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观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主要领导人发展观的评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奥林匹克运动(The Olympic Movement)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委会为骨干的国际组织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的活动体系。所谓的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是关于人类社会特别是当代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一般的理论体系。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正确的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不同的发展观,在实践上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不同的发展观导向不同的发展结局。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精英推动过程,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一批卓越的领导人。他们具有较高的哲学素养和哲学思维,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社会阅历与经历和深邃的战略眼光。这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主要领导人发展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把握体育运动发展的未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一、顾拜旦

    (一)顾拜旦的生平

    皮埃尔·德·顾拜旦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他极力主张恢复古奥运会和改革法国教育,对此产生了重大影响。1883年,他首次提出定期举行世界性比赛的主张,1889年建议恢复奥运会,从此便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复兴、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艰难事业中,终于在1894年召开了巴黎国际体育会议,成立了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当选为秘书长。首届奥运会后继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896~1925年,他担任了近30年的奥委会主席,1925年后任终身名誉主席。顾拜旦在任职期间,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他发表了名作《体育颂》,还著有《运动心理学试论》《竞技运动教育学》等著作。1937年9月2日,顾拜旦病逝于日内瓦。

    顾拜旦起草了国际奥委会章程,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教育和美学意义,他从一开始就规定了国际奥委会的独立自主性和中立性。他奠定的理论基础,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经受住了百年风雨的考验,发展成为一个持久的青年运动与和平运动。顾拜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他设计了五环旗,起草了运动员誓言;他赋予奥运火炬崭新的时代意义,他主张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自由超越的领域”。顾拜旦极其欣赏“更快、更高、更强”这句话,经他传播这句话成为奥运格言,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体育范围。顾拜旦写下了体育史上的名篇《体育颂》,并将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思考,写进了《奥林匹克回忆录》。

    (二)顾拜旦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战略思想

    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战略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教育和文化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这一发展战略思想的基础和背景是:第一,泛神宗教与希腊哲学;第二,文艺复兴与教育改革;第三,神圣休战与理想社会。

    (三)顾拜旦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价值观

    顾拜旦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价值观是:

    1. 注重提高道德水准

    正如萨马兰奇所说的:“皮埃尔·德·顾拜旦和一些现代奥林匹克奠基人坚信,根据一定原则组织起来的体育运动,有益于年轻人和整个人类,不仅是对体质有好处,尤其是有益于提高道德水准。顾拜旦以极大的智慧提出奥林匹克的基本原则。他以毕生的精力进行奋斗,为在教育、教师和日常生活中重视诸如情爱、忠诚、彼此尊重、努力工作、谦虚、爱心和友谊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既不能用金钱也不能用个人权力来表达,他属于奥林匹克主义。”

    2. 公平竞争

    顾拜旦是把体育看成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认为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他在起草《奥林匹克宪章》时就强调了“努力在体育运动中发扬公平竞赛的精神,消除暴力行为”,“支持并鼓励弘扬体育运动道德”。

    3. 倡导正义,弘扬正气

    顾拜旦在诗中把体育看成是美丽、正义、勇气、荣誉、乐趣、培育、进步与和平的化身。顾拜旦在1928年致第9届奥运会的贺信中说:“奥林匹克主义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考验,丝毫没有动摇。我坚信,它在各种社会动乱中,将证明自己立场坚定,无论如何,当代的社会潮流决不是反奥林匹克主义的。我已经高兴地指出劳动者接受奥林匹克的原则和精神。大学生们肯定也会这样做的。重要的一点是,从青少年到成年,人人处处都必须培养并传播真正的体育精神,出自内心的忠诚和勇士般的公正无私。”

    1935年,顾拜旦在柏林电台发表了一次重要讲话中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最基本的特点是贯穿其中的宗教精神。古代运动员像雕塑家雕塑像那样,通过锻炼塑造着自己的躯体。他们以此向上帝致敬。同样,现代运动员也以同样的方式为自己的祖国、民族以及国旗赢得荣誉。”“宗教体育的思想不仅包括国际主义和民主这两个所有文明国家建立新型人类社会的基础,同时还包括科学。科学的发展,不断地为人类提供增强体魄,修身养性的新方法;提供摆脱以个性解放为由,而产生的使人堕落的扭曲的感情的新方法。”这里顾拜旦多次提到宗教体育,这并不意味体育就是宗教,而是要求体育有一种宗教精神,这种精神可以理解为献身、纯洁、向上、无私等高尚情操并有志于拯救社会。

    (四)顾拜旦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模式

    顾拜旦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模式是:

    1. “双和模式”,即促进世界和平,建立和谐社会。

    2. 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文化+教育发展模式。顾拜旦强调把“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培养良好素质的生活方式。单纯的体育构不成奥林匹克运动,只有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才是奥林匹克运动,即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文化+教育模式。奥林匹克主义包含体育、文化和教育这三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寓文化、教育于体育之中”。

    二、布伦戴奇

    (一)布伦戴奇生平

    艾弗里·布伦戴奇(1887~1975)于1887年9月28日出生于美国底特律。他靠自己的奋斗逐步成长为一个著名的商界人士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人。布伦戴奇自幼即喜爱体育运动。1915年,在芝加哥创设布伦戴奇建设公司,成为全美著名的工程师及商场巨富。布伦戴奇参加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之后,在1928~1938年间领导全美业余运动联盟,担任过美国田联主席,手球协会主席,出任过美国参加1932年和1936年奥运会代表团团长,并在1928~1952年任美国奥委会主席。1932年,他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并先后担任过国际奥委会执委(1936~1975)副主席、(1946~1952年)。1952年7月16日当选为第5任主席。1972年退位任名誉主席,在国际奥委会历史上,任主席职务达20年,仅次于顾拜旦。

    (二)布伦戴奇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战略思想

    布伦戴奇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战略思想是:(1)秉承顾拜旦的奥林匹克运动思想和战略,主张奥林匹克运动“使人类更趋完善,增进国际间的了解;(2)通过奥运会的举办,鼓励各国政府为青年人的教育和训练工作制定出一个全国性的计划,经常举行体育比赛,以培养出“一批更加强壮和健康的男女青年”。

    (三)布伦戴奇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价值观

    布伦戴奇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价值观是:(1)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反对物质第一主义;(2)奥林匹克运动遵守共同诚实、相互尊重、公平竞争和良好道德的基本原则。

    (四)布伦戴奇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模式

    布伦戴奇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模式是坚持奥林匹克的独立性和业余主义原则。

    三、基拉宁

    (一)基拉宁的生平

    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1914-1999)是爱尔兰人。曾在伊顿、剑桥和巴黎读书,从事记者工作。1935~1936年,曾在英国《每日快报》《每日邮报》和《星期日电讯报》工作。1937~1938年曾来亚洲任军事通讯记者,并到中国抗日战场作战地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伦敦巴特银行经理;担任过摩纳哥驻都柏林的领事;从事过文艺创作,写过书,导演过电影;后来投身体育事业。基拉宁喜欢划船、骑马和拳击等活动。1952年,基拉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66~1968年任国际奥委会礼宾官,后任新闻和公共关系委员会主席。从1967年起任执委,1968年任副主席,1972年8月任主席。1980年7月莫斯科奥运会时退休离任,任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

    基拉宁真诚地忠实于奥林匹克理想,将全身心都投进奥林匹克事业。与保守、僵化、且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布伦戴奇相比,他则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更能适应这个正在发生巨变的世界和奥林匹克格局。他反对政治力量干涉奥林匹克事务;支持奥林匹克大会,倡导建立运动员委员会;倡导妇女也能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在他的任期里,他实现了自己最大的愿望——使具有10亿多人口的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此外,他还支持举办冬季奥运会,倡导根据时代的变化修改关于业余运动员参赛的规定。

    基拉宁在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经历了两届不平常的奥运会。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险象环生的组织工作和巨额亏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所经历的大规模抵制。

    (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战略思想

    基拉宁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战略思想是:(1)奥林匹克运动的任务是促进高水平体育运动的发展和为大众体育的发展作贡献;(2)为建立国际和谐和更加和平的世界作贡献。

    (三)基拉宁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价值观

    基拉宁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价值观是:奥林匹克运动伦理观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基拉宁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模式

    “更快、更高、更强”指奥林匹克运动,而非指人的体力上的努力。

    四、萨马兰奇

    (一)萨马兰奇的生平

    胡安-萨马兰奇,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期间由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当选为主席的,任职后积极宣扬奥林匹克精神,推进全球体育运动。国际奥委会在萨马兰奇领导下,顺应历史潮流,对基本章程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之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洛杉矶、汉城、巴塞罗那和悉尼奥运会的规模和运动成绩,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他任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二)萨马兰奇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战略思想

    萨马兰奇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战略思想是:(1)从政治、经济、社会、管理、外交来认识奥林匹克运动,寻求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使奥林匹克运动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2)坚持以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等以人为本的奥林匹克方向;(3)促进世界和平;(4)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特别是从最广泛、最完整的意义上来讲,它是不能与教育分离的,它将身体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造就一个完整的人。

    (三)萨马兰奇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价值观

    (1)保护运动员的健康;

    (2)维护医学道德和体育道德;

    (3)所有运动员参赛机会平等;

    (4)公平竞争。

    (四)萨马兰奇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模式

    1. 开放的奥运模式

    首先,放弃奥林匹克运动的非商业化原则,推进奥运商业化进程。其次,局部放弃非政治化原则。萨马兰奇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应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积极与不同制度下的各国领导人展开对话和沟通,但政治对话机制为以后各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打下良好基础。再次,为了促进奥运商业化进程,放弃非职业化原则。先是在1980年删除奥林匹克宪章中的运动员参赛业余规定;接着在1981年第11届国际奥委会代表大会上将运动员的奥运参赛权赋予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最后于1986~1989年期间,与国际足联、篮联、网联、马联、冰联、田联等组织达成允许其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协议。

    2. 高效的和规范奥运模式

    引入现代管理原理和工具,对奥林匹克组织进行改革使国际奥委会的运转效率大大提高。

    3. 充裕的奥运模式

    成功设计商业对奥运会的赞助,使奥林匹克运动摆脱经济问题。

    五、雅克·罗格

    (一)罗格的生平

    雅克·罗格,生于1942年5月2日,体育健将、矫形外科医生,精通英语、法语等国语言。罗格曾获奥运会帆板比赛冠军1次、亚军2次,比利时全国帆板比赛冠军16次。他加盟的比利时滑铁卢橄榄球队曾得过全国冠军。罗格参加过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2001年7月16日,比利时人雅克·罗格当选为第8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二)罗格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战略思想

    罗格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战略思想是,国际奥委会将推进改革,在巩固奥运会、反兴奋剂、改进同运动员的关系以及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性等四个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三)罗格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价值观

    1. 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体育观

    罗格指出:“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当然我们将继续保留这个格言,但是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奥林匹克运动独有的力量在于她在一代代年轻人的中间传播过一个梦想,奥林匹克冠军对他们产生无穷的榜样的力量。参加奥运会的梦想把青年们引导到体育世界,而体育作为一个教育工具将使他们获益良多。体育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灵的发育,体育教他们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体育带给他们社会经验和知识,体育还让他们证明自己,并获得快乐、骄傲和健康。国际奥委会的职责就是:让这个梦想永存!”

    2. 正义的体育观

    罗格指出,在反兴奋剂的同时,反球场暴力、反足球流氓、反种族主义、反体育腐败和维护体育安全也是国际奥委会今后工作的重点。

    (四)罗格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模式

    1. 节俭的奥运模式

    为了进一步巩固奥运会,罗格计划压缩奥运会的规模和费用。他强调,决不减少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人数和比赛数量,而只调整比赛的项目。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人员数量也不会减少。在冬奥会方面,只保留冰上和雪上运动项目。节省经费将在组织安排、新建体育场馆和技术花费等方面作出努力。

    2. 平等的奥运模式

    罗格说,他在任内将在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性方面取得突破。为此,他将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体育运动,帮助它们建立体育机构,重点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运动员,特别是女运动员以及体育运动的女领导人。在罗格主席的推动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增加了女运动员的参赛名额。

    (原载于《体育科技》,2006年第2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