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往事:文苑杂忆-动画大师万籁鸣和他的《大闹天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石春娣

    一代动画大师万籁鸣,是中国动画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他毕生追求进步,历经坎坷,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莫名受辱痛恨洋人《国耻挂图》流传全中国

    万籁鸣,本名万嘉综,1900年1月18日出生在南京一个小商人家庭。他是长子,与二弟万綨(号古蟾)是一对双胞胎。

    他6岁入私塾开蒙,厌恶死读古书,不背书不写字,却在课桌上偷偷画老塾师像。一次正巧被发现,老师见这幅人物肖像画画得不错,竟没用戒尺打他,脸上还露出了笑容。万籁鸣读书半年,只会写一个“马”字,但字写得很好,有骨架,有精神,原来他喜欢马,同学们都笑他是“马痴”。他对马情有独钟,各种色彩的马以后都画进了动画片《大闹天宫》,堪称“画苑一绝”。

    1916年,是他人生转折的一年。他在南京高等师范任绘图员兼缮写员,遇见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先生刚从美国归来,时任该校教务长。他见万籁鸣工作勤恳专心,业余时间学习勤奋,就让万籁鸣听自己的课。陶先生向他灌输爱国思想,并指导他读书,提醒他重实际效果,从而影响了他一生。

    1919年,商务印书馆向全国招聘工作人员,在报纸上登出广告。万籁鸣跃跃欲试,寄画稿自荐,竟被选中,赴沪发展,自此走上专业绘画的道路。他的画形象生动,富有时代感,令人刮目相看。那时他才20岁,美术部主任竟尊称他为“籁翁”。

    由于万籁鸣是业务尖子,有机会与沈雁冰(茅盾)、郑振铎等名家接触。受这些文化艺术界进步人士的影响,他加入了进步美术团体“晨光画会”。商务印书馆除了他参加之外,还有两位同事:一位名叫董亦湘,在字典部编译所任助理编辑,长得胖胖的,举止文质彬彬,说话轻声慢语;另一位名叫柳圃青,是美术修版工人,中等身材,性格耿直,嗓音洪亮,离得老远也听得见。他俩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与群众谈话极为巧妙,往往从议论画稿扯起,转弯抹角,将话题很自然地转到国家大事上来。每当万籁鸣听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时,他都气得颤抖,脸上火辣辣的。原来,他到上海谋生不满一年就受到了洋人的欺侮。一次,他在南京路购买美术用品,走到先施公司门口,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外国水手突然伸手,将他头上的红结子小帽用力摘掉,抛向街心,接着哈哈大笑。按我国习俗,摘别人帽结子被看做是极大的侮辱。万籁鸣顿时怒涌心头,冲上去一把抓住那个醉鬼跟他评理,那家伙拔拳就打。此时,路旁突然闪出两个又高又大的印度巡捕(上海人称呼他们为“红头阿三”),他们帮外国水手说话,哇里哇啦大叫,示意万要放手。万籁鸣有理在此,当然不肯,一个印度巡捕就用警棍狠狠捅万,行凶的水兵趁机挣脱横过马路溜走了。万籁鸣身受此辱,由此联想到列强践踏中国的种种罪恶,因而更加痛恨帝国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前期,他以画笔作武器,画了一套《国耻挂图》。他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画起,直至《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是一部形象化的近代中国血泪史。在作画的几个月里,正值万籁鸣生病,但他难抑愤慨之情,仍然抱病走笔,加班加点,终于完成了画稿,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向全国发行。各地许多学校和工厂、商店争相购图,或在校园内张贴,或在厂区店堂悬挂。

    1925年5月,日本资本家无故枪杀纱厂工人顾正红,激起全市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的愤慨。万籁鸣怒不可遏,走上街头散发传单,在南京路附近商务印书馆发行所门前挂出他画的《国耻挂图》、人体画《物质的压迫》。意犹未尽,他再画巨幅漫画,揭露南京路惨案真相(英国军警开枪射击游行示威的中国学生、工人),把此画贴在南京路马路边,呼唤国人奋起反抗。

    万籁鸣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得到党组织的信任,他的家也成了当时商务印书馆几个秘密会址中的一处。地下党领导人董亦湘就曾住在万籁鸣家楼上。

    历经坎坷开创动画片 宣传抗日辗转千里

    1920年代初,继无声电影之后,卡通片从欧美传入中国。万籁鸣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外国卡通片,心底不禁一震:“画笔底下的人物真的动起来了!”以后每次观看卡通电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他对三个弟弟说:“为什么外国有,我们就搞不出?我们应创造中国动画片,不让外国人专擅其美,垄断动画片市场!”他还说,外国卡通片艺术水准平平,无非是小人物跳进跳出,毫无意义的逗趣动作,以及大量的广告,说话的内容字幕打在框框里。我们要搞就要超过洋卡通!

    受万籁鸣的影响,他的二弟古蟾、三弟超尘、四弟涤寰都攻读美术学校,毕业后都在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工作。万氏四兄弟携手合作,在闸北天通庵路三丰里万籁鸣租借的一幢石库门旧屋二楼亭子间里,开始试制动画片。当时一无资金设备,二无资料,困难重重。四兄弟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四家老小几年内都不添新衣服,用积聚的钱,在旧货市场买了一台法国老式木壳摄影机,自己动手修理改装。拍一部短片,也要画几百张画。他们白天上班,夜晚分工作画,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楼上亭子间地方狭小,拍摄后就在楼下灶间冲洗胶片,跑上跑下,忙得不亦乐乎。最后试片时,望着一匹骏马在银幕上或慢或快奔走、“猫捉老鼠”活灵活现来回追逐,四兄弟兴奋异常,眼里都噙着泪水,又是笑,又是跳,又是唱。老母亲也跟着拍手欢叫:“出纸了!出纸了!”当晚老人破天荒地第一次饮了酒。1926年,正式拍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和诙谐动画片《大闹画室》,一举成功。这是我国第一部无声黑白动画片。它和另一部动画片《纸人捣乱记》在一些大影院同时放映,观众如潮,孩子们看得捧腹大笑。受联华影业公司的委托,他们又相继拍出唤起民众的动画片《同胞速醒》、《精诚团结》这两部动画片。

    1932年发生“一·二八”事变,日军狂轰闸北,商务印书馆被毁,万籁鸣家产和摄影机亦毁于炮火。所幸一家人逃出火海,避入市区租界。国仇家恨刻骨铭心,万氏四兄弟发愤重拍动画。1934年自编自画完成《骆驼献舞》,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声黑白动画片,从内容到形式都向民族化方向前进了一步,标志我国动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万籁鸣含泪告别老母和妻子、孩子,安排四弟涤寰留沪照顾四家家属,自己率二弟古蟾、三弟超尘奔赴内地,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抗日工作,受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1938年,万籁鸣当选中华电影界抗敌协会首届理事。从上海到南京,而楚而渝,辗转数千里,万氏三兄弟一路随军转移,一路拍摄抗日题材的动画片,多达11部,其中有《抗战标语卡通》、《抗战歌辑》、《上前线》、《军民合作》等。沿途放映,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日机连续狂炸重庆,电影制片厂无法开展工作。万籁鸣果断决定:三弟留渝保养机器,他和二弟返沪,继续拍摄宣传抗日的动画片。1939年4月动身,取道昆明、越南、香港,长途跋涉,于同年夏秋之交潜回上海“孤岛”。看到家人面黄肌瘦,衣衫破旧,万籁鸣一阵阵心酸。他和二弟冒着生命危险,在工商界知名人士盛丕华(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长)先生的援助下,于1941年拍摄成功以《西游记》为题材的《铁扇公主》,全长9000余尺,可放映2小时零20分钟。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也是一部宣传反抗精神的佳作。故事情节生动,暗喻“团结一心,联合大众,才能打败牛魔王(日本侵略者)取得最后胜利”。此片在大上海、新光、沪光三家大影院同时放映,观众心领神会,掌声此起彼伏。连演一月,家家影院座无虚席。日本人见这部片子这么卖座,竟也糊里糊涂地印了几部拷贝送回国放映。日本评论家看出《铁扇公主》的宣传目的,撰文在报纸上“揭露”。1944年初,万籁鸣担心日军加害于他,遂偕同妻子和小儿子等避往游击区安徽屯溪。走后第二天,七八个身穿便衣的汪伪特务闯入他家搜查,气势汹汹地盘问留下看家的两个大孩子,见实在问不出什么,只得悻悻离去。

    日本医生手冢治虫崇拜万籁鸣,研究万氏的动画艺术,拍摄成功《铁臂阿童木》等日本动画片。他在1959年铃木出版协会刊物上撰文《栩栩如生的影片》,还提及《铁扇公主》宣传抗日的巨大影响。1984年,手冢治虫访问中国时,特地在上海拜会万籁鸣,两人合作画了一幅《孙悟空与阿童木》,以留纪念。

    忽发雅兴为蝴蝶剪影 武汉拍片幸遇周恩来

    20年代前期,出版家伍联德在沪出版大型刊物《良友画报》,聘万籁鸣任美术编辑。这本杂志颇有影响,不仅为普通读者所喜爱,也吸引了众多社会名流。一天,大明星胡蝶到编辑部做客,正好这一期《良友画报》要刊登一篇报道胡蝶的文章。万籁鸣忽发雅兴,拿出剪刀和黑卡纸,像玩魔法一样只听“嚓嚓嚓”的剪刀声音,手腕上下滑动一圈,一幅侧影头像就完成了。他问胡蝶:“剪得像不像?”胡蝶将剪纸举在手上看了一会儿,连声夸道:“真像,剪得真像!”伍联德等人也看呆了,都说:“想不到大万还有这一手,魔幻剪刀,真绝!”万籁鸣得意地笑道:“这剪纸功夫是我的看家绝招,是我小时候向母亲学的。”从这时起,《良友画报》每期都发表人像剪影,其中有金焰、王人美、施蛰存、袁牧之、郎静山、叶灵凤等许多电影明星、名人的头影。头像剪影成为《良友画报》的艺术特色之一。

    1938年初春,周恩来、郭沫若到中国电影制片厂看望朋友,导演、演员和孩子剧团的小家伙们都热情地围了上去。周恩来谈笑风生,问长问短。当他听说万氏兄弟是我国动画片创始人时,便高兴地和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一一握手,赞扬他们说:“你们做了很好的事,对人民很有贡献啊!”三兄弟激动得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同年在杨森花园,周恩来还向彭德怀、叶挺等介绍万氏兄弟艰苦创业、制作动画片的事迹。彭总听后,深受感动,待万籁鸣如亲人一般,为他倒茶,邀他同桌吃饭。这年4月的一天上午,风和日丽,周恩来、邓颖超又来看望大家。忽然有人向周恩来提了个建议:“万籁鸣的剪影真叫绝了,是否让他给您剪个影?”周恩来笑着点头说:“好啊,对剪影我有兴趣。”万籁鸣赶紧取出剪刀和黑纸,这时周恩来摘下军帽,露出新剃过的和尚头。万籁鸣与周恩来见过面,对这位伟人的面貌特征印象很深:两道浓黑的长眉,一双大大的眼睛,高挺的鼻梁,轮廓鲜明的嘴唇。万籁鸣激动得手有点颤抖,平时只需一分钟,这次却用了两分钟才剪好周恩来的侧面头影。稍加艺术加工,将和尚头变成有发式的形象。周恩来接过这帧剪影,笑着对万籁鸣说:“你还有这一套哇,剪得又快又像,谢谢你!”这帧剪影当时发表在湖南省一家报纸上,新中国成立后复印了一张寄给万籁鸣。

    香港归来任动画导演 梦想成真拍成“孙悟空”

    1949年初,香港一家电影公司以拍摄动画片“孙悟空”为诱饵,邀万籁鸣、万古蟾赴港合作。到了香港,老板变卦,让他们从事美术设计及电影布景。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万氏兄弟无奈只好从命。

    新中国诞生,万籁鸣为之欢欣鼓舞。1950年10月1日,港九各界知名人士隆重集会祝贺国庆。会场是万籁鸣等人布置的,既美观悦目,又严格按照港英当局的规定,使人无可挑剔。香港同胞都很高兴,而敌对势力却恨之入骨。在国民党“双十节”10月10日清晨,一张警告书贴在万籁鸣住的公寓铁门上,只见纸上用红色铅笔赫然画着一颗手枪子弹,旁边写着几行字:“你们再执迷不悟,就叫你们吃子弹!”万籁鸣最初虽有点怕,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以后几年每逢新中国国庆,他总是积极地投入会场布置工作。1953年和1954年,万籁鸣先后两次赴广州、上海观光。看到新中国的巨大变化,人民安居乐业,万籁鸣激动不已。第二次在沪参观后,他毅然决定放弃香港高薪,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之聘,任动画片导演。一年后,他将二弟召回,同在该厂任职。《猪八戒吃西瓜》、《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等富有创意的剪纸动画片,均出自万古蟾之手。

    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交给万籁鸣一个任务:拍摄我国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长片《大闹天宫》。用动画表现孙悟空,是万籁鸣20多年的心愿。他激动万分,不禁想起了一段往事:1940年,他花了半年多时间,筹划好器材和技术资料,招聘了许多青年助手,连孙悟空人物造型也设计好了。未料,找他拍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商店老板毁约,一分钱不出,拍屁股走人。遭此沉重的打击,万籁鸣无比悲愤,眼里涌出苦涩的泪水,忍不住大吼:“难道这一生再也拍不成《大闹天宫》了吗?”20多年过去了,今日梦想成真!

    首次拍摄彩色动画片,技术上要求更高,思想上也要求更有深度。为了使这部片子能跻身世界影坛,万籁鸣放开手脚,从故事情节、人物造型设计、武打动作到音乐、道具和电影表现方法,都作了新的尝试。万籁鸣怀着一颗赤诚的心,认真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或访问民间艺人,或向演猴戏的京剧武生演员求教,研究猴的脾性、神情、动作,大胆创新,把孙悟空“人、神、猴”三者合一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还借助于自己掌握的剪纸、雕刻、手影等技艺,汲取木刻、年画等艺术特点,和张光宇、张正宇共同设计了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和六七十个文臣武将的人物造型,一个个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1962年,《大闹天宫》上集在国内外上演,好评如潮,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78年,该片上下集在伦敦电影节同时放映,摘取“最佳影片奖”桂冠。1983年,此片在法国巴黎几家影院上映一个月,观众接近10万人次,轰动一时。据文化部电影局统计资料,《大闹天宫》向44个国家、地区输出和放映,先后参加过英、美、法、德和意大利、西班牙、印度、希腊等1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的18个国际电影节,并多次获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难逃厄运“文革”中受害 晚年复出获崇高荣誉

    “文革”初期,大字报铺天盖地,万籁鸣也遭凌辱,连参加体力劳动也要挂着“反动学术权威”的牌子。出了“牛棚”,又被关进市级隔离室,受审查达两年半之久。1970年夏,下放“五七”干校劳动,那时他已是70岁的古稀老人了。他不怕艰苦的劳动,但一想到心爱的动画片,不免暗自心酸:“有生之年我还能制作动画吗?动画可是我的命根子啊!”

    粉碎了“四人帮”,雨过天晴,《大闹天宫》开禁,上下集同时放映,凡上演此片的影院家家爆满。万籁鸣迫不及待地排队掏钱买了两张票,当晚偕老伴进了一家电影院。在观众的欢笑声中,万籁鸣小声对老伴说:“我和孙悟空一样,经受了一次烈火的考验。如今,孙悟空从炼丹炉中冲出来了,我也获得了彻底的解放!”老伴想起丈夫关“牛棚”的日子里,她天天带着小外孙站在静安寺红都剧场门口,等到深更半夜,见到丈夫走来才放心。今日重睹《大闹天宫》,她与丈夫一样分外高兴,欣喜地说:“好人总归有好报的。”

    万籁鸣复出后,又工作了10年,直到86岁高龄才办理退休手续。1986年秋,影协上海分会、中国动画学会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为万氏四兄弟从事动画电影60周年举行庆祝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夏衍、上海作家协会主席于伶致函祝贺。身患疾病的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特地从医院赶来,赠一幅他画的“三毛贺四万”漫画给万籁鸣。中国动画学会授予万籁鸣“特别荣誉证书”。

    1997年10月7日,万籁鸣走完了奋斗不息的人生之旅,享年98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