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种选择-学会知足,不做欲望的俘虏(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混乱的局势中,缺少了道德的、社会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约束自己,不因外界的杂乱而影响自己的人,是能够把握住自己的人。自律的过程是自我改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己。自己能够突出物欲的喧嚣,摆脱生活的诱惑,放弃眼前的野心,收获的不只是自己的幸福,而且也会让自己的心灵更加澄净。

    某日的一天上午,坦山和尚和寺里的另外一个和尚慧止一起下山去化缘。

    地面因为下雨的缘故而变得更加泥泞不堪,此时,天还在下着小雨。

    坦山和慧止一边说话一边走着,在半山腰的一个拐弯的地方遇到了一位漂亮的姑娘,那个姑娘身上穿着绸布衣裳、丝质衣带,衣服太长而无法跨过眼前的一滩淤泥路。

    坦山看着在那左右为难的年轻女子说:“姑娘,来吧,我背你过去。”

    坦山说完就背起年轻的姑娘跨过了那一滩淤泥。

    坦山放下姑娘后又继续和慧止赶路,一路上慧止都没有再说话。就这样走了一段路,慧止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寺里有规定,身为出家人是不能亲近女色的,尤其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事情,你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呢?”

    “你说什么?那个女子吗?”坦山慢慢地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背着吗?”

    坦山看到年轻的女子,背她走路。在背起的时候,他没有考虑慧止所说的不能亲近女子,只是纯粹地看别人有难处而伸手拉了一把。坦山在做这些的时候很坦然,也很平静,心无波澜,以至于他能自然地对待这些事情。

    这就是孔子口中的“不忧不惧”的君子之风,这样的人不会为世间的俗物所累而迷失自己。

    解开欲望的枷锁

    一位行者走到一个地方的时候听说附近的寺庙里有位得道高僧,于是他到寺庙中拜谒禅师,希望禅师能够解开他心中的疑惑。

    行者见到禅师后问道:“禅师,您能不能告诉我人的欲望是什么?”

    禅师听完行者的话,然后看了一眼他说:“你现在先回去,明天中午的时候再来,但是明天一天都不要吃饭,也不要喝水。”

    行者对禅师的话感到很不解,但他还是按照禅师说的那样做了。第二天,他再次来到禅师面前。

    禅师看着他问道:“你现在是不是感觉到饥肠辘辘、饥渴难耐?”

    行者舔着干裂的嘴唇说:“是的,我现在感觉自己可以吃下一头牛,喝下一池水。”

    禅师笑了笑说:“你现在随我来吧。”

    禅师领着行者走了很长一段路,来到一片果林前。禅师递给行者一只硕大的口袋说:“你现在就到果林里去摘些美味的果子,不管你摘多少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把它们带回寺庙才可以享用。”禅师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行者摘了满满一口袋水果步履蹒跚地走下山,当他走到禅师面前的时候已经是汗流浃背了。

    禅师看到累得气喘吁吁的行者说:“你现在可以享用这些美味了。”

    行者听到禅师的话迫不及待地伸手抓过两个很大的苹果,然后就大口大口地咀嚼起来。不一会儿,两个苹果被他狼吞虎咽地吃了个干净。行者这时候感觉自己吃饱了,然后抚摸着鼓胀的肚子疑惑地看着禅师。

    禅师抬起头看了看行者问道:“你现在还感觉到渴吗?”

    行者爽快地回答说:“不,我现在没有一点饿意或口渴的感觉,我感觉自己什么也吃不下了。”

    禅师看了看行者,然后指着那剩下的几乎是满满一袋的水果问:“既然两个苹果已经让你感觉不到饿,那么这些你千辛万苦背回来却没有被吃下去的水果又有什么用呢?”

    行者顿时恍然大悟。

    对每个人来说,其实真正需要的仅仅是两个足够充饥的“苹果”,而剩余的欲望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野心,这种野心大了就会增加人的负担,也不会让人感到幸福。聪明的人不但会放弃野心,而且在面对别人的给予时,懂得拒绝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他在治理国家的政务、肃清吏治方面很有自己的卓远见识。但是,真正让他名垂青史的却是他拒鱼的典故。

    公仪休喜欢吃鱼的事情在鲁国是家喻户晓的。一天上午,公仪休正和他的学生们讨论治国方略,家丁来报说门口有人求见。公仪休让那人进来了,只见来人手里拎着两条鲜活的大鲤鱼,公仪休顿时明白了来人的意思,没等来人说话就出言拒绝了。来人走后,他的学生很不解地问:“老师,您平时不是最爱吃鱼吗?为什么今天别人送鱼来了你却拒绝了呢?你为什么不接受呢?”

    公仪休笑了笑说:“大家都知道我爱吃鱼,但就是因为我特别爱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你们又知道他为什么要给我送鱼吗?”学生们摇摇头看着公仪休。

    公仪休看着面带疑惑的学生说:“你们知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是什么意思吧?来人知道我喜欢吃鱼,又有求于我,所以会送鱼给我。换句话说,如果我喜欢书画,那么有求于我的人定会送来书画给我;如果我喜欢古董,有求于我的人必定会送来珍贵的宝物。今天我如果因为喜欢吃鱼而收下要我帮忙的来人的鱼,那么明天别人有求于我,说不定会送个金子做的鱼盆给我。如果我长期接受别人送来的贿赂之礼,那么就会触犯国家的律法,这样很可能就会下监狱。到时就不会有人给我送鱼了,我现在身居庙堂,所拿的俸禄足够我买我喜欢吃的鱼了。而且是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买。”

    学生们默默地点头称是。

    公孙休懂得拒绝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人格魅力。人的道德情操是至高无上的,懂得拒绝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不管是在何时何地,或者处在什么样的高位,都应该具有慎独的精神,时刻用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羊续是东汉时期南阳郡的太守。南阳因是刘秀的故乡,所以也是达官贵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当地人生活奢靡,而且相互礼贿之风盛行。羊续身为地方父母官,对这种礼贿奢靡之风非常厌恶,下决心要改变这种浮华的社会风气。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羊续决定从自己做起。羊续带头穿破旧的衣服,吃粗茶淡饭,乘坐老马拉的破车,而且居室里不放任何的陈设物品。百姓见了都大为称赞。羊续的行为对那些有权有势的地方权豪以及郡衙属吏却是一个大大的约束。他们表面上循规蹈矩,但心里却惴惴不安,生怕一个不小心而被羊续揪住辫子。他们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将这位新太守拉下水,但不知从何下手。

    一天晚上,羊续正在房中整理文案,这时有下人来报说郡丞焦俭前来拜访。羊续把焦俭请入书房,两人坐下后天南地北地寒暄了一会儿。焦俭走的时候跟羊续说:“大人一向清正廉洁,而且崇尚简朴,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大人平时公事繁忙,吃的又那么简单,可要当心身体啊!下官今天闲来无事出去钓来两条鲤鱼,这鲤鱼在南阳可是特产,有时是无法买到的。我很幸运地钓到两条鱼,一条我自己留着享用,另一条就送给大人,当做帮大人改善一下生活吧。还请大人笑纳。”焦俭说完便从门边拿来一个鱼篓,从里面取出一条肥美的大鱼。羊续见焦俭言辞恳切,不好推辞,一时感到左右为难。如果不收就会伤了焦俭的情面,人家也是一片好心,没有别的意思;如果收下,那么别人知道后就会相继效仿,这样会坏了自己的名节。思前想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先把鱼收下,焦俭走后,他立即命人将那条鱼悬挂在房外的梧桐树上,然后继续回房中读书。

    十几天后,焦俭又提着一条更肥美的鲤鱼来求见羊续。还未等焦俭开口说话,羊续就拉着他来到房外的梧桐树下,笑着指指树上说:“你看,这是你上次送给我的鱼,我都还没有动。时间久了已经被风吹干了。你看我还会再收吗?你的这条鱼,我要一直挂在这里,也可以此来告诫别人不要再给我送礼了。”焦俭顿时尴尬得无地自容,灰溜溜地走了。

    羊太守悬鱼拒贿的事情很快就在南阳郡里传开了,再也没有人来给羊续送礼了,当地人送了他一个“悬鱼太守”的雅号。至此以后,“悬鱼”“羊续悬鱼”等雅号成了为官清廉、拒受贿赂的成语典故。羊续懂得拒绝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

    每个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有占有的欲望,但不是每个自己喜欢的东西都能属于自己。拥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会感觉到生活很累。智者即使是面对自己很喜欢的东西,但是知道那不属于自己,依旧会选择拒绝。这种人懂得生活的真正含义,也明白幸福的定义,能够解脱欲望的枷锁,所以会生活得幸福。

    自我救赎的境界

    有一对非常相爱的恋人,他们从大学的时候就开始谈恋爱,毕业后依旧在一起努力地拼搏人生的未来。他们的幸福越来越近了,可是灾难也来了。一天,男孩在去接女孩下班的路上遭遇了车祸,不幸受了重伤,在送进医院的一个月里,男孩丝毫不见起色,一直昏迷不醒。女孩早已憔悴不堪,她每天都守在男孩身边,默默地祈祷。虽然看不到任何希望,但她仍苦苦地守候着不离开。

    终于有一天,上帝听到了这个女孩的祈祷,他被这个痴情的女孩感动了。上帝来到女孩面前,轻轻地问她:“如果要你的爱人醒过来,那么你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吗?”

    女孩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只要他能醒过来,要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上帝说:“那么我可以让你的爱人醒过来,但这是有条件的。我不需要你的生命,但是我要你答应化作3年的蜻蜓。你愿意吗?”

    女孩坚定地回答:“我愿意!”

    天慢慢地亮了起来,女孩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蜻蜓。上帝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男孩真的醒了过来,而且很快地康复出院了。

    出院后的男孩并不快乐,因为他心爱的女孩不在身边。他四处寻找女孩的下落,整天都奔波在外,跑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都看不到女孩的身影。打听了无数的人,也没有人见过女孩。女孩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其实化作蜻蜓的女孩无时无刻不在男孩的身边,陪着他一起去寻找自己。男孩所做的一切她都看在眼里,但是她跟上帝有约定,只能默默地忍受着痛苦而假装视而不见。

    秋天来了,凉风吹落了满地的落叶。已经是深秋了,蜻蜓不得不离开曾经熟悉的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冬季,终于盼来了春天,蜻蜓迫不及待地飞回城市,寻找自己的恋人。当蜻蜓飞到恋人身边时,却看见他的身边站着一个美丽的医生。蜻蜓伤心极了,默默地飞走了,在这个曾经无比熟悉的城市里徘徊。这一年的夏天特别长,蜻蜓每天都活在痛苦里,她不再飞到昔日的恋人的肩头,而是会偷偷地去看看那个深爱的人。

    第三年的夏天,蜻蜓已不再常常去看自己的恋人了,他已经淡定了很多。上帝约定的3年期限很快就到了。3年期限的最后一天,蜻蜓昔日的恋人跟那个女医生在教堂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很多人都来参加了,也包括她和上帝。蜻蜓悄悄地飞进教堂落在上帝的肩膀上,听那对恋人发誓说:“我愿意。”

    她看着曾经的爱人把戒指戴在女医生的手上,然后看着他们甜蜜地亲吻着。蜻蜓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上帝叹息道:“你后悔了吗?”蜻蜓擦了擦眼泪说:“没有,我从不后悔。”上帝轻轻地点点头,然后愉悦地说:“这样你明天就可以变回原来的你了。”

    蜻蜓摇了摇头,看着上帝说:“谢谢你,已经不需要了,请让我做一辈子蜻蜓吧。”

    很多人会用牺牲自己去完成心灵的救赎,这种救赎看似很轻,实则是一种幸福的开始。有的人会因为自己对别人的小恩小惠而惦记很久,但是有的人却对别人的过错大度地宽容。选择牺牲自己的人会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种享受就是幸福。

    闵损是鲁国的一个少年,他从小就过着贫寒的生活,而且因为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的关爱,所以他的童年生活很孤苦。

    父亲闵公后来给他找了个继母,之后家里的生活便有所改变。继母刚开始的时候对他很好,可是等到继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情形就逐渐改变了。继母只疼爱自己的孩子,开始冷落闵损,而且处处看他都不顺眼。父亲在家的时候闵损的情况还好些,等父亲出门做生意后,母亲便对闵损露出了本性,她不但让闵损看弟弟,而且把家中所有的脏活累活全叫他干。闵损虽然干了家里所有的活,但是他没有任何怨言。而且对待继母的打骂也能逆来顺受,平日里对人讲话总是彬彬有礼,即使是遭受继母的虐待,依旧能够处处关心、谦让弟弟,兄弟俩感情很好。

    一年冬天,父亲从远方做生意回来,全家人能够团圆自然很高兴。闵损给父亲送上一碗热水,但因为身上发冷,手臂不由自主地哆哆嗦嗦抖个不停,碗中的水也洒了一半。继母看到他那个样子瞪了他一眼,赶紧告诉小儿子又奉上一碗。父亲看到这种情形心里很不是滋味,骂闵损不长进、没出息。

    父亲吃完饭后便带上兄弟俩赶着马车去拉货,一路上寒风凛冽,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父亲看他穿着厚厚的棉衣还冻成那样,自然很生气,于是斥责他说:“你看弟弟穿得比你少,也没有冻成你那样,你简直太没出息啦!”说着便顺手抽了闵损一鞭子,待第二鞭子打下去后,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一些芦苇花从破洞里露了出来,父亲一看愣住了,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心痛得留下了眼泪。

    父亲拉完货回到家里后,立即写了一纸休书!妻子看到丈夫的休书吓得跪地磕头,闵公生气地说:“真是最毒莫过妇人心,你的心也太狠了,我无法原谅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