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经营方略-知识管理方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弗拉保罗

    一、知识管理:全新的管理视角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它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关注创新和集体创造力的培养。重要的是应当认识到,知识管理并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各种可行的解决办法的综合,其作用是作为一个单一系统满足各项具体需求。

    随着公司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而轻视有形资产,或者说越来越重视知识而轻视库存,关于成功的整个定义都已经发生变化。如今衡量成功的尺度是创新能力,即开创新市场和取代旧市场的能力。公司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并赢得竞争,必须不断地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胜人一筹。公司若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积蓄自己的人才资源。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动力。

    1知识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知识管理是智力资本管理进程中所提到的所有步骤的管理,但这一过程在应用于知识管理时,要比应用于知识产权或市场资产时复杂得多。

    由于各界学者对“知识”的理解各有千秋;同样,作为以知识为对象的知识管理,也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各国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纷纷对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按照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的说法,“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巴斯(Bassi)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美国的维娜?艾利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斯维拜(KarlE·Sverby)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

    欧勒锐(DanielEO’Leary)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这种解释着重阐明了信息、知识和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不同角色。

    阿比克(AndreasAbecker)将知识管理活动定义为“对企业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

    马斯(Masie)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维格(Wiig)指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和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换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奎达斯(PQuitas)等将知识管理看作“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知识管理的目标包括六个方面:第一,知识的发布,以使一个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应用知识;第二,确保知识在需要时是可得的;第三,推进新知识的有效开发;第四,支持从外部获取知识;第五,确保知识、新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第六,确保组织内部的人知道所需的知识在何处。

    法拉普罗(Frappuolo)认为,知识应有外部化、内部化、中介化和认知化四种功能。外部化是指从外部获取知识,并按照一定的分类将它组织起来,其目的是让想拥有知识的人拥有通过内部化和中介化而获得的知识;内部化和中介化所关注的分别主要是可表述知识和隐含类知识(或称为意会知识)的转移;而认知化则是将通过上述三种功能获得的知识加以应用,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

    由于人们对知识管理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一个内涵及其丰富的管理领域,不仅管理对象多样化,而且管理角度也是多面的。我们综合以上学者的定义,总结出知识管理的四个基本特点:

    ①知识管理是基于对“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通过知识的更有效利用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知识管理的基础活动是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特定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投入金钱与劳动力,这些活动包括:第一,知识的获得,即创建文件并把文件输入电脑系统;第二,通过编选、组合和整理,给知识增添价值;第三,开发知识分类方法,并标示对知识的新贡献的特点;第四,发展信息技术基础,实行知识分配;第五,就知识的创造、分离和利用对雇员进行教育。

    ②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出发点是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把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协调统一起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创造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

    ③知识管理不仅是最新的管理方式,而且代表了理解和探索知识在管理和工作中的作用的新发展,这种理解和探索的方式更加有机、全面。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知识管理是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个人和组织要适应现代经济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知识管理是真正的向导。

    ④知识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进步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将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它将使大到一国、小到企业、机构和个人摆脱传统资源或资本的限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2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是由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知识资产的特点决定的。伴随着21世纪日益逼近的脚步,世界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悄然而坚定地向知识经济转变。“知识经济”恰当地概括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最新趋势,其最重要的表现在于知识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增加。专家估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的5%~20%提高到70年代至90年代的70%~80%从以下不争的事实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知识在当今世界产生的震撼:

    近年来,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带动下,全球GDP中已有2/3的产值与信息行业有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指出,OECD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已经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年销售收入仅100多亿美元的微软公司,其市场价值高达2000亿美元以上;而作为工业时代堡垒的通用汽车公司,其全球设施和库存量居世界之首,1997年销售额178174亿美元,但其市值仅为500亿美元。

    事实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经济时代,不同资源曾先后发挥过不同作用。农业经济时代,创造财富的必要条件是拥有土地和劳动力,加之少许资金和知识;到工业经济时代,对劳动力和土地的需求有所减弱,对知识的需求有所增强,同时资金成为竞争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因素;而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第一次得到充分体现--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已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成为内在的核心因素。这将使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根本变化,使人类对物质资源的依赖逐渐减弱;而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知识为主导要素的知识经济,其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以高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知识和以科技为核心的新生产力体系。计算机的普及、因特网的出现、通信与计算机的“数字趋同”等,都对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产品和服务将进一步知识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将从批量生产向个性化和多样化转变,生产和贸易的知识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效益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而不再依赖于有形的资产。在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知识的生产率将逐渐替代以体力劳动者为主的生产率,而日益成为国家、行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

    按照科学专家齐曼的理论,知识具有以下七点特殊性:①不可替代性,即每一种知识具有独特性;②不可相加性,即知识不遵从物品的加法定律;③不可逆性,人们一旦掌握了某种知识,便不可逆转,不可被剥夺,某种知识一旦传播开来,就不可收回;④非磨损性,知识在使用中本身不会被消耗,可被重复使用,但是,知识存在老化的问题,即知识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过时;⑤不可分性,一条信息不可能被分成几个部分,即不存在半条信息的说法;⑥可共享性,所有物质商品都有排他性,但一人拥有的知识不排除他人也同样完整地拥有;⑦无限增值性,知识在生产、传播和使用过程中,有不断被丰富、被充实的可能性。

    与有形的物质资源所不同的是,知识是无形的。知识有时会表现在书本或软盘等各种载体中,但多数时候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的一种能力、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或员工头脑中迸发的一个创意。当知识成为主要经济要素后,经济的增长方式会发生根本变化,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成为可能。知识作为经济资源,具有传统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知识具有非消耗性。物质资源是可以用尽的,而知识则可以生生不息。取之不尽是知识资源最本质的特征。知识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被消耗,而且还会产生增值。由于知识的这种特性,人类就可以摆脱种种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人力资本理论和知识资本理论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知识和能力。因为有了知识资源的可持续增长,才有了经济、社会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同样,一个企业也只有保持了知识资源的可持续增长,才可能有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知识不具有排他性。可供许多人同时共享,并且这种共享较少受时空的限制。物质资源往往伴随物理上的换位,而知识的“输出”不是物理空间上的换位,也不仅仅是个交换过程,而是一个重要的共享和创造的过程。

    第三,知识具有非稀缺性。工业经济中必须的物质资源是稀缺的,尤其其中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而知识极为丰富,并且能以很低的成本复制和传播。

    最后,物质资源的扩张是有限的,知识却可以无限扩张。商品市场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人对物质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限的,但对知识却有着无限的需求,这就给知识的无限扩张提供了可能性。知识的这种性质为知识创造型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知识投资能获得巨大的利益,但是我们也很难确定谁将获得利益的大部分,这有三个原因:

    第一,大部分的知识是存放在人脑中的,所以知识是很难像工厂和设备一样被占有和支配。确实,知识可整理成册,但最有价值的知识通常还是难于表达的。人们往往知道明白的要比能讲出来的多,并且懂得多的人显然对知识的价值有更多的可分享权。

    第二,知识作为资产是很难参与交易的。知识产权很难得到维护,报告和软件程序等知识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被人进行复制。特别是由多方共同发展的知识资产,即使在法庭上也很难断定由哪一方来拥有这一资产。

    第三,由多方共同合作创造知识资产的必然性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对知识价值确定的分配方式是无法得到共识的。即使给予对知识相同的使用权利,各不同方也会得到各异的利益。

    当知识不断地膨胀,它会生出许多的分叉并显得散乱。正是由于知识的越发深奥和复杂,今天专家级的技能知识将可能仅仅是明天行业进入的基础知识。在知识成为一种标准时,它会变得更加具有价值,但有期限的专利权或以前的交易秘密却会因广泛流传而贬值。所以一个成功的公司必须不断地更新其知识库。迅捷、有效的知识重新创造更新体系将成为公司竞争优势的主要构成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对知识的管理并使其创造更大的价值就显得尤为必要。

    3不断拓展的知识

    管理领域知识管理是发展中的概念,知识管理活动不仅仅涉及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而且还包含越来越广的外延,不仅拓展了自身的管理领域,也更多地涉及到其他领域。这种管理领域的拓展既有理论的创新,又有管理实践的深化,一般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知识视角审视社会经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实物资本和人类传统技能,而且更多地建立在对知识加以吸收和改造的基础上。由于知识在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如此重要,因此有必要从知识的角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方位的重新审视,研究由知识引发的社会生产生活变化,以便帮助人们更好地获取和使用知识,从而改进和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科学技术的市场化使知识成为新的经济动力。信息技术替代了蒸汽机和电气技术,成为经济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工业经济时代遵循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收益递减”原理,而知识经济下,对知识的投入则会带来“收益递增”随着半导体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数字压缩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虚拟技术、显示技术、自动翻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大趋势,改变了人类生产、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以传统制造业为例,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正在进入信息化制造阶段:工人离开车间,通过信息操纵机器去生产新的机器。这种物质生产非物质化现象的出现,正是知识经济到来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别具一格的“知识产业”将领导世界经济的新浪潮。这是由于知识产业不仅自身有着高速增长的特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带动能力,甚至将促进整个经济运行的知识化。例如,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传统银行业的发展,网络银行的逐步普及使金融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完整意义上的知识产业不仅指我们通常了解的芯片、软件、网络等核心产业,而且咨询、广告、设计、传媒、出版、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中知识化程度较高的部类也将跻身于其中,从而使第三产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另外,研发、教育等曾经作为公共投资领域的某些部门,由于需求激增,也会呈现出知识产业的特点。特别是教育产业,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专家认为它将成为知识产业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包括正规教育,而且涵盖家庭和社会教育。

    在这样一个知识价值得以不断体现的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一方面,随着知识密集型生产方式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对有高度熟练技能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并且实践表明,这些员工的工资也确实在上升。另一方面,拥有先进技术的员工在今天的企业中将得到更好的报酬和发展机会。基于对知识价值的承认,社会的分配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业绩报酬制的采用和优先购股权的实施第一次使高技术研发人员有机会将知识转化为资本,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知识社会中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和变幻莫测,因此无论对于国家、企业或个人,都必须努力最大限度地获取和使用知识,以提高在当今社会中的竞争力,创新能力成为组织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最基本源泉。特别是作为市场财富主要创造者的广大企业,由于创新能力存在于智力资本中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交叉的区域,其获得需要是知识共享与持续实践机制的联合作用,因此对企业结构和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如今国际上很多企业的内部正在发生三种“革命”,即协作、非集中化和智力基础设施的开发,而这些都是基于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一种以“激活知识价值”的企业文化正在逐步兴起,内外部知识管理日益受到关注。

    (2)无所不在的知识管理通常我们谈及“知识管理”概念时,往往针对企业或其他盈利机构。事实上,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将使未来社会中各种组织与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变化。作为知识经济先驱的美国,其社会正在经历着一次大规模的变革和更新:企业、金融机构和大学进行自我改造;甚至政治家和决策者们也开始努力了解新的技术和经济现实。

    不可否认,知识管理活动的最主要实施者是以盈利为核心目的的企业,这是由于知识管理活动将直接为其带来效益。尽管知识管理的实施往往以拥有相应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前提,但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并不在于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而是要着力于组织的调整和管理方式的探索,通过消除组织交流障碍、营造知识共享环境、实施扁平化组织结构以激励员工的创造性、建立广泛的外部网络等方式,将信息技术转变为真正有力的竞争工具。

    未来的社会将对个人发展提出挑战,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每一个人有意识地实施自我终身教育。在工作中学习、边学边干已成为对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由于工作中和社会中的知识往往是零散而容易被忽视的,因此个人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实施知识管理:在坚持学习的前提下,一方面,每个人要不断积累,努力将获取的知识系统化和编码化;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都各有长短,因此需要有意识地与他人交流,在分享和使用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创新。

    由于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抓住关键机会,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受到经济竞争法则的惩罚。美国的新经济与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形成鲜明对比,为各国政府决策者敲响了警钟。如何认识政府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职能?如何实行更为科学的经济和政治决策?如何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如何提高政府自身的运作效率?这些命题对世界各国的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的中国,在引导企业进行改革的同时,更面临着自身管理的改革。中国政府的改革方向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建立合理的政企关系,将为企业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通过知识管理的实施来提高自身的运作效率。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正在进入知识社会。中国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同时经历这场深刻变革,这必然会引发很多新的经济现象和很多新的研究课题。基于知识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创业与创新将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而这两种新生事物在壮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无不涉及到新兴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管理必然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决定企业、个人乃至国家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3)知识管理催生新管理理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非常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正如彼得·德鲁克所强调指出的,“因为知识社会是一个组织的社会,其中心器官是管理。仅仅管理就能使今日的所有知识成为有效”

    从根本上讲,管理的创新就是不断认清新技术对管理的挑战,并不断丰富管理学自身。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致力于增加产量,所以生产环节成为管理的重点。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成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关注知识的生产、开发以及对掌握知识的人的培训。这种经营管理重心的转移,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诸多变化,例如从序列化生产过程向并行工程等方式转变,以各职能部门同时运转并通力协作;从命令链向网络化转变,以便通过与他人的联系而直接接触知识资源;从命令和控制向集中和协调转变,使动态的以任务为中心的团队成为组织活力的源泉等。

    在以上各种新思想和新理论中,最为令人关注的两个概念是企业重塑和学习型组织。

    企业重塑是企业为了适应新经济下竞争的要求而进行的整体性改造,其基本出发点是:搞好企业组织的设计和管理可以提供最关键的竞争优势。企业重塑可以被认为是知识经济下关于企业组织的新思维,它基于六条原则,对企业自上而下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做出新的定义:第一,企业组织是最为关键的竞争优势;第二,员工参与是最有效的控制;第三,全公司的员工都能够显着地增加价值;第四,横向流程是建立高效企业组织的关键;第五,应该围绕产品以及顾客设计企业组织;第六,有效领导是企业组织高效运作的关键。

    企业重塑涉及到组织结构的调整、业务流程再造、企业文化建设等很多方面。首先,为了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下的竞争,使各部门可以自由获取作为基础资源的知识和信息,企业需要改变已经运行了相当长时间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将原有的以权力分层、以职能分部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彻底打破,转变为按业务流程划分部门的水平结构,通过横向或平行关系创造高速度、低成本、硬质量和善于创新的企业组织。同时,企业的经营策略将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致力于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更快捷、全面地满足顾客需求。另外,企业还将最大限度地创造能够激发员工潜力的企业氛围,鼓励员工去完成更复杂的任务、进行更好的自我管理和控制、主动协调自身与他人的关系,并提出有价值而大胆的建议。

    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是知识经济引发的又一企业管理变革。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至多是信息的加工厂;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可以成为知识创造和知识利用的主体,因此学习正在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例如,惠普公司之所以被公认为产品革新和员工发展的领先者,主要是由于它强调学习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坚信“学习最快的企业将最为成功。能够持续变革是关键所在。而深深根植于变革观念之中的就是这种学习型企业组织结构观念”

    (4)让知识流动创造更多价值工业社会中的重要资源是资本,而知识社会中的主要资源是知识。知识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成为企业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处在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急剧增长的知识和信息,必须努力通过开发、交流和利用知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

    在知识管理中,如果从企业对知识的管理范围看,它涉及到知识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在实施内部知识管理过程中,应鼓励员工在交流和共享的氛围中应用知识。外部知识管理要求本组织与其他组织或部门之间建立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使自身积累更多知识并获得更大收益。

    从知识管理的形式来看,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和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目前对于显性知识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已经很多。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必须学会使用最新的信息和知识处理工具,把握世界范围的新知识、新信息和新动向,利用全人类的知识宝库加快自身发展。

    由于隐性知识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不能明确地观察到,因此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就成为知识管理中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一般而言,企业中那些掌握着独特关键技术的员工为了维护其特殊地位,不会轻易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与他人共享。企业对于这些员工头脑中的思想不能强行索取,因此必须有效地调整管理机制,形成激励员工彼此合作创新、共享知识的氛围,才有可能使员工的隐性知识显形化并流动起来,转化为企业的强大竞争力。

    从知识管理所涉及到的管理过程来看,可以将知识管理分成知识积累管理、知识交流管理、知识更新管理和知识应用管理。知识积累是基础,知识交流是生成新知识的必要手段,知识更新是创新的源泉,知识应用是知识管理的目的和价值的实现方式。由于知识发展迅速,知识数量急剧扩大,迅速更新,个人和组织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探索、更新,才能拥有最新、最有用的知识。

    另外,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几乎全部建立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正是由于以往处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先人们的存在,由于他们在知识积累和传播上所作的不懈努力,才使我们得以拥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更明确的目标更快地迈进。在感谢和珍视祖先所遗留的宝贵财富的同时,处于“历史中的现在”的我们,是否也感受到一份续写“知识历史”的责任?可以说,在知识价值得以不断实现的今天,在这样一个创造的时代,个人和组织都应该感受到一种冲动,一种将自身所拥有的独特经验明朗化的冲动。有意识地将这些尚未被挖掘的隐含知识,通过编码化的形式转化为可公开交流和共享的、可更快转化为价值的信息,是这一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有机会与责任。

    (5)激发知识工作者的潜能,分享知识成果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知识的开发、更新和应用都需要人来完成。员工在企业中重要性的体现,并不在于他们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而是因为他们具有不断创新和创造新的知识的能力,他们可以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支配和应用创新知识。员工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是一种特殊资源,企业应该针对其在知识开发中的独特性,实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人才资源管理。

    为了实现对人才资源的有效管理,国外企业通常采取各种方法促使关键员工将知识自觉奉献给企业,并且使他们感到奉献出自己所具有的知识要比让知识永远滞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好得多。很多企业还不惜代价,不仅为一流人才提供一流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且还在企业的产权分配方面加以考虑,通过“优先购股权”等方式将企业关键人员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绑在一起,共担风险、分享收益。由于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投入要素,而且是一种更重要的投入要素,根据“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知识的投入者自然应该拥有其相应的资产权,这样才能使具有创新才能的员工将企业看成是自己的企业,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精力。

    某些企业,特别是知识型企业为了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新欲望,还允许他们在内部进行个人创新,将员工自主创新视为企业内部最具有创新成效的活动和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催化剂。甚至在员工的知识创新遭到失败时,企业也给予宽容,从而促使员工从失败中更新和完善知识。近年来,由于欧美各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更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要使员工能够较好地学习、应用新知识,就必须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对员工的培养和知识资源的开发是企业人才管理的当务之急,企业除了充分挖掘本企业资源外,还应该注意对“外脑”的使用--企业外专家、学者也应该是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的对象。

    在传统的工业企业管理模式中,过多地依靠了管理、监控、指示、命令等刻板的管理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员工个性和创造性发挥。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知识更丰富,获取、处理、以及应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更强,因此,在激励员工自觉参与知识管理和创新时应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精神,而不应使其处于规章制度约束之下被动地工作,以至造成员工知识创新激情的消失。

    二、知识管理的步骤

    有效的知识管理是分步骤进行的,各步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一个知识管理的过程一般可以分解以下几个步骤:

    1确立目标,分解知识

    确立目标或设想的知识是指在知识管理中洞察、确立目标的活动。其中一部分我们很熟悉并且很明确,在工作中能有意识地应用它。不过,这种知识大部分我们并不了解,也无法表述,只能在潜意识中运用它。我们运用这种知识来确定如何设立我们的目标和价值标准(有关“为什么”的知识)。

    在确立管理目标之后,根据需要对知识进行分解,从而有效地发展不同类知识的作用。一般而言,对知识可以分解以下三类。

    (1)系统知识指系统、程式和参照方法的知识。有关基础系统、普遍原则和解决问题战略的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来说是意识明确的。我们运用这种知识来深入分析事物的原因,总结新的方法,作出新的选择(有关“是什么”的知识)。

    (2)实用知识指决策和事实性知识。决策知识是实用知识,大都为明确的知识。我们运用这种知识来完成每日的工作,作出明确的决定(有关“怎样做”的知识)。

    (3)自动知识指自动运用的工作知识。我们非常熟悉这种知识,所以能自动运用它,其大部分已成为不言而喻的知识。我们运用这种知识来自动地完成工作,不必进行有意识的分析。

    用以上这三种类型,可以将我们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分类。只有定义了每个类型之后,知识分类才有意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某些表述明确、被人分享的知识可能会变成不言而喻的知识,从只是少数人的知识变为很多人的知识,提高了公司的知识水平,使雇员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有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曾经为很多人分享的知识已不再生,现在只有少数人拥有这种知识。了解知识的状况和趋势,以便确定适宜的计划很重要。那些认识到自己依赖于大量实用知识的公司可能会发现分享事实信息知识能提高雇员的工作质量。对你公司有价值的知识为何种类型将决定辨认和编写这种知识的方法。

    2确定关键的知识工作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关键性知识工作一般为知识密集型工作。现有的专业人才完成这种工作有很大困难,而将其转化为自动知识又很难。这可能是由于:

    一是所需的知识很少有人掌握。

    二是这种知识大都为潜在型的知识,很难表述。

    三是这种知识还未被确定为关键性知识。

    至此,读者可能会开始认识到知识管理的课题非常庞大,事实确实如此。我们不想建议一开始就在全公司实施知识管理计划。一个更明智的做法,是确定公司都有哪些关键性知识工作,集中培养公司中能够完成这种工作的职员,并扩大其数量。起码要做到确定和优先关键性知识工作,不让计划不周的调整工作削弱或毁掉公司完成这种工作的能力。

    (1)审计知识审计知识的类型和层次多种多样,不可能在本书中全面论述。从审计角度考察知识及其管理时,我们要研究的是知识的性质和类型,公司使用、不使用和缺少何种知识。公司的管理哲学和公司文化对知识的选择将会起一定作用。属于权力文化的公司会让雇员只了解需要知道的知识,而参与型文化的公司倾向于让所有雇员分享知识。这是每一个公司经理在领导公司比较有知识的雇员时必须注意的问题。有知识的雇员在工作时比没有知识的雇员更能开动脑筋。管理人员要鉴别出每一个雇员以最优方式完成其工作所需要的优化知识。

    (2)编写知识我们主张用知识库系统来编写智力资本知识,但不主张去编写人才资产知识。例如,如果一个公司所需的知识是如何设计飞机,我们要编写的是关于飞机设计的知识中,与公司有关的部分,如:谁拥有这种知识,他们的能力和表现如何,这种知识是否是默认而非明确表述的知识,等等。我们不用计算机来编写实际设计飞机的知识,或为这种知识制做模型。现在还不。

    (3)推广知识知识有明确的、默认的和暗含的,默认的知识是内化的,所以不容易传给他人。它对公司而言常常具有极大的价值,所以它的不易传授性不利于公司的工作。明确的知识已经过了我们大脑的整理,或编写在书籍和论文之中。所以它可以通过讨论、授课、阅读等方式得以推广。知识还可能是暗含的,就是说它暗含于程序、管理工作、甚至公司文化之中。

    为了便于推广,公司应寻求增加已有的明确型知识。这也意味着想办法将暗含的和默认的知识转化为明确的知识。为此,公司可以帮助掌握默认型知识的人将它转化为明确型知识,以便推广。

    3组建知识存储器,进行知识管理

    公司知识存储器是一个有机实体,一个分散的、不可预测的生命形式。它由多种独立的记忆组成。这些记忆可能会死亡,在任一时候背叛主体而加入一个竞争对手,或只是由于不喜欢而离去。我们认为,知识对未来企业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不能这样对待它。公司存储器是一个现在还未实现的构想,因为现在的知识记忆并不属于公司,而属于在公司工作的个人。随着产业的发展越来越知识化,由公司占有雇员的知识会让公司处于有利地位。为此,可以建立一个独立存在于雇员之外的记忆体。公司存储器是编写智力资本的最终目的,这样资产就从人才领域转到了机器领域。这并不是说知识的编写是一件不成功则一无所获的工作。智力资本审计者首先应了解编写知识的知识,进而才能编写知识本身。

    在建立知识存储器进行知识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制定知识管理政策知识管理政策必须适合公司文化和公司管理哲学。分享知识是参与型管理哲学的一个方面。如果雇员觉得失去个人知识会导致失去工作,就不会在知识分享上积极合作。我们预测在下21世纪中,知识型工人将要求建立新的雇工制度。知识管理政策需要包括知识优先,规定使用、推广和利用个人知识的道德规范等内容。未来的知识管理为“知识产权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

    (2)建立公司知识库知识库可以多种方法建立;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提高教育②提高培训③阅读书籍论文④通过媒体和电子网络学习⑤在工作中学习⑥总结经验⑦研究开发⑧个人发明应该促进知识的培养,使它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发挥有益的作用,提高公司资产的价值,增强公司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

    (3)集群与效率集群、效率和关键性是我们要考虑的其他知识属性。集群指完成一件特定的工作所需的知识集合体。如果一个公司的业务是管理咨询,不同的工作人员应能够在集群和效率的不同层次上有效地统筹全部知识。以进行市场调查为例,公司的高级雇员有能力计划和完成调查的全部过程,而普通雇员可能只会做一种工作,如电话采访。智力资本审计者需要了解每一个人适合哪一层次。层次的划分要适合公司的需要,显示出知识运用的范畴和效率。

    三、知本企业中知识管理的内容

    按照时代划分理论,我们正在经历着财富来源不同的两个时代之间的转变--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为了理解这一转变,我们必须将讨论置于更大的历史背景中。

    人们已经认识到:企业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的知识资源,而不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同管理实物和有形资产相比,对其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资产的运用和开发的能力要重要的多。

    因此,加强对企业的知识管理,充分发挥其价值则更为重要。在一个企业中,知识管理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内部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企业内部蕴涵着大量知识,尤其是在企业职工队伍中有大量的隐性知识积聚,根据统计,企业中隐性知识大约占知识总量的90%,经过编码的知识所占比例不足10%,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知识可以转化为效益,know-how可以转化为资本,因此,能否挖掘隐含在企业中的知识、充分发挥这些知识的作用,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知识的内部管理包含知识在企业内部的生成、交流、积累和应用四个环节。企业知识的内部管理应该能够营造一个有利于员工生成、交流、验证知识的宽松环境;建立一个内部信息网,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制定各种激励政策鼓励员工进行知识交流;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知识、积累知识;放松对员工在知识应用方面的控制,鼓励员工在企业内部进行个人创业,促进知识的应用。

    知识只有在互相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从知识中派生出新的知识。知识的交流越广效果越好,共享知识的人越多,知识的拥有者获得的收益就越大。在知识交流管理中,如果员工为了保证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而隐瞒知识,或企业为保密而设置的各种安全措施给知识共享造成了障碍,那么将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知识不进行充分的交流,就无法使其为大多数人所共享,也就无法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知识交流的管理目的是要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共享,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这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实现在竞争对手之间共享知识的难度。为做好这一点,企业在处理知识产权归属时,应该从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传播的角度考虑,使员工均能共享科研开发的成果,以鼓励员工积极进行知识生产和交流。

    将分散在各个员工头脑中的零星知识资源整合成强有力的知识力量,是知识积累和应用管理的目的,通过对知识积累和应用管理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运用企业人才资源的集体智慧,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知识积累管理和知识应用管理激励员工将自己的知识融入集体知识中,形成知识创新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想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不仅要具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还要求企业的领导要把企业知识的培育和管理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建立有利于企业知识共享和增值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与他人共享自己拥有的知识,并促使员工将知识转化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生产力。

    企业将继续进行学习能力的内在化,员工可以在友善的基础上与其他人教学相长。积极响应时刻变化的市场机会的刺激将企业凝聚在一起,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企业,知识的共享与增值成为企业的共识。在这种学习型企业的文化氛围中,企业的知识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

    一个组织有许多办法管理学习过程。但原则上讲,组织学习能力取决于它积累无形资产的能力。由于无形资产通过人来体现,因此人力资源政策是组织学习能力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营造支持性的氛围和合适的体系,来支持企业的学习和知识管理。

    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原则是在保守企业秘密的前提下,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知识共享、促进企业知识的流动,因此,在进行企业内部知识管理时,首先,要消除中间知识流通环节,减少知识的扭曲;其次,在企业内部消除人员之间知识交流的障碍,实现知识的自由、直接交流;第三,允许企业内的每一位职员向企业网络内填充知识和信息,使每一位员工的知识都成为企业系统知识平台的组成部分;第四,企业的系统知识平台要全天候的开放,因为企业员工的灵感是随时随地产生的,因此,要给他们提供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使他们能随时随地实现与他人的交流,而不是只局限于办公室中;第五,要使员工之间的交流容易进行,提供与员工友好的界面,实现无障碍的交流。

    知识能否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员工必须能够顺利地进行知识交流。员工间的知识交流不仅要在具有相同知识结构的人员之间进行,更重要的是要和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交流。这样才能从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领域内获得灵感和启迪,并且在应用知识进行创新开发时能够直接得到不同知识结构人员的帮助,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结构必须有助于知识的交流和应用,而目前国内企业所采用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却严重地禁锢了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员工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妨碍了知识的更新和应用。因此,这种组织结构在国外知识型企业中已被淘汰,而代之以一种新型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2外部知识管理

    企业不仅需要对内部进行知识管理,而且对其外部知识也要加强管理。知本企业中外部知识管理一般包括以下的内容:

    (1)建立外部知识网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有比较发达的外部知识网络,比如供应商网络、用户网络、专家网络、信息网络、合作网络、与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等等,这些网络关系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可以被企业利用,转化为企业的效益,因此,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加强对网络中知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知识。

    ①供应商网络管理供应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建立供应商网络,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供应商网络管理主要包括对供应商信息的收集、对供应商的分类、供应商档案的建立和更新以及与供应商的日常联系等。

    ②用户网络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用户网络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忠诚的产品用户,充分利用用户创新。用户网络管理主要包括对用户信息(用户喜好、用户细分、用户潜在需要、用户联系方式)的收集及编码、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挖掘、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产品等。

    ③专家网络管理专家大多具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或在某一领域有极高建树,掌握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专家网络,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并大力挖掘隐含在专家中的隐性知识,为企业发展服务。专家网络管理主要包括专家知识的管理(收集及挖掘)、不同类型专家的分类、与专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以及对与专家联系方式的管理等等。

    ④信息网络管理这里所说的信息网络管理主要是指对与企业技术、发展相关的宣传网络管理、技术信息源网络管理、相关产品信息网络管理、市场信息网络管理、相关展览(交易会等)信息等关系企业发展的信息网络管理。

    ⑤合作网络管理合作网络管理是指对与企业进行合作或有合作可能的其他企业或部门的管理,如产品合作网络管理、信息合作网络管理、人力资源合作网络管理、技术合作网络管理等等。

    ⑥政府部门网络管理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处理好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部门对企业的信任程度、对企业的扶持程度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因此企业要加强对政府部门网络的管理,及时收集政府部门的信息,建立企业与政府各部门的网络关系,提高政府对企业的信任度,争取政府部门能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企业最大的优惠。

    (2)在合作和竞争中学习企业在加强对外部知识管理的同时,还要经常向外部企业、尤其是合作企业学习,学习其成功的经验,并总结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教训,促进本企业的健康发展。有两方面原因阻碍了企业与其他企业成功的合作:

    ①合作各方的研究与开发目标不同,许多公司是竞争者而不是合作者;②合作各方的工作方法可能会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同或文化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另外,合作还存在着企业知识产权受损、丢失技术知识等可能。

    企业要处理好如何在合作的过程中吸收对方知识的问题。企业可以设定某些机制,使公司从知识扩充中受益并获取共同资源和合作带来的能力,通过合作者的加入实现学习的目的,消化吸收获得的知识和信息。企业的成员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交往来获得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得到的知识,合法地了解合作方的专利、许可、蓝图、样品等方面的情况。

    公司间的合作正变得日益普遍,形成了为获取互补优势的战略联盟。从竞争战略向合作战略的变化,其真正含义是,长期双赢结果是可行的。组织学习能力是保持在竞争与合作中的竞争优势的关键。

    (3)提高企业的对外反应速度为了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公司不得不从有限的市场机会中迅速获得资本,快速地推出新产品,及时地对竞争市场的动态变化作出反应,快速的增长模式进一步加剧了组织管理上的难度,眼前的成功并不是长期生存的保障。技术的突破,或是市场条件的突发性变化,都会使暂时的领先优势荡然无存。因此,应付千变万化的市场是企业的生存准则,而不是为避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的或定期的简单性调整。

    减少层次和压缩规模,提高企业的对外反应速度,不仅是公司降低成本的需要,也反映了信息和通讯技术对管理的冲击。以沟通上下和各层次组织,以减弱中层管理人员的作用,扁平化的柔性组织加快了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

    对外反应速度的快慢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对外部知识学习和管理的效率。快速、高效的外部反应系统,可以使企业加强与供应商、用户、专家、政府部门等的联系,最大程度地使其为企业所用。

    3知识资本的评估

    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知识资本的评估日益重要,因为对知识资本价值的衡量直接影响着对知识资本的管理,以及对知识资本营运效益高低的评判。

    随着知识资本在经济活动中地位的日益凸现,许多知识资本家们研究发现,企业资产平衡表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难以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真正的价值恰恰是隐藏在传统的资产平衡表背后的知识资本。

    如何衡量知识资本的价值是知识企业管理者和资产评估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是进行知识资本管理的基础。要实现知识资本的有效增值,必须提高知识资本管理效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组织。

    对知识资本评估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成果诞生于1995年5月,瑞典的第一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Skandia在经过几年内部实践之后,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开的智力资本(知识资本)年度报表。以此作为传统财务年度报表的补充,自1991年以来,在公司副总裁LeifEduinsson的领导下,Skandia组成了专门研究、管理智力资本的机构。他们广泛吸取财务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力资本的理论体系与指标评价体系。至今,他们的工作已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和经济效益。该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在6年的时间里增加了一倍,1996年达到110亿美元。该公司的四大业务之一“保险和服务业务(AFS)”是知识资本的试点部门,其效果最佳。AFS从1991年占全公司业务量的10%上升到1998年的60%,而AFS的雇员一直占公司人数的20%Skandia的实践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有的专家称对智力资本的量化评估是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重要里程碑。

    1997年,LeifEdvinsson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美国商业和高技术作家MichaelSMalone合作,出版了《智力资本》一书。在书中作者介绍了什么是智力(知识)资本,知识资本量化评估模型──Skandia导航器的组成,知识资本方程,以及知识资本模型的深远影响。他们提出,一个企业成功的因素包括五个部分:财务、顾客、运作过程、更新和发展、人力资源。Skandia设置了一系列指标评价以上五个方面,将它们综合起来,便是一个新的动态的整体报表模型,称之为Skandia“导航器”,用它来协助反映公司的知识资本。

    传统会计主要是一个一维的记录方程:把原始数据收集汇总后建立会计平衡表。人们通过阅读这种双栏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基本经营情况,它是作为一种表达工具。知识资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系统地寻找收集阐明企业隐藏了的知识资本信息,把它们反映在平衡表上。到目前为至,只有Skandia公司开发了这一工具,叫做Skandia导航器。

    导航器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代表公司工作的一个焦点,公司的知识资本来源于以上五个部分。导航器的形状像一面墙,它用来比喻任何组织的自身结构。房顶的三角形代表财务部分,包括传统的资产负债表。财务部分代表公司的过去,它能精确地告诉我们公司在某一时间运作的情况,这一部分的指标发展得相对完善。房子的墙壁由顾客部分和过程部分组成,它们表示公司的现状。房子的根基是更新和发展部分,代表公司的未来。这部分指标一方面反映公司为将来做准备,如开发新产品,培训员工,另一方面反映公司有效摒弃过去的旧产品、旧工艺等战略行为。同时,还反映公司将来的商业环境。房子的中心部分,表示任何组织的核心是人力部分,是五个部分中仅有的活动因素,随员工的流动而流动,由员工的竞争力、企业帮助员工更新知识的责任等内容构成,还反映员工的经验和竞争力,以及公司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所作的努力。

    (1)财务部分在知识资本时代,“财务”起着仓库的作用,如果时间足够长,知识资本最终都要转化成“财务”财务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共生关系。财务部分反映其他部分的情况,同时它自己也应不断变化满足其他部门变化的需要。

    最底层是公司的原始财务记录,公司需进行合理有效过滤,即进行“财务资本化”,才能得到对公司有真正指导意义的数据。财务资本化是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过滤、整理、量化,选择合适的指标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公司财产状况。Skandia对此制定了21个指标,包括四类数据:积累型、竞争性、比较型、复合型。在财务部分,三角形的最顶端是“财务文件”,即传统的各种财务表格,它们表示将各种形式的知识资本转化为财务价值,形成能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文件,完成公司一个周期的核算。

    (2)顾客部分知识经济时代,顾客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因为新型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的命运更多取决于它们与顾客的联系程度。顾客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导顾客消费和增加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就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条件,使顾客与公司的关系得到了强化。顾客部分设置了27个指标,反映五个方面的内容:顾客类型、顾客忠诚程度、顾客角色、顾客支持、顾客成功。

    (3)运作过程部分这一部分考察技术对整个企业创造价值方面所起的作用,Skandia采用31个指标来衡量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技术的选择是否合理;供应商的选择是否合理;技术的应用是否合理;错误的理念。建立这些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要有效衡量公司采用新技术而创造利润的效率。

    (4)更新发展部分这部分将尽量反映公司将来的情况,用61个指标反映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顾客、市场吸引力、产品和服务、战略伙伴、基础设施、员工。

    (5)人力部分该部分是联系知识资本其他几个部分的核心和纽带,是知识资本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主要包括如下指数:领导指数(%)、激励指数(%)、满意的顾客。

    借鉴Skandia导航器及Skandia公司知识资本模型结构的有益成分,我们可以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企业及其他经济、知识组织的知识资本进行评估,由于指标体系设置的困难和量化过程误差的存在,这样的评估不可能是完全准确而尽善尽美的,只要误差被控制在不对知识资本管理产生负面影响、评估投入成本小于评估收益,则这样的评估可以被认为是合理的。

    为了便于计算,从Skandia导航器导出的数据可以分为三类,货币量、数字和百分比。通过简化归类,把所有的数归为如下两类:

    (1)有关货币量的指标①市场发展投资②信息开发投资③顾客投资④员工投资⑤知识产权投资把如上五个指标进行加总,就可以得到一个货币量的总额,代表企业、组织的知识资本绝对值,用V表示。

    (2)有关百分比的数据①市场份额②顾客满意度指数③领导指数④动力指数⑤研究开发资源/总资源⑥培训时间指数⑦执行情况/质量目标⑧员工保持率⑨行政管理效率把如上指数进行加权求平均值,也可按企业性质的运行特点求加权平均数。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知识资本的评估值,进行企业与组织知识资本经营效率的比较,为知识资本管理提供数理依据。

    4知识资产的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资产”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成为创造收益的实际推动力,与市场份额共同成为衡量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准。一方面,知识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的价值总和,在传统的财务或资产衡量方法中,多数知识资产是无法衡量或体现的,只有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资产才可得到一定的体现。另一方面,知识资产的价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要求企业界和会计学界研究出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衡量标准。一般而言,知识资产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力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

    (1)市场资产:来自客户关系的知识资产市场资产产生于公司与其市场和客户的有利关系,由品牌、公司声誉、长期业务、经常性合同、销售渠道、有利的经营权和使公司享有竞争优势的其他合同构成。

    市场资产使公司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品牌表明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是谁;客户的信赖能保证产品的销售和适当的存货;好的销售渠道保证整个市场上所有可能的客户都能得到良好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有利的合同能降低如广告或商品销售服务的费用,保证服务的质量,使公司在与不享有类似优惠的竞争者竞争时占有优势。市场资产常常是使公司的市场价值远远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原因。对市场资产利用程度不同可以导致现代企业经营状况的巨大差异。

    ①商号即公司的名称是一种无形资产,公司必须了解自己的名称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意味着什么,因为这是公司制定市场和公关策略的依据。没有这些信息,就不可能制定改变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对公司印象的市场策略,保持有利的市场地位。

    ②品牌是众所周知的一种市场资产。包括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和公司品牌。产品品牌是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标识,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服务品牌是区别于其他服务的名称,它不具体宣传某一产品的外观、性能、售价和销量,它着重于宣扬企业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比较熟悉的服务品牌有邮政快递、礼仪电报等。公司品牌是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客户比较了解、因而更具有价值的公司名称。这样的公司有摩托罗拉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此外,雀巢咖啡、丰田、IBM、海尔、麦当劳等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品牌能够有力地影响顾客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保护品牌的法律手段是通过注册商标。另外,还需通过广告和其他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来不断维护品牌的价值,使品牌不断增值。名牌的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名牌的价值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只有不懈地开发和培育,名牌之树才能四季长青。

    ③客户资产常常被简单地理解为购买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人。实际上,还有两类非常重要的客户不容忽视。那就是潜在客户和忠实客户。公司的客户一般经历以下发展过程:

    怀疑观望者→潜在客户→产品认同者→现实客户→忠实客户潜在客户是从表面上看能成为公司产品和服务目标的个人或组织。忠实客户是客户中能为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积极进行推销的人。如何使公司的潜在客户变成现实客户,再进一步成为公司的忠实客户,这就需要建立起客户的信赖。客户的信赖以长期购买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为标志,是公司宝贵的无形资产,因为它能为公司带来长期客户。赢得客户信赖的方式很多,经营消费品的公司多以作广告的形式使客户头脑中经常保持公司的产品名称,高科技公司则以产品和服务创新赢得客户的信赖。英特尔公司的“intelinside”为该公司占领了几乎整个计算机芯片市场,赢得了众多忠实顾客的信赖。可见,顾客的信赖就意味着公司的市场份额。

    ④销售渠道和机制在公司间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公司已建立、发展并得以维持的销售力量成为获取市场的重要途径。完善的销售渠道是一笔巨额资产,再优秀的产品和服务配以不良的销售渠道也会使公司在市场上“栽跟头”销售渠道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按渠道的长短可分为长渠道和短渠道;按是否需要中间商可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按中间商的数目可分为宽渠道和窄渠道等等。公司的销售机制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直销、分销、电话推销、甚至网上推销和电视推销。公司的销售渠道管理就是要找出既能迅速地把产品推向市场,又易于被顾客接收的销售方式。

    ⑤合作伙伴竞争与合作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任何公司都不例外。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了企业间合作的力量,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实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建立战略共同体,从而实现单个企业所不能完成的目标。尽管不同的企业在业务领域、经营方针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研究表明:影响企业间合作的最主要因素却是企业文化的差异。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品牌、客户、客户的信赖、公司名称、销售渠道、商业合作等方面,公司的市场资产还包括长期业务、特许经营协定、经营许可协定、有利的合同等。并不是所有好的市场资产都是对公司有用的,其前提条件是能有助于达到公司的目标,或是能够通过出售获得利润。因此,在评估公司的知识资产时,一定要首先弄清楚公司的目标是什么,不能起协同作用的市场资产最终将削弱公司的市场地位,就应该及时将他们处理掉。

    (2)知识产权:纳入法律保护的知识资产知识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一种财产形式。它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版权、设计权等。

    ①专利是国家给予专利发明人独享的财产所有权。它保护专利权人在一定的时间内享有对该专利的生产、仿制、销售的垄断权。但专利必须公布于众,不再是一个秘密。因此,专利权人必须主动利用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否则,其他人就会不受惩罚地侵犯他的权利。善于保护自己的公司就会利用其权利使自己的优势产品免遭其他公司的仿制。只有正确使用专利权,才能使之成为一种资产。公司注册专利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保护对某项发明商品化的投资,也有可能是为了防止新产品上市。

    ②商标是一个公司为了区别于其他公司或产品,而取得的有关本公司或产品的注册标识。商标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图案、一个标记或若干词、图案、标记的组合。品牌的法律保护依赖于商标,故商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前我国的许多企业不重视商标的作用,没有为自己的产品注册商标或是注册商标时考虑不周到,被其他企业钻了空子,抢先注册了本公司的知名品牌,公司不得不把自己艰辛创出的品牌拱手让与他人。除了产品商标,还有服务商标。它是用来区别不同公司的服务的,也可以通过注册拥有垄断权。

    ③版权保护的是某一思想的表达权,而不是这一思想本身。版权除了可用于保护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电影、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还用于保护计算机软件。在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中要明确的一点是:要从多方面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如:竞争优势、商业价值、投资回报等。这就是说,关键是要明白为什么要拥有并保护知识产权。

    ④设计一项注册设计能够使商品的视觉形象得到保护。注册设计仅仅关心商品的外观,设计可以是两维的,如平面设计;或三维的,如产品设计。经注册的设计受到版权的保护。注册设计就是企业对其所设计的一件制成品或一个制成品的外观造型所拥有的垄断权,以防他人进行仿冒。

    ⑤软件计算机软件也是一项受版权保护的知识产权资产。常用的有财务软件、管理软件、教育软件等等。软件通过对人类知识的集成和编码化,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公司保护自己的软件资产,也就是保护自身的知识资产。

    ⑥商业秘密与专利相对应的另一项知识产权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的保护不是依靠法律,而是靠保密或签订不向他人泄密的协定来维持。决定采用商业秘密方式或是专利方式来保护公司的产品,需要权衡专利被侵权和将秘密公之于众的利弊。

    (3)人力资产:知识资产的主要载体要保持竞争性,公司就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而那些能帮助公司满足客户需求的人就是公司的宝贵资产。他们能够制定新的战略,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从而推动市场需求。公司识别人才的方法不尽相同,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需求。一般而言,可以从教育、专业资格、与工作有关的知识、与工作有关的能力、专业评估与心理测量等五方面来考察。教育是指一个人所受的正式教育,虽然教育并不使人具备做特定工作的能力,但却构筑了一个人发展的基石。专业资格证明个人有做好该项工作的技能和知识。目前各行各业的专业资格考试和认证越来越多,表现出社会对专业资格的日益重视。专业资格的国际化标准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是了解和完成某一领域的特定工作时频繁起作用的知识。专业评估和心理测量是指通过测试进行多种客观评估、心理测量和个性描述,用于对员工进行更加合理的定位或筛选新雇员。这类评估测试方法发展得很快,日趋成熟。它用更加富于启发性的方式来评估人,考察他们的潜质。常用的测试包括能力倾向测试和个性与动机测试。这种测试的优点还在于它考虑到了人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这不仅是教育和获得新技能的结果,也由于他们年龄在增长,经验在增加,个人形象也会由于生活经历而发生变化。那么,通过这种测试,可以对公司的人才资产进行长期考察,使个人和公司都有机会看到这个人的各方面能力。

    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使公司员工的知识得到及时更新,公司有必要通过多种教育、培训途径使他们终生得到系统的学习,使知识型人才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建立适应自己、适应环境的动态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有关知识,开拓视野,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开发。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都有待于企业人才资源素质的提高,有待于企业员工科技水平、技术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员工的培养和知识资源的开发是企业人才管理的当务之急。企业除了充分挖掘本企业员工的知识资源外,人才资源的开发管理还应该注意对“外脑”的使用,企业外部专家、学者等人才资源也应该是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的对象。

    (4)基础结构资产:组织的潜在价值公司的基础结构资产是公司的骨架和粘合剂,为员工与工作的结合提供条件和方便。没有坚实的基础结构资产,公司就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雇员也会时常灰心丧气,漫无目标。公司的基础结构资产通常由以下因素构成:管理过程、管理哲学、公司文化、信息技术系统、网络系统和金融关系。

    (5)知识资产:审核、管理与运用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过程,如同企业其他资产的管理,也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①确定知识资产确定知识资产是了解公司知识资产的性质和内容的第一步。拥有很多无形资产的公司并不一定就是知识资产丰富的公司。认识知识资产不是简单的知道本公司的知识资产由几部分组成,而是进一步了解这几部分的性质及其内部构成。

    ②制定知识资产发展计划制定知识资产发展计划的原因不仅是为了保证公司拥有所需要的各项知识资产,确保知识资产资源分配到公司最需要的地方,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目标,而且也是为了保证公司的每一成员都了解本公司的知识资产发展计划,并为计划的实现尽自己应尽的职责。一般来说,这个计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妨碍目标实现的不利因素;检查缺少哪些知识资产,哪些知识资产处于薄弱状态;设计一种反馈机制,确保及时了解知识资产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建立获得知识资产的经常性渠道;制定管理知识资产的组织政策;建立培训员工的制度。

    ③审核知识资产就是对公司的知识资产进行评价和考察,了解知识资产的现状,编写知识资产状况报告,并提出改革建议。

    ④建立知识资产信息库分以下五步来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设计知识资产信息库;设计用户界面;信息分类,推广知识资产信息库;培训知识资产信息库管理人员;实施公司内部员工培训计划,使之能使用信息库。

    ⑤保护知识资产各项知识资产的保护方式不尽相同,同时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来完成这些任务。市场资产的保护主要依靠拥有有关知识产权的权利。如通过广告宣传,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知识产权资产通常通过注册专利、商标、版权和签订秘密协议来保护。保护人才资产靠优厚的报酬、晋升机会和为雇员提供他喜爱的工作,使其感受到工作的乐趣,认识到自己对工作的贡献。这是一个比保护任何资产都困难的工作,但也是一个价值最高的工作,值得加倍努力去做。尤其对我国来说,这个保护既显重要又显迫切。组织管理资产的保护主要由控制本企业管理哲学和设计管理流程的主管人来进行。

    ⑥利用和推广知识资产知识资产的价值就在于能为公司所用。公司要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它们完成企业的目标,而不是仅仅贮藏在公司的知识库中。公司的主管人员要使知识资产的成长和更新符合公司内部的组织政策,即:每个人应对他所负责的知识资产部分的成长和更新负起责任。

    一个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发展和更新知识资产有直接的关系,有创新的公司就有丰厚的知识资产积累,反过来,有丰富知识资产的公司才会有创新。

    四、进行知识管理的方略

    知识是抽象的、非物质的,它凝聚在产品当中或存在于人们的头脑当中。正是由于知识的特殊性;知识管理需要更多地强调方法论的变革。

    将知识作为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认真研究方法论,从哲学层次上思考方法论对管理方法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认识知识经济和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并加快我们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因此,在实际管理运作中,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管理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尤为重要,现实中知识管理方略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强化网络信息密度

    在信息交流整合程度较高的地方,创新就较兴旺发达(Rogers和Shoemaker,1971)。开放的信息交流政策使辨识和接触潜在的联盟成员变得较为容易一些,同时也更易于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

    创新公司的“开放信息交流”系统强调跨部门的进入。“门户开放”政策意味着所有级别的人原则上都可以接纳他人的质疑,甚至是批评。在一项研究中通过调查几个高度创新的公司发现,他们都有禁止封闭式会议的政策。另一方面,强调的是立即的面对面的口头信息交流(Kanter,1983),这不同于“机构性的”交流。而低创新组织中明确流行的是书面的信息交流方式(Burns和Staker,1968)。这些开放的信息交流的规则指出了相互依赖的范围--所有专业领域的人都需来自于其他人的信息。

    这些组织中的“开放”也反映在有形的安排上。可能有一些“私人”的办公室,但这样的办公室并不是非常私人化的。一个经理有一个“实在的”办公室,但是人们可以随时拜访,谈论任何事情,并且当他不在的时候还可以浏览他的办公桌。通常说来,人们自由行走且相互交谈,会议和其他工作很容易地被打断,同时也就很难定义“私人的”空间。他们经常去图书馆或者会议室“藏起来”,这样才可完成所要做的事情,尤其是在像预算一类的“敏感”问题上(Kanter,1983)。

    对于潜在的创新者来说,开放的信息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和思想是自由流动的且是容易被理解的,比起没有这些规范和系统的公司来说,它有更多的机会收集到技术资料和可供选择的观点,这样在创新的“创造性”和创新的“政治性”方面都可得以促进。

    一些通过网络而促进其紧密联系的条件,同时也对创新的联盟形成起到了便利的辅助作用。人员流通是一个首要的促进网络形成的条件。不同工作之间的流动意味着携带者原则上是人而不是机构,同时人也构成了系统各部分之间主要的整合联系。人员流动促进了信息交流网(见Thurman,19791980)的形成,然后人们在寻求支持中,就可以利用彼此第一手的知识。随着人员在一些相近的部门之间流动,这些职责部门经营的知识也就经常被互相传递。当一组经理或专业人员分散出去,成员可以相互借用潜力,从而获得不同新角色的支持,同时他们把他们的“智慧”带给组织的不同部门。仅几次流动后,一个在一起工作的小组就被分散开来,每一个成员在组织的任一部门都有一个亲密的同事,这样他们就可以较易获得信息和支持。

    第二个形成网络的策略更加明确:在中层和高层中频繁使用整合的团队机构。这不但鼓励了互相支持和信息的迅速交流,而且创造了未来可以利用的合约。含有直线组织结构的组织图说明了他们的关系和责任。这仅仅反映了创新组织中的一个事实、而“其他结构”通常不在这个图上表示出来,它掩盖了灵活性,特别是掩盖了解决问题的团队、工作组、联合的计划组织及信息传播委员会。

    在创新过程中常常可以见到,具有开创性的公司在分配任务时,给予团队最重要的革新含义,也就是说团队是跨领域的,而不是个体或者是分割开来的单位,例如在一公司中,一个由职能部门经理混合在一起的团队,为一个新产品创造出了五年的生产和营销计划。这是一个高层管理者为执行主要的工作和项目所使用的方法的典范。在一家计算机公司,正式的跨部门或者跨职能科室委员会的建立,对于寻找提高自己单位业绩办法的经理来说,是经常可利用的方式。

    捷径通路的合法性促进了所有这三种权力工具的流通:资源、信息和支持。这将允许创新者在组织中越过正式的界线和级别,去寻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水平地、垂直地、或者是对角线地--而感觉不到他们是在破坏组织协议。他们可以跳过一个或两个级别而不受惩罚。正如Schroeder(1986)等发现的大规模创新的特征,问题的核心是能否有几个级别以上的经理参与。

    矩阵结构的设计对于捷径通路来说,虽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使它合法可能是有益的,因为组织图表示了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许多联系。如果一个下级经理越过他的上级或者到周围的其他部门,没有一个“上司”会很生气。人们在组织中的多个方向流动是理所当然的,并且权力源泉是可选择的。类似地,为了越过组织图而直接进入,正式的跨部门和跨等级制度的团队可以为其提供机遇和合法性。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了一条简单快捷的通道,这不仅扩大了知识共享的范围,而且极大地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例如,通过通信链路、传输设备和网络技术,可以将空间上分散而功能上独立的多个计算机或终端设备相互连接起来,以形成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集合。因特网(Internet)的建立使网上拥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电脑空间”,这既是一种信息和文化的空间,又是商业和经济的新天地。值得一提的,很多组织还开设了电子公告牌(BBS),并成为组织挖掘经验性知识的重要通道。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组织学习中的应用,可以促进组织的知识创造过程。彼得?圣吉(Peter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这样描述一个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们不断地开拓他们的创造能力……新颖的、扩展型的思维模式被培育起来……而且人们不断地学习如何在一起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核武器是让员工更快地学习,使企业进入自我学习、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新境界。网络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2知识编码化

    知识编码化,就是对知识进行输入、分类、标准化等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使其便于公开、共享和交流,并能够通过信息手段进行传递。知识编码化是组织实现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

    (1)显性知识编码化与知识流动随着对知识关注的增加,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知识的提法正在被另一类分类方法所替代,这就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学者们普遍认为组织中显性知识只占10%,而另90%是隐性知识。

    信息技术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显性知识的编码化。企业对显性知识的编码化处理可以从书面资料的电子化工作入手,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知识通过文字输入或扫描的方式形成电子文件,建立一定的子目录系统进行计算机管理。目前,中国的许多企业家为了推动此项工作,要求不用书面文字而用电子文件的方式上报材料,这种要求实际上有两个意义:一是文件电子化将更利于交流与共享,二是将文件格式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更有利于知识的存放与积累。这个工作将为今后企业建设数据库、进而建立内部网络和知识仓库打下基础。

    将已有文字性文件进行编码化(即录入计算机)、用计算机形成新的文件、将历史数据做成数据库等都属于显性知识编码化工作。这方面工作投资不大,却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知识化水平,使所有新进入企业的员工在较高水平的知识平台上工作,从而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

    显性知识编码化工作还包括将人类文化积累进行编码处理。这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称为因特网信息服务产业,一些公司把相当多的人类历史知识输入计算机,存入光盘或建立网站,以数字化方式使知识产生新价值。这类公司的发展使信息产业成为劳动与智力同样密集的产业。

    显性知识的编码化是使已经成文的知识以数字形式存在,其目的是使其便于流动、使用(包括拷贝下载、修改),甚至可以在花费很少的情况下长距离传播。正是由于知识的可编码成分不断增加,使当今时代具有了“信息社会”的特征。

    (2)隐性知识显性化与编码化隐性知识是指隐含经验类知识,它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或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中,无法用语言或书面材料进行准确描述,因此不易被他人获知,也不易被编码。

    正如知识连线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荣·杨(RonYang)所说:“显性知识可以说是‘冰山的尖端’,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上底部的大部分。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的果实。”知识编码化的难点是对隐性知识的编码,因为隐性知识通常物化在机器设备上、体现于企业价值文化之中、存在于员工的头脑里面,总而言之是一种无形之物,让人难以明确把握,更不容易对其进行编码化处理。但是由于隐性知识在企业知识中的比重较大,而且通常价值含量也非常高,对于企业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和做好隐性知识显性化和编码化工作。企业隐性知识的编码化工作,不是仅通过宏观规划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应该从具体的事物和细小的环节入手,要不怕琐碎、有耐心、持续地进行。

    隐性知识显性化和编码化也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管理程序的操作而得以逐步加强的。一整套ISO9000的质量认证就可以将大量隐性知识提升到程序性与操作性文件中来,管理文件亦可能提高管理水平。适时地进行企业管理定型化工作,例如CI设计、编制职务说明书、编制业务指南和员工手册等,都可以提高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对大部分中国企业而言,完善和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工作就是提高企业知识化水平:而对一些新兴的民营企业和高技术企业来说,则需要提出一些更高水平的知识共享计划。

    应该看到的是,数字革命强化了知识的编码化,并改变了在经济活动的知识储备中编码化知识对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比例。一个组织要想做好知识的编码化工作,必须引进一定的先进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其中网络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电子网络可以连接庞大的公共及个人信息资源,包括数字化的参考资料、图书、科学期刊、图像、电视剪辑、声音记录以及电子邮件等,这对知识的编码化工作是个极大的推进。组织可以建立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网络,使信息和知识快速传播和流动,从而充分利用内外资源,提高组织面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知识的编码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它可以加速知识的传播和扩散,使组织获得更多知识,因此带来的收益要远大于投资。

    3组建情报网络

    在知识管理活动中,为了得到你需要的信息,你不得不建立自己的情报网络,一个好的管理者或主管通常都这样做。无论你在组织中处于何种地位,现在这样做比从前更重要。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现在知识是权力和创造财富的基础”我们处于信息时代,例如,80年代中期,超过一半以上的美国劳动者在从事与信息相关的工作。信息产品增长惊人;快速的市场和技术变化使今天的信息比赤道上的冰更容易消失。

    这种信息爆炸加剧了管理者的情报问题。信息爆炸实际上就是数据爆炸,理查得(RichardSaulWurman)在“信息焦虑”中这样说。你不得不分类处理数据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仅仅获取较多的数据是没有用的。事实上,心理学家已经了解到,过多的数据会阻碍做出好的决策,因为它使决策者过于自信。你所需要的就是准确的信息,而不是过多的数据。

    个人联系是你与组织内不同部门的直接交往。构建你的情报网络意味着创建、培育和维持这些联系。在日复一日的工作过程中你拥有大量机会来这样做。“走动管理(ManagingbyWanderingAround)”,汤姆·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RobertWaterman)的走动管理原则提供了遭遇重要信息的机会。例如,Merck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罗伊·威格罗斯(RoyVagelos),经常在公司餐厅就餐,以便与科研人员一起非正式谈话。这是了解科研最新进展和发现的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同样的方式但是不同的内容,前州长比尔·克林顿定期访问当地小石城的麦道分公司,从与人聊天中听取他们对所关心问题的意见。工作的变动提供了你建立个人联系的机会。你在公司内部的每次变动提升、转职、临时派遣任务、特别的项目、会议筹备、异地调职、到海外办事处工作等,提供给你巨大的机会去建立新的信息联系。如果你考虑它的网络构建的潜力,那么异地调动或工作再安排,也许显得更具光明前景。如果你能使自己去接触不同的人,建立新的以后有用的关系,这种调动可能会是有好处的。

    网络专家罗纳德?伯特(RonaldBurt)论证说:多样化的联系通常胜于相同方式的过多的联系。一个较大的,多样化的关系网络,给予你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你不能停留在较小范围内的联系。在多样化体系下,你能够更快更好地发现机会。广泛的收集信息对你是有好处的。伯特在他高科技的《幸福》五百强公司的管理人员的研究中表明,那些与不同组织建立较多联系的管理人员,比他们的竞争者更快和在更年轻时获得提升。

    构建你需要的多样化体系的联系时,曲折的职业路径比线性路径好。垂直路径同一职能上一级级提升,帮助你建立在一种事业领域的联系。当然,这些联系是非常有用的。但是你的情报网络却可能是一英里深一英寸宽的狭长形网络,曲折型的工作变动,横向调动,职能变动,去国外提供你所需要情报网络的宽度。日本人知道曲折的工作经历对构建情报网络的好处已很长时间了。这正是为什么日本的经理人员具有那些我们认为无效率的、曲折的职业路径。事实上,你所做的所有变动,正是构建信息网络的机会。你必须抓住它们并主动发展这些联系。……处理信息关系,就像处理其他关系一样。包含着道德和责任。你可能需要绕过某些人获取信息,但你必须重视这些被绕过的人。有时候,所有你要做的就是解释一下为什么你要直接获取信息,大量的时候与他们分享你的发现。传播信息是你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你还要与他人分享包括秘密的信息,虽然你不得不很审慎地做这类事。管理专家亨利?明兹伯格(HenryMintzberg)说:“管理者受到的挑战是去寻求一个系统的方法,以分享特殊信息”,借助于你的各种关系,你在拼合信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些信息能帮助他人做好他们的工作。记住分享信息使人更有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完成工作能力直接依赖于他或她获得的信息,通过收集和分享信息,使你和你的下属获得能力。

    信息共享扩展了你的信息来源。人与人之间的给予和索取是相互的,这是所有文化和社会的基本法则。也是构建信息关系的本质(或者另外一些关系也是这样)。相互性法则将未来的行动与目前的行动联系起来。通过联系未来与现在,它激活了第四项网络原则,相互影响鼓励了合作。如果你只是接受信息而从不传出信息,你的信息源头将会干涸。相反通过给予,你将会有所得到,这不意味着你应该是个闲聊之人。你应该成为一个机智的、审慎的信息提供者和一个值得依赖的、负责任的信息使用者。

    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对你个人情报系统的目前状态进行评价。你是立即了解,还是最后一个了解事情的发生?你能及时得到新闻以采取行动吗?或者你一次一次地惊异于所做的决策影响了你和你的小组?

    你能立即着手的事情,是规划出你怎样才能改善你的个人情报网络,甚至当你的个人情报网络处于较好的状况时,仍可以有所作为。记住,构建你的个人情报网络的最佳时间,是在你确实需要它以前。时间和情境的变化,下一个关键性信息从何处来的不确定性,都迫使你不断扩大你的网络,以提高当新闻发生时你可以获知它的机会。如果你只是等待,直到需要信息,那对于发展你的网络已太晚了。

    创建你的个人网络的关键是知道在何处建立联系,而不是如何构建。在投资构建信息网络时你必须断定什么是你需要的关键信息和它会在何处。首先,观察自身和考虑你的内部信息需要;这些内容主要有:

    ①哪类信息是你需要的?对于你完成工作所需要的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对于你的小组完成工作所需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

    ②你(和你的小组)处于内部信息流的什么位置?谁是你的内部顾客,谁是你的内部供应者?

    ③你的重要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危胁在哪里?影响你的命运或你小组的命运的决策可能是谁做出的?你确实需要了解的信息是源于何处的?

    现在从组织的广泛环境中考察和考虑你所需的信息类型和来源,这些信息主要有:

    ①你需要的是何种信息?对于你、你的小组和你的组织的成功,什么信息是最重要的?

    ②你的组织定位于生产--消费链的何处?

    ③何处是你主要的不确定性和威胁,顾客、供应者、竞争者、管制行动、新出现的技术等等?

    你可能发现你不能准确盯住你所需要的所有类型和来源的信息。这是肯定的,因为你永远不会确切知道下一个关键信息会在何处出现。甚至在你得到一段信息后,过一段时间你才会知道它是重要的。其网络灵巧的人们讲述到:回想起来,偶然相遇,随手获得的一小段珍闻,经常是重要信息的来源。这就是为什么一整套不同的信息联系是必需的。你的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处于正确的位置,无论何处和何时,你必须撒一个较大的网以保证实现你的目标。

    一旦你有了信息的重要来源和类型的一些想法,你的工作就是去构建联系。记住,第五个网络化原则是:这是一个很小的世界……在构建网络的过程中存在着你的同盟者。小世界的现象意味着你从没有远离你所需的信息。每次当你增加一个人来扩大你网络的直接联系时,你就开发了一大片的间接联系的网络。这项原则能够帮助你把大规模的结构调整看成举足轻重的事,为什么?调整意味着更宽的管理幅度。这可以增大你的信息网络。你得到更多的直接信息来源(你增加了直接联系)和更多的间接信息来源(你的直接联系带来的个人网络)。

    4构建知识仓库

    通过建立知识仓库,可以积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识资产,加快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条件和办法。

    谈到知识仓库,有人会问:“知识仓库与信息数据库有什么区别呢?”这是由于很多组织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客户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员工数据库等。

    人们通常认为“知识是组织起来的信息”,那么知识仓库就是将信息网织成各种关系的模式。当数据串连起来形成信息再依次经过组合和重组并变成有意义的知识簇时,知识仓库的构建便开始了。

    信息数据库属于知识仓库的一部分,但知识仓库的内容要广泛的多。企业知识仓库应尽可能包含所有与企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使知识仓库真正成为信息源和知识库。

    知识仓库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来定。例如,施乐公司的内部知识库建立在企业的内部网络上,由安装在服务器上的一组软件构成。员工可以利用该系统阅读公报和查找历史事件,并彼此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该知识库里的内容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公司内每个职位需要的技能和评价方法、公司内各部门和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公司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历史资料、公司客户的所有信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

    美国太阳微系统公司(SunMicrosystem)利用其强大的公司内部网SunWeb建立了提高销售人员知识水平和能力的知识管理培训系统--SunTAN,通过存储在各区域销售公司服务器上的销售教学软件对分布在各地的公司销售人员实施远程教学和信息服务,系统内存储的产品目录和技术信息使销售人员在接听客户电话咨询时,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和满足客户需要,提高了公司的销售能力。

    英特尔在加速新产品开发速度的过程中,发现60%以上的技术问题其实在别的小组的开发经验中早就已经碰到过而且得到了解决。这启发英特尔建立了一个“最好方法资料库”,让每个人都能在此分享其他人的经验。这大幅度减低了问题重复出现的概率,新产品产出的速度大约提高为过去的两倍。

    由此可见,知识仓库的内容是生动活泼的,一切应以服务于组织的成长为原则。

    知识仓库里知识的分类非常重要。美国空军质量管理创新中心开发了一个共享最佳实践经验的基础设施,这项计划的积极参与者唐尼?威廉姆斯(DonnieWilliams)指出,他们成功的关键就是开发出一套分类方案,可以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工作。

    数据库等商业化应用软件极大地方便了知识库的创建和使用。安达信咨询公司(ArthurAnderson)在90年代初创建了一个“全球最佳实践”数据库,其目的是获取和共享全球成功的商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的详细信息。在开发过程中,他们选择了原型法中较传统的生命周期法。

    信息和知识有序化,是知识仓库对组织的首要贡献。建立知识仓库,必定要对原有的信息和知识做一次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保存,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手段。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大量隐含知识被编码化和数字化,信息和知识便从原来的混乱状态变得有序化。这样就方便了信息和知识的检索,并为有效使用打下了基础。

    知识仓库的第二个作用是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有利于知识共享与交流。知识和信息实现了有序化,其寻找和利用时间大大减少,也便自然加快了流动。另外,由于在企业的内部网上可以开设一些时事、新闻性质的栏目,使企业内外发生的事能够迅速传遍整个企业,这就使人们获得新信息和新知识的速度大大加快。

    知识仓库还有利于实现组织的协作与沟通。例如,施乐公司的知识仓库可以将员工的建议存入。员工在工作中解决了一个难题或发现了处理某件事更好的方法后,可以把这个建议提交给一个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对这些建议进行审核,把最好的建议存入知识仓库中。建议中注明建议者的姓名,以保证提交建议的质量和员工提交建议的积极性。

    最后,知识仓库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客户知识的有效管理。企业销售部门的信息管理一直是比较复杂的工作,一般老的销售人员拥有很多宝贵的信息,但随着他们客户的转变或工作的调动,这些信息和知识便会损失。因此,企业知识仓库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客户的所有信息进行保存,以方便新的业务人员随时利用。

    施乐公司的销售部门对知识的管理也是卓有成效。他们在公司的内部网上建立了一个系统,其中包括公司销售部门所掌握的客户的所有信息,特别是每一笔交易的情况。这个系统鼓励销售人员了解客户,包括个性、脾气、喜好、习惯,甚至小孩的姓名等。如果在与客户的商务交往中发生了不愉快,也要将背景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借鉴。

    知识仓库是一件需要首先持续投资的企业知识基础设施,只有积累到一定阶段才开始不断地获益。无论是硬件资源的配置、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编码化、知识分类方法的开发、相应的员工培训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做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在决定建立知识仓库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筹划和准备,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或半途而废。

    知识仓库的建设牵涉到组织的方方面面,需要组织各方面的支持。这一过程中,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分支机构都应该积极贡献自己的资料和数据。为了尽可能地挖掘组织的知识,管理层也需要采取一些鼓励性的措施。

    为了获取完整的系统知识,在创建知识仓库时,组建专门的任务(项目)小组也是必要的。1995年,惠普公司建立了这样的知识管理小组。该小组迅速地开发了一种称为“知识链”的以网页为基础的知识管理系统,其主要内容是采集有关产品产生过程的知识,这种知识可能来自各种不同的职能关系,包括销售、开发、设计和制造等。进入“知识链”的知识来自知识管理小组之外,但小组成员通过对知识的鉴定、编选和组合增添价值,并使知识变得容易获得和使用。

    同时,知识仓库的建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传统意义上的“仓库”一般指放置货物的地点,是有形的。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知识仓库”是指保存信息的地点,是无形的。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以外,还要依托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仓库一般建立在组织的内部网络上,系统由安装在服务器上的一组软件构成,它能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及基本的安全措施和网络权限控制功能。组织成员可以利用该系统阅读新闻或查找所需资料,并可以在虚拟的电子公告板上相会。

    企业内部网络的开通,是使企业的知识仓库得以充分利用的基础条件,它可以消除不同阶层员工之间知识交流的界面障碍,充分发挥企业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信息和知识以最快的速度在企业内传播。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要建立知识仓库是不大可能的。

    建立一流的知识仓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知识仓库的创建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成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