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可谓臭名昭著,特别是在20世纪最后几年,声讨它的声音越来越强,黄色的天空夹着泥土的春雨成为我国北方一景。沙尘暴真的那么讨厌吗?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却惊奇地发现,沙尘暴很有可能是自然生态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非但不是令人不快的“不速之客”,甚至可能成为造福人类、帮助人们改善环境质量的“好帮手”。
夏威夷群岛是浩瀚的北太平洋上最璀璨的明珠,那里美丽的风景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第一次上夏威夷考察的地理学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里会如此生机盎然?夏威夷远离大陆,是海底火山喷发后熔岩凝结而成的。这样的火山岩没有植物根系的作用根本无法形成土壤——没有土,哪来的植物?而没有植物,夏威夷又哪里来的土壤?这个问题几乎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最初一粒蕴含着无限生机和希望的肥沃土壤来自哪里?
科学家们乘着船梭巡在夏威夷附近的海面上,每天定时用一个圆柱形的装置对着海风收集空气中那些肉眼根本无法辨别的细小尘埃。类似的工作还在空中进行着,一架小型的科研用的飞机飞上不同高度,用同样的装置收集北太平洋上空不同高度大气中的微粒。这些尘埃被带到美国本土的实验室进行化验,并与来自中国西北荒原地区的一些土作对比。化验结果和科学家们猜测的一样,两者的成分非常相似——造就夏威夷最初的养料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是沙尘暴把细小的包含养分的尘土挟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除了夏威夷群岛,科学家还发现,地球最大的“绿肺”——亚马孙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它的一个重要的养分来源也是空中的沙尘。
不过,降到海里的浮尘也是一柄“双刃剑”。美国的专家们发现,非洲沙尘暴造成的铁沉积和藻类过量繁殖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这些藻类很多都是有毒的,它们是佛罗里达沿海有毒赤潮的元凶。但科学家近年来也发现,海洋浮游植物在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方面的贡献和陆生植物平分秋色,每年将大约450亿—500亿吨的二氧化碳合成到自己的细胞中。这样一来,沙尘暴好似也成了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英雄”。
由于沙尘暴多诞生在干燥高盐碱的土地上,沙尘暴所挟带的一些土粒当中也经常带有一些碱性的物质,所以沙尘暴往往可以减轻附近沉降区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沙尘暴,那么我国北方地区的酸雨危害要严重得多。
沙尘暴虽然危害甚大,却是地球自然生态当中的一个必经的过程。自人类有史以来,便有沙尘暴出现了,如果消灭了沙尘暴,也就消灭了一种自然生态,甚至会绝灭已经适应这种气候的一些物种。因此,人类应该进行科学的生态保护,在控制沙尘暴的同时对其加以研究利用,扬长避短,发挥它的价值。
知识链接
沙尘天气是指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使空气混浊,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的一种天气现象。根据其强度由高到低,可依次分为沙尘暴、扬沙和浮尘三个等级。其中,沙尘暴是指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以内;扬沙是指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浮尘是指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于空中,水平能见度大于10公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