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外篇第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仲尼见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为不可第一

    [原文]

    仲尼之齐,见景公,景公说之,欲封之以尔稽①,以告晏子,晏子对曰:“不可。彼浩裾②自顺,不可以教下;好乐缓于民,不可使亲治;立命而建③事,不可守职④。厚葬破民贫国,久丧道哀费曰,不可使子民。行之难者在内,而传者无其外⑤,故异于服,勉于容,不可以道众而驯百姓。自大贤之灭,周室之卑也,威仪加多,而民行滋薄;声乐繁充,而世德滋衰。

    “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⑥,繁登降⑦之礼,趋翔⑧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以仪世,劳思不可以补民,兼寿不能殚其教,当年不能究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导民。今欲封之,以移齐国之俗,非所以导众存民也。”

    公曰:“善。”于是厚其礼而留其封,敬⑨见不问其道,仲尼乃行。

    [注释]

    ①尔稽:齐国地名。②浩裾:通“傲倨”,傲慢。③建:与“卷”声近字通,厌倦。④“守职”上当有“使”字。⑤传:当作“儒”。无:通“妩”,美好。⑥弦歌:指举乐行礼。鼓舞:古代杂舞的一种。⑦登降:指上下、尊卑、进退。⑧趋翔:如鸟舒展翼翅,比喻步趋庄敬。⑨敬:当作“苟”,“苟”通“亟”,急。

    [译文]

    仲尼到齐国去,见到了景公。景公对他很赏识,打算把尔稽封给他,于是就把这想法告诉了晏子。晏子回答说:“不可以这么做。此人态度傲慢,随心所欲,不可以教导百姓;爱好音乐,放纵百姓,不可以让他亲自管理百姓;讲求顺从天命,厌倦尽人事,不可以让他忠于职守;主张厚葬,浪费民财,让国家贫困,主张长期守丧,悲哀不止,旷日费时,不可以让他治理百姓;大凡最难做的是改变人的内心,而儒家只注重外表的漂亮,因此改变衣服样式,尽力修饰仪容,不可以引导众人教导百姓。自从圣贤死去、周王室衰微以后,行事的繁琐礼仪日趋繁琐,而百姓的品行却更加淡薄了;音乐繁多了,而社会道德却更加衰败了。

    “如今孔丘把音乐搞得很隆盛,所以世风日下,以此来聚集徒众,把上下、尊卑、进退的礼仪弄得很繁琐来显示威仪,致力于行走的姿势来让人效仿。学问渊博但不可以做世人的表率,思虑辛苦但是不能对百姓有好处。即使把寿命延长一倍也不能把他的学说全部学会,即使到了壮年也不能完全理解他们的礼数,即使聚积很多钱财也不能供给他搞礼乐的费用。粉饰邪门歪道来迷惑君主,制作隆盛的音乐来蛊惑百姓。他的主张不可以在社会上实行,他的学说不可以引导百姓向善。如今您想封给他土地,用他的那一套道义来改变齐国的风俗,这不是用来引导众人保护百姓的办法啊。”

    景公说:“您说得对啊。”于是用隆重的礼节对待仲尼,并没有给他封地;礼貌周全地会见了他,但并没有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孔子于是离开了。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第二

    [原文]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曰:“吾若闻哭声,何为者也?”梁丘据对曰:“鲁孔丘之徒鞠语①者也。明于礼乐,审于服丧,其母死,葬埋甚厚,服丧三年,哭泣甚疾。”公曰:“岂不可哉?”而色说之②。

    晏子曰:“古者圣人,非不知能繁登降之礼,制规矩之节,行表缀③之数以教民,以为烦人留曰④,故制礼不羡于便事⑤;非不知能扬干戚钟鼓竽瑟以劝众也,以为费财留工⑥,故制乐不羡于和民;非不知能累世殚国以奉死,哭泣处哀以持久也,而不为者,知其无补死者而深害生者,故不以导民。今品人⑦饰礼繁事,羡乐淫民,崇死以害生。三者,圣王之所禁也。贤人不用,德毁俗流⑧,故三邪得行于世。是非、贤不肖杂⑨,上妄说邪⑩,故好恶不足以导众。此三者,路世之政,单事之教也。公曷为不察,声受而色说之?”

    [注释]

    ①鞠语:姓鞠名语,疑即皋鱼。②色说之:显露出喜欢他的脸色。③表缀:表,表彰。④留曰:耽误时间。⑤制礼不羡于便事:制定礼仪对做事方便就行了,不要求过于繁多。⑥留工:耽误工作。⑦品人:众人,一般的人。⑧德毁俗流:俭朴的品德被毁弃,奢侈的习俗流行开采。⑨是非、贤不肖杂:对和错、好和不好混杂在一起。⑩上妄说邪:君主混庸,喜欢邪僻。路世:衰世。单,通“”,病,毁坏。这里用作使动词。

    [译文]

    景公登上路寝台,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哭泣声,于是问身边的大臣说:“我好像听到了哭声,是什么人在哭呢?”梁丘据回答说:“这是鲁国孔丘的门徒鞠语在哭泣。他精通礼仪和音乐,熟悉服丧制度。他的母亲去世了,他把葬礼办得很隆重,花费了很多钱财,还为他的母亲服丧三年,哭得很悲伤。”景公说:“这难道不好吗?”脸上流露出欣赏他的表情。

    晏子说:“古代的圣人,并不是不懂得把尊卑上下的礼节搞得繁琐,制定烦琐的规矩约束百姓的行为,实行惩恶扬善的方法来教导民众,不过觉得这样做既烦扰民众又浪费时间,因此制定礼仪以方便做事为原则,不要求过于繁杂;他们并不是不懂得组织很多会跳舞的人高举盾牌群起舞蹈,组织众多乐手用钟鼓竽瑟演奏,以便鼓舞民众的情绪,不过觉得这样做既耗费钱财又耽误工作,因此制作音乐以使民众欢乐和谐为原则,不要求过于张扬和华丽;他们并不是不懂得用疲惫世人、耗尽国力的方式去安葬死者,长久地为死者守丧哭泣,然而却不这样去做。因为他们懂得这样做对死者没有任何意义,对活着的人却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不引导民众这样做。如今的百姓注重礼节仪式的形式,把事情搞得烦琐而复杂,用华丽诱人的音乐迷惑民众,推崇为死者厚葬,却损害活人的生活。这三件事情,都是古代圣王禁止做的事情。现如今,贤德之人不被任用,俭朴的美德被抛弃,奢侈的风气已成风气,所以上述三种邪僻的事情得以在社会上通行。正确与错误、贤德与不贤德的界限混乱不清,搞得君主们思想昏乱,竟然喜欢邪僻的事情,所以君主们的喜好与厌恶不能够对民众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这三样事情,乃是衰败时代所实行的政事,是败坏事情的教令。君主何不详细了解情况,仅仅听到他的哭声就喜欢上他呢?”

    仲尼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

    [原文]

    仲尼游齐,见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仲尼对曰:“臣闻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对曰:“不然!婴为三心,三君为一心故,三君皆欲其国之安,是以婴得顺也。婴闻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犹非也①。孔丘必据处此一心矣。”

    [注释]

    ①犹非也:与诽谤没有两样。非,通诽。

    [译文]

    孔子在齐国游学,拜见景公。景公说:“先生怎么不去见一见我的相国呢?”孔子回答说:“我听说晏子侍奉三个国君都很顺利,他有三个心思,所以我不想见他。”孔子出去之后,景公将他的话告诉晏子,晏子说:“不是这样。不是我有三个心思,而是三个国君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思的原因。三个国君都希望国家安定,所以我能才得以顺利行事。我听说,正确而被说成错误,错误而被说成正确,这和诽谤没有什么区别。孔子必居其一。”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

    [原文]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①也,不维其行②,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③,无幸见恶,诽誉为类④,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

    “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⑤。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⑥,不自以为约。非⑦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⑨之过,吾罪几矣⑩。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注释]

    ①世民:世世代代的平民。②不维其行:不能保持住自己的品行。③见爱:被宠爱。④诽誉为类:意思是,该责备就责备,该赞誉就赞誉,各自都与其行为相跟随。⑤这两句比喻君子做事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问心无愧。⑥穷陈、蔡:指孔子在陈国、蔡国绝粮七日事。⑦非:非难,责备。⑧泽人之非斤斧:在水边居住的人认为斧斤没有用处而加以责备。⑨夫人:那人。⑩吾罪几矣:我的罪过不能避免了。几,近,接近。因宰我而谢焉:通过宰我去向他道歉。

    [译文]

    仲尼来到齐国,只拜见景公却不见晏子。子贡问道:“您只去拜见了君主却没有见为他执政的人,这样做合适吗?”仲尼说:“我听说晏子侍奉了三位君主而且对他们都很顺从,我很怀疑他的人品。”

    晏子知道了这件事情后,说道:“我家世代都是齐国人,我如果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品行,不能及时认识自己的过失并加以改正,就无法在齐国安身立命。我听说,幸运的人虽不可爱也会被人宠爱,不幸的人虽不可恶也会被人厌恶。应当是责备还是表扬,就如同有声音发出才有回声相应,应该在看到他人的行为之后再做决定。我听说过,以一个心思(希望国家安定)侍奉三位君主,所以才能顺从三位君主;如果用三个心眼去侍奉君主,那么即使只侍奉一位君主也会相违逆。

    “如今他还没有见到我的行为,就责备我对三位君主都顺从(是没有道理的)。我听说过,君子立得正,不怕影子斜;晚上睡觉扪心自问,没做亏心事,不觉心不安。孔子在宋国被司马桓魋拔掉大树,把他们赶跑,不让他和弟子在树下习礼,他并不认为受到侮辱;他和弟子们被围困于陈、蔡的野外,七天没有饭吃,他也不觉得遭遇穷困。如今他非议别人却没有说对理由。这就和在水边以捕捞为生的人否定斧子的作用,而在山上以狩猎为生的人否定渔网的作用是一样的道理啊。不负责任的话从他口中随意说出,却不知道因此而陷入困境。起先我见到儒者很尊重他们,如今再见到儒者就怀疑他们的为人了。”

    孔子听到晏子的话后,说:“俗话说:‘在近处说的话,不可能不传到远处;自己所做的事情,瞒不过众人的眼睛。’我私下里议论晏子,却没有说对他的错处,这是我的过错啊。我听说君子的才能如果超过他人,就把他人当成朋友;如果才能不及他人,就把他人当成老师。今天我对晏子先生作了错误的评论,晏子先生批评了我,他就是我的老师啊。”于是孔子先派他的弟子宰我去向晏子道歉,然后自己去拜见晏子。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

    [原文]

    景公出田,寒,故以为浑①,犹顾而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焉乎?”晏子对曰:“有孔子焉则无有②,若舜焉则婴不识。”公曰:“孔子之不逮舜为间矣③,曷为‘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

    晏子对曰:“是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节④者也,处民之中,其过之识,况乎处君子之中乎?舜者处民之中,则自齐乎士;处君子之中,则齐乎君子;上与圣人,则固圣人之林⑤也。此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也。”

    [注释]

    ①浑:通“温”。②有孔子焉则无有:大意是,若问在众人中有没有孔子那样的人,那是没有的。③这句意思是,孔子不能赶上舜,(他和舜)是有差距的。④行一节:指在某一个方面努力。⑤圣人之林:圣人之列。林,形容人聚集在一起。

    [译文]

    景公出去打猎,天气寒冷,所以停下来取暖,还回头问晏子说:“在茫茫众人之中有没有孔子这样的人啊?”晏子回答说:“如果问有没有孔子这样的人,肯定是没有的,如果问有没有舜这样的人,我就不知道了。”景公说:“孔子赶不上舜,差距太大了,为什么说‘如果是孔子能知道有没有,如果是舜就认不出来’?”

    晏子回答说:“这就是为什么孔子赶不上舜的原因了。孔子是行为极端的人。身处百姓之中,他突出于别人容易被认出,何况处在君子当中呢!舜处身于百姓中,就与百姓一样;处身于君子当中,就与君子一样;同圣人站在一起,就处于圣人之列。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赶不上舜的原因了。”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

    [原文]

    仲尼相鲁①,景公患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②也。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骄鲁而有齐③,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注释]

    ①仲尼相鲁:孔子任鲁国宰相。按:孔子任鲁国宰相在鲁定公十四年,此时晏子已死去4年了,岂有再为齐君出谋,暗算孔子之理?此为后人依传说而为,与史不符。②圣相:德行才智超凡的宰相。③骄鲁:以鲁为骄,认为鲁君骄横。

    [译文]

    孔子任鲁国相国,景公很害怕,对晏子说:“邻国有圣人,这是敌对国家的忧患了。如今孔子当了鲁国相国怎么办?”晏子回答说:“君王不用忧虑。那鲁国的君主,是个昏庸软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智超凡的相国。国君不如私下表示对孔子的尊崇,暗自许诺他作齐国的相国,孔子强行劝谏而鲁君不听从,一定会认为鲁君骄横而到齐国来,君王不要接纳他。这样,自绝于鲁国,又不能被齐国任用,孔子就窘迫了。”过了一年,孔子离开鲁国来到齐国,景公不接纳,所以孔子就困厄在陈国、蔡国之间。

    景公问有臣有兄弟而强足恃乎晏子对不足恃第七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有臣而强,足恃①乎?”晏子对曰:“不足恃。”“有兄弟而强,足恃乎?”晏子对曰:“不足恃。”公忿然作色曰:“吾今有恃乎?”晏子对曰:“有臣而强,无甚如汤;有兄弟而强,无甚如桀。汤有②,弑其君;桀有③,亡其兄。岂以人为足恃哉,可以无亡也?”

    [注释]

    ①恃:依赖。②汤有:当为“汤有臣而强”的省略语。“有”当释为“为”。③桀有:当为“桀有兄弟而强”的省略语。“有”当释为“为”。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有臣子而且臣子势力强大,可以依靠吗?”晏子回答说:“不可以依靠。”景公又问:“有弟兄而且弟兄力量强大,可以依靠吗?”晏子回答说:“不可以依靠。”景公生气地变了脸色,说:“我如今还有依靠吗?”晏子回答说:“有臣子而且臣子势力强大,没有人能够超过商汤;有弟兄而且弟兄力量强大,没有人能够超过夏桀。汤有臣子而且臣子势力强大,却落了个杀死君主的名声;桀有弟兄而且弟兄力量强大,却落了个流亡兄长的名声。难道认为别人是足以依靠的,而自己就不会被灭亡吗?”

    景公游牛山少乐请晏子一愿第八

    [原文]

    景公游于牛山,少乐,公曰:“请晏子一愿。”晏子对曰“不①,婴何愿?”

    公曰:“晏子一愿。”对曰:“臣愿有君而见畏,有妻而见归②,有子而可遗③。”

    公曰:“善乎,晏子之愿!载④一愿。”晏子对曰:“臣愿有君而明,有妻而材,家不贫,有良邻。有君而明,日顺婴之行;有妻而材,则使婴不忘⑤;家不贫,则不愠⑥朋友所识;有良邻,则日见君子。婴之愿也。”

    公曰:“善乎,晏子之愿也!载一愿。”晏子对曰:“臣愿有君而可辅,有妻而可去⑦,有子而可怒⑧。”

    公曰:“善乎,晏子之愿也!”

    [注释]

    ①不:通“否”。②归:归宿。③遗:留给。④载:通“再”。⑤忘:通“妄”。⑥愠:愠怒。⑦去:驱,驱使。⑧怒:通“努”,勉。

    [译文]

    景公到牛山去游玩,缺少娱乐的事,景公说:“请晏子说一个自己的愿望。”晏子回答说:“没有,我能有什么愿望?”

    景公说:“晏子谈一个自己的愿望。”晏子回答说:“我希望有君主而且能尊重我,有妻子而且能依顺我,有儿子而且可以传给他美德。”

    景公说:“晏子的愿望真好啊!再谈一个愿望。”晏子回答说:“我希望有君主而且君主圣明,有妻子而且妻子成材,家里不贫困,有品行良好的邻居。有君主而且君主圣明,这样每天都能使我顺从君主;有妻子而且妻子成材,那么就能让我不忘记她;家里不贫困,那么就不会被朋友和所结交的人怨恨;有品行良好的邻居,那么我每天都能看到君子。这就是我的希望。”

    景公说:“晏子的希望真好啊!再说一个希望吧。”晏子回答说;“我希望有君主再而且可以辅佐他,有妻子在而且可以离弃她,有儿子在而且可以责备他。”

    景公说:“晏子的希望真好啊!”

    景公为大钟晏子与仲尼柏常骞知将毁第九

    [原文]

    景公为大钟,将悬之。晏子、仲尼、柏常骞三人朝,俱曰:“钟将毁。”冲之①,果毁。公召三子者而问之。晏子对曰:“钟大,不祀先君而以燕②,非礼,是以曰钟将毁。”仲尼曰:“钟大而悬下,冲之其气下回而上薄③,是以曰钟将毁。”柏常骞曰:“今庚申,雷日也,音莫胜于雷,是以曰钟将毁也。”

    [注释]

    ①冲之:撞击它。②以燕:用来作宴饮取乐的乐器。③上薄:向上侵迫。按: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敲击大钟,钟声向下形成气浪,气浪受阻而返回向上侵迫大钟,故钟毁。

    [译文]

    景公铸造了一口大钟,想把它挂起来。晏子、孔子、柏常骞三人上朝,都说:“大钟将会毁坏。”于是撞击它,果然坏了。景公召来这三个人问他们其中的原因。晏子回答说:“钟那么大,不先拿来祭祀先君,而先用于宴饮,不符合法度,因此我说钟要毁坏了。”孔子说:“钟那么大悬挂起来对着它撞击,声音就会从地面向上返,因此说钟将要毁坏。”柏常骞说:“今天是庚申日,是雷击的日子,而钟声肯定不能胜过雷声,因此说钟将要毁坏了。”

    田无宇非晏子有老妻晏子对以去老谓之乱第十

    [原文]

    田无宇见晏子独立于闺内①,有妇人出于室者,发班白②,衣缁布之衣,而无里裘③。田无宇讥之曰:“出于室何为者也?”晏子曰:“婴之家④也。”无宇曰:“位为中卿,食田七十万,何以老为妻?”对曰:“婴闻之,去老者,谓之乱;纳少者,谓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婴可以有淫乱之行,不顾于伦,逆古之道乎?”

    [注释]

    ①闺:此指家门。②班白:花白,黑白相杂。班:同“斑”。③里裘:外衣里面套的小皮袄。④家:家室,妻子。

    [译文]

    田无宇瞧见晏子独自站在家里的小门内,这时,有一个妇人从屋里出来,只见她头发花白,黑布衣服,里边也没有穿皮衣。田无宇讥讽晏子说:“刚才从屋里出来的是什么人呀?”晏子说:“她是我的妻子。”无宇说:“您的官爵是中卿,拥有田地七十万亩,为何把这个年老的女人当作妻子?”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过,如果离弃年老的妻子,叫作惑乱;如果纳娶年轻的妻子,叫作淫荡。再说,贪恋女色而忘掉道义,地位尊贵而丧失伦理,这叫作违背道德。我难道要沾染淫荡惑乱的品行,从而不顾古代的伦理道德吗?”工女欲入身于晏子晏子辞不受第十一

    [原文]

    有工女托于晏子之家焉者,曰:“婢妾①,东廓之野人也②。愿得入身,比数于下陈③焉。”

    晏子曰:“乃今日而后自知吾不肖也!古之为政者,士农工商异居,男女有别而不通,故士无邪行,女无淫事。今仆④托国主民,而女欲奔仆,仆必色见而行无廉也。”遂不见。

    [注释]

    ①婢妾:婢和妾都是古代女子的谦称。②东廓之野人也:意思是,住在东城的普通百姓。廓,“郭”的俗字,外城叫“郭”。野人,指平民,百姓。③比数:充数。下陈,后列,此指内室。④仆:谦称,等于说“我”。

    [译文]

    有一个作工的女子打算投靠晏子的家,说:“我是东门外的平民,希望能投身到您的家里,作为您的一名姬妾。”

    晏子说:“时至今日,我才知道自己不贤德啊!古时候执掌朝政的人,让士人、农夫、做工的、做买卖的各居一处,男女之间有分别而互不交往,因此士人没有邪恶的行为,女子没有淫秽的事情发生。如今我受君主委托,管理百姓,竟有女子打算私奔我,我一定有好色的征兆,不廉正的行为了。”于是从此没有见这个女子。

    景公欲诛羽人晏子以为法不宜杀第十二

    [原文]

    景公盖姣,有羽人①视景公僭②者。公谓左右曰:“问之,何视寡人之僭也?”羽人对曰:“言亦死,而不言亦死,窃姣公③也。”公曰:“合色寡人也④?杀之!”

    晏子不时而入见,曰:“盖闻君有所怒羽人。”公曰:“然。色寡人,故将杀之。”晏子对曰:“婴闻拒欲不道,恶爱不祥⑤。虽使色君,于法不宜杀也。”公曰:“恶然乎⑥?若使沐浴,寡人将使抱背。”

    [注释]

    ①羽人:官职名。②僭:下犯上叫“僭”。这里是不敬的意思。③姣公:欣赏君主的漂亮。姣,用如动词。④合色寡人也:为什么把我当男色呢。⑤恶(wù)爱不祥:厌恶别人的爱是不吉祥的。⑥恶(wū)然乎:哪能这样说呢。

    [译文]

    景公长得器宇不凡,有个担任羽人职务的低级官员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景公瞧,样子很不恭敬。景公对他身边的人说:“你们问问他,为什么如此不恭敬地盯着我看呢?”羽人回答说:“我说出来也是死,不说也是死,我私下里爱慕君主的美色呢。”景公气愤地说:“你为什么把我当男色对待呢?把他杀了!”

    晏子得知此事,不等到上朝就进宫拜见景公,说:“我听说您很生羽人的气。”景公说:“是的。他把我当男色对待,因此我打算杀死他。”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克制别人的欲望是不道德的行为,憎恶别人对自己的喜爱是不吉祥的征兆。虽然他心中贪恋您的美色,按照法律规定也不该被处死啊。”景公说:“为什么说这样的做法合适呢?如果洗澡的话,我就要被他搂住后背了。”

    景公谓晏子东海之中有水而赤晏子详对第十三

    [原文]

    景公谓晏子曰:“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①而不实,何也?”晏子对曰:“昔者秦缪公②乘龙舟而理天下,以黄布裹蒸枣,至东海而捐③其布。破黄布,故水赤;烝枣,故华而不实。”公曰:“吾详④问,子何为对?”晏子对曰:“婴闻之,详问者,亦详对之也。”

    [注释]

    ①华:同“花”。②秦缪公:即秦穆公,姓嬴,名任好,春秋五霸之一。③捐:丢弃。④详:通“佯”,假,此指假话。

    [译文]

    景公对晏子说:“东海之中,有水是红颜色的,其中有棵枣树,只开花不结果,这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过去,秦穆公乘坐龙舟勘察天下疆域,用黄布包裹蒸熟的枣子,到了东海,就将布丢到了东海中。黄布破了,枣子掉进海水中,所以水变成红色的了;因为枣子是蒸熟的,所以枣树只开花不结果。”景公说:“我是用假话来问您,您为什么要回答呢?”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过,用假话问,也用假话来回答。”

    景公问天下有极大极细晏子对第十四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天下有极大乎?”晏子对曰:“有。足游浮云,背凌苍天,尾偃天间①,跃啄北海②,颈尾咳③于天地乎!然而漻漻④不知六翮之所在。”公曰:“天下有极细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蚊睫⑤,再乳再飞,而蚊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曰焦冥⑥。”

    [注释]

    ①“背凌”二句:谓大鹏背负苍天,尾垂天际。偃,垂下。②跃啄北海:跳跃啄食于北海。③咳:通阂,隔开。④漻漻:同寥寥,广阔无际之貌。⑤蚊睫:小蚊子的眼睫。⑥焦冥:微虫名。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天下有极大的东西吗?”晏子回答说:“有。大鹏的脚踏在云丛里,它的背顶着苍天,尾巴垂在天际,跳跃在北海啄食,头和尾分隔在天地之间,可在廖阔的天地间,不知它的翅膀伸展在哪里。”景公说:“天下有极小的东西吗?”晏子回答说:“有。东海有一种小虫,在蚊子的睫毛上筑巢,繁育了第二代就飞走,而蚊子并没有感知到它的存在。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东海的渔人叫它焦冥。”庄公图莒国人扰给以晏子在乃止第十五

    [原文]

    庄公阖门①而图莒,国人以为有乱也,皆操长兵而立于闾②。公召睢休相③而问曰:“寡人阖门而图莒,国人以为有乱,皆摽④长兵而立于衢⑤闾,奈何?”休相对曰:“诚无乱而国以为有,则仁人不存。请令于国,言晏子之在也。”公曰:“诺。”以令于国:“孰谓国有乱者?晏子在焉。”然后皆散兵而归。

    君子曰:“夫行不可不务也。晏子存而民心安,此非一日之所为也,所以见于前信于后者⑥。是以晏子立人臣之应,而安万民之心。”

    [注释]

    ①阖门:关闭宫门。②闾:里巷的大门。⑨睢休相:姓睢,名休相。④摽:麾,挥动。⑤衢:街道。⑥见于前信于后者:前边出现了这种情况(指晏子存),接着就得到了证实(指民心安)。

    [译文]

    齐庄公封闭了都城的城门,打算攻打莒国,都城的人误认为国家发生了动乱,都拿着长兵器站在当街的闾门外。庄公召见睢休相问道:“我封闭城门,图谋攻打莒国,都城的人却误以为国家发生了动乱,都拿着长兵器站在当街的闾门外,这该怎么办呢?”睢休相回答说:“事实上并没有发生动乱,而都城的人却误认为发生了动乱,那是因为仁德的人不在这里。请向都城下令,就说晏子在这里。”庄公说:“好。”于是就向都城下令说:“谁说国家发生了动乱,晏子就在这里。”然后都城的人都放下武器,回家去了。

    君子说:“事情不可以不勉力去做啊。只要晏子在,民心就安定,这不是一日之功就能做到的,而是有实际行动在前,才有信任于后。因此晏子在朝廷担任职务,就能使万民的心得到安定。”晏子死景公驰往哭哀毕而去第十六

    [原文]

    景公游于菑①,闻晏子死,公乘侈舆服繁驵②驱之。而因为迟③,下车而趋;知不若东之遬④,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至,伏尸而号,曰:“子大夫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⑤,寡人犹且淫泆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今天降祸于齐,不加于寡人,而加于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夫?”

    [注释]

    ①菑:地名,其说不一,当即临淄。②繁驵,良马名。③而因为迟:却以为车子跑得慢。④遫:同“速”。⑤不遗尺寸:一点儿也不遗漏。

    [译文]

    景公到菑川游玩,听到了晏子的死讯,景公匆忙坐上车子,驾着快马往都城赶。景公始终觉得车子跑得太慢,于是下车快步的走;过了一会,觉得步行不如坐车快,于是就又坐上车。等他赶到都城时,已先后四次下车快步的行走了。景公边走边哭来到晏子家,伏在晏子的尸体上放声大哭,说:“先生时时刻刻警醒我,哪怕再细小的过失也不放过,我还是荒淫无度,毫无收敛,百姓对我怨恨极深。如今上天降祸在齐国头上,不落到我身上,却落到先生身上,齐国的江山社稷岌岌可危了!百姓将向谁求告呢?”

    晏子死景公哭之称莫复陈告吾过第十七

    [原文]

    晏子死,景公操玉加于晏子①而哭之,涕沾襟。章子②谏曰:“非礼也。”公曰:“安用礼乎?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阜之上,一日而三不听③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④?”免而哭,哀尽而去。

    [注释]

    ①景公操玉加于晏子:古人死后,大敛时要在死者嘴里放上米和玉,叫“饭含”。景公是君,晏子是臣,依礼不得给晏子放玉,故下文说“非礼也”。②章子:指弦章。③不听:不顺从。这里有责备、批评的意思。④“何礼”是“有”的宾语,“之”是代词,复指“何礼”。

    [译文]

    晏子死了,景公把玉器放在晏子的尸体上,痛哭不止,泪水都沾湿了衣襟。弦章劝谏说:“这不符合礼仪了。”景公说:“这个时候,那有心思讲什么礼仪呢?过去,我与夫子在公阜游览,夫子一天之内三次劝谏我,从不屈从我的意见,如今谁还能这样做呢!我失去了晏子的辅佐,国家就完了,还有什么礼仪可言呢?”景公脱帽子,束上免帛,放声痛哭,极尽哀痛之情后才离去。

    晏子没左右谀弦章谏景公赐之鱼第十八

    [原文]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①。公射出质②,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③弓矢。

    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④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⑤。”

    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章归,鱼乘塞途,抚其御之手曰:“曩⑥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⑦,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

    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注释]

    ①按:《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景公四十八年晏子死,后十年而景公死。此云晏子死后十七年景公尚在,或年数记载有误,或传闻之误。②质:箭靶。③播:丢弃,扔掉。④尺蠖:昆虫名,尺蠖蛾的幼虫。⑤章为君:此指弦章意见正确,应当听从。我为臣:此指自己有缺点,应当接受批评。⑥曩(nǎng):先前,从前。⑦未见于众:未被众人看到。

    [译文]

    晏子死后的第十七年,景公请众大夫宴饮。景公射箭,箭飞出了箭靶,而堂上喝彩声就如同从一张嘴里发出来的一样。景公不高兴了,变了脸色,长叹一声,扔掉了弓箭。

    弦章进来了,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子,到如今已经十七年了,我不曾听到过我的过失。如今我射箭射脱了箭靶,而喝彩声就如同从一张嘴里发出来的。”弦章回答说:“这是臣子们不贤德。他们的才能不足以洞察君主的过失,他们的勇气不足以冒犯君主的威严,不过也有需要指出的一点。我听说过,君主嗜好服饰,那么臣子们也会跟着讲究穿戴;君主嗜好美食,那么臣子也会跟着讲究吃喝。尺蠖虫吃黄色的食物,它的身体通体变黄;吃青色的食物,它的身体就通体变青。您似乎还有被好谄媚的人利用的地方吧!”景公说:“好。今天的话,弦章说得很有道理,我听从。”

    这时候,海边的人前来进贡鱼,景公把五十车鱼赏赐给了弦章。弦章回家的时候,看到鱼车都堵塞了道路,就抚摸着车夫的手说:“先前虚伪地喝彩的,都是贪图这些鱼的人。过去,晏子拒绝接受赏赐,以便匡正君主,因此他能不掩盖君主的过失。如今臣子们谄媚阿谀,以便求得利益,因此君主射箭射脱了箭靶也虚伪地喝彩,声音就如同从一张嘴里发出来的。如今我对君主的帮助还没有被大家所知道,却接受这些鱼,这样就违背了晏子的道义,却顺应了谄媚之人的贪念。”于是坚决谢绝了赏赐的鱼,没有接受。

    君子对此评论说:“弦章的廉洁,正是晏子遗留下来的良好品行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