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企业,珍惜工作-学会感恩,让我们从“心”开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工作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

    卡尔·普兰斯到南威尔士地区波斯考尔海边度假胜地度假时,与母亲、一个弟弟和3个姐妹购买一张彩票,幸运获中690万英镑大奖。

    暴富后,普兰斯和妻子吉莉恩把他俩位于威尔士首府加的夫的一套三卧室住房送给19岁女儿莎拉,并为两个儿子还清住房抵押贷款。

    普兰斯自己辞去在铁路企业Arriva Trains的火车司机工作,在“福地”波斯考尔海边的度假胜地买下一处价格6.4万英镑的活动住房,实现儿时梦想。同时,他开始出国度假旅行。

    一段时间后,普兰斯意识到自己多么怀念先前的工作。“中奖后,我去了国外度假,但我不能忍受自己下半辈子都做这个,”普兰斯说,“我们去过希腊、大加那利岛、特内里费和西班牙,但我开始渴望回到工作岗位。”

    “一些人可能认为我有这么多钱(还想工作)是疯狂之举,但火车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普兰斯说,“我父亲和祖父都在铁路上干了一辈子。我不能把余生花在度假上。”

    普兰斯申请回到Arriva Trains公司,得到许可。不过,由于没有通过一个体检,普兰斯无法重当司机,改行当上“资源经理”,负责为火车司机和铁路保安制定执勤时间表。“我当时失望地获悉,由于听力损伤,我无法回到司机岗位,”普兰斯说,“但当他们向我提供一份办公室工作时,我倍感欢喜,因为它意味着我将再度同火车和我的老同事打交道。”

    如今,普兰斯已重返心爱的铁路,做回每天清晨5点起床、周薪600英镑的工薪族。

    公司对普兰斯的回归感到欣慰。公司发言人说:“我们知道,一旦铁路工作融入员工们的血液,他们会甘愿为我们‘留在正确的轨道上’。”

    即使再富有,普兰斯也无法舍弃工作、离开火车公司。生命之中能让一个人感觉到最牵挂、最留恋、最不舍、最珍贵的就是工作,每个人都大抵如此。正如这位Arriva Trains公司发言人所说,一旦工作融入血液,每个人都甘愿留在正确的轨道上,甘愿工作。

    能够承受生命之重的也是工作。5.12大地震后,一位在在重灾区绵竹参加支教工作的老师,当亲自目睹灾后的景象后说:“我对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生命本来是一趟没有意思的旅程,但是工作让生命变得有意义。把握每一分钟工作,不虚度,不浪费,这就是工作的意义,也是人生的意义。

    工作跟温馨的亲情、美丽的爱情以及壮丽的河山、明媚的阳光一样,都是上天的一种恩典。工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价值与意义。我们从工作中所获得的一切、所享受到的一切,都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许多人共同创造、奉献给我们的,这其中便包括我们的老板。老板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给了我们一个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工作环境、办公设备和各种福利。我们赖以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与梦想,也成就了自己的价值与人生。

    在一家酒店里,有一位保洁员,她是一个快乐地工作的人。不论什么时候,在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让人如沫春风,也让她显得举止高贵、气质优雅。虽然她的身份只是一个保洁员,人们也对她肃然起敬。

    一天,在她下班的途中,一个外国客人拦住了她,打听另一家酒店的位置。她耐心地把路线解释给对方听,外国客人非常感激,向她道谢,她微笑着回答说:“不客气,我相信那家酒店的服务会让你非常满意,因为我的徒弟在那里做保洁员。”

    “我没有想到你还有徒弟,这太好了!”

    “我做保洁员的工作已经快20年了,我培养了很多徒弟。我可以向你保证,我的每一个徒弟都是最棒的保洁员。”

    外国客人疑惑地问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喜欢自己的工作,这么快乐呢?”

    这位保洁员仍然是面带笑容,“因为这份工作,我有了生活的保障,也让我体验到工作的乐趣。所以,我很感激这份工作,这就是我的动力。”

    既能给你生活以保障,又能给你工作以乐趣,工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礼物。工作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也是最好的礼物。唯有感恩、唯有懂得珍惜,我们才对得起这份生命中的大礼。

    因此,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身处什么样的地位,都应该对工作心怀感激,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

    也许员工可能会在身体不适,心情不好的时候讨厌过自己的工作:工作压力大,感觉到都快喘不过来气;工作时间长,披星戴月,没日没夜的工作;工作太累,回家了就像一滩烂泥;工作环境不好,没有自由空间,而且还要不停与他人沟通。一句话,工作累、烦、杂、乱。

    也许你有理由厌倦,但没有借口抛弃工作。一旦你待岗在家、一旦工作没有着落,你一定会深深的怀念起工作的日子,觉得上班就是生活中最幸福的一件事。

    怀念工作,怀念工作给你带来的快乐,工作给你带来成就感让你心中充满了深深的甜蜜,曾经因为解决了一个工作难题而留下了开心的泪水。

    怀念有工作的日子,你可以把生活安排的很充实,每天忙完工作,你可以放松的舒展一下筋骨,一种彻底的轻松漫山心头,可以在夜晚踏实的睡一个好觉。

    怀念工作的日子可以和同事一起解决问题,你在收获事业的同时还收获了友谊······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工作的人是幸福的、工作是最珍贵的。它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一份礼物!工作是一个魔盒,里面有七彩人生,一旦你失去工作,你就会顷刻间失去这个宝贵的魔盒。

    工作是一种珍贵的人生阅历,是一副美好的人生画卷,所以已经拥有的人一定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不知感恩是一种“职业癌症”

    有一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立了一条规矩:每年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最想说的是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和尚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到了第三年年底,还没等住持提问,新和尚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离去的背影摇头道:“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新和尚心中的“魔”在于他只知享用、不知感恩。三年他一味地抱怨寺院的生活条件,却不知道对每天提供给他食宿的寺院而心存感激,是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和尚。

    职场有一些人就像这个小和尚一样,对发给他工资的企业和老板没有任何感恩之心,对提供给他帮助的同事没有任何回馈之意,认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进而心安理得接受,不知感恩。

    不知感恩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癌症,会严重阻碍职业发展甚至是把你毁灭掉。得了这种癌症患者的症状是: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战胜困难,而是先指责、埋怨一番;不是反思一下自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享受着公司给予他们的发展平台,却总是一味贪婪的索取。

    他们抱怨公司不给自己升职的机会,抱怨工作的单调,抱怨任务中的挫败;他们很少长久以来,他们总是在渴求财富、荣耀、地位,却忽略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更没有想过,自己应该为这一切付出过什么?想着是别人欠自己、公司欠自己,不知奉献,只知索取。

    不懂的感恩的人,是自私自利的人。这种人以自我为圆心,以自利为半径,凡事只想自己的一己私利。这种人私利得不到满足,轻则郁郁寡欢,死气沉沉,重则牢骚满腹,愿天尤人,甚至指桑骂槐,暴跳如雷。这种人知恩不报,何谈感恩。

    在一次某企业的招聘中有两个年轻人脱颖而出,最后主考官单独约见了他们,问了他们同一个问题:“你觉得以前你工作的那个公司怎么样?”

    一个面试者抱怨说:“糟透了,同事像一群吵闹的母鸡,主管简直就是一头号叫的驴子!真难以想象我在那里是怎么度过了两年的!”

    另外一个面试者却说:“虽然我原来工作的是一家很小的公司,管理也不是很规范,不过在我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正因如此,我现在才有勇气坐在这里。我很感激原来工作的公司。”

    最后被录取的,毫无疑问,当然是后者!

    不知感恩,缺乏感恩心态,失去免疫能力会导致一个人的职场情感变得麻木;对人对事缺乏热情与认真;工作、生活懈怠,渐渐蜕化成冷漠无情的动物。不懂感恩的人,他们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一个贪婪、矫情、缺乏爱心、缺乏责任、缺乏工作热情的人会是有前途的人吗?又有哪一家公司会给这样的人以发展的机会呢?不懂得感恩的员工就不值得领导提携,就不值得老板重用。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注定只会成为公司的匆匆过客。

    我们或许有时会感叹自己的工作平淡无味,有时会觉得自己的工作琐碎繁重,有时会气馁于工作上的某种失败,但其实只要我们用一种感恩的眼光去看待工作,就会发现我们的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启迪思想和产生智慧的场所、锻炼能力和增长才干的机遇。

    《圣经》上说:“一生一世,都是恩惠。”我们应该把拥有的一切看成是“天上掉的馅饼”,没有一个成绩斐然的员工不深爱自己的工作,没有一个连连升职的员工不珍视现在的工作,一个能成大事的人是一个充满感恩之心的人。

    一个不懂感恩员工,抱怨自己自己生活和工作现状的人是一个不懂得珍惜工作,不善于发挥手中的资源,也无法发掘现有的价值优势。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统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报告上批了这么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列亚洲第三位。

    与旅游局长心存抱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李光耀总理行心存感谢。即使是一缕阳光,那也是上天的恩赐,新加坡正是抓住了阳光,做大了阳光产业,新加坡从而发展成一个全世界瞩目的国家。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员工也应如此,一定要心怀感恩: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充满感激,对自己的老板充满感激,对自己的同事充满感激。

    你现在的工作和职务可能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甚至卑微,但它正是送你走向未来的传送带。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职位之间都是相连的,从这里,你完全可以拉开你人生的精彩帷幕。

    至于你的老板,在你的人生舞台上你更应该为他打上一束感恩的光芒:他们用毕生精力去经营企业;他们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如果没有老板们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你将是怎样的境遇?

    你的同事把自己珍贵的工作经验、人生感受与你分享,和你谈笑替你解乏,工作的、生活上都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你应该心存感恩于他们。

    当员工不知感恩惜福的时候,不仅仅伤害的是创业者的心,而且打烂的是自己的饭碗。能拥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可供发挥的舞台,就要懂得惜福、感恩。

    从现在开始,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为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而感恩,为自己的工作而感谢上司,真诚地为身边的每一个人祝福。试着给老板发一个信息,告诉他你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么感谢工作中获得的机会。

    感恩是会传染的,老板也同样会以具体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谢意,感谢你所提供的服务。感恩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它会增强你的个人魅力,让你拥有神奇的力量,使你在职场中出类拔萃。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攻略

    5月13日早晨, 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3岁的郎铮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这个只有3岁的孩子名叫朗铮,是北川县曲山幼儿园的小朋友。

    这个瞬间被记者拍下,照片公布后,一个三岁小男孩敬礼的动作打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23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医院看望了小朗铮,称赞他“坚强、勇敢”。

    被解放军从废墟下挖出来,小男孩用他稚嫩的小手仰天一举——一个感恩的敬礼,小娃娃郎铮的“感恩之美”一夜间打动了无数的人,包括总理在内的很多同胞对这个小男孩深深的牵挂,表示关心、送出了关怀。

    感恩是人类千年传唱的美德,洋溢着浓浓人性气息,感恩之情经久不衰。英国的塞缪尔·约翰逊博士有一句名言:“感恩是伟大教养的果实,你不会在粗俗的人们中间发现这种品质。”感恩之心,是一个优秀员工的必备素质。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感恩是感恩者的通行证,感恩也是员工在职场的一种攻略,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职场可以给人更多的好感、更能让人加以信任、获得上司更多的青睐。

    在当今这个激烈竞争的年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你脱颖而出,会受到老板的格外关照。所以一个拥有感恩的人,会比别人多一条通往成功的途径。

    史蒂文斯曾经是一名程序员,在一家软件公司干了8年,正当他工作得心应手时,公司却倒闭了。他的第三个儿子刚刚降生,作为丈夫和父亲,他不得不为生计重新找工作。一个月过去了,他屡屡碰壁。

    后来,一家软件公司招聘程序员,待遇相当不错,史蒂文斯信心十足地去应聘。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他轻松过了笔试关,对两天后的面试,史蒂文斯也充满信心。然而,面试时考官的问题却是关于软件未来发展方向方面的,这点他从来没有考虑过,故遭淘汰。

    史蒂文斯觉得这家公司对软件产业的理解令他耳目一新,他深受启发,于是给这家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贵公司花费人力、物力,为我提供笔试、面试机会,虽然落聘,但通过应聘使我大长见识,获益匪浅。感谢你们为之付出的劳动,谢谢!”这封信后来被转到总裁手中。3个月后,这家公司出现职位空缺,史蒂文斯收到了录用通知书。

    这家公司就是美国微软公司。十几年后,凭着出色的业绩,史蒂文斯成了微软公司的副总裁。

    史蒂文斯能够获得微软的青睐与他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分不开的,是微软被他的一颗清澈透明的感恩之心感动了。也正是他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他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并创造了出色的业绩,并做到了微软副总裁,可见感恩也是一种工作能力。

    一位公司的总裁说,他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他发现,如果一个人有能力,那他会是一个可用的员工;如果一个人懂得感恩,那他会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如果一个人既有能力又有感恩之心,那么这个人是一个可以给予重任的人。

    这位总裁说的话不无道理,一个对公司、对事业抱有感恩之心的人,不会找任何借口来搪塞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做任何表面的工作来欺骗老板。他会为公司勤奋工作、努力工作回报公司、回报老板。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珍惜周遭的一切,善待别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公司的最佳雇员或职业伙伴。

    在日本,明治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原一平被誉为“推销之神”,但他并没有傲慢自大,反而谦恭有加,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三恩”,即社恩、佛恩和客恩。(日本的公司又叫社,原一平认为自己的成功首先是来源于“社”的辛苦栽培,没有“社”就没有今日的他,串田董事长的知遇之恩更是让他铭感五内。他十分尊敬“社”,这便是原一平所说的“社恩”。其次,他特别感谢启蒙恩师吉田胜逞法师和伊藤道海法师,他非常感谢俩位老师为他指点迷津,,这便是“佛恩”;此外,他对参加保险的客户以及合作的同事心存感激,平日里,他除了将所有的10%留作己用之外,其余全部馈赠给公司与客户,以报答他们的帮助与支持。这便是“客恩”。)

    因为心怀感恩,他在工作中比别人更加辛勤,给客户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为自己、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业绩,最终走向了“推销之神”的辉煌顶峰。心怀感恩,原一平在推销这一条片布满荆棘的田野里闯出了自己的一条阳光大道。

    可见,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种人生攻略,一种为自己赢得美好未来的凭证。读懂感恩,践行感恩,是我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力量源泉。

    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当代科学大师霍金的学术报告刚刚结束,听众们还沉浸在那闪烁着思想火花的精彩绝伦的报告当中,一位年轻的女记者便急切地走到这位科学大师面前,提出了一个十分不解的困惑:“霍金先生,颅伽雷病已将您永远地固定在轮椅上了。您难道没有为自己已失去了太多而悲伤过吗?”

    霍金脸上挂着微笑,缓缓地抬起手臂,用不大灵便的手指,艰难地敲击着胸前的键盘,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的伦敦音,在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了下列几行文字——“我的手指还能够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个肌肉萎缩而且不能说话的人是靠什么力量促使他成为当代的科学大师的了,——感恩。感恩的能量太大了,何不做一个感恩的人,去感恩的“智慧”在职场开疆拓土了?

    用感恩铺设的职业之路常青,用感恩搭建的职业大厦牢不可催。梁启超说:“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梁启超所说的“责任”就是对“他人好处”的感恩,正因为他有感恩之心,他在晚清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为后人尊崇和敬仰。

    带上感恩的心,驶入职业的快车道

    王永庆1916年1月生于台北市, 16岁就开了一家米店,对客户服务周到、用心勤奋。而王永庆也在1954年创办台塑公司,54年后的今天,台塑集团员工超过七万人、资产总额高达1.5万亿新台币,已经是台湾最大民营企业。 他为台湾造就了名副其实的“王国”,被称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从一粒米起家的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2008年10月辞世,他留给儿女们一封信,信的全文如下:

    子女们:

    财富虽然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物,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同时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身带走。人经由各自努力程度之不同,在其一生当中固然可能累积或多或少之财富,然而当生命终结,辞别人世之时,这些财富将再全数归还社会,无人可以例外。

    因此如果我们透视财富的本质,它终究只是上天托付作妥善管理和支配之用,没有人可以真正拥有。面对财富问题,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正确予以认知,并且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营造充实的人生。

    我本出身于贫困家庭,历经努力耕耘,能够有所成就。在一生奋斗过程中,我日益坚定的相信,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乃是藉由一己力量的发挥,能够对于社会作出实质贡献,为人群创造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唯有建立这样的观念和人生目标,才能在漫长一生当中持续不断自我期许勉励,永不懈怠,并且凭以缔造若干贡献与成就,而不虚此生。

    基于这样的深刻体会,因此我希望所有子女也都能够充分理解生命的真义所在,并且出自内心的认同和支持,将我个人财富留给社会大众,使之继续发挥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群福祉之功能,并使一生创办之企业能达到永续之经营,长远造福员工与社会。

    与此同时,我也殷切期盼所有子女,在创业与日常生活中,不忘以服务奉献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而非只以私利做为追求目标,如此才能建立广阔和宏伟的见识及胸襟,充分发挥智能力量,而不负于生命之意义。

    王永庆从一个穷苦出身的孩子,到日后的经营之神。他的发展与他始终心怀社会、心怀感恩分不开的。从他给子女的信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财富的淡漠和对人情的热议,说明他一生都在追求做一个感恩之人,感恩员工、感恩社会而不只为一己之私利。

    正如他最后说的“在创业与日常生活中,不忘以服务奉献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而非只以私利做为追求目标,如此才能建立广阔和宏伟的见识及胸襟,充分发挥智能力量。”这不仅是对其子女、更是对所有人的一种鞭策。

    作为员工,我们也应当谨记这几句话,不要只为追逐私利为目标,而应感恩企业,服务于企业,建立宽阔和宏伟的见识及胸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驶入职业发展的快车道。

    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取决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个不懂得感恩只为一己私利而工作的人,认为工作就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交换关系的人,除了从中拿到工资之外,只会一无所获。

    在工作中,我们固然需要感恩之外的其他品质与能力,但这些品质与能力就跟汽车的汽油一样,虽然很重要,却离不开感恩之心所生发的激情火花。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事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驶入工作的快车道,做出不凡的业绩。

    知道感恩,这表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员工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企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

    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氛围中,员工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才能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氛围中,我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用心关注细节,用“心”沟通;要对工作充满热情,事事为企业发展着想,处处以企业大局为重,无论被安排在哪个岗位上,自己都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自动自发、积极主动地做好本岗位工作;对上级要尊重,对下级要关心,对同事充满亲情,对客户充满感情,减少对别人的抱怨和指责,要懂得相互理解和关爱。

    李静和同学朱红毕业后进入同一家大公司就职。虽然是同样的学历,同样欠缺经验,但是,朱红的职位却比李静高一级,薪水也高许多。庆幸的是,李静并没有因为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而心生不满,仍然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并且还主动做一些自己工作范围之外的事情,帮助同事解决问题,给领导提供一些新的意见等等。因为,在毕业的时候,她的导师这样对她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老板,都要感谢他给予了你发展的机会,尽心尽力地为他工作。这样做表面上有益于你的老板,其实,最终受益的还是你自己。”李静将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自始至终秉承这个原则工作。最终,坐上了总经理的交椅。

    心怀感恩,让李静驶入了职业发展的快车道。心怀感恩,立足自己的岗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公司的发展多出一份力,多献一份热。

    员工应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提高工作质量,提供合格的产品,提高自己的技能技巧,降低公司生产成本。要感恩员工,没有员工的贡献,就没有企业。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

    “也许前面的路依然艰辛,但我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我会把感恩铭记心中,把祝福留在心底,把理想付诸行动!”刚刚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周其凤这样说道。这位又由科院副院长调任吉林大学校长、四年后又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正是因为他把感恩铭记在心,身怀感恩,所以他能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舞台上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