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研究-注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代表性论文有丸山真男的《戦争責任論の盲点》(《思想》1956年3月号)、村上兵衛的《天皇の戦争責任》(《中央公論》1956年6月号)等。

    [2]代表性成果有,渡辺清的《砕かれた神——ある復員兵の手記》(評論社,1977)及其评论《私の天皇観》(辺境社,1981)两部著作,他认为自己受到了天皇的欺骗,天皇对日本民众和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井上清的《天皇の戦争責任》(現代評論社,1975)、赤沢史朗的《象徵天皇制の形成と戦争責任論》(《歴史評論》315号,1976)、武田清子的《天皇観の相剋》(《世界》1976年10~12月号,1977年3、4、6月号)、荒井信一的《天皇の戦争責任問題とアメリカ》(《現代史におけるアジア》,青木書店,1977)、藤原彰的《天皇制と軍隊》(青木書店,1978),以及藤原彰和吉田裕、伊藤悟、功刀俊洋等人的《天皇の昭和史》(新日本出版社,1984)等论著,分别从政治制度、国际关系、战后象征天皇制的形成等角度分析了天皇的战争责任。

    [3]代表性成果有,田中伸尚的《記録昭和天皇(1 -5)》(緑風出版,1984~1988)、读卖新闻社编的《昭和史の天皇―終戦への道(上、下)》(角川書店,1989)、赤間刚的《昭和天皇の秘密》(三一書房,1990)、千本秀樹的《天皇制の侵略責任と戦後責任》(青木書店,1990)、山田朗和纐缬厚的《遅すぎた聖断——昭和天皇の戦争指導と戦争責任》(昭和出版,1991)、藤原彰ほか《徹底検証·昭和天皇“独白録”》(大月書店,1991)、藤原彰的《昭和天皇の15年戦争》(青木書店,1991)、吉田裕的《昭和天皇の終戦史》(岩波書店,1992)。在日本战败投降50、60周年之际,山田朗的《大元帥·昭和天皇》(新日本出版社,1994)、亚洲民众法庭筹备会编的《天皇裕仁の戦争責任·戦後責任》(樹花舍,1996)、石田雄的《“戦争責任論の盲点”の一背景》(みすず編集部編《丸山真男の世界》,みすず書房,1997)、安田浩的《天皇の政治史——睦仁、嘉仁、裕仁の時代》(青木書店,1998)、板垣恭介的《明仁さん、美智子さん、皇族やめませんか》(大月書店,2006)等论著,揭露了昭和天皇的战争指导、战争责任以及战后责任。另外,《昭和天皇の独白八時間——太平洋戦争の全貌を語る》(《文藝春秋》1990年12月号)、《富田メモ》(《日本経済新聞》2006年7月20日)等材料的出现,也引起了各方关于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争论。这些成果虽然推进了关于昭和天皇战争责任的研究,但随着各方面研究的深入和新材料的发掘,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还会被继续探讨下去。

    [4]岡田裕之:《日本戦没学生の思想—— 〈わだつみのこえ〉聴く》,法政大学出版局,2009,第ⅲ页。

    [5]岡田裕之:《日本戦没学生の思想—— 〈わだつみのこえ〉聴く》,第ⅸ页。

    [6]1996年,亚洲民众法庭筹备会就已编辑,并由树花舍出版了关于日本战争责任的系列丛书。如《司法の戦争責任——内外の民衆抑圧を支えた司法の実態》《児童文化にみる戦争責任——子どもたちを戦争にかりたてた大人たち》《体育·スポーツにみる戦争責任——植民地·朝鮮の体育政策》《植民地·占領地経済支配にみる戦争責任パート1——“満州国”における農産物収奪政策》《植民地·占領地経済支配にみる戦争責任パート2——“南方共栄圏”への企業進出》《音楽·美術の戦争責任》《“アジア主義”の戦争責任》等。

    [7]战争责任与战后历史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浅田光辉的《日本現代史における戦争責任の問題》(《静岡大学文理学部研究報告》第6号,1957)、荒井信一的《“昭和史論争”と戦争責任》(载《現代史におけるアジア——帝国主義と日本の戦争責任》,青木書店,1977)、吉田裕的《一五年戦争史研究と戦争責任問題——南京事件を中心に》(洞富雄ほか編《南京事件を考える》,大月書店,1987)、冈部牧夫的《十五年戦争史論——原因と結果と責任と》(青木書店,1999)等论著。还有荒井信一的《対論 歴史家の戦争責任をめぐって》(《歴史評論》1988年8月号)一文,以民众的战争责任为起点,重点阐述了历史学家的战争责任问题。藤原彰、荒井信一编著《現代史における戦争責任——現代史シンポジウム》(青木書店,1990)一书,汇集了各位学者关于战争责任问题的观点。笠原十九司在《アジアの中の日本軍——戦争責任と歴史学·歴史教育》(大月書店,1994)一书中,阐述了在介绍战时日军暴行的过程中,如何在历史学和历史教育上传达战争责任的问题。荒井信一在《戦争責任論——現代史からの問い》(岩波書店,1995)一书中,阐述了战后日本如何处理战争责任问题和克服殖民地统治中的“帝国意识”问题。吉田裕的《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青木書店,1997)一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从历史学角度研究战争责任问题的成果。战后补偿与战争责任关系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上野泰男的《戦争責任観念と戦後補償問題に関する日独比較》(関西大学,1993)、国际人权研究会编的《慰安婦·強制連行責任と償い——日本の戦後補償への国際法と国連の対応》(新泉社,1993)、古川纯的《国家の戦争行為責任と“戦後補償”に関する実証的研究》(専修大学,1993)、芝野由和的《“戦後補償”問題と戦後責任》,(载《ナガサキの平和学》,八朔社,1996),以及在治安维持法牺牲者、国家赔偿要求同盟杉并支部于1998年8月16日举行第九次定期大会上,一桥大学名誉教授浜林正夫的演讲小册子《戦争責任と国家賠償》。还有小林武的《“戦後補償”の国家責任——立法不作為を中心に》,《アカデミア人文·社会科学編》第76号,2003)、市場淳子的《朝鮮半島出身者の原爆被害者に対する日本の戦争責任》(《季刊·戦争責任研究》2011年冬季号)等文。这些研究成果分别从战争责任与战后补偿的日德比较、战后补偿与国家的战争责任、国家立法与战后补偿诉讼等角度,论述了战后日本赔偿与战争责任之间的关系。

    [8]笠原十九司:《日本の戦争責任“免責”の歴史構造——戦後日中関係の視点から》,《季刊·戦争責任研究》2010年冬季号。

    [9]张香山:《通往中日关系正常化之路》,《日本学刊》1997年第5期。

    [10]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103~104页。

    [11]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如何评价在位长达63年、给日本国民带来战争灾难和战后繁荣的昭和天皇,不仅在日本国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且在遭受日本侵略战争灾难的中国也出现了探讨天皇战争责任的文章。如,沈才彬的《关于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日本学刊》1989年第3期)、乃禾的《日本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日本学论坛》1989年第3期)、宋志勇的《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与东京审判》(《日本学论坛》1989年第4期)、陶直的《历史事实是改变不了的——从对日皇裕仁战争责任的议论说起》(《瞭望》1989年第9期)等文,都强调了天皇在侵华战争中的主动性和应负的战争责任。

    [1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战争责任的活动愈加猖獗,特别是1996年桥本龙太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给中国民众以极大刺激。故而,追究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及其免于起诉所造成的影响,就成了中国学者研究日本人的战争责任的重要内容。其代表性成果有刘映春的《裕仁天皇的战争罪责缘何未被追究》(《当代世界》1995年第4期)、李家振的《论日本天皇裕仁在法律上的战争责任》(《春秋》1995年第4期)、马新民的《侵华战争责任属于谁?——从〈昭和天皇独白录〉谈起》(《百科知识》1995年第1期)、丁晓杰与阿莉塔的《裕仁天皇侵华战争责任探析》(《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等文。

    [13]现阶段研究天皇战争责任的代表性成果有,张卫军的《日本的近代天皇制和天皇的战争责任》(《济宁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李建军的《论日本昭和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兼驳日本右翼“天皇无罪史观”》(《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丁志强的《试析天皇在日本法西斯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战争责任》(《日本问题研究》2004年第3期)、吴广义的《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历史教学》2005年第1期)及《日本侵华战争与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日本学刊》2005年第4期)、杨秀云的《论日本天皇在二战中的战争责任》(《新余高专学报》2005年第3期)、李晓光的《二战中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程亚文的《天皇的战争责任》(《博览群书》2005年第9期)、孙艺年的《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何以未被追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段西宁的《日本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和未受惩罚的原因》(《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等文,以及高凡夫的《裕仁天皇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的战争责任》(曲阜师范大学,2002)和郎扬的《日本官兵的“独断专行”与天皇政府的侵略战争责任》(东北师范大学,2004)两篇硕士学位论文。

    [14]代表性成果有,郑兆璜、孙进丰的《日本文部省篡改侵华史在国际法上的责任》(《法学》1982年第9期),张少冬、陈艳华、邴剑的《国际法视角下日本战争责任之再认识》(《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鲁志美、隋东晨的《试析日本掩盖战争罪行与推卸战争责任的原因及实质》(《北方论丛》1999年第1期),王希亮的《论日本战争责任问题长期搁置的历史原因》(《日本学刊》2001年第5期);徐成华和高元庆的《日本承担侵华战争责任的四大缺失》(《领导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3期),孙艺年与伊胜利的《论第一届近卫内阁的侵华战争责任》(《理论探讨》1990年第1期),耿百峰的《战争责任不容推卸》(《北京党史》1995年第5期)等文。

    [15]代表性成果有,陈景彦的《论日本人的历史认识及其感情因素》(《日本学刊》2002年第5期)、王希亮的《论战后初期日本战争责任意识的淡化与皇国史观的回潮》(《东北亚研究》2004年第3期)及其《试析日本战争责任问题的尖锐化趋势》(《日本学刊》2004年第4期)、文天植的《试论日本战争责任感薄弱的原因》(《今日科苑》2006年第12期)等文。

    [16]代表性成果有,北住烔一、安成日、李金波的《日本与德国的战争责任与战后补偿》(《日本学论坛》1998年第3期),孙叔林的《以史为鉴 着眼未来——〈日本的战争责任〉(中文版)评析》(《日本学刊》1999年第6期),宋志勇的《日本战争责任资料中心与〈战争责任研究〉》(《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4期)等文。

    [17]井上清:《天皇的战争责任》,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译,商务印书馆,1983,第182页。

    [18]小森阳一:《天皇的玉音放送》,陈多友译,三联书店,2004,第44页。

    [19]小森阳一:《天皇的玉音放送》,第44~45页。

    [20]千本秀樹:《天皇制の侵略責任と戦後責任》,青木書店,1991,第156页。

    [21]千本秀樹:《天皇制の侵略責任と戦後責任》,第156页。

    [22]《昭和天皇の独白八時間——太平洋戦争の全貌を語る》,《文藝春秋》1990年12月号。

    [23]粟屋憲太郎:《未决の戦争責任》,柏書房,1994,第40页;岡部牧夫:《十五年戦争史論原因と結果と責任と》,青木書店,1999,第229页。

    [24]共同通信社“近衛日記”編集委员会編《近衛日記》,共同通信社开発局,1968,第14~15页。

    [25]千本秀樹:《天皇制の侵略責任と戦後責任》,第159页。

    [26]共同通信社“近衛日記”編集委员会編《近衛日記》,第34页。

    [27]細川護貞:《細川日記》(下),中公文庫,1979,第341页。

    [28]岡部牧夫:《十五年戦争史論 原因と結果と責任と》,第228页。

    [29]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范力民译,新华出版社,1991,第110~111页。

    [30]高橋紘:《象徴天皇の誕生》,载金原左門編《戦後史の焦点》,有斐閣,1985,第59页。

    [31]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169页。

    [32]岡部牧夫:《十五年戦争史論 原因と結果と責任と》,第229页。

    [33]《憲法を守護する者》,《時事新報》1947年5月3日。

    [34]《第八八回帝国議会众議院本会議議事速記録》第2号,第5页;《第八九回帝国議会众議院本会議議事速記録》第5号,1945年12月2日,第54页。

    [35]清水伸編《逐条日本国憲法审議録》,有斐閣,1962,第410、404页。

    [36]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新曜社,2003,第146页。

    [37]《南原繁著作集》第7卷,岩波書店,1973,第59页。

    [38]《南原繁著作集》第7卷,第58页。

    [39]丸山照雄、菅孝行、穗坂久仁雄、天野恵一:《戦後史の天皇》,自由国民社,1986,第60页。

    [40]横田喜三郎:《天皇退位論》,《読売新聞》1948年8月26日。

    [41]家永三郎:《戰争責任》,岩波書店,2002,第284~285页。

    [42]若槻泰雄:《日本的战争责任》,赵自瑞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第430~431页。

    [43]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146页。

    [44]三好達治:《なつかしい日本》,日高六郎編《戦後思想の出発》,《戦後日本思想大系》,筑摩書房,1968,第155~156页。

    [45]鶴見俊輔、武谷三男、猪木正道:《知識人の場合》,《芽》1953年8月号。

    [46]村上兵衛:《天皇の戦争責任》,《中央公論》1956年6月号。

    [47]荒井作之助(加藤周一):《天皇制を論ず》,《大学新聞》1946年3月21日。

    [48]戒能通孝:《君主制の精神構造》,《潮流》1948年5月号。

    [49]宫本显治:《天皇制批判について》,《前衛》第1卷第1号,1946年2月。

    [50]久野收、神岛二郎編《“天皇制”論集》,三一書房,1974,第16页。

    [51]久野收、神岛二郎編《“天皇制”論集》,第17页。

    [52]详见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126~127页。

    [53]渡辺清:《砕かれた神——ある復員兵の手記》,朝日新聞社,1983,第136、230页。

    [54]《天皇の御心について》,《朝日新聞》1948年6月1日。

    [55]粟屋憲太郎:《未决の戦争責任》,第113页。

    [56]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刘建平译,新华出版社,2000,第48页。

    [57]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147~148页。

    [58]“海牙公约”系指1899年和1907年两次荷兰海牙和平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公约、宣言等文件的总称,亦称“海牙法规”。当时,“海牙公约”主要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相关规则和陆战、海战法规。

    [59]内田雅敏:《戦後補償を考える》,講談社,1994,第196~197页。

    [60]粟屋憲太郎:《敗戦直後の政治と社会1》,大月書店,1980,第5页。

    [61]東久迩宫稔彦:《日本再建の指針》,《每日新聞》1945年8月30日。

    [62]千本秀樹:《天皇制の侵略責任と戦後責任》,第146页。

    [63]《疑問あり》,《每日新聞》1945年9月8日。

    [64]《戦争の責任果して如何》,《朝日新聞》社説,1945年9月22日。

    [65]《重臣責任論》,《朝日新聞》社説,1945年9月21日。

    [66]《第八八回帝国議会众議院本会議議事速記録》第2号,1945年9月6日,第6、7页。

    [67]石原莞尔:《全国民今ぞ猛省一番》,《読売報知》1945年8月28日。

    [68]市川房枝:《自主的な行動を》,《朝日新聞》1945年8月20日。

    [69]高山岩男:《文化国家建設と新国民伦理》,《世界文化》1946年5月号。

    [70]东久迩宫稔彦:《日本再建の指針》,《每日新聞》1945年8月30日。

    [71]关于该阁议决议的主要内容为:(1)大东亚战争为帝国鉴于周边情势而不得已发生。(2)关于开战的决议,作战计划的执行等,天皇陛下乃遵照宪法所确立之惯例行使,不能驳回军部大本营和政府决定的事项。(3)为避免日美交涉过程中美方之袭击,传令将尽快停止日美交涉,以利进行反击行动。(4)关于英国和他国部分,判别美国与英国及其他各国之关系,分别处理。(注)根据当时帝国遭受军事及经济上压迫之实情,我方决议行使自卫权且拒绝接受规定开战相关之海牙公约。详见家永三郎《戦争責任》,岩波書店,2002,第387~388页。

    [72]荒井信一:《戦争責任論》,岩波書店,1998,第161页。

    [73]《第八九回帝国議会众議院本会議議事速記録》第5号,1945年12月2日,第54、56页。

    [74]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105页。

    [75]東京裁判要鉴編集委員会編《東京裁判要鉴》,青木書店,1995,第52页。

    [76]关于帝银事件的详情,见《歴史家·粟屋憲太郎の 〈現代への視線〉 -6》,BRUTUS,1992年6月1日。

    [77]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27~128页。

    [78]御岳山是横跨长野、岐阜两县的活火山,海拔3067米。

    [79]《第七回国会众議院外務委員会会議記録》第13号,田中宏ほか編《資料 中国人強制連行の記録》,明石書店,1990,第5页。

    [80]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357页。

    [81]藤井志津枝:《日本历史教科书上的“侵略”与“进出”》,吴天威等编《日本侵华研究》第6册,日本侵华研究协会,1991,第45~47页。

    [82]内田雅敏:《戦後補償を考える》,第187~188页。

    [83]舩山謙次:《戦後日本教育論争史——戦後教育思想の展望》,東洋館出版社,1958,第246、248页。

    [84]宗像誠也:《“国”の不当な強調》,《教育評論》1956年4月号。

    [85]松島栄一:《民族文化の創造と教育》,《教師の友》1952年9月号。

    [86]田中伸尚、田中宏、波田永実:《遺族と戦後》,岩波書店,1995,第160页。

    [87]恩给制度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特有的一种社会制度,主要指土地所有者给予从属者一部分自己的领地收益权而结成主从关系的恩惠行为,或者特指土地,特别是武家时代多指“御恩”部分。接受恩给者应当尽缴纳年贡、参加公事、保卫主人等各种义务。镰仓幕府时期,确立了征夷大将军与御家人之间的御恩与奉公关系,恩给制度获得了发展,但随着钱、米、官位等作为恩给的内容以及恩给土地的变更,进入室町幕府特别是战国时代,御恩与奉公关系日益弱化。江户幕府与大名之间,以及大名与家臣之间的恩给,一般是以大米计算的俸禄。近代恩给制度,始于1875年的《海军退隐令》及1876年的《陆军恩给令》,188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文官恩给令》,同时在太政官内设立恩给局。随着各行各业的各个部门制定恩给制度后出现的复杂情况,1923年日本政府颁布《恩给法》,将复杂的恩给体系,如普通恩给、增加恩给、临时恩给、伤病赐金、扶助金、临时扶助金等统称“恩给”,同年制定了《恩给给与规则》《恩给给与细则》《年金恩给支给规则》等法令,对公职人员退职者或死亡者的家人发给金钱,确保其本人或遗族的安定生活。近代恩给制度在日本军国主义动员民众参加对外侵略扩张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战后日本根据盟军总司令部的命令,停止了军人恩给,并修改了《恩给法》。但是,《旧金山和约》生效后,恢复相对独立的日本又在某种程度上复活了近代恩给制度,恩给的对象重新包括原军人、军属。参见五味文彦:《恩給(中世)》,《日本史大事典1》,平凡社,1992;上横手将敬:《恩給(1)》,《日本歴史大事典1》,小学館,2001;坂本重雄:《恩給(近代)》,《日本史大事典1》,平凡社,1992;一杉哲也:《恩給(2)》,《日本歴史大事典1》,小学館,2001。

    [88]荒井信一:《戦争責任論》,第224页。

    [89]堀幸雄:《戦後の右翼勢力》,劲草書房,1993,第14页。

    [90]石川真澄:《戦後政治史》,岩波書店,2000,第64页。

    [91]大藏省大臣官房调査企画课編《聞書戰時財政金融史:昭和財政史史談会記録》,大藏財務協会,1978,第140~141页。

    [92]外務省百年史編纂委員会編《外務省の百年》(下),原書房,1969,第1295~1297页。

    [93]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戦争全史》,原書房,1965,第95页。

    [94]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青木書店,1997,第129~130页。

    [95]《極東國際軍事裁判速記録》第148号,第4页;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136页。

    [96]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131~134页。

    [97]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16页。

    [98]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90页。

    [99]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91页。

    [100]升味准之輔:《昭和天皇とその時代》,山川出版社,1998,第19~20页。

    [101]林博史:《戦後50年をどうとらえるか》,《教育》1995年2月号。

    [102]歷史科学協議会:《日本現代史》,青木書店,2000,第235页。

    [103]藤原彰ほか:《徹底検証·昭和天皇“独白録”》,大月書店,1991,第153、143页。

    [104]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01页。

    [105]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12页。

    [106]入谷敏男:《日本人の集团心理》,新潮社,1986,第223页。

    [107]榎本重治:《極東国際軍事裁判について》,1950年7月30日,陸上幕僚监理部:《国際問題研究資料(其の四)》;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157页。

    [108]粟屋憲太郎:《東京裁判論》,大月書店,1989,第184页。

    [109]入谷敏男:《日本人の集団心理》,第224页。

    [110]土手三郎:《戦争の責任》,《朝日新聞》“声”欄,1945年12月14日。

    [111]《丸山真男集》第四卷,岩波書店,1995,第112页。

    [112]真継伸彦:《小田実の啓示》,《小田実全仕事》第一卷解说,河出書房新社,1970,第415页。

    [113]野田正彰:《战争与罪责》,朱春立译,昆仑出版社,2004,第165~168页。

    [114]上法快男編《東京裁判と東条英機》,芙蓉書房,1983;入谷敏男:《日本人の集団心理》,第242页。

    [115]步平:《关于日本的自由主义史观》,《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4期。

    [116]間評六:《戦後·戦記もの出版の全貌》,《出版ニュ—ス》1956年10月中旬号。

    [117]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88页。

    [118]王向远:《“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273页。

    [119]1945年10月3日,荒正人、小田切秀雄等7人,召开了《近代文学》杂志创刊筹备会,并于1945年12月30日发行该杂志,但刊号是从1946年1月号开始的。详见鶴見俊輔《戦時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岩波書店,1982,第254~255页,注释64。

    [120]荒正人ほか:《文学者の責務》,《人間》1946年4月号。

    [121]荒正人ほか:《文学者の責務》,《人間》1946年4月号。

    [122]小田切秀雄:《文学における戦争責任の追及》,日高六郎編《戦後の出発思想》,《戦後日本思想大系》第1卷,筑摩書房,1968,第224页。

    [123]小田切秀雄:《文学における戦争責任の追及》,第224页。

    [124]荒正人ほか:《文学者の責務》,《人間》1946年4月号。

    [125]《福田恆存全集》第一卷,文藝春秋社,1987,第623、622、589页。

    [126]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235页。

    [127]ねずまさし:《日本の戦争文学》,《歴史評論》1976年2月号。

    [128]久野收ほか:《“平和問題談話会”について》,《世界》1985年7月临时增刊号。

    [129]《平和問題討議会議事録》,《世界》1985年7月临时增刊号。

    [130]《戦争と平和に関する日本の科学者の声明》,《世界》1949年3月号。

    [131]《講和問題についての平和問題談話会声明》,大嶽秀夫編《戦後日本防衛問題資料集》第1卷,三一書房,1991,第363页。

    [132]《三たび平和について》,《〈世界〉主要論文選》,岩波書店,1995,第156页。

    [133]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454页。

    [134]飯塚浩二編《日本の軍隊》,岩波書店,1991,第149页。

    [135]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454页。

    [136]大嶽秀夫編《戦後日本防衛問題資料集》第2卷,三一書房,1992,第584页。

    [137]1956年7月14日,丸山真男在年度思想学研究会总会举行的“战争责任”座谈会的发言中,从以下五点详细阐述了其战争责任观。第一,需要清楚地讨论,得对谁负责任的问题。例如,对日本人民、对被统治的人民和对其他国家及其国民的责任等,都不能混为一谈。此外,他国的国民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将英、美、苏、中,及亚洲各民族进行分别讨论。进一步而言,人民有不同的团体,其领导者有其作为领导者对其成员需要负的责任。第二,依所须负责的行为性质来区分。第三,根据责任本身的性质来区分。如,一是刑事上的责任,即狭义上的法律责任;二是道德上的责任;三是政治上的责任;四是形而上学的责任。第四,责任也应由主导者的地位及其职务的差异来区分。例如,最高领导者的责任、直接辅佐领导者的次级领导人,以其地位而论,所负之责自然是和单纯的追随者或服从者的责任有所不同。第五,除了从旁协助者的责任之外,也应考虑受益者的责任。他们虽未积极地搭便车企图从中获利,或许也不特别活跃,但因侵略战争而以不同形态获利者,也应在相对范围内负起应负之责。详见《思想的科学会报》17号;家永三郎:《戦争責任》,岩波書店,2002,第31~38页。至于“悔恨共同体”的观点,请参阅丸山真男的《近代日本の知識人》(《丸山真男集》第10卷,岩波書店,1996)一文。

    [138]本多顕彰:《指道者》,光文社,1955,第40~42页。

    [139]《南原繁著作集》第9卷,岩波書店,1973,第229页。

    [140]田中正俊:《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罗福惠等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第145~146页。

    [141]《竹内好全集》第4卷,筑摩書房,1980,第15页。

    [142]《竹内好全集》第13卷,筑摩書房,1981,第78、82页。

    [143]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430~431页。

    [144]关于“战中派”“战前派”“战后派”划分和解释,详见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598~599页。

    [145]《竹内好全集》第8卷,筑摩書房,1980,第29页。

    [146]《吉本隆明全著作集》第8卷,劲草書房,1973,第143页。

    [147]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629页。

    [148]遠藤周作ほか:《戦中派は诉える》,《中央公論》1956年3月号,第160页。

    [149]白鳥邦夫:《私の敗戦日記》,鶴見俊輔編《平和の思想》,《戦後日本思想大系》第4卷,筑摩書房,1968,第149页。

    [150]村上兵衛:《戦中派はこう考える》,《中央公論》1956年4月号。

    [151]《鶴見俊輔著作集》第5卷,筑摩書房,1976,第10页。

    [152]神山茂夫編《日本共産黨戦後重要資料集》第1卷,三一書房,1971,第59页。

    [153]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138页。

    [154]《歴史家、粟屋憲太郎の 〈現代への視線〉 —15》,BRUTUS,1992年10月15日。

    [155]日高六郎編《戦後思想の出発》,《戦後日本思想大系》第1卷,第25页。

    [156]野坂参三:《民主陣線によって祖国の危機を救え》,日高六郎編《戦後思想の出発》,《戦後日本思想大系》第1卷,第256~257页。

    [157]《中野重治全集》第12卷,筑摩書房,1979,第42、44页。

    [158]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112页。

    [159]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化与战争认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33页。

    [160]吉田茂:《回想十年》第2卷,新潮社,1958,第272页。

    [161]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化与战争认知研究》,第191页。

    [162]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285页。

    [163]森田草平:《共産党に入るの弁》,日高六郎編《戦後思想の出発》,《戦後日本思想大系》第1卷,第396~397页。

    [164]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291页。

    [165]1952年5月1日,是片面讲和的《旧金山和约》生效后的首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日本共产党等进步组织率领各界民众在游行中与日本警察发生了冲突,导致两人死亡和多人受伤的流血事件,故日本史称“流血的五一”事件。

    [166]《丸山真男集》第6卷,岩波書店,1995,第164页。

    [167]《丸山真男集》第6卷,第159页。

    [168]这些系列论文分别发表于《文藝春秋》1956年3、7、8、9、10月号。

    [169]龟井勝一郎:《現代史の課題》,《中央公論》1957年4月号。

    [170]田中正俊:《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第306页。

    [171]松田道雄:《日本知識人の思想》,筑摩書房,1965,第140页。

    [172]龟井勝一郎:《現代史の課題》,《中央公論》1957年4月号。

    [173]田中正俊:《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第325页。

    [174]1946年6月29日,日本共产党发表了《日本人民共和国憲法(草案)》,《前衛》第8号。

    [175]神山茂夫:《日本国憲法の歴史性と性格》,神山茂夫編《日本共産党戦後重要資料集》第1卷,第144页。

    [176]親泊朝省:《草莽の文》,日高六郎編《戦後思想の出発》,《戦後日本思想大系》第1卷,第63、65页。

    [177]石原莞尔:《全国民今ぞ猛省一番》,《読売報知》1945年8月28日。

    [178]步平、王希亮:《良知与冥顽:战后50年日本人的战争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第24页。

    [179]步平、王希亮:《良知与冥顽:战后50年日本人的战争观》,第26页。

    [180]步平、王希亮:《良知与冥顽:战后50年日本人的战争观》,第56、57页。

    [181]《荒正人著作集》第1卷,三一書房,1983,第85页。

    [182]金子廉二:《天皇の軍隊》,《人民評論》第2卷第3号,1946。

    [183]山川均:《国民の道義は低下したか?》,《太平》1946年11月号。

    [184]丸山真男:《超国家主義の論理と心理》,收入丸山真男著《現代政治の思想と行動》,未来社,1964。

    [185]中山和子:《昭和文学の陷井》,武藏野書房,1988,第20页。

    [186]岩崎昶:《まず主として私自身について》,《ドラマ旬報》1947年7月号。

    [187]宫本显治ほか:《近代主義》,《思想と科学》2号,1948年7月。

    [188]《竹内好全集》第4卷,第28页。

    [189]《鶴見俊輔著作集》第5卷,第3页。

    [190]大内兵衛、有沢广巳、美濃部亮吉、稻葉秀三:《单独講和と日本経済》,《世界》1950年10月号,第105、106、103页。

    [191]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487页。

    [192]大嶽秀夫編《戦後日本防衛問題資料集》第2卷,三一書房,1992,第130页。

    [193]《講和に対する意見、批判、希望》,《世界》1951年10月号。

    [194]《講和に対する意見、批判、希望》,《世界》1951年10月号。

    [195]《講和に対する意見、批判、希望》,《世界》1951年10月号。

    [196]石田宇三郎:《平和教育と民族教育》,《教師の友》1952年11月号。

    [197]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159页。

    [198]田村吉雄編《秘録大東亜戦史10巻 東京裁判篇》,富士書苑,1953;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161页。

    [199]粟屋憲太郎:《敗戦直後の政治と社会1》,大月書店,1980;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30页。

    [200]渡辺清:《砕かれた神——ある復員兵の手記》,第239页。

    [201]堀田善衛:《インドで考えたこと》,岩波書店,1957,第99页。

    [202]浦野起央:《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几个层次分析》,刘曙琴译,《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7期。

    [203]大沼保昭:《東京裁判、戦争責任、戦后責任》,東信堂,2007,第122~128页。

    [204]戒能通孝:《戦争裁判は何を教えるか》,《地上》1948年8月号。

    [205]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90、92页。

    [206]伊丹万作:《戦争責任者の問題》,《映画春秋》1946年创刊号,1946年8月;中村政則等:《过去の清算》,岩波書店,1995,第85页。

    [207]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55~57页。

    [208]横滨事件,指神奈川县特高警察认为细川嘉六在《改造》杂志(1942年8~9月号)上发表的《世界史の動向と日本》一文,有赞美共产主义苏联、批评日本政府亚洲政策的倾向,遂逮捕了细川及其相关者60多人的事件。日本战败投降后,横滨地方法院利用治安维持法废止之前的那段时间,判处其中30多人有罪,且有4人因特高警察的严刑拷打而死于狱中。这一事件引起了盟军总司令部的注意,在国际检事局起诉后,日本政府不得不处罚严刑逼供者,然因《旧金山和约》签订后的大赦,这些刽子手并未受到实际惩罚。

    [209]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391~392页。

    [210]1956年6月30日,秋山浩出版《特殊部隊731》(三一書房)的单行本,介绍了731部队的罪行。

    [211]岩户景气,是借用日本神话传说中天照大神因诸神推开由岩石砌成的天门而降临日本的故事,形容战后日本从1958年7月至1961年12月长达42个月的经济繁荣。奥林匹克景气,是指由于东京举办1964年夏季奥运会带来日本经济从1963年至1964年的快速发展。伊藏诺景气,是指从1965年至1970年日本经济连续五年的高速增长,使之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的第三经济大国。

    [212]王新生:《日本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84页。

    [213]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388~389页。

    [214]日本教職員組合編《日本の教育 第七集》,国土社,1958,第624页。

    [215]高田佳利:《行動の意味の発掘》,《思想の科学》1959年8月号。

    [216]《竹内好全集》第8卷,第227页。

    [217]長浜功:《教育の戦争責任》,明石書店,1984,第13页。

    [218]野添憲治:《知識人の優越感》,《思想の科学》1961年9月号。

    [219]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07~108页。

    [220]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10~111页。

    [221]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150页。

    [222]牛岛秀彦:《日本新天皇明仁》,金高、可尚译,南京出版社,1989,第210页。

    [223]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146页。

    [224]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146~147页。

    [225]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147页。

    [226]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147页。

    [227]牛岛秀彦:《日本新天皇明仁》,第210页。

    [228]後藤靖:《天皇制と民衆》,東京大学出版会,1976,第257页。

    [229]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158~159页。

    [230]大卫·贝尔加米尼:《天皇的阴谋——裕仁天皇怎么把日本引向对西方作战》,“序”,第10页;井上清:《天皇的战争责任》,第10页。

    [231]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13页。

    [232]土井芳男:《児童文化と反動思想》,《文化評論》第67号,1967年5月。

    [233]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17页。

    [234]《出版時評》,《出版ニュ一ス》1967年12月中旬号。

    [235]本多勝一、長沼節夫:《天皇の軍隊》,朝日新聞社,1991,第441页。

    [236]久野收、鶴見俊輔、藤田省三:《戦後日本の思想》,岩波書店,1995,第134页。

    [237]石原慎太郎ほか:《怒れる若者たち》,《文学界》1959年10月号。

    [238]《江藤淳著作集》第5卷,講談社,1967,第57页。

    [239]《竹内好全集》第8卷,第218页。

    [240]《江藤淳著作集》第6卷,講談社,1967,第52页。

    [241]永島慎二:《フ一テン》,筑摩書房,1988,第115~116页。

    [242]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108页。

    [243]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745~747页。

    [244]小沢有作:《民族解放の教育のために》,《生活指導》第31号,1962。

    [245]“ベトナムに平和!”市民連合編《資料·“べ平連”運動》上卷,河出書房新社,1974,第5~19页。

    [246]小田実:《平和への具体的提言》,《文藝》1966年10月号。

    [247]夏维勇:《日本60年代后期的市民主义与和平运动——以“越平联”运动为中心》,《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3期。

    [248]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594页。

    [249]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596页。

    [250]小松左京:《“平均的人类”の願い》,“ベトナムに平和!”市民連合編《資料·“べ平連”運動》上卷,第141页。

    [251]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790页。

    [252]《吉本隆明全著作集》第7卷,劲草書房,1968,第362页。

    [253]吴广义:《解析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第249~250页。

    [254]内田雅敏:《戦後補償を考える》,第181~182页。

    [255]岡部牧夫:《十五年戦争史論 原因と結果と責任と》,第42~43页。

    [256]藤原彰:《書評: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戦史叢書〉》,《歷史学研究》1977年2月号。

    [257]王向远:《战后日本为侵略战争全面翻案的第一本书——林房雄的〈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58]《美帝大力扶植日本充当侵略亚洲的马前卒 日本军国主义加紧复活威胁亚洲和平 佐藤政府竟在日本投降二十周年大肆宣传军国主义煽动复仇主义》,《人民日报》1965年8月20日。

    [259]任谷平:《反对美日反动派加紧复活军国主义》,《人民日报》1965年11月18日。

    [260]《日本代表团团员霜多正次的报告》,《人民日报》1966年6月30日。

    [261]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72页。

    [262]“平和の塔”の史実を考える会編《石の証言——みやざき平和の塔を探る》,本多企画,1995,第100页。

    [263]“平和の塔”の史実を考える会編《平和の塔になぜ八纮一宇》,宫崎映画センター,2000,第4页。

    [264]《戦争責任示す文化財》,《日日新聞》1998年9月6日;《平和の塔“815”にえる》,《朝日新聞》2000年8月16日。

    [265]“平和の塔”の史実を考える会編《石の証言——みやざき平和の塔を探る》,第100、102页。

    [266]北河賢三:《戦争未亡人と遺族会·未亡人会》,早川紀代編《植民地と戦争責任(戦争·暴力と女性3)》,吉川弘文館,2005,第166页。

    [267]北河賢三:《戦争未亡人と遺族会·未亡人会》,早川紀代編《植民地と戦争責任(戦争·暴力と女性3)》,第167~168页。

    [268]田中伸尚、田中宏、波田永实:《战后日本遗族透析》,陈俊英、张锁柱、刘孟洲译,学苑出版社,2000,第43页。

    [269]步平:《日本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考察》,《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4期。

    [270]陈景彦:《论日本人的历史认识及其感情因素》,《日本学刊》2002年第5期。

    [271]高海宽:《靖国神社与合祀甲级战犯》,《日本学刊》2006年第3期。

    [272]国立国会図書館調査立法考察局編《靖国神社問題資料集》,国立国会図書館調査立法考察局,1976,第27~29页。

    [273]靖国神社問題特别委員会編《国家と宗教》,日本基督教団出版局,1978,第24页。

    [274]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163页。

    [275]家永三郎:《極東裁判についての試論》,《みすず》1968年8月号。

    [276]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503~504页。

    [277]野上弥生子:《ワシントンと桜の木》,《世界》1960年7月号。

    [278]鶴見俊輔:《根もとからの民主主義》,《鶴見俊輔著作集》第5卷,第46页。

    [279]《清水幾太郎著作集》第14卷,講談社,1993,第428页。

    [280]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518页。

    [281]《竹内好全集》第8卷,第223、232页。

    [282]《竹内好全集》第8卷,第235页。

    [283]桦美智子,1937年生于东京,1957年考入东京大学,并于同年11月加入日本共产党。1960年6月15日,她在日本警察镇压反安保斗争的游行示威中死亡。6月24日,日本社会各界进步人士在参加桦美智子的葬礼中抬棺游行,使反安保斗争达到了高潮。

    [284]《小田実全仕事》第8卷,河出書房新社,1970,第126页。

    [285]竹内好:《混沌の中の未来像》,《世界》1959年12月号。

    [286]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134页。

    [287]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134页。

    [288]荒正人:《十二月八日》,《近代文学》1960年2月号。

    [289]中西功:《日中全面戦争のころ 2》,《時代》1971年11月号。

    [290]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135页。

    [291]《日韓会談議事録》,《朝日新聞》1953年10月22日。

    [292]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20、21页。

    [293]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21页。

    [294]田中正俊:《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第340~341页。

    [295]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572页。

    [296]田中正俊:《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第327页。

    [297]川喜田二郎等:《アジア主義——近代日本の黒い潮流》(座談会),《中央公論》1965年9月号。

    [298]上山春平:《大東亜戦争の意味——現代史分析の視点》,中央公論社,1964,第16页。

    [299]田中正俊:《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第329页。

    [300]家永三郎:《極東裁判についての試論》,《みすず》1968年8月号。

    [301]《歷史学研究》第305号,1965年10月。

    [302]《鶴見俊輔著作集》第5卷,第139页。

    [303]日本基督教団総会議長鈴木正九久:《第二次大戦下における日本基督教団の責任についての告白》,《教団時報》1967年3月18日。

    [304]《鶴见俊輔著作集》第5卷,第131页。

    [305]小川武满:《大地的呼声——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人生轨迹》,步平等译,一麦出版社,2005,第218页。

    [306]小川武满:《大地的呼声——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人生轨迹》,第218~219页。

    [307]小川武满:《大地的呼声——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人生轨迹》,第219页。

    [308]小川武满:《大地的呼声——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人生轨迹》,第226~227页。

    [309]《現代問宗教(247)末附“戦争迎合”》,《每日新聞》1974年11月6日。

    [310]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425页。

    [311]東大全共闘経済闘争委員会編《炎で描く変革の論理》,自由国民社,1969,第128~129页。

    [312]東大全共闘、駒場共闘会議編《屈辱の埋葬》,亜紀書房,1970,第299页。

    [313]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584页。

    [314]《戦没学生に声あらば……》,《朝日新聞》1969年5月21日;关于青年学生破坏海神像的想法,参照鮎原輪:《死者たちの復権——わだつみ像破壊者の思想》,《朝日ジャーナル》1970年2月8日。

    [315]《戦没学生に声あらば……》,《朝日新聞》1969年5月21日。

    [316]东亚反日武装战线,源于1970年春法政大学文学部史学科学生大道寺将司组织的“L班斗争委员会”,该委员会虽在全共斗运动平息后自然消亡,但大道寺与其主要成员则打出了“研究会”的旗号,研究“日本帝国主义”的“恶行”,形成了过激的“反日思想”,并开展激烈的爆炸行动。1972年底,他们决定正式改名为“东亚反日武装战线”,但这个名字凡是反日者皆可使用,故为显示自己集团的特殊性,又自称为“狼”集团。该组织制造了三菱重工爆炸等一系列企业爆炸事件,故在1975年7月15日,其主要成员相继被捕。1975年12月25日,由于日本赤军制造了一系列事件,他们得以释放。获释后的大道寺等人与日本赤军合流,继续实施爆炸活动。目前,东亚反日武装战线成员有的已经死亡,有的被捕入狱,有的依然在逃。即使被捕入狱者,仍在狱中出版著作,发表文章,开展“狱中斗争”。

    [317]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597页。

    [318]東アジア反日武装戦線部隊:《腹腹時計都市ゲリラ兵士の読本》第1册(1974年2月),后收入东亚反日武装战线KF部队所著并发行的《反日革命宣言》(1979年10月)附录资料;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597页。

    [319]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4页。

    [320]本多勝一:《中国の旅》,朝日新聞社,1997,第9~12、298~299页。

    [321]本多勝一、長沼節夫:《天皇の軍隊》,朝日新聞社,1991,第407页。

    [322]本多勝一、長沼節夫:《天皇の軍隊》,第419页。

    [323]本多勝一、長沼節夫:《天皇の軍隊》,第420页。

    [324]本多勝一、長沼節夫:《天皇の軍隊》,第423页。

    [325]本多勝一、長沼節夫:《天皇の軍隊》,第424~425页。

    [326]山田宗睦:《危険な思想家 戦後民主主義を否定する人びと》,光文社,1965。

    [327]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557~558页。

    [328]山田正行:《自我认同感与战争——关于战争期间中国云南省滇西地区的心理历史研究》,刘燕子、胡惠敏译,昆仑出版社,2004,第91页。

    [329]《資料·“べ平連”運動》上卷,第5~9页。

    [330]鶴見俊輔:《戦時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岩波書店,1982,第258页,注释101。

    [331]《爆弹でベトナムに平和をもたらすことができるか?》,《資料“べ平連”運動》上卷,第91、87页。

    [332]《われわれは何故この挙に出たのか》,《資料“べ平連”運動》上卷,第262页。

    [333]関谷滋、坂元良江編《となりに脱走兵がいた時代》,思想の科学社,1998,第491页。

    [334]《声明》,《資料“べ平連”運動》上卷,第269页。

    [335]関谷滋、坂元良江編《となりに脱走兵がいた時代》,第491页。

    [336]朝日新聞戦後补偿問題取材班:《戦後补偿とは何か?》,朝日新聞社,1999,第56~57页。

    [337]田中伸尚、田中宏、波田永実:《遺族と戦後》,第166页。

    [338]田中伸尚、田中宏、波田永実:《遺族と戦後》,第169页。

    [339]田中伸尚、田中宏、波田永実:《遺族と戦後》,第169页。

    [340]王希亮:《论日本战后皇国史观和军国史观的回潮》,《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41]荒井信一:《戦争責任论》,第203页。

    [342]筱原一:《日本の政治風土》,岩波書店,1968,第158页。

    [343]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吴寄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第186页。

    [344]李承晚线是韩国总统李承晚于1952年1月18日在日韩争议水域擅自划定的一条分界线,以宣示韩国海域的主权范围。韩国方面临检、扣留甚至枪击跨界作业的渔船,但主要是针对日本籍渔船的跨海作业,导致不少日本渔民被捕以致死伤的事件。随着李承晚的下台和日本的强烈要求,韩国于1961年取消了李承晚线,但该线以内的独岛(日方称“竹岛”)仍为韩国实际控制。

    [345]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第191~192页。

    [346]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第262页。

    [347]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第194页。

    [348]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第194页。

    [349]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第105页。

    [350]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第105页。

    [351]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第221页。

    [352]早坂茂三:《田中角荣秘闻》,赵宝智等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第140页。

    [353]NHK采访组:《周恩来的决断: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来龙去脉》,肖红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第105页。

    [354]吴学文等:《中日关系(1945~1994)》,时事出版社,1995,第190页。

    [355]早坂茂三:《田中角荣秘闻》,第149页。

    [356]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37页。

    [357]本多勝一:《中国の旅》,第10~12页。

    [358]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24~125页。

    [359]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25~126页。

    [360]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33页。

    [361]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第147~148页。

    [362]步平:《日本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考察》,《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4期。

    [363]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第141页。

    [364]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第103~104页。

    [365]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第23页。

    [366]小森阳一:《天皇的玉音放送》,第44页。

    [367]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第235页。

    [368]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20页。

    [369]井上清:《天皇的战争责任》,第7页。

    [370]藤原彰:《日本正在淡化十五年战争的观念》,王庆民、段可林译,《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4期。

    [371]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160页。

    [372]田中正俊:《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第112页。

    [373]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161页。

    [374]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161页。

    [375]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161页。

    [376]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162页。

    [377]赤间刚:《昭和天皇的秘密——你在地狱中徘徊吧!裕仁天皇》,第162页。

    [378]左立平:《战后日本战争责任观述评》,《军事历史》1993年第5期。

    [379]警备実務研究会:《右翼運動の思想と行動》,立花書店,1989,第132页。

    [380]1986年4月29日,新右翼团体统一义勇军派系的国粹青年队成员冈崎一郎、中村忠志等人事先探知左翼团体准备在赤板的桧町公园集会。于是,他们提前潜入会场,安装定时炸弹,计划破坏民众反对天皇在位60周年活动,不料炸弹突然爆炸,害人者未及害人反伤自身,警方闻讯赶来,将冈崎等人逮捕。

    [381]王希亮:《战后日本政界战争观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189页。

    [382]王希亮:《战后日本政界战争观研究》,第190页。

    [383]社会評論社編集部:《右翼テロ》,社会評論社,1990,第47页。

    [384]山本功編《特集 天皇制の歴史と民主主義》,新日本出版社,1989;中塚明:《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日清战争是怎样发生的》,于时化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第219~220页。

    [385]靖国神社問題特別委員会編《国家と宗教》,第160页。

    [386]藤原彰:《日本正在淡化十五年战争的观念》,《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4期。

    [387]李完稷:《关于战后日本天皇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世界政治与经济》1990年第9期。

    [388]藤原彰:《日本正在淡化十五年战争的观念》,《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4期。

    [389]左立平:《战后日本战争责任观述评》,《军事历史》1993年第5期。

    [390]左立平:《战后日本战争责任观述评》,《军事历史》1993年第5期。

    [391]藤原彰:《日本正在淡化十五年战争的观念》,《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4期。

    [392]井上清:《天皇·天皇制の歴史》,明石書店,1986,第1页。

    [393]岡部牧夫:《十五年戦争史論 原因と結果と責任と》,第219页。

    [394]《論証 昭和から平成へ(4)戦争責任》,《朝日新聞》1989年1月12日。

    [395]藤原彰:《日本正在淡化十五年战争的观念》,《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4期。

    [396]井上清:《天皇的战争责任》,第7~8页。

    [397]藤原彰:《日本正在淡化十五年战争的观念》,《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4期。

    [398]《朝日新闻》东京审判记者团:《东京审判》,吉佳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第474~475页。

    [399]L. Hirohito Chagoll, empereur du Japan: Un criminal de guerre oublie?, EPO, Anvers 1988.

    [400]田中伸尚、田中宏、波田永実:《遺族と戦後》,第224~226页。

    [401]高海宽:《靖国神社与合祀甲级战犯》,《日本学刊》2006年第3期。

    [402]高海宽:《靖国神社与合祀甲级战犯》,《日本学刊》2006年第3期。

    [403]赤沢史朗:《戦争犠牲者の追悼と靖国神社》,《歴史評論》628号,2002。

    [404]陈景彦:《论日本当权者否认侵华战争问题——兼驳〈“南京大屠杀”之虚构〉》,《现代日本经济》1995年第2~3期。

    [405]堀幸雄:《戦後の右翼势力》,第251页。

    [406]大嶽秀夫:《自由主義的改革の時代——1980年代前期の日本政治》,中央公論社,1994,第266页。

    [407]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66页。

    [408]鯵坂真:《“新京都学派”の日本文化論》,《文化評論》1986年5月号。

    [409]尼克松冲击有两次,一次是经济方面的尼克松冲击,即美国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实施“新经济政策”,主要是美国决定放弃金本位,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和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从而导致“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加剧了国际金融、经济动荡局势,该政策对日本经济影响尤甚,故被日本人称为“尼克松冲击”。另一次是政治方面的尼克松冲击,即尼克松总统于1971年7月秘密派遣基辛格访问北京,为尼克松访华做铺垫。这一事件直到公布尼克松访华前的最后一刻,美国政府才通知日本政府,使日本人顿时产生被美国所抛弃的感觉,对日本政治和外交政策产生了巨大冲击。两次石油危机,一次是1973年至1974年因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于1973年12月收回国际石油标价权,导致石油价格飙升2倍多,触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其中美国、日本遭受冲击最大。另一次是因1978年底伊朗政局突变和随之爆发的两伊战争,导致国际石油产量下降80%以上和国际油价暴涨,在西方世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410]小川文相1982年7月29日在参议院文教委员会上的答辩,《朝日新聞》1982年7月30日朝刊。

    [411]《日本某些高级官员继续为美化军国主义辩解》,《人民日报》1982年7月29日。

    [412]三浦永光:《戦争牺牲者と日本の戦争責任》,明石書店,1995,第31页。

    [413]内田雅敏:《戦後補償を考える》,第185页。

    [414]俵義文:《教科書攻撃の深層“慰安婦”問題と“自由主義史観”の詐術》,学習の友社,1997,第32页。

    [415]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60页。

    [416]堀幸雄:《戦後の右翼勢力》,第257页。

    [417]倍利(K. B. Pyle):《日本的问题》,台北,金禾出版社,1996,第105、107、108页。

    [418]吉田茂:《激動の政治百年史》,日本国会年鑑編纂会,1992,第488页。

    [419]吴广义:《解析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第282页。

    [420]内田雅敏:《戦後補償を考える》,第190页。

    [421]王希亮:《战后日本政界战争观研究》,第197~198页。

    [422]陈景彦、阎国来:《论日本政府传统历史观的右倾问题》,《东北亚论坛》1999年第4期。

    [423]藤井志津枝:《日本历史教科书上的“侵略”与“进出”》,吴天威等编《日本侵华研究》第6期。

    [424]吉田茂:《激動の政治百年史》,第438、439页。

    [425]《日本某些高级官员继续为美化军国主义辩解》,《人民日报》1982年7月29日;《忠言逆耳利于行》,《人民日报》1982年7月30日。

    [426]大沼保昭:《東京裁判·戦争責任·戦後責任》,第257、264页。

    [427]後藤文康:《誤報——新聞報道の死角》,岩波書店,1996,第93~97页。

    [428]《鈴木初中局长に聞く》,《朝日新聞》1982年7月27日。

    [429]须永有香里:《現場主義と対話から、歴史を学び未来をつくる》,早川紀代編《植民地と戦争責任(戦争·暴力と女性3)》,第223~226页。

    [430]周启乾:《怀念永原庆二先生》,《日本学刊》2006年第2期。

    [431]王希亮:《试析日本战争责任问题的尖锐化趋势》,《日本学刊》2004年第4期。

    [432]王希亮:《试析日本战争责任问题的尖锐化趋势》,《日本学刊》2004年第4期。

    [433]陈景彦:《论日本人的历史认识及其感情因素》,《日本学刊》2002年第5期。

    [434]《日本众议员石原无视历史事实 否认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人民日报》1990年11月16日。

    [435]堀幸雄:《戦後の右翼勢力》,第363~364页。

    [436]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35~36页。

    [437]曲家源:《卢沟桥事变起因考论》,中国华侨出版社,1992,第177页。

    [438]日本和平祈念事业特别基金:《和平祈念事业特别基金趣旨书》;赵建民:《日本的社会教育与历史认识述论》,《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439]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56页。

    [440]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213页。

    [441]加藤節:《歧路に立フ戦後》,《自自公暴走ストツブ》,《世界》紧急增刊,1999年11月1日。

    [442]中曾根康弘:《新的保守理论》,金苏城、张和平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第92、93页。

    [443]江藤淳:《もう一つの戦後史》,講談社,1978。

    [444]《“無条件降伏”の意味》,《文藝》1978年9月号;《江藤淳氏に答える》,《每日新聞》1978年9月7日、8日夕刊。

    [445]江藤淳:《忘れたことと忘れさせられたこと》,文藝春秋社,1979。

    [446]《無条件降伏論争の問題点》,《朝日新聞》1978年10月2日、3日夕刊。

    [447]《丧失の戦後史と戦後史の丧失》,《科学と思想》第38号,1980年10月。

    [448]鶴見俊輔:《戦時期日本の精神史——1931~1945》,第220页。

    [449]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45~1970)》,第2页。

    [450]田中正明:《“南京事件”の総括》,謙光社,1987。

    [451]阿罗健一:《架空だった南京大虐殺の証拠 謎の“崇善堂”とその実態》,《正論》1985年10月号。

    [452]家永三郎:《“密室”検定の記録》,教科書検定訴訟を支援する全国連絡会,1983年1月。

    [453]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29~131页。

    [454]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31页。

    [455]常石敬一、朝野富三:《細菌戦部隊と自決した二人の医学者》,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263页。

    [456]吉永春子:《石井細菌部隊の戦後三十年》,《諸君》1976年9月号。

    [457]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263~264页。

    [458]1972年,长崎县当局制定了“支付慰灵碑管理维护补助金要纲”,该要纲规定每年用一部分公款支付县内慰灵碑、忠魂塔的维护管理,违背了战后日本新宪法规定的政教分离原则。

    [459]社会評論社編集部:《右翼テロ》,第60~66页。

    [460]王希亮:《论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右翼运动及其战争翻案活动》,《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2期。

    [461]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42页。

    [462]藤原彰:《書評: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戦史叢書〉》,《歴史学研究》1977年2月号。

    [463]安井久善ほか:《軍事史教育はこれでよいのか(座談会)》,《軍事史学》第15卷第2号,1979年9月。

    [464]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43~144、177~178页。

    [465]“短现”即所谓的短期现役海军会计科士官,是对从大学等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青年,施以短期的补习教育后,参加两年的短期现役会计军官的制度。此类出身者因在战后日本的政、财、官界占据要职,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短现”一词屡屡出现于报刊之中。详见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78页。

    [466]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45页。

    [467]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46页。

    [468]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72~177页。

    [469]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27页。

    [470]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6页。

    [471]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22页。

    [472]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29~30页。

    [473]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23页。

    [474]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23~124页。

    [475]粟屋憲太郎、吉見義明:《毒ガス作戦の真実》,《世界》1985年9月号。

    [476]粟屋憲太郎、吉見義明:《毒ガス作戦の真実》,《世界》1985年9月号。

    [477]王希亮:《日本学术界“南京大屠杀事件”论争及各派论点评析》,《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4期。

    [478]王希亮:《日本学术界“南京大屠杀事件”论争及各派论点评析》,《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4期。

    [479]吉田裕:《南京大虐殺60周年:南京事件の全容がせまる歴史認識》,《前衛》1998年1月号。

    [480]王希亮:《日本学术界“南京大屠杀事件”论争及各派论点评析》,《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4期。

    [481]大沼保昭:《東京裁判、戦争責任、戦後責任》,《思想》第719号,1984年5月。

    [482]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24页。

    [483]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261~337页。

    [484]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337~341页。

    [485]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130页。

    [486]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37页。

    [487]岡部牧夫:《十五年戦争史論 原因と結果と責任と》,第239~240页。

    [488]前田哲男:《戦略爆撃の思想》,朝日新聞社,1988。

    [489]田中忠:《我が国における戦争法の受容と実践——幕末、明治期を中心に》,载大沼保昭編《国際法、国際連合と日本——高野雄一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弘文堂,1987。

    [490]家永三郎:《戦争責任》,第421~422页。

    [491]步平、王希亮:《良知与冥顽:战后50年日本人的战争观》,第126~127页。

    [492]铭心会访问的中国活动,见高兴祖《“参拜靖国神社”来龙去脉》,《东南文化》1995年第4期。

    [493]小川武满:《大地的呼声——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人生轨迹》,第225页。

    [494]小川武满:《大地的呼声——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人生轨迹》,第253页。

    [495]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180页。

    [496]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210~212页。

    [497]谭汝谦编《反日改史怒吼集》,明报出版社,1991,第44页。

    [498]内閣总理大臣官房广報室編《舆論調查年鉴(昭和51年版)》,大藏省印刷局,1976;《舆論調查年鉴(昭和58年版)》,大藏省印刷局,1984。

    [499]内閣总理大臣官房广報室編《舆論調查年鉴(昭和58年版)》。

    [500]藤原彰:《日本正在淡化十五年战争的观念》,《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4期。

    [501]関千枝子:《被爆と女性——ヒロシマから——》,早川紀代編《植民地と戦争責任(戦争·暴力と女性3)》,第184~187页。

    [502]藤原彰:《日本正在淡化十五年战争的观念》,《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4期。

    [503]藤原彰:《日本正在淡化十五年战争的观念》,《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4期。

    [504]百武福寿:《三十年ぶり、教え子の同級会に欠席》,《読売新聞》1975年9月15日。

    [505]《“平和運動の原点ここから”国追及の“区民法廷”》,《每日》1982年11月28日;《戦争責任しつこく考えよう 一昨年の“一審”に続く中野区民法廷》,《每日》1984年11月29日;《あす“战争责任”中野》,《朝日》1984年12月1日。

    [506]高橋三郎編《共同研究·戦友会》,田畑書店,1983,第318~341页。

    [507]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60页。

    [508]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176页。

    [509]升味准之助:《昭和天皇とその時代》,山川出版社,1998,第375页。

    [510]大沼保昭:《東京裁判、戦争責任、戦後責任》,第64~65页,注释12、13。

    [511]《歴史家、粟屋憲太郎の 〈現代への視線〉 —1》,BRUTUS,1992年3月15日。

    [512]《歴史家、粟屋憲太郎の 〈現代への視線〉 —1》,BRUTUS,1992年3月15日。

    [513]《歴史家、粟屋憲太郎の 〈現代への視線〉 —1》,BRUTUS,1992年3月15日。

    [514]田岛英一:《“从军慰安妇”战后赔偿问题和人权》,载徐静波、胡令远编《战后日本的主要社会思潮与中日关系》,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第133~134页。

    [515]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58~159页。

    [516]步平:《关于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思考》,《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9期。

    [517]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0页。

    [518]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11页。

    [519]高桥哲哉:《战后责任论》,徐曼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第22页。

    [520]高桥哲哉:《战后责任论》,第22~23页。

    [521]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2~3页。

    [522]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3页。

    [523]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225页。

    [524]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226页。

    [525]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4页。

    [526]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227页。

    [527]粟屋憲太郎:《未決の戦争責任》,第232页。

    [528]孙政:《战后日本新国家主义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第317页。

    [529]江口圭一:《日本的侵略与日本人的战争观》,周启乾译,《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

    [530]津田道夫:《南京大虐杀と日本人の精神構造》,社会評論社,1995,第244页。

    [531]波田永実:《“戦争責任否定派”の動向と理論》,《季刊·戦争責任研究》1996年春季号。

    [532]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第924页。

    [533]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第933~934页。

    [534]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第933、934页。

    [535]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6页。

    [536]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214页。

    [537]津田道夫:《南京大虐杀と日本人の精神構造》,第166~167页。

    [538]刘江永:《日本美化侵略历史的动向及其根源》,《现代国际关系》1996年第9期。

    [539]《“日の丸·君の代の法制化”に反対すふ共同声明》,《世界》1999年8月号。

    [540]社説,《每日新聞》2000年5月17日。

    [541]孙文清:《揭开森喜朗“神国”发言的本质》,《中国青年报》2000年5月18日。

    [542]松下政経塾出身国会議員の会:《21世紀·日本の繁栄譜》,PHP研究所,1999,第146页。

    [543]1985年8月14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曾根首相等日本内阁大臣如果参拜靖国神社,将会伤害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之害的包括中日两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见孙东民:《日宣布中曾根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人民日报》1985年8月15日。1985年9月19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就一些学生举行九一八事变纪念活动发表谈话:“中国政府曾就日本内阁成员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问题,向日本政府表明过自己的立场,并要求日本政府慎重行事。遗憾的是,日方不顾我们的友好劝告,坚持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希望日本政府领导人严格履行关于日本不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诺言。”见《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就一些学生举行纪念“九一八”事变活动发表谈话 日本内阁成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希望日本政府领导人严格履行诺言巩固发展中日友好》,《人民日报》1985年9月20日。

    [544]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第279页。

    [545]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第280页。

    [546]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第278~279页。

    [547]若宫启文:《和解与民族主义》,第280页。

    [548]王希亮:《论80年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史观的泛滥同新保守主义的关联》,《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

    [549]4个政治文件,指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时的《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的《中日联合宣言》,以及2008年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550]中央电视台《高端访问》,,2011年8月17日。

    [563]《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表示任期内不会参拜靖国神社》,,2011年9月3日。

    [564]蔡东海:《野田佳彦:不想刻意宣扬历史问题》,《泉州晚报》2011年8月31日。

    [565]吴广义:《解析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第223页。

    [566]《天皇陛下驾崩悼文》,《神社新報》1989年1月号外。

    [567]吴广义:《解析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第224页。

    [568]《昭和天皇の独白八時間——太平洋戦争の全貌を語る》,《文藝春秋》1990年12月号。

    [569]藤原彰ほか:《徹底検証·昭和天皇“独白録”》,大月書店,1991。

    [570]《富田メモ》,《日本経済新聞》2006年7月20日。

    [571]石原慎太郎:《“南京大虐殺”の虚構 ——歴史の改竄を排す》,《諸君》1994年7月号。

    [572]《金泽“圣戦大碑”建立に寄付》,《朝日新聞》2000年9月15日。

    [573]佐藤和男:《東京裁判と國際法》,歴史検討委員会編《大東亜戦争の総括》,展転社,1995,第202页。

    [574]中文翻译的《旧金山和约》第4章第11条:“日本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与其他在日本境内或境外之盟国战罪法庭之判决,并将执行各该法庭所科予现被监禁于日本境内之日本国民之处刑。对此等人犯赦免、减刑与假释之权,除由每一案件科行之一个政府或数个政府之决定并由日本之建议外,不得行使。如该项人犯席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所判决,该项权利除由参加该法庭之多数政府之决定并由日本之建议外,不得行使。”见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45~1970)》,第107页。

    [575]歴史検討委員会編《大東亜戦争の総括》,展転社,1995,第334~335页。

    [576]王希亮:《战后日本政界战争观研究》,第306页。

    [577]参见步平、王希亮:《良知与冥顽:战后50年日本人的战争观》第6章;王希亮:《战后日本政界战争观研究》第5章;吴广义的《解析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第224~243页。他们对《大东亚战争的总结》一书中每位保守派学者的观点进行了评述。所谓“大东亚战争的总结”,只能说是战后日本保守派学者的战争责任观的汇总,并非是对战争本身的总结。

    [578]“同台经济恳话会”,系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幼年学校的经济界人士在1976年成立的团体,长期从事否认侵略战争性质的活动。

    [579]步平、王希亮:《良知与冥顽:战后50年日本人的战争观》,第300~312页。

    [580]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16~17页。

    [581]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17页。

    [582]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22~23页。

    [583]西尾幹二、藤岡信勝:《国民の油断》,PHP研究所,1996,第168~173页。

    [584]石原慎太郎、江藤淳:《敢坚决说“不”的日本——战后日美关系的总结》,张云方等译,新华出版社,1992,第22~23页。

    [585]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823~824页;高桥哲哉:《战后责任论》,第105、117页。

    [586]小熊英二:《“民主”と“愛国”——戦後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第804页。

    [587]大滨徹也:《日本人と戦争——歴史としての戦争体験》,刀水書房,2002,第250~251页。

    [588]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12页。

    [589]王希亮:《论80年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史观的泛滥同新保守主义的关联》,《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

    [590]新しい歴史教科書をつくる会編《新しい日本の歴史が始まる——“自虐史観”を超えて》,幻冬社,1997,第190页。

    [591]津田道夫:《对自由主义史观与司马史观的批判》,燕子、广义译,《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4期。

    [592]高沢秀次:《戦後の歴史教育と教科書——“新しい歴史教科書をつくる会”を巡って》,《サンサ ラ》1997年2月号。

    [593]松島栄一、城丸章夫:《“自由主義史観”の病理》,大月書店,1997,第78页。

    [594]渡辺治:《日本の大国化とネオ·ナショナリズムの形成——天皇制ナショナリズムの模索と隘路》,樱井書店,2001,第220页。

    [595]中村粲:《文相との教科书談半決裂す》,《正論》1997年3月号。

    [596]俵义文:《歪曲历史的“国民运动”》,笪志刚译,《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2期。

    [597]吴广义:《解析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第174页。

    [598]“教科书に真実と自由を”联络会編《彻底批判“国民の歴史”》,大月書店,2000,第296页。

    [599]俵义文:《歪曲历史的“国民运动”》,《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2期。

    [600]俵义文:《歪曲历史的“国民运动”》,《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2期。

    [601]步平:《关于日本的自由主义史观》,《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4期。

    [602]俵义文:《歪曲历史的“国民运动”》,《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2期。

    [603]中村粲:《NHKウオッチング》,《正論》2001年1月号。

    [604]徐志民:《日本右翼教科书的幽灵再现——评育鹏社版、自由社版中学历史与公民教科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25日。

    [605]徐志民:《日本右翼教科书的幽灵再现——评育鹏社版、自由社版中学历史与公民教科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25日。

    [606]徐志民:《日本右翼教科书的幽灵再现——评育鹏社版、自由社版中学历史与公民教科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25日。

    [607]王希亮:《论80年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史观的泛滥同新保守主义的关联》,《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

    [608]俵义文:《歪曲历史的“国民运动”》,《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2期。

    [609]内田雅敏:《戦後補償を考える》,第43页。

    [610]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27页。

    [611]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26~27页。

    [612]岡部牧夫:《戦争責任と国民文化》,《世界》544号,1990年8月。

    [613]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28页。

    [614]山口定:《私が言ったこと、言いたかったこと》,《二つの現代史——歴史の新たな転換点に立って》,粟屋憲太郎等编《戦争責任·戦後責任——日本とドイツはどう違うか》,朝日新聞社,1994。

    [615]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45页。

    [616]瀧川裕英:《集合的責任論序説——戦後世代の戦争責任への視座》,《創文》第359号,1994年10月。

    [617]田中正俊:《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第146~147页。

    [618]田中正俊:《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第148页。

    [619]田中正俊:《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第145页。

    [620]田中正俊:《战中战后:战争体验与日本的中国研究》,第204~205页。

    [621]岡部牧夫:《十五年戦争史論 原因と結果と責任と》,前言,第4页。

    [622]高桥哲哉:《战后责任论》,第13页。

    [623]木坂順一郎:《アジア·太平洋戦争の呼称と性格》,《龍谷法学》第25号,1993年3月。

    [624]岡部牧夫:《十五年戦争史論 原因と結果と責任と》,第20~21页。

    [625]岡部牧夫:《十五年戦争史論 原因と結果と責任と》,第21~22页。

    [626]姬田光義:《日本人と‘対華侵略戦争’史観》,中央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編《日中戦争——日本、中国、アメリカ》研究叢書(10),中央大学出版部,1993,第11页。

    [627]江口圭一:《日本的侵略与日本人的战争观》,周启乾译,《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

    [628]江口圭一:《日本的侵略与日本人的战争观》,《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

    [629]江口圭一:《日本的侵略与日本人的战争观》,《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

    [630]江口圭一:《日本的侵略与日本人的战争观》,《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

    [631]周启乾:《怀念永原庆二先生》,《日本学刊》2006年第2期。

    [632]内田雅敏:《戦後補償を考える》,第195页。

    [633]内田雅敏:《戦後補償を考える》,第121~122、139页。

    [634]内田雅敏:《戦後補償を考える》,第198页。

    [635]内田雅敏:《戦後補償を考える》,第198页。

    [636]若 泰雄:《日本的战争责任》,第427~428页。

    [637]若 泰雄:《日本的战争责任》,第448页。

    [638]喜多義人:《国際法上の免責事由としての“上官命令”の問題》,《日本大学大学院 法学研究年報》第22号,1992;喜多義人:《戦争犯罪人裁判と上官命令の抗弁——東京裁判の場合》,《日本法学》第59卷第2号,1993年11月。

    [639]津田道夫:《南京大虐杀と日本人の精神構造》,“序言”,第2~3页。

    [640]中原:《“日本的战争历史认识座谈会”综述》,《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

    [641]山田正行:《自我认同感与战争——关于战争期间中国云南省滇西地区的心理历史研究》,第155页。

    [642]山田正行:《自我认同感与战争——关于战争期间中国云南省滇西地区的心理历史研究》,第196页。

    [643]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56页。

    [644]吉沢南:《私たちの中のアジアの戦争——仏領インドシナの“日本人”》,有志舎,2010。

    [645]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57~58页。

    [646]吴广义:《正视侵华历史,寻求中日共识——“日本的战争责任学术讨论会”综述》,《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

    [647]吴广义:《正视侵华历史,寻求中日共识——“日本的战争责任学术讨论会”综述》,《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

    [648]早川紀代:《戦争責任のはたし方——リストラテイブ·ジャステイスを求めて——》,早川紀代編《植民地と戦争責任(戦争·暴力と女性3)》,第208~209页。

    [649]小野賢二、本多勝一、藤原彰編集:《南京大虐殺を記録した皇軍兵士たち——第十三師団山田支隊兵士の陣中日記》,大月書店,1996。

    [650]吴广义:《从历史教育看“中日民众信任问题”》,《太平洋学报》2003年第2期。

    [651]日本实现战后补偿运动编《关于战后补偿法案的思考——为了实现个人补偿》,未公开出版的资料;吴广义:《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2期。

    [652]步平、王希亮:《良知与冥顽:战后50年日本人的战争观》,第33页。

    [653]步平、王希亮:《良知与冥顽:战后50年日本人的战争观》,第155~156页。

    [654]小川武满:《大地的呼声——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人生轨迹》,第264~266页。

    [655]小川武满:《大地的呼声——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人生轨迹》,第269~273页。

    [656]歴史科学協議会編《歴史評論 特集 戦後50年に立って(その2)1》第545号,校仓書房,1995,第139页。

    [657]《季刊·戦争責任研究》2000年夏季号,即《特集 大学と戦争》,亦可见“日本の戦争責任資料センター”的网页:/japanwarres/center/somokuji2. htm,2011年12月25日。

    [658]小暮修也:《明治学院の戦争責任》,《季刊·戦争責任研究》2000年夏季号。

    [659]吴广义:《日本:战争责任不容回避》,《光明日报》1999年10月15日。

    [660]卓南生:《后冷战的中日关系与日本舆论动向》,载徐静波、胡令远编《战后日本的主要社会思潮与中日关系》,第105~106页。

    [661]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216~217页。

    [662]卓南生:《后冷战的中日关系与日本舆论动向》,载徐静波、胡令远编《战后日本的主要社会思潮与中日关系》,第106页。

    [663]大沼保昭:《日本の戦争責任と戦後責任》,《国際問題》第501号,2001年12月。

    [664]吴广义:《解析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第185页。

    [665]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216~217页。

    [666]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217~218页。

    [667]高兴祖:《“参拜靖国神社”来龙去脉》,《东南文化》1995年第4期。

    [668]吉田裕:《日本人的战争观——历史与现实的纠葛》,第6~7页。

    [669]吉田裕:《現代歴史学と戦争責任》,第10页。

    [670]早川紀代:《軍国の女たち 被害者として、加害者として》,早川紀代編《軍国の女たち“戦争、暴力と女性2”》,第6页。

    [671]内閣总理大臣官房广報室編《全国舆論調查現状(昭和58年版)》,大藏省印刷局,1984。

    [672]日本放送文化研究所:《日本人の戦争責任》,《放送研究と調查》2000年9月号。

    [673]中西寛:《日中相互理解と歴史認識問題》,“日本の対中総合戦略”研究会編《日本の対中総合戦略——“戦略的パートナーとしての中国”登場へ期待と日本の方策——最総報告書》,PHP総合研究所,2008,第62页。

    [674]王希亮:《日本学术界“南京大屠杀事件”论争及各派论点评析》,《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4期。

    [675]王希亮:《日本学术界“南京大屠杀事件”论争及各派论点评析》,《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4期。

    [676]中西寛:《日中相互理解と歴史認識問題》,“日本の対中総合戦略”研究会編《日本の対中総合戦略——“戦略的パートナーとしての中国”登場へ期待と日本の方策——最総報告書》,第65~66页。

    [677]步平:《中日历史问题的对话空间》,2008年12月9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举行的第二次日中历史认识对话会发言稿。

    [678]王希亮:《战后日本政界的战争观》,第396页。

    [679]《韩报发布东亚三国舆论调查——中国人“国家自豪感”远超韩日》,《参考消息》2008年11月29日。

    [680]林雪原、郭隽:《日本人对中国“好感度”创30年新低——对中国有好感的日本人只占三成多一点》,《环球时报》2008年12月8日。

    [681]内田雅敏:《戦後補償を考える》,第186页。

    [682]苏海河:《日本外交战略谋调整》,《中国青年报》2002年12月2日。

    [683]内田雅敏:《戦後補償を考える》,第195~196页。

    [684]内田雅敏:《戦後補償を考える》,第186~187页。

    [685]大沼保昭:《東京裁判·戦争責任·戦後責任》,第215页。

    [686]林雪原、郭隽:《日本人对中国“好感度”创30年新低——对中国有好感的日本人只占三成多一点》,《环球时报》2008年12月8日。

    [687]步平:《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第398页。

    [688]步平:《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第398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