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气象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一般在1000公里左右,大约一个多小时就可以绕地球一圈。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气象卫星一天24小时会有两次经过地球某一固定点的上空,一次在白天,一次在夜里。于是,地球上的观测点白天在某一时刻会像每天看到太阳那样重复看到气象卫星,所以人们叫它为“太阳同步卫星”。
气象卫星主要凭借电视摄像机和红外扫描辐射仪来实现对地观测。卫星上的电视摄像机开启快门后,会把图像信息转化成电子信号存储下来,并发回到地面接收站上。红外扫描仪的使用原理也容易理解,因为任何物体都有温度,有温度就会有热量,热量之中有红外辐射,红外扫描辐射仪能够测出地面和云顶的热辐射量,并得到红外云图。
气象卫星的云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台风发展过程的全貌及其移动的趋势、路径、强度等。预报员可以据此做出正确预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气象卫星也能监测暴雨,在卫星云图上,一个个密集的白亮云区就是暴雨。对寒潮等冻害的监测,气象卫星也表现得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研究人员通过红外云图资料,能获得寒潮移动的方向和进程。气象卫星还能用于对干旱的监测,为防沙治沙作重要参考。除了这些作用之外,气象卫星还能够通过遥感技术对农作物长势、病虫害等进行监测,甚至能够对灾害面积进行估计,对农作物收成做出估算。
气象卫星是怎么利用遥感信息资料进行估产的呢?原来,植物的绿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器官。一般来说,植物叶面积越大,光合作用就越强,经济产量就可能越高,这是一种植物生理机制,这种生理机制反映的信息也就通过其反射光谱的不同波段反映出来。当作物叶子遭受干旱、病虫害时,叶片的含水量会减少,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也相应减弱,此时叶绿素吸收蓝光、红光能力降低。同时,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和发育阶段,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内部结构不同,它们的光谱反映曲线也会不同。根据这种原理,气象卫星就可以捕捉到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而推算未来的收成。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渔业资源的原理与小麦估产有所不同。应用气象卫星可以用红外遥感仪器测出海水表面温度,在绘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等值线图后,就可以根据鱼类生活规律与海水温度的关系来确定渔场位置,并绘成渔海况速报图。
自1960年第一颗气象卫星上天以来,世界上已经发射了许多类型的气象卫星。现在,在地球的上空,许多气象卫星日夜监视着地球上的风云变幻,不断地把大量的气象资料送回地面,极大地改善了长期天气预报的条件,提高了预报的准确率。可以说,气象卫星是理想的“高空无人气象站”,是人类进行天气预报的好帮手。
知识链接
自然界瞬息万变,恶劣天气往往突如其来。在这种情况下,除气象卫星外,研究人员还需要综合运用气象雷达、闪电定位、微波辐射计及特高频风廓线雷达等先进的探测工具。气象卫星从太空向下探测,雷达则从下往上扫视,两者配合,才能做出准确的预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