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外篇第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第一

    [原文]

    景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①,谓左右曰:“仁人亦乐是乎?”梁丘据对曰:“仁人之耳目,亦犹人也,夫奚为独不乐此也?”公曰:“趣驾迎晏子。”

    晏子朝服以至,受觞,再拜。公曰:“寡人甚乐此乐,欲与夫子共之,请去礼。”

    晏子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皆欲去礼以事君,婴恐君之不欲也。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义②也。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夫麋鹿维无礼,故父子同麀③。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兄弟无礼,不能久同。《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故礼不可去也。”

    公曰:“寡人不敏无良,左右淫蛊寡人,以至于此,请杀之!”晏子曰:“左右何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礼者至;君若好礼,则有礼者至,无礼者去。”

    公曰:“善。请易衣革冠,更受命。”晏子避走,立乎门外。公令人粪洒④改席,召晏子,衣冠以迎⑤。晏子入门,三让,升阶,用三献礼焉。嗛⑥酒尝膳,再拜,告餍⑦而出。公下拜,送之门,反,命撤酒去乐,曰:“吾以彰晏子之教也。”

    [注释]

    ①缶(fǒu):瓦质的打击乐器。②义:通“仪”。③麀(yōu):雌鹿。④粪洒:扫除。⑤此句旧作“召衣冠以迎晏子”,从王念孙说据《群书治要》改。⑥嗛(xián):含在口中,此指品尝。⑦餍:饱,足。

    [译文]

    景公一连几天,都在喝酒,喝得高兴了,于是就脱掉衣服,摘掉帽子,亲自敲着瓦盆奏乐,对身边的近臣说:“仁德的人也以此为快乐吗?”梁丘据回答说:“仁德的人的也有跟别人一样的耳朵眼睛,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以此为快乐呢?”景公说:“立即驾车去迎接晏子!”

    晏子穿着朝服来了,接过酒杯,拜了两拜。景公说:“我很享受此时的这种快乐,打算跟先生您共同享受,请不要拘泥礼数。”

    晏子回答说:“君王,您的话错了!群臣假如都想免掉礼仪来侍奉您,恐怕您就不想这样做了。如今齐国几尺高的儿童,力气都比你我的大,然而却不敢作乱,是因为受礼仪的约束啊。君主假如没有礼仪,就没有办法使唤下边的人;下边的人假如没有礼仪,就没有办法侍奉君主。只有麋鹿没有礼仪,因此父子共同占有一只母鹿。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就是因为有礼仪的约束啊。我听说过,君主假如没有礼仪,就没有办法治理他的国家;大夫假如没有礼仪,下边的官吏就会心存轻慢;父子之间假如没有礼仪,他们的家庭必定遭殃;兄弟之间假如没有礼仪,就不能长期生活在一起。《诗》中说:‘人假如没有礼仪,为什么不赶紧死去?’所以礼仪不可以荒废啊。”

    景公说:“我愚蠢啊,也没有好的德行,身边的近臣引诱我,才到了现在这种地步,请允许我把他们杀掉!”晏子说:“身边的近臣有什么罪?君主一旦废除礼仪,那么崇尚礼仪的人就会离开,没有礼仪的人就会到您身边来;君主一旦崇尚礼仪,那么有礼仪的人就会到您身边来,没有礼仪的人就会离开。”

    景公说:“您说得很对啊,请让我换身服饰,重新接受您的指教。”晏子退出去,站在门外。景公于是命令人洒扫庭院,更换坐席,召晏子进来,景公重新整装迎接他。晏子进门时,三次谦让过后,才登上台阶。景公用三次敬酒的礼仪对待他。晏子喝了酒,吃了饭,拜了两拜,吃饱了,然后才走出去。景公离开坐席和他拜别,送他到大门口,才返回去了,命令撤掉酒宴,停止音乐,说:“我用这种方法来显示晏子对我的教诲。”

    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谏第二

    [原文]

    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酒酣,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①国者而死乎?”左右佐哀②而泣者三人,曰:“吾细人③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弃是国也而死,其孰可为乎?”晏子独搏其髀④,仰天而大笑曰:“乐哉,今日之饮也⑤!”公怫然怒曰:“寡人有哀,子独大笑,何也?”晏子对曰:“今日见怯君一,谀臣三,是以大笑。”

    公曰:“何谓谀怯也?”晏子曰:“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⑥,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之?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⑦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曷为可悲?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助哀者,谀也。怯谀聚居,是故笑之。”

    公惭而更辞曰:“我非为去国而死哀也。寡人闻之,彗星出,其所向之国,君当之。今彗星出而向吾国,我是以悲也。”晏子曰:“君之行义回邪,无德于国,穿池沼,则欲其深以广也;为台榭,则欲其高且大也;赋敛如夺⑧,诛僇如仇雠。自是观之,茀⑨又将出。天之变,彗星之出,庸可悲乎?”

    于是公惧,乃归,窴⑩池沼,废台榭,薄赋敛,缓刑罚,三十七日而彗星亡。

    [注释]

    ①堂堂:大的样子。②佐哀:陪着悲哀。佐,助,这里是陪同的意思。③细人:小人,地位低下的人。④搏其髀(bì):拍着他的大腿。髀,大腿的外侧。⑤这是“今日之饮也乐哉”的倒装句。⑥毋知有死:不知道有死亡这回事,意思是不死亡。⑦分(fèn):职分。⑧(huī)夺:指挥掠夺。捞,挥。⑨茀:通“孛”(bó),彗星的一种,古人以为妖星。⑩窴(tián):通作“填”,塞。

    [译文]

    景公在泰山上设置酒宴与群臣共饮作乐,酒喝到正酣畅的时候,景公环顾四周齐国的土地,不由得有感而发,长吁短叹,泪流满面,说:“我舍得抛下这广阔而富饶的国家死去吗?”身边近臣中有三个人陪着景公一起流泪,他们说:“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人,况且不愿去死,更不用说国君您呢?舍弃这样的大好河山而死去,谁能愿意呢?”晏子听了他们的话独自拍着大腿仰天大笑,说道:“今天这顿酒喝得真痛快啊!”景公气得脸色难看地说:“我心中悲哀,您却在大笑,这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因为今天我看到了一个胆小怕死的君主,三个阿谀奉承的臣子,因此才不由得大笑起来。”

    景公说:“你说的胆小、奉承是什么意思?”晏子说:“自古以来人终归是要死的,这样才能让后世百代的贤德之人得到安息,让一个一个的无能之人得以藏伏于地下。如果古代的君主都长生不死,从过去的先君太公算起,各代君主至今都活着,那么您怎么能当上君主,拥有国家并为死去而悲哀呢?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兴衰的自然规律,有新生必有死亡,这是上天执掌事物的自然法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要逝去,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其内在根本原因,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规律啊。这有什么可悲哀的呢?活到老了还为死亡而悲哀,就是所谓的胆怯怕死;身边的近臣陪着您哀伤,这就是所谓奉承讨好。胆怯的人和奉承的人凑到了一起,因此我觉得这事情很可笑。”

    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很是惭愧,又换了一个话题,替自己掩饰说:“我并不是因为要离开国家去死而悲哀。我听说,彗星出现在天际,它所指向的国家,君主就要大祸临头了。如今彗星显现了,正指向我们的国家,我是因为这件事而感到悲哀。”晏子回答说:“君主您的行为举止违背了道义,对国家和百姓没有功德,挖池塘,总要把它挖得又深又广;修台榭,总要把它建得又高又大;征收赋税就如同指挥官吏枪杀掠夺一样;杀戮百姓就像对待仇敌一样。由此看来,彗星必将显现在天际。天象的变化,彗星的显现,有什么可悲哀呢?”

    景公很恐慌,于是率群臣返回朝廷,下令填平了池塘,取消了修建台榭的工程,减轻了赋税,减少了刑罚。过了三十七天,彗星就才消失了。

    景公梦见彗星使人占之晏子谏第三

    [原文]

    景公梦见彗星,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国。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①,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②,万民怼怨③,葬星又将见梦④,奚独彗星乎?”

    [注释]

    ①兴事无已:大兴土木无休无止。事,指土木之事。已,止。②使民如将不胜:役使人民就像不能把民力使完一样。意思是把人民搞得精疲力竭。③怼(duì)怨:怨恨。怼和怨是同义词,都是怨恨的意思。④见(xiàn)梦:出现在梦中。

    [译文]

    景公梦见了彗星。第二天,就把晏子召来问他说:“我听说,有彗星显现,一定会是亡国的征兆。昨夜,我梦见了彗星,我想把占梦的人召来,让他们替我占卜一卦。”晏子回答说:“君王的饮食起居没有节制,服饰不符合法度,政事不听劝谏,大兴土木永无止尽,征收赋税贪得无厌,役使百姓往往倾尽他们的全力,万民无不怨恨,茀星又将会出现在梦里,哪里仅是彗星呢!”

    景公问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谏第四

    [原文]

    景公饮酒,乐,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昔爽鸠氏①始居此地,季荝②因之,有逢伯陵③因之,蒲姑氏④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古若无死,爽鸠氏之乐,非君所愿也。”

    [注释]

    ①爽鸠氏:传说中的古帝王少昊(黄帝之子)的司寇。②季荝(cè):虞舜、夏朝时的诸侯。③逢伯陵:殷朝时的诸侯。④蒲姑氏:商朝末期的诸侯。

    [译文]

    景公喝酒喝得高兴,说:“如果自古就没有死亡,那该是多么的快乐呢?”晏子回答说:“如果自古就没有死亡,那是古代人的快乐,您怎么可能享受得到呢?过去,爽鸠氏开始居住在这里,后来季荝传承了爽鸠氏,又有逢伯陵传承了季荝,在后来蒲姑氏传承了逢伯陵,然后太公传承了蒲姑氏。古代如果没有死亡,爽鸠氏的快乐,不是您所希望看到的。”

    景公谓梁丘据与己和晏子谏第五

    [原文]

    景公至自畋①,晏子侍于遄台②,梁丘据造焉。公曰:“维据与我和天!”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③焉,水、火、醯④、醢⑤、盐、梅,以烹鱼肉,⑥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且平。奏鬷⑦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⑧,和五声⑨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⑩、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公曰:“善。”

    [注释]

    ①畋:此指打猎之处。②遄台:台名。③羹:指肉羹,把肉放进烹饪器具里,加上五味煮烂。④醯(xī):醋。⑤醢(hāi):肉酱。⑥(chān):炊,做饭。⑦“奏鬷”当依《左传》作“鬷嘏”。鬷,总,总括。嘏,《诗经》作“假”,大。⑧五味:指醯、醢、盐、梅再加上一种菜。⑨五声:宫、商、角、徵、羽谓之五声。⑩一气:指顺气而动。二体:指文舞、武舞。三类:指风、雅、颂。四物:四方之物。六律:古代按高低把乐音分为十二类,其中又分阴阳各六,阳声的叫六律,阴声的叫六吕。七音:五音再加上变宫、变徵称七音。八风:八方之风。九歌:指该歌颂的九功之德。六府(水、火、金、木、土、谷)三事(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九功。专一:专用一样,只弹奏一个音。

    [译文]

    景公打猎归来,晏子在遄台陪伴,梁丘据前来拜见,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了!”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与您只是相同而已,那里算的上和谐。”景公说:“和谐与相同不是一回事吗?”晏子说:“不一回事啊。和谐就如同调治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肉,用柴火烧煮,厨师调配,让味道适宜,味道不够浓就添加,味道过了就减少。

    “君子吃了它,平心静气。国君与臣子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觉得可行的事情,假如其中有不可行的事情,臣子就要指出其中的不可行地方,正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成就国君认为可行的事情;国君认为不可行的事情,假如其中有可行的事情,而臣子就要指出其中可行的事情,去掉不可行的事情,所以政事清平而不相抵触,百姓没有争夺之心,所以《诗经》上说:‘有着美味调和好羹汤,五味齐备阵阵香,精诚感动神来享,次序井然无争论。’先王之所以配备五味,调和五声的缘由,是用来平静内心,成功地治理他们的国家。

    “声音和味道一样: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相辅相成;清浊、大小、短长、缓急、哀乐、软硬、快慢、高低、出入、疏密,相反相成。君子听了,内心平静,内心平静德义就和谐。所以《诗经》上说:‘德音没有瑕疵。’如今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行的事情,他也说可行;国君认为不可行的事情,他也说不可行。如果用水去调和水,谁会去吃它?如果琴和瑟弹出的都是一个声音,谁会去听它?相同不可以的道理就像上边说的这样。”

    景公说:“您说得很对。”

    景公使祝史禳彗星晏子谏第六

    [原文]

    齐有彗星,景公使祝禳之。晏子谏曰:“无益也,只取诬焉。天道不①,不贰②其命,若之何禳之也?且天之有彗,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诗》云:‘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③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彗?《诗》曰:‘我无所监④,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若德之回乱⑤,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说,乃止。

    [注释]

    ①:疑惑。②贰:不按规则,变易无常。③语见《诗经·大雅·大明》。翼翼,谨慎。昭,明白。聿,语助词。怀,来,招来,回,邪僻。方国,四方之国。④监:借鉴。后,君。用,因为。⑤回乱:邪曲昏乱。

    [译文]

    齐国有彗星显现在天际,景公打算让祝官祈祷,以求让它消失。晏子劝谏说:“祈祷没有什么用,只不过是欺骗自己而已。天有常规,对此不应怀疑,上天不会改变自己的旨意,怎么能祈祷除掉彗星呢?再说,天上有彗星显现,是为了扫除污秽。您如果没有污秽的德行,又何必要祈祷上苍,让它消失呢?如果德行污秽,祈祷又能有什么作用呢?《诗》中说:‘只有这位周文王,处事小心谨慎。隆重地供奉天帝,祈求天帝降下福气。他的德行不邪曲,四方之国来归依。’您如果没有违背道德的行为,四方之国都将要来归附您,对彗星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古诗中说:‘我无所借鉴,就是夏和商,夏商因失去德行而混乱,百姓终于流亡。’如果违背道德,以致天下混乱,百姓将要流亡,祝官史官去祈祷,是不能有所补益的。”景公听了很高兴,于是就停止了祈祷。

    景公有疾梁丘据裔款请诛祝史晏子谏第七

    [原文]

    景公疥遂痁①,期而不瘳②。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梁丘据、裔款言于公曰:“吾事鬼神,丰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诸侯不知,其谓我不敬,君盍诛于祝固、史嚚③以辞宾?”

    公说,告晏子,晏子对曰:“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赵武曰:‘夫子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祭祀,陈言不愧。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建以语康王④,康王曰:‘神人无怨,宜夫子之光辅五君⑤,以为诸侯主也。’”

    公曰:“据与款谓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诛于祝史,子称是语,何故?”对曰:“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⑥,无愧心矣。是以鬼神用飨,国受其福,祝史与焉。其所以蕃祉⑦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

    [注释]

    ①疥遂痁(diàn):长了疥疮紧接着患了疟疾。痁,疟疾。②期(jī)而不瘳:病了一年也不痊愈。③祝固、史嚚:祝官名固,史官名嚣。④康王:楚共王之子,在位二十五年,谥“康”。⑤五君:指晋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景公。⑥荐信:献上真实的言辞。⑦蕃祉:繁衍有福。

    [译文]

    景公生了疥疮,后来又患了疟疾,病了一年也没有痊愈。诸侯们派不少宾前来客慰问生病的景公。梁丘据与裔款对景公说:“您侍奉上帝鬼神,祭品比先君丰盛了多了。如今您生病了,痛苦不堪,这也成为诸侯们的忧虑,这都是祝官和史官没有尽到职责的过错。诸侯们不了解情况,会误以为我们对鬼神不恭敬,您为什么不处死祝官固和史官嚚,以答谢来问病的宾客?”

    景公听了这话,内心很高兴,于是把这两人的建议告诉了晏子,晏子回答说:“过去,诸侯在宋国盟会的时候,楚国屈建向晋国的赵武询问范会的功德,赵武说:‘先生他家族内的事物管理得井然有序,在朝廷里说话耿直,竭尽忠诚而无私心,他的祝官、史官祭祀祈祷的时候,向鬼神祭祀也毫不隐瞒,因而问心无愧。他的家族中没有人对他忌恨,他的祝史也用不着祈祷求福。’屈建把赵武的这些话告诉了楚康王,康王说:‘正因为他做事情公正,神和人都没有什么怨恨,因此他荣耀地辅佐了五位君主,使他们成为诸侯的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啊。’”

    景公说:“梁丘据和裔款觉得我已经虔诚地祭祀了鬼神,却还是得了病痛,所以要杀死祝和史,而您却说了这些话,是什么原因呢?”晏子回答说:“如果是有德行的君主,朝廷内外之事都不荒废,神人上下都没有怨恨之心,行为不违背天意人心,他的祝官、史官向鬼神陈述的都是实话,能做到问心无愧。因此鬼神才会享用祭品,国家才能受到神的庇佑,祝与史也会受到福佑。他们之所以能使家族兴旺有福、健康长寿,是因为他们是诚信的君主与鬼神之间联系的使者,他们祝祷的话能取信于鬼神?”

    [原文]

    “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①,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②民力,输掠③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暴虐淫纵,肆行非度,无所还忌④,不思谤⑤,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⑥于心。其祝史荐信,是言罪也;其盖失数美,是矫诬也。进退无辞,则虚以求媚。是以鬼神不飨,其国以祸之,祝史与焉。所以夭昏孤疾⑦者,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⑧于鬼神。”

    公曰:“然则若之何?”

    对曰:“不可为也。山林之木,衡鹿⑨守之;泽之萑⑩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县鄙之人,入从其政;偪介之关,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强易其贿;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私欲养求,不给则应。民人苦病,夫妇皆诅。祝有益也,诅亦有损。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虽其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君若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可。”

    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公疾愈。

    [注释]

    ①颇邪:偏颇邪曲。②斩刈(yì):斩断,这里有用尽的意思。③输掠:毁坏掠夺。④还忌:顾忌。⑤谤(dú):诽谤怨恨。⑥无悛:不改。悛,更改。⑦夭昏孤疾:天,夭折。⑧僭嫚:僭,不信,不真实。嫚,通“慢”,轻慢。⑨衡鹿:看守山林的官吏。“鹿”通“麓”。⑩萑:芦类植物。舟鲛:看守沼泽的官吏。薮:水浅草茂的泽地。虞候:掌管水泽出产的官吏。蜃:大蛤。偪介:本作“逼尔”,近。

    [译文]

    “如果他们碰巧遇到的是荒淫无度的君主,朝廷内外乌烟瘴气,上下之间都相互怨恨,做事违背德行,放纵欲望满足私心,把台榭修得高大,把池塘挖得很深,敲击钟鼓等乐器,让美女舞蹈取乐,耗尽百姓的精力,掠夺百姓的所藏,来铸成自己的过错,不为后世子孙着想。暴虐无度,肆无忌惮地做违背法度的事,丝毫没有克制之心,从来不怕百姓的怨恨,也不惧怕鬼神降祸,弄得神灵发怒,百姓怨恨,还毫无悔改之心。他的祝官、史官假如向鬼神陈述真实情况,这就是直言君主的过错;如果他们说假话,数说君王美德,这就是狡诈欺骗。真的假的都不能陈述,那就只好用空话向鬼神讨好。所以鬼神不享用他们的祭品,国家因而招致灾祸,祝官、史官也一同遭殃。他们之所以子孙夭折、昏昧、孤寡、患病,是由于他们是暴虐的君主的使者,他们的话侮辱了鬼神。”

    景公说:“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呢?”

    晏子回答说:“不可以杀死祝官和史官。山林中的树木,派衡鹿看守着;沼泽里的芦苇,派舟鲛看守着:荒野中的柴草,派虞候看守着;大海中的鱼盐蚌蛤,派祈望看守着。边远城邑的百姓,都到国都来服役;靠近都城的关卡,横征暴敛百姓的私财;世袭的大夫,强取豪夺百姓的钱财;公布政令没有准则,横征暴敛没有限度;宫室天天改建,荒淫享乐永无休止;宫内的宠妾在市场上放肆地掠夺,宫外的宠臣到边远的城邑假传命令。贪求满足自己的私欲,如果不能满足自己的私欲,就跟着就加以治罪。百姓疲惫不堪,苦不堪言,丈夫妻子都向鬼神诅咒君主。假如祈祷能给人带来好处,那么诅咒也会给人带来损害。聊地、摄地的东边,姑水、尤水的西边,整个齐国境内百姓多不胜数了!即使祝官史官再怎么善于祈祷,怎么能胜过亿万人的诅咒呢?您如果打算杀掉祝官史官,先要修养品德然后再去实施。”

    景公采纳了晏子的建议,派专管这方面的官吏前去施政,放宽政令,毁掉关卡,解除禁令,减轻赋税,废除债务。这样做了以后,景公的病很快就好了。

    景公见道殣自惭无德晏子谏第八

    [原文]

    景公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①,菽粟食凫雁②。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而死?”

    晏子对曰:“此餧③而死。”

    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甚矣。”

    对曰:“君之德著而彰,何为无德也?”

    景公曰:“何谓也?”

    对曰:“君之德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何为其无德?顾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囷府④,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⑤乎万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⑥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一殣何足恤哉?”

    [注释]

    ①文:通“纹”。被:通“披”。②凫:鸭。雁:鹅。③餧:通“馁”,饥饿。④囷府:仓库。圆的叫囷,藏钱财的叫府。⑤周:周遍,这里是普遍关怀的意思。⑥公布:公开施行。

    [译文]

    景公的赏赐多得遍及后宫的人,楼台亭榭上都披盖着锦绣,鸭鹅都是用豆类和谷子喂养。景公外出,看见了有人饿死了,问晏子说:“这个人是为什么死的?”

    晏子回答说:“饿死的。”

    景公说:“唉!我的德行差到了极点。”

    晏子回答说:“君主的恩德显著而昭彰,怎么能说德行差呢?”

    景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晏子回答说:“君主的恩德遍及后宫的人与宫中的楼台亭榭,甚至君主的玩物,也都披上了锦绣;君王的鸭鹅,都用粮食喂养;君主管理宫室,不仅自己享乐,还惠及后宫的人,怎么能说德行差呢?不过,我胆敢向君主请求:君主可以把爱后宫的心意,自己追求享乐的想法,惠及到百姓当中去,让他们也一同享受,那么哪里还会有饿死的人!君主不把爱后宫之心惠及到百姓,却只顾宫室,贪图独自享乐,使钱财货物都聚拢到自己的手中,钱粮与布帛都烂在自己的仓库里,不能普遍地给予百姓恩惠,公正之心不能遍及各诸侯国,这就是夏桀、商纣之所以灭亡的缘故。士人和百姓之所以背离您,就是因为君主偏私。君主如果能理解我所说的话,惠及您的大德,普遍地施予天下百姓,就可以成为成汤、周武这样的圣君了。一个饿死的人有什么值得怜恤的呢!”

    景公欲诛断所爱者晏子谏第九

    [原文]

    景公登箐室①而望,见人有断雍门之②者,公令吏拘之,顾谓晏子趣诛之。晏子默然不对。公曰:“雍门之,寡人所甚爱也,此③见断之,故使夫子诛之,默然而不应,何也?”

    晏子对曰:“婴闻之,古者人君出,则辟道十里,非畏也;冕前有旒④,恶多所见也;纩纮珫耳⑤,恶多所闻也;大带重半钧⑥,舄⑦履倍重,不欲轻也。刑死之罪,日中之朝⑧,君过之,则赦之。婴未尝闻为人君而自坐其民者也。”

    公曰:“赦之,无使夫子复言。”

    [注释]

    ①箐室:当作“青堂”。②:即“楸”,梓木。③此:当作“比”,刚才。④旒:古代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⑤纩:絮衣服的新丝绵。纮:古时冠冕上的纽带。珫耳:同“充耳”,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⑥钧:古代重量单位名。三十斤为一钧。此处“钧”似当作“斤”。⑦舄:古代一种复底鞋。⑧日中之朝:市朝,古代“日中为市”。

    [译文]

    景公登上青红色的房屋向远处眺望,看到有人砍断了雍门的梓树。于是景公命令官吏拘捕他,回头吩咐晏子立即处决了他。晏子沉默不语。景公说:“雍门的梓树,是我最珍爱的东西,刚才我看到有人砍断了它,因此让先生您杀死这个人,您却默不作声,这是什么原因呢?”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古代君主出门,十里之外就让人开道,这并不是害怕;帽子前边有玉串遮挡,这是不想看到太多的事情;耳朵用棉絮帽带堵住,这是不想听到太多的东西;宽大的衣带半斤重,鞋子一斤重,这是不愿意使自己的身体太轻,轻易行动。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市朝上等候处决,君主经过那里看见了,就赦免了他。我不曾听说过当君主的有亲自判决他的百姓罪过的。”

    景公说:“赦免了那个人吧,先生不要再说了。”

    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第十

    [原文]

    景公坐于路寝,曰:“美哉室!其谁将有此乎?”晏子对曰:“其田氏乎!田无宇为垾矣①。”公曰:“然则奈何?”晏子对曰:“为善者,君上之所劝也,岂可禁哉?夫田氏,国门击柝②之家,父以托其子,兄以托其弟,于今三世矣。山木如市,不加于山;鱼盐蚌蜃,不加于海。民财为之归。今岁凶饥,蒿种芼敛不半③,道路有死人”。

    “齐旧四量,四升为豆,豆四而区,区四而釜,釜十而钟。田氏四量各加一焉。以家量贷,以公量收,则所以籴④,百姓之死命者泽矣。今公家骄汰⑤,而田氏慈惠,国泽是⑥,将焉归?田氏虽无德,而有施于民。公厚敛,而田氏厚施焉。《诗》曰:‘虽无德于汝,式歌且舞。’田氏之施,民歌舞之也。国之归焉,不亦宜乎?”

    [注释]

    ①垾(hàn):小堤。②柝(tuò):古代打更用的梆子。③蒿:即蒿子。芼(máo):通“毛”,指可供食用的野菜或水草。④籴(dí):本指买进粮食。此处指给民粮食。⑤骄汰:骄横侈泰。⑥泽:通“舍”。是:指田氏。

    [译文]

    景公在正寝里坐着,说:“这宫室真漂亮呀!以后谁会占有它呢?”晏子回答说:“大概是田氏吧!田无宇在做利国利民的事情。”景公说:“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晏子回答说:“做好事,是君主应该鼓励的,怎么可以禁止呢?田氏原是在国都城门敲梆子打更的家族,父亲把这差事传给儿子,哥哥把这差事传给弟弟,到如今已经三代了。他家山上的木材运到市场上卖,价钱不比山上贵;鱼盐蚌蛤运到市场上卖,价钱不比海边贵。百姓的钱财因此都归拢到他家。如今年成不好,即使收的蒿芼等充饥的野菜也不到往年的一半,道路上到处是饿死的人。

    “齐国原有四种朝廷制定的量器,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四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田氏私家有四种量器,进位各比公家的增加一。他用自家的量器借出粮食,用公家的量器收回粮食,那么这就意味着拿出粮食救济百姓,百姓中将要饿死的人得到恩惠了。如今公室暴虐,可是田氏却很仁慈,国家除了田氏还能归谁所有呢?田氏虽然没有大的贤德,然而能施舍给百姓财物。您赋敛繁重,然而田氏却大加施舍。《诗》中说:‘虽然对你没有施恩德,也应该边歌边舞表示高兴。’田氏施恩德给百姓,百姓为此高兴得手舞足蹈。国家将归田氏所有,不是应该的吗?”

    景公台成盆成适愿合葬其母晏子谏而许第十一

    [原文]

    景公宿于路寝之宫,夜分①,闻西方有男子哭者,公悲之。明日朝,问于晏子曰:“寡人夜者闻西方有男子哭者,声甚哀,气甚悲,是奚为者也?寡人哀之。”

    晏子对曰:“西郭徒居布衣之士盆成适②也。父之孝子,兄之顺弟也,又尝为孔子门人。今其母不幸而死,祔③柩未葬,家贫,身老,子④,恐力不能合祔,是以悲也。”

    公曰:“子为寡人吊之,因问其偏柎何所在⑤?”

    晏子奉命往吊,而问偏之所在。盆成适再拜,稽首而不起,曰:“偏柎寄于路寝,得为地下之臣,拥札⑥操笔,给事⑦宫殿中右陛之下,愿以某日送,未得君之意也。穷困无以图之,布⑧唇枯舌,焦心热中,今君不辱而临之,愿君图之。”

    晏子曰:“然。此人之甚重者也,而恐君不许也。”

    [注释]

    ①夜分:夜半。②盆成适:姓盆成,名适,孔子的学生。③祔:合葬。④:弱小。⑤偏:偏亲,指父亲。柎:棺中荐尸之木,这里指棺。⑥札:古代的书板。⑦给事:供事。⑧布:读为“膊”,干。

    [译文]

    景公在正寝的宫室里睡觉,半夜的时候,听到西边有个男子在哭泣,景公为此而感到伤心。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景公向晏子问道:“我夜里听到西边有个男子在哭泣,哭声很是哀戚,这人是干什么的呢?我为此感到伤心。”

    晏子回答说:“这是独自住在西城的平民盆成适。他是父亲孝顺的儿子,哥哥顺从的弟弟,又曾经当过孔子的学生。如今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灵柩并没有跟他父亲合葬。他家里贫困,自己也老了,儿子尚且年幼,担心没有能力合葬,因此才悲伤。”

    景公说:“您替我前去向他表示哀悼慰问,趁机问问他父亲的灵柩现在埋葬在什么地方?”

    晏子奉命前去哀悼慰问,并且问他父亲埋葬在什么地方。盆成适拜了两拜,趴在地上叩头,始终没有站立起来,说:“父亲的灵柩埋在正寝宫殿的底下,他得以在地下给君主当臣子,拿着简册和笔,在宫殿右边台阶底下侍奉君主。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送母亲的灵柩去合葬,不知道君主有什么看法。我非常贫困,实在没什么办法可想,急得口干舌燥,心里火烧火燎。如今您不怕辱没身分来见我,希望您给我出个主意吧。”

    晏子说:“是的。合葬是百姓很看重的事情,不过恐怕君主不会愿意啊。”

    [原文]

    盆成适蹶然①曰:“凡在君耳!且臣闻之,越王②好勇,其民轻死;楚灵王好细腰,其朝多饿死人。子胥忠其君,故天下皆愿得以为子。今为人子臣,而离散其亲戚,孝乎哉?足以为臣乎?若此而得祔,是生臣而安死母也;若此而不得,则臣请挽尸车而寄之于国门外宇溜③之下,身不敢饮食,拥辕执辂④,木干鸟栖⑤,袒肉暴骸,以望君愍⑥之。贱臣虽愚,窃意明君哀而不忍也。”

    晏子入,复乎公,公忿然作色而怒曰:“子何必患若言而教寡人乎?”晏子对曰:“婴闻之,忠不避危,爱无恶言⑦。且婴固以难之矣。今君营处为游观,既夺人有,又禁其葬,非仁也;肆心傲听,不恤民忧,非义也。若何勿听?”因道盆成适之辞。

    公喟然太息曰:“悲乎哉!子勿复言。”乃使男子袒免,女子发笄者以百数⑧,为开凶门⑨,以迎盆适成。适脱衰绖,冠条缨⑩,墨缘,以见乎公。

    公曰:“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盆成适于是临事不敢哭,奉事以礼,毕,出门,然后举声焉。

    [注释]

    ①蹶然:急遽的样子。②越王:指越王勾践。③溜:屋檐下滴水之处。④辂:车前的横木。⑤木干鸟栖:像木头一样干枯让鸟栖息在上面。⑥愍:通“悯”。⑦爱无恶言:热爱君主的人没有不好的话语。⑧发:当作“髽”,古代妇人丧服的露髻。笄:似后人所加,当删。⑨凶门:指在路寝的墙上另开一门,让灵柩进来,称“凶门”。⑩条:当作“绦”,用丝编织的带子或绳子。缨:系冠的带子。墨缘:衣服的边缘染黑。

    [译文]

    盆成适急得跺着脚说:“这件事就全摆脱您了!再说,我听说过,越王勾践喜欢勇敢的人,因而他的百姓都把死看得很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女人,因而他的国内常有饿死的人;伍子胥忠于他的君主,因此天下的人都希望有这样的儿子。如今作为儿子,却让自己的父母分离不能合葬,这算是孝顺吗?这样能够当臣子吗?如果能够合葬,这样就能让我活下去,让死去的母亲得以安葬;如果不能合葬,那么我就拉着尸车把灵柩放在国都城门外的房檐底下,我不吃不喝,抱着车辕,拉着辕前横木,就像鸟栖息在树上一样,一直到树干枯了也不敢动一下,脱掉衣服露出胳膊,让太阳晒我的骨胳,以此来期望君主怜悯我。我虽然愚笨,私下里觉得圣明的君主会哀怜我,不忍心让我这样做。”

    晏子入宫,把这件事禀报给景公,景公很生气,脸色都变了,忿怒地说:“您至于对他的话感到忧虑,并为此来指责我呢?”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过,忠于君主的人不躲避危险的事,热爱君主的人不说不好的话。再说,对此我本来就感到为难了。如今您修建宫室供自己享乐,竟然把人家的坟地侵占了,又禁止人家父母合葬,这是不仁的行为;肆意而为,不听劝谏,不哀怜百姓的忧愁,这是不义的行为。我怎么能不听劝谏呢?”于是就把盆成适的话都讲了出来。

    景公长叹一声说:“真悲哀啊!您不要再说了。”于是就准备下坦露左臂的男子,露髻的女子人有数百个,并特为开了一扇们,让灵柩进入,来迎接盆成适。盆成适脱掉丧服,头戴丝带的帽子,穿上镶有黑边的衣服,前来晋见景公。

    景公说:“我听说过,儿子不好,那么即使再多,也不能使家里光宗耀祖;好的儿子,一个就可以誉满朝堂。不就是您吗!”盆成适在料理合葬的事宜的时候,没有哭泣,按照礼仪合葬完毕,出了宫门,然后才敢放声大哭。

    景公筑长庲台晏子舞而谏第十二

    [原文]

    景公筑长庲①之台,晏子侍坐。觞三行,晏子起舞曰:“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②矣若之何!岁已寒矣,而役不罢,惙惙③矣如之何!”舞三,而涕下沾襟。景公惭焉,为之罢长庲之役。

    [注释]

    ①长庲:地名。②忽忽:忧惧,与下慑惙相同。③惙惙:《尔雅·释训》:“忧也。”

    [译文]

    景公修筑长庲台,晏子陪伴在景公身边,酒过三巡,晏子起身跳舞助兴,唱道:“已经到了岁末了,田里的庄稼仍没有收割,真让人忧愁啊,将来日子怎么过?天气已经寒冷了,而筑台的徭役仍没有停歇,真让人忧愁啊,这样下去可怎么办?”跳了三遍,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景公感到很惭愧,于是停止了修筑长庲的徭役。

    景公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将加诛晏子谏第十三

    [原文]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

    ①弋:用绳系在箭上射,以猎飞禽。②主:掌管,看管。

    [译文]

    景公爱好射箭,派烛邹看管鸟,但他却让鸟飞跑了。景公为此很生气,下令官吏杀了他。

    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把他的罪状列举出来,然后再杀他也不迟。”景公说:“可以。”于是就把烛邹召来,在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状,说:“烛邹,你替我们君主看管鸟却让鸟飞跑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如今让我们君主为了鸟的缘故杀人,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让诸侯们知道这件事,觉得我们君主只看重鸟却轻视士人,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晏子列举完烛邹的罪状,就请景公杀死他。景公说:“别杀他了,我接受您的教诲了。”

    景公问治国之患晏子对以佞人谗夫在君侧第十四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治国之患亦有常乎?”对曰:“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①良臣,而行与小人②,此国之长患也。”公曰:“谗佞之人,则诚不善矣。虽然,则奚曾为国常患乎?”晏子曰:“君以为耳目而好谋事,则是君之耳目缪③也。夫上乱君之耳目,下使群臣皆失其职,岂不诚足患哉?”

    公曰:“如是乎!寡人将去之④。”晏子曰:“公不能去也。”公忿然作色不说,曰:“夫子何少寡人甚也?”对曰:“臣何敢槁⑤也?夫能自周于君者,才能皆非常也。夫藏大不诚于中者,必谨小诚于外,以成其大不诚。入则求君之嗜欲能顺之,君怨良臣,则具其往失而益之⑥。出则行威以取富。夫何密近,不为大利变⑦,而务与君至义者也?此难得其知也。”

    公曰:“然则先圣奈何?”对曰:“先圣之治也,审见宾客,听治不留⑧,患日不足⑨,群臣皆得毕其诚,谗谀安得容其私?”公曰:“然则夫子助寡人止之,寡人亦事勿用。”对曰:“谗夫佞人之在君侧者,若社之有鼠也。谚言有之曰:‘社鼠不可熏去。’谗佞之人,隐君之威⑩以自守也,是难去焉。”

    [注释]

    ①恶:厌恶,这里有说坏话的意思。②行与小人:和小人结党营私。③缪:通“谬”,错误。④去之:使之去,让他们离开。⑤槁:于鬯谓当为“骄”的假借字。⑥具其往失而益之:把他们(良臣)以往的过失都列举出来以增加君主对忠臣的怨恨。⑦夫:彼。何:谁。变:改变。⑧听治不留:处理政事完全彻底。含有办事敏捷的意思。不留,不遗留。⑨患日不足:担心时间不够用,即办事勤快之意。⑩隐君之威:隐身在君主的威严之中,意思是依仗君主的威严。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治国国家长期存在的隐患是什么?”晏子说:“奸佞谗谄的人辅佐君王,他们喜欢中伤贤良的臣子,而品行与小人一样,这就是国家长久存在的隐患了。”景公说:“谗谄奸佞的人,品性的确是不怎么好,虽然如此,他们怎么会成为国家长期存在的隐患呢?”晏子说:“君王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耳目,又喜欢和他们谋划事情,这样君王的视听就会产生误差了。他们在上混淆君王的视听,在下使群臣都无法行使自己的职责,难道还不是实际的祸患吗!”

    景公说:“原来是这样啊,我会除掉他们。”晏子说:“君王不可以除掉他们。”景公满面怒色地说:“先生为什么这样小瞧我!”晏子说:“我怎么敢妄自尊大!那些能够让自己得到君王信用的人,才能都不是一般的了。他们内心隐藏着极大的不忠,一定在表面上谨慎地表现出小的忠诚,以此来达到他们大不忠的目的。这些人在朝内就探求君主的嗜好,处处顺从君主的心意,君王怨恨贤良的臣子,他们就把这些臣子的过失无限扩大;出朝就施行淫威来索取财富。这些人哪能与君主如此地亲密,却不获取大的利益,专为与君王行义的呢?这种人难得识破他们的。”

    景公说:“既然这样,先圣是处理这些事的呢?”晏子说:“先前的圣人治理国家,会见宾客很慎重,处理政事决不滞留,群臣都能竭尽他们的忠诚,对谗谀小人哪能包藏私心!”景公说:“既然这样,那么先生就协助我去掉他们,我也不用这些人办事了。”晏子说:“谗谀奸佞的人辅佐在君王身边,就如同神社里有老鼠一样,谚语有这样的话:‘神社里的老鼠不能用烟火熏走的。’谗谀奸佞的人,依仗君王的威望明哲保身,他们是很难清除的。”

    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

    [原文]

    景公与晏子立曲潢之上,望见齐国,问晏子曰:“后世孰将践有齐国者乎?”晏子对曰:“非贱臣之所敢议也。”公曰:“胡必然也①?得者无失,则虞②、夏常存矣。”晏子对曰:“臣闻见不足以知之③者,智也;先言而后当④者,惠也。夫智与惠,君子之事,臣奚足以知之乎!”

    “虽然,臣请陈其为政。君强臣弱,政之本也;君唱臣和,教之隆也;刑罚在君⑤,民之纪也。今夫田无宇,二世有功于国,而利取分寡⑥,公室兼之⑦,国权专之,君臣易施⑧,能无衰乎?婴闻之,臣富主亡。由是观之,其无宇之后无几⑨,齐国,田氏之国也。婴老,不能待公之事。公若即⑩世,政不在公室。”

    [注释]

    ①胡必然也:何必这样呢。②虞:朝代名,舜所建。③见不足以知之:见微知著之意。④当:这里是应验的意思。⑤刑罚在君:刑罚之权掌握在君主手里。⑥利取分寡:获取钱财,把钱财分给贫困的人。⑦公室兼之:兼有公室之利。⑧君臣易施:君主和臣子改变了施恩泽的地位。指本来应该由君主向人民施恩惠,现在改由臣子这样做,所以叫“易施”。⑨无几:没有多久。⑩即:就,这里有赶上的意思。

    [译文]

    景公与晏子站立在曲潢边,眺望齐国的大地,问晏子说:“后世谁将拥有齐国呢?”晏子回答说:“不是我敢于议论的事情。”景公说:“先生何必这样呢?如果得到天下,就永远不会失去,那虞舜、夏禹就永远存在了。”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如果对事情还未见实际的真相而能知其结果的人,就是聪明的人;如果先作出判断而后来证实事情的结果确是这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聪明与智慧,是君子的事情,我怎么能够知道未来的事呢!”

    “虽然如此,我请求细数治国的道理:君主强大臣子弱小,这是治国的根本;国君倡导臣子附和,这是教化的兴隆;刑罚的权柄在国君手中,这是百姓的纲纪。如今田无宇家族有两代人对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聚积财物又不吝啬地分给孤寡贫乏的人,他兼有公室的利益,专擅国家的权柄,国君与臣子的位置颠倒了,能不衰弱吗!我听说臣子富裕,国君就会灭亡。由此看来,我担心田无宇之后不久,齐国就会成为田氏的国家了!我老了不能再伺候君王办事了,君王一旦去世,政权就不会属于君王的家族了。”

    [原文]

    公曰:“然则奈何?”晏子对曰:“维礼可以已之。其在礼也,家施不及国,民不懈,货不移,工贾不变①,士不滥②。官不③,大夫不收公利。”

    公曰:“善。今知礼之可以为国也。”

    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立。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④慈妇听,礼之经⑤也。君令而不违,臣忠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⑥,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贞,姑慈而从⑦,妇听而婉,礼之质也。”

    公曰:“善哉!寡人乃今知礼之尚也。”晏子曰:“夫礼,先王之所以临天下也,以为其民,是故尚之。”

    [注释]

    ①工贾不变:工匠商人不变更自己的职业。②不滥:不失职。③不:不怠慢。,怠慢。④姑:婆婆。⑤经:这里是根本的意思。⑥箴:规劝。⑦从:指不专断。

    [译文]

    景公说:“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呢?”晏子回答说:“唯有礼才可以抑制这种事情的发生。在礼的制约中,大夫的施舍不能超出自己的封邑,而遍及全国,百姓不懈怠,财货价格平稳,百工和商人的不改变常业,士人不虚词失实,官吏不怠慢,大夫不侵占公家的利益。”

    景公说:“好。如今知道礼可以治理国家了。”

    晏子说:“礼可以治理国家已是很久了,它与天地并立,君王令下臣子尽忠,父亲慈祥儿子孝敬,兄长友爱弟弟恭顺,丈夫和气妻子贤惠,婆婆仁慈媳妇顺从,这是礼的大纲了。国君的命令不违背常理,臣子的忠心不改变,父亲慈祥而能训教,儿子孝顺而能自我规劝,兄长对弟爱护而友好,弟弟对兄恭敬而顺从,丈夫和气而讲道义,妻子温柔而贞节,婆婆仁慈而不专断,媳妇听教而温婉,这是礼的实质了。”

    景公说:“好啊!我今天才知道礼的重要性了。”晏子说:“礼,是先王所用来统治天下的法宝,用它教化百姓,所以它很重要。”

    晏子使吴吴王问君子之行晏子对

    以不与乱国俱灭第十六

    [原文]

    晏子聘于吴,吴王问:“君子之行何如?”晏子对曰:“君顺①怀之,政治归之②,不怀暴君之禄③,不居乱国之位,君子见兆则退④,不与乱国俱灭,不与暴君偕亡。”

    [注释]

    ①顺:顺于道,即有德行。②政治归之:政事治理就归附他。③不怀暴君之禄:不贪恋暴君的俸禄。④见兆则退:看到动乱的先兆就引退。

    [译文]

    晏子到吴国出使,吴王问道:“君子的行为是怎样的?”晏子回答说:“君主遵循道德行事就亲近他,政事治理得好就归附他。不贪恋暴虐君主的俸禄,不在混乱的国家做官。君子看到衰亡的征兆就隐退,不与混乱的国家一起灭亡,不跟暴虐的君主一起逃亡。”

    吴王问齐君侵暴吾子何容焉晏子对以

    岂能以道食人第十七

    [原文]

    晏子使吴,吴王曰:“寡人得寄僻陋蛮夷之乡,希见教君子之行①,请私而无为罪。”晏子蹴然辟位。吴王曰:“吾闻齐君,盖贼以僈②,野以暴,吾子容焉,何甚也!”晏子遵循③而对曰:“臣闻之,微事不通,粗事不能者,必劳;大事不得,小事不为者,必贫;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门④者,必困。此臣之所以仕也。如臣者,岂能以道食⑤人者哉?”

    晏子出,王笑曰:“嗟呼!今日吾讥晏子,訾犹倮而訾高撅者也⑥。”

    [注释]

    ①希:通“稀”。见教:受教诲。②僈:通“慢”,傲慢。③遵循:通“逡巡”,迟疑不决的样子。④至人之门:到他人门下服务。⑤食(sì):给人吃,养活人。⑥倮:通“裸”。訾:咎,责备。撅(guì):揭衣。

    [译文]

    晏子到吴国出使,吴王说:“我居住在偏僻的蛮荒之地,很难得到君子优良品行的熏陶,请允许我把心里话说出来,您不要怪罪我。”晏子不安地离开座位,吴王说:“我听说齐国君主不仅暴虐而且傲慢,粗蛮无力,您却能在他那里当官,这太过分了吧!”晏子显出迟疑不决的样子回答说:“我听说过,对精细的事一窃不通,对粗疏的事又不肯做的人,一定遭受劳苦;大事做不成,小事又不想做的人,一定遭受贫穷;从大的方面说不能让别人来归附,从小的方面说又不能归附别人的人,一定遭受困窘。这就是我所以当官的缘故。就像我这样的人,那里能用道义来养活人呢?”

    晏子出去后,吴王笑着说:“哎呀!今天我打算讥讽晏子,就好比裸体的人责备把衣服高高掀起的人一样啊。”

    司马子期问有不干君不恤民取名者乎晏子

    对以不仁也第十八

    [原文]

    司马子期①问晏子曰:“士亦有不干君②,不恤民,徒居无为而取名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能足以赡上益民③而不为者,谓之不仁。不仁而取名者,婴未得闻之也。”

    [注释]

    ①司马子期:楚平王的儿子公子结,字子期。司马是其官名。②不干君:不为国君做事。③赡上益民:辅助固君,有益百姓。

    [译文]

    司马子期问晏子说:“士人也有不想拿君主俸禄,不体恤百姓疾苦,闲居无所作为而成名的吗?”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过,才能足以辅佐君主,谋利足以对百姓有利,可是却不去这样做的人,叫作不仁。不仁却能成名的,我从没听说过。”

    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心第十九

    [原文]

    高子问晏子曰:“子事灵公、庄公、景公①,皆敬子,三君之心一耶,夫子之心三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事君②!婴闻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婴之心非三心也。且婴之予灵公也,尽复而不能立之政③,所谓仅全其四支④以从其君者也”。

    “及庄公陈武夫,尚武力,欲辟胜于邪,而婴不能禁,故退而野处⑤。婴闻之,言不用者,不受其禄;不治其事者,不与其难。吾于庄公行之矣⑥。今之君,轻国而重乐,薄于民而厚于养,藉敛过量,使令过任,而婴不能禁,庸知其能全身以事君乎?”

    [注释]

    ①按“景公”是齐君杵臼死后的谥号,其时杵臼尚在,不得称谥。此或为作者之疏失,或为后人妄改。②这是“问事君善哉”的倒装句,意思是,您问侍奉君主问得好啊。③尽复而不能立之政:把主张全都向君主讲了,但不能在政治上加以实行。④支:同“肢”。⑤野处:居住在乡间,指东耕于海滨。⑥吾于庄公行之矣:我对于庄公就是这样做的,指庄公为崔杼所杀而自己不殉死事。

    [译文]

    高子问晏子说:“先生侍奉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他们都敬重您,三个国君的心是一样的呢,还是先生有三个心呢?”晏子回答说:“好啊!问我侍奉国君的事,问得好啊。我听说一心可以侍奉好一百个国君,三个心不可以侍奉好一个国君。因此三个国君的心并非一样,而我也没有三个心。我辅佐灵公的时候,只能尽力回答询问而不能在治国方面有所建树,因此只能保全自己的四肢以听候国君的使唤罢了。

    “我辅佐庄公的时候,朝堂上都是武夫,庄公崇尚勇力,想用违背道德的行为去战胜不道德的行为,而我却不能禁止,因此引退到偏僻的地方居住。我听说,自己的建议不被国君采纳,就不能接受国君的俸禄,不能为国君处理国事的,就不和他一起受难,我在庄公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如今的国君,轻视治国而重视享乐,对百姓刻薄而厚待自己,横征暴敛,役使百姓超过他们所能承受,而我不能禁止,还不知道我是否能保全自已,来侍奉国君呢!”

    晏子再治东阿上计景公迎贺晏子辞第二十

    [原文]

    晏子治东阿①,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②。”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③,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④,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宗。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⑤,避贤者之路⑥。”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注释]

    ①东阿:古邑名,在今山东省西部。②加大诛于子:加罪处罚您。③上计:送上记载赋税收入的帐簿。④属托不行:谓没有人敢来嘱付托情。⑤乞骸骨:旧时大臣辞职为乞骸骨。言得使骸骨能归葬乡土。⑥避贤者之路:让出进贤之路。

    [译文]

    晏子治理东阿,过了三年,景公将晏子召回,训斥他说:“我觉得先生很有才干,因此派先生前去治理东阿,如今你将那里治理得一片混乱,您还是罢官好好反省吧,我要加倍处罚你。”晏子回答说:“我希望改变方法治理东阿,如果三年治理不好,将我处死也可以。”景公同意了。于是第二年送上赋税帐薄,景公亲自迎接他,并祝贺说:“太好了,先生对东阿治理得很好啊。”

    晏子回答说:“过去,我治理东阿,从不接受私人请托、贿赂之事,山上水里的利益都拿来接济贫民。那时候,百姓不挨饿,而君王却降罪于我。后来,我治理东阿,请托关系大行,贿赂之事常有,并横征暴敛,并拿出很少的一部分充入宫府,逢迎君王左右的人,山林池塘里的收益都收入有权势的人家。这时,挨饿的人已经超过了一半,君王反而迎接并祝贺我。我很无能,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告老还乡,给贤能的人让路。”拜了两拜,便离去了。景公于是离开座位而谢罪说:“先生勉力再去治理东阿,东阿是先生您的东阿,我再也不干预了。”

    太卜绐景公能动地晏子知其妄使卜自晓公第二十一

    [原文]

    景公问太卜①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臣能动地②。”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

    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③,地其动乎!”太卜曰:“然。”

    晏子曰:“吾言之,恐子死之也;默然不对,恐君之惶④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

    陈子阳⑤闻之,曰:“晏子默而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也;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晏子,仁人也,可谓忠上而惠下也。”

    [注释]

    ①太卜:官名,掌占卜。②动地:使地震动。③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昔,夕,夜里。钩星,客星,四,指房宿,房宿四星,故称“四”。心,心宿。古人认为客星运行于房宿心宿之间,将发生地震。④惶:惑。⑤陈子阳:又作田子阳,齐臣。

    [译文]

    景公问太卜说:“你的道术有什么能耐?”太卜说:“我能使地震动。”景公召见晏子并把这事事告诉了他,说:“我问太卜说:‘你有什么能耐?他回答说:‘他能使地震动。’可以使地震动吗?”

    晏子默不作声,走出来,前去拜见太卜说:“夜里我看见钩星出现在房星和心宿的中间,地恐怕要震动吧?”太卜说:“是。”

    晏子说:“我一旦把这事说出去,恐怕你就必死无疑了吧;我沉默没有回答君王,又怕国君受到你的蛊惑。你去说明白这件事,对国君与臣子都有好处。忠于国君的人,难道一定要伤害他人吗!”晏子出来之后,太卜跑进宫中拜见景公,说:“我不能使地震动,地本来就要发生震动了。”陈子阳听说这事后,说:“晏子沉默不语,是不想给太卜引来杀身之祸;去见太卜,是怕国君受太卜蛊惑。晏子,是个仁人,可以说他是个忠于国君而又施惠下属的人。”

    有献书谮晏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第二十二

    [原文]

    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之,不同君所欲;见不善则废之,不辟君所爱。行己而无私,直言而无讳。有纳书①者曰:“废置不周②于君前,谓之专;出言不讳于君前,谓之易。专易之行存,则君臣之道废矣。吾不知晏子之为忠臣也。”公以为然。晏子入朝,公色不说。故晏子归,备载③,使人辞曰:“婴故老悖无能④,毋敢服壮者事。”

    辞而不为臣,退而穷处,东耕海滨,堂下生藜藿,门外生荆棘。七年,燕、鲁分争,百姓惛乱,而家无积。公自治国,权轻诸侯,身弱高、国。公恐,复召晏子,晏子至,公一归七年之禄,而家无藏⑤。

    晏子立,诸侯忌其威,高、国服其政,燕、鲁贡职,小国时朝。晏子没而后衰。

    [注释]

    ①纳书:献上书信。②不周:不和谐。③备载:套上车马。备,通“犕”,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④故:通“固”,本来。悖:惑,胡涂。⑤家无藏:家里没有积藏的财物。意思是全都分给了贫困的人。

    [译文]

    晏子做了景公的相国,他用人的准则,只要发现贤才就提拔他,不苟同君王的看法;发现不好的官吏就免职,不避忌是君王宠爱的人。行为处事大公无私,说话也直言不讳。有个上谏的人说:“免职任用不和君王协调一致,就叫作专权;说话在君王面前也不忌讳,叫作傲慢。专权傲慢的行为存在,那么君臣之间的道义就没了。我真不知道晏子怎么能成为忠臣。”景公觉得他言之有理。晏子入朝,景公言辞和脸色都带着不满。因此,晏子回到家,将东西装上车,派人告辞说:“我年老无能,不能再从事年轻人做的事了。”

    于是晏子告辞,不再做景公的臣子,退隐到偏僻的地放居住,亲自在东边的海滨耕地,堂下长了藜藿,门外生满了荆棘。七年后,燕国与鲁国发生战事,百姓动荡不安,家中一贫如洗。景公亲自管理国家,不再受到诸侯的尊重,王室的势力甚至弱于高氏、国氏。景公很害怕,于是又召回晏子。晏子返回,景公把七年的俸禄一并归还了晏子,晏子全部分给贫穷的人,没有藏在自家。

    晏子复位,诸侯惧怕他的威严,高氏、国氏顺从他的行事,燕国、鲁国来朝贡,小国也按时来朝见。晏子死后齐国就衰落了。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未尝弼过逐之第二十三

    [原文]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辞焉。傧者①谏曰:“高纠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②而逐之,敢请其罪?”

    晏子曰:“若夫方立之人③,维圣人而已。如婴者,仄陋④之人也。若夫左婴右婴之人⑤不举,四维⑥将不正。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⑦吾过也,吾是以辞之。”

    [注释]

    ①傧者:傧相,迎接客人的人。这里指身边的人。②曾无以爵位:连爵位都没有得到。③方立之人:立身于道的人。意思是能依道行事的人。④仄陋:浅陋。仄,陋。⑤左婴右婴之人:左和右都是辅佐、帮助的意思。婴是晏子自称。⑥四维:四种纲纪,指礼、义、廉、耻。⑦弼:纠正。

    [译文]

    晏子让高纠管理自己的家事,但是干了三年就辞退了他。侍从劝说道:“高纠为您服务了三年,您连爵禄都没有给他,反而辞退了他,请问他犯了什么罪过?”

    晏子说:“以道义立身而毫不动摇的人,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像我这样的人,不过是偏离道义的浅陋之人。如果我身边辅佐我的人不能指出我的过失,礼义廉耻的原则在我身上将会发生偏差。如今高纠这个人为我服务了三年,从未矫正过我的过失,我所以才将他辞退。”

    景公称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邑辞不受第二十四

    [原文]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榖,其县十七,著之于帛①,申之以策②,通③之诸侯,以为其子孙赏邑。寡人不足以辱而先君④,今为夫子赏邑,通之子孙。”

    晏子辞曰:“昔圣王论功而赏贤,贤者得之,不肖者失之。御⑤德修礼,无有荒怠。今事君而免于罪者,其子孙奚宜与⑥焉?若为齐国大夫者必有赏邑,则齐君何以共⑦其社稷与诸侯币帛?婴请辞。”遂不受。

    [注释]

    ①著:书写。帛:丝织品的总称。②策:竹简编成的册。③通:通报。④辱:辜负,违背。而:作语助,同“以”。先君:指桓公。⑤御:治理,整顿。⑥与:参与,引申为接受、承受。⑦共:同“供”。

    [译文]

    景公对晏子说:“过去,我的先君桓公,把狐地和榖地的十七个县都赏赐给管仲,旨意写在帛上,并用竹简策记录下来,通报给各诸侯,并把这些地方作为他的子孙的赏邑。我不能够封赏您的先人,如今赏给您邑地,以便传给子孙后代。”

    晏子辞谢说:“过去,圣明的君主通过评判功劳来赏赐贤德的人,贤德的人得到赏赐,不贤德的人就没有赏赐,所以人人都崇尚道德,修养礼仪,不敢有丝毫的荒废懈怠。如今我侍奉君王仅仅做到没有过错,子孙怎么能接受赏赐呢?一旦做了齐国大夫一定要给予赏邑,那么齐国君主拿什么来祭祀社稷?拿什么作为巴结诸侯所需要的钱财和布帛呢?我请求辞谢封赏。”最终没有接受。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辞不受第二十五

    [原文]

    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①,元豹之茈②,其赀③干金,使梁丘据致之。晏子辞而不受,三反。公曰:“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与其闭藏之,岂如弊之身④乎?”晏子曰:“君就赐,使婴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婴服之于下,不可以为教⑤。”固辞而不受。

    [注释]

    ①狐之白裘:似当作“狐白之裘”,用狐腋下的白皮毛制成的皮衣。②元豹之茈:衣襟装饰着黑色的豹子皮。③赀:钱财。④弊之身:穿在身上穿破它。⑤不可以为教:不可以拿来教诲人。晏子的意思是,如果君臣都穿这种皮衣,别人一定会效法,那么奢侈的风气就会蔓延开来。所以说“不可以为教”。

    [译文]

    景公赏赐给晏子一件用狐狸腋下的白毛皮制成的皮衣,衣襟却是用黑色豹子皮制成的,价值千金,并打发梁丘据前去给晏子。晏子拒绝了,梁丘据送去三次都被退了回来。景公说:“这样的皮衣我有两件,我打算穿它。如今先生您拒绝了,我也不敢穿了。与其把它收起来不穿,还不如穿在身上把它穿坏了呢。”晏子说:“君主即使赐给我,我也不敢穿它,您让我治理百官的政事,君主您身居尊位却穿着狐白的皮衣,而我地位卑贱也穿着同您一样的皮衣,这样做就不能教化官吏和百姓依礼行事了。”晏子坚决不接受。

    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贫晏子称有饰第二十六

    [原文]

    晏子相景公,布衣鹿裘①以朝。公曰:“夫子之家,若此其贫也!是奚衣之恶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罪也。”

    晏子对曰:“婴闻之,盖顾人而后衣食者,不以贪味为非;盖顾②人而后行者,不以邪僻为累。婴不肖,婴之族又不如婴也,待婴以祀其先人者五百家,婴又得布衣鹿裘而朝,于婴不有饰乎!”再拜而辞。

    [注释]

    ①鹿裘:鹿皮做的皮袄,价值低贱。②顾:看,引申为仿效、攀比。

    [译文]

    晏子给景公当相国,他穿着布衣服和粗皮衣去上朝。景公说:“先生您的家里已经穷到如此地步了吗?为什么穿着这么简朴呢?我不了解你家的情况,这是我的罪过啊。”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过,先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的,然后再穿衣吃饭的人,就不会贪图衣食住行而使自己有过失;先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的,然后才行动的人,就不会有违背道德的行为使自己受伤害。我不贤德,我的家族的人更比不上我,他们靠我的俸禄来祭祀祖先的有五百家,我还能穿着布衣服粗皮衣来上朝,这对我来说不是已经很满足了吗!”拜了两拜就告辞了。

    仲尼称晏子行补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第二十七

    [原文]

    仲尼曰:“灵公污,晏子事之以整齐①;庄公壮,晏子事之以宣武②;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俭。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③,晏子细人④也!”

    晏子闻之,见仲尼曰:“婴闻君子有讥于婴,是以来见。如婴者,岂能以道食人者哉?婴之宗族待婴而祀其先人者数百家,与齐国之闲士待婴而举火者数百家,臣为此仕者也。如臣者,岂能以道食人者哉?”

    晏子出,仲尼送之以宾客之礼,再拜其辱⑤。反,命门弟子曰:“救民之姓⑥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⑦,晏子果君子也!”

    [注释]

    ①整齐:整洁。②宣武:指符合礼义的勇武。③善不通下:善行不能到达下面,即善行不能在下面实行。④细人:小人,见识短浅的人。⑤辱:谦词,意思是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是屈辱了对方。⑥姓:通“生”。⑦不有:不居功。

    [译文]

    孔子说:“齐灵公污秽,晏子用整洁来侍奉他;齐庄公崇尚勇力,晏子用符合礼义的威武来侍奉他;齐景公奢侈,晏子用俭朴来侍奉他。晏子真是个君子啊!不过当了三代君主的相国,而好的政教却不能对百姓下达,晏子是个见识短浅的人啊。”

    晏子听说这些话之后,就去会见孔子,说:“我听说您对我有规劝的话,因此前来拜见。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能用道义来养活人呢!我的宗族中靠我接济,才能去祭祀祖先的有几百家,齐国没有被任用的士人靠我的接济,才能生火做饭的也有几百家,我为了这些俸禄才做官的。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用道义来养活人呢!”

    晏子出门离去了,孔子用迎送宾客的礼仪送他出去,再次拜谢晏子的屈尊光临。孔子返回后,告诉学生们说:“晏子救济百姓的生命而不自我夸耀,他的行为补益了三代君主而不居功,晏子真是个君子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