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竹子、草片就盖出这样精美的房子,说明勤劳的边疆兄弟民族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应该好好向兄弟民族学习,要感谢这几位盖房子的傣族农民同志。”
“昨天中央还打电话来要我当心受凉,其实傣族群众的水,每一滴都是热乎乎的,我一点都不感到寒冷。”
接见中央慰问团
1950年夏初,党中央决定派遣中央慰问团到刚解放不久的云南、四川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活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5月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了慰问团的成员。在合影留念及毛主席挥笔题写了作为礼物送给兄弟民族的条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之后,周总理向慰问团作了具体指示。他说:“国民党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民族隔阂很深,在访问中,少数民族对你们可能不了解,不欢迎,因此你们第一要‘准备受冷淡’;第二是对过去我们祖宗,还有国民党所干的那些对不起少数民族的事,要‘决心赔不是’;第三要‘一切听人家的’,人家不愿办的事,你们就不要去办;第四,你们和当地军政干部,万一与少数民族发生矛盾时,你们要‘首先做检讨’。”有人不解地问总理:“过去压迫少数民族的是反动统治阶级,我们怎么能替他们赔不是呢?”周恩来严肃地说:“我们既然接受了整个国家这个‘家业’,还能不接受他们欠下的债务吗?”他还留下来与大家一起商量,决定了访问团装备、行程等问题。中央慰问团于8月到达云南,共访问了9个专区42个县,历时10个月,由于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执行周总理的指示,许多原先估计会发生的问题都避免或化解了。
在云南民族学院
1955年5月1日,率团参加亚非会议后回到昆明的周恩来,来到云南民族学院同各民族师生一起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晚上,云南民族学院红灯高挂,花香四溢。9时多,周恩来总理与陈毅副总理一同,神采奕奕,满面笑容地走来了。顿时,校园里一片欢腾,身穿节日盛装的各民族学员们纵情地弹起大三弦,击着象脚鼓,敲起锣,热烈欢迎两位领导人。周恩来同前面的学员们一一握手,亲切地询问是哪个民族。在礼堂前的场地上放着一排沙发,是为周恩来和其他领导人准备的,但他却绕过沙发,走上台阶,微笑着向大家招手:“同志们,大家都坐到一起吧!”见大家都愣住不动,他又招招手:“来呀,来呀,都到这里来坐吧!”看到周总理这样和蔼可亲,学员们立时消除了拘谨,涌过去围住了他。一位搞接待的同志见周恩来席地而坐,连忙拿来一床毯子请他垫着坐,他笑着推谢了。晚会开始后,周恩来聚精会神地观看着,不时为学员们的表演鼓掌。当场上跳起优美的孔雀舞时,他转过头去问傣族学员范成德:“这是傣族的舞蹈吧!”小范点头作了回答,并告诉他:解放后,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他听了很高兴,说道:“毛主席很关心边疆地区的各民族兄弟,毛主席的民族政策,包含着帮助各民族发展自己的文化。”他还微笑着对大家说:“少数民族有先进的地方,少数民族妇女不缠足,这就比汉族先进。”在晚会上,周恩来见到一位曾于1941年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过的女同志,了解到她在做民族工作后,叮嘱道:“做民族工作,一定要学会一两种少数民族语言。我下次来,要看一看你学得怎么样了。”
晚会结束后,已是10时多了,周恩来又来到学员宿舍,数了数床位,摸了摸被子和垫褥,询问学员学习和生活情况。他勉励各民族学员努力学习,加强团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边疆作出贡献。他指示学校领导,要在各方面热情帮助和爱护学员,使他们尽快成长。他还指出:“过去我们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现在仍然要尊重,有些不好的习惯,要让少数民族自己去改变,不要强迫他们改变。”夜已深了,周恩来刚健的脚步声仍回荡在校园里。
参加中缅边民联欢
1956年12月,正在缅甸访问的周恩来为参加中缅两国边民联欢大会,来到了与缅甸一衣带水、村寨相连、有500公里国境线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这是他的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首次行。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除陪外宾活动外,他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孜孜不倦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身体力行,把党的关怀带给少数民族群众,为边疆的稳定和发展、边防的巩固而费心操劳。
12月15日,周总理与贺龙副总理陪同缅甸总理吴巴瑞从缅甸九谷跨过界桥,进入中国境内。他们驱车离开畹町,沿着滇缅公路,于傍晚到达德宏州首府芒市。来自全州15个民族的代表在绚丽的晚霞中跳起欢乐的舞蹈,迎接贵宾。“大家好,让大家久等了。”周总理边走边招手致意。
来到用竹子、草片临时建起的休息室,周恩来很感兴趣地问:“是谁盖的?多别致的房子呀!”
“是芒市几位傣族农民特意盖的。”
周恩来称赞道:“用竹子、草片就盖出这样精美的房子,说明勤劳的边疆兄弟民族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应该好好向兄弟民族学习,要感谢这几位盖房子的傣族农民同志。”
16日下午,中缅边民联欢大会在芒市广场举行。在云南省代省长刘明辉、缅甸总理吴巴瑞致辞后,周总理作了热情的讲话,他先向到会的缅甸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然后说道:“云南省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们:我虽然几次到过云南,但是,来你们边疆兄弟民族聚居的自治州,这还是第一次。你们富饶美丽的土地,你们的劳动创造,特别是解放以来在各方面的成就,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你们近年来为祖国的和平建设和增进中缅友好,作了许多可贵的贡献。我代表毛主席、党中央祝贺你们,向你们致以兄弟般的问候!”接着,他谈了这次大会对于巩固和促进两国边民的传统友谊,进而发展两国在各方面的关系,公平合理地解决两国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大会在数百名演员盛大热烈的歌舞表演中结束。
在边民联欢大会期间,周恩来抽空会见了德宏州各民族的干部群众。16日一早,他就与来自边境各县的群众代表见面,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办了多少学校,建了多少医院,等等。他说今后国家要大力支援和扶持边疆少数民族,同时要求大家组织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改变边疆的面貌。上午,周恩来参加了两国边境地区民族公众领袖座谈会,对几位当地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殷切地嘱咐:“党和人民政府充分信任你们,希望你们办事情,想问题,都要服从于巩固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这一最高利益。”民族上层人士异口同声地感谢周总理的信任和关怀,表示要为边疆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下午,在联欢大会前,周总理、贺龙副总理又会见了德宏的州县主要领导干部。寒暄后,周总理说:“你们在边疆工作,很艰苦,也很光荣,和各兄弟民族人民一道,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我和贺老总向你们问好,并通过你们,向全州各族各界人民问好,向在边疆的广大军人、干部、职工们问好。回去后,请向他们转达党中央的问题。”大家热烈地鼓掌。接着,周总理谈起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并着重讲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这一部分的主要精神,要求大家要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耐心帮助少数民族干部尽快地成长,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民族干部与外来干部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搞好民族团结,共同建设新边疆。会见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直到秘书第二次提醒,离联欢大会时间只有5分钟了,周总理才打住了话头。
联欢大会后,周恩来还接见一部分少数民族干部,他逐个询问“懂不懂汉语和汉文”,勉励他们提高政治、文化水平,树立当家做主的思想,带领本民族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周恩来还谆谆地嘱咐:“德宏是多民族地区,是祖国西南大门,德宏地区的发展,是全国发展一部分,我们必须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只要各民族团结互助,就能充分调动一切力量,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芒市,周恩来还意外地见到自己长征时的警卫员、其时正担负中缅联欢大会保卫任务的保山军分区司令员范金标。周恩来紧紧握住范金标的手,说:“司令员的工作很重要嘛,特别是你们这里。搞好国防建设,巩固好国防,对全国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支持,这样我在国际上讲话就有力量啦!”
在谈话中,周恩来勉励范金标要热爱边疆,牢固树立以边疆为家,以艰苦为荣的思想,并一再叮嘱说:“搞好边疆工作,要注意党的民族政策和边防对敌斗争策略。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只有发动成千上万的群众,才能保卫好边防。”他特别指出:“这里是多民族的地区,就更要注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咱们长征过宁夏回族地区的时候,不是全体人员都不许吃猪肉吗?”说到这些,他深切地回忆着,又不时爽朗地笑了起来。
17日上午,周总理一行离开德宏,继续到缅甸访问。他长时间地向欢送的人们挥手致意,最后才慢慢地上了车,载着各族人民的深情与祝福徐徐离去。
“傣族群众的水,每一滴都是热乎乎的”
1961年4月的西双版纳,凤凰花在盛开,金色的硕果挂满椰林,吉祥的糯尔多鸟欢快地啼叫着,金孔雀也竞相展开了绚丽的羽毛。周总理陪同外宾来了,来参加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14日一早,于头天到达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的周恩来就来到澜沧江边,观看赛龙船和放高升。令人们惊讶的是,周恩来俨然变成了一个傣族同胞,只见他身穿一件对襟布扣的白上衣,下面是一条大腰身咖啡色裤子,头上扎一条水红色包头巾,一副地地道道的傣族打扮。发现大家不解的眼神后,周恩来温和地说:“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要和各族人民心连心啊!”旁边的州、县机关干部听后都深受教育,随即将身上的干部服换成了民族服装。随后周恩来到曼厅寨视察,看到许多傣族农民在荔枝树下跳象脚鼓舞,他高兴地走过去,接过一只象脚鼓,合着拍子,一起跳了起来。
泼水开始了。周恩来先是用一枝柏树条蘸着银碗里的水与各族群众互相泼洒。过了一会儿后,有的群众觉得这样泼水,还不能充分表达对总理的崇敬与爱戴,便改用大盆来泼水。周恩来身旁的警卫员见状,担心他的身体受凉,赶忙拿雨伞去挡水。周恩来了解傣族的习惯,水泼得越多、越热烈,就表示越崇敬、越亲近。他马上让警卫员收起雨伞,将手上的银碗换成了脸盆,把一盆盆表示吉祥、幸福的水向群众泼去。一时间,水花漫天飞舞,伴随着阵阵的欢歌笑语,晶莹的水珠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呈现出一道道彩虹,把周恩来与少数民族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望着从头到脚都湿透、身上的水还不住地往下淌的周恩来,各族群众和干部无比兴奋和激动,情不自禁地说道:“周总理是汉族,也是傣族,也是哈尼,也是基诺。”在工作人员一再催促下,周恩来才意犹未尽地停止了泼水,他兴奋地对身旁的同志说:“昨天中央还打电话来要我当心受凉,其实傣族群众的水,每一滴都是热乎乎的,我一点都不感到寒冷。”
在西双版纳,周恩来很关心我国年轻的橡胶事业,两次抽空到热带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视察。一天中午,他来到4号胶林,抚摸着一棵棵翠绿挺拔的橡胶树,感慨地说:“好啊,这是我们自己的橡胶。帝国主义卡我们,用八斤大米换一斤橡胶,人家还不想换,要卡我们。目前我们生产的不多,海南、福建和这里都能发展起来就好了。”说着,他指点群山,鼓励研究所职工:“要多努力,在荒山上多开胶林,同时,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种植橡胶,为我国的橡胶事业多作贡献。”
15日,周恩来就要离开版纳了。午饭后,他请来了在自治州工作的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对他说:“因为陪着外宾,我下午就要走,没有更多的时间了,想抓紧时间谈谈。”他说起这次来时,看到一路上都在开垦,一些陡坡上的树木也被砍伐了,这样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他语重心长地说:“印度的恒河和埃及的尼罗河一带,是古代人类文明的起源地,当时一定是土地肥沃,农业昌盛,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破坏了森林,后来都成了沙漠。我国敦煌一带恐怕也是这样一种情形。西双版纳号称美丽富饶之乡,如果破坏了森林,将来也会变成沙漠,我们共产党人就成了历史的罪人,后代会责骂我们的。”他嘱咐蔡希陶:“你们做植物学工作,一定要研究这个问题,解决好合理开垦、保护自然资源的问题,可不要做历史的罪人。”他还提出,西双版纳的森林,远看郁郁葱葱,近看却有不少弯弯曲曲的无用之才,“科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改造这些无用之才,让它们变为有用之材。”
随后,周总理接见了州县干部,勉励大家:“边疆民族工作是我们党整个工作的重要部分,要以边疆为家,把少数民族工作做好。”在照合影相时,出了个小插曲:西双版纳报社25岁的刀维汉不知是因为太兴奋,还是有点紧张,刚照完第一张,他的相机就出了故障,片子卷不过去。这时,其他记者都已拍摄完,只剩小刀一人在满头大汗地修相机。州委领导考虑到总理下午还得赶路,就请他赶快去休息一会儿,但总理没有动,他亲切地注视着身穿民族服装的刀维汉,对大家说:“等一等,他是傣族,是个新手,让他照一照。”西双版纳4月中午的太阳,像火球一样蒸烤着大地,树枝都晒得弯了腰。刀维汉眼里噙着泪,他多希望采一片白云为总理遮阴,生出一千双手马上把相机故障排除啊!周总理就这样在炎炎烈日下站了好一阵,直到相机修好,照完相后才离去。
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文艺工作,周恩来也经常关注。全国著名的满族京剧表演艺术家、云南京剧院院长关肃霜,就曾受到周恩来长期的关怀和帮助。五六十年代,关肃霜多次率团到北京演出。1959年,关肃霜在北京患了感冒,仍要坚持演出,周恩来特意派人劝阻,并请著名的北京协和医院林巧稚大夫为她诊治。1963年,周恩来肯定了云南京剧院创作演出的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多沙阿坡》是一出好戏,并对关肃霜说:“不能墨守成规,要搞改革,要有发展和创新,要不京剧的路子越走越窄了。你们几位回云南闯一闯。”他还鼓励说“戏剧改革要有耐心,有信心,不要怕失败,不要怕责备”,“要爱护它,扶持它”。周恩来的亲切话语,长久地温暖着云南省民族文艺工作者的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