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喜欢童话与动漫,那么他一定不愿意长大。
可能喜欢动漫的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孩子,但这并不代表动漫中的童话世界是简单而幼稚的。
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是我从小到大看了无数次,但仍然还想再看的电影动画,也是我看过的他的第一部动画,当我真正融入宫崎骏的动画王国,才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或直接或隐晦的哲理并不是小孩子可以理解的。
它让本来自以为已经长大的我,突然感到自己离成熟还很远很远,这个世界需要我了解和反思的还有很多很多……
这部影片的主角是一个瘦小的十岁小女孩千寻,她和父母因为好奇而走入了一条隧道,在旅行中,千寻与父母走散。在寻找父母的过程中,她遇到很多不同的人,有了很多奇妙的经历,最终找回了父母的故事。
我佩服千寻的坚强。遇到困难,不畏惧,努力克服,直至成功的精神。
我欣赏千寻的善良。她善解人意,懂得关心人、照顾人,把爱心奉献给他人的精神
我喜欢千寻的童真。她的童真为这个世界增添了很多温暖的元素。
在这个世界上,诱惑无处不在,危机也随时会到来,但我始终相信,拥有一颗善良、勇敢、坚强的心,这个人就是无敌的!无论任何时候,人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理想,不能在五彩的生活中迷失方向。
这就是宫崎骏的动漫。
他的故事无疑是童话式的。但在童话的外衣下,思想和细节都体现了宫崎骏对于现实世界的感悟和体会。
所以,他才把一个个童话故事打造的那么让人信服又耐人寻味。
这就是我那么喜欢动漫、喜欢宫崎骏的原因。
动画是他的使命,就像电影是我的使命一样。
为使命而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人生旅程中必须走的路。
●第一部微电影
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总会有一些经历,是想忘也忘不掉的。
当你慢慢长大,当初所经历的那些,就成为了你的人生坐标,点缀着你的回忆,指引着你的方向,让你无论走多远都不会迷失方向。
17岁那年,爸爸妈妈为我投资3万元新币,拍摄了一部微电影。
这是一段过得无比辛苦,但又无比充实的日子。
这是一段有些让人抓狂,又让人快乐的历程。
就是这次经历,让我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自己的梦想,我也彻底地爱上了表演。
那时候,妈妈帮助她的一个导演朋友投资了一部电影《胡姬花园》。
在这部电影中,我扮演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个到新加坡寻找爸爸的小女孩。
这个女孩叫瑶瑶,当她好不容易到了新加坡,打听到了爸爸的下落之后,却发现他已经成立了新的家庭。为了不打扰爸爸的幸福,她终于释怀,选择了转身离开。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很多的人,见证了上一代的爱恨情仇,有过内心的感情挣扎,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更好的自己。
虽然戏份不多,虽然是后来加进去的角色,虽然只能在上学间隙去挤时间拍戏,但我仍然很知足。
我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就像珍惜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一样。
我没有学过表演,更不会演戏,只能去揣摩剧组里那些专业演员们的表演;有时候,一场戏,几句台词,我会在心里默念、演练过不知道多少遍;但到了真正要表演出来的时候,在摄影机的镜头前,我的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更别说把戏演出来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往后拉轮椅的动作,就要NG好多次,有的时候自己还会撞东撞西,就是到不了正确的位置;还有时一场几分钟的戏要花一小时的时间拍好多遍——近镜头,远镜头,侧面,正面……
但是,就是在演这个名叫瑶瑶的勇敢又乐观的女孩子的过程中,我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表演,爱上了演戏,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当我在演那个小女孩在窗外看着自己的爸爸时,就像看见了当年那个在幼稚园等待爸爸妈妈来接的我自己。
当我在演那个小女孩看到爸爸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很伤心时,就像回到了爸爸妈妈整天为工作不回家的时光。
当我在演那个小女孩终于释怀,带着满满的祝福与爱离开时,就像正在演追寻梦想的自己。
这个角色是虚拟的,也是真实的。
她也许就是我自己。
那个没被我看见的,未知的自己。
我很享受表演的过程,也很珍惜自己演出的每一种感觉。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不管要重来多少遍,我都可以坚持下来。当在拍别人的戏时,我也会在一旁看着,然后想象如果是自己演会如何。当我看电影的时候,也会想象如果自己是女主角会怎样表演,有时我也会跟着电视里的演员学习他们的动作和表演方式。
这些都只是因为,表演是我想做的事情。
在这部电影的拍摄期间,妈妈一直都在我的身边,给我最大的支持。即使后来妈妈回国了半个月,也每天通过电话鼓励我,让我在不断磨炼的过程中,渐渐有了信心,增加了对演戏的热爱。
至今我都无比感谢导演毕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参与《胡姬花园》这部微电影的拍摄。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如何演戏,还学会了许多拍电影的幕后准备工作:打反光板,收音,整理道具等。
我还学到了许多与人相处的知识。
记得有一天拍摄时,我迷路了,最后又自以为是地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了半天,直到导演派车来接我。
那天因为我的原因,耽误了很多的时间和进度。导演特别生气,气急败坏地训我。
以前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无法接受导演的批评和责骂,同时也会自责到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
但那天,我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快点进入状态,不再耽误大家的时间。
所以,我一边向导演道歉,一边化妆,一边保持微笑,尽量抚平导演的情绪,平复自己的心情。
这是以前的我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
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在拍戏的这段时间里,我确确实实成长了吧。
这份成长可能是自己带来的,也可能是戏里的角色带来的。
我开始不再纠结于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是试着走进别人的世界,去理解别人。
因为作为导演,她的压力肯定要比演员大得多。
演员有的时候还可以休息,而她每一场戏都要亲自导;演员只要想着自己的戏份就好了,而她则要顾全所有的戏;演员只对自己负责任,而她却要对全部的人负责任……
这部戏完全是由她自编自导、自己投资的,没有副导演,没有助理……她要考虑得事情太多,承担的压力也太多。
但毕老师真的是一位敬业的好导演,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这段时间,我看到了做导演的辛苦,体会到了做演员的不易,但我将来希望选择这样的辛苦,选择电影,选择坚持梦想。
因为这是我选择的道路,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千难万难也要把它走完。
因为这是我热爱的事业,所以只需要一个理由,坚持梦想,因此再多的辛苦都不是辛苦。
因为我相信努力会收获美丽的结果,我看得到未来那个闪闪发亮的自己。
感谢导演毕老师筹拍了这部电影,感谢她对我的耐心和肯定。
感谢这部电影中所有前辈和演员的关心和教导。
感谢爸爸从不支持我的导演梦到全力地赞同我去追梦。
感谢妈妈在任何时候都给我最积极的正面能量。
感谢我所有的家人都为我的梦想而欣慰。
感谢我的朋友通过网络和短信的支持与鼓励,你们给了我很大的力量与信心!
我庆幸自己的梦想可以在17岁时就开始萌芽,未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我可以慢慢地成长和磨炼,去发现更多个未知的自己。
我将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无畏前进,永不回头。
●我的电影梦
电影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梦想,一个期待,一个世界。
小时候,我是一个极其内向的女孩,但只要一说看电影,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每当灯光熄灭,电影开映,全场安静下来,我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我津津有味地盯着荧幕,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画面。虽然可能那时候的我并不能完全看懂,但还是陶醉在电影里,想象着自己是那个世界里的一分子,跟着喜跟着悲。
长大一点,我则喜欢一个人细细品味一部电影,我会因为一个喜剧故事而开怀大笑,会因为一个伤感的故事而独自抹泪,会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也会被某句电影台词触动内心,会在研究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时看到人生的美妙,更会在小故事里看到人生的大道理……每当我进入电影的世界,就像徜徉在一场梦里,无论真实还是虚幻,都是暖暖的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喜欢一个人坐在封闭的电影院里,周围都是陌生的人。我流泪,我微笑,我思考,我叹息,我沉静,都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知道。那个神奇的屏幕,承载着我的梦想,让我自由翱翔在另外一个美丽的世界里。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和爸爸妈妈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演员时,他们脸上的难以置信。
在父母眼中,我一直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不爱表达,做什么都害羞,而他们印象中的演员都是特别外向、特别放得开的形象。
所以他们根本不相信我会成为演员。
不止他们,可能那时候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不会相信,像我这样的孩子可以成为演员。
没错,他们看到的我害羞又内向,上台唱歌都很紧张。
但他们看不到的我,却是一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的小女孩,我常常幻想着自己在扮演不同的角色。
他们看不到的我,是一个可以在聚集到一定力量,完美爆发的人。
2010年,我考上了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的表演系。毕竟梦想不是空谈,只有通过学习来实现。
但学习又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惰性、干扰,也会遇到太多的阻碍、困难。马不停蹄的课程、独立生活的孤单都会让人失去最初的热情和兴趣。
然而,有人说我不适合娱乐圈,有人问我表演是不是我最喜欢的,也有人说演员不是一个长远的行业,让我继续想想自己的梦想。
我明白大家的担心和顾虑。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
一个是外在的、别人眼中的、社会化的自己,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己;一个是表面的、文静的、害羞的自己,一个是隐性的、热情的、开朗的自己;一个是平凡的、普通的,甘于现状的自己,一个是追求完美的、有梦想的、渴望成功的自己;一个是需要照顾的、弱小的、孩子化的自己,一个是有领导力的、伟大的、能引导别人的自己……
但这两个都是真实的自己。
当我每一次失去的时候,每一次努力的时候,每一次迷茫的时候,都会遇见这两个“自己”。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自己不断地向另外一个自己靠拢的改变过程。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在渐渐加快节奏的生活中,成长了很多。
生活让我体会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价值,原来那个梦想的空壳里也被注入了更多的内容和能量,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这种改变让我们有能力选择那个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选择成为那个活泼外向的、闪闪发亮的、有领导才能的“自己”。
我再次升华了自己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导演!
人生如戏,每段人生都是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
无论长短,每个人都会是自己电影里独一无二的主角,每个场景都会以自己为中心,每个存在都会以自己为坐标。
我的精彩人生路正准备开始!
●让没实现的梦想,成为爱好
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童年。
但并不是每个童年都只有一个梦想。
可能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梦想的概念还很模糊。
如果一定要为梦想寻找一个起点,我想那就是爱好。
小时候的我还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更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老师每天都在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但什么才是“有用的人”,怎么才能成为“有用的人”,这些都没人告诉我。
我有过许多关于未来的憧憬:画家、科学家、工程师、老师、歌手、作家、舞蹈家、服装设计师、心理医生……但却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想法。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迷茫于自己的未来。
更多的时候,我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去发掘自己的梦想。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过很多很多的东西,也曾专注于某些事物,并对它们产生了兴趣。
我喜欢画画。
小时候,我身边有很多的小朋友都在上画画课,他们经常拿着水彩笔在纸上画出一幅幅“漂亮”的画面,虽然那时候的我,可能没有能力分辨出什么是漂亮,什么是难看,但他们那些五彩斑斓的水彩笔吸引了我,白纸上五颜六色的线条吸引了我,这些都让我十分羡慕。
于是,妈妈也为我买了很多的水彩笔和涂色本。
从那之后,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乐此不疲地拿起五颜六色的笔在纸上画美丽的图画,什么时候画好了,什么时候才肯停笔。
那个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夸我的画很美,说我有画画的天赋。
而我也这么相信了,所以更加积极地守护着自己的爱好,乐此不疲。
长大之后,再回想起来那段画画的时光,我不知道是亲人为了鼓励我而那么说,还是我真的有这样的天赋。
不过这些都不再重要。虽然小时候画过的画已经随着时光飞逝而慢慢消失,但它带给我的快乐时光却一直在那里,守护着我的童年时光。
读书也是一样。
书籍带给我的收获远远比我想象中要多得多。
对我而言,读书是一件能让人上瘾的事。在幼年时,还不认字的我就容易被画册上趣味盎然的画面所吸引。
我想,这大概是我人生中最初的“读书”。
后来,我渐渐长大,糖果和画册都不再吸引我,我便开始沉醉在童话世界里,在那些奇妙的故事中发现美好和感动。
因为我特别喜欢看书,所以爸爸妈妈在买了大房子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我布置了一个童话般美丽的小小书房。
爸爸常常给我买新书作为礼物,我长大之后,也会自己选择一些书籍放在书架上。
现在,这个书架上的书渐渐多了起来,满满的,都是未知世界里的精彩与博大。
余秋雨说:“读书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的确,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明辨是非,读书使人独立思考,读书使人修身养性,读书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性格,读书让人变得自信勇敢,读书可以帮助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抛开读书的这些好处不谈,单单是阅读这件事情,对我而言就是一种享受。当我手捧一本好书,坐在窗前,沉浸于书中的情节文字中,时而情绪起伏、内心波动,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本身就是一种单纯的幸福。
舞蹈也曾经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那时候我已经上中学了,看到很多人都会跳舞,所以自己也很羡慕。
有了这个意识之后,就会自觉地关注所有和舞蹈有关的一切。
看到别人跳舞总想加入进去,在电视上看到舞蹈节目总是目不转睛地看,听到音乐身体就会不自觉地想扭动起来……于是,爸爸妈妈为我报了一个舞蹈班,让我去学习跳舞。
那个时候,我已经十几岁了,老师说在那个年龄学习舞蹈可能已经有些晚了。
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要学习。拉丁舞、芭蕾舞、印度舞、踢踏舞、爵士舞……那段时间,我学习了很多舞种,也懂得了很多关于舞蹈的知识。
后来,因为要去外地求学,所以我的舞蹈生涯刚刚开始就结束了。
不只是舞蹈,小时候喜欢做的很多事情都随着我的长大无疾而终了,比如画画、比如做手工,我越来越忙,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很多事情我依旧喜欢,但已经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做了。
尤其是当我树立了当导演的梦想之后,更是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电影上,忽视了很多其他的爱好。
老师说过,梦想不能太多,有太多的梦想就证明你没有梦想。
可是,我要为了电影这个梦想放弃生活中很多其他的爱好吗?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我很长时间,后来在李欣频的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以前错过的梦想,可以并入你现有的生命,让完整的你像花朵一样全面绽放,让你的人生没有缺憾,这就是花瓣复式人生。每一个人的生命蓝图都存在无限的可能性,每一次重大的选择都代表了一个可能的自我。大家一定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比如当飞行员、当画家……的梦想,现在可能为了生计而难以实现,但这些仍可以成为你的爱好,只要每天拨出一点时间,每周拨出几个小时,或每年拨出几天,实现那些失落在童年里的梦想,不管是画画,或是搭飞机鸟瞰地面,我称之为寻回梦想日,把这些差点错过的梦想,纳入现在的生活之中,重圆旧梦——不要让梦的烛火熄灭了。现在,就寻回至少五个你曾经错过的梦想或选择,然后,纳入现在的生活,使旧梦的花朵重新绽放。
这段话让我茅塞顿开,我终于可以在迷失中找回那些原本就喜欢做的事情,并沉迷其中。
可能我用尽心思画的画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名画;可能我看过的书不一定都和电影有关;可能因为年龄的关系,我无论如何也成为不了舞蹈家……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画画能够让我安静下来,去认认真真地做一件事,它让我身心放松,不再浮躁和压抑;读书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让我对人生的困惑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让我更加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跳舞塑造了我的身形,让我变得更加美丽,跳舞让我得到释放,每当我跳起舞,都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
这就已经足够了。
喜欢一件东西,不一定要凭借它功成名就,只要它能够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就是最真实的收获。
我们幼时总是会被人问及,你长大之后想做什么?
那时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老师、警察、医生、画家……
随着时间的流逝,儿时的梦想会变得遥不可及。
但梦想终究是美好的,就算长大之后,我们有了新的梦想,也一定不能忘记小时候有过的梦想。
让那些没实现的梦想,成为爱好,成为不间断的爱好。
我相信,其实每个人都还是有梦想的,
而我们的梦想或多或少可以从偶像的身上寻得。
偶像的意义在于,
一个与你无交集的人,在不经意间陪伴你成长,
而且给予你力量,让你在迷茫时看到希望。
对偶像的追逐不仅仅是一种仰望和崇拜,
更重要的是以偶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那些让你仰望的,终究会变成你拥有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