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里的博大胸怀-凑钱吃鸡:“我算是上了你们的当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怎么搞的?街上为什么一条标语都没有?”

    “烧水洗脚有那么重要吗?把我们宣传工作的传统都丢掉啦!”

    有一次,他外出归来,兴冲冲地对已睡觉的罗荣桓说:“老罗,起来!我搞到烟叶了。”

    红一军团“战士剧社”的战士几乎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广大指战员称他们为“红小鬼”。长征途中,他们的任务繁重而辛苦,每当部队行军时,他们在沿路高处设宣传鼓动棚,进行鼓动宣传;每当部队宿营时,就立即刷标语,宣传党的政策,做群众工作。身为宣传部长的邓小平,对这些“红小鬼”的工作要求是严格的,生活上是关心的,帮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为有理想、有觉悟的红军战士。

    当时,红军长征转战在国民党统治区,因群众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宣传欺骗,对红军不了解,甚至害怕而弃家逃避。因此,红军每到一地,立即向当地群众作广泛宣传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有一天傍晚,红一军团在甘南某村镇宿营。这天行军路很长,到达宿营地已经日落西山了。宣传队员们吃过晚饭就烧水洗脚,有的宣传队员抱来麦秸在摊地铺,准备睡觉。突然,邓部长推门进来。“怎么搞的?街上为什么一条标语都没有?”邓部长面带愠色地问道。宣传队员们不知怎么回答才好。邓部长批评说:“烧水洗脚有那么重要吗?把我们宣传工作的传统都丢掉啦!”宣传队员们一骨碌都爬起来了,二话没说,提起石灰桶,扎起火把就去写标语了。从此以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凡每到一个新地方,小鬼们放下背包,第一个任务就是写标语,非常自觉。

    邓部长对宣传队员生活上十分关心。长征到达甘肃哈达铺,部队进行了休整。哈达铺地处甘肃边界,交通不便,物价便宜,2元可买1只羊,1元可买5只鸡。为了使指战员长期耗损的体力得到恢复,中央红军总政治部提出“大家要吃得好”的口号,供给部给每个指战员发一块银元。宣传队员手捧银元,舍不得花。休息时,邓部长来宣传队看望大家。宣传队员们说:“邓部长,我们会餐,你参加不?”邓部长看看这些活泼可爱的小战士,便说:“好哇!吃什么呀?”宣传队员们说:“每人凑一毛钱,买鸡吃!”“行啊!”邓部长随手从衣袋里掏出1块银元交给随行的警卫员说:“去,买几只鸡来!”这一餐吃得真香、真美,宣传队员们揩干净了嘴巴,走了,再也没有提起还钱的事。几天后,邓部长看到这些小战士,逗趣地说:“哈哈!小鬼!我算是上了你们的当喽!”“哈哈哈哈……”小战士们都哄笑起来。

    中央红军翻过六盘山,在青石嘴歼灭敌人两个连,并有不少缴获。邓部长看到宣传队员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便向红四团政委杨成武说:“听说你们团在青石嘴一仗,缴获了敌人不少布?”杨成武回答道:“是的,上交了不少,还留了一点儿。”邓部长说:“关心一下宣传队的同志,话剧团(即“战士剧社”)的小鬼每人做套衣服怎么样?”杨成武爽朗地笑着说:“好,照指示办!”在邓部长的关心下,“战士剧社”的小战士们每人添置了一套新衣服,上台演出显得更加精神了。

    在邓部长的教育、关怀下,“战士剧社”的小战士们迅速成长为有理想、有觉悟的红军战士。宣传队员郑金煜,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代表。郑金煜是江西石城人,年仅17岁。在长征沿途和刚进入草地时,他精神抖擞,不知疲劳,任务拣重的挑,工作拣难的做,事事走在前头。部队行军时,他不时地唱鼓舞人心的歌,讲有声有色的故事,很受指战员们的喜爱。但是,进入草地第四天,他一步也走不动了。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命令把乘马给他骑,把干粮匀一部分给他吃,同志们用马驮着他,他脸色苍白,勉强睁开眼睛,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对团政委杨成武说:“政治委员,我不行了,感谢你对我的照顾。”“我多么舍不得你们啊!”“希望党的路线胜利,革命快胜利。胜利后,如果有可能,请告诉我的家里,我是为执行党的路线,为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在长征路上,红军中有多少宣传员为了宣传执行党的革命路线不惜流血流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战友们继续前进。

    关心战士,关心干部,这是邓小平的美德。对此,著名剧作家李伯钊在长征回忆录中讲述了令人难忘的“一个馍馍的故事”。中央红军进到藏族聚居的阿坝地区,红军总政治部动员筹备干粮准备过草地。无论上级、中级、下级或是连队的士兵,全体总动员,想方设法筹粮,并规定每一个人一天必须筹够5个馒头的粮食,无一例外。有一天,李伯钊与黄镇等3人在河边洗粮食时,捡到河边漂浮着的麦粒,就做了几个馒头,没有交给公家。后来,别的同志把此事报告了管粮食的同志。管粮食的同志找到李伯钊郑重其事地说:“不管你们是怎样弄到麦粒,既然做成了馍馍,你们应该一律交公,不得私存。”李伯钊只好把多做的几个馒头交出来了。当时,李伯钊不太高兴,坐在地上生闷气。这个时候,邓小平提着小布袋走进来了,坐在地铺上,慢慢从小口袋里拿出几个馍馍,那是交公的。但是小口袋里还剩下几个馍。邓小平见李伯钊在那里生闷气,就从袋里取出一个馍,说:“你饿了吧,给你!”李伯钊说:“我不要。你留着自己吃吧!”邓小平急忙说:“这是我送给你的,不要你还。”李伯钊接过馍馍,心里忽然一酸,扑簌扑簌的眼泪直往下滴,她满怀深情地说:“小平同志对人真好,在困难的时候这么关心人,多么难能可贵啊!”

    长征路上,邓小平平易近人,和战士、干部打成一片,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深深地感染和鼓舞了广大战士和干部。邓小平善良随和,善于联系群众,谁都愿意跟他在一起,聊起来,天南海北,无所不谈。有时行军宿营时,邓小平与罗荣桓面对面席地而坐,摆上中国象棋,以黄河为界,将起军来。许多战士、干部围拢观战,七嘴八舌,热闹非凡,顿时,长途行军的疲劳消失了,大家沉浸在愉快的说笑声中。许多老同志回忆起长征的生活,都异常兴奋地说:“只要跟小平同志在一起,就来劲。”

    和战士们一样,邓小平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他工作繁忙,想抽烟,但没有烟叶。有时出去搜罗烟叶,往往空手而归。有一次,他外出归来,兴冲冲地对已睡觉的罗荣桓说:“老罗,起来!我搞到烟叶了。”罗荣桓起来一看。原来是干树叶子,俩人相视而笑,立即将树叶搓碎,装进烟锅,悠然自得地抽了起来。有一天,民运干事肖望东搞来一些烟叶,分给他们两位一人一把。邓小平、罗荣桓喜出望外,看到这金灿灿、黄澄澄、货真价实的烟叶,立即揪下一块,搓碎,装进烟袋,放点在烟锅里,仔细品尝起来。他俩笑容满面,心里美滋滋的,甭提有多痛快。

    频繁的战斗,险恶的环境,漫长的征途,艰苦的生活,再加上不顺利的境遇,这一切都丝毫影响不了邓小平的情绪。他始终充满着乐观主义的精神,朝气蓬勃地与广大指战员一道,迈开双脚爬雪山、过草地,沿着党中央指引的北上路线前进!正是由于像邓小平这样的领导干部与战士、干部同甘共苦,亲如手足,才使得红军革命大家庭充满着温暖和欢乐,世间纵有天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住他们前进的步伐。

    (罗正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