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扬州最深的印象,是梦中的扬州雨,雨中的扬州梦。
主人说,到了老扬州了,不要住酒店宾馆了,走老街,进老院子,住住老房子。果真是青砖青瓦的老街,窄窄的小巷从戴望舒的诗行里铺过来,高高的门牌坊,上书“常乐客栈”四个大字。灯火朦胧,花影摇曳,空气中透出一种古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陈年的普洱,浓浓的夜色中浸润着岁月的墨香。立在土里的青砖砌成小道,夜色藏去花园的七色花彩,草木沁人的清香显出一派宁静,池塘不大,足够灯火闪烁,电灯放在旧式的灯笼里,也就放低了身段,像烛火悄然为人指路。我和散文家王巨才先生住一个小院,一进三间的青砖大屋,中间的堂屋是共用的客厅,我们分别住进两侧厢房。进了卧室,全部摆设都是清式家具,让人想到当年的富商之家,只是比当年多了全套的电灯、电话、电视、互联网和崭新的卫浴。
下江南的康熙乾隆两位老爷子,巡幸扬州下榻之处会比这不宽不大的客栈更舒适?会更排场,更热闹,不一定比我更惬意。我这么想,一定要好好夸一下这家客栈。于是我找到了这所客栈的相关资料,原先客栈曾是大福大贵之地。2007年8月,扬州市政府对扬州古城保护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对5.09平方公里的历史街区全面实施整治工程。为了探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古城保护利用模式,根据东关历史街区整体规划,将项目内的李长乐故居、逸圃、华氏园等整体统筹,转换功能,统一规划建设具有扬州地方传统特色的民居式精品文化主题酒店—长乐客栈。客栈的装修保持了传统的生活风格,展现扬州特有的文化风韵,适应宾客的日常生活需求,配套了现代化的内部设施。客栈总占地面积24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共设有客房86间,床位118张,由上海衡山集团负责管理。长乐客栈的广告词“梦越千年”。历史街区是古城扬州闪亮的城市名片,长乐客栈无疑是“名片”中的点睛之笔。厉害!到其他城市观光也好采风也好,夜里就是睡觉。而在扬州,比观光比采风更要紧的是做个好梦,梦中还会有另一个千年扬州。
扬州一梦,真不知醒着的更美,还是梦里的更真?
梦中的瘦西湖和眼前的竟如此相像,我问自己,来过吗?什么时候?前世还是今生?瘦西湖真是个婀娜美女,苗条身段,随风摆动,绿水罗裙,碧波姿影,风韵万千。只是,说的是这瘦瘦的窄小湖泊如果换一个地方,也就是一条不宽的河,和那些流过许多普通村落的河流没有多少差别。瘦西湖美名远播,头一条是沾了扬州的光,瘦西湖是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扬州是文化名城,千年的风流百年的富贵,不能像今天的官二代说“我爸是李刚”,那是纨绔的轻狂,也不能像时下的富二代开着宝马去撒野,那是败家的浅薄。富甲天下的扬州偏说瘦了才美。藏富于民的扬州不夸家产说风景,瘦西湖因瘦而美,借“西湖”而知其名,添一个“瘦”字而藏精巧、精美、精妙,让天下人去猜去向往!正是如此,瘦西湖成了扬州万千风情的娇宠,徐园、闵园、贺园、罗园、熊园……富甲天下的商贾,想沾上瘦西湖的美景,沿湖买地建园子,平日里能借观赏瘦西湖的骚人墨客扬名于世,皇帝南巡游湖时又可以邀宠。富商们就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的园子,依湖而建,瘦瘦的湖水像一条曲折回旋的绿丝带,将一个个珍珠翡翠般的园林串起来,这些园子就像瘦西湖的首饰衣装,将瘦西湖打扮得如同天仙。如果只是如此,瘦西湖还缺点什么?缺什么?诗人们都知道,于是有了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佳句之后,扬州和瘦西湖以及挂在瘦西湖头上的月亮都成了诗人们歌咏的主题,“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呜呼,我不就是在这样的诗行里,一次又一次走近瘦西湖,一次又一次梦中走进扬州月色中?
梦让这急匆匆的雨脚踢醒了。这是扬州初夏的夜雨。
雨的那一头是高邮,高邮是扬州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因拥有最早的邮递驿站而得名。比邮驿更让高邮声名远播的是高邮的双黄鸭蛋,大概水乡丰饶,鸭子能下双黄蛋,后来经过精心筛选培育,让双黄鸭蛋成了高邮的形象代表。此行高邮,见到高邮另一个“双黄蛋”,文胆双杰!高邮有个著名的风景区叫“文游台”,文游台风景区位于江苏省高邮市城区东北郊,约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行宫,因苏轼、孙觉、秦观、王巩等文人会集于此故得名。文游台是筑在土山顶端的高台建筑,登高四望,禾田湖天,水乡景色,尽收眼底。台前盍簪堂四壁嵌有苏东坡、米元章、董其昌等名家手书刻石《秦邮帖》,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游台门厅东西两侧为园林式的博物馆展区。最引人注意的是汪曾祺文学馆。文游台一进大门,有一尊秦观的塑像,汪曾祺的纪念馆在塑像右侧。从秦观像到汪曾祺纪念馆不过百步之遥,岁月却走过了千年。秦观,字少游,扬州府高邮人,青年时期由于才华横溢,颇受推崇,做官后,受苏轼提携,仕途一度得意;后由于官场党争受到株连,屡遭打击,最后屈死他乡。他悲喜两重天极具戏剧性的经历,让他的文学创作打上了鲜明的秦少游风格。元丰八年(1085年),秦少游三十七岁,五月,荣登进士榜,授定海主簿,后调蔡州教授任。三年后,翰林学士苏东坡等以“贤良方正”向朝廷推荐了秦少游,未被采纳。又一年,丞相范纯仁再次向朝廷推荐。秦少游被召到京师参加制科考试,进策论五十篇,仍未录用。元祐五年(1090年),召至京师,应制科,进策论三十篇,授太学博士,秦少游终于调任京官。三年后,元祐八年七月,宰相吕大防举荐他为史院编修,参与编修《神宗实录》,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并列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与秦观政治上的追求与进退相比,在历史上影响更大的是他的诗词创作,大起大落的宦海沉浮,荣辱交集的文人生涯,使他在精致纤巧的文字中,流露出哀怨感伤的情调,他的:“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让多少痴情男女成为他的粉丝。更有话本小说将秦少游之妻编派为苏东坡之妹苏小妹,市井有了“苏小妹三难新郎”故事,正如当下的明星需要绯闻,苏小妹的故事让秦少游成了千年市井坊间的才子。秦观以诗传天下,而当代的汪曾祺以文名扬四海,一诗一文,千年之约?我最早是看了样板戏《沙家浜》,知道这满台男女的词,都出自汪曾祺笔下。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先生以《受戒》等一批小说声震文坛,也就知道了先生是扬州高邮人,是秦观的同乡。更有幸在1986年与先生一起参加“中国作家访问团”,在团长邵燕祥带领下,在滇西高原转了半个月。此次云南之行,汪曾祺十分高兴,他在抗战时期曾就读于昆明的西南联大。故地重游,感叹万千。那时候滇西没有机场,也没有高等级公路,我们的滇西之旅,大都是坐在中巴车在沙石路上颠簸。好在一路上汪先生谈兴十足,忆旧话当年,山水说典故,让此行成了一次汪曾祺导游之行。我曾用九个字记下了此行对汪先生的印象:讲故事,喝烈酒,写好字。在汪曾祺纪念馆里看到林斤澜先生为汪曾祺写的对联:“我行我素小葱拌豆腐若即若离下笔如有神”,我就想到那次旅行结束时,汪先生送我的一幅字:“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呜呼,眼前见字如见人,先生人却驾鹤而去!从秦少游到汪曾祺,扬州高邮一股文脉,是怎样地在人心里穿越千年……
雨声越来越大。密密的雨脚在瓦屋的顶上敲击,如小鼓棰在鼓面上舞蹈。雨水顺瓦檐倾泻如注,一排瓦檐就成了一面小瀑布,让雨水在小院里放纵喧哗。我有多久没有这样亲近过雨了?住进城市水泥森林的楼房,我们已经忘记了雨打芭蕉的声音,忘记雨点敲击屋顶的韵味,更忘记雨檐流瀑的景象,我早已习惯在电视天气预报的节目里“听雨”……
扬州初夏的雨将我唤醒,我醒在一场千年扬州梦里。
2010年于扬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