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地理知识全知道-环保先驱梭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830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的一帮文化人成立了一个超验主义者俱乐部。他们倡导一种崭新的文化,即在文化上不再吃欧洲人的残羹剩菜,主张自立,通过自然直接与上帝对话。在这些作家中,一位名叫梭罗的年轻人写出了被后人奉为美国现代文学经典的《瓦尔登湖》一书,始料未及的是,该书后来还被看作环保主义的宣言书,而梭罗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环保主义运动的鼻祖。

    梭罗1817年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离开大学以后,梭罗和他的哥哥共同任教于一所私立学校,但不久便辞职了。他的父亲是一位铅笔制造商,由于梭罗相信自己制作出的铅笔能够比当时使用的更好,他在一段时间曾专注于铅笔制造。完成试验后,梭罗向波士顿的化学家和艺术家展示自己的产品。他的产品可以与当时伦敦制造的最好产品相媲美,其优质表现取得了专家们颁发的证书。梭罗满意地回家后,朋友们祝贺他找到了敛财之道,但是他却放弃了铅笔制造,重新开始了他无止境的漫游和学习。

    1841年,梭罗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3月,梭罗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树,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到村子里去换大米。在瓦尔登湖畔,梭罗过着那种近似原始的、极其简朴的生活。每天,他都要把自己的观察、体验以及思考、感触写在日记中。同时,他有充裕的时间用来思考自然,思考人类自身,思考那些在繁华都市中无从想象的东西。

    1847年,梭罗结束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回到原来的村落。他仍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风格,将主要精力投入写作、讲课和观察当地的植物、动物。不久后,梭罗出版了根据他在小木屋里写下的笔记整理的散文集——《瓦尔登湖》。

    梭罗在这本散文集中,向世人揭示了他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而事实上是,人们终日惶惶不安,迷失在自己所创造的种种需求之中,而这种需求则是原本不需要的。梭罗认为,有一种人往往陷入生活的误区,这种人认为人生似乎就是追求物质文明,奋不顾身地挣钱,忘乎所以地花钱,最终陷入物质享受的可怕罗网之中而不能自拔。

    梭罗还是一个优秀的博物学家。他长年勘察并研究野生果实、野草及森林的演替,后来写出了《种子的信念》一书。这是一部崇仰自然、敬畏生命的奇书。在这本书里,梭罗用隽永质朴的语言、科学求实的态度,描述了森林中众多生命的繁衍、传播与交融。在梭罗的眼里,油松、五针松、白桦……甚至一株蓟草都是有灵魂、有感情的,它们的生息,它们的传播,既是自然的选择,也是它们自身的选择。野兽、松鼠、鸟儿、昆虫、风、水等一切生灵和自然现象都有它们自我拓展、自我繁衍的手段。为了逼迫鸟儿帮自己传播种子,樱桃的种子巧妙地置身于诱人的果皮正中,使得那吞食樱桃的家伙必须把果核一并吞入;蓟草的种子在望秋时节成熟,因为这个季节的风很有力,可以随风飞扬;橡树和松树常常混生,因为松树林是橡树的天然保育室……通过对种子的传播方式的探索和描述,梭罗试图向我们勾勒出清晰的自然规律,以便人类能更智慧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多年的观察,梭罗对家乡康科德的自然秩序了如指掌。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收集资料,打算编写一本《康科德生物志》,记录康科德附近所有的自然生物,但这本书最终未能完成。1860年的一天,梭罗外出记录新近砍伐树木的年轮时患了感冒,后转为支气管炎,转而恶化为肺结核。两年后,梭罗病逝,终年44岁。

    梭罗主张简朴自足的生活方式,他认为,不断的工业化会给社会带来致命的影响,只有更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让人类更好地发展。他的思想超越了他所处的年代,因而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但随着全球化的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人们重又把目光投向了梭罗。现如今,他的《瓦尔登湖》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更深刻的理解,他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的主张是生态文学的重要源泉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他的作品的影响,把他的思想发扬光大,并加入了环境保护的行列。

    知识链接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