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企业,珍惜工作-化感恩为使命,主动追求卓越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以感恩为动力,视优秀为使命

    奥运赛场上高手云集,能拿一块奥运奖牌是要非常艰辛的一件事情,那是什么去激励他们前进的了?

    当中国的奥运健儿获得奥运冠军,奥运会会场响起中国国歌,获得金牌的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望着冉冉升起的中国国旗,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原来这些优秀同胞是心怀祖国,铭记祖国的恩情,他们以感恩为动力,视优秀为使命,寒来暑往坚持锻炼、春去秋移坚持进步,主动追求卓越,从而取得赛场的胜利,为祖国争得了至高的荣誉。

    2004出征雅典之前,举重选手刘春红就说:“竞争虽然非常残酷,但我想只要我能去,就一定能拿金牌!”果然,8月19日,在雅典奥运会女子69公斤级举重比赛中,刘春红易如反掌地连破世界纪录,在抓举项目上刷新了自己创造的120公斤的世界纪录,将成绩又提高了2.5公斤;接着在挺举中,刘春红又以153公斤的成绩再度打破自己保持的152.5公斤的世界纪录;在总成绩上,刘春红也以275.5公斤的成绩刷新了原来270公斤的世界纪录。现场解说员惊呼:“从未见过这么多次刷新世界纪录的场面。”

    “只要我去,就一定要拿金牌”,刘春红把优秀视为自己的使命,正是她主动追求追求卓越,才一次次刷新世界记录,创造了奇迹。当然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人们都会记住刘春红。

    大家都知道,日本员工对企业、对公司、对老板是非常忠诚的,他们一辈子可能只有一个老板,他们也很感恩,兢兢业业、加班加点的工作。

    陈嘉良是一名跨国集团的总裁,有一次,陈嘉良出差到日本东京。东京的夜景世界闻名,到日本后不久的一天晚上,陈嘉良请在日本工作的同学陪他上了住友三角街的顶层,这里是东京观赏夜景的最佳地点。与纽约、洛杉矶、新加坡等地金光闪亮、耀眼的夜景不同,东京的夜景宛如星河泻地,银灿灿一望无际。

    看着无数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陈嘉良问同学:“为什么这么晚了,办公楼都还亮着灯?”

    同学回答道:“一般公司职员都工作到很晚。”

    在日本工作期间,陈嘉良白天有自己的安排,傍晚下班时,他总在同学工作的公司附近与他会合,两个人一起逛街。

    有一天他们走岔了,陈嘉良等了很久不见弟弟踪影,于是就到同学公司去找。陈嘉良本以为这么晚了,公司里肯定空空荡荡的,可推开办公室的门,却看到里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一大半屋子的人都还在忙碌着,而这时已经下班一个小时了。

    出门遇上了弟弟,陈嘉良问他:“下班这么久了,你的同事怎么还不走?”

    弟弟说:“日本人就是这样,其实他们也不是必须加班不可,只是他们对公司心存感恩,还想再找点什么事干干。”

    那天乘轻轨火车返回东京远郊的住所时,已是深夜了,而车厢里挤得满满的。望着这群满脸倦意、默然站立的日本“上班族”,陈嘉良内心震动了——他们竟然是这样工作的!

    正是因为有众多的优秀员工懂得感恩、追求优秀,把任何一件工作都做到精良,正因为这样,二战后日本的产品才成为优秀的代名词。

    在企业里,如果你愿意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你就会获得成长的权利;如果你把公司的成长当成自己的责任,那么公司自然会为你创造成长的机会;如果你以自己取得的优秀成绩去回报公司,那么你的事业就会在公司中得到最了不起的进步、你的精神就会引起极大的反响。

    “你以为我做了司机便满足了吗?我的心愿是做铁路公司的总经理。”说这句话的青年在当时还没有做到司机这个职位,他在铁路上工作了两年之后,还只是在一辆三等火车上做一个加煤炭的工人,月薪40美元。他说上面的那句话,是因为一个铁路上的老手激起他说的。

    那个老手对他说:“你现在做了添加煤炭的工人,就以为自己是发财了吗?但是我老实告诉你吧!你现在这个位置要再做四五年,然后才会升为大约月薪100美元的司机;如果你幸运到不被开除的话,就可以一生安然地做司机。”

    这个青年便是佛里兰,他听说自己可以得到一个安稳的工作,并不乐观。他所说的话,后来真的实现了,他一步一步地努力,后来做到了大都会电车公司的总经理。

    如果我们的愿望很低,认为做到一般就好了,我们就会因为满足而失去向上的力量,那种懈怠和厌倦的感觉就会左右我们,使我们一蹶不振,无法再施展大部分未被利用的潜力,也就不会再创出什么成绩。

    对身处职场的人们来说,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功者的动力是由不断的追求上进而来的,不爬到梯子的最高处就不要回头,这是成大事者行动的共同特点。在职业领域中,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永葆视优秀为使命,敢于追求卓越,永远是优秀员工的必备要素!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是视优秀为使命的人;一个有愿望的人是一个不断用行动去超越自我、去追求优秀的人。

    打造核心技能,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巴黎一家五星级大酒店有个小厨师,长得并不英俊,憨憨的,谁都可以说他两句,他照单全收。他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做不出什么上得大场面的菜,所以他在厨房里只打下手。但是他会做一道非常特别的甜点:把两个苹果的果肉都放进一只苹果中,那只苹果就显得特别丰满,可是从外表上看,一点也看不出是两个苹果拼起来的,就像是自然生长的,果核也被他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甜。

    这道甜点被一位长期包住酒店的贵妇人发现了,她品尝后,十分欣赏,并特意约见了做这道甜点的小厨师。贵妇人虽然长期包了一套最昂贵的套房,一年中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度过,但是,她每次到这里来,都会指名点那道小厨师做的甜点。

    酒店里年年都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员工,经济低迷的时候,裁员的规模会更大。不起眼的小厨师却年年风平浪静,就像有特别硬的后台和背景。后来,酒店的总裁告诉小厨师,那位贵妇人是他们最重要的客人,而他是酒店里不可或缺的人。

    小厨师拥有一项制甜点的核心技能,即使是经济低迷的时期,他也不用担心会丢失工作,因为他的能力无人可以替代,没有第二个人能满足酒店顾客的胃,所以他就不会被辞职。

    掌握一项真正过硬的本领是人生的一种财富,也是在职场上追求卓越、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法宝。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上,你想占有一席之地,拥有名誉和赢得至高的职位,你就必须选择一项你喜欢的工作作为人生的方向,付诸行动做到全力以赴,掌握并精通它,做到无可替代。

    只有你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把一项工作做到非常专业的地步,做到别人做不了的地步,拥有这项核心技能,你就是公司离不开的人,是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

    王洪军1990年进一汽大众,在焊装车间做钣金整修工。钣金整修工作技术含量非常高,最初,公司的钣金整修主要是由4个德国专家负责,中方员工打下手,递递工具,干点小活。王洪军一边打下手,一边练“手”。

    他跑图书馆翻阅相关资料,到书店买专业书,自学热处理、机械制图、金属工艺等专业知识,对照书本反复操练,经过几个月苦练,终于修好了一台车。德国专家把王洪军修的“白车身”切割成一条一条,分段进行检测,还专门到质保部,用仪器全面检测,发现钢板厚度、结构尺寸等完全符合标准。

    钣金整修工具原来都从德国进口,价格高,订货周期长,有时品种还不全,有些缺陷根本就无法修复。王洪军就琢磨自己做工具,先后制作了Z型钩、T型钩、打板、多功能拔坑器等整修工具40多种2000多件,满足了各种车型各类缺陷的修复要求。王洪军在发明制作工具的同时,着手总结快捷有效的钣金整修方法,创造出了47项123种非常实用又简捷的轿车车身钣金整修方法——“王洪军轿车快速表面修复法”。

    2002年8月,公司销售服务站接到郑州用户的求援电话,有170多台车被特大冰雹砸坏。全国好多地方请去的钣金专家都束手无策,都说不做腻子无法修复,而打腻子就会影响汽车使用寿命。大众公司为解决用户燃眉之急,派王洪军组成6人抢修小分队赶赴郑州。靠着他们的钣金绝技,没用添加剂,没打腻子,仅用18天就完成了178台受灾车的整修工作。

    又有一次,大众公司从德国进口一批新车身,有1700多台“白车身”的后门锁处存在表面缺陷。这一位置属于三层板,有死点,有弧度,很难修理。外国专家认为中国人无法修复,建议聘请国际知名的荷兰专家,但每台修理费用需2700元。王洪军主动请缨,带领他的“千手观音”团队,连夜翻阅资料,一个方案一个方案地推敲,并先在报废车上反复试验最,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结果只用近一个月时间,1700多台“白车身”就全部修复合格,不仅为企业节约资金近500万元,更为新车顺利投产立下了头功。

    王洪军发明了一套系统的“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并以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的全国一线工人第一人。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的汽车钣金整修功夫,在这个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的行当上没有他啃不下的骨头,行内人称“千手观音”。

    王洪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他拥有“钣金整修”的硬功夫分不开的。王洪军以感恩为使命,他还把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的徒弟,并使一汽拥有了一个“钣金整修”的规模团队,在公司肩挑重担,在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他会被寄予更高的厚望。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无论从事什么技能,都应该打造一项核心技能。让这句话成为你工作的座右铭。

    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内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能,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就能拥有了一种潜在的成功秘密武器。而作为一名业务过硬的不可替代的员工你有着更好更大的工作舞台。

    告别本领恐慌,补齐能力上的“短板”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大熊猫和北极熊本来有着共同的祖先,但是由于气候的变化,同一祖先的熊就分为两批,一批移到了中国四川的温带地区,另一批移到了北极的寒带的地区。按照一般的逻辑,进入寒带地区的熊就会被冻死、饿死,而在温带地步的熊会很容易活下来。但是结果却相反。

    熊猫由以前比较凶猛的动物变成了濒临灭绝的动物,因为熊猫犯了放弃努力的错误。温带地区的食肉动物很多,如老虎、狮子、狼,它们常会和熊猫抢食吃,熊猫争抢不过,便退出了和那些凶猛动物竞争的行列。由于吃草的动物也很多,它后来又决定连草都不吃了,吃其它动物都不吃的东西:竹子。这是它犯的另一个致命的错误,它选择了唯一的食物来源而生存。当竹子越来越少的时候,就有大批的熊猫被饿死,最后只剩下了全世界仅有的几百只大熊猫。这就是因为不努力而导致能力退化的下场。

    而移居到北极的那一支熊的后代,却渐渐进化成为了北极熊,在冰封雪冻的北极生活得很滋润,一点也不存在灭绝的危机。它比熊猫要凶猛,体重比熊猫要大至少两倍。它本来是陆生动物,但是最后也能在海中游泳几个小时,并且能捕食水中大量的生物,吃海豹,吃海象,吃各种虾和鱼,最后实在没有东西可吃,在零下四十度的北极,它却也能够席地冬眠。过了三四个月以后,北极熊冬眠结束,拍拍身上的雪又开始生龙活虎的好时光!北极生存环境恶劣,但由于针对环境努力锻炼本领,使得北极熊具备了强大生存能力。

    熊猫因为放弃了努力而导致抢食本领不强、蜕化为吃竹子,生存的本领降低减弱,提高了生存风险;北极熊却能及时的学习新的捕食本领,从而告别了本领恐慌。相对而言,北极熊的生存能力更强。

    动物应摒弃退缩,学习新的本领来保持种族的繁衍,人为了生存竞争和发展竞争也应该努力改变自己的致命劣势。补齐能力短板。管理学中有个木桶原理: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工夫补长最短的木板。

    而本领恐慌就在于自己的能力短板,只有补长了短板,强化了最弱的能力,才能提升整体实力,从而告别本领恐慌,胜任更重要的角色,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竞争。

    纽约的一家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在兼并合同签订的当天,公司新的总裁就宣布:“我们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你的法语太差,导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我们不得不请你离开。这个周末我们将进行一次法语考试,只有考试及格的人才能继续在这里工作。”散会后,几乎所有人都拥向了图书馆,他们这时才意识到要赶快补习法语了。只有一位员工像平常一样直接回家了,同事们都认为他已经准备放弃这份工作了。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当考试结果出来后,这个在大家眼中肯定是没有希望的人却考了最高分。

    原来,这位员工在大学刚毕业来到这家公司之后,就已经认识到自己身上有许多不足,从那时起,他就有意识地开始了自身能力的储备工作。虽然工作很繁忙,但他却每天坚持提高自己。作为一个销售部的普通员工,他看到公司的法国客户有很多,但自己不会法语,每次与客户的往来邮件与合同文本都要公司的翻译帮忙,有时翻译不在或兼顾不上的时候,自己的工作就要被迫停下来。因此,他早早就开始自学法语了;同时,为了在和客户沟通时能把公司产品的技术特点介绍得更详细,他还向技术部和产品开发部的同事们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如果不能用法语和同事交流,在一个法国母公司,这本来就是个绝对的劣势。而这位新员工能够得最高分,是因为他及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及时采取了行动,弥补了自己的不足。

    毛泽东曾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在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了,如何你不能把短板补齐,你的能力更明显捉襟见肘,你随时都可能会发生本领恐慌。当老板安排你解决一项新的工作任务时,你难为情的对老板说:“不好意思,我以前没有学过”

    偶尔一次这样说也许还行,那时间长了,你不能替老板排忧解难,老板聘用你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面对自己的本领恐慌,员工能做的就是尽快补齐自己的短板。

    面对自己的能力缺点和不足时,有些人从没察觉到,有些人虽然有所察觉,却听之任之, 于是,他们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或每况愈下。一个人想要保持竞争的优势就要看他是否能突破薄弱环节,就要看能否拉长自己的能力短板。

    大学毕业生张吉和杜明同时被招聘到某物流公司。张吉按部就班,认认真真地完成经理交办的每项工作,没出什么差错,他自己也比较满意。但杜明却并没有自我满足,在工作中他不断地学习运输行业的有关知识,很快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客户的分析中,他发现华北地区的货物运输常有滞期现象,经分析发现多是由于修路原因造成。于是,他通过电脑交通网络,对北京周边地区各交通干线的路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摸底,并于每天列出一份动态的路况交通图送给经理参阅。就是这份动态的路况图,对公司的货物运输起了重要的疏导作用,不但缩短了有效运输时间,而且减少了因堵车、绕行而产生的运输费用,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和奖励。当然,3个月后,公司继续聘用的是善于不断进步、能力不断提高的杜明。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个人不能永远一个职位,很多变化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唯一能够控制和把握的就是自己的实力。努力补长自己的短板,才能以更具竞争力的姿态冷静地面对一切变化。

    以卓越为标准,不断质疑和改进自己工作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思考,——“很多时候原本可以把工作做的更好,我们却总是做的差强人意,趋于平庸呢?为什么别人在职场中纵横驰骋的时候,我们总是原地踏步,徘徊不前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那意味着追求卓越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你的骨髓,你还没有将卓越当成唯一的工作标准。

    曾经有人向成功的人士请教:“你为什么能完成那么多的工作?”这位成功人士回答:“因为我奉行这样的原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尽最大的努力把他做好。”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追求,就能达到什么样的人生高度。在公司里,只有那些不断自我锤炼、主动进取的员工,才能在职场上平步青云,才会拥有精彩卓越的人生。

    追求卓越,许海峰一句“做事就要做到最好”让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1957年8月1日许海峰生于福建。从小立志成为神枪手,虽未受专业训练但练就一手高超的射击技术。1982年入安徽省队,1984年入选国家队。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许海峰射完最后一发子弹,他等待工作人员确认最后的比赛结果。那个瞬间他还来不及考虑,他成了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这块男子气手枪金牌,突破了中国在奥运历史上金牌为“零”的纪录。

    1994年底退役后,当许海峰告别运动场,当上教练、总教练,带着中国射击队拿回一个又一个冠军,媒体对他的评价由“金牌运动员”改为“金牌教练”。2004年,出任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中心副主任。当他依依惜别射击队走上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岗位,掌管起自行车和击剑运动时,人们怀疑他还能否有新的作为。上任后分管现代五项运动一年的时间,许海峰带队获得了该项运动的世锦赛金牌,这是自这个比赛项目举行以来唯一一个欧洲以外的参赛队伍拿到的金牌。

    “零的突破”神话似乎与许海峰有天然之缘,但更重要的是许海峰追求卓越、做到最好的态度使然。

    拿破仑鼓励士兵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我们也应当鼓励自己说“容忍自己平庸的人,不会是个成功的人。”要想成功,就要督促自己拒绝平庸,不满足一般的工作表现,要做就做到极致,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你才会变成老板不可替代的员工。

    不断质疑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是拒绝平庸、完善自己的不二法门。只有敢于对工作提出疑问,才能避免错误的出现,从而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企业中总是有这样的一些员工,他们敬业心强,敢于质疑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把卓越当作唯一的工作标准。并且,他们还把对公司的感恩化为追求卓越的使命,通过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改进公司的产品质量、性能,从而为公司赢得美誉和利润。

    诺基亚公司手机研发部的詹森这几天一直闷闷不乐,同事见他一副眉头紧锁的样子就开玩笑道:“詹森先生哪儿都好,就是太不知足了。你也不想想,咱们研发部,只要完成了公司下达的研发任务,薪水就能比生产和销售部拿得还多,该高兴才是啊!”另一个同事也嘻嘻哈哈的接口道:“这次的任务只是改进一下机型,这么简单的任务哪能难住我们的天才詹森先生啊!”

    詹森却说:“我是在想,我们整天坐在研究室里,除了完成上面派给的任务,改进一下机型,就什么事也不做了,这样是不是还不够?现在手机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们能不能主动做一些工作,给公司拿出些新颖的创意?”

    同事无奈地说;“嗨,詹森,别痴人说梦了!现在诺基亚手机已经是世界著名品牌了,不管是技术性能,还是外现形象,都早已深入人心了,还上哪里去找创意?”

    尽管同事们说的有些道理,但詹森还是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在完成公司任务的基础上,主动而努力地工作,让诺基亚在自己的辛勤工作中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这个非同一般的目标和想法以后,詹森每日里除了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满脑子就都是考虑如何让诺基亚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一天,在地铁里他获得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所有的时尚男女,都配带着手机、一次性相机和袖珍耳机。这给了他很大的灵感:能不能把这三种最时髦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呢?果真要如此的话,不是变得既轻便又快捷吗?

    第二天,詹森马上找到主管,对他说:“如果我们在手机上装一个摄像头,让人们在接听音乐的同时,把能见到的所有美好事物都拍摄下来,再发送给亲友,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

    主管被他的创意惊喜得高声叫道:“詹森,我们马上就按你的想法着手研制!”

    这种具有拍摄和接听音乐功能的手机在詹森的带领下,很快研制成功,它刚一推向市场,就大受青睐。

    从某种程度上说,诺基亚就是质量好的代名词,也正因为这样,很多设计师认为诺基亚已经做的很好了。但作为诺基亚数万名员工中的普通一员,詹森却在产品设计上追求卓越,求变求新,不断质疑和改进产品,从而推出了新一代产品,大受市场青睐。

    正是以詹森为代表的这样一群追求卓越的员工早就了今天诺基亚全球行动通讯产业第一品牌的辉煌。如果我们能学习詹森追求卓越的精神、模仿詹森追求卓越的努力,我们即使不能造就下一个诺基亚,但我们一定能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赢得一份新的优势。

    员工如果仅仅满足于自己现在的表现,凡事都只是“差不多”或者“将就”,漫不经心、慵懒的对待工作,一年、二年下去没有任何突出的贡献、没有任何过人的特长。

    一个没有做出重大成绩、不具备高创新能力的人早晚会被别人所取代,早晚会被公司解雇。因为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没有任何一个老板傻到会聘用一个平庸的员工而放弃追求卓越的员工。

    所以,每个人都不应满足于得过且过,要做就做得更好。在追求进步方面,不要做到适可而止,一定要做到永不懈怠;在知识能力方面,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一定要做到融会贯通……一切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向着最出色的目标努力。无论成功与否,但追求卓越的标准绝不迟疑,质疑和改进的努力绝不放弃。只有如此,你才能成为公司中的核心人物。

    感恩企业、珍惜工作。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们与企业、与老板抱团过冬,为下个春天播好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