知道他是一个坦率、积极进取的企业家,因为他斥骂员工的目的是为了将工作做得更好。
事实上,他独特的做法的确促进了员工们奋发向上,不仅给公司带来了效率,更重要的是给公司带来了一种直率、公平的风气。
一次,鲍洛奇到一个即将开工的新厂去检查工作。这时离预定的开工时间还有三个星期,如果不能按时开工,将会给公司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这家即将开工的新厂里工作的都是他的得力干将。来到新厂的鲍洛奇怒不可遏,他看到员工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满脸疲惫,全是灰尘,而且浑身是泥。更令他无法忍受的是还没有装好电灯,只有一个临时代用的电灯泡。鲍洛奇火冒三丈,厉声斥责:“你们一个个无精打采,是干工作的样子吗?像你们这样的进度,公司不死在你们手上才怪呢!”训斥完之后,他一走了之。这些员工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使得他们加倍努力,夜以继日地拼命干,力争按期完成任务,赢得可贵的自尊。结果他们提前就将开工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了。
员工在鲍洛奇的鼓励下相互发脾气,也像鲍洛奇一样,从来不讲情面,只重实效,进而达到相互进行激励的目的,公司内部也因此形成了一种彻底务实、完全公平、坦诚直率的环境。在公司内,个性得到尽情发挥,没有严格的等级,员工们能直接称呼鲍洛奇为“吉诺”。员工在平等合作的氛围中,奋发向上,相互勉励,因而公司发展很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