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善用幽默的人,都有着良好的修养与风度。与这样的人相处,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
胡适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大概是因为与多年从事教育工作有关,胡适非常喜欢说话,而且说起话来俏皮幽默,是一位语言使用方面的大师。
胡适早年留学美国,留学回来后,和陈独秀、鲁迅等学者一道,大力倡导使用白话文。在一次上课时,有位学生不服气,问:“胡先生,难道白话文一点缺点没有吗?”胡适回答:“没有。”这位学生反驳说:“怎么会没有,白话文语言不简洁,比如,打电报用字就比文言文多,花钱自然要多。”
胡适微笑着说:“不一定吧。要不,我们做个试验。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且非常省钱。各位同学如果有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
同学们纷纷写出自己认为最简短的回电。最后,胡适从同学们写的回电稿中挑出了一份意思表达很完整而且字数最少的稿子:“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同学们看了,也都认为这条电稿简洁完整,能代表大家的水平。胡适微笑着对大家说:“我用白话文,只需要五个字!”同学们都问哪五个字,胡适说:“干不了,谢谢!”胡适解释说:“‘干不了’,已经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的意思,而‘谢谢’既有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有婉拒之意。可见,白话文比文言文更简练。”
还有一次,胡适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他在演讲中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深深地吸引了听课的同学们。胡适最常引用的,是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引用了,他便在黑板上写上:“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在黑板上写的是“胡说”,引得下面哄堂大笑。同学们在大笑之余,切实感受到了胡适的睿智与幽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加深了对他所讲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胡适不仅教学幽默风趣,平时与朋友交往,也是如此。胡适早年留学美国,大家喜欢叫他“胡博士”。1940年,他给留美同学胡光镳去信,“望能得到帮助”,信中将“光镳学兄”的镳字少写了四点。胡光镳回信说:“都说胡博士知识渊博,依我看,还少那么几点。我名字里的‘镳’怎么能胡乱写呢?”经光镳指出,胡适在第二封信中又将镳字写成了八点。光镳见信,回信追问:“这回是什么意思呢?”胡适认真地回答说:“上次去信,少带了四点,这次补上,不欠你的情啊!”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胡适开始关心政治,经常会发表对时局的见解。那年7月11日,蒋介石和汪精卫联名邀请全国各界名流学者到江西庐山开谈话会。蒋介石和汪精卫发言后,胡适慷慨激昂,发表了一通抗日救国演讲。
参加会议的胡健中听后,当场写了一首诗:“溽暑匡庐盛会开,八方名士溯江来。吾家博士真豪健,慷慨陈词又一回!”言语中颇含戏谑之意。胡适听了,微微一笑,也随手写了一首白话打油诗回赠胡健中:“哪有猫儿不叫春?哪有蝉儿不鸣夏?哪有蛤蟆不夜鸣?哪有先生不说话?”
据说后来国民党《中央日报》登出这首诗,蒋介石看了,也忍俊不禁。
心灵加油站
美国作家特鲁说:“当我们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改变到肯定时,幽默力量具有说服效果,它几乎是一种有效的处方。”在与人相处时,适时地运用幽默,就能够化拒绝为接纳,化争执为和谐。大学者胡适显然深谙此道,所以能够轻易地化烦恼为欢畅。幽默能使人在逆境中表现得更为豁达和乐观。拥有幽默感的人就算麻烦缠身也会轻松自如,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利用幽默去解决问题,修复关系。
明天会发生什么,谁都无法预料。与其哀叹抱怨,不如笑口常开,这样至少没有辜负今天的太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