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定远侯班超老祖先的时空对话,始于三十多年前的西陲边塞从军生涯。那时我所在科室管理着机关唯一的资料室,这里有尘封多年的典籍。拂去书顶的尘土,很快闪出班超这么个治边大吏,我第一次知道他是我的陕西老乡。他少有大志,文韬武略,他的以夷制夷、民族融合、无为而治的理念,至今仍放射着熠熠的人文主义光辉。但是真正激发我研究他、描写他的动因,却是一场罕见的地方动乱。
那场动乱的导火索,是一个西安籍士兵无意间开枪打死了一个道班工人,根本原因是个别大人物的偏见,他的几句话伤害了几百万非原住民的感情,也挑起了尖锐的族群矛盾。虽然上层及时纠错,事态很快得以控制,但其影响却不那么容易消除,甚至被一些敌对分子所利用,以至于后来发生了几次极端事件,政府不得不在维稳上煞费苦心。我的文友龚建社先生,曾就那一事件写了篇报告文学《安危所系》,还获得了“中国潮”征文大奖。
我曾有一位叫艾尔肯的新疆维吾尔族朋友,我们两人骑车到过好多村庄和果园。他的父亲当年是一位从票箱里选出的县长,在乡镇工作多年,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新疆从来就没有独立过,主要的历史发展阶段都在中国的怀抱里,断断续续被旁边的强国奴役过。新疆也不是哪个民族的,从班超管治西域开始,近两千年来汉人一直参与新疆的开发和建设,但凡有村子就有汉人,他们与当地人处得很好,根本不存在谁欺负谁的问题。
这位长者的观点与个别大人物针锋相对,使我对他心生敬仰,也促使我更进一步研究班超这位历史人物。从那以后,我时不时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陈书》以及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间徜徉;借各种机会去敦煌、焉耆、库尔勒、和田、疏勒、库车、伊犁、吉木萨尔等地。去过班超曾经驻扎或打仗的地方吊古觅踪,还到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南、山西、陕西、湖北等地寻找东汉中期的烽火遗迹。
班超是个世家子弟,少有大志,誓效张骞立功西域,但在年过不惑之前,一直混迹市井,凭给人抄书、写信维持一家生计。后来得到世交显亲侯窦固的破格提拔,参军出使西域,一跃成为中华历史上难出其右的纵横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其出类拔萃的军事指挥才能、成熟的政治见解和艺术的领导能力,使他在缺乏庙堂持续支持的情况下,南征北战二十年,稳定建设十年,逐步驱逐了匈奴势力,恢复了西汉时期朝廷对西域三十六国的统治,重新建设并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为中原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世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以至于在他七十岁年老体衰的时候,东汉朝廷竟然找不出一位能够接替他的合适人选。
当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地流过两千年,我们的社会要在维稳上煞费苦心,付出高昂的管治成本的时候,回头来看东汉时期班超顶着传统势力的压力,积极主张汉人包括他的部下、随从与当地居民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其指导思想和政策实践是多么英明,多么具有洞察力和前瞻性!同时,他与少妻米夏公主极富传奇色彩的爱情,他对少子班勇爱而不溺的培养,他对部下宽严有度的管理风格,充分彰显了一位铁血男儿复杂的感情。
东汉朝廷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典型,光武中兴,确是一位英主,但在边疆事务上缺乏远见卓识;明帝刘庄勤政守成,是不多见的明君,但在其之后,基本上就是少儿皇帝,外戚把持朝政,朝廷的政策过多地塞进私货,皇室影响力渐衰,所有能称得上皇帝的都没活过三十五岁,基本上一有是非分辨能力就被害死或病死,最终导致天下三分。在这样一个经常决策失断的朝廷领导下,当一个稳得住的边疆大吏,除了对朝廷的耿耿忠心,更需要超常的智慧和灵活的驾驭能力。
班超的历史作用远远超过张骞,就像窦宪的作用远远超过李广、霍去病,是东汉时代可圈可点的英雄,但国内外研究班超的文献寥若晨星,表现班超的文艺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这固然与思想界、文化界逐利追热的习惯有关,也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一代大吏班超的伟大贡献认识不足。因此,当曾经的文学青年的人生指针指向退休的时点,为柴米油盐的辛劳暂告一段落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有必要将三十年来对于班超、对于两汉时期西域历史的研究,借助《班超传》这样一部长篇小说,如实地、艺术地奉献给社会,为读者系统了解那一段历史略尽绵薄之力。
《班超传》是一部传记小说,我在塑造班超这个历史人物的过程中,试图跳出西域社会的圈子,将其在西域的努力与成功,置于外患频仍、宫斗惊心、文化相对活跃、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平稳的东汉朝野广阔的大背景下,给读者一个全面的、立体的形象。书中所涉历史事件全部尊重典籍记载的史实,对个别有争议的事件加进了作者的判断,精确到年份甚至月份,经得起推敲。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史上大都确有其人,比如西域各国国王和甘英、徐干、和恭、祭参等。至于米夏,所有史籍均无记载,只能让她在艺术中成长了。
我还试图将这部小说写成一部史诗,讴歌一代英雄纵横西域,重开丝绸之路的功绩,抒发一群铁血男儿卫国戍边的复杂感情。在近五十万言的篇幅中,用浓墨重彩,描述了西域自古就是中国大家庭一员的历史,驳斥了境内外分裂势力的荒谬观点;用鲜明的行为和语言,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用变化多样的场景,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生活环境。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在尊重历史、尊重古人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引入许多有趣的传说,力求使故事曲折,跌宕起伏,情节婉转,出奇而不猎奇,如被窝里遇刺,提着人头谈判,诈死搬兵,以德报怨赢帝心,四放兜题,设鸿门宴计杀岳父,招募妓女从良配给屯兵,千里寻亲,万里出使,垄断市场引起社会动乱等。
2016年的春夏两季过得飞快,快得人没留意楼下的花开桃落。当我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句号时,忽然如释重负,浑身轻松。那天正好是八一建军节,军人情结使我忆起那座冰流如水的铁盘营,忆起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时时跃动的军魂。英雄如星,班超不朽。然而由于水平所限,加之多年的职业养成,思维理性多于感性,创作中常常力不从心,文不达意,叙事风格难调众口,诚望老少君子,宽怀鉴证。
在本书策划和写作的过程中,热衷摄影的退役大校张正乾先生、供职国安机关的边塞诗人辛勤先生和香港作家协会副主席龚建社先生,一直在关注和鼓励,并就有关问题做了颇多的交流。我的弟弟李宝霖以及他喀什师范学院的同学,帮助搜集到许多珍贵资料,还有众多扶风籍文化人、企业家,都以不同形式给予支持,热语言犹在耳,美德永驻我心。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谨向他们表达诚挚的谢意!
特别感谢我的老首长、戍边三十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兰州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种发有陆军少将,著名文化大师、丝路文化研究专家、文艺评论家肖云儒先生,长期献身新疆兵团的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牧先生,以及对边陲社会文化研究造诣颇深的《西部》杂志社社长黄永中先生等高德达人,他们对于本书所传递的思想、观点以及正能量,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让我惴惴不安,诚惶诚恐!衷心感谢太白文艺出版社“丝路之魂”项目部对本书的关注和支持。
2016.9.16 西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