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地理知识全知道-“自然保护之父”利奥波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9世纪之前,人们一直把自然当作无条件被人驱使、利用的资源,不懂得保护它。这种观念造成人对自然的巨大破坏,直到20世纪,生态学不断进展,环境危机一再出现,才使人类对其重新认识。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就是这一观念转变的先驱者。他所创立的“大地伦理”的思想,被认为是环境主义运动的思想火炬。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年出生在美国一个德裔移民之家。由于受喜欢打猎的父亲的影响,童年的利奥波德就培养起了对大自然的兴趣。这种对大自然近乎天生的兴趣和对野外生活的热爱使他没有像父母所期待的那样走上经商之路,而是在1906年成为耶鲁大学林业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他作为联邦林业局的职员被派往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当了一名林业官。1912年,利奥波德升迁为新墨西哥北部的卡森国家森林的监察官。1924年,他受林业部门的调遣,又到设在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的美国林业生产实验室担任负责人。1928年,利奥波德离开林业局,并把目光转移到了自己更为关心的野生动物研究上。

    在研究过程中,利奥波德逐渐意识到,从经济实用的角度所进行的资源保护,仍然未能触及人凌驾于土地之上的可怕现实。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痛苦的反思后,他与当时风行的资源保护运动分道扬镳,尝试建立并实践一种新的环境保护思想。他确信,这种新的环境保护思想必须要植根于人对土地的责任感上,必须以树立人在自然中的谦卑意识为前提。

    1933年,利奥波德成为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管理系的教授。此时,一套完整的大地生态观念和大地道德观念已经在他的脑海中渐渐形成了。后来,他与著名的自然科学家马歇尔一起创建了“荒野学会”,宗旨是保护和扩大面临被侵害和被污染的荒野大地以及荒野上的自由生命。

    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荒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他称作“沙乡”的地方和它上面的一所破旧的木屋,便成了利奥波德和他的家人在周末和假期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1941年,利奥波德的名作——《沙乡年鉴》问世,这是他对于自然、土地、人类与土地的关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晶。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随笔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搏斗,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这部著作的哲学论文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土地伦理》,这是利奥波德思想的基石。文章中,利奥波德通过他智慧的语言告诉人们:土地的伦理范畴包含土壤、水、植物、动物以及大地上存在的一切。土地的伦理观就是让人放弃征服者的角色,和每一个伦理范畴内的成员以平等和尊敬的姿态相处,把它们当成跟自己一样平等的分子。

    《沙乡年鉴》完成后一直也没能出版,直到1948年4月17日,利奥波德接到一个长途电话,牛津大学出版社决定接受出版他的著作,然而仅仅4天之后,利奥波德的邻居农场发生了一场火灾,他在奔赴火场的路上,因为心脏病猝发而不幸去世。不久后,《沙乡年鉴》问世,当时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十分陌生,所以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影响。

    利奥波德去世10多年后,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这时,人们才又想起了利奥波德和他的《沙乡年鉴》,书中对动植物的细腻描写,对自然历史的妙趣横生的叙述,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精辟论述,激发了无数人对自然的关爱之情,并带动了许多青年投身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去。利奥波德因此被誉为西方的“自然保护之父”,而他的《沙乡年鉴》也被誉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

    知识链接

    奥尔多·利奥波德以一生的心血写下了一部关于土地的著作《沙乡年鉴》,在这部著作里,利奥波德以其对大自然细心敏锐的观察,用艺术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荒弃的农场上,一年12个月的不同景像。他深刻提出了一系列土地环境的保护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利奥波德提出了他的“土地道德”观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