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一些生物学家认为,传说中的美人鱼很可能就是一种名叫“儒艮”(俗称海牛)的海洋哺乳动物。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南海就曾多次发现过“美人鱼”,有的地方还把照片在展览会上展出,这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1975年,有关科研单位在渔民的帮助下终于捕到了罕见的“儒艮”。原来它用肺呼吸,所以每隔十几分钟就要浮出水面换气。它背上长有稀少的长毛,估计这就是目击者错认为头发的原因。儒艮胎生幼子,并以乳汁哺育,哺乳时会像人类一样用前肢拥抱幼子,母体的头和胸部露出水面,避免幼仔吸吮时呛水,这大概就是人们看到的美人鱼抱仔的镜头。
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它的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一般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会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极少游向外海。它们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正因为这样,常被认作“美人鱼”浮出水面。
儒艮并没有美丽的外表,而且还很丑陋,它的体型极像一只巨大的纺锤,有3米多长,400多千克重,身大、头小、尾巴像月牙。最难看的是它那与老鼠一样的眼睛。它的鼻孔顶在头上,耳朵无耳沿,两颗獠牙从厚嘴唇边露出,样子十分怪异。它皮色灰白,身上长着稀稀拉拉的硬刺,实在算不上美丽动人。但说它是美人鱼,是因为它在生活习性上有和人类相近的地方。儒艮的体型也确有点像女人的地方,它进化了前肢,胸鳍旁边长着一对较为丰满的乳房,其位置与人类非常相似。所以在它偶尔腾流而起,露出上半身出现在海面上时,确实有点妇人模样。它的游泳速度并不快,一般每小时两海里左右,就算遇到危险要逃跑时,也不过5海里。
儒艮体胖膘肥,油还可入药,肉味鲜美,皮可制革。正因为如此,它们经常遭人类杀戮,如不严加保护,它们就有灭顶之灾。因此,儒艮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美人鱼,一个人类的美丽误会。但儒艮的出现为人类解释了这个误会,也引起了人类对它的好奇心,这样一个拥抱幼子的母亲以乳汁哺育幼子的行动为我们描绘出了美好的画卷!
知识链接
“南海有鲛人,身为鱼形,出没海上,能纺会织,哭时落泪。”这是南朝时《述异记》中对儒艮的记载。干宝的《搜神记》中也说:“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