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历程-绿色理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时间的列车上,人类其实只是来去匆匆的过客。检讨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我们将得到哲学上的思考:无休止的开发即荒芜,过度的创造即毁灭,征服即被征服,不可一世的主宰者转瞬变成如果……

    如果人类仍要愚昧地、贪婪地、无休止地为了索取而破坏着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那下面的两个问题就必须明确做出回答:在时间的列车上谁将和人类同行?在时间的列车上,人类还有几站路程?

    阅读文章,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体会实写与虚写两种风格,进一步理解想象联想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围绕一个问题,但却采用不同方式结构文章的方法。

    田野中的哭声选自纪伯伦《哭与笑》。

    [黎巴嫩]纪伯伦

    东方欲晓,晨曦初露,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归真返璞、美不可言的时刻,正值人们或酣梦未醒,或睡眼朦眬之际,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曲肱而枕,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什么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真实的美。

    当想象把我同人世隔绝开来,幻觉揭掉了遮蔽住我主观意识的物质破布时,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升华,致使我与大自然相亲相近,它为我阐释大自然的奥秘,让我通晓自然界万物的语言。

    我正在此情此景中,一阵微风从树丛枝叶间徐徐而来,它像一个贫苦无告的孤儿在长吁短叹。我问道:“习习的微风啊!你为什么叹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进了城里,可是在城里,我那纯洁的躯体却沾满了病菌,人类那有毒的气息也死缠着我不放。因此,我才这样忧伤。”

    我回眸向万紫千红的花儿望去,只见它们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泪水。我问道:“美丽的花儿呀,你们为什么要哭?”其中一朵花儿抬起它那俏丽的脸,说:“我们哭,是因为人们将来到这里,掐断我们的粉颈,把我们带进城里。我们是自由的人,他们却要把我们像奴隶一样卖掉。晚上,我们蔫了,他们就会把我们丢进垃圾堆里去。人类残酷的手将使我们离开故土——田野,我们怎能不哭泣?”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溪水像失去儿子的母亲似的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它答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但在那里,人们却鄙视我,他们用葡萄酒代替我饮用,而用我去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我怎能不号哭?”

    随后,我侧耳细听,又听到鸟儿仿佛号丧似的在唱一首悲歌,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呀,你们在为谁号丧唱挽歌?”一只小鸟走近我,站在枝头上说:“人将带着一种该死的器具,像用镰刀割草似的把我们消灭掉。我们正在相互诀别,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随到哪里,我们怎能不号丧唱挽歌呢?”

    旭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为树丛戴上一顶顶金冠,我不由得想:“人类为什么要破坏大自然创建的东西呢?”

    本文巧用拟人手法,借大自然的哀婉倾诉,指责了人类在建设物质文明时所暴露出的短浅的目光和自私的本性,呼吁人类应维护生态平衡,增强环保意识,表明了作者追求的是纯洁的美、和谐的美、真实的美。本文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深层次的思考。

    1第二段中,“遮蔽我主观意识的物质破布”指的是什么?

    2第三段中的“此情此景”指的是什么?

    3“微风”、“花儿”、“溪水”、“鸟儿”悲伤痛苦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哪三点?

    4最后一段中“大自然创建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文章的开与合,一个要展,一个要束,相互矛盾,却又彼此相依。所以我们写文章要有开有合,才能使布局变化万千且又严谨圆合。这就是章法开合的辨证艺术。

    地下森林断想选自《文汇报》,2000年7月27日。

    张抗抗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为了寻找你,我爬上了高高的山岭,穿过了长长的石洞。袅袅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不及山坡上小草儿高。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那时候这里也许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许是肥美的湖沼,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可是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瞬息改变了一切。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啊,听苍郁的巨木在风暴中咔咔折断,见地心的“热血”喷射上天,气势之宏伟壮观,连太阳都要肃然起敬。

    然而它终于息怒了。于是一切都平静下来。平静了,草地变成了明镜似的湖,昔日的湖底成了奇形怪状的石山,它把岩石熔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一切都改变了:烧焦的石头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覆盖了娇艳的野花。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就像那一切火山爆发后留下的痕迹一样,在这里,黑龙江省宁安县境内距镜泊湖180公里的山林里,早已沉寂的火山留下了7个不规则的深坑,四面均为悬崖,险岩峭立,怪石嶙峋。深处百十米,浅处少说也有三四十米,谷底开阔,散落着万年前山摇地动时崩塌下来的巨石。

    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却没有留下生命,山是光秃秃的,谷是光秃秃的,太阳依然高悬,可是山没有颜色,谷没有颜色……

    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于是,灰黑的火山石变绿了,悬崖上,山岭间,一片郁郁葱葱,鸟儿也回来,为的是歌唱生命。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樵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答回声,猎人追踪狼嗥虎啸。至此,除了厚厚的青苔外什么也没有。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峡谷却没有资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

    也许鸟儿掠过山崖,衔叼的草茎曾在这里落下过草籽儿,但是草籽儿没有发芽;也许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几粒花种,但是小花儿没有长大。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

    不幸的峡谷,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像德都县的高山堰塞湖“五大连池”那样,轻而易举就可赢得人们的赞美。可是它却不。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

    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了脚步。不等探询,便很快理解了它。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

    洁净的山泉日日与它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它从石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虽然相对无言,却是心心相通。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韧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秋天,它结下了沉甸甸的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一粒、几十粒、几百粒。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但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起来。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只因为它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但是它不愿意。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荣光。

    我为寻你爬上了高高的岭,原只是因为好奇,却想不到你如此强烈地震动了我的心怀。我不愿离去了。我望见涧底泉水闪烁,我明白那是你含泪的微笑。

    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瞧!阳光现在多么喜爱它们,好像它从来就是这么慷慨。

    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你的歌是唱给曾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它们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呢……

    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啊,我听见了,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面对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的奇迹——地下森林,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千年万载,用一枝生花的妙笔,描绘出一幅幅奇丽的图画。在这里,作者被这一自然的杰作征服了,读者则被双重地征服了——自然的杰作和作者笔下诞生的这篇妙文。

    1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

    2结尾有怎样的哲理意味?

    3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理由。

    明人方孝孺在《张彦辉文集序》中评论韩愈的文章说:“退之俊杰善辩说,故其文开阳阖阴,奇绝变化,震动如雷霆,淡泊如韶,卓矣为一家言。”正是由于韩愈善于运用阴阳开合的辩证艺术,文章才卓矣为一家言。

    人类啊,请倾听鱼的诉说

    南通考生/陈正喜

    我是一条鱼,一条游弋在戈壁滩中的鱼,弹指一挥间,我经历了大自然与历史的风霜雪雨,走到了今天。

    我目睹过唐汉的辉煌,关注过宋元的发展,痛惜过清朝的腐败无能,惊诧过“南京大屠杀”的惨无人道……有人说,你是多么幸福的一条鱼,从古活到今,可有谁知道,指不定哪一天,我的日子就到头了。

    我曾是长江中的一条鱼,黄河有净水能力强的泥沙,是一个栖身的好地方,可不知报恩的人类,践踏母亲河的尊严:上游乱砍乱伐,导致泥沙含量增大;中下游乱抛乱扔,导致水质污染严重,我又不得不选择逃离。

    我曾是辽河中的一条鱼,我曾是海河中的一条鱼……千年老鱼的我,变成一条无处为家的鱼。

    无奈我的风烛残年,无奈人类的“金色年华”。

    几亿年后,我也许会成为一块被发掘的化石,向人类诉说我的悲惨遭遇与饱含血泪的一生。几亿年后,我也许将埋藏于海底,不为人所发现,但我的灵魂将会牵挂着人类。几亿年后,我也许……

    住手吧——人类!不停地污染水源,也就是一步步毁灭你们自己!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小作者假托自己是一条见证了大自然在人类社会作用下发生了触目惊心变化的千年老鱼,用“我”的诉说来唤醒迷失了的人类,有较强的感召力。开篇“一条游弋在戈壁滩中的鱼”句,意似失之准确,但读过全篇又不得不叹服小作者经营文句的良苦用心。

    1“一条游弋在戈壁滩中的鱼”,这看似矛盾的措辞用意何在?

    2文中第二段回顾历史片断的作用是什么?

    3试为文章拟一个你认为更好的题目。

    写文章讲究文势,这文势表现在文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作者在行文推进中放收跌宕形成的布局变化。放即拓展思路,让文思驰骋。收即敛制文思,使思路归拢。放是前提,收是关键。只有放的展阔,文势才能恣肆汪洋,收才有收获;只有收得拢,放才不致成为脱缰野马,才有所控驭。

    月光下,一只孤独的老虎

    广西考生/李伟纯

    一

    月已初升。

    我躲在悬崖下一个幽深的低谷,月夜特有的阴影在这里无限扩张。起伏的丘陵像暗涌的潮水;狂劲的山风在林间卷起一阵阵怪响。

    这几天,外边的人一直在寻找着我的同类。尽管我饥肠辘辘,却也不敢离开这山谷半步。

    我仍记得妈妈被害的情景。

    那天,妈妈在树林里寻找食物,遇到一群只有两条腿却无比厉害的人。本来妈妈可以躲的,可是,树林已被他们砍掉一大半,妈妈没有藏身之处;而且,他们有枪,连发的。妈妈斗得过他们,却斗不过他们手上的枪。他们七手八脚地把妈妈抬走了,只留下一滩殷红的鲜血。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杀害我们,我只记得妈妈曾经对我说,我们是唐僧,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我不解,他们没有三头六臂,他们比我们还少两条腿,他们会是妖魔鬼怪吗?妈妈没有再说话,只是黯然地摇了摇头——眼里尽是泪水,饱含着无限的怨意、哀伤与愤慨。

    我不曾看见妈妈流泪——那是唯一的一次。

    二

    今晚的月光是如此的皎洁,世间的一切似乎都笼罩在这雾般的银辉中。除了风,万物皆无声无息。亿万年了,月仿佛是匆匆时光中永恒的行者,万古的风尘湮没不了她的圣洁,千秋的轮回也改变不了她的模样。

    一阵秋风迎面吹来,拂起我心中的寒意。

    好冷!

    我仿佛觉得世界上只有我一只老虎。

    依稀记得,300多万年前,我的祖先——八位祖爷爷来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中国的东北平原生存繁殖。后来向西、南扩迁,从土耳其东部至整个南亚及苏门答腊岛,从爪哇和巴厘岛到亚洲东海岸,都有我们的足迹。

    我们呼啸山林,威风八面,山中百兽皆俯首称臣。

    可是后来,那些拿石器木棒、张弓搭箭、驰马驱狗的人,据说吃了一种叫“工业”的神丹,竟长成一个力大无比,法力无边的巨人。他们有枪,他们能挖陷阱,他们还能撒毒药,这毒药不仅可以使我们立即一命呜呼,还可以融进水果、草里,让我们慢慢中毒。自我来到这世上,我就不曾见过巴厘虎、里海虎、爪哇虎三位祖爷爷的后代。

    呜呜……

    我不敢再想了。

    三

    我坐了起来,正正身子,抬头遥望着天边的圆月。

    这是妈妈教的。她说,我们是勇猛的象征。即使是濒临死亡,我们也总是睁着眼睛威风凛凛地坐着死去。

    我想我就要死了,因为在这座山里已经不能再找到小动物,我饿极了!

    我仿佛听到了妈妈的呼唤,幽远而悠长。

    四

    秋风如水,明月如霜。

    清冷的广寒宫中溅下一滴苦涩的酒,掉在草叶上,化作一滴滴晶莹的泪珠……

    本文想象奇特,借一只将要饿死的老虎之口,诉说了人类对自然毁灭性开发所造成的不幸,斥责了人类破坏自然、荼毒生灵的错误作法,那只孤独的老虎,因为没有食物可吃已奄奄一息,它在呼唤人与自然的亲近,渴望遏制环境的恶化。随着时间的缓慢推进,老虎如泣如诉哀婉地讲述自己家族的兴衰史。月光如霜的秋夜,透出丝丝冷意,一切都那么幽远而悠长。

    1你认为本文分章节的结构好不好?为什么?

    2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用意何在?

    3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放与收的辩证艺术在章法中的表现形式有多种,较为典范的是以人物的心灵为结构轴心,以其思想意念为辐射线,形成的一种多角度、多变化的放射状结构形式。

    最后一个地球人的日记

    杨瑞

    3392年11月6日

    我久久地凝望着窗外,带着一缕悲伤离开了生活50年的A星,回到我的故土——地球。

    在记忆补偿器的帮助下,我很快找到了儿时的乐土,那栋爷爷留下的美丽的大房子。以前全家人在一起生活的幸福回忆又一次在眼前浮现:全家人一起在花园里玩耍、嬉戏;一起去看喜剧电影,笑得前仰后合;我躺在妈妈温暖的怀里,听爷爷讲那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一点涩涩的东西滑落在我的嘴里。这儿的一切都没有改变,但只剩我一人,静静地站在这里……

    3392年11月7日

    早上,是阳光叫醒了我,吃完东西后,我习惯性地走上阳台,往前望去,没有看见A星上那茂密的绿色植物,而是看见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太空垃圾,我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现在是在地球上,自32世纪初,地球上连续发生过好几次世界生化大战,致使人类全部死亡,唯一的幸存者,就是生活在全宇宙最大的疗养院里的,像我这样,垂垂老矣的人。

    3392年11月8日

    今天,天空阴沉沉的,充满了压抑感。我来到一块空地上,凝望着倾斜的太阳。现在也只有那光辉能给地球带来一点美丽的色彩,现在的A星,太阳一定很美吧!因为有蓝蓝的天空映衬,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鸟作点缀。爷爷是个考古学家,他曾经对我说过,地球上原本也有许多种动物,开始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很融洽,但是到了后来,人类的文明迅速发展起来,高度的文明并没有使人们更加善待这些朋友,反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地猎杀动物,使得动物迅速灭绝。25世纪时,地球上最后一只动物永远地消失了。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多次的世界性大战,人们总是“不懈”地在杀伤力更强、技术性更高、更先进武器的领域里研究探索,搅得人心惶惶不得终日。

    不可否认,人类确实有过许多辉煌的事迹、重大的发现、伟大的发明、高雅的文学艺术、优美的形体艺术……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如果人们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贪欲,最终会被自己创造的文明给毁灭掉啊!”我回味着爷爷的这番话,心情激动不已。

    这时太阳已落在了地平线上,今天的夕阳尤其美丽,金黄色的光辉暖暖地笼罩着我,特别舒服。人类的生命还能维持多久,我不得而知。我的视线开始模糊,好像看见了一片绿草地,上面站着爷爷,他背着手,向我微笑着,微笑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