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观念-游泳身体训练课时计划的优化设计及课的质量简易评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课时计划是实施运动训练最基本的文件单元,并直接影响着运动训练的效果。研究课时计划的优化设计模式及质量的评定方法,对制订科学的游泳训练计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时计划优化设计模式和方法

    任何形式的游泳身体训练课总是由5大要素组成:(1)具体的训练任务;(2)训练量;(3)训练强度;(4)主体训练手段的选择;(5)主体训练手段的组合和程序。这5大要素构成了课时计划的框架,决定了课时的训练效果和性质。因此,必须使每一要素尽可能达到最优的效果。

    1. 具体训练任务的确定

    课训练任务的确定制约着其他训练要素,即其他任何一要素都应围绕着训练课的任务来设计。训练课任务的设计应依据对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现状的“诊断分析”和“判断”,多年训练的目标和阶段性训练目标,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性来确定。

    2. 训练量

    游泳训练量是指游进所积累的距离。任何性质的训练课都有适宜的训练量,即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节省训练时间的原则出发。以训练时间为纵轴(y),训练效果为横轴(x),采用ABC分析法对训练时间与训练效果的关系作分析,从而选择最适宜的训练量。优化设计的方法是取占训练时间少而训练效果好的训练量。

    3. 训练强度

    游泳训练强度是指完成主体训练手段的平均速度与最好成绩的比例和间歇时间的关系。能量供应学说认为,某一能量供应系统对某一素质具有特定的意义。研究表明,最大运动持续10″后,糖酵解系统供能始终占主导地位。这与现代竞技游泳的发展是相一致的。因而,在训练中发展不同的素质,应始终保持相应的最大值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以训练效果为横纵坐标(x),训练强度为纵横坐标,建立强度效果关系。以最适宜强度为1,最佳效果为1,随着课时计划设计优化程度的提高,交点愈向S方向靠近。以S=训练效果为判别式,S值大,设计方案为佳。

    4. 主体训练手段的选择

    主体训练手段是对该堂训练课的性质具有绝对影响力的若干练习手段。选择主体训练手段的一应对练习的强度、距离、重复次数和密码都应严格考虑,以设计最优的练习手段。

    5. 主体训练手段的练习程序

    练习程序是指各主体训练手段安排的先后序列。目前主体训练手段的练习程序仍无法用量纲表示。但研究表明,不同性质的练习手段的安排组合对发展某一素质的效果不同,进行课时计划的设计应尽可能考虑到这些因素。

    二、课的质量简易评定

    运动成绩的提高与否是评价训练效果的最终指标。然而,仅从运动成绩的角度评价课训练质量是不够的。高质量的训练课才能获得好的训练效果,而课中的主体训练手段的完成质量又决定了课的质量。对训练课主体训练手段的评定能够对课的质量作及时的反馈,找出差距。

    本文试采用“功效系数法”对训练课主体训练手段完成质量进行评定。在课时计划的优化设计中已谈到主体训练手段由强度、密度、距离和重复次数四大因素组成。若课中运动员都能严格地按教练员的要求,每一因素都达到最大值或适宜值,则完成主体训练手段的质量就高。

    当每一个要素的功效系数都为1时,则总功效系数为1,说明主体训练手段完成质量最佳。

    (原载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