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地理知识全知道-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灾种多、分布广、成灾比例高。按其成因,我国多种多样的自然灾害可分为四大类:地质灾害、气候灾害、海洋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

    地质灾害是个灾害“大家族”。因能量释放方式的不同,地质灾害可以具体表现为地震、火山喷发、山体崩塌、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现象。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一条带状区域内,大致从我国西南边陲的中缅边境向东北一直延伸到黑龙江下游,跨越边界进入俄罗斯境内。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一条地质灾害多发地带,我国至少有13个省会城市和京津两市都分布在此带上,所以危害很大。

    俗话说,地震是群害之首。全世界平均每年共约发生1500万次大小地震,其中约10万次是人们能够感觉到的、震级大于或等于里氏3级的“有感地震”;约1000次是会给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破坏的、震级大于或等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约18次为7级以上的“大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破坏性地震尤其是大地震的发生频率虽然不高,但其破坏力却极强,它不仅会造成大面积的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和交通阻断,而且还时常伴生山崩地陷,诱发火山、海啸、滑坡、泥石流以及城市火灾、煤气外泄等一系列次生灾害,从而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抵御的冲击,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地震特别是大地震实为人类面临的第一大天灾。

    滑坡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指山体斜坡上不稳定的大量松散土体和岩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一种地质现象,并常与地震、崩塌、泥石流等相伴而生。当滑坡这种地质活动造成了公路、铁路、航道的堵塞,或者引起各类工程项目、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时,就形成了灾害。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是滑坡灾害的多发区。另外,类似于滑坡的地质灾害还有泥石流、山崩地裂等。我国东部平原地带和沿海地区以及一些矿业城市,地面沉降和塌陷现象也较为广泛。

    我国独特的季风气候是一种利弊兼存的气候类型。有利的方面是:它可带来丰沛的水分,为农业的发展和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汽条件。从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由于没有季风,与我国同纬度的不少亚热带大陆地区,诸如中亚、西亚地区和北非的撒哈拉地区,都为广袤的荒漠与不毛之地。不利的方面是:由于季风带来的水量很不平衡,年内和年际间的降雨分配不均,旱涝灾害随时可能发生。从地形上看,中国是个多山之国,平均海拔1525米,2/3的国土是山地、高原和丘陵地带,且西高东低,呈明显的三大阶梯,导致水力的侵蚀与冲刷非常严重,从而更易引发洪涝与干旱等气候灾害。

    我国是一个饱尝旱涝之苦的国家。由于地域辽阔,加之季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及年际变化,我国各地降水的动态变化较大。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经常会出现同一个地区先涝后旱或旱了又涝的情况,或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多雨成涝,而另一地区少雨干旱的情况,即所谓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雨季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推进,而大江大河则自西向东奔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旱涝时空分布格局。总的来说,北方多旱,多发生在春季;南方多涝,多发生在秋季。旱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及黄土高原;涝区则主要分布在淮河、长江、珠江的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常是东涝西旱;四川盆地则常常东旱西涝。

    我国东濒太平洋,有18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和16000公里长的海岛岸线。我国沿海的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精粹之地,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所以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

    海洋灾害包括热带风暴(台风)、风暴潮、海浪、海冰、海雾、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赤潮等,其中尤以热带风暴、台风和风暴潮的危害最大,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台风的风力强度大时可超过12级,它从海面上带来的大量水汽造成暴雨,一旦登陆,所到之处房倒树拔、暴雨成灾。我国受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是两广、台湾、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省、市、自治区,但有时也会深入内陆腹地。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影响我国的台风近20个,其中登陆的7—8个,约相当于美国的4倍、日本的2倍和俄罗斯的30多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各种废物也明显增多,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的一大灾害,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力度,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知识链接

    生态灾害是指由于生态系统平衡改变所带来的各种始未料及的不良后果。由于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习惯于依靠片面的、某些单向的技术来“征服”大自然,常常采取一些顾此失彼的行为措施,在第一步取得某些预期效果以后,第二步、第三步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不良影响,常常抵消了第一步的效果甚至摧毁了再发展的基础条件。人们总是由于专心顾及当前的直接利益而忽视了环境在人作用下的长期缓慢的不良变化,不自觉地忍受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自然报复”。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工业普遍迅速发展,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产生了极明显的严重的恶果,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