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不同呀,稍微做点衣服出外穿穿就是了。可是在家里穿的和里边衬的衣服,穿破了,能补的都应该补补穿。一件衣服本来只可以穿一二年的,破了随时补上,就可以穿五六年了。如果我们国家机关人员,每人节省一寸布,老百姓就可以多穿一点。”
天黑了,院里的灯亮了。朱琏和洪敏医生正在散步。这是1958年4月18日的晚饭后。
不远处,有一间房子的窗户上映出正在忙活的人影。朱琏和洪敏医生知道,那是张仙朋。平日就和小张挺熟,这会儿两人想去看一看他在干什么。
推开门,跨进屋,只见张仙朋正在缝衣服,难为小伙子,粗手大脚的,针线缝得也正一段歪一段。
张仙朋见到俩人,很热情地让座倒茶。
“这样宽大的衣服是你穿的呀!”洪敏扯起正缝着的衣裳看。
“是主席的。”小张说。
主席的?朱琏和洪敏先是感到意外,随后也就释然了。不少接触过毛泽东、又和他的卫士们熟的人,时常能听到毛泽东生活如何简单朴素的事。
正在补的衣服中有一套内衣裤,还有一套棉毛衫裤。朱琏和洪敏坐下来,一边帮张仙朋补,一边教他怎样用织补的方法补棉毛衫。
3个人一起动手,衣服补得很快。话题也不离毛泽东。
朱琏说:“看起来,我们主席穿补丁的衣服是一贯的了。”张仙朋说:“可不是这样!”
朱琏回忆道:“我在延安时常常看到主席穿补过的衣服,特别在右臂从肘关节部到前臂这一段衣袖的后侧,冬夏都有补着的。这一定是写作太辛劳的关系。1940年年初,我在马列学院学习,主席亲自来给我们讲新民主主义论,就看到主席棉衣上的这一段,还不止补着一层哩。曾经听杨家岭管行政后勤工作的同志说,每次要给主席做主服,主席总是不要。主席说:‘不好省点给战士穿嘛,省点给老百姓穿嘛。’”
“是呀!”张仙朋附和道。作为毛泽东的一名卫士,他接触的这样的事太多了:“我们有时请主席同意买点新布,请个裁缝给他做身新衣服,说现在在城市,与过去不同了。你们知道主席怎么说?主席说:‘有什么不同呀,稍微做点衣服出外穿穿就是了。可是在家里穿的和里边衬的衣服,穿破了,能补的都应该补补穿。一件衣服本来只可以穿一二年的,破了随时补上,就可以穿五六年了。如果我们国家机关人员,每人节省一寸布,老百姓就可以多穿一点。’”
朱琏等人听了,都感慨得很。
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话,你完全可以说,这和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的唠叨有什么两样?的确,这话太实在了。可从至高无上的领袖嘴里说出来,表现得又是怎样的不平凡!
你可以说,毛泽东农民的生活习惯未改;你也可以说,还有另外的一条思路,就是做到大家都有的穿,而不用谁省给谁。
但不可否认普通老百姓在他心中的位置,以及他与他们之间的一种天然的联系。
(萧心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