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第十章 张仪风云 (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咸阳宫君臣合璧

    六国联军集结的时候,秦国大军也在秘密移动。

    司马错不是一个只懂得“兵来将当,水来土屯”的将领,而是一个审势为战的统帅。这个将门家族的《司马法》,大部分都是在说打仗的基本准则,也就是“战外之道”,对于具体战法阵法的论说倒是篇幅很少。这就是司马兵家的特殊之处:着力锤炼将领的全局眼光,不脱离大势,不纯然打仗。《司马法》最后的论断是“大善用本,其次用末,执略守微,本末唯权,战也。”说的便是高明统帅要善于运用战略(本),其次善于运用战术(末),能够坚定推行战略而微妙把握战术,权衡本末而用于战场,这才是最高明的战法。司马错天赋极高,且深得先祖兵法精髓,他的蓝田总帐自然不会放过函谷关外的丝毫动静。

    六国兵马尚未开出本国的时候,散布在各国的秘密斥候便流星般报回消息,与张仪丞相府送来的黑冰台消息相印证,司马错便大体上清楚了各国兵马的情况。他给掌管斥候探马的中军司马下了命令:“立查六国军情:主将、兵力、兵器、辎重,务求详尽,作速禀报!”同时下令秦军各部:“作速禀报伤病人数、兵器残缺、粮秣辎重之详情!”

    两道命令一下,司马错却没有急于调动兵马,而是飞马赶赴咸阳。

    司马错到咸阳,不是要晋见秦惠王,而是要见张仪。司马错很清楚,打仗只是秦国连横的一个环节,他要对合纵连横的大势做到心中有数,打仗才能有分寸;张仪对六国情形的了解,比他更为详尽深刻,与六国大战而不向如此一个人物请教,实在是极不明智的。

    身为上将军的司马错,与丞相爵位几乎等同。按照战国传统,除了辎重粮秣军俸等军务事宜,上将军在战事上完全独立,既可以不征询国君“高见”,更可以不征询丞相“指点”。这便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大将权力的极限。然则事在人为,大将主动征询于国君丞相,却也是没有任何限制的。自古以来,大将对这种权力都很难把握分寸,遇到刚愎自用的君主,大将坚持独立,往往便会有杀身之祸;遇到奸佞权相,便会将相冲突事事掣肘,胜仗也得打败。惟其如此,便生出了无数的名将悲剧。战国大争之世,人们看一个国家是否稳定强盛,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将相两权是否和谐?在刀兵连绵的时代,上将军独立开府统辖军事,权力与丞相几乎不相上下,国君——丞相——上将军,便是国家权力的三根支柱。将相不和,国家必然混乱。当然,司马错没有想到这些,他只清楚一件事:拜见张仪,对这场大战是必须的,是有好处的。

    张仪正在与樗里疾议论这场大战,恰逢司马错来到,自是分外高兴。司马错将来意说明,张仪樗里疾竟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司马错道:“两位丞相胸有成算,司马错愿闻高见。”

    “上将军准备如何打法?可否见告?”樗里疾嘿嘿笑着反问了一句。

    “大军未动,尚无定见。”

    樗里疾知道司马错性格,没有思虑成熟绝不贸然出口,便也不追问,径自拍案笑道:“我只一句话:放手去打,准保大胜!”

    “好主意。”司马错淡淡笑了:“王命一般,却是甚也没说。”

    “甚也没说?”樗里疾嘿嘿揶揄道:“我俩等你高见,你要我俩高见,究竟谁有高见?”三人一阵大笑,司马错道:“还是丞相先点拨一番吧,廓清大势,打仗便有办法。”

    张仪笑道:“疆场战阵,上将军足为我师也。张仪所能言者,七国纵横大势也,上将军姑妄听之。”对生性极为高傲的张仪而言,这种口吻可谓十分罕见。其原因在于司马错的奇袭房陵,使张仪在兵事谋划上第一次大受挫折,张仪对司马错的军事才能自然佩服了。司马错却一直认为,房陵奇袭成功,乃楚国边备荒疏所致,张仪谋划之失并非根本,反倒以为张仪的兵家眼光是名士中极为罕见的。见张仪如此自谦,司马错连忙拱手道:“丞相此言,实不敢当。为将者,贵在全局审势,丞相纵横天下,洞悉六国,堪为战阵之师,司马错正当受教。”

    “都是心里话,也好,我便说了。”张仪一挥手:“此次六国联军出动,乃合纵第一次成军,也是近百年来山东六国第一次联军攻秦。对六国而言,这一战志在必得,欲图一举击溃甚或消灭秦军主力,即使不能迫使秦国萎缩,至少也锁秦于函谷关内,消除秦国威胁。对秦国而言,此战便是能否破除合纵、长驱中原的关键。秦国战胜,六国旧怨便会死灰复燃,连横破合纵,便有了大好时机。若秦国战败,连横便会大受阻碍,下步的连环行动便要搁置,山东六国也将获得一个稳定喘息的机会,期间若有趁势变法强国者,天下便会重新陷入茫无头绪的战国纷争,秦国一统天下,便将遥遥无期。”

    “嘿嘿嘿,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不能让这帮小子喘息!”樗里疾拳头砸着长案。

    “丞相以为,六国联军长短利弊如何?” 司马错更想听到实际军情。

    “六国联军,两长三短。”张仪敲着座案:“先说两长:其一,初次联军,恩怨暂抛,将士同心,多有协力之处。譬如六国军马皆不带粮草辎重,而由魏国敖仓统一供给,过后六国分摊。若在往昔,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其二,兵势强大,四十八万大军,多我三倍有余。再说三短:其一,相互生疏。六国长期互斗,军事各自封锁,更无联兵作战之演练,虽有名义统属,实则自守一方,很难形成浑然一体之战力。其二,军制不一,装备各异,步兵骑兵战车兵相互混杂。其三,将帅平庸,叠床架屋多有掣肘。楚军主将子兰为联军统帅,此人年轻气盛,志大才疏,实则一个华而不实喜好谈兵论战的贵胄公子,毫无众望,难以驾驭大军。此外,六军统帅之外,还有一个六国总帐,由苏秦与四大公子坐镇,监督诸军并统决大计。如此章法,必然行动迟缓,缝隙多生。”

    “嘿嘿,还有一条:除了魏国五万铁骑与齐国三万铁骑是新军外,六国联军都是步兵车兵老式大军。我军嘿嘿嘿,可都是清一色的骑步新军!”樗里疾插了一条。

    “丞相之见,我军当如何打这一仗?”

    张仪笑道:“上将军有此一问,必是已经有了谋划。”

    “丞相总是料人于先机。”司马错笑道:“如此打法,两位丞相却看如何?”说着便移坐张仪案前,拿过鹅翎笔,便在案上写下了四个大字。

    “妙——!”张仪樗里疾不禁拊掌大笑。

    稍一沉吟,张仪道:“此计之要,算地为上。‘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不知军中可有通晓此地之将?”司马错道:“目下没有,须得依赖斥候与得力乡导 。”樗里疾道:“孤军深入,等闲乡导都是外国人,只怕误事,可否让得力大将事先踏勘一番?”司马错道:“此事我来设法,两位丞相无须分心了。” 张仪却慨然拍案:“我来!河内之地,张仪无处不熟。”

    “如何如何?你不行!”樗里疾惊讶的叫起来:“我去!黑肥子好赖打过几仗。”

    “你?”张仪笑道:“先画一张虎牢敖仓图出来再说。”

    司马错庄重的一拱手:“丞相涉险,老秦人无地自容了,司马错万不能应承。”

    “哪里话来?”张仪霍然起身:“张仪虽不是老秦人,可秦国是结束天下连绵刀兵之希望,是破除合纵、统一华夏之根基!张仪对秦国之忠诚,何异于老秦人?纵然献身,又何足道哉?”司马错见张仪动情,大是歉疚,站起肃然一躬:“司马错大是失言,请丞相恕罪。”

    樗里疾嘿嘿笑道:“上将军未免当真了,张兄是借你个灵堂,喊自己冤枉,理他做甚?不能去还是不能去。”张仪哈哈大笑道:“还是樗里兄,一针便扎破了我这气囊。”言罢却又正容拱手道:“上将军,此战乡导非张仪莫属,你便收了末将吧。”

    司马错厚重不善诙谐,又见樗里疾直是摇头挤眼,便思忖道:“事关重大,我须得进宫,请准君上定夺。”

    “然也。”樗里疾摇头晃脑:“司马错,真良将也。”

    司马错不禁笑了:“如此便是良将,未免也太容易了些。”

    张仪却仿佛没听见一般:“好!我也进宫,走。”

    三人立即进宫晋见秦惠王,各自说了一篇理由。秦惠王笑道:“国君重臣亲赴战阵,在战国原是不少,秦国更是寻常。丞相之请,并非横空出世。右丞相上将军拦阻,亦是关切之心也。”

    张仪笑道:“君上却是甚也没说。”

    樗里疾嘿嘿一笑:“君上是有混淆之嫌。国君大臣统兵出战,原是寻常。然重臣做乡导,却是闻所未闻,还当真是横空出世!君上当断然否决才是。”

    “只战事需要,重臣为何做不得乡导?《孙子》有言,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我对河内了如指掌,定然事半功倍。” 张仪却是分外执着。 秦惠王一直在若有所思的踱步,此刻摆摆手道:“上将军,如丞相这般洞悉六国者,对战事可有裨益?”司马错肃然拱手:“丞相对六国洞若观火,司马错获益良多。”

    “如此便好。”秦惠王一挥手:“请丞相做你的军师如何?”

    “君上英明!”司马错大是欣慰。

    “君上不当也。” 张仪却急迫摇手道:“臣在帅帐,无端搅扰上将军,岂非事与愿违了?” 秦惠王笑意褪去,脸色凝重起来:“探马报来,我便反复思忖。此战事关重大,嬴驷本欲亲临军阵。然上将军与两位丞相同心合议,倒使嬴驷颇有感慨:将相同心,为国家根本。今卿等有如此气象,六国何惧之有?然据实而论,秦国兵力毕竟少了许多,要想获胜,便一个环节也出不得毛病。粮秣辎重兵器马匹衣甲等,务求通畅充足;六国军情探测,务求精确及时。凡此种种,都得有人着力督导,下细核查,方可保得一支精兵能将战力发挥到十分十二分。惟其如此,我意:丞相亲赴军前,辅助上将军督导军务,赞襄军机;嬴驷与右丞相督导后方,务求军需辎重并一应急务快速解决。《孙子》云,上下同欲者胜。我等君臣,但求事成,心中无须有他。”一口气说罢,笑得一笑:“嬴驷没有过军旅战阵生涯,大要言之,共同议决,卿等以为如何?”

    张仪三人一时肃然沉默。进宫之前,三人所议所言,毕竟还是各司其职的一种征询。张仪请做乡导,也只是一件单纯行动的辅助。从心底里说,三个人都没有将这一仗看成举国大战,自然也没有看成是三人之间的共同大事。秦惠王却梳理纲目,一举从根本上整合了君臣力量配置,确实触及要害,且顿时使秦军作战的基础大大强固!张仪三人皆是当世英杰,自是立即掂出了分量,对秦惠王的这一番调遣从心底里敬佩;更有难能可贵处,在于秦惠王没有丝毫的刚愎自用,而是自认“没有军旅战阵生涯”只是共同议决而已,相比于六国君主,当真是令人感触良多。

    “君上所言极是!”三人不约而同的高声赞同。

    “但求事成,心中无他。”张仪笑着重复了秦惠王这句话:“君上点睛之笔,张仪记准了!”

    “臣亦铭刻在心。”司马错也慨然补充。

    秦惠王大笑:“好!我等君臣便如此这般了,山东六国能奈我何?”

    二、六国联军的统帅部

    清晨起来,子兰练了一趟箭术,百步之外连射二十支长箭,竟是箭箭上靶,且有十支正中鹄心!引得晨操的护卫骑士们一片欢呼惊叹,刹那之间,子兰豪气顿生,便健步登上了帅帐外三丈多高的云车,要了望一番敌情。

    秋日朝阳正在身后山头,遥遥西望:函谷关只是大山中一个影影绰绰的黑点儿而已,关外更是空阔明朗,除了沉沉大河,便是苍黄的原野,连大片军营的影子也没有!子兰感到困惑:四十八万大军压境,秦国竟是没有动静?斥候探马没有发现秦军集结,咸阳楚商也说秦国平静如水,连这咽喉要塞函谷关也是毫无异常,当真是匪夷所思!按照在郢都发兵时的估计,凶狠的虎狼秦国绝不会坐等六国大军进攻函谷关,一定是傲慢的摆开阵势与联军酣战,从而溃败湮没在无边无际的六国联军海洋里!可如今连秦军的影子也见不到,子兰还真有些茫然了,一时竟想不出从何下手来啃这块硬骨头?

    隐隐约约的,远方山塬上的苍苍草木,竟化做了莽莽丛林般的旌旗矛戈,使他蓦然一个激灵一身冷汗!静下神来,子兰不禁哑然失笑,四十八万对十五万,何至于此?抬头再看,却见营寨之外的官道上两骑快马扬尘而来,渐行渐近,却见为首骑士红衣散发,既无甲胄又无冠带,却是猜不出来人路数。莫非是咸阳商家赶来报讯?心念一动,连忙便下了云车。

    “禀报柱国将军:总帐荆燕将军营门候见。”军吏赶来高声禀报。

    “荆燕将军?噢,苏秦那个护卫啊,让他进来吧。”子兰很腻烦“总帐”这两个字,听说是总帐来人,脸上顿时暗淡下来,丢下一句话便转身走进大帐。

    营外来者正是苏秦与荆燕,想到自己没有带仪仗护卫,为免麻烦,苏秦便让荆燕报名,没有显露自己身份。片时得军吏允许,两人交了马缰便步行进寨。楚国军营东依虎牢山,西临洛水,正卡在大河南岸的冲要地带。军营内军帐连绵,按照车兵、骑兵、步兵分为三大内寨。子兰的中军大帐设在最大的车兵营寨,军帐之间兵车罗列战马嘶鸣,气势竟是十分宏大。

    “荆燕啊,楚国军容如何?”苏秦打量间笑问。

    “一片热闹,没闻出杀气。”荆燕皱着眉头。

    苏秦一怔,一路走来却不再说话。转过一个小山包,便见一座兵车包围的中军大帐,气势大是显赫:外围是两千骑兵的小帐篷,第二层是二百辆兵车围出的巨大辕门,第三层是一座土黄色的牛皮大帐,足足顶得十几座兵士帐篷,辕门口肃然挺立着两排长矛大戟的铁甲卫士,一直延伸到军帐门口。辕门两边,两面三丈多高的大纛旗猎猎飞动,一面大书“大楚柱国将军昭”,一面大书“六国上将军子兰”。即或是不谙军旅的人随意看去,这座大营的规模与气势,都要比苏秦的六国总帐大多了。

    “六国上将军?谁封的?莫名其妙!”荆燕黑着脸嘟哝了一句。

    苏秦微微一笑:“报号吧。”

    荆燕大步上前:“总帐司马荆燕,请见子兰将军!”

    辕门口的带剑军吏板着脸道:“六国上将军正在沐浴,辕门外稍待。”

    见荆燕一副想发作的神气,苏秦指着辕门内高高矗立的一架云车问:“这是攻城利器,摆在中军大帐却是何用场?”

    “哼哼,这里又没有敌城,观赏山水罢了!”荆燕一脸轻蔑的冷笑。

    苏秦看了荆燕一眼,正想叮嘱他几句,辕门内突然传来一声楚人特有的尖锐高宣:“燕国司马荆燕进帐——!”一嗓子传来,苏秦便觉得不是味道,看看荆燕,脸色却是愈发难看,苏秦低声道:“沉住气了,走。”便跟在荆燕身后要进辕门。

    “且慢!此乃六国上将军大帐,小小司马岂能带随从?退下!”随着一声呵斥,一柄弯弯的吴钩便闪亮的指到了苏秦胸前!

    “大胆!”荆燕一声怒喝,疾如闪电般伸手拿住了军吏手腕,轻轻一抖,吴钩“当啷!”跌落。军吏脸色骤变,尖声大喝:“拿下了!”便闻两排甲士“嗨!”的一吼,一片长矛大戟便森然围住了两人。

    荆燕高声长喝:“六国丞相苏秦驾到——!子兰将军出迎——!”

    军吏甲士不禁愕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突然,大帐口传来一阵大笑:“原是丞相到了,子兰失敬。”随即又是一声威严的呵斥:“成何体统?退下了!”随着笑声与呵斥声,便见全副戎装斗篷拖地的子兰大步走了出来。苏秦在辕门外笑道:“人说大将军八面威风,果然不虚也。”子兰一拱手道:“身负重任,不敢荒疏,请丞相恕不敬之罪。”苏秦也是一拱手笑道:“匆忙前来,未及通会,原是我粗疏了。”子兰连连道:“丞相此言,子兰可不敢当呢。”说着便请苏秦进入了大帐。

    中军大帐很是整肃,帅案前的两排将墩直到帐口,足足有三十多个;大帅案正中横架一口楚王剑,左边兵符印信,右边令旗令箭;帅案背后立着一个巨大的本色木屏风,屏风正中却是一只黑色的九头猛禽!苏秦知道,昭氏祖居于云梦泽东部的大江两岸,那里有龟蛇两山夹峙江水,是楚国中部的险要形胜;可能是降伏龟蛇的愿望所致,中部楚人向来信奉久远传说中的九头猛禽,以这种怪鸟做保护神。子兰的中军大帐也以九头鸟为帅记,可见这种猛禽在中楚的神圣。

    “军中不上茶,丞相要否饮酒?”子兰坐进帅案,浓浓的笑意也遮不住矜持与威严。

    “身在军营,自当遵守军法,茶酒皆免了,苏秦惟想听听将军谋划。”苏秦被军吏领到帅案左下侧的军师席上。荆燕看得直皱眉,苏秦却是坦然微笑浑然无觉。

    “既设六国总帐,运筹谋划自当由总帐出之。子兰为将,惟受命驰驱战阵了。”

    “将军既有此言,苏秦当坦诚以对。”苏秦原先也预料到子兰可能对总帐心有不快,但却没想到如此耿耿于怀,便推心置腹道:“合纵有约:军雄者为将。总帐之设,原为斡旋粮秣辎重,督导协力作战,并非调遣大军战事。柱国身为六国上将军,既无人取代,亦无人掣肘,尚望将军以大局为重,与总帐同心协力。若将军心有隐忧,苏秦即可撤去总帐。”

    “子兰原是笑谈,丞相却是言重了。”子兰心中大是舒坦,脸上却是一副忧戚:“传言春申君力主换将,大敌当前,却有此等阴谋,令子兰寒心。”

    苏秦大笑一阵:“将军多心了,春申君原是要你坐镇六国总帐,做大元帅,如何竟成了换将?传言者该杀也。”

    子兰也哈哈大笑道:“丞相见笑了。”便岔开了话题:“丞相以为,我军当如何应对?”

    “苏秦不谙军旅,全赖将军谋划。只是这秦国不动,我心不安,却不知将军如何看?”

    子兰一怔,随即大笑:“无非畏惧我四十八万大军,又能如何?”

    苏秦看看子兰,竟是凝神沉思着不再说话。

    “丞相毋忧。”子兰笑道:“无论秦人如何智计百出,打仗总是要两军对阵了。秦国总是没有妖法,能靠躲避取得胜利么?彼不来,我便去。明日我便猛攻函谷关!”

    “函谷关间不方轨,狭长幽深,关下至多容得数千人,四十八万大军却如何摆布?”

    子兰原是鼓勇之间脱口而出,被苏秦一问,竟是难以回答,期期艾艾道:“轮番,猛攻,看,看他能撑得几日?”

    苏秦幽然一叹:“子兰将军,请到总帐一趟吧,众口出良谋也。”

    子兰面色通红:“要商议军机,也当在中军大帐了,总帐算……”却生生打住了。

    “好吧。”苏秦轻轻叩着长案:“今晚,我等便来中军大帐。”

    正在此时,帐外马蹄声疾,斥候沉重急促的脚步直入大帐:“禀报六国上将军:秦军出动了!函谷关外遍地营寨!”子兰拍案大喝:“当真胡说!方才还没有踪迹,难道秦军是神兵?”斥候喘息道:“不,不敢假报,上将军一看便知。”子兰阴沉着脸霍然起身,也不看苏秦一眼便大步出帐。苏秦已经出了大帐,跟着子兰便上了云车。

    在高高的云车上,眼界分外开阔,向西望去,但见函谷关外满山遍野都是黑色旌旗,连绵营寨!埋锅造饭的袅袅炊烟,在明净的蓝天下竟是如在眼前。苏秦虽然目力不佳,却也确定无误的看出了那是真正的军营,而不是虚妄的幻觉。子兰大皱眉头,径自不断的嘟哝:“哪来得如此快捷?鬼魅一般,当真鬼魅一般!”苏秦肃然道:“子兰将军,秦军出战,我军当速定对策,我与四公子午后便到。”说完也不等子兰回答,便径自下了云车。

    回到总帐,正当中饭时刻。偌大总帐虽然已经收拾干净,但四公子却依旧个个酣醉如泥的倒卧在后帐,鼾声一片,酒气冲天。苏秦立即给侍女领班下令:“小半个时辰,让他们立即清醒过来,办不好军法从事!”

    侍女们立即忙碌起来,醒酒汤、冰块浸汗巾、凉茶、冷水、按摩拿捏,能用的办法一齐上,终于使四公子醒了过来。虽然醒了,却都是头重脚轻胸闷噁心,春申君噢呀呀一阵呕吐,其他三人便也立即跟着大吐起来,帐中竟是污秽酒臭一片!侍女们掩鼻侍奉,四个人犹自软在地上。苏秦不堪忍受,一个人在帐外踱步,帐内动静却听得清楚,走进来吩咐道:“脱去衣服,冷水浇身!”

    侍女们一阵愕然,但见苏秦阴沉肃杀的模样,只好红着脸将四公子脱光,人各一桶冷水便向四公子兜头浇下!大帐中立即流水淙淙,变成了一片泥泞。此时,只听一阵噢呀啊噫的叫声,四个人终于完全清醒过来了。待四人换好干爽衣物收拾齐整,苏秦已经命人将酸辣羊肉羹摆好,四人唏溜呼噜的喝下,出得一身热汗,才精神了起来。

    “噢呀呀武信君,你这是何苦来哉,如此痛饮,不大睡三日,如何过得了?”

    苏秦揶揄笑道:“莫非要做了秦军俘虏再醒来?”

    “秦军出动了?”孟尝君大是惊讶。

    苏秦沉重的叹息了一声:“函谷关外已经大军云集,子兰尚是没有定见。”

    信陵君面色通红,“啪!”的拍案而起:“我等几时竟做了酒囊饭袋?不用说了,走!”便大步出帐,上马飞驰而去。

    五骑快马到达楚军营地,却正是未时末刻。尚未进营,便见六国军营间的官道上不断有快马飞来。平原君赵胜眼尖,扬鞭高声道:“肥义?看,五国大将都来了!”孟尝君笑道:“好!子兰总算醒过来了。”片刻之间,五国大将便一一到了营门,最前面的平原君一抖马缰便要进营,却不防总哨司马举着一面令旗拦在当道:“军营不得驰马!各位将军交缰进营!”

    孟尝君笑道:“军中法度没个变通么?真个东施效颦了。”

    “六国上将军大令,谁敢不遵?军法问罪!”总哨司马竟是声色俱厉。

    平原君揶揄笑道:“我只道有个六国丞相,竟还有个六国上将军?自家封的吧。”

    “噢呀呀,你等毋晓得,再说也没用,下马交缰了!”春申君又气又笑,将马缰掷给士兵,昂昂大步便进了营门。五国大将们原是奉紧急军令赶来,却不想子兰如此章法,便个个面色阴沉,竟无一个抬脚。苏秦笑道:“诸位皆是将军,人人都有军法,莫要计较了,走吧。”燕将子之道:“武信君,非是我等计较,楚营广阔,到中军大帐得走半个时辰。究竟军情紧还是军法紧?”苏秦豁达的笑了:“早晨我已经走过一遍了。”将军们顿时一怔,赵将肥义高声道:“六国丞相都走了,我等武夫走不了?走!”马缰一丢,便气昂昂走了进去。

    走到中央营地的辕门前,甲胄齐全的将军们已经是大汗淋漓,刚刚酒醒的四大公子更是脚下虚浮面色苍白。除了苏秦,这些人个个都是颐指气使惯了的,谁个受过如此无端窝囊?此时竟个个面色阴沉,连素来持重的信陵君也是牙关紧咬。

    “鸟!还立大纛旗?还六国上将军?谁认你个小子!”韩朋先骂了起来,他不象其他四位将军还顾忌本国公子在场,竟是口无遮拦。

    “韩将军,大敌当前,大局为重。”苏秦声音很低,神情却很肃穆。

    “呸!”肥义、子之、田间、韩朋竟一齐向大纛旗啐了一口,连老成稳健的魏将晋鄙也哼哼冷笑着瞪了大纛旗一眼。突然,辕门中一阵隆隆大鼓,军务司马站在大帐口高宣:“聚将鼓响!大将鱼贯入帐——!”

    苏秦看见,辕门内的楚军将领已经进帐,便知子兰聚集了全部将领,看阵势竟是要聚将发令一般。按照苏秦想法,子兰至少应当与总帐五人商定方略,而后调兵遣将,匆忙聚集所有将领,却又没有五国其他将军,但有分歧,岂不难以收拾?然则已经来了,能不进去么?看看众人阴沉沉的没一个动弹,苏秦低声对信陵君道:“走吧。”信陵君咬咬牙大喝一声:“入帐!”便率先进了辕门。

    三通鼓罢,苏秦一行堪堪最后入帐,依次坐定,两排将墩竟是满满当当一个不空。

    “六国上将军升帐——!”军务司马矜持得就象天子的礼宾大臣。

    随着悠长尖锐的宣呼,子兰从硕大的九头猛禽后走了出来。前排的四大公子侧目而视,却见子兰头戴一顶无缨金帅盔,熠熠生光的盔枪足足有六寸,身穿土黄色象皮软甲,腰悬一口新月般的吴钩,一领金丝斗篷竟映得满帐生辉!苏秦向帐中瞄了一眼,见人人皱眉,心中不禁一沉。

    楚国将领一齐站起:“末将参见上将军!”

    五国将领却只是坐着拱手道:“参见子兰将军!” 四大公子竟是默不作声。 苏秦见子兰难堪,便拱手笑道:“上将军首次聚将,实堪可贺。”

    “丞相驾临坐镇,子兰实感欣慰。”子兰拱手还礼,便肃然入座:“诸位将军:本上将军升帐聚将,诸位将军无分职爵高下,须得一体听从本上将军军令,若有违抗,军法不容!”话音落点,楚军将领轰然一声:“嗨!”前排的联军将领与四公子却无声无息。

    “本上将军发布军令……”

    “且慢!”燕国大将子之霍然站起:“敢问子兰将军,这是六国联军?还是楚国一军?”

    “子之将军,此言何意?”子兰顿时沉下脸来。

    子之本是燕国世家子弟,长期驻守燕国边陲与阴山、辽东的胡人作战,所部五万是燕国唯一一支拉得出来的劲旅。燕易王即位后,调子之回到蓟城做了亚卿。这亚卿职爵不高,却是军政实权位置,与秦国的左庶长一般。六国合纵是燕国最露脸的一件事,燕易王反复思忖,才改派干练机警的子之做了大将。子之要为燕国争光,更想在天下打出自己的声望,便对战事做了事先谋划,一心要在总帐会商时争得主战重任;不想子兰如此做派,竟是一副谁账也不买的跋扈模样,尤其是不尊苏秦让子之恼火;虽说苏秦是六国丞相,可本职却是燕国武信君,按通例便是燕职燕人,子之身为燕国大将,不能维护苏秦尊严,便等于使燕国蒙羞,这如何能让子之忍受?

    但子之并非卤莽武夫,他冷冷问道:“若是六国联军,便当先聚六国大将于六国总帐,谋划妥当之后,再由各国大将分头回营下令。如今有楚国营将,却无五国营将,莫非子兰将军蔑视五国大军不成?”

    “还有,将总帐五魁与楚国营将等同待之,这是那家军法?”赵国肥义也霍然站起。

    “敌情不明,打法未定,便要贸然行令,这是打仗么?”齐国田间也昂昂质问。

    “敢问子兰将军打过仗么?”韩朋更是一脸的嘲讽揶揄。

    子兰面色铁青,想发作却又心虚。毕竟是六国联军,虽然楚国兵力最多,但在近百年的战国历史上,中原三晋与齐国的战力战绩都远远强于楚国,若非楚国与秦国冲突最烈,盟主未必就是楚国,若由自己搅散了六国联军,昭氏在楚国如何立足?退让吧,方才已经申明军法,日后如何坐帐行令?子兰两难之间,五国大将却是连串质问,子兰的心腹营将大觉尴尬,便人人怒目相向,大帐中竟是立时紧张起来!

    “诸位少安毋躁。”苏秦面色肃然的站了起来,对五国大将道:“军无大将不行,如此纷争,成何体统?”苏秦一贯的稳健坦诚,在六国君臣中声望极高,五员大将虽忿忿不平,但还是坐了回去不再纠缠。苏秦回身对子兰拱手笑道:“上将军,依苏秦之见,我军各方主将当先行会商,议定战法,而后上将军号令全军出战,似可如臂使指,上将军以为如何?”

    子兰舒了一口气:“便依丞相主张了。”回头下令:“楚国营将回帐,厉兵秣马,准备大战!”营将们轰然一声,便退出了大帐。子兰回身对众人拱手笑道:“子兰一时粗疏,丞相并诸位公子、将军鉴谅了。”

    苏秦笑道:“联军初成,原无定规,说开便了,谁能计较?”

    “噢呀呀,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春申君一句,满帐一片笑声。

    平原君笑道:“子兰将军,我等口干舌燥,可否来几桶凉水了?”众人已经听荆燕说了子兰大帐不得上茶 的“军法”,闻言又是一阵大笑。

    子兰回身吩咐军务司马:“上大桶凉茶来。”

    “好!有茶便有说的,我看信陵君先说!”孟尝君大饮两碗,立即来了精神。

    “岂有此理?”信陵君笑道:“还请子兰将军先展机谋,我等拾遗补缺便了。”

    子兰却拱手笑道:“既是会商,还是毋得拘泥,子兰愿先闻诸位高见。”

    “哼哼!”子之却是冷冷的一笑。在他看来,这个金玉其外的年轻统帅,压根儿就是个花花公子:剑器、甲胄、斗篷、战靴,样样都金光灿灿,象打过仗的行伍将军么?做派十足而胸无一策,明明没有谋划,还要装模做样的“先闻诸位高见”,如此之人竟做了六大战国的统帅,当真令人齿冷!

    “子之亚卿可有谋划?”燕齐老邻,孟尝君素闻子之才干,见他横眉冷笑,便知就里。

    子之从将军墩站起从容道:“六国丞相、诸位公子、将军,子之以为:六国联军虽众,然亦有不足处。最大缺陷:便是老兵车与老步兵太多,无法与风驰电掣的秦军铁骑抗衡。若依成例战法,摆开大阵迎敌,联军战车与老式步兵,非但必成秦军鱼肉,且也是我军累赘,极难取胜。”子之寥寥数语便击中联军要害弱点,众人不禁一怔。

    “惟其如此,须得以奇战胜。”子之胸有成竹:“其一,六国联军须立即精编,遴选各军铁骑与铁甲步兵,使联军能够与秦军打得硬仗!其二,不必拘泥于函谷关外决战,可将联军分为三路:第一路由楚国战车步卒与韩国步兵组成大阵,在函谷关外吸引住秦国大军,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第二路由燕国阴山铁骑与赵国步兵合成,北上袭击秦国北地郡;第三路由魏齐骑步合成,从西南袭击崤山,可从背后拿下函谷关,并对秦军主力前后夹击。若得如此,秦军必败!”

    大帐中一片沉默。公子将军们虽然都赞许点头,然而却没有人说话。

    在子兰看来,这明摆着便是将楚军看作废物,将子兰的统帅权力变成了无足轻重的留守,将楚国的合纵盟主地位一笔抹煞。虽然不满,但基于方才难堪,子兰却不想第一个反对。在苏秦看来,这确实是一个极具才华的构想,不禁很是赞赏这位燕国亚卿。但想到自己毕竟不通兵家,不能首肯,便等着别人说话。在四大公子看来,谋划是不错,实行起来却很难:譬如魏国派出的只是五万步兵,且主要守在敖仓要道,主将晋鄙则是墨守成规唯君命是从的那种人,要按子之战法,魏国就要增兵换将,否则不可能攻下崤山重地;然则要增兵换将,必然要大费周折,大敌已在眼前,如何容得你从容周旋?赵将肥义本是很有胆识的军中干才,却也虑及赵国派出的步兵不足以奇袭作战,而要调来防御匈奴的精锐骑兵,又绝非他说了能算,便也缄口不言。田间、晋鄙、韩朋,则都是平庸之辈,难置可否。如此等等,一时间大帐中竟无人呼应。

    “信陵君,还是你来说说吧。”苏秦瞅准了最合适的评点者。

    信陵君没有推辞,慨然一叹:“子之将军之谋划,确是上乘战法!六国若能如此分头攻秦,何能有得今日?然则,以联军实情而言,谋划虽好,却是极难实施。精编大军、增兵换将、粮秣辎重、探察地形、预备乡导、更换兵器,凡此等等,牵涉六国,皆非旬日之功。秦军便在眼前,张仪司马错容得我等半月一月?”说着又是一声沉重的叹息:“为今之计,只能就目前军力,谋划可战可胜之法,忠于职守,克尽人事,岂有他哉!”

    “噢呀,信陵君,你就说如何打了?”

    “对呀,好赖也是四十八万,怕他个鸟!”孟尝君粗豪的骂了一句。

    “姊夫但说,我听你的!”平原君立即毫无保留的敞明了与信陵君的坚实纽带。

    信陵君笑道:“武信君、子兰将军,无忌以为:既不能奇计取胜,便当同心协力,战阵对之。具体战法,仍当以子之谋划为根基,略做变通而已。决战之日,子兰将军率楚韩大军居中成阵,魏齐大军从西面进攻,燕赵大军从东面进攻;三路大军成犄角之势,相互策应,即或不能大败秦军,也当将秦军压回函谷关!”

    “好!简单易行!”孟尝君立表赞同。

    “噢呀,那可是要立即变动军营位置了。”

    子兰豁达的笑道:“只要能打胜仗,军营变动何难?”

    子之沉重的叹息了一声,闭上眼睛便不再说话了。

    “那就如此这般了,我看可行!”平原君说得果断利落。

    肥义道:“还是六国丞相定夺吧,六国联军听凭号令!”却分明没有将子兰放在眼里。

    苏秦看看无人争辩,便道:“信陵君与子之亚卿的谋划,合我军情,甚是妥当。若没有歧见,便请子兰上将军发令吧。”

    子兰心中顿时塌实,对苏秦拱手一礼,便走到帅案前肃然端坐,发下令旗令箭,限令五国兵马在明日内移营到位:魏齐大军于楚军西北扎营,燕赵大军于楚军东北扎营,韩国兵马在楚军西侧并立扎营;三营各推进三十里,于函谷关外形成犄角阵势!

    号令完毕,已经是明月东升。苏秦一行出得楚军大营,走马沿着大河东来,却没有丝毫的激动兴奋,河水滔滔,马蹄沓沓,竟是没有一个人说话。良久,却听孟尝君哼起了古老的战歌,伴着呜咽的大河涛声,竟是分外的沉重忧伤。人们怦然心动,便跟着哼唱起来。古老的战歌被涛声马蹄声搅成了无数的碎片,弥漫在清冷的月光下,散落在萧瑟的古道上:

    我车既攻 我马既同

    弓矢既调 王师既征

    萧萧马鸣 猎猎旆旌

    披坚执锐 烈士大成

    三、河内大战 张仪偏师袭敖仓

    函谷关的中军大帐彻夜通明,探马如梭,军令声声,一片紧张忙碌。

    第一次置身大军之中,张仪竟是分外振作。他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以丞相之身参赞军机,只是如饥似渴的观察着大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品味着,感悟着,甚至在短暂的睡梦里也揣摩着自己的心得。身为军旅家族的后裔,张仪少年时候便对沙场征战充满了向往,对兵家名将更是奉若神明,在莽苍苍的王屋山,当老师第一次问他欲操何业时,张仪毫不犹豫的回答:“兵家。”可老师却说他“命中乏金,入军必败”,派他与苏秦专修了纵横之学。虽则如此,张仪对兵家的向往与对铁马生涯的兴趣却没有稍减。今日如愿以尝,自是精神抖擞,处处刻意揣摩。在中军大帐,他对司马错频繁的调遣命令从不过问,只是看,只是想。

    目下,张仪便觉得司马错集结大军的方式,与他所想象的竟大是不同。

    秦国共有二十万大军。依张仪所想,如此关乎连横成败的大战,自然要聚集全部重兵到函谷关外决战。可从咸阳赶到蓝田总帐调遣大军时,司马错却将秦军分成了五支:西部大散关与陈仓要塞留守一万,东南武关留守一万,这两万留守军全部是步兵;蓝田大营驻扎四万,全部是精锐铁骑;其余十四万大军分为三支:第一支主力大军十万,步骑混编,全部开出函谷关扎营;第二支步骑混编两万,秘密开进崤山东南部河谷扎营;第三支两万,全部精锐铁骑,秘密开进函谷关外大河南岸的山谷中扎营。司马错严令:“两日之内,各军务必到位扎营!除函谷关大营,其余各部务求驻扎无形,绝不能被敌军觉察!”

    晚来更深,明月高悬在函谷关箭楼,刁斗声声,山塬倍显幽静。张仪布衣散发,悠闲的踱进了中军大帐。司马错笑道:“丞相好洒脱。请坐了。”张仪笑道:“入得将军帐,方知军旅事,张仪特来讨教一二了。”司马错坦然笑道:“丞相不明,但问便是,何敢言教?”

    “西南无战事,何以留守两万?”

    “战国多突发之战,我能袭敌,敌亦可袭我。有险无守,天堑也是通途。此所谓有备无患也。”

    “既有留守,何以尽皆步兵?”

    “固守险关,步兵强于铁骑。一旦遇袭,我唯固守,步卒足矣。”

    “关中无事,何留四万铁骑于蓝田?”

    “凡大战,必有不测之变。四万铁骑居关中,专一策应不测之危,是为万全。”

    “崤山河外两军,何能做到驻扎无形?”

    “六国军营难以无形。秦军独可:熟肉干饼,不起军炊。”

    “以十万当四十八万,若敌军山海压来,何以应之?”

    “函谷关外山塬,堪堪容得二十余万兵马驰骋,敌方若人海而来,必自为鱼肉。”

    张仪哈哈大笑:“啊,不想竟是如此简单,却害我好生揣摩。”

    司马错笑道:“凡事明则简单,不明则奇诡。譬如连横之先,举国困惑,丞相一旦敞明,岂不也很简单?”

    “言之有理!”张仪慨然拍案:“道理虽简单,事中人却多有迷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却非天才不能为之也!当年房陵之错,不正在于有险无守么?”

    “丞相悟性,令人佩服!”司马错拱手笑道:“我倒是正要求教丞相:六国总帐多有英才,他们可能如何谋划?”

    张仪:“六国总帐以苏秦与四大公子坐镇,此所谓总帐五魁。总帐之下,是六军统帅子兰,再次是五国主将。论兵家才能,总帐五魁大体与张仪不相上下,都是半瓶水。其中惟有信陵君通晓兵法,然此人遭魏王嫉妒,却是从来没有提兵战阵的阅历。至于上将军子兰,更是拘泥成例的贵胄公子,既无军旅行伍之锤炼,更无统帅大军之才能,唯知弄权而已。此人为帅,不能服众,只能生乱。下余五国主将,三平两能:三平庸者,晋鄙、田间、韩朋,两能者,肥义、子之。肥义虽能,职爵却低,又兼依附平原君,只能以平原君马首是瞻,不会出谋。子之位高权重,又是燕王心腹,建功心切,最有可能出谋划策。归总而论,信陵君与子之是左右战阵大计的两个人物。”

    “丞相以为,六国大帐会生乱么?”

    “生乱必不可免,然有苏秦在,不会乱得没有头绪。”张仪踱步思忖道:“两个人物能拿出甚个妙计?我却是若明若暗,想不清楚。”

    “其实,丞相已经说清楚了。”

    “噢?我说清楚了?”张仪大笑摇头:“如何我却还在雾中?”

    “计自人出,人必有本。”司马错微微一笑:“子之是与胡人作战的能将,所谋必不能离开骑兵。骑兵所长,在于快速奔袭。若子之谋我,必不在正面硬仗撑持,而在袭我北地与崤山,使我首尾不能相顾,然则也有一难。”

    “难在何处?”

    “燕国派兵六万,骑兵却只有一万。若要奔袭,须得增加魏国铁骑。而魏国又恰恰没有派出骑兵。丞相以为,六国重新增兵甚或换将,有可能么?”

    “断然不可能。”张仪一挥手:“六国成军,乃利害算计之结果,谁肯以一将之谋乱格局?”

    “如此我便塌实了。”司马错舒了一口气:“无奔袭之危,下面的棋便由不得他了。只是,司马错要有求于丞相了。”

    “噢?要我做甚?说便是了。”张仪一下子兴奋起来。

    司马错低声说了一阵,张仪哈哈大笑:“好!我张仪便真洒脱一场!”

    军师大帐便在中军大帐旁边,张仪回帐一说,绯云便高兴得跳起来收拾。嬴华却直愣愣道:“你真要领军?”张仪笑道:“还有假么?快去收拾甲胄吧。”嬴华道:“可知秦军军法,无端败军者斩?”张仪道:“无端败军,自要斩首。却与我何干?”嬴华急红了脸:“别装糊涂了,不是战阵之才,何须无辜涉险?”张仪笑道:“樗里疾老调,君上都没赞同,还说个甚?”嬴华道:“正是君上严令:我必须保护你安然无恙。”张仪揶揄笑道:“那就整日价睡大觉完了。”嬴华又气又笑:“秦军将领多得是!”张仪笑道:“然则,谁有我熟悉河内?”说着拍拍嬴华肩膀,慨然高声道:“有如此大军,如此统帅,如此谋划,我张仪竟连走马战阵的胆识也没有,何颜对秦国父老?何颜居丞相大位?”嬴华默然片刻,粲然一笑:“好!随你了。”便进了后帐。

    片刻之间,嬴华绯云出帐,看着帐中铁塔也似的一条大汉,不禁相顾愕然!原来张仪已经披挂整齐:头上一顶带护耳护目的无缨铁盔,身上一副大护肩的将军铁甲,脚下一双牛皮铁头战靴,手持一口越王吴钩,张仪本来就身躯伟岸,一身黑色铁甲上身,双眼在护目小孔中晶晶发亮,加上弯月形吴钩,在灯下无声矗立竟是威猛可怖!

    猛然,嬴华绯云咯咯笑做一团:“吔!活活一个江洋大盗了。”绯云笑得打跌。

    张仪这身披挂,却是秦军的战将铁甲,全副重量达六十余斤,若加上弓箭兵器连同干粮干肉,当在百斤以上。仅此一点,便可知做秦军猛将之难。张仪此刻铁甲上身,顿时涌出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快感,竟大是畅快。听得两人笑声,张仪拱手道:“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了。”嬴华绯云更是笑得不亦乐乎。

    “噫!你如何不披挂自己的上将甲胄?也轻便点儿啊。”嬴华很是惊讶。

    “此乃奇袭,帅甲斗篷招摇过甚。噢——,好英武的少年将军!”

    嬴华与绯云,却是一身牛皮铜片软甲,足下战靴,头顶铜盔,身上斜背一个牛皮袋,当真是纤细英武的少年将军一般。张仪对两人叮咛了此行要点,三人便大步出帐,恰逢司马错派来的随行军务司马也刚刚赶到帐外,四人便就着上马桩跨上战马,飞驰出了大营。

    秦军的主力营寨扎在函谷关外的崤山北麓,六国联军的新营地已经推进到洛阳以西的山塬地带,中间相距不过数十里之遥。而秦军的一支骑兵已经插到了六国联军的身后,隐蔽在虎牢山西面的山谷之中。张仪要去的地方,正是这支骑兵隐藏的无名谷,地形不熟,当真是难以寻觅。

    张仪原是魏人,修业的王屋山也在魏国,天下游学时首先踏勘的也是魏国,对河内地形自然极为熟悉。他离开秦军营地,便立即向东北方向飞驰。不消半个时辰,便到了大河南岸的茫茫草滩。时当仲秋,大河进入枯水季节,河滩齐腰深的茫茫苇草已经变黄变干,沙滩泥地,也已经变成了潮湿的硬板地。战马飞过,弹性十足的地面非但消解了马蹄声音,茫茫苇草又遮掩了骑士踪迹,莫说朦胧月色下难以发现,纵是白日,一里之外也难以觉察。张仪选的这条“时令大道”确实快捷,放马奔驰,月到下弦之时,四人已经越过孟津渡口。又过半个时辰,便进入了虎牢山地。

    虎牢山扼守大河南岸,四周多有丘陵山谷,虽然不算险峻高山,却也是林木苍莽曲折回环。按照军务司马说的方位,张仪没费力气便找到了虎牢山东北的这条山谷。进入谷口,缓辔走马,却是幽静异常,丝毫没有人马迹象。

    突然之间,一声长长的狼嗥掠过了山谷!军务司马一撮嘴唇,立即发出三声短促尖锐的鴞鸣 。叫声方落,山道两旁黑黝黝的小树突然倒下,两个长大身影倏忽冒出在马前,低声喝道:“东有虎牢!”军务司马低声道:“西有函谷。”一个身影低声道:“随我来。”便大步向谷中走去,另外一个身影又立即变成了黑黝黝小树中的一棵。 拐了两个山头,来到一道不起眼的山谷。月色之下,但见满山林木,却无一顶军帐,没有人声,没有马嘶,简直与寻常幽谷没有两样!张仪大是疑惑,两万骑兵如何便能隐藏在这里?寻思间已经随着“小树”摸黑进了一座山洞。洞口很小,洞中却颇为宽敞,隐隐传来一片沉重的鼾声。

    “小树”咳嗽了一声,沉重的鼾声便突然刹住,一个身影霍然冒出:“军令到了么了?”军务司马低声道:“白山将军,丞相到了。”“啊!”对面身影轻轻的惊呼了一声,低声道:“骑右将白山,参见丞相!”张仪笑道:“免了免了,目下没有丞相,只有将军张。记住了?”

    “嗨!”白山答应一声便道:“请随我来,到亮处说话。”

    拐过几块巨大秃圆的山石,便见一缕月光洒在了洞中,在习惯了黑暗的来人眼里,倒是分外的清爽。几个人在秃圆的石块上坐定,便有一名军士拿来了四个皮囊与一个布袋,白山道:“丞相……不,将军张,这是虎牢泉水干牛肉,先垫补垫补了。”张仪摇手道:“我等与骑士一样,自带军食,日后无须专供。就地取水,倒是可以享用一些。来,先痛饮一袋,虎牢山泉水甜美闻名呢。”四人咕咚咚饮罢,军务司马道:“白山将军,上将军有令:奇袭战由丞相决方略路径,你只管打仗。打得不好,军法试问!”

    “嗨!但请将军张下令,末将主战便是!”

    张仪笑道:“白山将军,我来军前,只因我对河内熟悉,并非我通晓战阵韬略。上将军虽有如此将令,你却只将我看作一个乡导。我有计策便说,若有不妥,你便不要听。万勿心存上下芥蒂,因而痛失战机,老秦人本色不做假,是么?”

    白山拱手慨然道:“丞相如此襟怀,末将疑虑顿消。右骑两万,全数郿县孟西白子弟,打仗断无差错!丞相,不,将军张但决谋略路径便是。”

    “好!”张仪笑道:“再隐蔽一日,可有保障?”

    “断无差错。”白山信心十足:“这道山谷是前哨,战马骑士都隐蔽在后面一道三面环山的绝谷。不支军帐,不起军炊,马入山林喂料,人入山洞就食,再隐蔽三两日也可。”

    “骑士军食还可支几日?”

    “三日。”

    “游哨放出多远?”

    “周围十五里。”

    “好!明日大睡,养足精神,往后几日只怕想睡也没得空了。”

    “嗨!”白山应命一声又道:“丞相鞍马劳顿,也请休憩吧。我去拿几条军毡?”

    “不用。将军处置军务去吧,有事随时报我便了。”

    白山答应一声,便出了山洞。张仪笑道:“睡吧,白日动静越少越好。”四人便卸下甲胄打开军毡裹住身子睡了过去,片刻之间,便是一片鼾声。

    正当午时,秦军大营前飞来两骑快马。距营门一箭之地勒马,一人遥遥高喊:“我是联军特使,来下战书,作速通报上将军了!”

    “特使稍待——”秦军寨门一声回应,便闻马蹄如雨而去。片刻之后,一骑飞出营门高声道:“特使随我来。”话音落点,马头已经圈转,带着两骑便飞驰进了营寨。

    中军大帐却是空荡荡的,帐外只有两名甲士,帐内也毫无肃杀之气。两名特使坐定,便有一名军吏捧来陶壶陶碗,斟满凉茶请特使慢饮。两特使相顾困惑,一人昂昂道:“我等来下战书,要见上将军!”军吏拱手道:“上将军正在午眠,请稍待片刻。”一特使笑道:“噢呀,好洒脱了!”军吏道:“夜受贼风,上将军偶有小疾而已。”另一特使笑道:“是巡查风寒吧,崤山寒症可是厉害呢。”军吏板着脸道:“两军敌对,请勿闲话。”两特使便不再说话。

    小半个时辰后,后帐传来一阵沉重的咳嗽喘息,接着便听见脚步声,一个身着软甲外罩棉披风的黝黑瘦子走了出来,目光向两人一扫,却是炯炯有神。他缓步走到帅案后坐定:“你等便是联军特使?”声音中带有明显的咝咝喘息。

    两特使站起,身材高大者道:“联军特使景余、田锋,参见上将军!这是我六军统帅子兰上将军之战书。”军吏接过战书,抽去布封套,将一卷竹简捧送到帅案之上。

    黝黑瘦子矜持的一手展开竹简,瞄得一眼笑道:“子兰有古风啊,下战书,司马错可是头一遭遇到,要何日决战啊?”

    “战书写得明白,明日决战!”

    司马错笑道:“既学古人,便当学象。战书隔三,子兰不懂么?”说着提起铜官鹅翎笔在竹简上大书了“三日后决战”五个大字。军吏便上前卷起竹简,交还特使。

    特使昂昂道:“我上将军有言:天下皆云秦国虎狼之军,我独不惧。但受战书,便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两军对阵决战,不得施偷袭惯伎!”

    司马错哈哈大笑,却呛得咳嗽起来,咝咝喘息一阵,竟是满面潮红声音嘶哑:“好!便是对阵决战,让六国输得心服口服!”

    “上将军保重,本使告辞!”两位特使赳赳大步出了中军大帐,一阵马蹄便出营去了。

    后帐转出精神奕奕的司马错:“山甲将军,亏了你这个现成病号,竟在如此两个人物面前周旋,还行!”黝黑瘦子喘息着道:“不就两个军使嘛。”司马错摇头微笑:“一个孟尝君,一个春申君,大人物呢。”黝黑瘦子高兴得一跳:“哎呀!山甲病得值了!”帐中一片大笑。

    子兰的中军大帐顿时热闹起来了!

    孟尝君春申君回来将经过备细一说,帐中顿时歧见纷纷。下战书探营,原是苏秦的主意,本意是想试探秦军能否答应这种正面阵战?因为楚军的两千辆兵车与各国二十余万步兵,最适合列阵而战;若能以兵车步兵列成正面大阵,两翼辅以骑兵突袭包抄,则胜算在握。这是联军总帐反复商定的最佳战法。如今带回的消息大是令人意外:司马错非但答应列阵决战,而且在三日之后;更重要的是,司马错似乎患了“崤山寒症”——这是崤山狩猎山民的一种怪病,一旦染上,便嗜睡厌食,月余便枯瘦如柴。若果真如此,岂非六国大幸也!使总帐魁首与将军们惊喜的是这一点,产生分歧的也是这一点。

    子兰最是激动,主张拖延旬日,待司马错病势沉重时一举猛攻,务克全功!赵将肥义则认为,拖延下去有可能使秦军换将,不如将计就计,就在三日后如期决战。魏将晋鄙、齐将田间、韩将韩朋都支持肥义,认为这是万全之法。燕国主将子之则提出惊人主张:明晚便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子之雄辩的说了三点理由:其一,兵不厌诈,安知司马错不是装病?其二,六国联军协调费力,不宜久拖而宜速战;其三,所有事态中,只有司马错批回“三日后决战”这一事实是可信无误的,三日内秦军戒备必然松弛,是联军战胜的唯一机会!

    经过一番激烈争辩,谁也驳不倒子之的雄辩理由。立足司马错病情,显然是一种侥幸,而且极可能上当,连子兰也不再坚持了。从各方面看,提前突袭都是一种可行的战法。最后,终于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可。

    “好!”平原君笑道:“司马错善于偷袭,今日也教他尝尝偷袭滋味儿!”

    “噢呀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房陵之仇得报了!”春申君更是高兴。

    “别忙。”孟尝君笑道:“战场诡诈,我能袭人,人也能袭我,先想想自己的软肋吧。”

    “孟尝君所言极是。”苏秦道:“六军之要,在于粮道。敖仓到六军营寨一百余里,每日都有辎重车队在道,信陵君以为安全否?”

    信陵君沉吟有顷道:“晋鄙将军拖后,为的就是护卫粮道。再说,敖仓之西是虎牢要塞,虎牢之西便是我营寨连绵,此等重地,应当没有险情。”

    “也是。”平原君道:“若是六国分头运粮,道路遥远,防守拉开,难保不失。如今粮道只有一条,且敖仓乃魏国根本,不说晋鄙大军,敖仓令的军营还有五千铁骑。再说函谷关到敖仓两百余里,险道要塞均有防守,秦军根本无路可走!”

    “背后呢?”苏秦问:“从河外南下不行么?”

    “武信君多虑了。”素来寡言的晋鄙道:“河外南下只有两个渡口:孟津渡口乃周室洛阳要塞,我军也近在咫尺;白马渡口乃卫赵水道,历来是赵国重兵守护,断无差错。”

    “噢呀,南边更不可能,除非秦军插翅飞过三川,再飞过韩国了。”

    “如此便好!”苏秦拍案:“子兰将军,你就下令吧。”

    子兰兴奋的升帐发令:齐韩赵三国步兵以田间为将,分三路夜袭秦军大营;燕齐楚三国骑兵以子之为将,在秦军大营外两翼截杀;其余楚国大军由子兰亲自统领,在正面的广阔地带封堵秦军;信陵君与孟尝君率领精锐步兵五万,趁乱抄后,攻下函谷关;里外左右,四面夹击,务求一举歼灭秦军主力!苏秦坐镇总帐,记功督察。

    总帐五魁与将军们掂量一番,都觉得这是一场很有气势的大战,尽皆赞同。于是立即各自回营,准备明晚突袭大战。

    太阳刚刚到得山巅,山谷中便幽暗下来。

    午后,张仪便醒了过来,用短剑划开一张干面饼,再塞进一大块酱干牛肉,狼吞而下,再灌了半袋山泉水,顿时精神抖擞。叫来白山与军务司马,三人躲在山洞角落又是画又是说,整整折腾了一个时辰有余。白山与军务司马不熟悉河内之地,随军的两个乡导也只能在你说清地名后准确带路,不会完整的将虎牢、敖仓方圆百里的地形描述出来,更不会画图描述。而对于一个率领两万骑兵,要完成一场大奔袭的将军来说,完整的熟悉地形道路之间的关联是极为重要的。张仪与白山说得几句,立即便觉察出这个致命弱点,于是便不厌其烦的从当下所在的山谷画起,详细解说了所有山头、河流、大路、小路的关联,又让白山多次复述演练,竟是大费了一番工夫。亏了白山是郿县白氏世家子弟,家道虽在商鞅变法时中落,却也识文断字颇有天赋,总算确定无误的弄清了这一带地形道路的全貌。

    说完地形又议战法。白山的主张很简单:找到地方猛攻而入,烧了粮库便撤!张仪笑道:“如此只能骚扰六国联军,可惜了两万铁骑。听我说……”张仪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末了笑问:“如何?说实话了!”话未落点,白山便跳了起来连叫:“好好好!便听丞相的,兄弟们人人立功!”嬴华绯云被惊醒过来,听得军务司马一番学说,高兴得立即吃喝收拾,做好了夜袭准备。

    天一落黑,白山便下令收拢游动步哨。山林中长长的三声狼嗥之后,白山便带着张仪一行出了山洞,拐过两个山头,便进入了一道长长的峡谷。白山低声道:“丞相,这便是一面谷,只有这一个出口。”张仪一路打量,只见这山谷越走越宽,最里面竟是一片环山盆地,山坡上的林木在黑夜里一片黝黑!

    张仪笑道:“人马都在山坡密林中?”

    白山道:“正是。下令集中吧。”

    “且慢。”张仪猛然想到一件事,向白山低声交代了几句。白山高兴的连连点头:“这样好!弟兄们一定更起劲呢。”说罢便两手搭上腮边,顿时便有一声虎啸在山谷回荡开来!接连三声虎啸,便见山坡密林中黑影连串成片的涌下,轻微急促的脚步声在谷中竟象连绵细雨落在了无边荷塘。片刻之间,谷地中便聚集起两个巨大的骑士方阵,竟然没有丝毫的人喊马嘶。方阵列定,便有军吏将张仪四人的战马牵了过来。张仪一看,马口衔枚,马蹄裹布,鞍辔也都固定得紧趁利落毫无声息,不禁对秦军铁骑油然生出一种钦佩。

    白山走马阵前低声喝道:“各千夫长,下传全体骑士:今夜奇袭,由丞相亲自领军!”回身便道:“请丞相训示全军。”张仪走马前出,低声道:“下传全体骑士:此战关系秦国存亡,务求大胜,人人立功!张仪决与全军共荣辱!”话音落点,便见骑士方阵一片低沉激昂的轰嗡声,瞬间又恢复了肃静。

    “左阵一万,随丞相先行!右阵一万,随我押后!”

    白山军令一发,张仪便挥手号令:“左阵出动!”脚下轻触马镫,那匹“黑电”便无声的飞了出去。但见朦胧月色下,黑色方阵流水般涌出了峡谷。

    出得虎牢山地,张仪仍然上了大河南岸的时令大道,从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