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请到马一国,大家觉得老先生学识渊博,请得应该。一请再请,几乎成了专业,大家心里就嘀咕起来:小城虽说资格老,但够资格的地方也不多,文庙前半条街,再加上两个老牌坊,能有多少故事可讲?就算是小城故事多,录音机录下来,叫旅行社的那些导游小姐背上三天三夜,也就滚瓜烂熟了。而且小姑娘们说的是普通话,水凌凌的声音,也比马一国公鸭似的嗓子好,何况,马先生还不会说普通话,这更让大家不好理解了。
不吃梨子哪能够知道梨子的滋味。有好事者,跑到旅游局去打听。旅游局的是牛局长,因为县上这个局长也只是个科级,所以大家都叫他牛头:“喂,牛头,你把文联那个马委员弄到你局里当陪同,怎么成了个专业户了?”“你说那个马嘴啊,谁是马嘴?你还不知道马委员有个雅号叫马嘴?我们就吃那张嘴了!那张嘴让马委员出够了风头,现在他还有个大号叫三得意!”什么三得意?马局长卖关子不说,好事者更心痒痒,于是跟着马委员实地考察了一回。
第二天,有个日本吟诗考察团来到此地观光,这算外国文化代表团来访,当然要马委员出马了。走到文庙,牛局长介绍说:“尊敬的外宾女士先生们,为了让诸位更能理解本地这些文化古迹的珍贵之处,我们特请来本县国粹专家马先生给大家作介绍。深得古建筑文化精华的马先生为了更好地阐释和介绍这些古迹,他只能用方言古文给大家介绍,同时,我们请来了古文专家陈校长、方言专家朱先生和日文翻译攻小姐,配合马先生工作,谢谢大家光临。”说罢马先生用方言背起他自撰的一篇古文,依依呜呜,啊啊呀呀,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如歌如泣,似唱似号。在谁也听不明白的一通云山雾海之后,众人听得目瞪口呆,寂静半分钟后,响起哗哗掌声,马委员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然后,古文专家陈校长出场,又是一通依呜啊呀之后,众人依然不明白,再次寂静半分钟后,又起哗哗掌声,马委员脸上再次露出得意的笑容。随后方言专家朱先生将此方言又译成普通话,观光者中有稍知一点中国话的人,开始合上张开的嘴,频频点头,以表示他对中国话很明白,那些不懂中国话的日本人,则从同行的点头中感受到此中学问的博大精深,嘴里哟哟的赞叹。于是再次爆发热烈的掌声,马委员的脸上第三次露出得意的笑容。啊,好个三得意,原来高招在这里。等到导游把马委员的那段话最后翻译成日文的时候,观光客们已经对原先想看的古迹不感兴趣了。他们认为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一个学问高深得要三个翻译才能让平常人明白的马先生。而马先生的三得意,也发自内心,谁能想到他这样的高水平的节目呢?
于是,一座庙前半条街,再加上几个牌坊,每一处都要再来一回“一讲解配三翻译”的表演,就把一个代表团拖在这里待上大半天了。又是餐饮,又是购物,让县上许多行业得到振兴。马一国的三得意也造福一方啊!不久,文联主席称病让贤,马一国说:“我是个作家,哪有时间去当官呀?”坚辞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2003年10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