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消息-诗经的图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

    即便没有读过今人专门注解《诗经》的书,起码听人说起过此诗的片言只字。无论对诗旨的理解如何,《关雎》写得好,却历来少有异议。

    二

    前理解或前见为理解者或解释者提供给了特殊的视域,是一个人从某个立足点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如不对此有自觉的省察,就根本无法脱离。

    应该不只是关于《诗经》的解释,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所有的前理解之中,并非古老相传的前理解就自然拥有优势,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形当中,传承而来的前理解会被不问情由地激烈抛弃。自然,反对旧传统的人没有糊涂到宣称自己的一切思想都从石头里蹦出来,人们也往往会在反对传统的同时倒过来从传统中追认自己的先驱。

    射人射马,擒贼擒王,既然要扫除经传传统对《诗经》的解读,开篇的《关雎》或许是最好的下手处了。

    三

    毛诗汉魏之后一家独大,又标各诗题旨自成系统,等于树起了一块再好也没有的靶子,后世无论赞美还是攻击,首当其冲的便是毛诗序。《关雎》之序因为是起首第一篇,不但解本诗题旨,还连带把毛诗对《诗经》的整体理解写在了里面,就更是历来关注甚至聚讼的对象。这个序里的每句话,几乎都牵扯到此后诗经学史上的大问题。

    四

    后来称为《诗经》的这部书来说,其所谓天经地义的神圣经典地位,可并不是历来如此,有时甚至会被悬为厉禁。风、赋、比、兴、雅、颂的“六义”,上面取的是郑玄的用法。

    五

    《诗经》总序的思路差不多已经清晰了——自开始至讲“六义”结束,核心在说诗可以“上以风化下”,所以“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后面两段一言“正变”,一言“四始”,“正变”从时间言,“四始”从空间言,核心在“下以风刺上”,所以“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如此,一个社会共同体的上和下、边隅和中心,以及其盛衰之间,都容纳进了这个完备的诗教系统。

    拿《关雎》来说,毛诗贯彻着一贯的上风下化意图。解说之中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正义》更是有加无已。毛诗吸收了此前华夏地区对历史、政治和律法的认知积累,加入自己的独特心得,然后把这携带着自我和社会认知的诗教系统,完整地教给了后人。

    六

    就《诗经》的注释系统来说,属于今文的三家诗就跟古文的毛诗非常不同,其间的分歧,有时大到可以称得上是南辕北辙或者背道而驰。

    在比较毛诗和三家诗的差别之前,不妨先来确认两个问题。一是诗的系年问题,毛诗系统里的经典推断是根据大序。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毛诗虽系此诗为文王之世,却不能以世之常情推之,认为诗中所写是文王求太娰。

    当然,用不着非得把一个系统解说得天衣无缝,歧见早就等在路上了。无论对毛诗的解诗系统有多怀疑,怎么不满意其对“后妃之德”的强调,都不会对此诗属于赞美之列有什么异议吧。

    七

    齐、韩鲁三家诗背后可能都有各自独特的世界图景,只可惜散佚太过严重,无法完全勾勒出整体的图景,就像我们无法倾听全世界伟大心灵之间的交谈,原因“仅仅是一种不幸的被迫:我们不懂他们的语言,而且我们不可能学习所有的语言”。

    不管是出于对理论进化的信任还是对思想发展的期望,现代人往往会把过往的思想发展划分为螺旋式提高的几个时期——早中晚期、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等等。因此,“古人在我们看来是年轻的”,因而难免显得幼稚粗率。在轻松的阅读时尚和理解的艰难双重挤压下,一个有心的阅读者,其任务或许应该尝试“像过去的思想家理解自身那样去理解他们,或者是根据他们本人的解释复活他们的思想”,并进而思索这些思想历久弥新的力量。大概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有动力“从整体上复原古典教诲,才可能思考从中择取的部分”——这是不是历代重注毛诗,魏源、皮锡瑞等人深入三家诗,也是现在阅读《诗经》的原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