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领先,成就自己-洞察力领先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因为每个人性格、知识、环境的不同,所得到的机会也就不一样,或多或少,但无一例外的是人人都会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而且机会少不代表不能成功,那些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也就是最后成功的人。

    抓紧时机

    机会在人的一生中不会频频地出现,关键是要学会寻找并抓住它,不要让它在你的粗心大意或不经意间溜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稍不留意,机会就会溜走,不要傻傻地等待机会,要努力地创造机会。

    因为每个人性格、知识、环境的不同,所得到的机会也就不一样,但无一例外的是人人都会有机会成功,而且机会少不代表不能成功,即使是小小的机会,那些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也能抓住。

    试问一下自己:你是否能够把握机会?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很多种,其中有两类不会把握机会的人,第一类人说:“我没有成功是因为一直没有机会。”另一类人则会坦诚地说:“我不善于把握机会。”第一类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浪费了机会,一直傻傻地等待机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却忽略了身边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把握的。其实,机会很多时候就是在你不经意间悄悄地来,它不会敲锣打鼓地告诉你它来了,这就需要你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第二类人,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但是由于主观原因,如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当然,我们不否认,是否能把握住机会,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但是,最起码我们要从自身角度重视起这个问题,排除一系列自身的因素,迎接机会。

    要想把握住机会,就必须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正确地看待自己,不要贬低自己,否则你永远看不到机会,永远不会感到自己的进步,永远不会觉得自己会获得成功。而且有必要建立起自己的目标,让自己安静、平和、谦虚、积极向上地把危机转化为机会。

    对待失去的机会,正确的心态应当是:不是机会没有光顾自己,而是自己没有能够把握住它。卡耐基说过“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我们曾经错过的机遇,既然已经错过了,就不要再耿耿于怀了。因为后悔是没有用的,你应该做的是把握住下一个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仅仅是一个机会把握住了,就可以大展宏图。

    有个年轻的异性向你问路,他(她)要去的地方正好与你相同,你会怎么向他(她)指路?

    A.告诉他(她)方向相同,可以一起走。

    B.很详细地告诉他(她),再从后面跟着。

    C.你会默默地带他(她)到目的地。

    D.告诉他(她)走法,自己另走一条路。

    您的选择:

    选择A:人生何处不相逢,这是一种缘分,你能借此同行的机会,可说是个善于利用机会的人。你做事负责,也能有涵养地为对方着想,懂得尊重别人。

    选择B:你把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分得很清楚,但不会只告诉人家方法。你喜欢跟在人家的后面求安全,也许由于这种原因,使你容易得到许多成功的机会。

    选择C:你是个只顾自己、自求满足的人。你无视对方的困难,而一味强求,因此会制造敌人,但因为你的态度强硬,也有不少人会跟着你走,是属于政治家型的人。

    选择D:你是一个意志软弱、讨厌被人家误解或低估的人。一旦被人请托,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感到厌烦。你没有意气相投的朋友,也没有敌人,是个作风相当独特的人。所以有时会让机会白白溜掉。

    这只是一个心理测试,增加一些趣味性,我们不要画地为牢,测试结果不好就认为自己永远都没有出息了,事情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人也一样,只要你行动起来,改变观念和态度,那么,就不会让机会溜掉。

    有一个医学院毕业的年轻人,顺利地找到了一家大医院实习,而且认识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外科大夫,年轻人早就仰慕这位医师的医术,于是有一天,他问医师:“我能看您做手术吗?”

    医师看了他一眼,说:“可以,明早7点半,我有一个手术。”

    年轻人迟疑了一下,因为他通常早上起得比较晚,7点半对他来说有些早,不过他还是对医师点了点头。第二天,年轻人很守信,准时到了手术室。手术完后,他对医师赞不绝口,并表示想做医师的学生。医师答应了他的请求,他非常高兴地说:“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您一样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大夫。”这样,他后来又去了几次。

    可是有一天,他没有按时到手术室,医师做完手术走进办公室,发现他坐在那里。

    “你去了哪里?”

    “我睡过头了,起来一看,已经晚了。”他回答说。

    “下次一定注意。”医师说道。

    “好的。”

    可是,一连几次,他都没有来,医师再次碰见他的时候,他问医生:“您下午有没有手术,如果有,下午我比较方便一些。”

    “对不起,我总在早上做手术。我要挑病人最好的状态,早晨刚醒是最好的时间。”

    “哦……”

    这之后,他再也没有出现在医师的手术室里。

    主动领先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愚者等待机会,勇者抓住机会,智者创造机会。机会从来不会频繁地、无理由地光顾你,而且稍纵即逝,不要守株待兔地去守望、去依赖那些不知何年何月才有的机会。人生变化的机会有很多,要想获得成功的机会,你就得行动起来,主动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机会,编织一个又一个梦想,创造一个又一个成功。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话:“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东西。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的时候,就亲手创造了它。”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埋怨自己运气不好,怨天尤人,责备自己的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优厚的条件,抱怨社会没有给自己提供就职的好机会,感慨生不逢时,羡慕成功者赶上了好时候。有时候,我们不能否认运气的存在,但是,无论哪一个人,即使所谓的运气好一些,也不可能一直都指望着上帝频频让机会降临到他那里。培根说过:“智者创造的机会比他得到的机会要多。”很多机会都是自己创造的,是在一步一步的追求中全力以赴捕捉到的。要想获得机会,就必须主动伸出你的手去抓住,如果一个人既会利用外界的机会,又能自己创造机会,那么他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且成功的程度也更高。

    所以,一直认为自己得不到机会的人,要学会自己创造机会。仔细想来,培根的话非常有道理,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往往很难把握住,我们得承认一个真理,那就是并不是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能够把握住他们面前的每一个机会,但不同的是,他们创造的机会要比别人多得多,在这些机会当中,实实在在地抓住一个或几个,就能够遥遥领先于别人。

    20世纪80年代初期,香港金利来公司在大陆为某报社举办的一次活动提供赞助,奖品就是金利来领带。活动结束后,负责发放礼品的罗小姐把剩下的三条领带交还给金利来公司。这是很小的一件事,却给金利来公司总裁曾宪梓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年后,金利来公司准备进入祖国大陆市场,需要找一个人负责筹建分公司,曾先生想到的就是罗小姐。就罗小姐来说,在从记者到总经理的成功转变中,机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她用她的诚实给自己创造了机会。

    由此可见,创造机会并不是要刻意地去做什么,而是做好你应该做的一切,口碑是一种无形资产。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高雅的举止、诚实的品格,随时随地都在为你塑造品牌形象,也在为你创造着机会。而创造机会并不是要求你去做一些违法乱纪、损人利己的事情,这样的人,永远会被别人看不起。

    机会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在现在某种拜金主义的驱使下,很多人把机会的定义限定在财富上,有些时候,很多人可能得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机会,但这些机会看起来跟财富没有多大关系,比如一些关于修养、道德、爱心等方面的机会,大部分人会选择放弃而去追求物质。但是,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事与愿违,越是想得到的东西,却越是得不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有些人抓住那些看似和财富没有多大关系的机会后,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与财富无缘或者导致更加贫穷,相反地,他们会得到更多。就像上述的罗小姐一样,同样的一件事情,或许换成另外一个人就会认为剩余的三条领带就是上帝送给自己的,这是一个得到意外收获的好机会。其实不然。

    有三个犯了罪的人就要被关进监狱了,监狱长让他们每个人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很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却要了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后,美国人第一个冲出来了,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声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三年前他忘了要火。

    法国人出来时手里抱着一个孩子,旁边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

    犹太人出来后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在伦敦,有两个女孩名字分别叫艾米和黛西。

    艾米出生在一个家庭背景非常好的家庭中,从小家庭环境优越,父亲是伦敦有名的律师,母亲是一所大学的教授。活泼、善于和人交谈的艾米想做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她充分相信自己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才能,因为她感到和她相处的人都愿意和她交谈,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她时常对别人说:“只要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一定会成功。”大学毕业以后,艾米一直等待着有人给她提供一个上电视的机会。但她没有等到这个机会,于是变得焦急、苦闷,心情烦躁,她不断地企求上天能赐给她一个机会。可是,机会终究没有光临。

    黛西的家庭条件远远不如艾米,父母都是伦敦极普通的工人,他们每天为生活奔波,根本顾不上黛西。她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常是白天打工,晚上去读夜校。但她和艾米一样是个个性活泼的女孩,也希望成为一名电视主持人。夜校毕业后,为了谋得一份符合自己愿望的职业,她跑遍了伦敦的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可是,得到的答案几乎都一样:“我们需要有主持工作经验的人。”黛西和电视台的人员辩解:“你们不让我工作,我怎么会有工作经验呢?”尽管她努力寻求机会,但是并没有得到任何一家电视台的认同。

    黛西和艾米不同的是,她始终没有放弃寻找机会,每天,她都仔细浏览广播电视方面的各种杂志,还托人去打探各种可能的工作机会。终于有一天,她发现了一个让她兴奋不已的广告:英国北部的一个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正在招聘一名业余主持人。可是,黛西不喜欢那里的气候条件,这时,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她急切地赶到那里。她想: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虽然业余主持人和节目主持人还有一些差距,上电视的机会很少,但总算有机会能上电视啊。

    黛西在那里工作的第二年,就因为出色的播报能力,被电视台提升到当地比较有名的一档娱乐节目做主持人,到了第三年的时候,她再次来到伦敦电视台应聘主持人时,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那个她向往已久的职位。

    所以,要想给自己创造机会的人,就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然,最大意义的创造机会莫过于自己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发展的途径,比如对于销售人员来说,主动出击,把握好顾客的心理和需要,再加上优质的服务就是给自己创造机会,而不是等着别人找上门来向你买东西。那些会创造机会的人不会觉得机会难寻,他们的眼光犀利,善于发现机遇,更善于把握自己。

    准备领先

    数学家华罗庚说:“机会只给那些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但很少有人坚持为成功做准备。大多数人不经意间把时间花在生活琐事上,所以当机会来叩击他的门时,他会手忙脚乱,这时,机会便抓紧时间去寻找另一个值得托付重任的人去了。

    在我们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机遇光临的情况是极少见的,机会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并不是只属于那些天庭饱满、印堂发亮的人,每个人都会有机会。而好的机会可以为奋斗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机会,生理学家贝弗里奇说过: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为什么说有的人善于把握机会?因为他们有准备,不会让机会从眼前溜走,而那些丧失机会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充足的准备来迎接机遇。人生的赢家和输家的差别就在于一些细节的准备上: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做一些研究、多做一次试验、多修改一下方案等。如果一个人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入自己的专长上,必然会有所成就。

    渥沦·哈特葛伦博士是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他从南非树蛙的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伤病的药物,从而一举成名。他曾经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博士诚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五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年轻人当时未置可否,但他后来悟出了这段话的意义,开始像博士一样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这个年轻人叫伍迪·艾伦。

    我们在让时间一点点流逝的同时,机会也一次次地溜掉,应该给自己的人生做准备,那么,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呢?所谓准备是指为成功而长期进行的坚韧、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辛勤刻苦的劳动,以及在机会到来时的全力拼搏和冲刺。每个人的现实情况都不一样,做准备的过程就会不一样,但是,想要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寻找机会、在机会来临时伸手抓住它。机遇只同积累了优势的人交友,只与做好了准备的人握手。只有进行优势积累,才能得到机遇的青睐,因为时机只垂青于那些具有求索眼光的人。

    肖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同学们刚进大学校门时,老师就对他们说:“你们现在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四年之后你们之间可能有天壤之别。”他谨记老师的教诲,刻苦学习,无论是专业课还是英语课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趁着每一次的假期,他积极地联系单位实习,先后在几家报社、电视台实习,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发表了大量文章。

    而舍友黄岩进大学后,觉得一下子从高三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解脱出来,校园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没有父母的约束,经济上又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他尽情享受象牙塔的生活。对学习只求过关即可,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四年转眼即过,他仅仅拿到了一张大学文凭。

    在他们同时毕业找工作时,一家知名的媒体来学校招聘。他俩都想应聘该集团的记者一职,因为小肖在校时出色的表现,很顺利地就进入了公司,并且平时的积累帮助他很快地胜任了工作,而黄岩没有得到这次机会,在肖桦开心地准备下一次挑战时,他还奔波于人才市场寻找工作。

    居里夫人原名是玛丽·斯克洛多夫斯卡,1867年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是世界上杰出的女性科学家,她发现了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得诺贝尔奖。她之所以能取得这样杰出的成就,就是因为她是一个时刻都为自己的梦想做准备的人。

    玛丽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不幸中度过的,当时的波兰正沦为德国、俄国、奥地利的殖民地,街上到处都是俄国的警察和官吏。她的父亲是一所学校里的物理教授,因为顶撞了俄国校长,被降职了,后来又由于投资不慎,丧失了全部的家产。而母亲和大姐相继离开人世,使玛丽小小年纪就饱尝了生活的残酷。

    18岁时,玛丽到偏僻的乡下教书赚钱,以供二姐读大学。在乡下,玛丽认真地做好一个教师的工作,除此之外,她还自学一些课程,她渴望像二姐那样能够坐在大学的课堂里。这期间,她和主人家的儿子恋爱了,初恋很快就因主人家的反对而失败,受伤的玛丽很想尽快离开,但她不能走,因为正在读大学的二姐需要钱,年迈的父亲需要她赡养。这样,玛丽把希望寄托在学习上面,她拼命地读书,以求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姐毕业后,玛丽来到了巴黎,在当时最著名、最杰出的巴黎索尔本大学读书。她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一丝不苟地记笔记。为了节省时间用于物理研究,她一日三餐吃得非常简单。

    在一次实验中,玛丽认识了她未来的先生彼埃尔·居里,一位年轻有为的法国学者。交往后,他俩把精力都用在科研上,只为了实现一生的梦想。在居里夫人攻读博士的时候,选中了镭射线作为研究对象。这是人类未知的一个领域,阴冷潮湿的地下实验室,成了她和居里攻克科学难关的场所。居里在屋里专心地做实验,居里夫人在门口费力地搅拌着一口大锅里沸腾的铀沥青矿残滓溶液,他们要从中提炼出一种未知的新元素。四年的艰苦努力,他们在精炼的好几吨残滓中精炼出了0.1克镭盐。没过多久,居里先生又与医生合作,研究出了用镭射线治疗癌症的疗法。

    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使人类有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并推翻了当时物理学上的几种基本学说。1903年12月,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这一切的成果都源于她不懈的努力,源于她挤出时间刻苦地学习和积累知识,从而为其后来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每个人都想做一个成功的人,成功是要讲究储备的,仓库里的东西越充足,你的成功概率就越大。对于那些没有准备的人,就不要抱怨上帝没有给你机会,其实一开始你就已经输了,就应该预知到结果,因为对前途没有规划,一直在游离不定,直到你失去机会的时候才依稀看清了该走的路,可已经晚了一步。但是,如果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一切也是可以继续的,就怕有些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意识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机会的来源来看,机会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因为只有用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想办法把概率扩大。

    坚持领先

    “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这是著名企业家甘布士的经验之谈。

    有不少聪明人对此不屑一顾,其理由是:第一,希望渺小的机会,实现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如果去追求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还不如买一张奖券碰碰运气;第三,只有傻瓜才会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这样的观念恰恰被很多成功的人否定。

    通常情况下,不管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还是偶然碰上的机会,得到它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遇到困难或者觉得机会微小就轻易放弃,那就是知难而退,并不是明智之举。要知道,再微小的机会也是一个机会,如果你放弃了,那就表示你连那么一点微小的机会也没有了,再说,机会虽然微小,但是获得的成功可能是巨大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成正比,你只要能抓住机会,就会获得成功,至于获得多大的成功,则视情况而定。

    学会判断和认清形势非常重要,有时机会虽然微小,但是如果你放弃了,就相当于把成功的万分之一机会抹为零,说明在你心里没有真切地想要抓住成功的机会的强烈意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你放弃这万分之一的机会,还有更好的机会,那你当然可以选择更好的。但是,一个人往往很少能同时获得很多个机会,所以,真真切切地把握住你手里的机会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位老猎手说:“狩猎中一半以上的失败都是马在飞奔疾驰时拉住了马的缰绳。”通常不是起点出发时的错误,而是停滞不前的错误,最后造成了成功和失败的区别。如果我们刚刚昂首阔步向前就选择放弃,这无疑是愚蠢的行为。而落后时放弃,则更加可悲,这时,你真正需要的是意志力,只有坚持下去,用智慧去赢得成功,而不是靠运气去侥幸成功。有人说:“我们大多数人的麻烦是在该努力的时候将努力反其道而行之了。”

    美国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就是一个不放弃任何机会的人。

    有一次,在圣诞节前夕,甘布士要搭火车去纽约,妻子给他订票时得知车票已经卖光了,因为节日期间到外地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车票很难买到。

    于是,他自己打电话到车站,再次得知全部车票已经卖完。不过,售票员还告知他可以到车站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临时退票,当然,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

    甘布士听到这一情况,马上开始收拾出差要用的行李。妻子不解地问:“既然已没有车票了,你还收拾行李干什么?”他说:“我去碰碰运气,如果没有人退票,就等于我拎着行李去车站散步而已。”

    甘布士欣然提着行李赶到车站,可是等了好久,一直没人退票,他仍然耐心等待。就在火车还有5分钟就要开时,一位女士因为孩子生病无法出去旅行,到车站匆忙退票。于是甘布士如愿以偿地搭上了火车。

    到了纽约,甘布士给妻子打电话时说:“我抓住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我相信一个不怕吃亏的笨蛋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还有一次,甘布士所在的地区经济陷入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金可以买到100双袜子。

    那时,甘布士还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嘲笑他是个蠢材。妻子劝他,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多年积蓄下来的钱也不多,而且是准备给子女做未来的教育经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安慰道:“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置之不理,依旧收购各工厂抛售的货物,并租了一个很大的货仓来贮货。

    过了10多天后,那些工厂主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便把所有存货用货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妻子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来。这时的甘布士还是坚信自己的看法。

    终于,为了防止经济形势恶化,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当地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这时,当地因为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妻子看着物价还在上涨,劝他暂时不要抛出货物。他极其冷静地说:“不能拖延时间了,到时候了,过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不仅赚了一大笔钱,还稳定了市场价格。

    果然如他所料,他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妻子不得不佩服他抓住机会的能力。之后,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生意非常好。他在成为美国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时诚恳地说:“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并不决定于你的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可以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

    其实,人在遇到危险危及生命时,求生欲望强的人就会比放弃的人更加能够得到生存的机会,因为即使是微小的希望,那种求生的欲望也会支撑着他做出一些常人无法想象的事,就像身负重伤依然能够爬出数里求救的人创造的奇迹一样。成功的机会其实也是一样的,想要领先于别人,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机会。

    审时度势

    想要在机会来临之时把它牢牢地抓在手中,学会审时度势非常重要,在做任何事时,事先有所预见做好准备是成功的关键。而要具有正确的预见,就必须具备超前的思维,只有想在他人前面,才能做在他人前面。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方向,这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个人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审时度势、伺机而动是我们成大事的一个重要因素。

    审时度势,善于调整,是规划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随着自身的发展,加上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心态意识、目标计划、生活方式等许多重要条件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如果不能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相应的调整,则必然要落后、保守、僵化、停滞不前。睁大你的眼睛,审时度势,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永葆活力。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只有超前,才能把握时机;只有超前,才能获得发展;只有超前,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说能预知短期发展变化的人能够抢占先机,那么能预知长期发展变化的人就能够长期独占鳌头。

    人类的发展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今天的信息社会,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新的机会。而每一次营销方式的变革,同样会带来巨大的商机。从大可以见小,每一次或大或小的变革都会带来一些机会。所谓时势造英雄,社会在经历变革、动乱的时候,就会有一批批伟大的人物出现,刘邦如果不是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而是生在和平年代,他即使能够施展才华,也不一定能够如此显赫。然而,在和平年代,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又不同于战争年代,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制度改革也可能会带来无限的商机,关键就看你是否能预见,是否能把握。

    据说盖茨参加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800分满分的试题就得了800分。800分和799分是有天渊之别的,799意味着那已经是能力的上界,而800分则是没有界限的。

    当有人问到盖茨这个问题时,他不以为然地说:“得满分没什么可骄傲的,真正重要的不是把知识死记硬背或者按老师教的写答案,而是要有预见先机的洞察力。”

    阿曼德·哈默的祖辈是俄罗斯人,一场灾难毁掉了他家的财产。1875年,哈默的祖父携全家来到了美国。

    哈默在修完两年的医学预科之后考上了哥伦比亚医学院,此时他父亲的小药厂陷入了困境,父亲要他接管制药厂,但不许他退学,哈默接受了,当时的哈默只有19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食物非常紧张,美国政府下令不许用谷物酿酒。哈默得知消息后,预测到威士忌酒马上就要畅销。哈默立即购买了股票,并因此得到了作为股息的5500桶烈性威士忌酒。

    不久,市场上威士忌酒就开始短缺,哈默不失时机地把桶装威士忌酒改为“制桶”商标的瓶装威士忌,结果大受欢迎,这为他赢得了非常可观的一笔财富。

    后来,美国政府决定不再限制用谷物酿酒,哈默将面临一场灾难。但是,哈默立即对形势做了分析,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使结束,美国的经济也不会很快地好转起来,因此,谷物酿酒的开放时间并不会很长。他还请了一批经济学家及有关人士对这个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大家的看法与他的结论完全一致。于是,他决定继续走威士忌之路,并以“金币”为商标继续生产。结果不出所料,政府再次下令不许用谷物酿酒,哈默的“金币”酒比以前更为畅销了。

    美国有一家规模不大的缝纫机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意萧条,工厂老板杰克看到战时百业俱凋,只有军火生意热门,而自己生产的产品却与军火无缘。于是,他把目光转向未来市场,他告诉儿子,缝纫机厂需要转产改行。

    儿子问他:“改成什么?”

    杰克说:“改成生产残疾人用的小轮椅。”

    尽管儿子疑惑重重,不过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思去办了。经过一番设备改造后,缝纫机厂成功转变为生产小轮椅的工厂。这时战争刚刚结束,许多在战争中受伤致残的士兵和平民,纷纷购买小轮椅。杰克工厂的订货量不断增加,产品不仅畅销美国,还远销国外。

    儿子看到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满心欢喜之余,不禁担心,于是向父亲请教:“小轮椅不能继续大量生产,需方市场饱和后市场又会有什么新需要呢?”

    老杰克早已胸有成竹,他想引导儿子:“战争结束了,人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人们对战争已经厌恶透了,希望战后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那么,美好的生活要靠健康的身体,将来人们会把身体健康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所以,我们要为生产健身器做准备。”

    于是,生产小轮椅的机械流水线被改造成为健身器的生产线。最初几年的销售情况并不太理想,这时老杰克已经去世,但他的儿子坚信父亲的判断,仍然继续生产健身器。战争结束十几年后,健身器开始走俏,成为热门货,当时杰克的健身器在美国仅此一家,独领风骚,而他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产品的品种和产量,扩大企业规模,终于使杰克进入亿万富翁的行列。

    我们要审时度势,善于判断形势,但不是随波逐流。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胜利,做出正确的决策,那就必须对影响市场变化的种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善于捕捉信息。时者,是指各种时机;势者,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审和度就是要分析和研究。古人曾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强调要认清形势,把握事情发展变化的趋势,逆历史发展方向而动的事千万不要做。《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在战争中总是依靠有利形势,去造就最佳的态势,夺取战争的胜利。但是,切记不能随波逐流,等到别人都已经抢占了先机你才苏醒过来,跟在别人身后附和,那就违背了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假若你一开始没有抢到先机就不要再盲目地跟风,因为已经没有了价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